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湊十法與破十法_第1頁
小學數學湊十法與破十法_第2頁
小學數學湊十法與破十法_第3頁
小學數學湊十法與破十法_第4頁
小學數學湊十法與破十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校數學湊十法與破十法學校一年級數學的運算內容主要包括:10 以內的加減法、20 以內的加減法、100以內的加減法三部分內容;其中, 10 以內的加減法和20 以內的進位加法在第一冊顯現,20 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 以內的加減法(只包括口算部分)在其次冊顯現;執教過一年級數學的老師對于這部分內容很熟識,也肯定明白 “20以內的減法 ”的基本算理 “破十法 ”;在舊版教材中,“破十法 ”被擺在非常明顯的位置,并通過例題的 解法演示, 一步一步地引領同學把握;在課標試驗教材中, “20以內的減法 ”從第 1 課“十幾減幾 ”開頭, “十幾減幾 ”中顯現的算式和例題都是個位夠減的,并不涉及退位問題

2、;第 2 課“11減幾 ”就涉及退位減,并在這一課顯現“破十法 ”;教材中顯現情形“聰聰買皮球”,從 11 個皮球中取走3 個,引導同學在生活情形中發覺數學問題,并想方法解決;詳細操作方法是運用學具“擺一擺、 算一算 ”,并展現書中主人公“紅紅 ”和“聰聰 ”的方法,紅紅直接從11 中數出 3 個,仍剩 8 個;聰聰就使用 “破十法 ”,把 11 分成 10 和 1,先從10 中取走 3 個,剩下 7 個,再加上 1 個等于 8 個;新教材中的這樣的設計是符合 “新課標”理念的,表達了 “數學學習從生活實際動身 ”, “讓同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 “設計同學主動進行觀看、試驗、推測、驗證、推

3、理與溝通等數學活動 ”的思想;可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覺了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讓孩子動手實踐,勉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算時,教材中重要的“破十法 ”備受冷落,幾乎沒有同學挑選這種思路解 題;大多數孩子都挑選了紅紅的方法 直接從 11 中數出 3 個,得到剩下的8 個;情爭之下,老師只好親自出馬, 在投影下演示了聰聰的“奇妙算法 ”,教材中的重點內容破十法;然而,問題并未由此解決,當老師再次敬重同學感受,讓孩子評判兩種算法的優劣時,新的問題又顯現了:全部的孩子都認為“紅紅的方法 ”更好,沒人情愿主動接受教材中的 “破十法 ”;筆者認為, 課堂中顯現的這一現象頗有代表性,反映了課改試驗中一個非常重要

4、的問題 教材編寫者和教學實施者對同學已有體會的忽視;仍以 “破十法 ”的教學內容為例,我們在教材編寫和教學設計中犯了以下兩個錯誤:其一,把握同學心理特點不精確;一年級同學以形象思維為主,規律思維才能低下;對于他們而言, 11 減 3 的最好方法就是從11 中一個一個地數出3 個;而且事實證明,他們的方法只需要一步就能完成,的確比先算10 減 3,再算 3 加 1 簡潔;在這樣兩種算法之間,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挑選前者;其二,教材設計不符合同學認知規律;11 是 10 的 “近鄰 ”,以 11 為退位減法的開頭可以降低教材難度,便于同學懂得;3 就是 10 以內一個較小的數,先算 11 減 3 也是

5、為了降低教材難度;可是, 我們這樣一味地考慮降低難度,恰恰剝奪了同學嘗試其他方法的愛好和刺激;試想,假如教材中先顯現11 減 5,5 在 10 以內不算一個小數,直接用11 去減,同學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在摸索的過程中,他們就可能嘗試并發覺新的方法;試驗教材中,也顯現了11 減 5,卻是在 11減 3 之后, 這樣的設計無法進一步打開同學的思路,同學會受到原有體會和先入為主效應的影響,教材中的重點 破十法,也就無從突破了;筆者認為,在 “課改試驗 ”中,無論是教材的編寫者,仍是教學的執行者,僅有一些前衛的思想和理論是不夠的;好的教學,必需是有的放矢的,必需是面對同學,面對全 體同學的;敬重同學

6、,就應當敬重他們的懂得和體會,敬重他們的摸索的發覺,更要尊重他們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只有我們真正明白同學,才能夠真正實現“讓每個孩子在生活情形中,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進位加的運算方法是“湊十法”,退位減的運算方法是 “破十法”,即把握“湊十法”與“破十法”是嫻熟運算20 以內、 100 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和關鍵;一、湊十法“湊十法”是運算20 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和核心,它的過程很復雜,簡言之是:先分,再湊十,最終把零頭相加;詳細來說,分之前的觀看非常重要,第一打算湊哪個 數,分哪個數,要湊成十的那個數仍缺幾,就從另一個數分出幾,這個思維過程包含量不變的數學思想和最優化思維;這里的最優化思維是

7、摸索問題從最好、最簡潔的角度,因此這種“湊十法”就是讓同學運算起來既簡潔想,又不簡潔出錯的過程;“湊十法”雖然分三步,但這個過程之前的觀看思維是復雜的,是“湊十法”過程的醞釀和成形,所謂的“胸有成竹” ;例如: 9+7,它的“湊十法”有兩種不同的形式, 1、9+ 7=162、9+ 7=16第一種摸索的過程是:湊9 分 7,湊 9 成十缺 1,需要從 7 中分出 1,仍剩下 6;詳細過程是:把7 分成 1 和 6, 1 與 9 湊成 10, 10 再加 7 剩下的 6 是 16;其次種思考的過程是:湊7 分 9,湊 7 成十缺 3,需要從 9 中分出 3,仍剩下 6;詳細過程是:把 9 分成 6

8、 和 3, 3 與 7 湊成 10, 10 再加 9 剩下的 6 是 16;以上兩種形式的“湊十法”,假如只看算式想湊十過程,即抽象又復雜,如旱地里拔蔥,很難,結合實物、學具讓同學動手擺擺,在同學的頭腦中留下的是生動好玩的實物圖象,如:上面的9+7,讓同學左邊擺9 個黃圓形,右邊擺7 個紅圓形,然后把1 個紅圓形移到左邊成為10 個,同學口述過程是:7 分成 1 和 6,9 加 1 得 10, 10 加 6 得16;或者左邊的 3 個黃圓形移到右邊, 右邊成為 10 個,同學口述過程是: 9 分成 3 和 6,3 加 7 得 10, 10 加 6 得 16;懂得了“湊十法”的過程,就是明白了“

9、湊十法”的算理,接著采納各種形式鞏固“湊十法”;一是看圖填方框,如:9+5=9+5= ,二是依據教材供應的習題,圈圈、算算,三是依據教材供應的習題,看圖列式運算等;同學把握了“湊十法”的算理后,利用各種形式,采納各種手段,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從而形成技能,這一步打算著同學的嫻熟程度,只有多加練習,才能形成嫻熟的口算才能;一般每堂課都拿出一些時間練習運算,每天練,日久也就克服了這個難點, 做得又對又快;二、破十法20 以內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比進位加法多一些, 由于有進位加法做基礎,所以教材上只介紹了“做減法,想加法”,教材上顯現的20 以內的退位減法的例題是以插圖 的形式顯現的,如:12 9

10、, 12 個風箏用虛線圈起9 個,同學一看就知道得3 個,做一做中,用小棒擺擺或者圈圈,總之,都是以同學喜聞樂見的形式顯現的;但是,假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過關,做20 以內的退位減法就會有影響,因此,除了做減法想加法外,我向同學介紹了典型的方法用“破十法”來運算20 以內的退位減法;由于同學已經學會了復雜的 “湊十法”,所以在學習 “破十法” 時,相對簡潔些;“破十法”的思維過程是:先分,后減,再加;即先從被減數分出一個 10,再從 10 中減去減數,所得的差與被減數剩下的合起來;如: 12 9=3,先把 12 分成 10 和 2,10 減9 得 1,1 再加 2 得 3;21三 、 100

11、 以 內 的 加 減 法100 以內的加減法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以上這些內容教材上都是以圖畫的形式顯現,在一個個故事情節中學習;其中,重點是兩位 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通過操作小棒,成捆的與成捆的相加減,單根的與單根的相 加減,從而讓同學懂得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個位上的數相加減的算理;兩位數加、減一 位數和整十數中,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進位加、退位減是教學的難點,它運算的基礎 和核心仍是“湊十法”與“破十法”,采納的詳細措施是讓同學操作小棒,把握方法;1、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如:教學24+9 時,左邊擺2 捆零 4 根小棒,右邊擺9 根,怎樣把它們合起來?9根

12、加 4 根是 13 根,即 1 捆零 3 根,這一步就是“湊十法”的過程,接著,13 根加 2 捆是 3 捆零 3 根;然后,不擺小棒,看著算式24+9 直接口述運算過程,即:4 加 9 得 13,13 加 20 得 33;2、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如:教學 36 8,先擺出 3 捆零 6 根小棒,然后拿走8 根,怎樣拿?拿走8 根的一種方法是,先拿走散的6 根,再從一個整捆中拿走2 根,剩下的 8 根與原先的其它兩捆合起來是28 根;拿走8 根的另一種方法是:散的6 根減 8 根不夠減,需與1 捆合起來是 16 根,從 16 根里減去 8 根得 8 根,這一步就是“破十法”的應用,然后8 根

13、與原先的 2 捆合起來是28 根;第一種方法簡潔懂得,但過程相對麻煩些,其次種方法用破十法運算,也簡潔懂得,過程也相對簡潔些,但需要有扎實嫻熟的20 以內的退位減法作基礎,否就,運算正確率低,或運算速度特殊慢,現在,在教學中,主要應用其次種口算方法,即用的基本方法仍是“破十法”;從印象中,現行教材與傳統教材有一些差別,用“湊十法”運算20 以內的加法時,介紹了兩種本質相同形式不同的方法,有利于同學發散思維才能的拓展,傳統的教材只 介紹了一種,思路相對狹窄些;而傳統的教材用“破十法”運算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時,例題許多,可能由于這種方法難懂得的緣故,而現行教材主要是看減法想加法,所以只要用一個例題引出運算方法就可以,因此,現行教材在教學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干脆利落,就純粹運算部分只顯現了一個例題;用“湊十法”、“破十法”來運算20 以內、 100 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是教學中強調的重點,大部分同學把握得較好,算得又對又快,但是就是有個別同學不習慣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