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較閱讀鞏固訓練_第1頁
文言文比較閱讀鞏固訓練_第2頁
文言文比較閱讀鞏固訓練_第3頁
文言文比較閱讀鞏固訓練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晏子使楚比較閱讀No.初三()班姓名學號成績一、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炯住筷套訉⑹钩3趼勚^左右曰: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 “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正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 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晉

2、平公與群臣飲, 飲酣,乃喟然嘆曰: “莫樂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違。 ”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 ”師曠曰: “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惫唬?“寡人也。 ”師曠曰: “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請除之。公曰: “釋之,以為寡人戒。 ”(選自韓非子·師曠撞晉平公)【注釋】師曠:名曠,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晉國宮廷中的盲樂師。援:執持,拿。衽:衣襟。?。罕硎静灰詾槿坏捏@嘆聲。除:除去。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A 齊之習 辭者()B王曰,何坐()。()D是 非君人者之言也()C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2選出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A 齊人固

3、善盜乎吾嘗疑乎 是B吾欲辱之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C乃 喟然嘆曰屠乃奔倚其下D故 撞之而兩狼之并驅如故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劃線的句子。4請根據提示,將【甲】文的故事情節依次填寫出來。 楚王當堂羞辱 楚王自取其辱5請你根據【乙】文內容展開想象,將晉平公躲避師曠“援琴撞之”的場面敘寫出來。(要求:續寫時要有晉平公的動作和神態描寫)晉平公話音剛落,6【甲】【乙】兩文中,晏子和師曠都長于辭令,你更欣賞哪一個的說話藝術?請說說你的理由。二、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炯住客跣υ唬?“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薄疽摇烤肮畷r,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

4、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υ唬骸疤觳缓??”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鬃勇勚唬骸瓣套幽苊髌渌?,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節選自晏子春秋()【注釋】景公:齊國國君。霽:天放晴。陛:皇宮的臺階。1用“ / ”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其實味不同2.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吏二縛一人詣王()(2)晏子避席對曰()(3)葉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2)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

5、于淮北則為枳” 現象說明什么?請簡要回答。5甲乙兩文中的晏子、 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請選其中的一人,略作評析。三、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炯住筷套邮钩浴疽摇筷套臃绞常肮故拐咧痢7质呈持拐卟伙?,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 ”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 (選自晏子春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 反取病焉()(3) 生于淮北則為枳()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齊人固善盜乎 ?)(2) 其實味不同 )(4)使者反(2) 景公使使者至。3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

6、出晏子是怎樣的人?小石潭記比較閱讀No.初三()班姓名學號成績一、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炯住繌男∏鹞餍邪俣剿婆c游者相樂?!疽摇砍龀啥寄祥T , 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 玦 、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瑯玕 、如綠沉瓜 ,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 ,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為青羊宮 ,溪時遠時近 ,竹柏蒼然 ,隔岸陰森 ,盡溪 ,平望如薺。水木清華 ,神膚洞達。自宮以西 ,流匯而橋者三 ,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選自浣花溪記 )【注釋】 玦(ju é):環形有缺口的佩玉?,?

7、玕(láng g n ): 像珠子的美石。瀠回:水流回旋。委 :聚集。薺 (jì):薺菜。舁 (yú)夫:轎夫。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1) 水尤清洌((3) 西折纖秀長曲(2翻譯下列句子。)(2)佁然不動()(4)盡溪, 平坦如薺()(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2) 行三、四里為青羊宮 , 溪時遠時近 , 竹柏蒼然。3甲、乙兩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相同點?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點?二、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甲】潭中魚可百許頭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疽摇康乐莩俏靼儆嗖?,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兩岸悉皆怪石, 敧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

8、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咀⑨尅康乐荩航窈鲜〉揽h。唐時偏僻荒涼,元結曾在此為官。合營溪:匯入營溪。 敧:傾斜。嵌:張開。逸民退士:遁世隱居的人。置州:設置州郡。1【甲】文第一段描寫的內容是:【乙】文中描寫溪水的語句是:2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潭中魚可百許頭(南流數十步()以其境過清()不可名狀()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佳木異竹,垂陰相映。4面對美景,【乙】文作者為什么會產生“悵然”的情緒?5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試舉

9、一例說明。三、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炯住刻吨恤~可百許頭乃記之而去。【乙】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1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 以其境過清()(2) 乃記之而去()(3)窺谷忘反()2翻譯下面的句子。(1)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2)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3甲文和乙文中畫線的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別突出了水的什么

10、特點 ?各從什么角度描寫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2)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記承天寺夜游比較閱讀No.初三()班姓名學號成績一、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炯孜摹可酱ㄖ?,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疽椅摹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

11、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曉霧將歇未復有能與 其奇者(1)()(2)(懷民亦未寢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4)()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沉鱗競躍。(2) 相與步于中庭。4填空。(1) 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和 “_”。乙文寫景的名句是“ _ _”。(2) 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之美”,乙文描寫了“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貶謫

12、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_”的語句中。二、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疽摇魁R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被腹龆曁?。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下列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A. 公將鼓之(曹劌論戰)B. 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C. 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 D.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相與步于中庭()背之則亡()3用現代漢語翻譯

13、下面句子。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4文人雅士, 善借月抒懷。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如霜月色,引發李益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如鉤彎月,觸動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痛;【甲】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5古今中外按照【乙】 文中管仲“君人者, 以百姓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請你列舉一位并說出他的觀點。三、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

14、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月色入戶 ()其實湖光染翠著工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3這兩段文字都寫了“月景”,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馬說比較閱讀No.初三()班姓名學號成績一、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甲】世有伯樂,其真不知馬也!【乙】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數,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笔甯父衅溲?,遂許焉。明年,犬隨叔父夜

15、行。叔父為蛇所嚙,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選自北史·孝行傳·張元)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雖有千里之 能張元怪之 ,隨犬出門B安求其 能千里也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C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若見而 不收養,無仁心也D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若見而不收養2. 下列句中,加點字用法與 “犬隨叔父夜行” 中“夜”字用法相同一項是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B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C腰 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D吾妻之美 我者

16、,私我也3. 用“”給下面文句斷句,要求根據語意劃出兩處。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文句。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叔父為蛇所嚙,仆地不得行。5和諧社會,人類要了解動物,更要和動物友好相處。 甲文采用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乙文則主要表達了的主旨。二、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炯住渴烙胁畼?,其真不知馬也?!疽摇可狭罘獾乱团e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古之致治者, 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注釋】上:唐太宗。致治:治理國家到達大治。正:

17、只。1.解釋加點的詞。(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2)上詰之() ( 4)安可誣一世之人()2. 翻譯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2)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 兩文反映的都是統治者對人才的態度,甲文采用了的寫法,借千里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統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對人才的態度是。4. 針對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三、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其真不知馬也?!疽摇砍撕褪系糜耔背街?,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蜑檎N,而刖其左足。 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繼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蓖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遂命曰:和氏之璧。卞和泣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