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基本原理PPT課件_第1頁
透視基本原理PPT課件_第2頁
透視基本原理PPT課件_第3頁
透視基本原理PPT課件_第4頁
透視基本原理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透視三要素眼睛:透視的主體,是眼睛觀察物體的主觀條件。物體:透視的客體,是構成透視圖形的客觀依據。畫面:透視的媒介,是構成透視圖形的載體。眼睛 物體 畫面 第1頁/共43頁 畫面畫面眼睛眼睛物體物體第2頁/共43頁二、透視的基本術語 1、與眼睛相關的術語解釋(1)視點SE觀察者眼睛的位置。(2)停點SP視點在基面的垂直落點。(3)視高H視點到停點的垂直距離。第3頁/共43頁(4)視線SL視點到物體上各點的連線。(5)視角SA視點與任意兩條視線之間形成的夾角。(6)視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間范圍。通常采用60度以內的視域作畫。第4頁/共43頁 知識拓展知識拓展兩眼所能見到的空間范圍為兩眼所能見到

2、的空間范圍為可見視域可見視域,水平視角,水平視角190190垂直視角垂直視角140140。正常視域為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正常視域為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6060范圍內的錐形空間。范圍內的錐形空間。在在 6060視圈內,物體處于常態透視變化中,超出范圍透視就會失視圈內,物體處于常態透視變化中,超出范圍透視就會失常。常。第5頁/共43頁通常采用通常采用6060度以內的視域作畫度以內的視域作畫第6頁/共43頁取景框的選擇:60視圈最遠邊即為取景框的邊第7頁/共43頁(7)視心點V過視點與畫面垂直相交的點。是一點透視的消失點 。(8)視距D視點到視心點的垂直距離。第8頁/共43頁(11)視平線HL過視心點所

3、作的水平線第9頁/共43頁(12)視平面HP 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第10頁/共43頁(13)視向視中線所對的方向,即眼睛朝向的方向, 分為:平視、斜仰視、斜俯視、正仰視、正俯視五種。第11頁/共43頁 (1)基面GP景物所在的地平面。 (2)基線GL透明畫面與基面的相交線。 2、與物體相關的術語解釋基面GP基線GL第12頁/共43頁 (1)畫面PP作畫時假設豎在物體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構成透視圖形必備的條件。(?實際畫面) 3、與畫面相關的術語解釋第13頁/共43頁(2)畫幅PA在最佳視圈線范圍以內選取的一塊作畫面積(?取景框) 第14頁/共43頁(3)中心線CL通過心點與視平線垂直相交的直線,

4、也稱視中線。第15頁/共43頁(4)視距圈-以心點為圓心,視距為半徑在透明畫面上所作的圓。 第16頁/共43頁(5)距點DP視距圈的任意一點。常用到的是視距圓與視平線的兩個交點,它反映了視點至畫面的遠近距離。(6)余點V視平線上,除心點、距點外,其它點統稱余點。提問:提問:紅點、藍點哪個紅點、藍點哪個是距點?是距點?提問:提問:距點一定在視平線上距點一定在視平線上 ( )。)。心點一定在視平線上心點一定在視平線上 ( )。)。第17頁/共43頁(7)滅點VP不平行于畫面的直線無限遠的消失點第18頁/共43頁(9)地點BP凡在畫面上處于視平線以下部分的滅點,統稱地點。(8)天點AP凡在畫面上處于

5、視平線以上部分的滅點,統稱天點。第19頁/共43頁(10)原線即不會產生消失變化的線,也不會改變形狀、方向的線(11)變線會產生消失變化的線,最終在畫面上集聚成一個蹤跡點第20頁/共43頁(12)真高(寬)線在透視圖中的最近空間所畫的一條代表物體實際高(寬)度的垂直線或水平線,是作為不同遠近物體透視變形的依據。第21頁/共43頁 三、影響透視變化的三大要素1、視平線 一般為人直立狀態下平均的水平視高15米到18米之間。 這樣的視平線高度所繪制出來的透視圖,空間感較為真實; 但是在不同的透視圖中我們也經常改變透視圖的視平線高度來展示具有不同美感地空間效果。 視平線 視距 角度第22頁/共43頁第

6、23頁/共43頁 在室內空間透視圖中,我們可以用降底或提高視平線使空間看起來更為開闊。第24頁/共43頁第25頁/共43頁第26頁/共43頁第27頁/共43頁第28頁/共43頁2.視 距 直接影響透視圖表現的空間大小。 當距離控制恰當時,被表現的空間主體突出、完整; 反之,則主題不明,不夠完整。第29頁/共43頁 規律: 視距越近,視角大,透視變形越大,展示的內容越少。 視距越遠,視角小,透視變形越小,展示的內容越多;第30頁/共43頁3 3、視距、視距視角與畫面的關系:視角與畫面的關系: 對于同一畫面,視距近則視角大對于同一畫面,視距近則視角大, ,視距遠則視角小。視距遠則視角小。 39 6

7、0 90第31頁/共43頁 視距、畫幅、視角的精確比例關系 畫者A視距為1D,視角為90 畫者D視距為3D,視角為37 畫者B視距為1.5D,視角為67 畫者E視距為4D,視角為28 畫者C視距為2D,視角為53ABCDE第32頁/共43頁視距越近,視角大,透視變形越大,展示的內容越少視距越近,視角大,透視變形越大,展示的內容越少第33頁/共43頁視距越遠,視角小,透視變形越小,展示的內容越多;視距越遠,視角小,透視變形越小,展示的內容越多;第34頁/共43頁第35頁/共43頁 局部觀察效果 ,縮小視距第36頁/共43頁細節表現第37頁/共43頁 注意觀察下圖的視距有什么變化第38頁/共43頁第39頁/共43頁 練練 習習立點(SPSP)視點(EPEP) 視高(ELEL) 視平線(HLHL) 基面(GPGP)畫面(PPPP) 基線(GLGL)心點(CVCV)滅點(VP) 視距(D D) 距點(DP)DP)第40頁/共43頁第41頁/共43頁 思思 考考 題題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