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農業部獸藥gmp認證企業 水產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手冊武漢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wusibiochemtech-nologico.,ltdofwuhan公司簡介武漢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從事獸藥、漁藥研發、生產、經營、科技服務的現代化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科技后盾,先進的生產設備,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公司以高質量的產品、優質的科技服務躋身行業前列。 武漢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醫藥產業園,占地面積25畝,其中廠房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倉庫1800平方米,化驗室、辦公室1500平方米,建成的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片劑、顆粒劑、粉劑、預混劑、
2、口服液劑、液體消毒劑、液體殺蟲劑、固體殺蟲劑9種劑型,通過了國家gmp認證。公司交通便利、位置優越,是理想的制藥生產基地。 武漢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充分利用武漢生化技術全國領先的優勢,走校企聯合之路。公司依靠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的科研力量,聘請兩所高校的資深專家和教授進行制劑工藝改進、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公司推出的產品低成本高療效,用戶滿意、經銷商樂意。 武漢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誠信為本,共同發展”為企業理念。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公司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以加倍的努力與藥界同仁一起開拓廣闊的空間。目 錄1、 產品目錄2、 魚病防治的基本常識1、
3、 魚病發生的原因(1) 引起魚類疾病發生的環境因素(2) 引起魚類疾病的病原體因素(3) 魚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2、 魚類病害的診斷(1) 現場調查(2) 魚體檢查3、 魚病的預防措施(1) 清整魚池(2) 加強養殖管理(3) 藥物防治2、 水質管理技術1、 水質管理的意義2、 怎樣判斷水質的好壞3、 水質變壞的標志4、 調節水質的主要措施3、 水產養殖常見魚病的防治1、 草魚病毒性出血病2、 爛鰓病3、 腸炎病4、 赤皮病5、 細菌病白血病(暴發性出血病)6、 白頭白嘴病7、 打印病8、 鰓霉病9、 豎鱗病10、 疥瘡病11、 水霉病12、 斜管蟲病13、 三代蟲病14、 鰓隱鞭蟲病15、 車
4、輪蟲病16、 小瓜蟲病17、 指環蟲病18、 錨頭蚤病19、 中華蚤病20、 碘孢蟲病四、蝦、蟹、鱔、鰻的養殖防病害知識1、蝦類的病害防治(1)蝦病的診斷(2)蝦病的預防措施徹底清塘放苗前先肥好池水科學放養蝦苗加強養殖管理飼料的投喂藥物防治(3) 對蝦類常見病害防治技術對蝦桃拉病毒病對蝦肌肉白濁病對蝦爛鰓病(4)青蝦及羅氏沼蝦常見病害防治技術青蝦及羅氏沼蝦黑斑病青蝦及羅氏沼蝦紅體病青蝦及羅氏沼蝦累枝蟲病青蝦及羅氏沼蝦爛鰓病2、 蟹類的病害防治(1) 河蟹發生病害的原因(2) 河蟹病害的診斷(3) 河蟹病害的預防措施(4) 河蟹常見病害防治技術河蟹上岸不下水癥河蟹爛鰓病河蟹腸炎病河蟹肝壞死病河蟹
5、顫抖病3、 黃鱔養殖及病害防治黃鱔發狂病黃鱔出血病黃鱔腸炎病黃鱔打印、腐皮、爛頭爛尾病黃鱔大頭病黃鱔腸道寄生蟲病4、 名優養殖魚類常見病害防治技術鱖魚(桂花)暴發性傳染病鱖魚(桂花)出血病鱖魚(桂花)爛鰓病烏鱧爛身病斑點叉尾鮰潰瘍病斑點叉尾鮰爛鰓病鰻魚車輪蟲病鰻魚指環蟲病五、常見魚病的發病季節及肉眼鑒別六、漁業水質標準七、禁用漁藥列表八、漁用藥物使用基本原則及用藥禁忌九、附表1、附表一 “出血病”的防治方法及事項2、附表二 “清塘劑”使用方法第一章 產品目錄通 用 名商 品 名包裝規格含 量 規 格殺蟲類潑灑乳劑氯氰菊酯溶液魚蟲殺100ml/瓶4.5%精制馬拉硫磷溶液魚蟲雷100ml/瓶20%
6、甲苯咪唑溶液新奧特100ml/瓶10%阿維菌素溶液混殺靈100ml/瓶0.5200ml/瓶0.5伊維菌素溶液蟲菌雙滅靈100ml/瓶0.5%溴氰菊酯溶液100ml/瓶1%氰戊菊酯溶液見蟲殺100ml/瓶8%苦參堿車輪蟲克星500ml/瓶45%車輪殺200ml/瓶復配劑內外蟲殺100ml/瓶硫酸鋅溶液纖蟲凈200ml/瓶敵百蟲溶液魚安達200ml/瓶復配劑鱔鰻內外殺100ml/瓶復方甲苯咪唑指環殺200ml/瓶內服粉劑阿苯達唑粉腸蟲凈200g/包鹽酸左旋咪唑粉孢蟲殺200g/包地克珠利粉孢蟲克星200g/包0.5%多蟲殺驅蟲散200g/包殺菌類潑灑水劑苯扎溴銨溶液止血爛鰓寧100ml/瓶倍腈松溶
7、液漁瘟靈100ml/瓶40%辛硫磷溶液抗暴靈100ml/瓶40%戊二醛溶液水菌凈500ml/瓶10%聚維酮碘溶液菌毒雙效靈500ml/瓶10%次氯酸鈉溶液高效菌毒靈2500ml/瓶有效氯5%季銨鹽絡合碘溶液菌毒雙殺500 ml/瓶季銨鹽絡合碘20倍腈松乳劑鱔鰻止血靈100ml/瓶潑灑粉劑菌毒凈clo2片劑500g/袋菌毒絕殺二溴海因500g/袋三氯異腈脲酸蝦蟹康500g/瓶內服粉劑氟苯尼考粉暴血停100g/包10%200g/包10%恩諾沙星粉武四止血寧200g/包5%恩諾沙星菌必治200g/瓶5%諾氟沙星粉魚蝦康泰200g/包5%鹽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多菌靈200g/包5%大蒜素粉整腸舒200g
8、/包營養類粉劑葡醛內酯粉消食保肝寧200g/包維生素水產多維200g/包維生素k3粉200g/包酵母、三桂、橙皮消食魚蝦樂200g/包應激王100g/包鱔鰻電解多維200g/包中藥類粉劑撲草凈粉 水霉凈200g/包露水草、龍膽、澤瀉、沸石、夏枯草、酵母蝦蟹脫殼促長素200g/包茵陳、大黃、連翹、柴胡肝膽舒200g/包龍膽、肉桂、干酵母、碳酸氫鈉魚胃樂200g/包百部、綿馬貫眾、樟腦、苦參、食鹽菌蟲殺200g/包檳榔、雷丸、木香、貫眾滅孢靈200g/包大黃、黃芩、黃柏三黃散300g/包水質改良類粉劑硫代硫酸鈉粉活水爽500g/包90%硫酸鋁粉惡水底毒凈500g/包10%過碳酸鈉富氧寶500g/包
9、10%活性炭螯合劑水質解毒保護劑500g/包聚合氯化鋁解毒改水寶500g/包腐植酸鈉降氨靈500g/包臭氧片亞硝凈500g/包清塘類粉劑氯硝柳胺粉滅螺精500g/包25%乳劑酮毒精溶液清塘劑號100ml/瓶6%酮毒精溶液清塘劑號100ml/瓶5%魚肥粉劑珠蚌專用肥40kg/包蝦蟹專用肥20kg/包鰱鳙專用肥40kg/包水劑em菌優藻素增氧劑+沸石粉+冰片增氧底改1000g/包第二章 魚病防治的基本知識1、 魚病發生的原因在水產養殖生產實踐中,魚類疾病通常被簡單認為只是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病原體對魚類侵害的結果。但是水體中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的存在并不都會造成魚類疾病的發生,可見造成魚類疾病發生的
10、原因不僅僅是病原體的侵害,而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魚病的類型主要有非病原性疾病及病原性疾病兩種。非病原性疾病在目前的養殖魚類中呈上升趨勢,其大體上是營養性疾病和環境性疾病兩大類。前者是因為養殖過程中飼料配比的不確當,微量元素的缺少或各養殖階段中對食性轉換欠考慮等原因,造成魚類生理疾病,如脂肪肝病、僵癟病等;后者是由于養殖水體中理化因子急劇改變或因高密度等脅迫因子,使魚類產生應激性生理反應所致,如窒息、中毒、彎體病等。我們知道,現今大多數養殖魚類大都是野生種類直接進入人工養殖,并未經過科學的馴化,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強制其適應人為養殖環境的營養。當養殖對象不能適應人為環境時,就會產生生理反應
11、,甚至死亡。通常非病原性疾病是不傳染的,只要改善養殖環境和營養,疾病就可緩解,魚類可逐漸康復。病原性疾病是由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病原體侵襲引起的,目前養殖魚類的疾病大多數屬于此類疾病。由于該類疾病時可以傳染的,如果不及時防治,發病率就會上升,因此危害較大。養殖魚類中的寄生生物種類很多,但并不是每種寄生生物都可使養殖魚類致病,只有那些能使養殖魚類發病的寄生生物才被稱作病原體。但是寄生生物與病原體之間并無明確的界限,一些平時并不致病的寄生生物,在合適的條件下可轉化為致病的病原體。即使是常見的病原體,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水體中所造成的病情也有輕重不同甚至完全不發病。如果水體環境良好,魚類機體健
12、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病原體就難以繁衍、侵襲、發育和傳播,魚類也不會發生疾病。由此可見,魚類病原性疾病的發生是由水體環境變化產生的應激因素、病原體的侵襲及魚類內在生理因素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了解了這些原理,我們才能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魚類疾病的發生。(1) 引起魚類疾病發生的環境因素1、 自然因素水質的變化:影響水質的因素主要為生物的活動、水源、底質及氣候的變化等,魚類對池水的ph值雖有較大的適應范圍,但以7-8.5為好,如低于5或超過9.5,就會引起魚類的疾病甚至死亡。另外,底質污泥中含大量的營養物質,通過細菌分解,不斷向水中釋放,對水質的影響也很大,所以養殖業者必須重視水質和底質的
13、改良。水溫的變化:魚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水溫的突然升降,魚體會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而發生病理變化。魚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水溫變化的要求也不同。魚苗階段水溫突然變化不超過2,魚種階段不超過4,成魚階段不超過5,溫差過大,會導致魚類的死亡。2、 人為因素放養密度:一般來說,養殖密度越高,環境的不穩定性越大。隨著放養密度的加大,在養殖過程中,不斷地投餌和施肥使水體環境越來越差,易發生流行疾病。管理不當:人工投餌不科學,使魚類饑飽不勻,魚類也易發病。在是非培育天然餌料的過程中,如施肥不當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引起水質的惡化,導致魚類疾病的發生。機械性損傷:在網捕、運輸過程中操作不
14、當,極易損傷魚體。受傷的魚體若未經消毒,下塘后極易被細菌和霉菌感染。3、 生物因素一般的魚病,多為水體環境差,魚體抗病能力下降的情況下,各種致病生物侵襲魚體而致。此外,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魚類,如老鼠、水鳥、水蛇、兇猛魚類、水生昆蟲、親泥苔等,統稱為魚類的敵害生物。(2) 引起魚類疾病的病原體因素侵襲魚類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霉菌、寄生蟲及藻類等。病原體的來源池塘養魚過程中魚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源。通常在一次進水后,眾多的病原攜帶者排出的病原體進入池塘,病原體在池塘中遇到合適的環境,即會侵襲魚體引發魚病。病原體的傳染力傳染力是病原體可在一個宿主體內定居、繁殖后引起疾病的感染能力。病原
15、體只有在一個宿主體內繁殖后及時排出宿主體外,并轉移到另外的宿主體內才能繼續存活,這種能力的大小即為病原體的傳染力,傳染力越強,危害性越大。病原體的致病力致病力是某種病原體入侵魚體后能夠引發魚類疾病的能力。控制病原體進入養殖水體的途徑對病原體的傳染力與致病力的特點進行防治,是控制魚病發生,減少魚病所造成損失的重要手段。(3) 魚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盡管養殖水體本身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但也很難避免病原體的進入。若養殖對象不是易感魚群,則不會發生疾病,水體中易感魚群或體質差的魚體的存在時魚病發生的首要條件。影響魚體抗病力的因素主要是魚體的生理和身體結構。因養殖過程中操作不當或因敵害進攻后,病原體
16、會從傷口侵入。池塘中某些化學物質促使魚體分泌粘液,一旦粘液耗盡,病原菌也會乘機而入。因此造成魚類病原性疾病的原因分為環境、病原體、魚體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控制養殖水體環境,是預防魚病發生的關鍵。二、魚類病害的診斷(1) 現場調查1、 全面了解魚池中病魚的各種現象魚病的發生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型魚病,病魚在外表與正常魚區別不大,但一旦出現死亡,死亡率就會急劇上升,常在短期內出現死亡高峰。慢性型魚病,病魚體色變黑,游動緩慢,死亡率緩慢上升。還有一種情況,病魚外表變化不大,但魚體在水中躁動不安,上躥下跳,有時急劇狂游,出現此情況要么是寄生蟲侵襲,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質。若是前者原因,魚會慢
17、慢死亡,損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則往往突然出現大批死亡,各種家魚及野雜魚都不例外。2、 調查魚類飼料管理情況養殖魚類發病,與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如:放苗種前不清塘,放養品種規格大小相差過大,放養密度不當,投喂飼料不當,施肥不當等因素都會引發魚病。3、 調查有關環境因素魚病的發生與環境因素的變化是大有關系的。如水源中有無污染源,水體本身理化因子有無變化,水溫變化及周圍有無施放農藥情況,池底質情況的好壞,魚池大小及水深情況等。魚池往年的發病史,每年何時開始發病;在同一魚池中是某一種魚發病,還是幾種魚同時發病;每天死魚的數量等,對于準確診斷魚病也十分重要。(2) 魚體檢查魚體的檢查是魚病診斷最主
18、要最直接的方法。檢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檢查魚體體表,再檢查魚體的內臟。檢查魚體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檢查,再用顯微鏡檢查。兩種檢查方法相結合,才回更全面完整。1、 目檢一般來講,病毒性魚病是鰓蓋、眼眶以及肌肉和腸道充血;細菌性魚病則表現為局部充血、發炎、膿腫、腐爛、鰭條基部充血、蛀鰭、豎鱗等癥狀;寄生蟲魚病常見癥狀是體表黏液過多,出血、有點狀或塊狀濃囊等癥狀。一些大型的寄生蟲,用肉眼可以識別出來。目檢魚體包括體表、鰓、內臟三個部分。順序和方法如下:體表:將病魚置于白色解剖盤中,按順序從頭部、嘴、眼、鰓蓋、鱗片、鰭條等部位仔細觀察。鰓:檢查的重點是鰓絲,首先應注意鰓蓋是否張開,鰓蓋表皮有沒有腐爛或
19、變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鰓蓋,觀察鰓絲的顏色是否正常,有無黏液,鰓絲末端是否腫脹或腐爛變白。內臟:以檢查腸道為主。剪掉一側的腹壁,觀察有無腹水或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其次觀察內臟的外觀是否正常。然后剪斷靠咽喉部位的前腸和靠肛門部位的后腸,取出內臟,把肝、膽等器官逐步分開。把腸道分為前、中、后三段,去掉腸道中糞便和實物,用剪刀剖開觀察。2、 鏡檢鏡檢一般是根據目檢時所確定下來的病變部位進行檢查。從病灶部位取少量組織或粘液置于載玻片上,若是體表組織和鰓組織或體表粘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內臟組織,需滴加0.7%的生理鹽水,然后蓋上蓋玻片,稍用力壓平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對每個病灶部位,至少取三個不同
20、點進行觀察。在整個診斷過程中,應結合各種魚病的流行季節,各階段的發病規律,進行比較分析,找出病因對癥下藥。三、魚病的預防措施(1) 清整魚池修整魚池:魚池在養殖一段時間后,要清除池底淤泥,清整后的魚池要經日光曝曬池底,一次殺滅部分病原。藥物清塘:在魚塘中有些生物本身就是病原體,有的則是病原的攜帶者。因此,必須要用藥物清塘,常用藥物有:“樂安清塘凈”、“清塘劑”生石灰、茶籽餅等。(2) 加強養殖管理合理的放養密度和混養:合理的放養密度和混養是提高單產較好的措施。放養 密度越高的池塘,發生魚病的機率越大,根據不同的魚類之間有著不同的食性和棲息特點,合理混養,對預防魚病的發生有著積極的作用。合理的投
21、餌施肥:施肥應掌握“及時、少施、勤施”的原則。常用肥水劑有嚴格管理制度:定時巡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尤以早晨巡塘最為重要。要經常性的改善魚塘衛生環境,勤除雜草、殘餌和死魚,定期消毒,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3) 藥物治療1、 魚體消毒即使是健壯的魚種,也難免有病原體寄生,所以在魚種放養前,最好進行魚體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將魚放在濃度較高的藥液里,經短時間藥浴,殺死魚體上的病原體。藥物有食鹽、“水菌凈”、“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菌毒凈”、“敵百蟲”。2、 食場消毒食場是魚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寄生蟲和病原菌密集之處,故經常性地食場消毒,是有效地防病措施之一。常用的方法有懸掛法和潑灑
22、法兩種。常用藥物有:“水菌凈”、“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菌毒凈”、“高效菌毒靈”。3、 水體消毒在魚病流行季節,應定期進行水體消毒,以殺死水體中或魚體上的病原體。常用的水體消毒藥是:“水菌凈”、“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菌毒凈”、“高效菌毒靈”。4、 定期投喂藥餌一些內臟器官的疾病,需要應用內服法來防治,將藥物拌入飼料中投喂。目前常用的內服藥物有:“菌必治”、“暴血停”、“武四止血寧”、“整腸舒”、“魚蝦康泰”、“阿苯達唑粉”、“三黃散”、等。在日常的飼料投喂中,定期內服“消食保肝寧”、“肝膽康”等保肝護肝藥物,再結合每天投喂一餐“水產多維”,可以顯著增強魚類機體的免疫力,提高抵
23、抗疾病的能力。做好藥物預防工作,實際上是魚病防治常規管理工作之一。經驗表明,堅持藥物預防所花的藥物預防經費要比發病后的治療藥物費用節省,而且魚產量遠比未防病的高。在養殖魚類過程中,應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針。預防措施既要注意切斷傳染病的來源途徑,又要盡可能地阻止病原體的傳染和侵襲,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為養殖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章 水質管理技術1、 水質管理的意義 水石水產動物的生活環境,水質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影響水產動物的生長、發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每種水產動物都有自己適合的水質條件,滿足了才會正常生長、發育和繁殖,如果水質的某些指標超出其適應和忍耐范圍,輕者可
24、使水產動物生長緩慢,成活率降低,餌料系數下降;重則能造成水產動物應激、過敏,甚至大批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養魚先養水,養好水石養魚成功的一半。 影響水質好壞的化學指標主要有:ph值、溶解氧、總堿度、總硬度、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有機物耗氧量等指標。這些指標都必須滿足水產動物的要求。重金屬、農藥、化工污染物等,如超過漁業水質標準,則不利于養殖生產,應加以改良。因此,水質的化學指標應定期檢查,分析。如果存在問題應科學處理。若單憑生產經驗判斷,往往出現錯誤,可能會引起嚴重不良后果。 影響水質好壞的生物因素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等指標。這些指標要求水中不含有毒的甲
25、藻、藍藻、金藻等,若有應控制其發展;浮游動物的數量也要合適,如果過多則水質易變瘦,甚至出現嚴重浮頭;底棲生物應以滿足魚類餌料生物的要求為主,幷防止底泥厭氧分解而過多產生有毒物質。總之,水體生物因素應有復雜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必須符合以促進魚類快速生長為目標,并且保持長時間的平衡,否則會造成養殖水體多次水變,嚴重時會造成泛塘。綜上所述,科學檢測水質,準確記錄分析,可以告知養殖人員水質的狀況,為正確改良水質、魚病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減少因施肥、投餌、用藥等日常管理失誤而造成的魚類死亡損失。2、 怎樣判斷水質的好壞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漁民把好水概括為:肥、活、嫩、爽。肥就是水中浮游生物數量大,
26、且魚類容易消化;活就是水色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而常有變化,這時浮游植物屬于繁殖盛期且鞭毛藻類占優勢的標志;嫩就是指水鮮嫩不老的意思,這是浮游植物種類好且不衰老的反應;爽是指水質清爽,無浮膜,渾濁度小,是水質無污染,水中溶解氧充足,水體達到正常生態平衡的反映。水質的好壞還可以通過水色水華得到正確的觀察。水色指水體所特有的顏色,通常認為混養塘一褐色水較好;主養吃食魚的池塘,水色以淡綠色較好;特種養殖的水色以綠黃色或黃綠色較好。水華是浮游生物繁殖到一定程度時,水體出現的形形色色的花紋,一半認為較好的水華有:綠色帶狀水華、三級云彩裝水華、黃色溶液狀水華等。3、 水質變壞的標志水質變壞一般發生在炎熱的夏季,
27、由于投料、投草、施肥量過大,水中的腐植質過多,進而分解等原因引起。其主要標志是:1、 水色呈黑色且帶臭味,是池水中腐植質嚴重超標,進而分解過快引起。這種水質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餌料的繁殖和生長,對魚類生長有害,若不及時增氧,有可能造成泛塘。2、 水中出現綠色沙粒狀浮層,這是水中藍藻大量繁殖的標志,藍藻不能被魚類充分消化利用,而且當其老化死亡后,會放出生物毒素,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往往容易造成毒魚性浮頭,在生產商應加以注意。3、 水面出現大面積油狀浮膜,是池水中生物失望腐敗后的脂肪體,粘附上水中污物后形成。顏色多以灰黑色常見,魚吞食后,易引起腸炎;同時浮膜長期大面積覆蓋,易影響浮游植物的光
28、和作用而降低水中溶氧。4、 水面上常有氣泡上浮,池水發白帶腥臭味,這是因為底泥種有機質含量過高,底層水長期缺氧,有機質厭氧分解后產生大量碳酸氣、硫化氫、氨氮、沼氣等造成,這些氣體毒性較大,對魚有相當大的危害。5、 魚類活動反常,如:魚類每天浮頭提前,且日出后遲遲不下,或魚類長時間在進水口集結,吃食量逐日降,也是水質變壞的具體反映,應及時化驗幷采取措施。如果發生以下現象,又檢查部出魚病,則是池水轉壞的征兆,應加強管理、科學實治,防止水質進一步惡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4、 調節水質的主要措施1、提高水中溶解氧a、選擇合理的放養密度b、經常定期加注新水c、適時開動增氧機d、選用三效靈消毒,同時可提高
29、水中溶氧2、調節水體ph值a、水質偏酸:全池潑灑生石灰b、水質片堿:全池潑灑氯殺寧消毒,或采用過氧乙酸消毒,或使用醋酸降堿3、降低氨氮a、降低水的ph值,減少氨氮濃度b、適量換水,稀釋氨氮濃度c、使用肥水寶、塘中保肥水,可逐漸降低氨氮的濃度d、潑灑塘毒凈殼降低氨氮的毒性4、降低亞硝酸鹽a、盡可能多換新水b、保持水中高溶氧c、使用三效靈黃昏潑灑,每天一次,連用兩次,可有效氧化水中亞硝酸鹽5、 降解硫化氫a、使用塘毒凈化全池潑灑b、定期換水c、清除塘底的有機底泥d、合理潑灑適量氯化亞鐵6、調節水色透明度 透明度最好保持在20-40厘米為宜。水質偏瘦可用肥水寶肥水;水質過肥可用凈水寶瘦水,同時也可加
30、注新水。第四章 水產養殖常見魚病的防治1、 草魚病毒性出血病(圖1)【病原】呼腸弧病毒。【流行】草魚病毒性出血病危害草魚魚種要比成魚大,青魚也有發病。該病是魚種培育階段廣泛流行、危害極大地病毒性魚病,從2.5-15厘米大小的草魚都可發病,往往造成大批草魚死亡。每年6-9月,水溫27以上最為流行,水溫降至25以下病情隨之消失。【癥狀】在草魚養殖過程中,可能會發現以下癥狀:剝去魚體表皮,可見肌肉點狀出血或全身肌肉充血呈鮮紅色,對著太陽光看時尤為明顯。與此同時,鰓瓣失血變白,這種癥狀一般在較小(體長7-10厘米)的草魚種中常見。魚的鰓蓋、鰭基、頭頂、口腔、眼眶等明顯充血,但體表充血不明顯,這種癥狀一
31、般在較大(13厘米以上)的草魚魚種中常見。魚的腸道全部或部分呈鮮紅色,但體表和肌肉癥狀不明顯。這三種癥狀分別為紅肌肉型、紅鰭紅鰓蓋型、腸炎型出血病。三種類型癥狀有時也混雜出現。【防治方法】(1)可注射草魚防治疫苗(2)外用消毒劑內附藥餌外用:“漁瘟靈”、“抗暴靈”4-5畝/米,“菌毒雙殺”、“菌毒雙效靈”2-3畝/米內服:“菌必治”、“暴雪停”、“三黃散”、“維生素k3粉”,詳見產品說明書(3)調水:若水質差,則用“水質解毒保護劑”或“解毒改水寶”、“活水爽”等產品2、 爛鰓病(又稱“烏頭瘟”)(圖2)【病原】病原體為柱狀屈撓桿菌。【流行】此病在草魚、青魚、鳙、鯉等魚都可發生,但主要危害草魚。
32、此病在全國各養魚地區終年出現,在水溫15一般少見,20以上開始流行,28-35是最適宜流行。尤以夏季多常與腸炎病同時并發。【癥狀】病魚常離群獨游水面,行動緩慢,食欲減退或不吃,體色發黑,特別是頭部變得烏黑,肉眼檢查,病魚鰓絲腐爛有污泥,鰓蓋骨的內表面往往充血,中間部分的表皮被腐蝕成一個圓形或不規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防治方法】(1) 外用:“漁瘟靈”、“止血爛鰓靈”、“菌毒雙效靈”、“高效菌毒靈”(2) 內服:“多菌靈”、“菌必治”、“武四止血靈”(3) 調水:“水質解毒保護劑”“活水爽”“em菌原液”3、 腸炎病(圖3)【病原】病原體為腸型點狀氣單孢菌。【流行】此病在草魚、青魚中
33、非常普遍,鯉、鳙中也有發現,尤其對當年草魚和一齡青魚最易得病,死亡率高,一般在50%左右,有的魚池可達90%以上。此病中有兩個明顯的流行季節,5-6月主要是1-2齡青魚的發病季節,8-9月主要是當年草魚的發病季節往往和細菌性爛鰓病同時并發。【癥狀】病魚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紅腫突出似火山口,嚴重時鰭條亦蛀蝕破壞。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前腸或后腸呈現紅色,嚴重時則全腸成紫紅色,場內一般無食物,含淡黃色的粘液或血膿。病魚失去食欲,行動緩慢,離群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1)外用:“漁瘟靈”+“食鹽”復配,“高效菌毒靈”、“菌毒雙效靈”(2)內服:“武四止血靈”、“整腸舒”“
34、、多菌靈”(3)調水:“解毒改水寶”、“em菌原液”4、 赤皮病(圖4)【病原】病原體為熒光假單孢菌。【流行】此病廣泛流行,遍及全國各養魚區,每年放養及捕后最易發生此病;因為魚的皮膚在捕時及搬運過程中受傷,病菌乘機侵入魚體。嚴寒冬季,水溫很低,魚的皮膚也會凍傷而感染此病。此外,魚在水中與固體物摩擦以后,傷口而發生此病,此病從早春至嚴冬終年可見,常與腸炎并發,無明顯的流行季節。【癥狀】魚體出血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為明顯,部分或基部充血,鰭的稍端腐爛,常爛去一段,鰭條間也被破壞(亦稱蛀鰭)。魚的上下顎及鰓蓋部分壞狀斑,鰓蓋中部有時色素消退或爛去一塊,有時魚的腸道亦充血發炎。【防治方法】
35、(1)外用:“菌毒雙殺”、“菌毒雙效靈”、“菌毒凈”、“漁瘟靈”、“絡合銅”(2)內服:“多菌靈”“菌必治”(3)調水:“水質解毒保護劑”、“優藻素”5、細菌性敗血癥(又稱暴發性出血病)(圖5)【病原】病原體為嗜水氣單孢菌和溫和氣單孢菌。【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鯽、鰱、鯉、鳙、鳊,鯪等也感染此病。該病可使魚類在三四天內出現大批死亡。2月底至11月均有發病,以5月下旬至9月為甚。【癥狀】病魚離群狂游、暴躁不安,魚腹部或體側有點狀或塊狀充血,腹部肌肉充血,鰓蓋、鰭基、下頜、眼眶充血,鰓絲發白,肛門紅腫外突,腹腔有腹水,腸道內有少量食物或無食物,腸壁薄而透明,局部或全部充血發紅。【防治方法】(1)外用:
36、“漁瘟靈”+“食鹽”復配,“漁瘟靈”+“絡合銅”復配(2)內服:“武四止血靈”“暴血停”、“多菌靈”、“整腸舒”6、 白頭白嘴病(圖6)【病原】病原體為粘球菌。【流行】該病通過接觸感染,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鰱、鳙、鯉等魚苗和夏花魚種。發病快,來勢猛,死亡率高,一日之間能造成數千上萬的夏花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發病原因與水質不良、病原體大量滋生、密度過大、缺乏足夠的適口飼料以及魚體抗病力降低等因素有關。【癥狀】病魚從吻端至眼球處的一段皮膚色素消退變成乳白色,口周圍皮膚糜爛,有絮狀物粘附,反應遲鈍,有氣無力地飄游在下風近岸水面,不久即死。【防治方法】(1)外用:“菌毒凈”、“菌毒雙效靈”、“菌
37、毒雙殺”(2)內服:“菌必治”“暴血停”(3)調水:“解毒改水寶”、“水質解毒保護劑”、“活水爽”7、打印病(圖7)【病原】病原體為點狀產氣單胞菌。【流行】主要危害鰱、鳙,在各種年齡的魚中都有發病,夏秋兩季最易發生【癥狀】病灶主要發生在背鰭和腹鰭以后的軀干部分,其次是腹部兩側,少數發生在魚體前部。患病部位先是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紅斑(似有在魚體表皮也崩潰脫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內周緣部位的腐爛在表皮內,外周緣鱗片疏松并充血發炎,在整個病程中長期出現皮膚腐爛,以后隨病勢擴大其直徑和深度,形成鍋底2形小譚,嚴重時肌肉腐爛,露出骨骼或內臟,病魚隨即死亡。【防治方法】(1)徹底清塘,拉網、運輸減少魚體
38、損傷(2)外用:“菌毒凈”、“菌毒雙殺”、“水菌凈”+“止血爛鰓靈”(3)內服:“三黃散”、“多菌靈”、“暴血停”、“魚蝦康泰”(4)調水:常加注新水,“水質解毒保護劑”、“解毒改水寶”、“優藻素”8、鰓霉病(圖8)【病原】病原體為鰓霉菌。【流行】此病是急性型的,從發病起,如環境適宜,在1-2天吃魚即可出現爆發性的急劇死亡,死亡率高達90%以上。每年4-10月流行,尤以5-7月期間最甚,一般水質惡化,特別是有機質含量很高,水質臟又發臭的池塘,容易發生此病。【癥狀】對病魚進行鰓部檢查時,可發現這樣的癥狀:鰓瓣失去正常的鮮紅色,呈粉紅色或蒼白色。鰓小片腫大粘連,鰓小片充血、出血。【防治方法】(1)
39、外用:“水菌凈”+“止血爛鰓靈”、“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菌毒凈”(2)內服:“多菌靈”、“菌必治”、“暴血停”、“ 維生素k3粉”(3)調水:常加注活水,“優藻素”、“惡水底毒凈”9、豎鱗病【病原】病原體為水型點狀極毛桿菌。【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鯉、鯽、草魚,鰱和金魚有時也會發生,此病在我國東北、華中、華東等養魚地區常有出現。有兩個流行期:一為鯉產卵期,二是鯉越冬期,一般以11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主要流行季節,此病流行與魚體受傷,池水污濁及魚體抗病力降低有關。【癥狀】病魚體表粗糙,部分鱗片(多數在魚體后部)向外張開象松球,故有松球病之稱。鱗囊內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
40、故又稱鱗立病。用手指在鱗片上稍加壓力,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著脫落。有時常伴有鰭基充血,皮膚輕微出血發炎,脫鱗處形成紅色潰瘍,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魚表現游動遲鈍,呼吸困難,繼而腹部向上,持續2-3天后,終于死亡。【防治方法】(1)外用:1、將250克大蒜頭搗爛放入50千克水中,給病魚浸洗幾次;2、用2%食鹽水與3%小蘇打水混合,浸洗病魚10分鐘;3、用“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強氯精”、“菌毒凈”、“水菌凈”全池潑灑消毒水體(2)內服:“多菌靈”、“菌必治”、“暴血停”10、疥瘡病【病原】病原體為疥瘡型點狀產氣單胞菌。【流行】此病在我國各養魚地區都有發
41、現,但發現數量比較少,主要發生在青魚、草魚、鯉中偶有發現,無明顯的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癥狀】患病初期,魚體背部皮膚及肌肉組織發炎,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些部位出現膿瘡,用手摸之,有浮腫的感覺,膿瘡內部充滿含血的濃汁和大量細菌。魚鰭基部往往充血,鰭條間組織破壞裂開,病情嚴重的魚,腸道也充血發炎。【防治方法】(1)外用:“水菌凈”、“菌毒凈”、“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2)內服:“菌必治”“暴血停”(3)調水:“解毒改水寶”、“水質解毒保護劑”、“活水爽”11、水霉病【病原】病原體為水霉菌和綿霉菌。【流行】早春和晚冬(水溫10-22)是發病高峰期。【癥狀】水霉營腐生生活,它在魚體上以“
42、傷口寄生者”的規律出現,通常未受傷的健康魚不易感染。寄生時期,肉眼看不見癥狀,當肉眼可見時,其菌絲已深入計入,蔓延擴散;外菌絲向外生長成棉毛狀物附著在魚體上,菌絲短的象附著小塊舊棉絮,菌絲長的象沾著一個小棉球,此種現象俗稱“長毛”,并稱其為“白毛病”。魚卵孵化時,極易感染水霉,整個魚卵象個絨毛球,漂浮于水體,嚴重時造成魚卵大批死亡。【防治方法】(1) 外用:“水霉凈”、“水菌凈”、“菌毒凈”、“強氯精”、“菌毒雙殺”,可防繼發性感染(2) 內服:菌必治+水產多維12、斜管蟲病【病原】病原體為鯉斜管蟲。【流行】全國各地常有發病,此病對魚苗和草魚、青魚、鰱、鳙、鯉等魚種危害特別嚴重,初冬和春季流行
43、,適宜水溫在12-18,20以上一般不會發生此病。【癥狀】斜管蟲寄生于魚鰓、體表,刺激寄生分泌大量黏液,使魚皮膚表面形成蒼白色或淡藍色的黏液層,魚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魚體發黑消瘦,飄游水面或作側臥狀,貼近塘邊,呼吸困難,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外用:“混殺靈”、“伊維菌素溶液”、“車輪殺”,三天后用“水菌凈”、“菌毒雙殺”、“菌毒凈”13、三代蟲病【病原】病原體為三代蟲。【流行】每年春季和夏初危害飼養魚的魚苗、魚種,金魚也常受其害。【癥狀】病魚皮膚上有一層灰白色黏液,魚體失去光澤,游動極不正常。食欲減退,魚體消瘦,呼吸困難。將病魚放在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仔細觀察可見到蛭狀小蟲在活動,低倍顯微鏡
44、檢查每個視野5-10個蟲體時,可確診。【防治方法】外用:“魚安達”、“新奧特”、“指環殺”、二天后用“水菌凈”、“菌毒雙殺”、“菌毒凈”內服:“腸蟲凈”、“內外蟲殺”14、鰓隱鞭蟲病【病原】病原體為鰓隱鞭蟲。【流行】該病在我國的危害較大,主要危害苗種,大量寄生時可引起苗種大批死亡,主要流行于5-10月。【癥狀】病魚游動緩慢,吃食減少,直至不吃食,魚體發黑,鰓絲腫脹,黏液增多,病魚呼吸困難,最后窒息而死。此病可以通過顯微鏡確診。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鰓隱鞭蟲大小與紅細胞差不多【防治方法】外用:“混殺靈”、“伊維菌素溶液”、“車輪殺”,三天后用“水菌凈”、“菌毒雙殺”、“菌毒凈”15、車輪蟲病(圖9
45、)【病原】病原體為車輪蟲和小車輪蟲。【流行】此病全國各地都有發現。一年四季都有此病,4-7月較流行。【癥狀】病魚患病嚴重時,體表或鰓上分泌大量黏液。車輪蟲較密集的部位,如鰭、頭部、體表出現一層白翳,在水中尤為明顯,危害下塘10天左右的魚苗時,發現成群沿塘邊游,口腔充塞黏液,嘴閉合困難,不攝食,呈“跑馬”現象,魚體消瘦。【防治方法】(1)外用:“車輪蟲克星”、“車輪殺”或“魚安達”,隔兩天后用“菌毒凈”防止細菌繼發污染(2)調水:徹底清塘,“菌毒凈”16、小瓜蟲病(圖10)【病原】病原體為多子小瓜蟲。【流行】此病全國各地都有流行,是一種危害極大地原蟲病。從魚苗到成魚都有發病,引起大批死亡。但以夏
46、花階段和魚種受害最大。水溫15-25是此病的流行季節。【癥狀】病魚皮膚、鰭條和鰓瓣上,肉眼可見布滿白色小點狀的泡,體表黏液增多,病情嚴重時,魚體覆蓋著一層白色薄膜。病魚游動遲鈍,漂浮水面,反應遲鈍,有時集群繞池,魚體不斷和其他物體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防治方法】(1)外用:“魚安達”、“內外蟲殺”、“菌毒凈”(2)內服:“暴血停”、“魚蝦康泰”、“菌必治”17、指環蟲病(圖11)【病原】病原體為指環蟲。【流行】此病流行于春末夏初,適宜溫度為20-25左右,大量寄生可使魚種大批死亡。主要危害鰱、鳙及草魚。【癥狀】病魚鰓絲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蒼白色,呼吸困難,鰓部顯著浮腫(特別是鳙
47、魚更為明顯),鰓蓋張開,病魚游動緩慢,貧血。【防治方法】外用:“新奧特”、“魚安達”、“指環殺”、“混殺靈”、“伊維菌素”18、錨頭蚤病(圖12)【病原】病原體為錨頭蚤。【流行】此蟲可侵入鯉魚、鰱魚、鳙魚、草魚等魚的體表,對幼魚危害特別嚴重,可引起死亡(對大魚主要是影響生長)。此病流行地區廣,全國各養魚地區都有發現,終年可見,夏、秋季能引起嚴重流行病。【癥狀】病魚體表肉眼可見蟲體。蟲體寄生四周組織常紅腫發炎,同時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蚤的分泌物溶解,腐蝕成缺口。魚體初被蟲體侵入時,表現不安,食欲不好,繼而身體瘦弱,游動緩慢。【防治方法】外用:“魚蟲殺”、“魚安達”、“混殺靈”、“見蟲殺”、“伊維
48、菌素溶液”,三天后用“菌毒雙殺”、“菌毒凈”19、中華蚤病(圖13)【病原】病原體為中華蚤。【流行】病在我國各地均有發生。長江流域每年67月最為流行,常與魚鲺病并發。鰱中華蚤對寄主有嚴格的選擇性,僅寄生在鰱、鳙魚鰓部,嚴重危害1齡以上大魚,同一水域的其他魚則不感染。【癥狀】鰱中華蚤大量寄生時,病魚消瘦;極度不安,整天在水表層打轉或狂游,尾鰭上葉往往露出水面,故俗稱“翹尾巴病”。掀開鰓蓋可見,病魚鰓絲腫脹,鰓絲末端內側附著大量乳白色鰱中華蚤。 【防治方法】外用:“混殺靈”、“魚蟲殺”、“伊維菌素溶液”,三天以后用“菌毒凈”、“菌毒雙殺”、“水菌凈”20、碘孢蟲病(圖14)【病原】病原體為碘孢蟲。
49、【流行】一般淡水魚類均會感染【癥狀】病魚極度消瘦,尾上翹,打圈子或鉆入水中復又跳出水面,病魚最終失去正常活動和捕食能力而死。【防治方法】外用:先用“孢蟲克星”、“孢蟲殺”、“滅孢靈”,三天后用“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內服:“多蟲殺”、“內外蟲殺”第五章 蝦、蟹、鱔及名優養殖魚類防病害知識第一節 蝦類的病害防治1、 蝦病的診斷蝦類是底棲性的水生動物,平時大部分時間均棲息于水層的底部,除了幼體期或為了覓食,以及不正常現象發生時,才會有浮游的現象。因此,養殖工作人員每天首先要留意的就是蝦類的活動情況,如果發現下列現象:清晨蝦靠岸邊靜伏,蝦齊聚于下風處無力的漂浮;蝦行動遲緩、反應不靈敏等等,那蝦就
50、有患病的可能了。其次在喂蝦時除了留意進食情況外,也要觀察體色的變化,體色發紅、變藍或轉淡、變深都不是良好的現象。當蝦患病時,其身體的各種器官,尤其是鰓部及肝胰臟會有很明顯的色澤改變、腫大或萎縮,由上述現象很容易可以判別蝦體是否患病。如果在蝦體出現了明顯癥狀之后,再進行治療,總會倍感吃力,即使挽回部分蝦的健康,卻難免有所損失。因此,早日發覺蝦的不正常情形,及早做正確處理,此傲視減少損失的關鍵。蝦病預防比治療重要,平時注意水中浮游生物之變化(水色)及水、底質科學調控非常重要。蝦病的診斷除了外觀及癥狀的判別外,較正確的方法是利用組織病理變化的鏡檢,或進行病原體的分離,才能使蝦病診斷工作更為落實。但是
51、,這些工作并非一般養殖戶所能勝任,而且利用這些方法即使是獲得了正確的診斷,但卻失去了治療先機,迫使這些診斷的實際應用價值大打折扣。因此,一般的養殖戶,如何訓練自己判斷蝦病的原因,或進行快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有些人難免要問如何才能快速正確的診斷呢?我們建議可將懷疑患病的蝦取一小片段的器官,如鰓或肝胰臟,加上一小滴蒸餾水或潔凈的海水,并用蓋玻片輕輕的壓下,然后放在200-400倍的顯微鏡下觀察,則可看出是寄生蟲(如鐘形蟲)還是細菌的感染癥狀,根據此觀察結果則可迅速進行各項必要的處理步驟。蝦的排泄物也是一種很好診斷患病與否的依據,養殖工作人員可由觀察網內糞便的有無或顏色而加以判斷;例如拿起觀察網
52、時可見蝦糞便者,比無糞便殘留者養殖狀況為佳;若糞便呈紅色,則可能因吞食死蝦或病蝦而引起的,應特別注意。蝦以排出粗而長的糞便者健康狀況較佳。養殖業者往往在蝦病發生時,抱著病急而隨意投藥的心理,期望投進去的多種藥物中,能有一兩種可發揮效果,以挽回蝦的健康,但是十有八九會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會加速病蝦的死亡。我們認為蝦既然已生病并顯現出癥狀,藥物的使用當然不可避免,但如何將藥物的效能充分發揮而又不浪費,同時又沒有副作用,卻是非常重要的,欲達此效果,對蝦病要有清楚的認識。任何一種外來的物質,包括抗菌素或消毒藥物,潑灑到養蝦池中或被蝦類攝食,對蝦體都是一份額外入侵的緊迫因子,太多太雜這種因子存在于養殖池
53、,對蝦體健康以及蝦體對病原的免疫能力,都會有所影響。不過有些養殖業者卻認為所有藥物都無用處,因而排斥和拒絕使用,以致延誤蝦病治療的最好時機,都不是正確的觀念。藥物使用應注意各種藥物的有效成分及其使用方法,不頻繁更換藥物,才能使其發揮效果,以防蝦病的發生。蝦病的治療,應該有一個不變的準則,就是早日發現,早作處理才是上策。當全池的蝦已達到可用肉眼看到數十尾患病,并以顯現癥狀時,粗略地估計全池的蝦已有數百或數千尾(十至百倍)以上的蝦患病時。對于已顯現病癥的蝦要使其恢復正常將十分困難。因此用藥物進行治療的對象,應該是受到感染而未顯現出病癥的蝦。因此,蝦病的處理策略,應在一旦發現有幾尾(或非常少)蝦呈現
54、不正常時,就要毫不遲疑的進行各項防治工作,否則經過一兩天后病情會更加嚴重,導致大量死亡情況的發生。二、蝦病的預防措施(1) 徹底清塘清塘的目的是殺滅塘內敵害生物(包括野雜魚類、蝦、蟹、螺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改良塘底,保證蝦苗入池后正常生長。具體做法是:每年收蝦后,立即排盡塘內積水,封閘并曝曬塘底,直至底土龜裂。根據塘底淤泥的分布情況,用人力或機械將淤泥徹底清走。再經過一冬的曝曬和寒冬后,用生石灰(100-150kg/畝)均勻撒布在池內各處,用牛或拖拉機翻耕(拌和石灰和底土),這樣,絕大部分穴居性害魚和較大形的敵害生物可基本消失。為進一步減輕病原菌和病毒日后可能出現的威脅,以及殺滅塘中野雜魚、蝦、蟹、螺、水草等,還需進行一次徹底的清塘消毒(特別是去年發生過病害的蝦池)。方法是:放苗前半個月放閘進水30-40cm,使用“強氯精”、清塘,這些藥物能把污黑發臭的底泥氧化還原成新鮮的黃白色底泥。如果螺較多,可在清塘時間同時使用“滅螺精”殺螺,用水稀釋后潑灑,使用7-10天可洗塘、肥水(注意:放苗之前一定要先試水)。(2) 放苗前先肥好池水肥水即繁殖蝦塘內基礎餌料(基礎餌料是指蝦池內自然生長的、及人工移植后繁殖的各類對蝦餌料生物的總稱)。肥水工作做得好,可降低養低成本,促使對蝦快速生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造假培訓課件視頻教學
- 2025至2030年中國常規清洗機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帶凸臺圓形座頂絲外球面球軸承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工程儀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磁鐵生產工藝流程
- 防霾知識課件圖片素材
- 高一上英語試卷及答案
- 高一地理試卷及答案詳解
- 交投集團供貨合同樣本
- 服務行業禮儀文化
- 道路車輛 基于因特網協議的診斷通信(DoIP) 第2部分:傳輸協議與網絡層服務
- 廣東創新實驗室建設計劃書
- 安委會-安委會工作總結
- 2024年九年級中考數學專題訓練-動點最值之胡不歸模型
- 四年級下冊數學運算定律簡便計算練習100題及答案
- 《數據中心液冷系統技術規程》
- 足浴技師溝通細節培訓課件
- 工裝裝修策劃方案
- 咖啡師初級理論知識復習題及答案
- 《瘋狂動物城》全本臺詞中英文對照
- 高血壓科普健康宣教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