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多點微波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5038)_第1頁
點對多點微波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5038)_第2頁
點對多點微波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5038)_第3頁
點對多點微波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5038)_第4頁
點對多點微波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503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YD 5038-97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點對多點微波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YD 5038-971 總則1.0.1 本規范是點對多點微波通信設備安裝工程隨工驗收和竣工驗收的技術依據,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1.0.2 本規范未列入的電路通道指標以工程設計為準。電源部分的驗收標準按照YDJ3183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執行;設備的抗震加固應符合YD200392通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暫行規定的要求。1.0.3 點對多點微波天線鋼塔安裝工程驗收規范,參考GBJ20585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執行YD201294微波接力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的有關章節。設備的搬

2、遷、換裝其通道指標應由設計單位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代表共同商定。1.0.4 本規范未包括的特殊項目及指標要求,應根據被驗收工程的實際情況,由工程設計人員與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代表共同商定,并報相關部門備查。1.0.5 施工單位應加強質量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建設單位應派專人配合施工并組織隨工驗收。1.0.6 本規范所列技術指標的測試方法符合相關國標及行標的規定。1.0.7 驗收使用的測試儀表必須經國家二級計量單位檢驗合格,并在有效的校驗周期之內。1.0.8 工程竣工驗收項目和方法應按本規范和工程設計的要求執行。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應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凡由施工單位造成的,應由施工單位負責返修至

3、合格為止。2 隨工驗收2.1 一般要求2.1.1 隨工驗收應隨施工工序進行。2.1.2 隨工驗收應有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雙方代表簽證的驗收文件。2.2 安裝設備驗收2.2.1 天、饋線安裝驗收a) 定向微波天線的加固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天線加固應平穩牢固。座式天線與鐵架、掛式天線與抱桿之間不應產生相對擺動。天線的鎖緊螺母應緊固,調整螺桿里外應裝有雙螺母。天線的方位角、俯仰角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有調整余地。b) 安裝全向天線應滿足上述條款中的相關要求,其安裝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c) 天線的極化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d) 饋線的路由走向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彎曲半徑必須符合產品的技術要求。e)

4、 從天線至收發信機接口,全系統的各個連接部位都應做到電氣接觸良好、牢固可靠。室外連接部位必須經過嚴密的防水處理。f) 天、饋線應無明顯的外觀損傷和變形。饋線安裝應做到布放平直、加固穩定、受力均勻,每隔11.5m用固定卡具加固一次。g) 饋線系統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防雷接地處理。饋線安裝接地卡部位,不得變形,并經過嚴密的防水處理。h) 當饋線垂直穿入機房時,在洞口處應按設計要求加固,洞口應采取防雨措施;當饋線水平穿入機房時,其洞口應加裝保護框,待饋線加固后封閉,封閉時不得損傷饋線。保護框及封閉板應與墻壁顏色協調。i) 需充氣的饋線必須做氣閉試驗。整條饋線內應充以干燥氣體,允許最大氣壓為20kPa,在

5、24h內允許氣壓降低,但不應低于5kPa。2.2.2 設備安裝驗收a) 立式機柜或掛式機箱的安裝位置、排列順序均應符合設計要求。機柜或機箱的安裝必須牢固穩定,加固應符合設計的抗震要求。b) 立式機柜與同列機架應成一條直線,無明顯參差不齊,整列機架允許偏差為3mm。機柜的安裝垂直度應滿足上、下偏差不大于機柜高度的千分之一。c) 掛式機箱的承載體必須堅固(如:建筑承重墻、柱等),具有長期穩固性。掛式機箱裝于室外時,應裝有遮陽板。2.2.3 電纜走道安裝驗收a) 電纜走道的安裝位置和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b) 電纜走道應與機列平行。水平走道每米允許偏差為2mm,整條電纜走道應無明顯起伏和傾斜現象。c)

6、 吊掛或支撐每隔1.52m設置一處,安裝應整齊牢固。吊桿自身不但要直,而且應與電纜走道垂直。d) 垂直走道每米允許垂直偏差為2mm,并應與水平走道的連接垂直。e) 電纜走道的終端必須按設計要求做終端加固。f) 室內電纜走道穿越墻洞或樓板時,孔洞四周應加裝保護框。2.2.4 電纜布放驗收a) 布放設備電纜的型號與規格、路由走向、位置,均應符合設計要求。電纜必須排列整齊、轉彎圓滑、外皮無損傷。b) 電纜的彎曲半徑應符合產品的技術要求。c) 電纜走道布放電纜必須綁扎。綁扎后的電纜應排列緊密,外觀整齊。d) 電纜槽道布放電纜可以不綁扎,但槽內電纜應順直,不溢出槽道,盡量不交叉。e) 設備電纜與電源電纜

7、應分走道布放,如必須同走道布放時,應有適當的分離措施。f) PCM電纜與電纜頭的組裝應牢固,電氣接觸良好。g) 用戶線電纜與接線端子采用繞接連接方式時,應符合如下要求:(1) 繞線應緊密,但不得出現疊線。(2) 繞接芯線應從端子根部開始,不接觸端子的芯線部分不宜露銅,芯線不得有明顯損傷。(3) 每根芯線在端子上繞接的圈數為:線徑為0.40.5mm,繞68圈;線徑為0.61.0mm,繞46圈。h)用戶線電纜與接線端子采用卡接連接方式時,卡接工序必須一次完成,多余線頭必須同時被切斷。i)設備直流電源線連接要求:(1)直流電源線應連接牢固,電氣接觸良好。(2)芯線間和芯線與地間的絕緣電阻不小于1M。

8、(3)正、負線兩端應有統一的紅、藍標志。紅色為正、藍色為負。2.3 天、饋線系統與設備單機指標測試驗收2.3.1 天、饋線系統指標測試驗收a)接收場強實測值應不低于設計計算值2dB;當低于2dB以上時,應查明原因。b)天線及饋線系統在工作頻段內的電壓駐波比應符合設計要求。c)在工作頻段內饋線系統的衰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2.3.2 設備單機測試驗收前的設備檢查與通電試驗a)設備部件應清潔,安裝位置正確。b)設備的所有端子插接應正確,各部件間的連接正確可靠。c)設備的輸入直流電源電壓應符合設備的技術要求,極性連接正確。d)防靜電設施有效。e)更換設備電源熔斷器時,必須型號、規格相同,嚴禁以大代小。

9、當連續兩次燒毀熔斷器時,必須停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試驗,并做好記錄。2.3.3 設備單機指標測試驗收a)設備測試驗收指標應滿足設計及相關國標、行標的要求。b)常規測試驗收項目:(1)收發信機:·發信功率(雙工器公共端口處)·發信工作頻率·接收機正常接收電平·接收機門限電平·調制頻偏(僅適用于點對多點模擬微波設備)(2)接口:·音頻二線:回波損耗縱向平衡相對電平用戶站用戶線饋電電壓用戶站鈴流·音頻四線:回波損耗縱向平衡相對電平·數字中繼接口(2Mbits,只適用于點對多點數字微波設備):輸出波形時鐘頻率回波損耗

10、c)參考測試驗收項目:(1)收發信機:·發信頻率穩定度·本振頻率偏差·接收機噪聲系數·雜散(包括諧波)電平·中頻頻率(2)接口:·音頻二線阻抗·音頻四線阻抗·數字中繼接口(2Mbits,只適用于點對多點數字微波設備):允許輸入抖動下限無輸入抖動時的輸出抖動抖動轉移特性阻抗3 竣工驗收3.1 一般要求3.1.1 點對多點微波設備安裝工程竣工驗收工作應在電路通道調測完畢,并達到工程設計要求后進行。竣工驗收前,施工單位應將竣工技術文件提交建設單位,由建設單位組織人員進行該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3.1.2 工程竣工驗收時應對

11、機房做如下復查;a)施工現場已清理、打掃完畢。b)樓板及墻的電纜走道孔洞施工完畢后應用防火材料封閉,其顏色與環境相協調。c)機房環境條件應滿足設計要求。d)機房內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險品。機房內必須配備有效的消防器材。3.2 通道指標測試驗收3.2.1 通道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3.2.2 點對多點模擬微波通道指標測試驗收項目:a) 音頻用戶通路(二線或四線收發):(1) 音頻接口電平:·發送電平·接收電平(2)音頻通路空閑信道噪聲(加權);(3)可懂串音。b)數據用戶通路:(1)傳輸速率;(2)差錯率。c)備用設備倒換性能試驗。d)遙信、遙測、遙控及各項管理功能試驗。3.

12、2.3點對多點數字微波通道指標測試驗收項目:a)64kbits數字通道誤碼特性:(1)嚴重誤碼秒(BER>1×10-3時);(2)無誤碼秒。b)音頻用戶通路(二線或四線收發):(1)音頻接口電平:·發送電平·接收電平(2)音頻通路空閑信道噪聲(加權);(3)路際串話;(4)總失真(包括量化失真)。c)數據用戶通路:(1)傳輸速率;(2)差錯率。d)備用設備倒換性能試驗。e)遙信、遙測、遙控及各項管理功能試驗。3.3 竣工技術文件3.3.1 竣工技術文件應包括的內容:a)工程說明。b)竣工圖紙。c)工程設計變更單。d)已安裝設備明細表。e)建筑安裝工程量總表。

13、f)開工報告。g)停(復)工報告。h)重大工程質量事故報告單。i)隨工檢查記錄和階段驗收報告。j)驗證書。k)測試記錄。3.3.2 竣工技術文件應符合下列要求:a)文件內容齊全,格式一致。b)文件數據準確,標記詳細。c)竣工圖紙應用施工圖。施工中有變更時,應在原施工圖上用紅筆改繪;在原圖上無法表示清楚時,則應補充圖紙。附錄A 本規范用詞說明本規范中要求執行嚴格程度的用詞采用如下寫法;A.0.1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用詞采用“必須”; 反面用詞采用“嚴禁”。A.0.2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有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用詞采用“宜”或“可”; 反面用詞采用“不宜”。附錄B 點

14、對多點微波通信系統技術指標B.1 點對多點數字微波通信系統技術指標B.1.1 音頻通路空閑信道噪聲:-65dBmop(加權)B.1.2 音頻通路凈衰減頻率失真:a)二線接口間發收全程衰減頻率特性應在圖B.1.2.a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之內。圖B.1.2.a 二線接口間凈衰減頻率特性b) 四線發收全程衰減頻率特性應在圖B.1.2.b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之內。圖B.1.2.b 四線發收全程凈衰減頻率特性B.1.3 音頻通路群時延a)絕對群時延(1)二線接口間在產生最小群時延的頻率上的絕對群時延750s。(2)四線發四線收在產生最小群時延的頻率上的絕對群時延600s。b)群時延頻率特性(1)二線接口間群

15、時延頻率特性應在圖B.1.3.b-1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之內。圖B.1.3.b-1 二線接口間群時延的頻率特性(2)四線發四線收群時延頻率特性應在圖B.1.3.b2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之內。圖B.1.3.b-2 四線發/四線收群時延的頻率特性B.1.4音頻通路增益隨輸入電平的變化在7001100Hz頻帶內,電平在-553dBm0之間的一個正弦波信號加到任一信道輸入口,則該信道相對于輸入電平為-10dBm0時的增益變化應在圖B.1.4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之內。圖B.1.4 增益隨輸入電平的變化B.1.5總失真(包括量化失真)a)二線接口間總失真以符合GB6879所規定的噪聲信號加到信道輸入口,在輸出口

16、所測得的信號總失真功率比應在圖B.1.5.a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之上。圖B.1.5.a 二線接口間信號總失真功率比與輸入電平的關系b)四線發四線收總失真以符合GB6879所規定的噪聲信號加到信道輸入口,在輸出口所測得的信號總失真功率比應在圖B.1.5.b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之上。B.1.6 路際串話路際可懂串話電平:在7001100Hz頻帶內,將電平為標稱輸入電平的一正弦波信號加到信道輸入口,則任何其他信道所收到的串話電平-65dBm0。B.1.7 雙工器公共端口駐波比,1.8。B.1.8 發射功率:+30dBm(在雙工器公共端口測量)。B.1.9 發射頻率穩準度:發信頻率±10ppm。

17、圖B.1.5.b 四線發四線收信號總失真功率比與輸入電平的關系B.1.10 雜散(包括諧波)電平:-60dBc。B.1.11 接收機噪聲系數:4dB(在雙工器公共端口測量)。B.1.12 收信誤碼門限電平:TDM方向(下行)-90dBm(在BER1×10-3時)。TDMA方向(上行)-88dBm(在BER1×10-3時)。B.1.13音頻二線點接口a) 接口阻抗回波損耗:600(平衡),300600Hz12dB6003400Hz15dBb) 縱向平衡(縱向變換損耗LCL):300600z40dB6002400Hz46dB24003400Hz41dBc) 相對電平及容差(標稱

18、頻率1000Hz):輸入:0dBr±0.4dB(可變輸入范圍-70dBr)輸出:一3dBr±0.4dB(可變輸出范圍-10-3dBr)d)用戶站用戶線饋電電壓:-48Ve)用戶站鈴流:- 25±3Hz,正弦波,輸出電壓有效值90±15VrmsB.1.14音頻四線接口a)接口阻抗回波損耗: 600(平衡),3003400Hz20dBb) 縱向平衡(縱向變換損耗LCL):300600Hz46dB6002400Hz46dB24003400Hz41dBc) 相對電平及容差(標稱頻率1000Hz):發:-14-16dBr收:+4+7dBr 發:±0.3d

19、B收:±0.3dBB.1.15 數據接口:見YDT746,4.5.1.3條規定。B.1.16 數字中繼接口(2Mbits):見YDT746,4.5.1.4條規定。B.1.17 冗余結構:見YDT746,4.9.1.1條規定。B.1.18 軟件要求:見YDT746,4.9.2.1條規定。B.2 點對多點模擬微波通信系統技術指標B.2.1 音頻通路空閑信道噪聲;-61dBmop(加權;射頻接收電平-70dBm時)。經過一次接力后的用戶站,加權噪聲允許惡化3dB。B.2.2 音頻通路的凈衰減頻率失真二線接口間及四線發四線收,設備發送和接收全程凈衰減頻率特性應在圖B.2.2所示的樣板限值范圍

20、之內。B.2.3非線性失真a)二線接口間:2(測量頻率400Hz,電平-10dBm)b)四線發四線收:2(測量頻率400Hz,電平-10dBm)對于經過一次接力后的用戶站允許惡化到5。圖D.2.2 模擬系統接口間凈衰減頻率特性B.2.4 可懂串話a) 二線接口間;遠端-65dBm0近端-65dBm0b) 四線發四線收:遠端-65dBm0近端-65dBm0以上測試要求主串與被串通路物理接口位置相鄰。對采用脈寬調制方式的系統,要求被串占用Tn時隙時,主串應占用T(n-1)時隙。B.2.5 雙工器公共端口駐波比1.8。B.2.6 發射功率:+30dBm(在雙工器公共端口測量)。B.2.7 發射頻率穩準度:發信頻率±50ppm。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