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工程導論復習指導資料_第1頁
物聯網工程導論復習指導資料_第2頁
物聯網工程導論復習指導資料_第3頁
物聯網工程導論復習指導資料_第4頁
物聯網工程導論復習指導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概念題 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1. 物聯網、無線傳感網、RFID系統和泛在網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2. 請簡述物聯網的體系結構3. 請簡述物聯網的技術體系結構。4. 你理解或了解的物聯網特征是什么?5. 自動識別的功能是什么?主要有哪些類型的識別方式?6. 射頻標簽與條形碼的區別是什么?7. 什么是RFID?8. RDIF系統由哪些部分構成,各自有什么功能?9. 簡述RFID標準體系的主要內容。10. 簡述EPCglobal標準體系的體系框架。11.通常情況下傳感器有哪些組成部分,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2.藍牙系統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13.由藍牙技術組成的微網中

2、允許有256個設備同時存在,但1個主設備最多只能與7個從設備進行通信。為什么? 14.現場總線的特點是什么? 15.無線局域網都由哪幾部分組成?無線局域網中的固定基礎設施對網絡的性能有何影響?接入點AP 是否就是無線局域網中的固定基礎設施?16.在無線局域網中的關聯(association)的作用是什么?17.無線局域網的MAC 協議有哪些特點?為什么在無線局域網中不能使用CSMA/CD 協議而必須使用CSMA/CA 協議?18.什么是Wi-Fi技術? 19.簡述Mesh網絡的優點與不足。20.物聯網中間件的主要作用?21.云計算主要特點? 22.簡述云計算體系結構(基本架構),每個組成部分的

3、功能。23.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類型。 24.IEEE 802.11n協議采用了哪些措施提高網絡性能?25. 云計算技術體系結構包含那幾部分,各部分功能?26.簡述云計算服務層次及各層典型產品?27.GPS由那幾部分的組成,各部分作用?28.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29.物聯網中間件的主要特點?概念題ü 物聯網“物聯網”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ü M2MM2M(Machine/Man to Machi

4、ne/Man)是一種以機器智能交互為核心的、網絡化的應用與服務。簡單地說,M2M是指機器之間的互聯互通。ü RFIDRFID是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并逐漸走向成熟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ü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也叫數字家庭,或稱智能住宅,在英文中常用Smart Home,智能家居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嵌入式系統和網絡通訊技術,將家庭中的各種設備(如照明系統、環境控制、安

5、防系統、網絡家電)通過家庭網絡連接到一起。ü WSN無線傳感網絡。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由發站到收站的傳輸,需經過多次衛星轉發的方式)的自組織(混沌系統在隨機識別時形成耗散結構的過程)的網絡系統。ü ZigBeeZigBee是IEEE 802.15.4協議(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的代名詞,無線傳感網絡內的各個要素通過ZigBee進行信息的傳輸,這個協議規定的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

6、252; 現場總線現場總線是用于現場電器、現場儀表及現場設備與控制室主機系統之間的一種開放的、全數字化、雙向、多站的通信系統。ü WiFiWiFi,全稱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指具有完全兼容性的802.11標準IEEE 802.11b 子集,它使用開放的2.4GHz直接序列擴頻,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11Mbps(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 bps(Bit Per Second)),也可根據信號強弱把傳輸率調整為5.5Mbps、2Mbps和1Mbps帶寬。無需直線傳播,傳輸范圍為室外最大300米,室內有障礙的情況下最大100米,是現在使用的最多的

7、傳輸協議。ü 藍牙藍牙,是一種支持設備短距離通信(一般10m內)的無線電技術。能在包括移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藍牙采用分散式網絡結構以及快跳頻和短包技術,支持點對點及點對多點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其數據速率為1Mbps。采用時分雙工傳輸方案實現全雙工傳輸。ü GPS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而其中文簡稱為“球位系”。GPS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其主要目的是為陸、

8、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ü PLCPLC,電力線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技術,是指利用電力線傳輸數據和話音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ü MEMSMEMS,是(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的縮寫。MEMS主要包括微型機構、微型傳感器、微型執行器和相應的處理電路等幾部分,它是在融合多種微細加工技術,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科技前沿學科。ü 云計算(1)狹義云計算 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9、,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2)廣義云計算 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效。ü 云計算的服務模式(1)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2)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臺即服務。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件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因此,PaaS也是

10、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3)SaaS(Software-as-a- Service):軟件即服務。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用戶無需購買軟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軟件,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ü 開放復雜智能系統指具有開放性特征、與環境之間存在交互、系統成員較多、系統有多個層次、系統可能涉及人的參與的智能系統。 ü 服務工程方法體系(MSE)MSE(Methodology for Service Engineering)即服務工程方法論旨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指導服務系統設計、

11、服務生命周期各階段活動,從而達到最優服務質量、最優成本的目的。選擇題p 物聯網技術體系(1)感知層技術(2)網絡層技術(3)應用層技術(4)公共技術p 現場總線的特點(1)布線簡單(2)開放性(3)實時性(4)可靠性 p WiFi技術的特點(1)速度快,可靠性高(2)傳播距離長(3)方便與現有的有線以太網絡整合,組網的成本更低p 藍牙技術的應用模型(1)文件傳輸(2)Internet網橋(3)局域網接入(4)三合一電話(three in one phone)(5)終端耳機p 物聯網的兩個技術范疇(1)智能網絡空間技術 (2)物聯網終端技術p 智能空間的基本功能 (1)感知/觀察(2)分析/推理

12、(3)決策/執行p 智能空間中硬件設備分類(1)用來維持正常運行的系統設備(2)用來提供日常服務的用戶設備p 云計算的服務模式(1)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2)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臺即服務。(3)SaaS(Software-as-a- Service):軟件即服務。p 物聯網工程專業知識體系的三大領域,四大模塊三大領域:(1)通識基礎類知識領域(2)專業技術類知識領域(3)綜合管理類知識領域四大模塊:(1)創新應用:將物聯網技術與行業專業系統相結合,實現廣泛的物物互聯的應用解決方案,主要包括

13、業務中間件和行業應用領域 。(2)管理服務:由云計算、引擎等數據存儲、分析、處理系統等組成,在高性能計算和海量存儲技術的支撐下,管理服務層將大規模數據高效、可靠地組織起來,為上層行業應用提供智能的支撐平臺。(3)網絡構建:將來自感知層的各類信息通過基礎承載網絡傳輸到應用層,包括融合網絡等。涉及到傳感網技術、通信協議等技術單元。(4)感知識別:由數據采集子層、短距離通信技術和協同信息處理子層組成。p 物聯網工程四大知識單元的相關技術(1)創新應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環境監測(2)管理服務:云計算系統、人工智能系統、分布智能系統(3)網絡構建:網絡技術框架、通信協議、技術標準、信息安全

14、(4)感知識別:由數據采集子層、短距離通信技術和協同信息處理子層組成。填空題Ø 物聯網的特征(1)全面感知(2)可靠傳送(3)智能處理Ø 物聯網發展的三大推動力(1)政府(2)企業(3)教育界與科技界Ø 物聯網技術體系(1)感知層技術(2)網絡層技術(3)應用層技術(4)公共技術Ø 智慧城市的目標(1)物聯化:更透徹的感知(2)互聯化:更全面的互聯互通(3)智能化:更深入的智能Ø 城市發展的階段(1)數字化(2)信息化Ø 物聯網的四大支撐技術(1)RFID(射頻識別)(2)WSN/ZigBee 技術(3)常見的組網技術(現場總線、Wi

15、Fi、藍牙、PLC、GPS)(4)微機電系統技術(MEMS)Ø RFID系統的組成(1)電子標簽(Tag)(2)天線(Antenna)(3)閱讀器(Reader)Ø WiFi無線網絡的拓撲結構(1)Ad-Hoc(2)InfrastructureØ 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1)GPS空間星座部分(2)GPS地面監控部分(2)用戶設備部分(GPS接收機)Ø 物聯網終端的組成(1)外圍感知(傳感)接口(2)中央處理模塊(3)外部通訊接口簡答題q 物聯網的實質(1)“物物相連的互聯網”:(2)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3)

16、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q 物聯網中“物”與普通意義的物有何區別這里的“物”要滿足以下條件:(1)要有相應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數據傳輸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儲功能(4)要有處理運算單元(CPU)(5)要有操作系統(6)要有專門的應用程序(7)要有數據循物聯網的通信協議(9)在世界網絡中有可被識別的唯一編發送器(8)遵號。q 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關系物聯網為智能城市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智慧城市是物聯網的靶心。物聯網與智慧城市聯系最直觀的聯系就是M2M。q 智能家居必須滿足的條件及兩網連接三層三個條件:(1)具有家庭網絡總線系統(2)能夠通過這種網絡(總線)

17、系統提供各種服務功能(3)能與住宅外部相連接。兩網:(1)智能家庭網絡(2)外部網絡三層:(1)家庭設備層(2)家庭服務平臺層(3)業務應用層q 物聯網的三個層次及相關技術三個層次:(1)物聯網感知層:數據采集與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發生的物理事件和數據,包括各類物理量、標識、音頻、視頻數據。物聯網的數據采集涉及傳感器、RFID、多媒體信息采集、二維碼和實時定位等技術(2)物聯網網絡層:實現更加廣泛的互聯功能,能夠把感知到的信息無障礙、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進行傳送,需要傳感器網絡與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相融合(3)物聯網應用層:主要包含應用支撐平臺子層和應用服務子層。其中應用支撐平臺子層

18、用于支撐跨行業、跨應用、跨系統之間的信息協同、共享、互通的功能。應用服務子層包括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電力等行業應用相關技術:(1)RFID(射頻識別)(2)WSN/ZigBee 技術(3)常見的組網技術(現場總線、WiFi、藍牙、PLC、GPS)(4)微機電系統技術(MEMS)q RFID應用系統的兩個組成部分及功能(1)讀寫器:作為計算機終端,用來實現對RFID卡的數據讀寫和存儲,它是由控制單元、高頻通訊模塊和天線組成。(2)RFID卡:一種無源的應答器,主要是由一塊集成電路(IC)芯片及其外接天線組成q ZigBee網絡的組成及功能(1)路由器允許其他設備加入到網絡

19、中、多跳路由協助用電池供電的終端子設備的通信(2)協調器用于初始化一個ZigBee網絡。協調器節點選擇一個信道(通信的通道)和一個網絡標識符(也叫PAN ID),然后啟動一個網絡。協調器節點也可以用來在網絡中設定安全措施和應用層綁定。(3)終端設備僅在向它們的父節點接收或者發送數據時才會激活q 云計算的特點及服務模式(1)特點:1.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2.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也最方便。 3.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4.為我們使用網絡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可能。(2)服務模式IaaS(Infrastructure-

20、as-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臺即服務。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件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SaaS(Software-as-a- Service):軟件即服務。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用戶無需購買軟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軟件,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q 分布智能的主要研究內容主要研究在邏輯

21、上或物理上分布的智能系統之間如何相互協調各自的智能行為,實現問題的并行求解。q 智能Agent的行為模型Agent首先通過傳感器感知外界環境,然后通過信息融合對感知到的不同外界信息進行融合,再通過信息處理對融合后的外界信息進行加工并形成規劃或策略,最后通過作用決策控制效應器作用于外界環境。1.物聯網、無線傳感網、RFID系統和泛在網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從ITU、ISO等國際標準組織對傳感器網絡、物聯網定義和標準化范圍來看,傳感器網絡和物聯網其實是一個概念的兩種不同的表述,其實質都是依托于各種信息設備實現物理設備和信息世界的無縫融合。 “物聯網”和“傳感網”都是以傳感器、RFID等客觀世界標識和

22、感知技術,借助于無線傳感器網絡、互聯網、移動網等實現人與物理世界的信息交互。 泛在網是面向泛在應用的各種異構網絡的集合,更強調跨網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聚合與應用。2.請簡述物聯網的體系結構物聯網包括三層結構,分別為感知層、網絡層(傳輸層、互聯網層)和應用層。位于底層的是用來感知數據的感知層,中間層是數據傳輸的網絡層,頂層則是內容應用層。感知層:全面感知,利用傳感器技術,RFID等隨時隨地的讀取物體的信息網絡層:實時傳遞,利用各種網絡傳輸手段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應用層:全面應用,包括資源的共享和交換,對海量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3.請簡述物聯網的技術體系結構。物聯網技術體系結構可分為

23、五層:感知技術、傳輸技術、支撐技術、應用技術和公共技術。·感知技術:能夠用于物聯網底層感知信息的技術,包括:RFID、傳感器網絡技術等;·傳輸技術:能夠匯聚感知數據,并實現物聯網數據傳輸的技術,包括M2M無線接入、Mesh網技術等;·支撐技術:用于物聯網數據處理和利用的技術,包括云計算,公共中間件技術等;·應用技術:用于直接支持物聯網應用系統運行的技術,包括物聯網信息共享交互平臺技術等;·公共技術:是感知、傳輸、支撐和應用四層都需要的技術,包括標示解析、安全技術和應用管理等。4.你理解或了解的物聯網特征是什么?物聯網的特征:將人、物、機器等通過

24、感知設備和通信網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網絡。主要特征: ·信息量:物聯信息將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海量級。 ·設備接入:億萬異構設備的泛在接入,異構種類、接入方式應有盡有。 ·網絡架構:信息和存儲的邊緣化,分散在機器、設備或物體之中。 ·網絡管理:網絡管理的高度自治化。 ·物物互聯:物物互動的協同和智能化。 ·物理安全:隱私的易泄露,面臨更多安全問題。 ·設備制造:設備的小型微型化。 ·能量獲取:能量自取、大容量,設備所取能源多樣化。5.自動識別的功能是什么?主要有哪些類型的識別方式?自動識別的功能:提供關于個人、動物和貨物

25、等被識別對象的信息。可分為兩大類:數據采集技術和特征提取技術。 · 數據采集技術:需要被識別的物體具有特定的識別特征載體(標簽、磁卡等); · 特征提取技術:根據被識別物體本身的行為特征完成數據的自動采集。6.射頻標簽與條形碼的區別是什么?主要區別:1)該技術有無寫入信息或更新內存的能力,條形碼的內存不能修改,射頻標簽不像條形碼,它專有的辨別器不能被復制;2)標簽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視野之內,因為信息是有無線電波傳輸,而條形碼是可視技術,掃描儀在操作人員的指導下工作,只能接收操作人員視野范圍內的條形碼;3)條形碼自身的缺點,條形碼被劃破、污染或脫落,掃描儀無法識別;4)條形碼

26、蘊含信息少,只能識別生產者和產品,不能辨別商品種類和生產日期。7.什么是RFID?RFID基本功能是實現數據的精準快速采集,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電磁感應或電磁傳播)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8.RDIF系統由哪些部分構成,各自有什么功能? RFID系統主要由閱讀器、電子標簽、RFID中間件和應用系統軟件4部分組成。·閱讀器:主要負責與電子標簽的雙向通信,同時接受來自主機系統的控制指令。·電子標簽:射頻識別系統真正的數據載體,根據其應用場合的不同表現為不同的應用形態。·中間件:四大功能a)閱讀器協調控制b)數據

27、過濾與處理c)數據路由與集成d)進程管理·應用系統軟件:針對不同行業的特定需求開發的應用軟件,它可以有效地控制閱讀器對電 子標簽信息進行讀寫,并且對收集到的目標信息進行集中的統計與處理。9.簡述RFID標準體系的主要內容。RFID的標準體系: ·RFID技術標準:定義了不同頻段的空中接口及相關參數; ·RFID應用標準:主要設計特定應用領域或環境中RFID構建規則; ·RFID數據內容標準:主要涉及數據協議,數據編碼規則及語法; ·RFID一致性標準:主要涉及設備性能及一致性測試方法,尤其是數據結構和數據內容。10.簡述EPCglobal標準體

28、系的體系框架。EPCglobal體系框架包含三個主要的活動: 1)EPC物理對象交換:用戶與帶有EPC編碼的物理對象進行交互; 2)EPC基礎設備:為達成EPC數據共享,每個用戶開展活動時將為新生的對象進行EPC編碼; 3)EPC數據交換:用戶通過相互交換數據,來提高自身擁有的運動物品的可見性。11.通常情況下傳感器有哪些組成部分,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總的來說,傳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及測量電路組成,有時還要加上輔助電源。 a:敏感元件 直接感受被測量的變化,并輸出與被測量有確定關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b:轉換元件 將敏感元件輸出的物理量轉換成適于傳輸或測量的電信號的部件 c:測量電

29、路 將轉換元件輸出的電信號作進一步的轉換和處理,如放大、濾波、線性化、補償 等,便于后續電路實現顯示、記錄、處理及控制等功能。12.藍牙系統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藍牙系統一般由天線單元、鏈路控制(硬件)單元和藍牙軟件(協議棧)單元三個功能單元組成。 a:天線單元 接收無線信號 b:鏈路控制(硬件)單元 與天線連接,完成信號的調制、解調外,相應的芯片中的還應固化基帶協議和其他一些低層常規協議 c:軟件(協議棧)單元 為個人區域內的無線通信而制定的協議,獨立于操作系統,不與任何操作系統捆綁,同時必須符合已經制定好的藍牙規范13.由藍牙技術組成的微網中允許有256個設備同時存在

30、,但1個主設備最多只能與7個從設備進行通信。為什么? 在建立微網后,一旦微網內有8個激活從設備,主控設備必須把其中一個從設備強制置為旁觀偵聽模式。 在旁觀偵聽模式下,此設備仍然存在于微網中,但是它釋放了AMA地址,得到一個8位的被動成員地址(PMA)。 允許有256個設備同時存在,但1個主設備最多只能與7個從設備進行通信。在激活狀態時,每個藍牙設備都被分配一個激活成員地址AMA,主設備的地址總是默認為0,從設備的地址為1-7。 14.現場總線的特點是什么? 現場總線的特點: 1.數字化 2.分布式 3.開放性 4.雙向串行傳輸 5.互操作性 6.節省布線空間 7.智能自診斷性15.無線局域網都

31、由哪幾部分組成?無線局域網中的固定基礎設施對網絡的性能有何影響?接入點AP 是否就是無線局域網中的固定基礎設施?無線局域網分為有固定基礎設施和無固定基礎設施兩類。有固定基礎設施的無線局域網由一個基站和若干移動站組成,無固定基礎設施的無線局域網由若干處于平等狀態的移動站相互通信組成。當管理員安裝AP時,必須為AP分配一個信道。當兩個以上的這樣的無線AP設備的Channel設置相同時,就會造成WLAN信道擁塞問題,如網速下降、掉線、網絡工作不正常等等。不是。無線局域網中的固定基礎設施是指AP連同互聯AP和路由器的有線以太網。16.在無線局域網中的關聯(association)的作用是什么?使得某個

32、移動站加入到選定的AP所屬的子網中,并和這個接入點AP之間建立一個虛擬線路,實現移動站與AP之間,以及不同AP站點之間的數據幀傳送。17.無線局域網的MAC 協議有哪些特點?為什么在無線局域網中不能使用CSMA/CD 協議而必須使用CSMA/CA 協議?無線局域網設計了獨特的MAC層,MAC層在物理層的上面,包括有兩個子層,分別是分步協調功能DCF子層和點協調功能PCF。通過協調功能來確定在基本服務集BSS中的移動站發送數據或者接收數據的時間。為了避免碰撞,規定所有的站在完成發送后,必須再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發送下一幀。CSMA/CD不能用于無線局域網,主要有下列原因:第一,CSMA/CD 協議要

33、求一個站點在發送本站數據的同時還必須不間斷的檢測信道,以及發現是否有其他的站也在發送數據,這樣才能實現“碰撞檢測”的功能,但在無線局域網中的設備要實現這種功能花費過大。第二,即使能夠實現碰撞檢測的功能,且當發送數據的時候檢測到信道是空閑的,在接收端仍然有可能發送碰撞,表明碰撞檢測對于無線局域網沒有發揮作用。第三,無線信道還由于傳輸條件特殊,造成信號強度的動態范圍非常大,使發送站無法使用碰撞檢測的方法確定是否發生了碰撞。所以在無線局域網中不能使用CSMA/CD 協議而必須使用CSMA/CA 協議。18.什么是Wi-Fi技術? Wi-Fi是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數百英尺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

34、無線電信號,是一種可以將個人計算機、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19.簡述Mesh網絡的優點與不足。 優點:1、速部署和易于安裝2、非視距傳輸(NLOS)3、健壯性4、結構靈活5、高帶寬不足:1、互操作性2、通信延遲3、安全20.物聯網中間件的主要作用?(1)控制RFID讀寫設備按照預定的方式工作,保證不同讀寫設備之間能夠很好地配合協調。(2)按照一定的規則篩選過濾數據,篩除冗余數據,將有效的數據傳送給后臺的應用系統。21.云計算主要特點? (1)虛擬化技術(2)靈活定制(3)動態可擴展性(4)高可靠性和安全性(5)高性價比(6)數據、軟件在“云”端(服務器端)(

35、7)超強的計算和存儲能力22.簡述云計算體系結構(基本架構),每個組成部分的功能。(1)云用戶端提供云用戶請求服務的交互界面,也是用戶使用云的入口。(2)服務目錄云用戶在取得相應權限(付費或其他限制)后可以選擇或定制服務列表。(3)管理系統和部署工具提供管理和服務(4)資源監控監控和計算云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5)服務器集群虛擬的或物理的服務群,由管理系統管理23.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類型。 (1)專題地理信息系統(thematic GIS)具有有限目標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為特定的專門目的服務(2)區域信息系統(regional GIS)主要以區域綜合研究和全面的信息服務為目標,可以有不同的規模

36、(3) 地理信息系統工具或外殼(GIS tools)一組具有圖形圖像數字化存儲管理、查詢檢查、分析運算和多種傳輸等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功能的軟件包。24.IEEE 802.11n協議采用了哪些措施提高網絡性能? IEEE 802.11n主要的物理層技術涉及了MIMO、MIMO-OFDM、FEC、ShortGI、40MHz綁定技術、MCS等技術,提高物理層的速度;對MAC采用了幀聚合、Block確認、兼容a/b/g等技術,大大提高MAC層的效率;在接收端采用MRC技術,對多個天線收到信號進行處理,明顯改善接收端的SNR。26. 云計算技術體系結構包含那幾部分,各部分功能?服務接口(服務接口、服務注冊

37、、服務查找、服務訪問)服務管理中間件(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安全管理、映像管理)虛擬化資源(計算資源池、網絡資源池、存儲資源池、數據庫管理池)物理資源(服務器集群、網絡設備、存儲設備、數據庫)云計算技術體系結構(1) 物理資源主要指能支持計算機正常運行的一些硬件設備及技術,如PC,服務器或磁盤陣列等設備。(2) 虛擬化資源指一些可以實現一定操作具有一定功能,但其本身是虛擬而不是真實的資源,如計算池、存儲池、網絡池。數據庫資源等。(3) 服務管理中間件中間件位于服務與服務器集群之間,提供管理和服務,即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管理系統。(4) 服務接口統一規定使用云計算機的各種規范、云計算服務的各種標準等

38、。26.簡述云計算服務層次及各層典型產品?應用層-軟件即服務平臺層-平臺即服務基礎設施層-基礎設施即服務虛擬化層-硬件即服務 云計算服務體系結構應用層對應SaaS軟件即服務,如google APPS、SoftWare+Service平臺層對應Paas平臺即服務,如IBM IT Factory、Google APPEngine、F基礎設施層對應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如Amazon EC2、IBM Blue Cloud、Sun Grid虛擬化層對應硬件即服務結合PaaS提供硬件服務,包括服務器集群及硬件檢測等服務27.GPS由那幾部分的組成,各部分作用?GPS由3部分組成:GPS空間部分、地基監

39、控站和GPS用戶接收機部分GPS空間部分:多個衛星組成,由衛星確定4個導航參數-緯度、經度、高度和時間地基監控站:用GPS接收系統測量每顆衛星的偽距和距離差,采集氣象數據,并將觀測數據傳送給主控點GPS用戶接收機部分:通過接收多顆衛星的信號來解算出自身的位置,以實現定位和導航28.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1)位置即在某個特定的位置有什么(2)條件即什么地方有滿足某些條件的東西(3)變化趨勢識別已發生或正在發生變化的地理現象(4)模式分析與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事件有關的因素(5)模型解決需要建立新的數據關系已產生解決方案29.物聯網中間件的主要特點?(1)獨立于架構(2)數據流(3)處理流物聯網

40、在各行業領域的應用物聯網推行安裝維護結合營銷維護一體的方式       在“應用引領產業發展”的感召下,物聯網應用已經擴展到多個行業領域,包括安防、電力、交通、醫療衛生、工業控制、農業、環境監測、金融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其中基于低、高速傳感網的太湖水質監測系統已投入使用;基于傳感網的智能交通系統在流量監測、紅綠燈控制、停車信息服務等方面已投入應用,部分產品還打入北美市場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又稱可編程控制器,縮寫為PLC。PLC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用于控制機械

41、的生產過程,是工業控制的核心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種經過特殊設計的工業計算機,整個的設計原則就是簡單與實用。       在控制技術的發展歷程中,是與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數字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正是各種新興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可編程控制器的發展。讓PLC可編程控制器成為代替繼電器實現邏輯控制的主流控制技術。PLC的基本結構有電源、中央處理單元(CPU)、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電路、功能模塊、通信模塊所組成。其工作原理由掃描技術、用戶程序執行階段、輸出刷新階段三大部分組成。目前國際上知名PLC品牌有美國AB,ABB,

42、松下,西門子,三菱,歐姆龍,施耐德等,國產品牌主要有臺達,騰控,信捷等。物聯網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它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方向,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如此廣闊的市場,最主要的用戶群體是政府將。一方面物聯網被應用到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公共交通等領域,而政府則是這些公共管理與服務市場的最大消費者,因此政府部門的直接采購將成為物聯網產業的最終消費主體。另一方面,政府將通過政策促進企業在電力、農業、醫療、環境方面的智能化需求,從而帶動企業在

43、物聯網產業方面的消費投入,間接地促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物聯網從產生到現在的發展也有十余年的一個發展歷程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產業鏈的逐步成熟,并且國家政府對物聯網產業的關注和支持力度的不斷提升,物聯網已經逐漸走向成熟應用階段。隨著互聯網的廣泛發展,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是很受關注,最為主要的還是在一些生活用品上使用的更加頻繁。物流行業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領域,通過對物流行業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結合現有的物流行業物聯網實際應用的研究,可以很大致的知道物聯網再見來的發展是一片光明。物聯網構成智能城市云計算體系脈絡

44、0;      無論你在哪里,隨時可通過手機和電腦,將辦公室情況、家中所有電器設備的狀態,甚至米缸內是否有米、冰箱內是否還有肉等信息盡收眼底;駕車出行的市民通過GPS就能實現智能導航,還可觀察到兩公里以外路況,以便選擇最佳道路通行;只需一個賬號,市民便可通過電腦、手機、家庭信息機、PDA和PSP等各類終端在網上高速沖浪。貿易企業坐在的辦公室,借助四通八達的網絡和全球定位系統,可時時監控出口貨物運輸進度和貨物安全情況關鍵字:歐姆龍       “智慧”將為新一輪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精細化管

45、理水平注入新能量。在市第五次黨代會上,“智慧”成為市委書記王榮報告中最搶眼的一個關鍵詞。智慧不僅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條高速跑道,同時也是提升市民生活質量,增強中心城市整體輻射力和服務能力的精準切入點。圍繞建設“智慧”,將整合資源、超前布局,大力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傳感網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產業的整合,目的是令在經濟發展、便利生活、高效管理等方面的立體功能更加強大。昨日,智慧的相關發展規劃綱要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如何構建智慧?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就抓核心技術、建基礎設施、推示范工程、研究商業模式等,集納國內外專家的智慧。      

46、; 智慧就是要充分發揮信息通信(ICT)產業發達、射頻識別(RFID)相關技術領先、電信業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通過建設ICT基礎設施、認證、安全等平臺和示范工程,加快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城市形態。其中包括,建設電子商務支撐體系,深入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制定信息通信技術(ICT)產業發展規劃和應用推進計劃;支持推廣應用企業信息化示范項目;大力推進光纖接入網、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等。       傳統的網絡中,網絡層的安全和業務層的安全是相互獨立的。而物聯網是在移動網絡的基礎上,集成感知網絡和應用平臺,尤其需要根據物聯網的特征對安全機制隨時進行調整和補充。也正因為如此,類似于物聯網的認證、加密、識別機制一直被外界認為存在安全漏洞“RFID技術成為物聯網的標配,利用自身在RFID領域的技術優勢,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產品追溯、智慧城市、糧食系統等多個領域都推出了系列應用解決方案。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這種非接觸無需人工干預的技術一直都是市場上認可的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