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與機制研究_第1頁
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與機制研究_第2頁
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與機制研究_第3頁
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與機制研究_第4頁
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與機制研究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與機制研究    馬洪麗馬麗娟李爽摘要:生命教育不是一種新型的教育,而是對教育“質”的強調,包括有關生命的教育,也包括生命化的教育,即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享受生命、豐富生命、優質生命等。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顯著,其實施有待加強。開展生命教育,實現生命教育在中小學的教育功能和價值,需要積極推進“三進”策略,即生命教育要進規劃、進校園(課堂、課本、活動)、進心靈(教師、學生、家長),切實保證中小學生命教育有序實施,并取得積極效能。關鍵詞: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g41文

2、獻標志碼:a:1001-7836(2019)05-0070-03“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泰戈爾)“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杜威)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生命教育是教育發展戰略中的“四個重視”之一。由此可見,生命教育貫穿并蘊含于各級各類教育中,并且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當前學校教育實踐中,核心素養教育不斷推進,學校教育任務已經由單一的傳授知識,轉換為綜合能力、健康的思想品質、正

3、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及人格的塑造。一、中小學生命教育實施現狀我國生命教育雖然起步很晚,但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表現在,小學階段學校普遍以生命教育作為基本教材,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并以編寫校本教材作為補充。同時,一些中小學普遍配備了專(兼)職生命教育指導教師,并注重生命教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進行相關培訓、技能評比活動;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形式多樣,包括課堂展示、實踐體驗等,教學內容不斷豐富。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實施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中小學校長、教師,認為當前中小學生命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一)在思想層面,生命教育理念意識淡薄通過調研我

4、們發現,中小學依然有一些校長、學校管理者、教師沒有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諦,對生命教育持漠視的態度,更有沒聽說過生命教育的教育者(教師)。一些中小學校即使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其也僅以課程形式呈現,沒有落實真正的生命教育內涵、理念,教師缺乏對生命教育的認知,家校間對生命教育缺乏理念共識。(二)在政策層面,生命教育指導文件缺失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90%以上的學校管理者及教師認為政府有關生命教育的政策不清晰。缺乏教育部門層面的生命教育單獨指導性文件,生命教育沒有明文列入教育發展改革規劃,只是在相關文件道德教育中有所體現,難以有效地推動生命教育的發展。由于缺乏相應的生命教育考評標準和文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5、出臺的生命教育指導綱領落實有效性差,導致生命教育的實際開展情況并不理想。(三)在實踐層面,生命教育活動開展流于形式,生命教育真諦空場在生命教育實踐層面,其實施存在現實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為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缺乏專家引領;現有的生命教育教材未能完全適合本校實際,執行困難;推動生命教育缺乏相關活動平臺以供學習、探討及研究;推動生命教育缺乏教學資源;生命教育實施缺乏校內文化配合;教師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培訓等。(四)在開展范圍層面,生命教育實施布局不均調查數據統計分析顯示,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學校所在區域分布狀況不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已經推行或部分推行生命教育的學校大多為小學,而中學階段生命

6、教育的推行幾乎沒有。二是市區中小學生命教育實施情況較好,而區縣和鄉村生命教育基本沒有開展。三是學校教育中執行并開展生命教育,而家庭、社會系統中生命教育缺乏有效鏈接。二、中小學生命教育“三進”策略與機制研究生命教育在中小學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切實開展生命教育,實現生命教育在中小學的教育功能和價值,需要積極推進“三進”策略,即生命教育要進規劃、進校園(課堂、 課本、活動)、進心靈(教師、學生、家長),切實保證中小學生命教育有序實施,并取得積極效能。(一)生命教育“進規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

7、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中提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堅持全面發展。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由此可見,教育理論研究、教育政策導向、

8、教育實踐效能都顯示出教育需要生命教育的融合。生命教育的全面推進,離不開教育政策的引領與指導。生命教育政策首先觸發的是教育界對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所在區域生命教育的發展具有指導性和綱領性的作用,對推動中小學生命教育的開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在宏觀層面,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將生命教育理念作為一種教育思想用以統領教育工作,并將生命教育寫入教育發展規劃,在中學教育改革和評價中,將生命教育實施效能情況作為重要指標,并為中小學校實施生命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師資培訓、思想指導等保障。在中觀層面,中小學校應將生命教育理念引入學校,融合到本校教育思想和管理實踐中,并將生命教育開展的實際效用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

9、編寫具有地域、本校特色的生命教育相關教材,開設具有特色的生命教育課程,并在學科教育中有機融入生命教育思想。(二)生命教育“進校園”生命教育的有效實行必須“進校園”。所謂生命教育“進校園”,即中小學校園在空間、時間上都能體現生命教育理念。具體而言,學校辦學理念、各種課程、各項活動、校園文化等都應融匯并體現生命教育的思想。1.生命教育“進理念”生命教育“進理念”,即中小學教育教學思想、文化等都需體現生命教育思想。學校管理者不能單獨將生命教育作為一門課程或獨立的學科進行實施,而應在任何教育教學工作活動中均能體現或滲透生命教育的思想,明確生命教育理念及本質,充分認識生命教育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性。2

10、.生命教育“進課程”學校生命教育課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首先,生命教育“進課程”,需要確立合理的生命教育目標,生命教育目標,即通過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孕育、生命發展知識的教授,讓學生對自己及生命有一定的認識,對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并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對社會及他人的愛心,使中小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全面發展。為實現生命教育目標還需對全體教師(包括管理人員)進行生命教育師資培訓。其次,生命教育“進課程”,需要設立生命教育課程,并編寫教材,包括統編生命教育課程教材及學校校本生命教育教材,為生命教育設置專門科目和課時。再次,生命教育“進課程”,應做到各門學科滲透。將中小學生命教育滲透進各門學

11、科、各個環節中。作為學科教師,在各類課程中,如品德與社會生命科學音樂美術科學等,積極融合生命教育思想,深度挖掘生命教育內容,在學科教育課程中對中小學生實施生命教育,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形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3.生命教育“進活動”由于生命教育內容比較廣泛,可以說凡是能夠建立并促進學生對生命的科學認識的教育內容都可以納入到生命教育的視域。因此,單獨依靠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不能夠完全實現生命教育的目的。為此,生命教育需要“進活動”, 生命教育不僅融入學科教育中,更要滲透到學校的各類活動中。由于學校活動超強的實踐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更有利于開展生命教育,使中小學生在實踐活動

12、中掌握生命知識,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生命意識。在生命教育進“活動”中,需要豐富生命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利用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生命保護與安全健康的科學意識與實際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三)生命教育“進心靈”我們實施生命教育不是喊口號,而是需要把生命教育理念與教育教學理念真正融合。切實實施生命教育,我們需要讓生命教育理念走進教師、學生、家長乃至每一個社會人的心靈,即使生命教育“進心靈”。1.生命教育“進心靈”之前提:樹立生命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動的指導,只有樹立科學的生命教育理念,才能在各層次教育中實現生命教育的目標。生命教育的理念是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前提,同時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

13、育的價值取向。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育者、社會及家庭首先要明確生命教育的內涵和理念。生命教育既包括有關生命的教育,也包括生命化的教育。其內涵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去理解:一是生命之真。認識生命,懂得生命是一種獨特的現象,以及生命的內在價值及其重要性。二是生命之善。關愛生命、責任生命、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三是生命之美。享受生命、豐富生命、優質生命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充分開發、挖掘、運用生命本身的資源,喚醒個體生命本身所具有的生命意識和生命智慧,并通過培養使之發展與增強,目的是引導人們追求生命意義,提升生命質量,活出生命意義。中小學生命教育不是一種新型教育,而是在教育(含學科)實踐活動中

14、依據中小學學生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成長及教育的規律與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優質生命基質為基礎,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學生認識生命,引導學生欣賞生命、尊重生命,鼓勵學生熱愛生命,主動地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定位,樹立健康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成為優質的自己;珍惜人類所共同生存的環境,成全并促進其他生命優質的教育。2.生命教育“進心靈”之載體:構建生命教育綜合體建立中小學生命教育實施的綜合主體,整合現有生命教育資源,建立全社會生命教育管理系統。眾所周知,任何教育的實施都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的協作,它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生命教育實施也不例外。學校、家庭、課外活動中心,社會

15、機構、政府機構等部門,應組成對中小學進行生命教育的綜合體,每一個層面領域內都應樹立科學的生命教育理念,并將生命教育落實于各層級教育實踐中。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互動互補效應,為整體推進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建立省市、區縣、學校三級生命教育的管理網絡,組建生命教育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教育行政部門及社會學術團體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生命教育實施有效形勢,以提高生命教育的質量。3.生命教育“進心靈”之根基:構建生命教育體系構建科學完整的生命教育體系,制定生命教育實施和評價標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生命教育得以實施并能實現效能的根本。構建科學的生命

16、教育體系,具體而言,是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列出從小學12年級、35年級、初中到高中階段的生命教育內容的各自側重點,形成各學段有機銜接、循序遞進和全面系統的生命教育體系。制定生命教育實施和評價標準,是要在學生不同學年段,根據各類形式的生命教育實施情況,檢測生命教育實施效果。加強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是通過培訓、生命教育研討交流等形式培養具有生命教育理念的教師,以實現學校管理者及全體教師都能掌握生命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以班主任為核心力量,整體推進生命教育工作。參考文獻:1劉慧,等.社會變革時期中國小學生道德價值觀調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2中國陶行知研究會

17、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生命教育發展藍皮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3陳守聰,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現代德育構建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research on the “three-integration” strategy and mechanism of lif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ma hong-li, ma li-juan, li shuang(harbin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china)abstract:life education is not a ne

18、w type of education, but an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cluding education about life as well as education about living a life, that is, the truth of life, the goodness of life, beauty of life, enjoyment of life, enrichment of life, and quality of life, etc. at present, life education in chinas basic education stage has achieved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and its implemen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