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標準與法規-云南農大 9 國際食品法規與標準_第1頁
食品標準與法規-云南農大 9 國際食品法規與標準_第2頁
食品標準與法規-云南農大 9 國際食品法規與標準_第3頁
食品標準與法規-云南農大 9 國際食品法規與標準_第4頁
食品標準與法規-云南農大 9 國際食品法規與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第七章第七章 l國際食品法規與國際標準國際食品法規與國際標準 第一節第一節 國際食品標準與法規國際食品標準與法規l一、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一、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l(一)食品法典的概述(一)食品法典的概述 l 食品法典委員會(cac)1962年,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成立的。 l cac旨在建立一套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國際標準、食品加工規范和準則,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并消除國際貿易和不平等的行為。l(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組成及運(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組成及運行機制行機制 l2005年,cac已擁有成員國171個 。 lcac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在意大利羅馬和

2、瑞士日內瓦輪流舉行。 lcac秘書處設在羅馬fao食品政策與營養部食品質量標準處,由fao及who總干事直接領導。 lcac的組織機構包括執行委員會、秘書處、一般問題委員會、商品委員會、政府間特別工作組和地區協調委員會 lcac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其分委員會和其他分支機構來完成的。 l l法典委員會有28個專業分委會中,有8個被稱作一般問題的委員會影響最大。 l l食品衛生(美國)、食品標簽(加拿大)、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荷蘭)、獸藥殘留(美國)、分析方法和采樣(匈牙利)以及進出口食品檢驗和認證體系(澳大利亞)委員會。 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法典委員會一般專家委員會一般專家委員會商品委員會商品委員會政

3、府間特別政府間特別 工作組工作組地區合作委員會地區合作委員會農藥殘留 (荷蘭)食品進出口檢驗與認證(澳大利亞) 系統(澳大利亞)食品中獸藥殘留 (美國)特殊膳食與營養 (德國)食品標簽 (加拿大)分析方法與取樣 (匈牙利)一般準則 (法國)食品添加劑與污染物 (荷蘭)食品衛生 (美國)加工水果與蔬菜 (美國)脂肪與油類 (英國)新鮮水果與蔬菜 (墨西哥)天然礦泉水 (瑞士)可可制品與 巧克力 (瑞士)魚和魚制品 (挪威)糖類 (英國)乳與乳制品 (新西蘭)肉類衛生 (新西蘭)糧谷、豆和豆類制品 (美國)植物蛋白 (加拿大)湯 (瑞士)生物技術食品 (日本) 動物飼料 (丹麥)水果與蔬菜 (巴西

4、)亞洲 (泰國)歐洲 (西班牙)中東 (埃及)非洲 (烏干達)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 (多米尼加共和國)北美和西南太平洋 (澳大利亞)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秘書處(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作用(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作用 (1)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確保公正的食品貿易。 (2)促進國際組織、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在制定食品標準方面的協調一致。 (3)通過或與適宜的組織一起決定、發起和指導食品標準的制定工作。 (4)將那些由其他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納入 cac標準體系。 (5)修訂已出版的標準。 l (四)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體系的組成(四)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體系的組成 l食品法典包括:標準和殘留限量

5、、法典和指南兩部分。 l l包含了包括所有向消費者銷售的加工、半加工食品或食品原料的標準。 l l有關食品衛生和技術規范、農藥、獸藥、食品添加劑評估及其殘留限量制定和污染物指南在內的廣泛內容。 l 食品法典體系中的標準可分為: l通用標準、專用標準。 l l通用標準包括通用的技術標準、法規和良好規范等,由一般專題委員會負責制定; l專用標準是針對某一特定或某一類別食品的標準,由各個商品委員會負責制定。 l lcac標準共分13卷314項標準。包括所有向消費者銷售的加工、半加工食品或食品原料的標準。 l l在314項標準中,通用標準87項,專用標準227項, l l按標準的具體內容分,可將cac

6、的標準分為商品標準、技術規范、限量標準、分析與取樣方法、一般導則及指南五大類。 (五)食品標準的制定、修訂與采納五)食品標準的制定、修訂與采納l1.cac制定標準的原則及步驟 lcac或其附屬機構經標準決定制定標準; l秘書處安排推薦標準草案(proposed draft standard)的準備; l推薦標準草案送交各成員國及有關國際組織評審; l評審意見交附屬機構或其他有關機構研究、修改推薦標準草案; l推薦標準草案經秘書處交 cac采納為標準草案(draft standard); l秘書處將標準草案送交成員國和有關國際組織評審; l評審意見交附屬機構和其他有關機構研究,修改標準草案; l

7、秘書處將標準草案及有關成員國書面建議交 c a c 正 式 采 納 為 法 典 標 準 ( c o d e x standard)。 l l (2)cac對食品標準的修訂 l (3 3) 成員國家對法典標準的采納成員國家對法典標準的采納 l cac標準供各國政府采納的形式有三種: l 第一,完全采納(full acceptance):有關國家保證產品符合法規標準所定的所有要求。符合標準的產品不能因本國法律和管理問題阻礙其流通。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不允許以標準規定的名稱和內容在本國流通。 l 第二,目標采納(target acceptance):有關國家計劃在幾年后采納標準,同時將允許符合標準的產品

8、在本國流通。 l 第三,參照采納(acceptance with specified deviations):有關國家雖然采納標準,但修改或不同意某些特殊的規定。 l l(六)食品法典與食品貿易(六)食品法典與食品貿易 l(七)世界貿易組織的兩項協定(七)世界貿易組織的兩項協定(spssps協協定及定及tbttbt協定)與食品法典委員會協定)與食品法典委員會 l sps協定是世貿組織成員國間簽署的不利用衛生和植物檢疫規定作為人為或不公正的食品貿易障礙的協定。 l l sps協定確定了各國有權利制定或采用這些規定以保護本國的消費者、野生動物以及植物的健康。 l貿易技術壁壘協定(tbt協定),它涉

9、及的是間接對消費者及健康產生影響的標準及規定(比如食品標簽規定等),tbt協定同樣建議成員國使用法典標準。食品法典標準經定期審核以確保上述兩項協定依據最新的科學資料。 l (九)我國食品法典工作狀況(九)我國食品法典工作狀況l 我國于1986年正式加入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并于同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食品法典國內協調小組, 負責組織協調國內法典工作事宜。 l l衛生部為協調小組組長單位,負責小組協調工作; l農業部為副組長單位 ,負責對外組織聯系工作。 l2006年7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29屆cac大會上我國申請作為: l農藥殘留委員會和食品添加劑委員會主席國獲得批準,成為這兩個委員會新

10、任主席國。二、世界貿易組織(二、世界貿易組織(wtowto)l(一)世界貿易組織(一)世界貿易組織(wtowto)概述)概述 l 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wto)成立于)成立于19951995年年1 1月月1 1日,其前身是關稅和貿易總協定日,其前身是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gatt)。)。wtowto現有成員現有成員142142個,其總部個,其總部在瑞士日內瓦。在瑞士日內瓦。 (二)(二)wto的組織機構的組織機構 lwto的最高決策權力機構是部長大會,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可對多邊貿易協議的所有事務作出決定。 l部長大會下設總理事會和秘書處,負責wto日常會議和工作。 l總理

11、事會設有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三個理事會和貿易與發展、國際收支、行政預算三個委員會。 l秘書處設總干事一人。 (三)(三)wtowto的宗旨、目標及地位的宗旨、目標及地位lwto的宗旨是: l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大幅度和穩定地增加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最優運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并以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強采取各種相應的措施;積極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需要相稱的份額。 l lwto的具體目標是: l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以鞏固原來的關貿總協定為

12、貿易自由化所作的努力和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成果。為實現這些目標,各成員應通過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實降低關稅和其它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消除歧視性待遇。 l lwto的地位是: lwto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與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相比,wto在調解成員間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l l(四)原則(四)原則 l1公平貿易原則:傾銷、補貼。 l2關稅減讓原則:雙邊,最惠國待遇。 l3透明度原則:法律、法規等及實施。 l4針對“國營貿易企業”原則:商業標準和競爭。 l5非歧視性貿易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 l6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配額、許可證 l l(五)成員國權利與義務(五)成員國權

13、利與義務 l(六)加入(六)加入wtowto后對我國食品標準的影響。后對我國食品標準的影響。 lwtowto的基本原則是非歧視性貿易(最惠國的基本原則是非歧視性貿易(最惠國條款和國民待遇)及透明度。條款和國民待遇)及透明度。 l 三、國際標準化組織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so)l (一)國際標準化組織(一)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so)概述)概述 l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l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的非政府性標準化專門機構,其前身是國家標準化協會國際聯合會和聯合國標準協調委員會。 成立于1946年 。 l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創立和工作的宗旨: l 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標準化工作及

14、其相關活動的發展,以便于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并擴大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 l l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國際標準的工作步驟和順序,一般可分為七個階段: l(1)提出項目; l(2)形成建議草案; l(3)轉國際標準草案處登記; l(4)iso成員團體投票通過; l(5)提交 iso理事會批準; l(6)形成國際標準; l(7)公布出版。 l理事會是iso常務領導機構。 l理事會下設8個工作委員會,包括: l執行委員會 l技術委員會 l合格評定委員會 l消費者政策委員會 l發展委員會 l情報委員會 l標準樣品委員會 l標準化原理委員會。l其中,技術委員會又根據不同學科、專業要求下設若干技

15、術委員會分會,現有218個技術委員會(tc)和600多個分技術委員會(sc), l如isotcl76是質量管理專業技術委員分會, lis0tc207是環境管理專業技術委員分會等。 l l (三)我國在(三)我國在iso中的角色中的角色 l 我國是iso 25個創始國之一。 l (四)采用國際標準原則(四)采用國際標準原則 l 我國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則是: l 1.采用國際標準,應符合我國有關法律、法規,遵循國際慣例,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 l 2.制定(包括修訂)我國標準應當以相應國際標準(包括即將制定完成的國際標準)為基礎。對于國際標準中通用的基礎性標準、試驗方法標準應當優先采用。

16、 l3.采用國際標準時,應當盡可能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由于基本氣候、地理因素或者基本的技術問題等原因對國際標準進行修改時,應當將與國際標準的差異控制在合理的、必要的并且是最小的范圍之內。 l4.我國的一個標準應當盡可能采用一個國際標準。當我國一個標準必須采用幾個國際標準時,應當說明該標準與所采用的國際標準的對應關系。 l l 5.采用國際標準制定我國標準,應當盡可能與相應國際標準的制定同步。 l 6.采用國際標準,應當同我國的技術引進、企業的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老產品改進相結合。 l 7.采用國際標準的我國標準的制定、審批、編號、發布、出版、組織實施和監督,同我國其他標準一樣,按我國有關法律、

17、法規和規章規定執行。 l 8.企業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貿易需要的產品標準,如果沒有相應的國際標準或者國際標準不適用時,可以采用國外先進標準。 l (五)國際采用國際標準的意義和作用(五)國際采用國際標準的意義和作用l1.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 l2.消除貿易壁壘,擴大產品出口。 l3.確定攻關方向,提高企業素質。 (六)國際標準化組織負責的食品標準化工作六)國際標準化組織負責的食品標準化工作內容內容l 1.術語 l 2.分析方法和取樣方法 l 3.產品質量和分級 l 4.操作、運輸和貯存要求 l l (七)(七)isoiso系統的食品標準系統的食

18、品標準lso系統的食品標準主要由isotc34農產品、食品類包括14個分支標準委員會及四個相關的技術委員會(tc)加上若干iso指南組成的及其他與食品實驗室工作有關的標準分委員會。 (八)國際標準分類法(八)國際標準分類法l 國際標準分類法(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ics)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編制的。它主要用于國際標準、區域性標準和國家標準以及其他標準文獻的分類。 l。 l國際標準分類法采用三級分類: l 第一級由41個大類組成, l 第二級為387個二級類目, l 第三級為789個類目(小類)。 l 國際標準分類法采用數字編號。 l

19、第一級采用兩位阿拉伯數字, l第二級采用三位阿拉伯數字, l第三級采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l各級類目之間以下腳點相隔編號 產品或過程 67 食品技術 67.020 食品工業加工過程 67.040 農產食品綜合 67.050 食品試驗和分析通用方法 67.060 谷類、豆類及其衍生物 67.080 水果、蔬菜,包括罐裝、干制和速凍的水果和蔬菜 水果、蔬菜汁和露見67.160.20 67.080.01 水果、蔬菜和衍生物綜合 67.080.10 水果及其衍生制品(包括堅果) 67.080.20 蔬菜及其衍生制品 第二節第二節 其他國家食品標準與法規其他國家食品標準與法規一、歐盟食品標準與法規一、歐

20、盟食品標準與法規 l(一)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及職責(一)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及職責 l在歐盟政策、法令、條例等制定和決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四個主要機構 l歐洲委員會 l歐洲議會 l歐盟理事會(部長理事會) l經濟與社會委員會l 歐盟食品管理機構與歐洲委員會、各個成員國當局以及生產者和經營者共同組成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l 歐盟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由管理董事會、執行主任和職員、咨詢論壇和一個科學委員會及若干個科學小組構成。 l l歐盟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的主要使命: l是在食品和飼料安全所涉及的所有領域,為共同體立法及制定政策提供科學建議和技術支持。 l同時,對內部同一市場運行框架內的動物健康和福利、

21、植物健康和環境給予關注,并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給予高度保護。另外,就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到食品和飼料安全的風險監測和風險特征進行信息收集和分析。 l (二)歐盟制定和采用標準的原則(二)歐盟制定和采用標準的原則l一方面立足于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保證其地區和成員國的根本利益; l另一方面,也是充分考慮到了與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盡可能遵循sps協議,借鑒(cac),(oie),(who)和(fao)等規定和要求,有些甚至是直接引用。 l(三)食品標準法規體系 l1.技術法規 l2.農藥殘留標準 l3.有機農業條例 l歐盟對有機食品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其必須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l(1)原產地無任何污染;耕地一

22、般在播種前至少要有2年的轉換期;多年生作物(草場除外)要按所述的產品要求,在第一次收獲前至少要有3年的轉換期。檢查機構可與主管部門視耕地以前的使用情況,確定延長或縮短其轉換期。 l l(2)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飼料、除草劑和生長素等,同時要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 l(3)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食品防腐劑、添加劑、人工色素和用有機溶劑提取等。 l(4)貯藏、運輸過程中未受有害化學物質的污染。 l(5)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和食品行業質量標準。 l l4.農產品包裝、儲運與標識 l在歐盟內流通的商品都必須符合產品包裝、運輸和標識的有關標準規定。 l標識內容包

23、括必要標識內容和推薦標示內容。 l進入歐盟市場的生態農業產品必須通過認證并加貼生態標簽。 l目前在歐盟最為流行的生態標簽為oko-tex standard l00,是紡織品進入歐洲的通行證。 l l5.農產品進口標準 l要進入歐盟市場的產品必須至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 l第一,符合歐洲標準(en),取得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認證標志。 l第二,與人身安全有關的產品,要取得歐洲經濟共同體安全認證標志ce。 l第三,進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市場的產品廠商,要取得is09000合格證書。 l6.有機食品進口規定 l(1)基本要求: l進口商應至少呈交由第三國執行檢查任務的檢查機構所做的,關于出口者現

24、實情況的檢查報告,作為申請進口許可證的附件。 l作為農業轉換期的起始日期,即生產企業和檢查機構之間所簽訂的檢查協定日期,要在對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協定簽訂之前或之后立刻進行。 l l 在檢查協定簽訂之前提出縮短轉換期或承認經營時間,這些完全由分管歐盟上市產品進口許可的主管部門來確定,這些問題可以事后追加,即與提出進口許可申請的同時進行。對此,進口商要向第三國檢查機構提供相應的證明。 l 適時向檢查機構主管部門呈交由第三國企業與第三國檢查機構之間訂立的檢查,必須制定有效期。更換檢查機構時,應提出明確的理由。 l 僅僅不使用未經允許的化肥和植物保護劑,還不足以確認就是有機農業生產。企業必須確保嚴格按規

25、定執行這些措施。 l l申請該商品上市時,進口商必須說明什么時候轉換期結束或即將結束,及在轉換期內生產的這種產品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再進口,以便檢查機構主管部門可以詳細了解此事,考慮進口許可的問題。 l在私有土地上經營的生產者合作社要說明生產者的姓名和其經營的土地。 l申請進口許可的有效證明必須由第三國負責出口檢查的檢查機構填寫和簽字。 l(2)有機農業產品進口目錄及標簽規定: l從1997年1月開始,所有的有機農業產品都必須在標簽上注明主管的檢查機構。 (四)食品安全新的法律框架(四)食品安全新的法律框架l1.食品與飼料安全 l2.動物健康與福利 l3.瘋牛病和流行性腦炎 l4.食品衛生 l5.

26、污染和殘留限量控制 l6.食品和飼料輻射污染 l7.新型食品l8.添加劑、調味劑、包裝和輻射 l9.包裝材料的管理和標簽改進 l10.食品安全緊急措施 l11.家禽、家畜飼料管理規范 l l l 二、美國食品標準與法規二、美國食品標準與法規l(一)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一)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 l總統親自抓食品質量安全。總統親自抓食品質量安全。 l1998年成立總統食品安全委員會年成立總統食品安全委員會 l涉及食品(農產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主要涉及食品(農產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主要有:有: l農業部(農業部(usda) l食品和藥品管理局(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 l國家環境保護署(國家環境保護

27、署(epa)。)。l1.農業部 l 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檢測與認證體系的建設和管理。 l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主要機構有: l食品安全檢驗局(fsis) l動植物健康檢驗局(aphis) l農業市場局(ams)。l(1)食品安全檢驗局( psis): l負責制定并執行國家殘留監測計劃、肉類及家禽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和管理,并被授權監督執行聯邦食用動物產品安全法規。 l (2)動植物健康檢驗局(aphis): l負責對動植物及其產品實施檢疫,植物產品出口認證,審批轉基因植物和微生物有機體的移動,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等。l(3)農業市場局(ams)的新鮮產品部(fp

28、b):主要負責向全國的承運商、進口商、加工商、銷售商、采購商(包括政府采購機構)以及其他相關經濟利益團體提供檢驗和分級服務,并收取服務費用;頒布指導性材料及美國的分級標準以保持分級的統一性;現場實施對新鮮類農產品分級活動的系統復查;在影響食品質量及分級的官方方法與規定方面,它還作為與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其他政府機構、科學團體的聯絡部門;定期監督檢查計劃的有效性,考察是否遵守公民平等就業機會和公民權利的要求的。l2.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 l 主要職責與管理范圍: l負責除畜、禽肉、蛋制品(不包括鮮蛋)外所有食品的監督管理。主要任務是:制定聯邦法規、標準;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前的食用安全性評價與

29、審批;低酸性、酸性罐頭的注冊登記;食品質量、裝量規格的監督;食品生產經營條件和過程的現場監督;食品標簽的管理;進口食品檢驗;食品安全研究;食用動物飼料的安全性監測。l 3.國家環境保護署 l 在食品(農產品)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使命是保護公眾健康、保護環境不受殺蟲劑強加的風險、促進更安全的害蟲管理方法,負責飲用水、新的殺蟲劑及毒物、垃圾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定農藥、環境化學物的殘留限量和有關法規。l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指導性原則是: l(1)只有安全、健康的食品才可以進入市場; l(2)對于食品安全管理的決策要有科學依據; l(3)政府有執行的責任; l(4)制造商、分銷商、進口商及其他相關者必須遵守規定,否則責任自負; l(5)制定過程透明且公眾可以了解到。 (二)常規食品質量標準體系(二)常規食品質量標準體系l1.標準的結構 l標準化活動的自愿性和分散性是其兩大特點。 l(1)國家標準: l (2)行業標準; l(3)由農場主或公司制定的本企業操作規范: l 2.標準的分類 l (1)產品標準: l (2)農業投入品及其合理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