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聲聲慢》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_第1頁
《雨霖鈴》《聲聲慢》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_第2頁
《雨霖鈴》《聲聲慢》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_第3頁
《雨霖鈴》《聲聲慢》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_第4頁
《雨霖鈴》《聲聲慢》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雨霖鈴聲聲慢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教學目的: 1理解婉約派詞融情入景、疊字抒情的特點。 2感受詞人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體味融情入景、疊字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詩詞意象,體會感情。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 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創作動機;理解婉約派詞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寫法;學會通過分析歌詞意象來揣摩詞人情感的方法。 一導入: 前天我們學習了宋詞中一首婉約派的作品,題目叫 蝶戀花,是北宋詞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還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們來學習柳永的雨霖鈴和李清照的

2、聲聲慢,體會婉約詞的融情入境的特點,纏綿凄切的基調。 二先了解兩個詞人的生平和詞作的背景,以理解創作的動因。 1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 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創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雨霖鈴,唐時舊曲,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

3、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2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明水人。她的父親是當時禮部員外郎,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長女。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 李清照十八歲嫁給了當時宰相之子趙明誠,這是一個喜愛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婦倆常常在一起詩詞唱和,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 我們學過她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就是表

4、現了她年輕時無憂無慮,無端生愁的情愫。 但其后不久,金兵入侵,北宋滅亡,李清照舉家南逃,開始顛沛流離。先是父母雙亡,第二年趙明誠去世,再后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郁。這我們在初中學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已有所了解。 聲聲慢就創作于這個時期。此時詞人正飄泊江南,流落無依,形影相吊。 三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提示:、注意朗讀時的重起輕落,語調舒緩。 、注意通過準確的停頓、拖音傳達出詞人哀婉悲戚之情。 四找出兩

5、首詞的詞眼,說說這兩首詞分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愫。 雨霖鈴: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教師解說:雨霖鈴以一個冷落的秋景作為背景,表達了人間難以割舍的離情。上闋寫了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的朋友在都門外長亭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闋寫詞人想象離別后孤獨寂寞的清冷之情。聲聲慢寫的是無法言說的“愁”,也是通過描寫清冷的秋景來渲染愁情的,表現詞人因國破、家忘、夫死而只身流落江湖的孤苦無依。 五尋找歸納婉約詞中典型意象,理解它們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一)雨霖鈴 1找出主要意象: 寒蟬、長亭、晚、驟雨初歇 長亭 蘭舟 淚眼 煙波 暮靄 楚天 楊柳 曉風 殘月

6、 2說說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想 纏綿緋惻,悲苦凄冷,難舍難分 3哪些意象我們在以前的詩歌里面學到過? (1)長亭 長亭:(看注解)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使古人送別的地方。 明確:古人常在長亭送別,此處用長亭,既交代了地點,又暗寓離愁別緒。 (2)蘭舟 蘭舟:“看注解”相傳魯班曾經刻木蘭樹做小船,后來“蘭舟”變成了船的美稱。 明確:本詞中“蘭舟”其實指的是“駕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達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來應該上船出發的時候了,船夫催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在聽來卻是聲聲催心,讓兩人肝腸寸斷。一個“催”字傳神地寫出了兩人不忍分離,卻又

7、不得不分離的情景,把離別的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3)淚眼 淚,是中國古典詩詞中“送別詩”一類的重要意象,絕大多數別離者都難免淚下沾巾。 如:王實甫長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蘇軾水龍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明確:淚眼,也就成了離別的典型意象,以致有了成語“揮淚而別”。 (4)清秋 清秋:本身就是萬物調令,肅殺蕭條的季節,在這樣的生理感受和心理體驗下,清秋意象就積淀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性的心理記憶。 如: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8、卷我屋上三重茅。 明確:“冷落的清秋”與上文“寒蟬”呼應,再次以情景交融來渲染,情意更濃。 (5)楊柳 殘月 1楊柳:古人便有折柳贈別之俗。柳成為寄別之物,自漢代始。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長,用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意, 中國古典詩詞中“柳”意象在表贈別的詩歌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 例如:詩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送別“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殘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

9、茫茫江浸月”。 蘇軾:水調歌頭: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確:面對楊柳、殘月,不禁黯然神傷。 本句堪稱柳永詞的千古絕唱,特別為人們所愛賞,甚至有人拿這兩句詞來代表柳詞,原因在于這兩句中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典型意象來表現他這次的愁懷。 (二)聲聲慢 1請找出詩歌中的主要表現愁緒的意象 酒 雁 黃花 2酒 酒:常言借酒消愁,特別是離人更愛飲酒。如: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李白月下獨酌: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明確:常言道:借酒澆愁,愁更愁,本句中卻不說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敵急風,實則非指酒淡,更

10、指愁濃,濃到任何烈酒都化不開,可見其詞之含蓄婉約。 3雁 雁:雁為候鳥,春日南飛,秋日北歸,古人早把它作為秋季一種有特征性的意象,人們把雁與依戀故鄉聯系起來,或寄寓對故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音信的盼望。如: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明確:于是“雁”就成了詩人用于寄寓離別傷情的典型意象。 4黃花 黃花:菊花。菊花給人以幽靜清瘦之感,顏色比較樸素。中國古典詩詞中也經常提到“落花”這個意象,用它暗示著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如: 李煜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11、相識燕歸來。 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還有像“梧桐 細雨”等,詩人運用這些典型的意象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的國恨家仇,表達了自己的孤苦寂寞。 六小結。 婉約派詞表達情感含蓄委婉,喜歡用典型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雨霖鈴和聲聲慢都是婉約派詞的代表作品。 以后接觸這些作品時,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來分析理解。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 背誦雨霖鈴和聲聲慢;學習雨霖鈴中“點染”法,理解聲聲慢中疊詞的作用;再聽名家朗誦雨霖鈴和聲聲慢,感悟詞人離別之苦和流離之苦。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我們昨天學習了兩首宋代婉約派詞,它們的題目和分別是:

12、雨霖鈴柳永 聲聲慢李清照 二朗讀背誦雨霖鈴、聲聲慢 指名背誦。 三理解雨霖鈴中“點染”的作用和效果。 清代文學批評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柳永的詞善于運用“點染”的手法。所謂“點”,指的是點明情感的內涵;所謂“染”,指的是用景物來渲染烘托所點明的情感。比如“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中,先點明離別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警務渲染烘托。請你在雨霖鈴中再找出這樣的句子1-2句,體會這樣寫的作用和效果。 (1)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留戀處”是“點”,“蘭舟催發”是“染”。詞人先用“留戀處”來說離別,再用“蘭舟催發”來烘托離別的戀戀不舍。 (2)多情自古

13、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傷別離”是“點”,“冷落清秋節”是“染”。詞人先說出離別之苦古來如此,接著用“冷落清秋節”來渲染自己的離別之苦已經超越了古人的。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醒何處”是“點”,說明離別之苦,再用“楊柳岸、曉風殘月”來渲染這種離別,讓人更深切地體會詞人的這種愁苦之甚。 歸納:如此寫法,使得情與景直接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與敘事相結合。 四南宋文學批評家張瑞義在貴耳集中評價李清照的聲聲慢說:易安秋詞聲聲慢, 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結合這段評價,討論“聲聲慢”中疊字所包孕的情感內涵及其遞進層次,并聯系你所學過的古代詩文,說說疊字的修辭作用。 尋尋覓覓反復尋找又找不到,渲染一種失落之感。 冷冷清清這是尋覓不著的結果,這疊詞給人一種漸次濃重的感覺。“冷冷”時外部環境,而“清清”卻是內在感受。 凄凄慘慘戚戚“凄凄”,是由冷清的環境凝聚在心而表現的,“慘慘”比“凄凄”心情更凄涼,而“戚戚”所表達的情感更甚,似乎已無法承受。這三個疊詞有淺入深,最終把人物內心深處的悲哀、孤獨、苦痛表現得淋漓盡致,道盡了流離顛沛之苦。 點點滴滴“點點”是雨聲,而“滴滴”卻滴在詞人的心上。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