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齊桓公伐楚教案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鄭伯克段于鄢這篇文選,它選自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部書,叫做左傳,左傳是左丘明所著,與它并稱春秋三傳的還有公羊傳谷梁傳。“春秋三傳”都是對春秋進行補充說明的。左傳是一部歷史散文著作,它善于善于敘事和刻畫人物、擅長寫戰爭場面以及外交辭令。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左傳中描寫外交辭令的代表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它到底精彩在哪里。(一) 題解齊桓公(?公元前643),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君主,侯爵,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曾九合諸侯。(所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出自史記·管仲列傳,意思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
2、侯會盟,完全控制了天下。)桓公時期,北方的狄族相當強大,曾于魯閔公元年打敗邢國,于魯閔公二年滅掉衛國。南方的楚國其時也迅速壯大起來,并企圖擴大勢力向北方發展。當時中原諸侯國面臨著南北夾擊的威脅,公羊傳形容當時的形勢是“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就是在南北夾擊的形勢下,中原各諸侯國形勢危急,就像快要斷掉的線一樣)。可結合地圖齊桓公即位后,在管仲的輔佐下國力強盛,先后率領諸侯軍打敗狄族,幫助邢國遷都(今山東聊城一帶),使衛國重新得以封立。齊桓公伐楚發生于魯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公元前770年中國進入了東周時期,周王室進一步衰落,各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幾
3、個大的諸侯國經常發生兼并戰爭。當時的齊國國君齊桓公由于重用管仲進行改革,使齊國達到了空前的強盛,齊桓公也因此成為春秋時的第一位霸主。桓公看到當時周王室地位日漸衰微,周圍少數民族不斷向中原進攻,于是號召各諸侯國“尊王攘夷”。本文講的就是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聯合中原其它諸侯國,向南進攻楚國。攘:排除;夷:是對華夏民族之外其它各民族的泛稱,當時楚國地處長江中游一帶,楚人被中原人視作南蠻之人,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屬于兩個不同的系統,所以也是“夷”。但是,楚國也是一個新興的強大的諸侯國,它吞并了江漢一帶的各民族部落,并進一步向中原擴張,控制了一些華夏族小國,象淮水邊的蔡國就是楚國的盟國。魯僖公元年、二
4、年、三年,雄心勃勃的楚成王連續三年向北侵犯地處中原腹部的鄭國地圖,楚國還拒絕給周王室納貢。楚國勢力逐漸向北發展,跟齊國的霸業發生了沖突,因此齊桓公興兵南征,首先擊潰了蔡國,接著便向楚國進軍。楚國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后盾,開展外交戰,最后雙方達成妥協:楚國承認不向周王室納貢的錯誤,以齊國為首的諸侯聯軍退兵。本文主要記述了這場外交戰的經過。戰爭最終雖然沒有打起來,但遏制了楚國北進的勢頭,對于保衛周王室和中原諸侯國意義重大,是齊桓公霸業最輝煌的一頁,前人評價很高。文章記載了齊、楚以武力為后盾的外交斗爭,充分表現了雙方高超的談判藝術和辭令技巧,尤其是楚國使者的應對,不卑不亢,剛柔相濟,屈伸有度,綿里藏針
5、,出色表達了楚國愿意和談但絕不怕交戰的立場,是左傳外交辭令的代表作之一。(二)課文第一段串講1、【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四年:指魯僖公四年。僖公是魯國國君,左傳是魯國的史書,所以敘事均以魯國國君在位的年份來紀年。齊侯:指齊桓公。齊國是侯爵位諸侯國,所以齊國國君都可稱齊侯。以:介詞,憑借,用。諸侯之師:各諸侯國的軍隊。這篇文章里沒有明確說明有哪些諸侯國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根據春秋經的記載,參見征討的有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結構關系畫關系圖:最高統治者:周王(天子 擁有整個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其次:諸侯國君(按舊說分“公侯伯子男”五個不
6、同等級,各國君主即按照所封爵位稱呼,如“宋公”“齊侯”“鄭伯” “楚子”“許男”他們的封地稱為“國”。) 再次:卿、大夫(他們也有自己所統治的區域,即自己的封地,當時稱為“家”,故“家”也同“國”一樣,是一級政權機構,后來組成雙音詞“國家”。) 最末:家臣替在諸侯國中服務的貴族管理“家”的人員。如孔子的學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 譯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憑借各諸侯國的軍隊進攻蔡國。齊桓公進攻蔡國不是隨意而為,而是有原因的。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記載了這件事的起因,(齊桓公)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
7、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三十年春,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潰。這是一場玩笑引發的戰爭,或許戰爭有點輕率了,所以作者就沒有詳細的描寫戰爭過程,而只是記載了戰爭的原因-一個玩笑。齊桓公與蔡夫人一起在船上戲耍。蔡姬雖然是女流,但是水性很好。桓公則相反,是個"旱鴨子",有點怕水。作為一代霸主,也是"有所不能"的。恐怕蔡夫人也是想開這個玩笑,要嚇唬嚇唬不會水的一代霸主。于是她就搖擺船,桓公恐怕立即就慌亂了,那種慌亂的神態一定讓蔡夫人笑的前仰后合。她固然沒有要淹死齊桓公的意思,不過對于一個男人、齊國是山東地區,一個山東大漢如此怕水、驚慌失措的樣子,她肯定覺得好玩,而且好玩
8、的不可思議。以至于有點失態甚至臉色大變的桓公喝令她停下的時候,她也不以為然,而是繼續著她的"好玩",在她的心目中,這不過是一個玩笑而已。 然而玩笑還是開大了,桓公下船后還余怒未消,于是決定休掉蔡姬,與她離婚,把她送回娘家蔡國去了。娘家人知道只是一個玩笑而被休,覺得桓公有點小題大做,所以也非常生氣。于是又給蔡姬找了新的婆家,嫁出去了。也就是不肯承認有錯誤而道歉,反而有點示威的味道。桓公自然不甘心"陪了夫人又折兵",要出這口惡氣。于是出兵討伐蔡國,最終由于力量實力的懸殊,最終也以蔡國的失敗而告結束。2、【蔡潰,遂伐楚。】潰:潰敗,被打垮。說文·水部
9、:“漏也。”水漏曰潰,故可引申來指兵敗。遂:連詞,表示在時間上接著上面行動而發生的事情,相當于接著、就。伐:討伐。征 伐 侵 襲 討 攻“征”、“伐”、“侵”、“襲”、“討”、“攻”,都可以指軍事上的進攻,但意義並不完全相同。“征”最初是褒義詞,只用於“上(天子)”進攻“下(諸侯)”,“有道的”進攻“無道的”。孟子·梁惠王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伐”最初是中性詞,用於諸侯國之間,不是上對下,也不限於“有道”對“無道”。左傳·莊公十年:“齊師伐我。”“我”指魯國,齊和魯都是諸侯國,不是上對下,也不是有道對無道。後來,“征”與“伐”經常連用或對舉,“伐”也
10、逐漸由中性詞用作褒義詞,“征”、伐”也就不分了。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征伐以討其不然。”柳宗元封建論:“曆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討”是個褒義詞,一般用於“上”攻打“下”,攻打時要義正辭嚴地歷數對方的“罪狀”,因而也是一種公開的軍事行動,相當於“討伐”、“征伐”。孟子·告子下中說:“是故天子討而不伐,諸侯伐而不討。”“侵”含有貶義,是不宣而戰,不需任何理由,不用鐘鼓,直接侵犯別國。蘇洵六國論:“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襲:(貶義詞)秘而不宣,乘人不備而突然發起進攻。鄭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攻”是個中性詞,是軍事進攻的泛稱,它不
11、象“征”、“伐”、“侵”、“襲”、“討”那樣各有明顯的特點,往往偏重於軍事上的攻堅戰,相當於“進攻”、“攻打”。史記·項羽本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臣:劉邦自稱。將軍:指項羽。)譯蔡國潰敗,接著討伐楚國。3、【楚子使與師言曰:】楚子是指楚國國君楚成王,楚國是子爵位諸侯國,所以楚國國君稱楚子。使:動詞,派遣使者。與:介詞,跟,對。師:指以齊國為首的諸侯聯軍。譯楚成王派遣使者對諸侯聯軍說:4、【“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君:國君,楚國使者稱呼齊桓公的身份,是表示尊敬對方。處:居住。北海:指現在渤海。齊國在今山東半島,瀕臨渤海。寡人:寡德之人
12、,是古代諸侯對自己的謙稱。這一段話是楚國使者在轉述楚成王的話。南海:即現在的南海。楚國的主要統治地區在現在的湖北省,距離南海還很遠,這里楚成王只是在強調齊、楚兩國相距非常之遠,所以對這樣的話沒有必要考實。唯:句首語氣詞。是:代詞,作主語,指齊、楚兩國的距離,即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這一情況。“風馬牛不相及”是謂語,“風”是動詞,指馬牛一類的牲畜在發情期雌雄相誘,到處亂跑。“馬牛”是“風”的賓語,又是后面“不相及”的主語,寫板書不相及:互相不到達,即楚國的馬牛不會跑到齊國去,而齊國的馬牛也不會跑到楚國來。也:句尾語氣詞,表示一種確定肯定的語氣。這一句大意是說,兩國相距之遠,即使馬牛發情到處亂跑,也
13、跑不到對方的邊境。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兩國各自一方,互不相干。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解釋:古文觀止:“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不相及,喻齊楚不相干也。”譯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相距很遠,即使馬牛發情到處亂跑,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去。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虞:料想,預料。涉:趟水過河,甲骨文寫作河水的上下兩邊有兩只腳,一前一后,趟水而過,由本義引申為“進入”或“到”的意思。之:連詞,連接主語“君”和謂語“涉吾地”,使這個主謂結構變為名詞性成分,作動詞“虞”的賓語。這一句是說,沒想到你們進入我國的領地,這是什么緣故呢?譯沒想到你們進入我國的領地,這是什么緣故?”6、【管仲對曰:“昔召(音少)
14、康公命我先君大(太)公曰:五侯九伯,女(汝)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諸侯聯軍一方由管仲出面應對楚國的使者。管仲是齊國的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召康公:周文王的庶子,名奭(音是),食邑在召,即今陜西省鳳翔縣,死后的謚號為“康”,“公”是尊稱。召康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在成王的時候擔任太保,是帝王的老師,地位很高。先君:后代君臣對本國已經去世的君王的稱呼。太公:指姜太公姜尚,他是周王朝的開國功臣,武王將他封在齊這個地方建立諸侯國,因此他是齊國的第一位國君;周成王即位的時候年齡很小,當時發生了管蔡叛亂,四周各民族也不服從新誕生的周王朝,所以當時代成王攝政的召康公只好
15、倚重齊太公,他對齊太公說:五侯:五等諸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即天下所有的諸侯。九伯:九州之伯,九州的行政長官,傳說中原一帶的行政區域劃分為九州,九州的名稱,各書的記載不一致。這里“九伯”所指實際跟“五侯”是一個意思,都是說天下的諸侯。女:通“汝”,你。實:句中語氣詞,表示命令或祈使的語氣。征:征討,征伐。女實征之:你都可以征討他們,這是周王室賜給齊太公可以使用周天子的名義征討有罪諸侯的特權。夾輔:輔佐,扶植衛護,“夾”有輔助的意思。譯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國的先君太公說:天下的諸侯如犯有罪過,你都可以去征討他們,以輔助周王室。”楚成王說齊楚兩國互不相干,現在管仲援引當初召康公
16、賜給齊太公的特權,說明齊國擁有討伐有罪諸侯的權利。7、【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地圖】履:本是動詞,踐踏,這里是名詞,指踐踏的地方,相當于邊界,管轄范圍。古人對這句話有不同的注釋,有的說“賜我先君履”是指賜給齊國的疆域,有的說是指齊國可以征討的范圍。發生分歧的原因在對下面幾句的理解有所不同。海:指黃海和東海。河:指黃河。對這兩個地方的理解沒有異議。穆陵:一說是齊國的地名,即山東臨駒縣的穆陵關;第二種看法認為應該指現在湖北麻城的穆陵關,當時在楚國境內。無棣:一種說法是齊國北部的邊邑,在現在山東無棣縣的北部;第二種看法認為是指現在河北盧龍縣。如果按照對“穆陵”和“無
17、棣”的第一種解釋,這幾句是談論齊國的疆域,管仲在夸耀當年周王室賜給齊國的國土很遼闊;如果按照對“穆陵”和“無棣”的第二種解釋,那么這幾句就是在說明齊國可以征伐的范圍。我們從上下文的邏輯聯系上看,管仲此言是針對楚國使者“不虞君之涉吾地”的說法而發的,意思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當年賜給我們齊國可以征伐的范圍就包括了楚國,怎么能說是我們擅自進入到你們楚國的領地呢?這樣說來,采用第二種解釋更合理一些。譯賞賜給我國先君征伐的范圍,東邊到達大海,西邊到達黃河,南邊到達穆陵,北邊到達無棣。以上管仲先說明周王室賜給齊國的特殊的權利和地位,下面接著就歷數楚國的過錯。這是先講齊國有攻打楚國的權利,再講為什
18、么攻打楚國,都是在為伐楚找理由。8、【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貢:貢賦,下屬向上級進獻的東西。周王朝時各地諸侯都必須按期向周王室納貢,這是一種義務。茅:青茅,是楚地的土產,楚國作為貢賦按期向周王室繳納。包茅:包扎成捆的青茅,古人用來濾酒,把酒里的渣滓過濾出來。注意這一句的結構,“爾貢包茅”是主語,“爾貢”與“包茅”是同位語的關系。入:交納。你們楚國應納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共:即“供”,供應,供給,“不共”就是供應不上。“無以縮酒”等于說無包茅以縮酒。縮酒:滲酒,在祭祀的時候將包茅立在地上,把酒澆在上面,酒一滴一滴地順著包茅滲入地下,意味著神享用了酒,而酒里的渣滓留在包茅上面
19、。楚國因為沒有按期交納包茅,結果影響了周王室的祭祀活動,足以構成罪過,所以管仲便將“包茅不入”列為楚國的一條罪狀。寡人是征:寡人征是,我要查問這件事情。“是”指代“包茅不入”一事,作動詞“征”的賓語;征:問,責問。注意,“徵”和“征”在古代是兩個字,意義上沒有關系,到現代簡化字里作為同音字歸并為“征”。(苞茅是南方的一種茅草,又叫菁茅。找圖片苞茅草盛產于荊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帶。楚王在這一帶立國之初,周天子讓楚人上繳的貢品,就有這種茅草,主要用于縮酒祭祀。菁茅或苞茅也被尊為靈茅。至今韓國江陵端午祭祀傳統中仍可見苞茅祭酒的遺風。制作祭酒時,先將菁茅、酒曲和米飯攪拌在一起,使米飯發酵成酒,然后
20、主持用菁茅過濾掉酒糟,把酒漿裝進大瓦缸,沾過靈茅的酒成為神酒。最后將祭酒裝進小土陶瓶子里,在瓶口系上一束茅草,以備用于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而今天的湖北端公舞中也有類似風俗的影子。 譯你們楚國應納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的祭祀用品供應不上,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我要查問這件事情。9、【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昭王:指周昭王,名瑕,是周成王的孫子,周康王的兒子,周穆王的父親。他是有名的昏君,驕奢淫逸,晚年喜歡游山玩水,便到江南去巡游,當地的老百姓怨恨他腐敗,故意把一只用膠粘起來的船獻給他,昭王坐著這只船渡漢水的時候,船在江心開裂了,結果昭王被淹死在水里。“南征而不復”指的就是這件事情。楚國在
21、這件事情上并沒有責任,周昭王的時候漢水根本就不在楚國境內。而且對周王室來說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況且距離齊桓公伐楚已經過了二三百年的時間,屬于歷史的陳年舊帳,管仲提出這個理由完全是個借口而已。征:指巡行。寡人是問:跟“寡人是征”結構意義完全相同。譯周昭王到江南巡行而沒有返回,我要追問這件事。以上管仲列舉了楚國的兩條罪狀,作為此次伐楚的理由。這是針對楚國使者所說“何故”一問而發的。不過兩條罪狀的輕重明顯有別,第二條理由無論如何都難以成立,所以下文楚國使者的回答對待這兩條理由的態度也就明顯不同。10、【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給?】“貢之不入”是主謂結構中間插入連詞“之”構成的名詞性
22、成分,在這兒充當判斷句的主語,判斷謂語是“寡君之罪也”。“寡君”是臣子對別的國家的人謙稱自己的國君。譯楚國使者回答說:“貢品包茅沒有按時獻納,這是我們國君的錯誤,豈敢不供給?11、【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其:語氣詞,表委婉語氣,相當于“還是”、“恐怕”。諸:之于。譯至于昭王沒有返回,您還是到水邊去查問此事吧。12、【師進,次于陘(音行)。】次:軍隊臨時駐扎,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這是古漢語中一個常用動詞。陘:楚國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偃城縣南。譯諸侯聯軍繼續向前推進,駐扎在陘這個地方。齊桓公進軍的目的是進一步對楚國施加軍事壓力。以上第一段,寫齊國
23、進攻楚國的經過以及楚國使者同齊國的初次交鋒。(三)課文第二段串講1、【夏,楚子使屈完如師。】使:派遣。屈完是楚國大夫。譯這一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諸侯聯軍中去交涉。據史記·楚世家:“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御之。”史記·齊世家:“楚王使屈完將兵齊。”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屈完這次出使諸侯聯軍,身后帶了強大的軍隊作為后盾,因此下文便有聯軍退兵的舉動。2、【師退,次于召陵。】召陵:楚國地名,在偃城縣東。譯諸侯聯軍向后撤退,在召陵臨時駐扎下來。3、【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乘:乘車,古注:“同載也。”可知齊桓公跟屈完是同乘一輛戰車。譯齊桓公把諸侯的軍隊陳列出來,跟屈完一
24、同乘車觀看軍隊陣容。齊桓公這一舉動的用意很明顯,是在炫耀武力,向楚國示威。4、【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豈:疑問副詞,相當于“難道”。不谷:不善,是諸侯對自己的謙稱,與上文“寡人”意思相同,都可以譯作“我”。好:友好;第一個“好”是名詞,指齊楚兩國先君之間的友好關系;第二個“好”是動詞,指相互友好。如何:是固定格式,用來征詢對方的意見。“不谷是為”和“先君之好是繼”都是賓語前置的格式,即“不谷是為”應該是為不谷;“先君之好是繼”是繼先君之好,現在為了強調賓語,把賓語放在動詞的前面,條件是用代詞“是”復指前置的賓語;為了表現強調的語氣,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可以加上“是
25、”,如“豈不谷是為”翻譯為“難道是為了我個人嗎?”譯齊桓公說:“這次用兵難道是為了我個人嗎?是為了繼承先君的友好關系。跟我共同友好,怎么樣?”5、【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惠:表敬副詞,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意思是說,對方這樣做是對自己的恩惠,例如贈送給別人東西可以寫上“某某惠存”,意思是對方保存自己贈送的東西是對自己的恩惠;請別人“惠臨敝舍”意思是對方能到自己家里來是對自己的一種恩惠。翻譯的時候大致可在句子前面加上“承蒙”一類的字眼來表達尊敬的意思。徼:求。敝邑:謙稱自己的國家。社稷:土地神和谷神。左·昭公二十九年:“后土為社。”古代各國的君主都要
26、祭祀社稷,后來“社稷”就成了國家的代稱。史記·文帝本紀:“計社稷之安。”意思是考慮國家的安定。辱:謙辭,表示對方這樣做是受屈辱了,這是通過自謙來表示對對方的敬意,“辱收寡君”意思是“收寡君”使對方蒙受了屈辱。這個“辱”大致也可以用“承蒙”來翻譯。收:收容,是針對上文齊桓公所說的“與不谷同好”而言的,所以“收寡君”可以譯為“收容我們的國君作為同好。”譯屈完回答說:“承蒙您向我國的社稷之神求福,收容我們的國君為同好,這本是我們國君的愿望。”6、【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城:城墻,城池。這是“城”的本義。譯齊桓公說:“用這么多的將士去打仗,誰能抵擋得住他們;用這么強大的軍隊去攻城,什么城池攻克不了!”前面管仲和齊桓公又是拿周王室的話來作為借口,又是打出繼承先君友好關系的旗號,這些手段都沒有達到使楚國屈服的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籃球裁判員考試趨勢預測與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履歷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植保員考試復習必讀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團隊建設與培訓試題及答案
- 農業植保員資格考試的學習進階策略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高清版)DB50∕T 809-2017 渝小吃 紅油水餃烹飪技術規范
- 2024年體育經紀人教育背景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籃球裁判員等級考試考生心得分享 試題及答案
- 寫字樓內裝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模板)
- 山東省高中名校2025屆高三4月校際聯合檢測大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武漢數學四調試題及答案
- 【MOOC】數學建模精講-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職業病防護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
- 中國紡織文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
-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電子書
- 老視的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
- VDA6.3的P2-7條款
- 工程聯系單表格(模板)
- 混凝土攪拌機設計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