《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結題報告_第1頁
《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結題報告_第2頁
《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結題報告_第3頁
《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結題報告_第4頁
《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結題報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結題報告一、課題的提出(一)文化缺失的歷史與現狀分析在全球化條件下文化滲透日益加劇的今天,未成年人已成為國際范圍內媒體影響和爭奪的主要對象。文化滲透往往是由發達國家向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滲透,如近年來“韓流”、“日流”、 “過洋節”和“跨國界追星”在我國未成年人群體中越來越流行。這些一方面為我們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與此同時, 我們也要看到, 面對伴隨著mp3 、卡拉 ok 、vcd光盤、卡通讀物、 網絡視屏等一起撲面而來的高強度的外來文化沖擊,本民族文化根基薄弱、生活閱歷淺和鑒別能力弱的未成年人極易迷失文化方向,從而喪失文化自信,成為文化缺失的一代。另一方面,中華文

2、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下來,使之擁有5000 年的文明史。1988 年, 7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 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 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因此,如何使學生在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擁有開放的文化心態的同時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文化傳人成為學校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二)我校學生的民族文化現狀分析為了解和掌握我校學生對于民族文化了解的現實狀況,我們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一次“民族文化知多少”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就學生的傳統節日、經典文學作品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學生對民族傳統

3、文化的接觸和吸收相當薄弱,在發放的500 多份有效問卷中,知道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只有67% 的學生, 52.6%的學生知道中國的文房四寶,所以增加學生在民族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就成為我們課題研究的突破口之一。(三)相關研究領域的歷史與現狀分析國外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處于介紹階段,沒有找到系統的可用于課題研究的參考資料。國內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實踐研究,其中影響較大的如云南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尹紹亭編著的中國民族文化專題研究叢書,以專題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討中國各民族的民族生態,生產生活、社會結構,婚姻家庭,禮儀節慶、信仰禁忌、語言文字、 科技文藝等方面的傳統文

4、化與變遷。雖然關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學校教育實踐事例較多, 但理論研究方面找不到什么可用于該課題研究的支撐性理論,而且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幾乎是空缺的,可借鑒的學習資料少之又少,更沒有關于此類的系統研究。二、課題研究的總體設計(一)概念界定【文化】 文化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標志,而民族傳統文化則是特殊意義上的大眾文化。【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傳統文化它是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沉積著自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活化石”。民族傳統文化主要包括:民族歌舞、民族音樂、民族藝術、民族文字、民族文學、民族工藝、民族文物、民族建筑、民族服飾

5、、民族節慶、民族飲食、民族宗教,還有社交禮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等。課題組認為: 我們所指的民族傳統文化是指在原生態的基礎上,已經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的文化遺產,與普通自然資源相比,它屬于無形資產,價值難以量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可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獨特的語言文字形態,浩瀚的文化典籍等。【滲透】“滲透”是指一種事物或勢力逐漸進入到其他方面。滲透的一端是汩汩的傾注,滲透的另一端是真誠的吸收。科學、藝術、哲學情感的震顫滲入學生的肌體,學生的血液。【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是幫助

6、學生確立全面的文化選擇觀, 對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文化導向,從多學科多角度多方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二)研究目標1、促進學生發展。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了解品味廣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在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保證學校培養目標的落實。2、促進教師發展。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我校教師轉變工作方式,體驗到民族教育的樂趣和價值,喚醒教師們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努力進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形成一批既具備新課程理念,又具備新課程教學能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3、形成課程特色。生成一批由師生共同創生的課堂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實錄、綜合實踐性課程方案等新資源,探索形成我校教育特色的活動模式。(三)

7、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資料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四)研究階段理論學習與資料收集階段(05 年 9 月 06 年 1 月)全面滲透與課例實踐、反思研究階段(06 年 2 月 07 年 6 月)資料整理、總結、階段(07 年 9 月 07 年 12 月)(五)主要研究人員“培養具有民族精神、優良文化素養和顯著特長(古箏、臉譜、武術等)的合格中學生” 是我校對人才素質的定位,每一個朝陽中學的學生應該具有不同于其它學校學生的獨特品質和顯著特征。負責人組員總課題組肖韓符愛琴、魏麗英、吳國旺子課題組語文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徐岸慧周莉娜、張麗芬、鞠蘇、陳怡、朱燕青、潘琪數學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李珍

8、葉向陽、陸曉磊、馬國慶、魯麗娜、吳冬梅、季正榮、田廣青政治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荊玉琴吳玉萍美術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李高峰常新華音樂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王濤楊佩奕體育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沈越李海峰、張濤物理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萬小稻徐傲林、朱巧鳳英語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朱福、丁春華甘蘊、周紅梅化學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湯麗萍符愛琴歷史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吳臻金麗芬地理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雷開峰趙卉信息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高金東陳吟秋生物學科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湯宇紅韓玉萍三、提升課題研究能力的舉措(一)專家引領學校每學期請市教研室專家來

9、校進行專業引領,魯興樹主任的“教師如何做課題”、王俊老師的“教師研究如何深入”、汪履平副主任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三個要素”等專題報告,通過引領,提升課題研究的水平。(二)同伴互助每學期開展智慧論壇,交流研討課題研究進展與心得;一學年組織一次課研究報告會,將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介紹給全校教師;每期關于 “民族傳統文化”專題論壇與師生的優秀作品都在校園網上公開交流與學習;學校專門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京劇臉譜”制作和太極拳的活動, 了解其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發展歷史以及人文精神,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教師的民族傳統文化修養。(三)自我學習學校除專門購置教師教育研究用書外,還為課題組成員定購了

10、多種書報雜志,校園網推薦優秀書目和文章,促進教師的自我學習與提高。四、課題的研究過程(一)以常態的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實施學科滲透1挖掘學科內可滲透的民族傳統文化元素依托校本資源, 整合民族傳統文化資源。以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為突破口,發動全校師生充分挖掘各類優秀、健康、 向上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并整合成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特點和發展的教育資源,以多種形式呈現于課堂,多方位的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滲透。【精選課例1】音樂學科在歌曲黃河少年一課教學時,在學習歌曲的同時,課題組成員挖掘西北音樂的特點, 注入民歌的介紹和地方音樂的知識,加入西北安塞腰鼓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除了會唱歌曲,還

11、了解當地的地方音樂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寓民樂教育于各種教學手段之中,并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精選課例2】語文學科教學中,語文學科結合課本中的古詩詞,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建議,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中的部分詩詞,編排經典系列,讓學生誦讀最優秀的作品,在誦讀、感悟、賞析中進一步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時間安排:每兩周一節課。按照誦讀系列安排專題講練,舉辦唐宋詩詞朗誦會,幫助學生的學習內容向縱深拓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質。【精選課例3】體育學科教學中,武術項目, 在學校原有活動累積的經驗基礎上,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武打明星著手, 列舉華人武打明星受全世界歡迎的原因,明星的成長史引

12、出學生對學習武術的興趣,從而介紹武術的產生、發展、分類;介紹武術圖解知識、禮儀等等,制作大量圖片課件, 真正把學生引入武術的神圣殿堂。課堂教學中除了教授適合青少年演練的各類簡單拳路,器械,還引導學生了解練習“五禽戲”、 “八段錦”等我國歷史悠久的養生功夫。2挖掘民族傳統文化在學科中的育人價值【精選課例4】歷史學科, 歷史教材幾乎每一課都介紹一個或幾個人物,對主要人物要引導學生對其有個準確、客觀的分析、評價,教師的教學始終將優秀人文精神滲透在教學中。在七年級,通過開展對秦始皇、漢武帝的評價; 通過對長城的不同觀點的辯論;通過對都江堰的討論來提升學生人格,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大禹治水,根據課

13、后的思考題: “大禹治水為什么能夠成功?”對于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為三點:他辦事勤快,能團結群眾, 聽取大家意見; 他經過實地觀察, 帶領廣大勞動人民,采用了疏通的正確辦法治水;他一心為公,辛勤勞作,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歷時13 載,終于戰勝了洪水,使廣大群眾安定下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就代表了我們的一種民族精神流傳至今。【精選課例5】美術學科在體驗印刷的快樂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了解了我國的一些悠久的印刷歷史和成就,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作品就是我國金剛經,然后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操作體驗印刷制作的樂趣,掌握了一般制作方法和工序,老師通過美術課上的不留痕

14、跡的滲透,讓學生對民族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體會。【精選課例6】體育學科, 中學體育水平四教學內容中有足球項目,而足球最先起源于中國,古時稱為蹴鞠。在足球教學中教師就融入了蹴鞠文化和鏗鏘玫瑰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又例如“珍珠球”,珍珠球是滿族傳統體育項目,其競賽方法和規則類似于籃球,既有對抗性,又有娛樂性。在籃球教學中融入“珍珠球”游戲和教學,豐富了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重新整合、架構部分學科的教學內容依托教育資源, 部分學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架構,構建面向學生長遠發展的課程價值觀念。【精選課例7】體育學科,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課題組成員在共同

15、學習,充分了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涵蓋的文化意義基礎上,制定了課堂教學選用傳統體育項目的幾條原則: 符合中學生生理、心理生長發育的需求;具備增強體質, 提高素質的運動特點;能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易于普及,易于練習;符合學校教學條件,適應課堂教學要求;項目不具有危險性。根據原則進行篩選、歸類了每期的主項目,武術、跳繩、踢毽作為課題研究第一期的主項目,即作為主體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研究。從項目的產生、發展、興衰,到項目的鍛煉價值、鍛煉方法, 以及項目的衍生各個方面研究,給學生展現一個完整充實的民族體育項目。選擇“蹴鞠”、 “珍珠球”、 “擲沙包”等項目作為第二階段的研究項目。從文化銜接、項目特點、鍛

16、煉方式、健身價值等多方面分析項目的共同點,教學中相輔相成,前后呼應,使學生既掌握了教材內容,又學習了傳統項目,接受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一舉兩得。2006 學年,學校將課題與“2+1”工程的實施結合起來研究,從七年級體育課開始試點調整,把每周三節體育課中的一節課,進行“2+1”選項教學。其中的兩節仍然保持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秩序,抽出一節體育課進行“2+1”的教學。課程每學年設置4 個項目(包括武術、跳繩踢毽、集體項目),學生選擇其一學習,進行“走班”上課。由4 名體育教師承擔不同項目的教學任務,與體育課一樣要給出項目成績。現在我校已經進入“2+1”課程改革的第二學年,通過一年多的教學整合,教學效

17、果不錯,學生也對所學項目興趣濃厚,掌握項目技能情況良好。【精選課例8】美術學科,經整合后可在課堂滲透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有: 京劇臉譜制作、傳統剪紙、皮影藝術、傳統民間圖形圖案欣賞、民間美術的分類、中國傳統民間色彩、傳統陶藝制作、“龍”的圖形繪畫、畫像磚和畫像石欣賞、角色游戲之臉譜、蛋殼上的臉譜、民間喜字的剪法、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價值、走進中國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古老的中國造紙術。教師對這些資源進行分類整理,針對不同年級組織有計劃的課堂教學。七年級主要把京劇臉譜、剪紙、走近古人的生活、古老的造紙術、傳統陶藝制作等滲透在課堂教學;八年級以皮影、 傳統圖案圖形欣賞、畫像磚畫像石、 角色游戲、

18、蛋殼上的臉譜等為主進行課堂滲透;九年級主要是民間美術分類等傳統美術課堂欣賞為主。4優化民族傳統文化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利用好奇心激發探究欲望【精選課例9】一節地理課中, 老師們在簡單的介紹了什么是探究后,就讓學生觀看我國各民族的服飾,讓他們猜這都是什么民族,一下子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對這節探究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又介紹了學生熟知的傣族的“潑水節”,從“潑水節”的傳說一直到現在如何傣族人如何過節,以及老師自己在云南過“潑水節”的親身感受等等,還提到這些知識只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點滴,還有很多的更有意思、更有趣的民族文化特色,等待你們自己去探究。這為學生的進一步探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19、學生在課后進行了漢民族服飾的歷史與發展的研究性學習,并獲校綜合實踐活動優秀獎。利用認同感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精選課例9】“2+1”是指二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是國家級項目研究。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唐.無名氏浪滔沙數學課上學生在計算一道題:已知大圓的半徑為r, 請計算陰影部分的周長與面積。學生饒有興趣地計算出原來陰影部分的周長就是大圓的周長,陰影部分的面積就是大圓面積的一半,都感到非常有趣。這時,教師問學生對這個圖形熟悉嗎?教室里的氣氛熱烈起來,有同學說, 小學里見過。有同學說是八卦圖,有

20、同學說好像與張三豐有關。教師說 “這就是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太極圖,早在易經中就有記載,也是道教常用的圖形,它的圖形中有以柔克剛的味道。太極圖是古中國的標志之一,古韓國就很佩服古中國的文化,所以韓國的國旗中也有太極圖。”“噢, 原來韓國也沒什么了不起,還用中國的太極圖。 ”有的學生就在下面開始嘀咕了,而且眼神中還有點瞧不起的味道。一聞此言, 有幾個學生還開始附和起來。教師不動聲色微笑著補充了一句: “中國的國旗中的五角星就是公元前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會徽。知識是沒有國界的。知識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為未來建設中國的力量,同學們能做的就是多學知識,讓祖國更強大! ”狹隘的民族情緒既不客觀,也容易讓學

21、生偏激,我們的民族曾在世界上位于最出色的地位,卻由于閉關鎖國等原因而落后了。作為教師,我們有這個責任讓學生公正地、客觀地認識我們的文化,在樹立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時,也發奮圖強,做個有內涵、有志氣的中國人。利用情景體驗滲透民族精神的傳承教育【精選課例10】化學課石灰石的利用的教學中, 課題組成員通過多媒體襯托下放了一首石灰吟的詩引出了學習的內容, 學生一下子就被于謙這位民族英雄的偉大人格所感染, 學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 在創設了學習情境后, 老師就讓學生們自學一段時間, 然后讓學生來講石灰石的知識點,學生除了板演了知識點還通過實驗探究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的性質,還提到生石灰的用途,老師及時播

22、放了“虎門銷煙” “火燒圓明園” 的錄像片斷。 其中一個學生還編了一首石灰精神的歌謠在課堂唱起來,那鼓動性遠超過老師的說教。利用不同學科間的滲透讓學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精選案例11】在世界是運動的的物理教學中,課題組成員由多媒體手段引出陶淵明的詩,學生在欣賞朗讀中思考“白日西北阿,素月出東嶺”是以什么為參照物?再讓學生朗讀下一首浪淘沙 “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這時學生充分體會到這兩句古詩中所包含的物理學科知識的內涵,教師不再是單純對參照物的單調、機械式的教學與應用,而是應用信息技術通過詩詞的吟誦,導入參照物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23、。利用文化背景的差異滲透民族特色教育【精選課例12】在 festival英語教學中,課題組成員先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用英語向外賓介紹我國的春節, 并用英語向外賓了解圣誕節,要求學生學完課文后馬上在小組內完成任務,再評出優勝組。 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春節和圣誕節的知識并對這兩個節日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老師在講解中自然地導入西方文化的積極部分的同時滲透了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老師還布置學生課后制作有關春節和圣誕節的小報,評選出了優秀小報,學生積極性很高,在制作過程中又自主學習了很多知識。(二) 以活動課的形式擴大滲透的外延1、開展“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研究性學習活動。學校以學年為周期開展以“弘揚

24、民族傳統文化”為主旋律的全校性研究性學習活動,將課堂教學衍生出的興趣點進行深入研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民族文化進行再研究。下面我們看一下七年級的“民族傳統文化大課堂”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情況:古箏藝術的歷史變遷及其流派古箏藝術的歷史變遷及其流派臉譜的色彩及其象征意義 宮梳名篦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及文化習俗的研究中國古代錢幣的發展 對紫砂壺的研究調查 重陽節風俗演變的研究茶藝蘇軾詩詞研究 尋訪淹城遺址 傳統中華美食的產生種類及做法的研究漢民族服飾的歷史與發展金陵十二釵等。這種以研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真實體驗民族傳統文化,以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民族傳統文化學習,同時引領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2、

25、開展民族傳統文化課堂知識競賽。每學年課題組都在七年級、八年級兩個年級,舉行“民族傳統文化知識課堂競賽”,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為宗旨,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舉行知識競賽活動,每班選派6 名學生作為代表,組成代表隊參賽,并根據成績評選出優勝團隊及個人。開展了民族傳統文化體育藝術節、唐宋詩詞名篇朗誦會、師生優秀書法作品展覽以及“看民族影視,揚中國文化”影評活動。通過活動,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激發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創設濃郁的校園特色文化。(三)以主題的公開教學為支點促使滲透的深度推進課題組成員每學期都要對校內或校外開一節主題研究課,有代表性的如 四喜臨門中國傳統剪紙 京劇臉譜 、

26、角色游戲 、 皮影、 剪紙臉譜 、 體驗印刷的快樂 、 中國古代建筑、 五禽戲、 五步拳、 繩趣、 輕器械投擲 、 我也玩“蹴鞠” 、 傳統體育小游戲、 化學與酒文化 halloween and chinese new year( 西方萬圣節和中國的春節) 、梨園漫步等,在這些課中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帶來的潛移默化的感染力。師生共同參與, 研究課不僅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平臺,更是課題組專題研討、評價、示范、借鑒及推廣的生長點。【精選課例13】在中國古代建筑這一節研究課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堂上的交流、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對中國古代史中故宮和長城兩大建筑進行了解、探究、評價,進一步探

27、索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建筑所蘊涵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以達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五、研究成效(一)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民族精神通過課題研究, 促進了學生了解品味廣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文化選擇觀,展現了多元智慧。學生來一手中華棍,能讓你眼花繚亂,他們還學會了變形臉譜的制作方法,能在粉筆上酒瓶上繪制臉譜,能做剪紙臉譜, 更多的學生能制作精美的石膏臉譜。同時, 學生的研究報告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思維,研究報告結構完整,條理清晰,材料豐富,舉證詳實,報告的字里行間閃動著智慧和靈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充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氛圍的熏陶中,不僅讓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還培養了兩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他們將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者和創新者。(二)促進了教師民族素質和修養的提升這種素質體現在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相互關懷和關心之中,體現在班級任課教師、團隊組織的溫暖和鼓勵之中,體現在新教師與老教師的愛護和幫助之中。在項目實施中教師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設計者,從“ 不要拒絕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