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期末復習資料_第1頁
生物化學期末復習資料_第2頁
生物化學期末復習資料_第3頁
生物化學期末復習資料_第4頁
生物化學期末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工程專業)試題類型和分值分布情況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計20分二、多選題部分:每題1分,共5分 三、判斷題:每題1分, 共15分四、填空題:每空1分,共11-14分五、名詞解釋:8小題,每題2分,共16分六、問答題:4題,共14-16分七、分析計算:4題,共16-17分 知識點一:核酸化學1)堿基配對原則及與核酸變性溫度間的關系;兩鏈由堿基間氫鍵相連,配對方式為AT,GC,A和T之間形成兩個氫鍵,G與C之間形成三個氫鍵。這種配對關系,稱為堿基互補雙螺旋DNA 加熱部分鏈解DNADNA鏈分開成無規則線團鏈內堿基配對2)DNA雙螺旋的結構要點;1、由兩條方向相反多聚脫氧核糖核苷酸鏈(簡

2、稱DNA單鏈)組成。沿著同一根軸平行盤繞,形成右手雙螺旋結構2、螺旋直徑為2nm,表面有大溝和小溝3、磷酸和脫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側,構成鏈主體,堿基位于螺旋的內側4、兩鏈由堿基間氫鍵相連,配對方式為AT,GC,A和T之間形成兩個氫鍵,G與C之間形成三個氫鍵。這種配對關系稱為堿基互補5、堿基環平面與螺旋軸垂直,并穿過中心軸,糖基環平面與堿基環平面成90°角6、每鏈、每10個核苷酸形成一個螺旋,其螺矩為3.4 nm,即每個堿基上升0.34 nm7、雙螺旋的兩條鏈是互補關系3)中心法則的對應關系;4)基因的概念;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

3、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總稱,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5)核酸的變性及變性溫度;1、定義:是指核酸雙螺旋區的氫鍵斷裂,變成單鏈結構的過程2、變性溫度:通常將DNA的變性達到50%時,即增色效應達到一半時的溫度稱為DNA的解鏈溫度(melting temperature,Tm),Tm也稱熔解溫度或DNA的熔點6)核酸的復性及應用;1、定義:變性DNA在適當的條件下,兩條彼此分開的單鏈可以重新締合成為雙螺旋結構,這一過程稱為復性2、應用:PCR技術知識點二:酶及維生素1

4、)酶的催化作用特點;1°高效性 2°專一性 3°反應條件溫和 4°酶易失活5° 酶活力可調節控制 6° 酶的作用部位特殊2)酶催化反應的類型;1° 氧化還原反應 2° 轉移反應 3° 水解反應4° 裂解反應 5° 異構反應 6° 合成反應3)結合蛋白質酶類的特點及各組成的作用;除蛋白質部分(酶蛋白apoenzyme)外,還需要非蛋白質的物質(即所謂酶的輔助因子cofactors),兩者結合成的復合物稱作全酶酶蛋白決定酶的專一性和高效性輔助因子傳遞電子和基團4)酶的活性中心和必

5、需基團;酶分子中直接與底物結合,或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關的區域叫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或活性部位酶分子中某些基團若經化學修飾后(氧化、烷化、?;?、還原等)使其結構改變,則酶分子喪失活性,這些基團為酶的必需基團5)酶原激活;酶原在一定條件下被修飾轉變成有活性的酶的過程實質: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過程6)同工酶及舉例;概念:存在于同一種屬或不同種屬,同一個體的不同組織或同一組織、同一細胞,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分子組成或結構不同)但卻能催化相同的化學反應的一組酶,稱之為同工酶實例:乳酸脫氫酶(LDH)7)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及影響機理;1、酶濃度2、底物濃度3、pH :n a.

6、過酸或過堿影響酶蛋白的構象,使酶變性失活。 b.影響酶分子中某些基團的解離狀態(活性中心的基團或 維持構象的一些基團) c.影響底物分子的解離狀態4、溫度 :· a.大多數酶都有一個最適溫度。在最適溫度(optimum temperature )條件下,反應速度最大。 b.在達到最適溫度以前,反應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c.另一方面,溫度升高,酶的高級結構將發生變化或變性,導致酶活 性降低甚至喪失.5、激活劑: 提高酶活性6、抑制劑: 與酶的必需基團發生化學反應,使酶的活性降低或喪失8)米氏方程及其計算; 米氏常數: 米氏方程: 米氏方程的雙倒數形式:9)抑制作用的分類和米氏方程的變化

7、、雙倒數作圖法的直線變化、和舉例;可逆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作用1、當底物濃度較低時,有S<<Km,代入米氏方程則有v=Vmax/KmS,即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呈正比,符合一級反應2、當底物濃度很高時,有S>>Km,代入米氏方程則有v=Vmax,即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無關,符合零級反應3、當S=Km時,v=Vmax/210)Km值的意義;當v=Vmax/2時,Km=S( Km的單位為濃度單位),即米氏常數是反應速度為最大值的一半時的底物濃度??山票硎久负偷孜镉H合力,Km愈小,E對S的親合力愈大,Km愈大,E對S的親合力愈小。11)磺胺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對氨基苯磺酰胺與對氨基苯

8、甲酸競爭性地與二氫葉酸合成酶結合,阻礙二氫葉酸的合成,從而阻礙細菌核苷酸的合成,細菌繁殖受到抑制,達到治病的效果而人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葉酸,細菌卻不能利用外源葉酸,只能利用自身的對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氫葉酸12)深刻理解中間產物學說和在酶促反應動力學中的解釋應用情況;在酶促反應中,酶首先和底物結合成不穩定的中間配合物(ES),然后再生成產物(P),并釋放出酶。反應式為S+E=ESE+P,這里S代表底物,E代表酶,ES為中間產物,P為反應的產物反應速度: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中底物(S)的減少量或產物(P)的增加量來表示。單位:濃度/單位時間13)維生素及常見維生素的主要特點和主要作用。維生素:維持機

9、體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類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人和動物不能合成它們,必須從食物中攝取。1°維生素A:維生素A分A1, A2兩種,是不飽和一元醇類。作用:形成視紫紅質;維持上皮組織的結構完整;促進生長發育2°維生素D:維生素D是固醇類化合物,主要有D2,D3, D4, D5,其中D2,D3活性最高3°維生素E(植物油)又叫做生育酚4°維生素K(綠葉蔬菜、腸道細菌合成)維生素K有3種,K1,K2,K3知識點三:蛋白質化學1)蛋白質的組成成分及水解 基本組成骨架(單位)為20種L型AA組成的長鏈分子1°酸水解:用硫酸(4mol/L)或HCl(6mol

10、/L)水解條件:回流煮沸20h,完全水解優點:不引起消旋作用,得到L-AA缺點:色AA完全被沸酸所破壞2°堿水解:用NaOH(5mol/L)水解條件:與NaOH共煮10-20h,完全水解優點:色AA是穩定的缺點:產生消旋現象,所得產物是D型和L型AA的混合物(稱消旋物);引起精AA脫氨,生成鳥AA和尿素3°酶水解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優點:不產生消旋作用,也不破壞AA缺點:1.一種酶往往水解不徹底,需要幾種酶協同作用才能使蛋白質完全水解所需時間較長2.部分水解適用范圍:用于蛋白質一級結構分析以獲得蛋白質的部分水解產物2) 蛋白質的分離、鑒定和定量測定方法;P33-3

11、81°分離純化方法 透析和超過濾、凝膠過濾、鹽溶和鹽析、有機溶劑分級分離法、凝膠電泳和等電聚焦、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層析、高效液相層析2°含量測定方法 凱氏定氮法、Folin-酚試劑法(Lowry法)、雙縮脲法、紫外吸收法和染料結合法等。3°純度鑒定方法 電泳、沉降、HPLC3)蛋白質氨基酸的名稱和三字簡寫符號;甘gly丙ala纈val亮leu異ile蘇thr絲ser半cys蛋met天asn/asp(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gln/glu(谷氨酰胺、谷氨酸) 精arg賴lys苯phe酪tyr組his色trp脯pro4)結構特點及重要氨基酸的結構式和分類情況; 半胱氨酸

12、天冬氨酸谷氨酸賴氨酸甘氨酸丙氨酸5)氨基酸的解離情況;在AA溶于水時,存在兩性解離。其正負離子的解離度與溶液的pH值有關。1°當溶液pH增大(向溶液中加堿)時,AA釋放出質子(H+)與OH-結合成H2O,本身帶負電荷,在電場中向陽極移動;2°當溶液pH減小(向溶液中加酸)時,AA接受H+而帶正電荷,在電 場中向陰極移動6)等電點的概念、特點及計算;定義:當pH到一定時,AA上的NH3+和COO-的解離相等,AA帶凈電荷為0,在電場中既不向陽極移動也不向陰極移動,此時溶液的pH值為該種蛋白質的等電點,用pI表示特點:等電點時AA溶解度最小,易沉淀,利用這一性質可以分離制備 蛋

13、白質計算公式:pI=(pk1+pk2)/27)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帶電荷情況與等電點之間的關系;不同的蛋白質具有特定的等電點,其決定因素為構成蛋白質的AA種類和數量;蛋白質在等電點時溶解度最小,利用此來分離沉淀蛋白質。當蛋白質溶液在某一定pH值時,使某特定蛋白質分子上所帶正負電荷相等,成為兩性離子,在電場中既不向陽極也不向陰極移動,此時溶液的pH值即為該蛋白質的等電點(isoelectricpoint,pI)。8)二硫鍵的作用; 肽鏈的分支或成環均以二硫鍵形成的,它與蛋白質的活性、穩定性、牢固性有關活性:打開二硫鍵,則蛋白質失去活性穩定性:二硫鍵多的蛋白質結構穩定,不易變性牢固性:二硫鍵多的蛋白質

14、結構穩定,由它組成的組織比較牢固。9)胰島素的結構情況;結構:由51個AA組成,分子量5734;由A、B兩條鏈組成,A鏈21個AA,B鏈30個AA;兩鏈間有兩對二硫鍵(77)(2019);A鏈具有鏈內環(611);10)谷胱甘肽的組成情況;肽鍵:Glu上的羧基與其它AA的氨基形成的肽鍵兩個分子的谷胱苷肽(GSH)以二硫鍵相連成氧化型的谷胱甘肽(GSSG)11)維持蛋白質各級結構的鍵型;1°天然蛋白質二級結構一般有a-螺旋、b-折疊、b-轉角、自由回轉2°三級結構是由a-螺旋、b-折疊、b-轉角、自由回轉等二級結構相互配置而成12)各級蛋白質的結構要點(包含超二級結構和結構域

15、)及舉例;1°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指蛋白質多肽鏈中AA的排列順序,包括二硫鍵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多肽鏈的氨基酸順序,它是蛋白質生物功能的基礎。舉例:胰島素2°二級結構是指多肽鏈本身的折疊和盤繞方式。舉例:肌紅蛋白、蠶絲絲心蛋白3°超二級結構定義:指蛋白質中相鄰的二級結構單位(a-螺旋或b-折疊或b-轉角)組合在一起,形成有規則的、在空間上能夠辨認的二級結構組合體。超二級結構的基本類型:、b4°結構域定義:對于較大的蛋白質分子或亞基,多肽鏈往往在超二級結構的基礎上,先折疊成若干個球狀單位,這種相對獨立的三維實體即為結構域。5°三級結構即在二級結構、

16、超二級結構、結構域的基礎上,進一步盤繞、折疊形成的很不規則但卻具特定構象三維分布是由a-螺旋、b-折疊、b-轉角、自由回轉等二級結構相互配置而成。以肌紅蛋白為例6°四級結構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三級結構的亞基按一定方式聚合而成的特定構象的蛋白質分子。以血紅蛋白為例13)酰胺平面及-螺旋機構要點;1.酰胺平面可以以C為軸旋轉,故蛋白質可以有無數個構象,但一個蛋白質的多肽鏈在生物體正常的溫度和pH條件下,只有一種或很少幾種構象。這種天然構象保證了它的生物學活性,并且相當穩定,原因是主側鏈集團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主鏈上肽鍵占1/3,不能自由旋轉,限制了構象的數目。側鏈集團之間相吸和相斥作用

17、影響主鏈,進一步限制了構象數目2.-螺旋結構要點:1°-螺旋有左手和右手螺旋,蛋白質中的-螺旋幾乎都是右手螺旋2°螺旋一周,沿軸上升的距離即螺距為0.54nm,含3.6個氨基酸殘基;每個氨基酸殘基上升距離為0.15nm,每個殘基繞軸旋轉100°3°側鏈R基伸向外側4°肽鏈內形成氫鍵,氫鍵的取向幾乎與軸平行,每個氨基酸殘基的C=O氧與其后隔三個氨基酸殘基的N-H氫形成氫鍵14) 蛋白質一級結構、空間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1.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1°同源蛋白質:在不同機體中實現同一功能的蛋白質;它們往往具有相似的一級結構;目前研究最多的是

18、胰島素和細胞色素C2°分子病:蛋白質的一級結構的細微變化有可能導致生物功能的改變甚至喪失2.空間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別構現象 定義:*某些蛋白質表現其生物功能時,其構象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了整個分子的性質*別構蛋白質都具有別構部位(或調節部位)*一般指蛋白質與配基結合改變蛋白質的構象,進而改變蛋白質的生物活性的現象*別構蛋白質是細胞內的調節成分*能發生別構現象的蛋白質稱別構蛋白質(或調節蛋白質),都是寡聚蛋白質,有四級結構15) 分子病及舉例;1.分子病定義:指蛋白質分子中由于AA排列順序與正常蛋白質不同而發生的一種遺傳病(基因突變造成的)舉例:鐮刀狀細胞貧血?。貉t蛋白分子AA排列異常

19、引起 先天性缺陷型糖尿?。阂葝u素分子中個別AA發生變化16) 蛋白質變性的概念及特點;1.概念:天然蛋白質因受物理、化學因素的影響,使蛋白質分子的構象發生了異常變化,從而導致生物活性的喪失以及物理、化學性質的異常變化。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變性(denaturation)2.特點:生物活性喪失;溶解度降低,對于球狀蛋白粘度增加;生化反應易進行;光吸收系數增大;組分和分子量不變,即一級結構不改變17) 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內容蛋白質研究:1.蛋白質鑒定 2.翻譯后修飾 3.蛋白質功能確定 4.對人類而言,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最終要服務于人類的健康,主要指促進分子醫學的發展。 細胞甚至亞細胞研究:不同發育、

20、生長期和不同生理、病理條件下不同的細胞類型的基因表達是不一致的,因此對蛋白質表達的研究應該精確到細胞甚至亞細胞水平。可以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達到這個目的,但該技術的致命缺點是通量低。 LCM技術獲得的細胞可以用于蛋白質樣品的制備。可以根據需要制備總蛋白,或膜蛋白,或核蛋白等,也可以富集糖蛋白,或通過去除白蛋白來減少蛋白質類型的復雜程度。 二維電泳分離蛋白質:蛋白質樣品中的不同類型的蛋白質可以通過二維電泳進行分離。二維電泳可以將不同種類的蛋白質按照等電點和分子量差異進行高分辨率的分離。成功的二維電泳可以將2000到3000種蛋白質進行分離。 知識點四:生物氧化1) 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內涵:生物

21、氧化是有機物質(糖、脂肪和蛋白質)在生物細胞內進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并釋放出能量形成ATP的過程。2.呼吸作用內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2)呼吸鏈的類型、組成物質1.類型:NADH呼吸鏈(多數)、FADH2呼吸鏈(少數)2.組成:煙酰胺脫氫酶類、黃素蛋白酶類、鐵-硫蛋白類、輔酶、細胞色素類。3)電子傳遞鏈上的能量變化情況1°電子傳遞鏈是代謝物上脫下的氫經一系列傳遞體,最后傳遞給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體系。2°呼吸鏈組分按氧化還原電位由低向高的方向排列,電子逐步傳遞到氧,電子逐級傳

22、遞、能量逐漸釋放。4) 高能化合物生化反應中,在水解時或基團轉移反應中斷裂共價鍵釋放出大量自由能(>21千焦/摩爾)的化合物。其類型可分為磷氧鍵型、磷氮鍵型、硫碳鍵型。5)呼吸阻斷劑的作用部位和阻斷后果作用部位:(1)抑制NADHCoQ的電子傳遞 (2)抑制Cyt bCyt c1的電子傳遞 (3)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O2后果:抑制呼吸鏈傳遞氧和電子,使氧化作用受阻,自由能釋放減少,不能合成ATP。6) 磷氧比1.概念:指每消耗1mol氧所消耗的無機磷的mol數2.實質:P/O的數值相當于一對電子經呼吸鏈傳遞至氧所產生的ATP分子數。7)氧化磷酸化1.概念:代謝物在生物氧化過程中釋放出的自由

23、能用于合成ATP,也就是氧化放能和A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聯的過程。2.種類:電子傳遞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3.線粒體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作用:磷酸甘油穿梭系統、蘋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統知識點五:糖代謝1)糖分解代謝的大致路徑概況(1)酶促水解:糖和水在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其他糖類(2)磷酸解:糖在磷酸化酶、轉移酶、脫枝酶的協同作用下生成G-1-P的過程。(3)糖裂解:1,6-二磷酸果糖裂解為3-磷酸甘油醛Û磷酸二羥丙酮的過程。(4)糖酵解:是將葡萄糖降解為丙酮酸并伴隨著ATP生成2)細胞定位和結果(物質結果和能量結果)胞漿和線粒體由于丙酮酸羧化酶僅存在于線粒體內,故胞液中的丙酮酸

24、必須進入線粒體,才能羧化生成草酰乙酸 物質結果:能量結果:(1)糖酵解在細胞內無氧生成ATP 2個 (2)有氧時:生成ATP 38或36 個3)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中不可逆反應點及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位點 1.糖酵解不可逆反應點(特殊步驟) 2.糖酵解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位點:(1) 由葡萄糖激酶催化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過程(2) 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過程3.三羧酸循環不可逆反應點(特殊步驟):4.三羧酸循環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位點:(1) 由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催化 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內酯過程(2) 由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催化 6-磷酸葡萄糖酸-5

25、-磷酸核酮糖過程5)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的定義、過程及ATP計算、特殊的反應步驟 1.糖酵解 1°定義:將葡萄糖降解為丙酮酸并伴隨著ATP生成的一系列反應。 2°過程:3°ATP計算:氧化一分子葡萄糖凈生成2ATP2NADH - 6ATP 或4ATP2.三羧酸循環1°定義:在有氧的情況下,葡萄糖酵解產生的丙酮酸氧化脫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經一系列氧化、脫羧,最終生成CO2和H2O并產生能量的過程。2°過程:3°ATP計算:6)三羧酸循環的本質:消耗一個分子的乙酰CoA內的2個C,以2個CO2的形式離開循環,其余物質循環使用7)糖的

26、異生及應用1.定義:非糖物質轉化成糖代謝的中間產物后,在相應的酶催化下,繞過糖酵解途徑的三個不可逆反應,利用糖酵解途徑其它酶生成葡萄糖的途徑2.應用:(1)葡萄糖異生對人類以及其他動物是絕對需要的途徑:人腦對葡萄糖有高度依賴性。紅細胞也需要葡萄糖。尤其在饑餓狀態下葡萄糖異生尤為重要;在機體處在劇烈運動時,也需要非糖物質及時提供葡萄糖,以維持血糖水平。(3)乳酸的再利用,防止酸中毒;(4)促進某些氨基酸的代謝知識點六:脂代謝1)脂肪的水解:在脂肪酶的作用下,生產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2)甘油的分解代謝途徑: 成22個ATP3)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首先在線粒體外或胞漿中被活化,轉變成脂酰CoA4

27、)脂肪酸-氧化過程及ATP生成量:此過程可分為活化,轉移,-氧化三個階段。-氧化生化歷程又分為脫氫,水化,再脫氫,硫解。1次-氧化過程共生成5個ATP5)酮體的分類、生成和分解部位及酮體生成的意義:(1) 脂肪酸-氧化產物乙酰CoA,在肌肉中進入三羧酸 循環,但在肝細胞中氧化不完全形成酮體。乙酰乙酸、-羥丁酸、丙酮這三種物質統稱為酮體。在肝臟中合成。(2) 分解產物 乙酰COA(3) 意義:肝臟將長鏈的脂肪酸氧化生成短鏈的酮體,該短 碳鏈的化合物可較容易地被其它組織作為碳源和 能源,尤其對于不能利用脂肪酸的腦組織來說,酮 體作為能源物質具有重要意義6)糖和脂肪的相互轉換途徑、溝通點:磷酸二羥丙酮知識點七: 蛋白質與氨基酸代謝1) 氨基酸經氧化脫氨基作用的結果1.概念:-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相應的-酮酸,同時消耗氧并產生氨的過程。2)深刻理解轉氨酶的特點及氨基酸轉氨作用的意義;1.特點: 1°催化轉氨作用的酶 2°種類多,每種氨基酸轉氨都有其特異的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