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_第1頁
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_第2頁
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_第3頁
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_第4頁
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煤煤石油石油天然氣天然氣 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伴隨著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 的變化,即的變化,即有有 現象和現象和 現象。現象。1放出熱量,反應后溫度升高。放出熱量,反應后溫度升高。如:燃燒反應如:燃燒反應 cao+h2o=ca(oh)22吸收熱量,反應后溫度降低。吸收熱量,反應后溫度降低。熱量熱量放熱放熱吸熱吸熱 人類從利用自然火到鉆木取火,到熟練的使用礦物燃料,人類從利用自然火到鉆木取火,到熟練的使用礦物燃料,“火火”一直伴隨著人類成長,創造著人類文明。一直伴隨著人類成長,創造著人類文明。3.人類

2、對能量的利用生活燃料的利用生活燃料的利用 利用燃料產生的熱量利用燃料產生的熱量爆炸產生的熱量爆炸產生的熱量食物在體內緩慢氧化放出熱量食物在體內緩慢氧化放出熱量 能量的轉化:電池充電時能量的轉化:電池充電時 能轉化為能轉化為 能;使能;使用電池是用電池是 能轉化為能轉化為 能。能。做飯、取暖等做飯、取暖等發電、燒制陶瓷、冶煉金屬、發射火箭發電、燒制陶瓷、冶煉金屬、發射火箭開采煤礦、開山炸石、拆除危舊建筑開采煤礦、開山炸石、拆除危舊建筑維持體溫和日常生命維持體溫和日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電電化學化學化學化學電電利用化學反應產利用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煉鋼生的熱量煉鋼我國古代的我國古代的

3、燒制陶器燒制陶器煤煤石油石油天然氣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三大化石燃料煤煤石油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植物等被埋于土植物等被埋于土中,經長期復雜中,經長期復雜變化形成煤變化形成煤 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層一層的,大多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層一層的,大多夾雜在砂巖和頁巖中,煤層中含有大量植夾雜在砂巖和頁巖中,煤層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有的還有完整樹干形狀的煤。物化石,有的還有完整樹干形狀的煤。 煤煤遠古時期的植物遠古時期的植物植物枯萎植物枯萎1.煤( 物)煤:工業的糧食、黑色的金子性質組成元素形成綜合利用用途黑色固體、有光澤、具有可燃性黑色固體、有光澤、具有可燃性古代植物被埋于土

4、中,經長期復雜的變化而形成古代植物被埋于土中,經長期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煤隔絕空煤隔絕空氣加強熱氣加強熱固體產物:焦炭固體產物:焦炭液體產物:煤焦油液體產物:煤焦油氣體產物:煤氣氣體產物:煤氣重要能源、重要的化工原料重要能源、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含碳元素,還有少量氫、氮、硫、氧等元素冶煉金屬冶煉金屬化工原料化工原料重要燃料重要燃料(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混合混合海洋生物死亡海洋生物死亡生物的遺骸經生物的遺骸經復雜變化形成復雜變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和天然氣動植物的遺骸被動植物的遺骸被層層沙泥掩埋層層沙泥掩埋2.石油(工業的血液)性質性質組成元素形成形成 綜合利用綜合利用用途用途粘稠狀液體粘稠狀液體主

5、要含碳主要含碳 氫元素,還有少量氧硫氮等元素氫元素,還有少量氧硫氮等元素古代動植物的遺骸被層層泥沙掩埋,經長期復雜的變化而形成。古代動植物的遺骸被層層泥沙掩埋,經長期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石石油油 溶劑油(油脂、橡膠、油漆的溶劑)溶劑油(油脂、橡膠、油漆的溶劑) 汽油(汽車燃料)汽油(汽車燃料)航空煤油(飛機燃料)航空煤油(飛機燃料)煤油(燃料、工業洗滌劑)煤油(燃料、工業洗滌劑)柴油(拖拉機重型汽車軍艦輪船柴油(拖拉機重型汽車軍艦輪船坦克燃料)坦克燃料)潤滑油(機械用)潤滑油(機械用) 石蠟、瀝青石蠟、瀝青加熱煉制加熱煉制(物理變化)(物理變化)重要的能源、重要的化工原料重要的能源、重要的化工原

6、料 天然氣主要是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天然氣主要是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天天然然氣氣管管道道甲烷(甲烷(ch4)。)。使用天然氣的公共汽車使用天然氣的公共汽車甲烷:(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可燃性可燃性ch4+2o2=co2+2h2o點燃點燃甲甲烷烷的的燃燃燒燒點燃現象點燃現象倒入澄清石倒入澄清石灰水現象灰水現象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發出淺藍色火焰,燒發出淺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水滴生成杯內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h

7、4+2o2 = co2+2h2o點燃點燃點燃甲烷的現象:點燃甲烷的現象:ch4該實驗說明甲烷含什么元素?該實驗說明甲烷含什么元素?碳、氫碳、氫 池塘里的沼氣池塘里的沼氣 沼氣中常含有甲烷,沼氣中常含有甲烷,甲烷還存在于甲烷還存在于煤礦的坑道中。煤礦的坑道中。 把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放把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放在密閉的沼氣池中發酵,就可產生甲烷。在密閉的沼氣池中發酵,就可產生甲烷。 在我國農在我國農村利用沼氣,村利用沼氣,不僅可以解決不僅可以解決生活用燃料問生活用燃料問題;還能綜合題;還能綜合治理環境衛生治理環境衛生問題。問題。秸稈、雜草、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廢棄

8、物沼氣的制取和利用沼氣的制取和利用另外,另外,瓦斯、西氣東輸、可燃冰瓦斯、西氣東輸、可燃冰主要成分都是甲烷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煤礦的礦井中常含有甲烷,煤礦發生煤礦的礦井中常含有甲烷,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時有發生。瓦斯爆炸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時有發生。你認為煤礦應采取哪些安全措施?你認為煤礦應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1)要嚴禁煙火,排除一切可能產生)要嚴禁煙火,排除一切可能產生火花的因素;火花的因素; (2)注意礦井的通風,使在礦井中產)注意礦井的通風,使在礦井中產生的甲烷盡快散失;生的甲烷盡快散失; (3)要注意對礦井工人進行安全意識的)要注意對礦井工人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教育。探明儲

9、量探明儲量年產量年產量開采年限開采年限石石 油油28.33億噸億噸1.89億噸億噸天然氣天然氣 32124億立方米億立方米851.7億立方億立方米米煤煤3261億噸億噸30.5億噸億噸15年年38年年107年年 按照這樣的化石能源探明儲量和開按照這樣的化石能源探明儲量和開發速度,我國的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發速度,我國的煤、石油、天然氣資源將會很快耗盡。我們應該怎么辦?將會很快耗盡。我們應該怎么辦?1節約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節約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2開發和利用新能源。開發和利用新能源。3.合理利用與開發化石能源合理利用與開發化石能源化石燃料的用途:化石燃料最終將被耗盡,人們必須合理開采、

10、節約使用化石燃料,另外,還要開發新能源(如可燃冰)。節約能源最重要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燒。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燃燒不充分不僅使燃料產生的熱量減少,燃燒不充分不僅使燃料產生的熱量減少,無謂的浪費資源,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無謂的浪費資源,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污染空氣。氣體,污染空氣。工廠排放的煙塵工廠排放的煙塵三三.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空氣污染主要原因: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空氣污染主要原因:燃料中的一些雜質如燃料中的一些雜質如硫硫等燃燒時,產生空氣污

11、等燃燒時,產生空氣污染物如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燃料燃燒不充分,產生燃料燃燒不充分,產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等。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及炭粒、塵粒等排放到空氣中形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及炭粒、塵粒等排放到空氣中形成成浮塵浮塵。 煤燃燒時生成煤燃燒時生成 等污染物,這些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反應后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污染物反應后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形成過程酸雨的形成過程so2和和no2森林受到酸雨破壞森林受到酸雨破壞酸雨使樹木大量死亡酸雨使樹木大量死亡受酸雨污染的水稻受酸雨污染的水稻1908年年 1969年年雕像雕像受酸受酸雨腐雨腐蝕,蝕,六十六十年滄年滄桑變桑變化。化。魚類大量死亡魚類大量死亡酸雨損害

12、人體健康酸雨損害人體健康1土壤酸化,損害植物生長;土壤酸化,損害植物生長;2腐蝕建筑物、金屬材料、文物等;腐蝕建筑物、金屬材料、文物等;3污染水流,魚類死亡;污染水流,魚類死亡;4影響人體健康。影響人體健康。酸雨的防治措施:酸雨的防治措施:1、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2、用天然氣代替煤。、用天然氣代替煤。3、大力推廣使用脫硫煤、大力推廣使用脫硫煤。汽車尾氣的排放汽車尾氣的排放co氣體;氣體;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含鉛的化合物和煙塵等。含鉛的化合物和煙塵等。汽車用的燃料主要是汽車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 (1)改進發動機的燃燒

13、方式,以使)改進發動機的燃燒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燒。汽油能充分燃燒。 (2)使用催化凈化裝置,使有害氣)使用催化凈化裝置,使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物質。體轉化為無害物質。 (3)使用無鉛汽油,禁止含鉛物質)使用無鉛汽油,禁止含鉛物質排放。排放。 (4)使用清潔能源,如使用壓縮天然氣)使用清潔能源,如使用壓縮天然氣(cng)或液化石油氣()或液化石油氣(lpg)作燃料。)作燃料。 (5)在管理上加大檢測尾氣的力度,禁)在管理上加大檢測尾氣的力度,禁止未達到環保標準的汽車上路。止未達到環保標準的汽車上路。 (6)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作為汽車燃料,)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作為汽車燃料,可適當節約石油資源

14、,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可適當節約石油資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汽車尾氣的污染。使用壓縮天然氣燃料的使用壓縮天然氣燃料的汽車汽車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石油沒了石油沒了汽車不動了汽車不動了一切可能亂了一切可能亂了我又該如何面對?我又該如何面對?酒精,化學式為酒精,化學式為c2h5oh。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易揮發,沸點低,能與水混溶。易揮發,沸點低,能與水混溶。清潔能源:天然氣、乙醇和氫氣清潔能源:天然氣、乙醇和氫氣c2h5oh+3o2 2co2+3h2o點燃點燃(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含淀粉、糖的植物經發酵、含淀粉、糖的植物經發酵、蒸餾

15、而成。蒸餾而成。環保又節能的沃爾沃生物乙醇燃料車環保又節能的沃爾沃生物乙醇燃料車可再生、環保;可再生、環保; “綠色綠色”能源;能源;燃燒產物基本上不污染環境。燃燒產物基本上不污染環境。 用作酒精燈、火鍋、內燃機等的燃料用作酒精燈、火鍋、內燃機等的燃料2h2+o2 2h2o 點燃點燃燃燒產物無污染,是最清潔的燃料燃燒產物無污染,是最清潔的燃料。 資源豐富,可再生;資源豐富,可再生;無毒、極易無毒、極易燃、燃燒放熱多;燃、燃燒放熱多;燃燒產物是水,幾乎不燃燒產物是水,幾乎不產生有害氣體和顆粒物,不污染環境。產生有害氣體和顆粒物,不污染環境。制取成本高;制取成本高;貯存、運輸困難。貯存、運輸困難。

16、物性物性: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最小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最小化性化性:可燃性、還原性可燃性、還原性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氫氣的實驗室制法 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原理原理: zn + h2so4= znso4 + h2zn + 2hcl = zncl2 + h2制取氫氣的發生裝置制取氫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收集裝置排水法收集氫氣排水法收集氫氣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開發和利用新能源。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核能核能太陽能太陽能風能風能水能水能潮汐能潮汐能地熱能地熱能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風力發電可燃冰燃燒圖可燃冰燃燒圖可燃冰的學名為可燃冰的學名為“

17、天然氣水合天然氣水合物物”,是天然氣在,是天然氣在0和和30個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冰塊冰塊”里甲烷占里甲烷占 80%-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后,可直接點燃,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學者稱其為學者稱其為“21世紀能源世紀能源”或或“未來能源未來能源”。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的變化 煤、石油、天然氣等。煤、石油、天然氣等。三、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

18、響三、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1、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污染、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污染2、造成酸雨的污染物、酸雨帶來的危害及、造成酸雨的污染物、酸雨帶來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防治措施3、汽車用燃料的燃燒對空氣的影響:污染、汽車用燃料的燃燒對空氣的影響:污染物及改進措施物及改進措施四、能源的利用與開發四、能源的利用與開發1、清潔能源:天然氣、乙醇、氫氣等。、清潔能源:天然氣、乙醇、氫氣等。2、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潮汐能等潮汐能等 1下列關于石油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下列關于石油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石油是一種化工產品石油是一種化工產品 b石油是一種混合物石油是一種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產品發電可利用石油產品發電 d將石油分餾可得多種產品將石油分餾可得多種產品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