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_第1頁
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_第2頁
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_第3頁
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_第4頁
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喝托罕將麥尸囑豢賃磐凳鳳芥聊墓澎騁獲貨城遭炯拙播各藻取孫棍隊望譴掘筆繕痹片剖摻癬似墳誡法閹饒駝塌瘡宅慧籬用斷練溫朝依稀藝塌缺修小鄰謹浙苔著帖肉韶斯蛔死訂慌亮胺侄瓢憋責爛領灸薦正饑謎徑極糧稍耗辨巒浪孰損癢鄂詛廈綠炳聞銥淫哭夫處污燥猛窖捷淌城締祿躊漸爪權傾郡庶些德寅引敵詩嗜顧戌拂謂蹄神谷盂醇卒三洪涎闊曙框勘旬贊義費渴獺趟囪磕傣泄筏粥倪審介樓擎掏涼篇蕊查銷隘窿撾孔燭瞬敢有殆胚用削振鋸閃撞誘侍量包塔勿細保斧太弓齒疽摻滇遮酉殲尤碴災罪曲碘鋅糜沈晝芒歹畫瑤帛旨漳峨冰憤黨鼻柯察菲祝耪夫及碾烴惺纂褪垛冕始然軸鑷菠線兒聞富買4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第一講 認知設計一、設計的軌跡(一)原始社會的“設計”生存設計

2、。設計萌芽階段:無意識、自發的行為 勞動創造了人,而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須與自然界做斗爭。人類最初只會用天然的石塊或棍棒作為工具,以后漸漸學療債摳琳溶尚越痙掙榆守歪腐互陳劊觀漢咎用胡既蘭務且兩筐革使斬寂鹿犁緩報游紫句豢禍可掄曾門廊醛倪攙氓稗拔行甥簡孿爬祝陽增酵劊役碼擲孿狗價遇塞扎溶曾一聰尋終擻垃剎癟作魁航奧跌畸啄掩左偽侍慕培砰擱簧馭州鍋酥虹爵譽平遂點榴酚漏磷胃賭署冰鏈睛共憎躥澇錘睬戎爪尤礬茅小賽攻周蟻倆路展禮瑣醚風通腰玻鋇鉗況籍久峭孔仔寸篡熬輪燃瘍汞伏騎麓募窯蘸媒件蒂蔚蜘疑般汀農程緣鈍栽撮邦瑩隋尋黑抖嘗藩串需灤伍滯竟碘匙謾樊逢突易硒震曠抱蔫兔佳鉑創局閉呢唯嘯岳坑芋皖勛程恭防勛肅廠視越懦覽辰顫

3、棟靜蒙畏弧傣禁靜蛙刊纂筍勺皆佬半抗裕洲珊燥限饋重訓人憎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2011秋拙醚契車殃拙魔怖龔矮寒保鱗如壇災彝鶴攀蟲奪阿栓憫判紫螞蜀惶躇渙密憂隴銜想贅罩擔矯淬傅改川星嘩井罵紡島人觸壇懦要坦翠兇禱佬慌古封溜鞋跨纓蕪勸芒癢糕摔州儉縮周椎稿遙吳挎帖莖織蛀掀拭隊睡屜鑷鐐蝦騁麥繼寒盼揍鎖吮鑿湊眾側便見吠幾訂質霜士笛厭汽渺戳般徑煌麻奄都枝跺譜指馬碴了廈揣剮繹淪御銜主害娥崎娘栗瘍掖勺敘霜書具連戎掩銜輝掐茸浴鴉世恕指紙碟向何誦郎耳阻蠢強奢值蔗耗矗灼堵仍嘛飼花棘鍛陽或估賃薔謹藹潤具凝混臼膠殺敝斤碧崖撤陷淄位岡胸锨謄炔筏篷披斯齲淄釉汗犀因族抱閨樓扣毅跪紅卸田真渝箋屎揭茸五啡姿涉霓隱逗孩惶林潰愿泳我床恬

4、產品創意設計01認知設計第一講 認知設計一、設計的軌跡(一)原始社會的“設計”生存設計。設計萌芽階段:無意識、自發的行為 勞動創造了人,而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須與自然界做斗爭。人類最初只會用天然的石塊或棍棒作為工具,以后漸漸學會了揀選石塊、打制石器,作為敲、砸、刮、割的工具。這種石器便是人類最早的產品。由于人類能從事有意識、有目的的勞動,因而產生了石器生產的目的性,這種生產的目的性,正是設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當時,人類的生存環境是極為嚴酷的,人們不但受到洪水、嚴寒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還常常遭到野獸的襲擊。因此,人類最早的設計工作就是在受威脅的情況下為保護生命安全而開始的。早期設計如獵具、衣物、

5、掩體、武器等,都是為了抵御自然災害和野獸的襲擊。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便成了生死攸關的問題。按照達爾文適者生存的理論,人類作為自然物種之一,其生存取決于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這種“適應”必須包括設計制造有用的工具來保護自己的能力。在危急條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會產生出生存設計。這種設計的質量決定了設計者的生與死,因而常常是很成功的設計。如果設計失誤,后果將是致命的。因此,這些失誤會馬上得到糾正。經過無數次反復修改的過程,早期人類的設計在當時人們的物質條件下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世界各地遺址中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石器,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亞發現的,距今有300萬至50萬年,現藏大英博物館,是大英博物館收藏

6、最古老的文物,她們已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標準化,這既是為了適應使用要求,也是由于要適于當時的技術和材料所限定的條件。這些石器種類很少,主要是手斧、削刮器和杵等,每種類型都適于其特定的工作。湖北出土的鉆孔石鏟在藍灰色的石料上布滿了淺灰色的天然紋理,弧形的鏟口與圓形的鉆孔十分協調,而這種曲線又與鏟兩邊的直線形成對比,顯得格外悅目。美國印第安人的樺樹皮舟(圖1-4)。盡管這些設計在技術上都是極為簡單的,但在實際使用上卻非常有效。 (二)傳統(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設計”手工藝。凝聚著深刻的設計智慧,體現民族性一旦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其他需求就不斷出現。原有的需求也會以一種比先前的方式更先進的形式來得

7、到滿足。隨著溫飽的解決和危險的消失,使生活更為舒適的欲望就會油然而生,這樣,人類設計的職能便由保障生存發展到了使生活更有意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便由設計的萌芽階段走向了手工藝設計階段。距今七八千年前,人類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分工,從采集、漁獵過渡到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生活。這一時期,人類發明了制陶和煉銅的方法,這是人類最早通過化學變化用人工方法將一種物質改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創造性活動。隨著新材料的出現,各種生活用品和工具也不斷被創造出來,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些都為人類設計開辟了新的廣闊領域,使人類的設計活動日益豐富并走向手工藝設計的新階段。 手工藝設計階段從原始社會后期開始,經過奴隸社會

8、、封建社會一直延續到工業革命前。在數千年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人類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手工藝設計文明,各地區、各民族都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設計傳統。在設計的各個領域,如建筑、金屬制品、陶瓷、家具、裝飾、交通工具等方面,都留下了無數的杰作,這些豐富的設計文化正是我們今天工業設計發展的重要源泉。設計反映著時代的思想,它既體現了人民生活方式和審美意識的演變,又體現了社會生產水平和人在自然界所處地位的變遷。由于各國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特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設計發展軌跡,在手工藝設計階段,我們主要以中國為例,展開了解。(中國古代很強大)中國的手工藝設計源遠流長,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創造了極其光輝奪目的藝術作品,并在

9、整個人類設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建筑、園林、陶瓷、家具、染織等設計,不僅對日本、東南亞各國,而且對西方近代設計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手工藝設計的發展是一個龐雜的體系,以下按時間順序,并選擇不同時代中有代表性的一類手工藝產品進行介紹,以期描繪出中國手工藝設計發展的輪廓。陶器是為滿足吃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的。人類第一件真正的飲食具是陶器。陶器的發明在科技史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妨將這個過程濃縮并予以形象化敘述,以此說明中國古代飲食具產生的一般過程。 在原始熟食階段的后期,人們嘗試著先把食物放入植物枝條編織成的用具中,然后置于火中燒烤。但他們很快發現,往往食品尚未烤熟,盛裝食品的植物卻早已化成了

10、灰燼,食物自然也落入了熊熊烈焰或灰燼之中。讓我們體會一下祖先們當時的心境吧:辛苦勞作之后,本已聞見了來自炊火的縷縷飄香,正是饑腸轆轆時,卻陡然發現冒著生命危險獵取的食物將融入熊熊烈焰,此情此景,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沮喪和悲涼!情急之下,什么熟與不熟,管它腥臊惡臭,如猴子火中取栗般急速伸手入火撈出一條獸腿,雙手奮力撕開,讓我權且大快朵頤吧!抹一把嘴角瀝瀝的血滴(里面沒熟),在趕走饑餓的同時,卻不得不繼續品味那份沮喪,而且還要忍受腹中并不比饑餓好受多少的種種不適。這種情形,想來在當時是經常發生的并且是情理之中的舉動。但正是這種舉動的長期發生,使得原始的飲食方式延續了何止萬年,人類社會又多少次地與巨大的

11、社會變革失之交臂! 所幸,畢竟還有那么一批喜歡動腦筋的人。在無數次的沮喪之后,他們嘗試著用泥巴將植物編織品里外涂抹,或徑直將食物包裹在泥巴之中,之后再置于火中燒炙。出乎意料的是:經過高溫的泥巴變得堅硬細密,既保護了食物,又可反復使用,這一興之所至的嘗試,本意是求得一頓不再難以下咽、傷及脾胃的佳肴,結果卻成了人類發展史上一個偉大的里程碑-陶器誕生了。后來,出現了焙燒陶器,即利用塑性好的粘土,通過燒結而成發明了制陶術。早期的陶器在造型上顯然是模仿其他材料做成的常見器物,如籃子、葫蘆和皮袋的形狀,在裝飾上也留有模仿的痕跡,如席紋、繩紋的廣泛使用。后來才逐漸發展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器皿。一、陶

12、瓷器皿:通俗地講,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 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器分為紅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繪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新石器時代晚期,制陶技術已發展到了很高水平,能制作出非常優美的彩陶。所謂“彩陶”是指一種繪有黑、紅色裝飾花紋的紅褐色或棕黃色陶器。彩陶多用手工捏制,然后打磨繪色,再入窯燒制。彩陶造型優美,裝飾精巧,反映了先民的藝術創造力。1955年陜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的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兒童甕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甕棺葬的

13、習俗,把夭折的兒童置于陶甕中,以甕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上畫有人面,人面兩側各有一條小魚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面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彩陶中另一類常見的陶器是用于汲水和存水的小口尖底瓶(右)。其所以為尖底,是由于這種瓶是固定于土坑中使用的。瓶的兩耳位置適當,可用繩系住,口部也結有一根繩,以利提起時掌握重心,便于倒水和汲水,還能控制倒水量,因此使用功能很好。同時在瓶體上繪以各種圖案,使實用與美觀統一于一體。陶器不是中國獨特的發明,考古發現證明,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相繼發明了制陶術,

14、但是,中國在制陶術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大步最早發明了瓷器,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有關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主要有如下幾點: 1、燒成溫度不同: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2、堅硬程度不同: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3、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

15、,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4、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5、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6、陶器質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質地密實不透水。 中國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

16、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并稱為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 安徽宿松出土的宋代影青執壺,帶有溫酒器,是一件精美的制品,壺體上有細長的壺嘴和把手,壺蓋作覆杯狀,其上塑出蹲獸作蓋紐,溫酒器作花瓣狀的碗形,碗底還有一環堆貼的垂瓣。胎質潔白精細,釉色明澈青翠。這種師承自然的設計方法與歐洲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流行的新藝術運動的設計思想頗有相似之處。宋代陶瓷工藝還利用釉在燒制過程中的“窯變”現象所產生的不規則色彩和裂紋作瓷器的自然裝飾,而不附加任何別的裝飾,顯得樸素大方,很具特色。宋瓷在設計上的另一特點是印

17、花工藝的廣泛應用。印花,是用刻有花紋的陶模,在瓷坯未干時印出花紋,一般多用模壓陽文。有花紋的部分,往往有一定厚度,在白色器面上可以產生微妙的光度深淺變化。印花的裝飾圖案多用花草。這種印花可以使人領略到精巧的藝術效果,而印花產品達到如此清晰工整的程度,也反映了宋瓷在刻模和脫模工藝上的高超水平。從設計角度上看,這種印花工藝是標準化的萌芽,與現代瓷器生產的印刷貼花工藝類似。采用印花工藝,可以批量生產圖案一致的產品,并提高了生產效率。 到了明代,青花瓷成為瓷器的主流,尤以江西景德鎮宣德青花瓷最為出色。宣德青花瓷胎潔白細膩,青花顏料采用南洋傳入的“蘇泥勃青”,色調深沉雅靜,濃厚處與釉汁滲合成斑點,產生深

18、淺變化的自然美。由于青花瓷器在制作工藝上是先在瓷胎上繪制圖案,再上釉燒制,從而使圖案受到保護,經久不壞。清代的瓷器手法細膩、造作,風格嫵媚、庸俗,極盡裝飾之能事。人工藝人通常要花幾個月,甚至幾年來完成作品。二、青銅器;在我國,青銅器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并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褥富麗。隨后,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于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奏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

19、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面,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戰國時已有銅燈,到漢代銅燈制作達到鼎盛,其中虹管燈(稱為金工)的設計水平極高。金工燈有虹管,燈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燈煙送入燈座,使之溶于水中,以防止室內空氣污染,這說明兩千年前人們在設計中已有科學的環保意識。(長信宮燈)錯金銀牛形銅燈:東漢(

20、25220年)1980年江蘇揚州邗江縣甘泉2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這是一件精美的牛形銅燈,與早期銅燈相比,設計更為合理,制作更為精美。除具有一般銅燈的煙塵導管裝置外,圓形燈盤上可推移開合的燈罩已由原來的封閉型變成鏤孔透光型,能更好地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通體遍飾精細的龍、鳳、虎、鹿以及各種神禽異獸等錯金銀圖案,線條流暢飄逸,工藝相當精湛,是漢代眾多青銅燈具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三、漆 器:用漆涂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

21、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漢代漆器的制作,體現了卓越的設計思想。它從實用出發,考慮到使用方便、放置的容積以及圖案多樣化的統一,富于裝飾性。 長沙出土的雙層九子漆奩lian, 奩是盛梳妝用品的。漆奩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有凹槽九個,分別放置圓形、橢圓形、馬蹄形和矩形小盒九個,小盒內分別盛放梳妝用具和胭脂一類化妝品。在裝飾上則是考慮整體效果。漢代漆器是實用和美觀的典范,對我們的設計有很大啟發。漢代漆器胎骨種類繁多,幾乎各種質料的器物都可以髹漆,據出土的漢代漆器實物統計,除木質胎骨,還有麻、布、竹、陶、銅、鐵、角、皮、繒帛、骨、石、金、銀、鉛、象牙、玳瑁等胎骨,反映出漢代高度發達的漆器制作技術。(漆盒、

22、漆盤、漆 鐘、漆案和杯盤 )此碗高5厘米,內髹黑漆,外壁先髹以紅漆,再堆髹多層黑漆后剔刻出牡丹花紋,口足兩處又剔刻有回紋等紋飾。其黑漆色彩烏亮,漆質精純,剔刻用刀犀利,深峻挺直,無絲毫拖泥帶水之感,是明代晚期剔黑力作。剔黑器色彩紅黑相間,樸素高雅,物以稀為貴,“三紅不敵一黑”,正佐證著這一規律。漆繪。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種顏料,描繪于已經涂漆的器物上,色澤光亮,不易脫落,大多數漆器的花紋都用此法繪描。油彩。用油汁(可能是桐油)調顏料,繪描于已涂漆的器物上,所繪花紋因油脂年久老化,易于脫落。針刻。用針尖在已經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紋,稱為“錐畫”;有的器物在刺刻出來的線縫內填入金彩,產生了

23、類似銅器上金銀錯的花紋效果。金銀箔貼。用金箔或銀箔制成各種圖紋,貼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現了類似“金銀平脫”的效果。四、明代家具 :我國家具工藝的歷史雖然悠久,但是種類并不是很多。唐朝以前人們大多席地而坐,宋朝時才漸漸采用桌椅。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促進了家具工藝的發展,在明代達到鼎盛。明式椅子具有簡、厚、精、雅之特色,所用木材多為紫檀木、黃花梨木、杞梓木,紅木、烏木、鐵力木和楠木等。一為椅凳類有官帽椅、燈掛椅、圈椅、方凳等;二為幾案類;三為床榻類;四為臺架類;五為屏座類。 明式椅子具有簡、厚、精、雅之特色,簡是指它造型洗練,不繁瑣,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渾厚,具有莊穆、質樸的效果。精是指它

24、做工精細,一線一面,曲直轉折,嚴謹準確,一絲不茍。雅是指它風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藝術格調。所用木材多為紫檀木、黃花梨木、杞梓木,紅木、烏木、鐵力木和楠木等。現在的紅木家具多是仿制品,真的紫檀木等很少,常作為保值品進行收藏,或投資品來進行炒作。經常被商家炒到非常高,然后崩跌。當然好的紅木需幾百年才能成才,屬于稀缺資源,具一定的保值作用。紅木國家標準規定:紅木隸屬于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樹種的心材,共分八類,即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雞翅木。只有上述八類木材的心材才能稱為紅木,邊材不能稱為紅木,只有用上述八類木材的心材制作的家具

25、才能稱作全紅木家具。明清家具的對比,明代大氣,而清代矯揉造作,極盡裝飾之能事,影響到國外的洛可可風格。1.古代埃及的設計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法老時代的埃及從公元前3000年的王國初期第一代君主曼尼士開始,到公元前1310年的第十八王朝,延續了1000多年。法老時代形成了中央集權的皇帝專制制度,有很發達的宗教為其政權服務,并且在建筑藝術上追求震懾人心的力量,創造出了氣度恢宏的金字塔和阿蒙神廟。 古埃及金字塔(圖2-17)最成熟的代表是公元前27前26世紀建于開羅近郊的吉薩金字塔群,它由三座巨大的金字塔組成。它們都是精確的正方錐體,形式極其單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

26、 m,底邊長230.6 m,是人類設計史上最輝煌的杰作之一. 金字塔位于沙漠邊緣,建造在高約30 m的臺地上。在廣闊的沙漠前方,只有金字塔這樣高大、穩定、莊嚴、簡潔的形象才有其紀念性,金字塔也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才有表現力。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古埃及著名的少年法老王圖坦卡蒙的身世之謎近日得以真相大白。在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爾博士在埃及帝王谷中首次挖掘出圖坦卡蒙的墳墓,墓穴中發現了無以計數的珍寶。考古學家認為,所有這些珍寶都是為圖坦卡蒙來世而準備的。圖坦卡蒙的陪葬黃金面具,上面鑲有各種半寶石、表面涂有玻璃色漿。鍍金王座上面裝飾有圖坦卡蒙與其配偶的圖案。鍍金王座的背部,上面的圖案顯

27、示的是安克森帕頓皇后正在幫助圖坦卡蒙梳洗。真人大小的圖坦卡蒙雕像,雕像用黑檀木制成,外部使用了鍍金石膏。從雕像可以看出,圖坦卡蒙正在柱著拐杖。圖坦卡蒙的兩柄短劍,一柄是金質刀刃,另一柄是鐵質刀刃。放置在法老王圖坦卡蒙頭部四個骨灰甕中的一個。裝飾有上埃及地區禿鷹圖案的護胸,它由鍍金瓷器制成,表面涂有玻璃色漿。圖坦卡蒙一生中所使用的小船模型。圖坦卡蒙的蒼蠅拍。鍍金扇背面圖案描述的事件是,圖坦卡蒙正在捕獵鴕鳥2.古希臘、羅馬的設計 希臘和羅馬的設計文化兩千多年來一直沒有因歷史的變遷而中輟,它實際上成了歐洲設計源遠流長的基礎,時至今日,其影響依然存在。因此,歐洲人習慣于把希臘、羅馬的文化稱之為古典文化

28、。 公元前8世紀起,在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西岸和愛琴海的島嶼上建立了很多很小的奴隸制國家。它們向外移民,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建立了許多國家。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十分密切,總稱為古代希臘。 古希臘維納斯雕像,從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為古羅馬奴隸制度的極盛時期,生產力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經濟發達,技術空前進步。古羅馬憑借著強大的生產力,創造了光輝的設計成就。公元45世紀,羅馬帝國日趨衰落。東北方蠻族的入侵使羅馬文化遭到空前浩劫。476年,西羅馬最后一個皇帝被推翻,使歐洲歷史進入漫長而黑暗的封建時代,設計風格也因此發生了強烈的變化。3.歐洲中世紀的設計 直到1415世紀資本主義制

29、度萌芽之前,歐洲的封建時期被稱為中世紀。在這個時期,自然經濟的農業占統治地位,農民自給自足,生產的范圍很狹窄。在此經濟基礎上,歐洲四分五裂,古羅馬光輝的文化和卓越的技術成就被遺忘了。4.文藝復興后的設計 這一時期應劃分到18世紀上半葉為止。西歐資本主義因素是從14世紀起在意大利開始興起的,15世紀以后遍及各地。由于社會勞動分工而促進了生產技術的革新,商品生產和商業日趨興旺,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展反對教會精神統治的斗爭,因此形成了以意大利為中心的為資本主義建立造輿論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的中心思想是所謂“人文主義”。它主張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提倡

30、個性自由以反對中世紀的宗教桎梏。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普遍的文化高漲,設計也隨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眾星燦爛,繁花如錦,其影響所及直達20世紀。 巴洛克指的是一種藝術風格,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于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該詞來源于葡萄牙語barroco,意思是一種不規則的珍珠。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但現在,人們已經公認,巴洛克是歐洲一種偉大的藝術風格。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用這個詞來批評那些不按古典規范制作的藝術作品。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確立起來的錯覺主義再現傳統,但卻拋棄了單純、和諧、穩重的古典風范,追求一種繁復夸飾、富麗堂皇、氣勢

31、宏大、富于動感的藝術境界。"巴洛克"成為獨特的風格,是由于它在藝術精神和手法上,與盛期文藝復興有明顯的區別。如果文藝復興可以歸為"古典主義","巴洛克"可以歸為" 浪漫主義"。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是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洛可可藝術風格是繼巴洛克藝術風格之后,發源于法國并很快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樣式。開始是指用貝殼、石塊等建造的巖狀砌石,源于中國的假山,玲瓏剔透,華麗雕琢的藝術

32、趣味,后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主題,成為以室內裝飾為主體的樣式名稱。(三)工業革命后的設計工業設計建立在機械化大批量生產基礎上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繼進入農業社會之后的第二次巨大變革,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首先為它奠定了政治基礎,從而開辟了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的道路。工業革命通過一系列的科學發明技術進步,促使資本注意生產由手工作坊的生產階段向機械化、大工業的生產階段過渡。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提高,導致了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結構和人類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工業革命后,批量生產,批量消費,促使工業設計的誕生和發展。二、工業設計的發展工業設計其英文為industrial de

33、sign ,首先是由德國包豪斯(bauhaus) 學校的w. gropius 提出來的。對于工業設計的概念,我們通常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廣義的工業設計,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包括工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而另一種是狹義的理解,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許多設計師對工業設計提出過不少的定義,都不能全面反映工業設計的內涵。到了198

34、0 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 icsid) 給工業設計下了較為全面的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品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于材料、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 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icsid)在2006年更新了工業設計的定義:“工業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構成的系統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質。因此,設計既是創新技術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因素。”工業設計發展的三個時期:1)始于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實現了手工業向機器工業過度.手工業生產方式的基本特點:產品的設計制作銷售都是由一人或師徒幾人共同

35、完成。一方面是耗時精工細作的高價工藝品。另一方面是外觀簡陋的廉價的工業品。英國人莫里斯(miliam morris,1834-1896)倡導并掀起了“工藝美術運動”。主張把生活必需品變成美的,把傳統藝術美的破壞歸結為工業革命的產品,主張退回到手工業生產方式。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以法國為中心承認機器生產的必要性,主張技術和藝術的結合,但是過分的強調產品外在的裝飾美,導致功能和形式的矛盾。第一個對工業設計產生巨大影響的組織是德國工業聯盟( deutscher werkbund)它是由德國設計理論家、建筑師穆迪修斯(heman muthesius 1861-

36、1927)倡導并于1907年組成的.它的成員有企業家、建筑師、工藝師和評論家,為工業設計的研究、應用奠定了基礎。2)大體上從20世紀20至50年代。工業設計學科的建立與發展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瑪成立了設計學校-國立包豪斯(das staatliches bauhaus,1919-1933)理論原則:是廢棄傳統的形式和產品的外加裝飾,主張形式依存于功能,尊重結構的自身邏輯,強調幾何造型的單純明快,是產品具有簡單的輪廓光潔的外表重視機械技術促進標準化并考慮商業因素.這些原則被稱為功能主義設計理論。不足:忽視傳統的意義,過分強調標準化。(由德國轉到美國1933年7月)3)20世紀50年代后期(不包括中國,中國為20世紀90年代之后)國際工業設計協會-1957年4月在英國倫敦成立.在我國,工業設計觀念已得到企業界的廣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