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畫山繡水【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攢聚( ) 峭拔( ) 恍惚( ) 貯藏( ) 嶄新( ) 恬靜( ) 黑黝黝( ) 玲瓏剔透( ) 2解釋下列詞語。精髓怠慢恍惚攢聚玲瓏剔透3填空。 (1)本文作者_,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說_,_等。 (2)本文題目“畫山繡水”用了_的修辭手法,它的意思是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4吟哦諷誦課文第二段文字,力求達到背誦。個性練習設計 1課文中講述了 “父子巖”“寡婦橋”“望夫石”“媳婦娘巖”等四個傳說,請問這些傳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第12段對寡婦橋的描寫,用了三個問句,請問這三個問句有什么不同? 答案
2、與提示: 1都是寫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的。這些傳說是舊時代現實生活的折射,對于認識過去有一定的意義。 2第一個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觀察;第二個是解說,講山巖為什么稱作橋;第三個是進一步解釋,講山巖由來的神話傳說的依據。 【教學探討與反思】散文是重要的文學樣式之一。學習本文,要讓學生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誦讀教學,通過各種方式的誦讀練習,讓學生體會誦讀的好處,掌握誦讀的要領,通過誦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補充資料】 1楊朔的散文 楊朔(19131968)散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他作品的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
3、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香山紅葉、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等。楊朔創(chuàng)造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長處,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達到詩的境界。他營造意境時,常在謀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勞創(chuàng)造而無所求的特點,來寄情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尚情操。 楊朔散文在寫人狀物時詩意濃厚。他寫人善于選取感情色彩豐富的片斷刻畫人物的神貌內心;他的景物描寫,在寫出自然美的同時,也是創(chuàng)造意境,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楊朔散文的結構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霧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轉之后,曲徑通幽,豁然展現一片嶄新天地,而且結尾多寓意,耐人尋味。他的文章的語言具有苦心錘煉后的魅力,像詩一般精確、凝煉、含意豐富又富音樂感,具有清新俊
4、朗、婉轉蘊藉的風格。 2對楊朔散文的評價楊朔的藝術成就:此時他的散文在三個方面有了深進:一、追求意境美。作者曾這樣說過:“我喜歡寫散文,常覺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海市小序)又說:“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東風第一枝小跋)他的荔枝蜜等篇,就是一首首放大了的詩,但又不是詩,他們比詩更扎實,更富有實體感。在這些篇章中,既有精細的形象描繪,又有濃烈的感情表達,情緣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種詩情畫意的美的境界。二、深寓哲理。這哲理從形象的描繪中表達出來,從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體中表達出來,而非抽象的說理,空洞的說教。三、巧施藝術技巧。(后期的散文)更在“巧妙”上下功夫,這里所說的“
5、巧妙”,是指通盤考慮,綜合運用各種藝術技巧。他的后期的散文名篇,大多短小精練。這個“少”而“短”,是精湛后的“少”而“短”。之所以能夠做到“少”而“短”,在于作者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張以英等:精雕細琢,詩意盎然,中國現代散文一百二十家札記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使楊朔散文成為處理藝術與現實關系的范式,并最大限度表現了作家所體驗到的時代精神。它在當時的成功以及被推崇被模仿,在文化背景單調、政治氛圍濃郁的環(huán)境中是極為正常的。我們無法否定楊朔反映時代側影的熱情與努力,但楊朔的現實主義是缺少批判性的現實主義。“時代性”和“人民性”成為楊朔散文的抒情中心楊朔散文因此融入主流意識形
6、態(tài)話語,或與之保持一致(王堯:海市,詢問美文山東畫報出版社1997年版)楊朔的散文不是完美無缺的,一些作品烙上了那個特定時代虛假的印記,還有一些作品的構思存在雷同化的傾向。其作品的微疵,是在追求“詩”的理想的道路上留下的腳印。(楊朔散文題記,見中國當代散文第二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關于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對桂林山水風光的贊美。在桂林方圓百余公里的范圍內青山碧野,奇峰林立,秀麗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過。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的水程兩岸,“無數青山浮出水”,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桂林是一個典型的石灰?guī)r巖溶(咯斯特)地區(qū),幾億年以前,這里還是一片大海,海底沉積了幾千米厚的石
7、灰?guī)r。由于地殼變動,大海深處的巖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這里成為陸地。之后,又經過七千萬年的風化,才最終發(fā)育成千峰聳立、碧水縈繞、巖石奇麗、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中國旅游出版社1996年版) 漓江勝景除城區(qū)的疊彩山、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等之外,自象鼻山順流南下,直至陽朔,一路奇峰屏列,碧水瀠洄,青山如出水芙蓉,綠水如錦羅飄帶,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畫”,“天然美景勝圖畫”,泛舟江上,如置身于迷人的天然畫廊,令人心醉,使人迷戀。游漓江可以從桂林市區(qū)解放橋南的客運碼頭乘船,一路經“大象汲水”的象鼻山,“月巖通透”的穿山,“塔穿峰巔”的塔山,“昂冠振羽”的斗雞山,瓷瓶倒臥的凈瓶山,游船駛過相思
8、江口,沿岸有“龍門古榕”、父子巖、磨盤山、“碧崖婚姻”“九牛三洲”“望夫仙石”等勝景,過了草坪圩,進入陽朔縣境,迎面就是“冠巖幽境”。(陳浩然:中華覽勝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4課文分析自從古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把它當做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著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并非要褒貶天下山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自然是人間少有的。段解:文章從一句幾乎被人們引用得熟濫了的詩句入手,要和我們一起探討對這句詩的正確理解,給桂林山水來個正確定位,說明它自有其特點“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絕世少有。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160里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
9、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像,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段解:由虛轉入實,盛贊桂林山水。先寫水:“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先用重疊,再用比喻,再由比喻伸展開去,酒不用飲,只要看一眼就會醉了。再寫峰石,先概述,再分開來列舉并作描述,進而嘆自己的筆拙,都是用足氣力去寫的。憑著我
10、一支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卻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段解:第3段是個過渡段,一方面,是由對桂林山水的一般描述轉為對這次漓江之游的具體描寫,另一方面,是由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轉為寫自然風光背后所深蘊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點:山水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想像。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揭示它有異于其他名勝的地方清奇峭拔,堪稱畫山繡水,更為值得重視的是它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想像。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游一番,
11、看個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順水,船穩(wěn),艙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著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里去。段解:本段作者描繪了一幅水墨畫。一幅靜態(tài)的漓江水色圖。很像我們在旅游風光片中見到的那樣,“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作者還進一步指出它的特點,幫助我們領略它的意境,“暈糊糊的”“恬靜的夢境”。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的。江面上不斷漂著靈巧的小竹筏子,老漁翁戴著尖頂竹笠,安閑地倚著魚簍抽煙。竹筏子的梢上停著幾只魚鷹,神氣有點遲鈍,忽然間會變得異常機靈,抖著翅膀撲進
12、水里去,山影一時被攪碎了。一轉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里咬著條銀色細鱗的鰱子魚,咕嘟地吞下去。這時漁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魚鷹,一捏它的長脖子,那魚便吐進竹簍里去。你也許會想:魚鷹真乖,竟不把魚吞進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個環(huán)兒,吞不下去。段解:作者接下來了描繪一幅是動態(tài)的魚鷹捕魚圖。在未捕魚時,漁翁、竹筏、魚鷹,一切都似乎是悠閑的;捕魚時,瞬間突變,魚鷹入水,山影攪碎,魚鷹登筏。文筆凝練,著墨不多,但由于抓住了有特征的細節(jié)進行刻畫,所寫的景象一下子就凸現出來了。以上是第二部分第1層(第45段),江上如詩如畫的景色。可是你千萬不能一味貪看這類有趣的事兒,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們才是漓江
13、上生活的寶庫。那船家或許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或許是位兩鬢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誰,心胸里都貯藏著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你不妨這樣問一句:“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個名兒沒有?”那船家準會說:“怎么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歷呢。”段解:先設想一個交談的情景,轉下去再由船家做形象性的介紹。這以后,橫豎是下水船,比較消閑,熱心腸的船家必然會指點著江山,一路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歷:什么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螺螄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狀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頭有塊巖石,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著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還流傳著色彩極濃的神話故事。段解:熱心腸的船家
14、一路指點江山,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歷。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臨江是極陡的懸崖,船家說那叫父子巖,懸崖上不見近似人的形象,為什么叫父子巖,就難懂了。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船家輕輕搖著櫓,會告訴你說:古時候有父子二人,姓龍,手藝巧,最會造船,造的船裝得多,走起來跟箭一樣快。不料叫圩子 上一個萬員外看中了,死逼著龍家父子連夜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把當地糧米都搜刮起來,到合浦去換珠子,好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運空了,豈不要鬧饑荒,餓死人嗎?龍家父子不肯干,藏到這兒的巖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到如今大家還記著他們的義氣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婦橋了,也有個故事段解:船家講述
15、關于“父子巖”的故事。表現了龍家父子,寧可餓死,也不為惡霸做有害鄉(xiāng)民的事。究竟從哪年哪代傳下來這么多故事,誰也說不清。反正都說早年有這樣個善心老婆婆,多年守寡,靠著種地打草鞋,一輩子積攢幾個錢。她見來往行人從江邊過,山路險,艱難得很,便拿出錢,請人貼著江邊修一座橋。修著修著,一發(fā)山水,沖垮了,幾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劉三姐路過這兒,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親自參加砌橋,一面唱歌,唱得人們忘記疲乏,一鼓氣把橋修起來。劉三姐展開歌扇,扇了幾扇,那橋一眨眼變成石頭的,永久也不壞。段解:船家講述有關“寡婦橋”的傳說,反映了勞動人民犧牲自我,樂于助人的品質。前邊那不就是寡婦橋?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巖,下頭排著
16、幾個巖洞,乍一看,真像橋呢!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吹,蕭蕭瑟瑟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的歌音吧?段解:劉三姐助建橋、化石都衍化成神話故事,帶有了神話色彩。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fā)奇麗。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 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著長袍,正在側著頭往北瞭望。下邊有個婦人,背著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荒,有一對夫婦帶
17、著小孩,背著點米,往桂林逃荒。逃到這里,米吃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里像刀絞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頂,想瞭望桂林還有多遠,妻子又從下邊望著丈夫。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實。段解:接近陽朔右首山頂上的望夫石是一大景觀。船家講述了望夫石的傳說,反映了在封建社會人民遭受的苦難。江山再美,誰知道曾經灑過多少勞動人民斑斑點點的血淚。假如你聽見船家談起媳婦娘(新娘)巖的事情,就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婦娘巖是陽朔境內風景絕妙的一處,雜亂的巖石當中藏著個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段解:承上啟下,議論點明前三個傳說是舊時代現實生活的折射,對于認識過去一定意義,并引出
18、媳婦娘巖。船家指點著山巖,往往嘆息著說:“多可憐的媳婦娘啊!正當好年齡,長得又俊,已經把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了,誰料想一家大財主仗勢欺人,強逼著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轎里,思前想后,等走到巖石跟前,她叫花轎停下,要到巖石當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巖洞里了。”段解:講述媳婦巖的傳說,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控訴。以上是第二部分第2層(第615段),在船家的指點下,了解了這一帶山巖的名稱和有關的傳說。第二部分(第415段),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關于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以及傳說中深蘊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感情。到這兒,你興許會說:“這都是以往的舊事了,現在生活變了樣兒,山也應該改改名兒,別盡說這類
19、陰慘慘的故事才好。”為什么要改名呢?就讓這極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來我們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記錄吧,這是值得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里,一定會隨著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展開豐富的想像,創(chuàng)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你等著聽吧。段解:第三部分(第1617段),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第16段,設想由讀者提問,第17段是作者回答。問得很自然,觀賞風景是件賞心悅目的樂事,為什么盡講些陰慘慘的故事呢?回答得也夠巧妙,是一種理性的分析,點出了寫作意圖。【寫法分析】(1)作者巧于選材。桂林景區(qū)的幅員廣闊,可以寫的美景很多,作者僅寫了從桂林到陽朔漓江上所見的景色和聽到的傳說。在景色描寫中,
20、又相當有節(jié)制,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是重點寫的,但是,也只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2)文章工于構思。楊朔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寫成文章”。他是把散文當做詩來寫的。本文入題引了一句用得很濫的詩,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入中心。雖然是順著往下寫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設置小的波瀾,顯得宛曲有致。如從看魚鷹捕魚到聽船家講關于山巖的傳說,結尾對過去時代的傳說的理解等,給人以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感覺。(3)本文創(chuàng)造的詩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把人生思考和熱烈的詩情融為一體,楊朔總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觀世界,盡可能按自己的
21、理解去賦予生活以一定的意義,讓人回味。(4)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對于風景物象總是致力描繪,刻鏤得很細致。如第12段對寡婦橋的描寫,用了三個問句,第一個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觀察;第二個是釋說,講山巖為什么稱作為橋;第三個是進一步釋說,講山巖由來的神話傳說的依據“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吹,蕭蕭瑟瑟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細看,比較,再要你細聽,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釋說。(5)文章組織得比較嚴密。在對桂林山水作出總的評價以后,就引導我們一同順著漓江而下,觀賞兩岸風景,聽船家講有關山巖的故事,最后再要我們從中接受教育,點出寫作意圖
22、。桂林山水涉及的景點相當之多,作者僅選了從桂林到陽朔160里漓江水程中所見的“畫山繡水”。但是,這如長幅畫卷的景色也難一一細描,于是在面上介紹以后,著重地寫幾個造型奇特有傳說的山巖作詳細的描述。作者從文章中探出頭來,和讀者交談,拉我們進入作品,要我們和他一起進行漓江水上游,交談是平等的、商量著的,因而過渡轉折顯得相當自然。 【難點分析】(1)憑著我一枝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卻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這段話是從上一段話桂林山水的美難以
23、用語言或色彩描繪出來這點生發(fā)出來的,作者說自己別開蹊徑,以別樣的手法來表現,寫山最為感動自己的一點,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有關山水名稱來歷的種種傳說。“沒見過一座山沒見過一條水”這兩句是“互文”,意思是說,山和水都深蘊著勞動人民的想像和感情。“只有桂林山水”單獨成為一句,用了句號,是表示強調。(2)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這里所寫的是鐘乳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者一一列舉,并加以描繪,用幻覺寫出這里景色之
24、神奇。(3)本課段落劃分的依據是什么?本課現在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課文的前三段,這是因為第一、二段都是一些鋪墊的話,只是為切入中心作準備的,第三段才點明寫作緣由,揭示文章的中心。寫到這里,文章才算開了頭,所以三段合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漓江上見到的自然風光和聽到的關于山巖的傳說,是文章主體,不大好分割,因而合為一部分。第三部分,是課文最后兩段,是和讀者對話的,屬理念性的。從結構上看,它是和第一部分呼應,深化作品內容,為全文作結的。(4)本文運用了不少間接材料來寫景,作者是怎樣運用的?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間接材料,就是從他人那里得來,并非是作者自己直接體驗和搜集到的材料。在本文中就是
25、船家講的關于山巖來歷的種種傳說。間接材料運用得好,可以豐富作品內容。在本文中運用傳說,讓我們想見到山巖的神態(tài),留有較大的想像空間,比具體描述要好。間接材料要和作者的直接見聞統一起來運用,本文中講了一點傳說,再寫一點江上景色,兩者相互穿插,組合得比較自然。(5)觀賞漓江風景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卻聽了一些凄慘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不調和?今天我們該怎樣理解作者的構思?一般說來,賞景就是賞景,不必相機地進行一些教育,諸如階級教育。賞景是歡娛的,離開現實人生的,是審美的,階級教育是理性的,依附于現實生活的,湊在一起,很有些別扭。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楊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體驗表
26、現時代精神的作家,總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本文這種寫法帶著時代的印記。 【重點分析】一、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麗的桂林山水的描寫與表現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的傳說結合起來寫?是怎樣結合的?請你說說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在舊時代里人們過著“艱難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這種生活狀況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構成了許多傳說和故事。作者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代的美好生活。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述說出來的,邊賞景,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船家講故事的時候又帶著敘述者的感情,顯得相當親切。二、下列句子都能給人美的感受,用心品味,說說它們?yōu)槭裁淳哂泻軓姷?/p>
27、感染力。1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像。2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參考示例:1這句話運用了對比和互文兩種修辭方法,強調了桂林山水深蘊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的想像。2這句話運用了鮮活的比喻,生動地寫出了陽朔境內的鐘乳石的無比精美和豐富。三、楊朔的散文很講究文采,他是把散文當做詩來寫的。請你“吟哦諷誦”下面一段文字,要讀出作者的情感,力求達到背誦的要求,讀后想一想:這三句話分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
28、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像,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作者用了濃墨重彩,反反復復地加以勾描。第一句是寫水色的,用了反復、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喻體青梅名酒有新鮮感。第二句是寫怪石奇峰的,先總寫,后列舉分寫,用了比喻和比擬的手法。第三句是承接上句,用反問的方式,進一步強調。畫山繡水一課前感知學前導引1楊朔的這篇散文描寫桂林山光水色富有詩情畫意,整篇文章有一
29、個主旨性話語,寫出了作者漓江游的總體感受。朗誦作品后你能找出它來嗎?2本文富有文采,楊朔是把散文當做詩歌來創(chuàng)作的,請多“吟哦諷誦“,品味語言上的妙處。第2、3、5自然段力求在此基礎上達到背誦要求。感悟探討1在介紹了一些造型奇特的山巖名稱以后,作者借船夫的口講了不少有關這些山巖來歷的傳說,這些傳說都表現了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這是為什么原因,請和同學互相探討,交換看法。 二探究學習技能提高1誦讀課文第二段中如下文字,回答問題。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
30、,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1)說說本段文字在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解題引導:語言運用的特點可抓住修辭、文字風格與讀者自身的閱讀感受來入手。)(2)把劃線句改用陳述句來表達: (解題引導:本題不單純是句式的變換問題,還必須以理解整段文字為前提)2對畫山繡水一文大篇幅寫反映階級壓迫的歷史傳說的作用,有幾種不同的看法:(1)文章緊扣漓江游的總體感受:“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一條水,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2)借船夫
31、說故事,側面介紹山巖情貌;故事也說得有情有味,在賞景中受到教育。(3)觀賞自然景物會使人愉悅,在無形中受到熏陶,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要說從景物描寫中接受階級教育,那有點牽強附會了。你覺得上面這些說法怎樣?你也許還有新的意見,那就請說出來。 學科能力訓練想象與聯想能力,語言表達能力3請展開聯想和想象,運用兩種以上恰當的修辭方法,將“童年”、“風箏”、“天空”這三個詞擴展成一段文字,描繪一個畫面。(詞語順序可以顛倒,120字左右) (解題引導:解答本題一定要顧及到題目中所給予的所有限制性的要求,必須全部滿足) 課題探討(四)上網或去圖書館進行檢索,尋找與“文人與山水”這一話題相關的文章,看看其
32、他人是如何來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對你的思考又有何啟發(fā)。推薦閱讀:余秋雨教授文化苦旅*蘇東坡突圍;葛曉音教授中國文人與山水名勝;朱又可文化共山川一色 三展示平臺基礎達標1引號的作用主要有引用、否定或諷刺、表特定稱謂或特殊含義、著重指出等四種,試寫出下列句子中的引號分別有什么作用。(1)自從唐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把它當作品評山水的論斷。( )(2)這種路口堵塞現象人們給起了個生動的名字“動脈栓塞”。( )(3)現在想想,我那時的離開,真是考慮得太“周全”了。( )2依次填入下列三個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這情景使人恍惚沉進最 的夢境。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 出來。你會覺得自己好象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 無比的石頭雕刻。a恬靜 噴涌 精妙 b。安靜 噴濺 精美c恬靜 飛迸 精細 d。恬靜 噴濺 精美 能力比拼3閱讀下面一篇短文,回答問題。夏充滿整個夏天的是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爐子上的一鍋冰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了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 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 一堵黛色長墻。輕飛漫舞的蜂蝶不多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微生物檢測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項目質量保證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試題及答案
- 項目預算制定的試題及答案
- 細菌與病毒的區(qū)別試題及答案
- 篩選耐藥菌的方法與流程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技能提升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yè)資格證的思維導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的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風險控制方法試題及答案
- 紙品生命周期評估考核試卷
- 人工智能發(fā)展史課件
- 醫(yī)院定量檢驗性能驗證實驗方案設計
- 《組織行為學》題庫(含答案)
- 重醫(yī)大小兒外科學教案11先天性腸閉鎖、腸狹窄及腸旋轉不良
- 體育心理學(第三版)課件第八章運動技能的學習
- JT∕T 1431.3-2022 公路機電設施用電設備能效等級及評定方法 第3部分:公路隧道照明系統
- 行政事業(yè)單位公務卡使用管理辦法模板
- DB22∕T 2797.1-2017 玄武巖纖維復合筋及玄武巖纖維混凝土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 第1部分:玄武巖纖維復合筋
- 資產評估案例分析-——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 五年級奧數教程
- 針刺傷的預防及處理(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