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D400塔吊安裝施工方案_第1頁
QTD400塔吊安裝施工方案_第2頁
QTD400塔吊安裝施工方案_第3頁
QTD400塔吊安裝施工方案_第4頁
QTD400塔吊安裝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沙小天城項目工程 【江麓QTD400型塔吊安拆施工方案】 長沙市小天城項目工程QTD400型塔吊安拆施工方案 審 批:黃江平 審 核:蔡平濤 編 制:高旭 劉振威單位: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目 錄1、編制及依據 32、工程概況 33、設備安裝平面圖和立面圖 44、設備選型及性能技術參數65、安裝順序和安全質量要求 76、主要安裝部件的重量和吊點位置 87、安裝輔助設備的型號及性能98、設備電源的設置 119、施工人員配置1110、吊索具和專用工具的配備1211、安裝進度計劃表1212、安裝工藝程序 1313、塔機的內爬頂升1814、塔吊拆卸步驟及方法2515、重大危險源和安全技

2、術措施 2616、應急救援預案 28 一、編制及依據 本(內爬外掛式)塔式起重機安裝施工組織設計是依據該塔機生產廠家江麓機電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QTD400塔機安裝使用說明書等技術文件及國標有關安全技術標準、規程進行編制。為確保塔機安裝施工的安全與質量,在全施工過程中應認真參照本方案執行。本方案其他未盡事宜,應遵循參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安規執行。1、根據QTD400塔吊使用說明書的要求2、塔式起重機技術條件(GB9462-1999)3、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2006)4、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196-2010)5、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二、

3、工程概況小天城項目工程位于長沙市長沙縣遠大路。由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承建。塔樓地面以上共有97層,分上、下兩部分呈階梯形狀,其中下部為60層,上部為37層,建筑高度約為360米。三、設備安裝位置平面圖和立面圖 塔吊平面布置圖 塔吊立面圖四、設備選型及性能技術參數1、設備選型及性能根據本工程主體工程量的大小,計劃選用江麓機電集團有限公司生產4臺QTD315型塔機和4臺QTD400型塔機擔任垂直運輸任務,8臺塔機均采用內爬外掛式。在施工樓塔下60層時,共用8臺塔機安裝使用,當施工上37層時,因塔樓僅有中間部分,故而會考慮用鄰邊的QTD315型塔機拆除4臺QTD400型塔機,同時將其中的2臺重新

4、安裝到中間筒外側。(具體位置見平面布置圖) QTD400型塔機獨立起升高度均為50米,內爬式的最大起升高度為400米,最大工作幅度為40米,額定起重力矩4000KN·M,最大起重量32噸。由于建筑物高度約360米,需要塔吊安裝高度為365米。2、設備技術參數機構工作級別起升機構M5回轉機構M5變幅機構M5起升高度(至臂根鉸點)倍率固定(附著)式內爬式a=151 (396.6)50 (800)a=251 (396.6)50 (400)最大起重量(t)32最 大 幅 度 /最 小 幅 度 (m)40/5起升機構倍率a=1a=2起重量(t)51116102232速度(m/min)86604

5、3433021.5功率 (KW)160變幅機構速度(15°85°)3min功率 (KW)65回轉機構速度(r/min)0.7堵轉力矩 (N·m)2×120頂升機構外爬內爬速度(m/min)0.420.33功率(kw)1115額定工作壓力(Mpa)3540平衡重起重臂長(m)303540質量(t)323232總功率(KW)240 (不含頂升電機)工作溫度()-20 +403、起重特性表 五、安裝順序和安全質量要求1、設備安裝順序1.1、安裝內爬裝置(兩套)1.2、安裝內爬塔身節和加強節(共9節) 1.3、安裝爬升套架1.4、安裝回轉總成1.5、安裝平衡臂總

6、成1.6、安裝其他機構1.7、安裝兩塊平衡重和塔頂1.8、安裝起重臂總成1.9、安裝其余平衡重1.10、穿繞鋼絲繩(先變幅,后起升)1.11、調試安全保護裝置1.12、試車運行1.13、利用爬升套架頂升至獨立高度(50m)2、安全質量要求2.1、當風速大于12m/s時,禁止進行安裝作業。2.2、所有安拆人員必須在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后方可進行安拆作業;2.3、所有安拆人員進場必須系好安全帶,佩戴好安全帽;2.4、基礎節的垂直度必需控制在1/1000以內;2.5、標準節螺栓、鉸接銷軸等必須按規范要求緊固到位;六、主要零部件重量和吊點位置1、主要零部件重量序號數量名稱質量(Kg)備注11內爬基礎節50

7、103025×2436×243623內爬塔身節32523025×2418×245435內爬塔身加強節32723025×2418×245446內爬底座(半)24625600×2800×76754標準節32403025×2418×243661爬升套架51847036×3155×315571回轉總成126503530×3155×297081塔頂前弦桿410614515×2048×77092塔頂后弦桿759(2×3384)×

8、400×330101起升機構15700111動臂機構6750121平衡臂120007170×2060×1100131起重臂1243311475×1930×1992141起重臂2217910520×1908×2062151起重臂3220910520×1908×2142161起重臂4206810520×1908×1970171起重臂513345336×1876×1970181起重臂623204995×1900×3780191吊鉤1057201司機室6

9、451840×1250×2235217平衡重45702419×1720×180222半梁123505750×450×1300232半梁220626200×450×1320246拉桿5656350×400×210251電控柜20002500×2300×16002、吊點位置 臂長組合質量重心位置(L)K(m)40米臂長13280kg23.8m10K1835米臂長11800kg21.1m30米臂長10700kg17.5m七、安裝輔助設備的型號、性能根據QTD400塔吊主要零部件的尺

10、寸、重量,以及安裝位置,計劃選用徐州重工生產的QY50B(50T)汽吊和中聯重科生產的200T汽吊作為此次安裝作業的輔助設備。1、徐州QY50B(50t)主臂起重性能表工作幅度(m)10.7m18.05m25.4m32.75m40.1m3.050.03.543.04.038.04.534.05.030.524.75.528.023.56.024.022.216.36.521.018.015.07.018.514.014.110.28.014.511.212.49.27.59.011.59.211.18.36.510.06.410.07.56.012.04.67.56.85.214.05.15.

11、74.616.04.04.73.918.03.13.73.320.02.22.92.922.01.62.32.424.01.82.026.01.41.528.01.230.00.92、中聯重科生產的 200T主臂起重性能表R(m)13.8m18.1m26.831.2m35.5m39.9m44.2m48.5m52.9m57.2m61m3200418512051701189861531159578713811091756181141058572605099798.47868574841108485.3725752453932.5117374.965534843373226.5126566.5584

12、9454035312622.51459.553474238333025.521.219.41653.348424036322824.82018.41843.543373531292623.218.516.82037313128262321.41715.52230262825232119.615.614.52425222523211918.114.413.52621192221191816.813.412.528162019171615.512.511.5301918161514.511.710.8321716151413.41110略八、設備電源的設置QTD400型塔式起重機必須采用專用開關箱

13、,做到“一機一閘一保護”。因其總功率為240KW(不包括頂升機構),通過計算可選用截面為3×185mm2+2×95mm2的三相五線銅芯電纜,用400A的斷路保護器作為控制開關。九、施工人員的配置 1、施工項目部組織機構根據塔式起重機的安裝任務生產計劃的安排,為全面落實施工生產安排,對塔機安裝、運輸全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控,確保質量目標、工期目標、環境管理目標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確定如下組織機構,并明確分工職責: 2、施工人員職責分工崗 位崗 位 職 責項目經理對塔機安裝全過程進行管理監控并按照要求進行合理的組織。技術負責人編制塔機的安裝施工方案,負責安裝技術指導,匯編

14、整理技術資料。專職安全員檢查施工中安全保護措施的執行,監督作業前安全技術交底,負責現場施工安全監督。現場施工員負責施工中的內外接口,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實施方案,對作業工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塔機安裝過程安全、質量管理負直接責任。安裝作業人 員所有作業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持有效操作證件上崗,接受塔機安裝作業前的安全技術交底。服從班組指揮分工,嚴格執行作業程序,精力集中,做好自我防護,正確配帶和使用安全防護用品,不違章作業。十、吊索具和專用工具的配置序號 名 稱數 量規 格1大錘220P、10P2撬棒40.82米3卸扣85噸、10噸、15噸4液壓扳手1M48 M425力矩扳手1套M33 M306活

15、絡扳手4套8寸、10寸、18寸7麻繩2158枕木6200×200×20009安全帶12GB2811-2812-8910安全帽14GB6509-8520-3111經緯儀1THE02012兆歐表1500V ZC313卷尺15米 20米14鋼絲繩413 16 20 15鏈條葫蘆42噸 5噸十一、安裝進度計劃表序號工序名稱機械機具安裝天數安裝人數備注1安裝前的準備工作0.52安裝第一、二道附著50T1103調試兩道附著的水平度及中心偏差184安裝基礎標準節等共9節,保證垂直度在允許范圍,具備安裝以上部分50T1105安裝爬升套架、回轉總成200T1106安裝平衡臂總成、兩塊配重及塔

16、頂200T1107安裝起重臂總成及其余配重200T1108穿繞鋼絲繩(先繞變幅,后繞起升)1109接線、調試1610頂升加節至獨立高度50米1611拆除爬升套架并安裝內爬液壓系統 1 8十二、塔機的安裝工藝程序1、 塔機安裝時的注意事項1.1、塔機的安裝工作應在塔機最高處風速不大于12m/s時進行。1.2、必須遵循塔機的安裝程序。1.3、根據吊裝部件選用長度適當、質量可靠的吊具。1.4、塔機各部件可拆卸的銷軸、高強螺栓、螺母均是專用特制件,用戶不得隨意代換。1.5、塔機在施工現場的安裝位置,必須保證其最大旋轉部分如吊臂、吊鉤等要求離輸電線5米以上的安全距離。1.6、安裝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

17、安全帽,高空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1.7、塔吊在安裝(拆卸)過程中必須保持現場清潔有序,(10米回轉半徑)設置作業區警戒線,設專人負責警戒,防止以安裝無關的人進入安裝現場。2、 塔機的安裝步驟2.1、安裝內爬裝置。利用50T汽吊先在2F梁柱上安裝一套內爬裝置(承重框架),其中包括依次吊裝半梁2和下拉桿、半梁1和水平拉桿、內爬底座和上拉桿等。再用同樣的方法在6F梁柱上安裝第二套內爬框架(抗扭框架),緊固好連接螺栓和銷軸等。(見下圖)注意:1、內爬裝置包括兩個內爬底座、兩個半梁1、兩個半梁2以及6根拉桿和液壓系統等。 2、保證兩套內爬裝置的中心距以及控制內爬底座平面度在5mm以內。 2.2、安裝內

18、爬塔身節和加強節。先將內爬基礎節安裝到內爬底座上,并打開兩伸臂,起承重作用。然后按順序吊裝3 節內爬塔身節和6節內爬加強節,用 M48高強度螺栓緊固到位,注意塔身節中間扶梯上下應對齊,以方便人員上下。利用內爬裝置調節塔身垂直度,保證偏差控制在1/1000內。2.3、安裝爬升套架。先在地面將爬升套架上的平臺、欄桿、引進框架以及頂升油缸等組裝好,利用爬升架上方四連接法蘭,用索具系牢吊起爬升架套裝在塔身上,使有頂升油缸的一面要對應有踏步的塔身面。爬升架四連接法蘭面應低于塔身上結合面放下,利用爬爪將爬升架支撐于塔身踏步上。最后吊起頂升液壓泵站安放在靠油缸一面的走臺上。2.4、安裝回轉總成。在地面將下支

19、座、回轉支承、上支座、平臺及回轉機構連接成一個整體,再吊裝到已裝好的塔身上并分別與塔身及爬升架連接好。最后把司機室吊裝上去,用銷軸和螺栓連接牢固。2.5、安裝平衡臂總成。利用平衡臂上四個吊耳將組裝好的平衡臂吊起,與上支座裝配連接,先安裝平衡 臂下部的兩個銷軸,之后將平衡臂微微抬起,再將上部兩個105 銷軸裝好,并插好開口銷,將開口銷尾部張開。在平衡臂的尾部可安裝一根導引繩,以便在地面上導引平衡臂。2.6、安裝其他機構。利用200T汽車吊依次安裝起升機構和動臂機構。2.7、安裝兩塊平衡重及塔頂。2.7.1、把已組裝好梯子、平臺、緩沖裝置的塔頂吊起、先將塔頂前弦桿用 2 根100 銷軸與上支座耳座

20、相連,然后再將塔頂后弦桿用 2 根100 銷軸與平衡臂耳座相連,并將開口銷充分張開。2.7.2、吊裝兩塊平衡重放入平衡臂尾部,并固定好。2.8、安裝起重臂總成。利用汽車吊將塔吊起重臂逐節組裝,及時按要求穿插銷軸和開口銷,然后將兩根安裝繩正確的安裝在塔吊起重臂上并用鐵絲綁扎牢靠,再組裝并安裝起重臂變幅拉桿,選好吊點,最后利用汽車吊、兩個5T葫蘆及兩根鋼絲繩將起重臂吊裝到塔頂上,在安裝完安裝繩后,將兩葫蘆同時慢慢降低,致使起重臂架根部呈向下傾斜狀態,通過 2 根140 銷軸與上支座銷孔連接,在保證安裝繩全部受力狀態下慢慢取掉吊索和葫蘆。最后利用汽車吊將還未安裝到拉桿上變幅滑輪組(4個)吊至塔頂并用

21、鋼絲繩及繩卡固定牢靠,與塔頂滑輪組保持一定距離,便于穿繞鋼絲繩。當然在此過程中,可以在起重臂的尾部綁扎一根導引繩,以便在地面上導引起重臂。2.9、吊裝剩余平衡重。將剩余平衡重依次放入平衡臂尾部并固定牢靠,40米臂長平衡重總質量35噸。2.10、穿繞鋼絲繩(先變幅,后起升)。2.10.1、放出動臂機構鋼絲繩,并進行穿繞,輪流穿過塔頂頂部變幅滑輪組(4個滑輪)和即將要安裝到拉桿上的變幅滑輪組(4個滑輪) 。動臂鋼絲繩繩頭用 5個繩卡固定在塔頂固定端,繩卡之間距離不小于 200mm,繩頭距最后一個繩卡的距離不小于 140mm,并用細鋼絲捆扎牢。動臂滑輪組繞繩完成后,用一根牽引繩將起升機構鋼絲繩通過起

22、重臂上的第一個定滑輪逆向穿繞,將拉桿上要安裝的滑輪組牽引到位并聯接牢靠,在此過程中司機必須緩慢操作,變幅起升兩機構同時進行。最后用 1檔開動動臂機構,將變幅拉桿逐漸拉起,直至起重臂至 15°角。安裝完變幅拉桿并抬起起重臂后及時將安裝繩拆除。2.10.2、啟動起升機構將其鋼絲繩收回到第一個定滑輪處,然后再用牽引繩將起升鋼絲繩通過兩個定滑輪牽引至起重臂端部滑輪處,并通過吊鉤固定到起重臂端部的防扭裝置上。(如下圖)2.11、調整安全保護裝置2.11.1、調整行程限位器2.11.1.1、高度限位器的調整調整限位器上的凸輪,使吊鉤達到預定的極限高度(一般鉤頂至臂尖底部距離不小于 3m)時,觸點

23、斷開,使開關 LH 斷開,吊鉤不能再上升,再啟動時只能下降、空鉤上升三次,效果一樣即可。開關 LH1 和 LD1可限制起升機構高速運行,LH1 開關限制上升至起重臂 15 米左右自動降速,LD1 限制下降至地面 15 米左右自動降速。LH1 和 LD1 開關的調整可根據實際情況用戶自行確定。2.11.1.2、回轉限位器的調整、回轉限位器的調整必須是在無吊載的情況下進行的,調定范圍是540°角或1.5圈;、先將起重臂旋轉到電纜不受扭的狀態作為起點,再向右旋轉起重臂一圈半,用解錐 插入限位器齒桿轉動長凸輪壓下微動開關切斷向右方向旋轉的電源。此時右回轉限位(LR)已調整好。、回到起點,向左

24、旋轉起重臂一圈半,轉動齒桿壓下另一組微動開關,切斷向左方向旋轉的電源。此時左回轉(LL)已調整好。 (注意:限位器上一般都有二長二短 4個凸輪,向左或右限位盡可能選用長凸輪,這樣可以避免吊臂慣性滑移角度太大時,滑過斷電行程又誤接通電源。)2.11.1.3、變幅限位器的調整(空鉤)、向外變幅限位器行程限位開關(LF)的調節將大臂開至 15°處,轉動凸塊使其壓住限位開關 的碰頭,使開關 LF 斷開,大臂停止下降。、向內變幅限位器行程限位開關(LN、LN1)的調節將大臂開至 75°處,轉動凸塊使其壓住限位開關 的碰頭,使開關 LN1 斷開, 大臂由高速轉為低速。繼續開動大臂至 8

25、5°轉動凸塊使其壓住限位開關 的碰頭,使開關 LN斷開,大臂停止向內變幅。、限位開關(LDB)的調節將大臂大于 40°處開至 40°處,轉動凸塊使其壓住 LDB 開關,使開關 LDB 斷開。2.11.2、調整載荷保護裝置2.11.2.1、起重力矩限制器的調整(先必須把動臂變幅機構限位開關 LDB 調好。)、定碼變幅調整(采用 a=2 倍率調整)A、當臂長組合為 40米時,在 8米幅度吊起 32噸的砝碼,低速變幅至 12米,調整力矩限制器,使 LDM3動作,操作臺上的力矩指示燈亮進行報警,再開至 1616.5米幅度處,調整力矩限制器,使 LDM1 動作,起升向上、變

26、幅向外斷電,同時發出超載報警。B、再重復 A項動作兩次,調準為止。、定幅變碼調整(采用 a=2 倍率調整)A、在最大幅度處40m 臂長組合吊重 9.7t,能起升,調整定幅變碼相對應那根螺桿(對應 LDM2) 40m 臂長組合時加重到 10.2t,不能起升向上,同時發出超載報警聲。B、重復A項動作兩次,調準為止。2.11.2.2、起重量限制器的調整塔機起升機構的工作方式分重載(-檔)、輕載(-檔)。重載的最大起重量32 噸;輕載的最大起重量為 22噸。為了使各檔的起重 量在規定值以下,本塔機設有起重量測力傳感器,經綜合顯示儀控制可編程控制器來實現的。 當起升機構工作在輕載時,如果起重量超過輕載的

27、最大起重量時(倍率 a=2,起重量為 22噸;),起升速度限制在第三檔以內, 若起重量超過塔機的最大起重量(倍率 a=2,起重量為 32 噸,)起升上升控制線路被切斷,操作臺上報警器發出報警信號。等減輕負載后,再起動起升機構上升。2.11.2.3、極限限位開關的調整當起重臂變幅至 15°時,一限位開關的滾輪與起重臂一擋塊相碰,變幅斷電。當起重臂變幅至 85°時,另一限位開關的滾輪與起重臂另一擋塊相碰,變幅斷電。調整好后,試驗 23 次,確保限位開關的保護正常。2.12、試車運行2.11.1、先對起升機構進行試車,將吊鉤上下運行三次;2.11.2、對動臂變幅機構進行試車,讓起

28、重臂從15°85°運行三次;2.11.3、對回轉機構進行試車,讓回轉部分左右旋轉三次。2.13、利用爬升套架頂升至獨立高度(50m)利用爬升套架將塔機頂升加節到獨立高度,注意順序:自下至上為內爬基礎節、3節塔身節、5節加強節、7節標準節。2.13.1、將起重臂旋轉至塔身節引入的方向,回轉制動,鎖住起重臂;2.13.2、操縱手柄,開動液壓泵站,使頂升油缸橫梁兩端銷軸擱在塔身的踏步槽內并稍稍頂緊爬升架;2.13.3、將爬升架用 16 個 M33 螺栓與下支座連接好;將爬升架外伸平臺的活動平臺向外伸 出。2.13.4、調整好爬升架上 16 個導輪與塔身主弦桿之間的間隙,一般以 2

29、5 毫米為宜;2.13.5、吊起一節塔身節,起重臂為 85 度,將塔身節運行到引進框架的上方,再將四個引 進滾輪分別安裝到塔身節下方的四個角上,將塔身節落到引進框架的軌道上, 特別注意:引進塔身節時起重臂角度不能超過 85°;2.13.6、調整起重臂角度,使爬升架以上部的重心落在頂升油缸的位置上(見下表) ,該平衡位置僅供參考,可以通過起重臂俯仰進行調節。具體調整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起重臂的重心位置。然后松開下支座與塔身的連接螺栓,稍微頂起爬升架,觀察爬升架 上的四個滾輪基本上與塔身節不接觸,同時觀察塔身節主弦桿定位銷不偏離下支座銷 孔,即為理想位置,液壓泵站的油壓表位于頂升所需

30、的最小壓力;臂長組合起重量(t)起重臂角度40m032°35m232°30m429°2.13.7、操縱液壓泵站手柄,使油缸動作,將塔機下支座以上部分頂起,當油缸活塞桿伸出, 爬升架從初始位置向上爬升 1.6 米時,油泵停止工作,擺動爬升架下方的兩個爬爪, 使其正好擱在塔身的踏步上;然后油缸活塞桿全部縮回。重新使頂升橫梁頂在塔身的塔 步上,再次將活塞桿伸出使下支座以上部分頂起 1.6 米;2.13.8、此時,下支座與塔身之間恰好能有一個塔身節的空間,推進引進梁軌道上的塔身 節對準塔身中心位置,緩慢縮回油缸,使引進的塔身節與塔身節接觸,并用 12 個 M48 螺栓將該

31、塔身節與塔身連接,采用專用力矩扳手按規定的預緊力矩擰緊螺栓, 卸下引進滾輪,即完成一節塔身節的加節工作( 若需加幾節塔身,重復上述程序繼續進 行);注意:下支座與塔身連接的每一個角上至少用兩個螺栓連接好后,方能進行下一個 塔身節的加節工作。十三、塔機的內爬頂升作業內爬頂升說明:當塔機利用爬升套架頂升到獨立標準高度后,就可以將套架與下支座脫離,利用油缸和泵站降落到第二道內爬裝置上,利用相鄰的塔吊把爬升套架拆除,然后先將內爬系統安裝到第二道內爬裝置上、最后將旋臂吊安裝到塔吊標準節(從上向下的第二節標準節的底部)上,并做空載往復試驗,直至達到正常工作狀態。內爬頂升裝置共設三道,從下至上依次為:承重裝

32、置(框架)、抗扭裝置(框架)和過渡裝置(框架),相鄰框架間距在14.421.6米。三個內爬框架均為可拆形式,以保證循環利用和轉換功能。承重框架主要用于承受塔機在各種工況下產生的垂直向下的作用力;抗扭框架主要用于承受塔機在各種工況下產生的扭矩和彎矩,并作為爬升過程中的爬升軌道;過渡框架主要作為爬升過程中的爬升軌道,并最終作為抗扭框架使用。塔機在正常工作時,只使承重框架和抗扭框架穩固塔身,在完成爬升任務后,三個框架自下至上依次轉換。三個框架都是通過高強螺栓、銷軸、拉桿等與建筑物的梁、柱緊密連接起來,以達到安全、平衡、穩定的目的。1、內爬頂升1.1、頂升前的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1.1.1、內爬頂升將吊

33、臂垂直于頂升橫梁方向固定,調整起重臂角度,使塔機處于平衡位置。1.1.2、塔機最高處風速大于 12m/s 時,不得進行頂升作業。1.1.2、放松電纜長度略大于總的頂升高度,并緊固好電纜。1.1.3、嚴禁在頂升系統正在頂起或已頂起時進行吊重、變幅以及回轉操作。1.1.4、在頂升過程中,若液壓頂升系統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頂升,收回油缸,待排除液壓系統的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1.2、頂升作業1.2.1、利用油缸連桿裝置將頂升橫梁頂在塔身踏步下叉口,操縱液壓系統,將塔身頂起1.6m左右,然后將內爬框架上四內爬撐桿支撐在塔身踏步上(以防塔機墮落) 再收回油缸,將頂升橫梁撐在下一對踏步上,操縱油缸向上頂升1

34、.6m左右,然后再用撐桿撐住另一對踏步,這樣周而復始。1.2.2、當內爬基礎節的四個伸臂超出內爬框架上平面時,拉出四個伸臂然后收回活塞桿,讓塔吊基礎節的四個伸臂座落在內爬框架上。1.2.3、安裝并調整內爬框架上的頂桿于中框架處,使頂桿與塔身弦桿接觸,調整塔身中心對水平面垂直度,要求在 1.5/1000 之內,在最上一個內爬框架平面靠塔身內安裝撐桿并頂緊,然后調整上下工作框架各 8個頂塊,將塔身頂緊。1.2.4、如需繼續爬高,在完成程序1.2.3后,在建筑物上再安裝一個內爬框架,然后重復1.2.1和1.2.2過程。臂長組起重量起重臂角度40m0t32°35m2t32°塔機配平

35、(吊重與起重臂仰角關系)1.3、頂升加節后的收尾工作1.3.1、頂升加節完成之后,首先是要將塔身各節的高強度螺栓按要求擰緊,做好必要的防銹保護。1.3.2、當塔機頂升液壓系統不工作時,泵站應拔掉電源,油缸上的頂升橫梁應離開踏步槽,活塞桿全收回。泵站應用防雨罩蓋住,防止油液進水變質。1.3.3、非工作狀態下,應使臂架仰角處于 20°30°,以免塔機承受過大的風載而失穩。 2.內爬裝置的移裝2.1、內爬裝置移裝前的準備工作2.1.1、安拆作業人員必須正確的系好安全帶,佩戴好安全帽;2.1.2、檢查旋臂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2.1.3、在進行部件的拆除和安裝時,必須系好牽引安全繩;

36、2.1.4、通訊設備要靈敏可靠,保證信息暢通無阻。2.2、內爬裝置的移裝工藝流程內爬底座的拆除 半梁1的拆除 半梁2和下拉桿的拆裝 操作平臺拆裝 半梁1的安裝 水平拉桿的拆裝 內爬底座的安裝 上拉桿的拆裝 液壓系統的拆裝 十四、塔機的拆卸步驟及方法1、拆卸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注意事項1.1、拆卸時最高處風速應低于12m/s,遇有大風、大霧、雷電等惡劣天氣,禁止拆卸塔機,夜間進行拆卸應有足夠亮度的照明。1.2、塔機拆卸步驟與立塔安裝的步驟相反,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說明書要求進行,嚴禁一切違章作業。1.3、檢查液壓系統。啟動泵站,讓油缸活塞桿空行程往返運動一次。1.4、在拆卸塔身節時,應派專人操作油

37、泵。1.5、以塔機為中心,10米回轉半徑設置作業警戒區,派專人負責安全警戒。2、塔吊拆卸步驟及方法2.1、內爬塔機的拆卸說明:拆卸前應下降塔身,使起重臂盡可能接近建筑物頂面,利用輔助起重設備將內爬式塔機的部件拆卸,然后依次吊至地面。建筑物頂面上架設的輔助起重設備必須具有足夠的穩定性,若該設備對建筑物頂 面載荷超過其承受能力,必須采取措施分散載荷。 2.2、拆卸工藝流程及方法:降 塔吊裝安裝繩,拆卸平衡重 拆除起升鋼絲繩 拆卸起重臂 拆卸塔頂 拆卸平衡臂 拆卸回轉總成 拆卸塔身 拆卸輔助起重設備2.2.1、降塔。利用內爬頂升系統將塔身降到盡可能接近建筑物頂面,以便輔助起重設備進行拆卸。2.2.2

38、、吊裝安裝繩,拆卸平衡重。將安裝繩吊起并與起重臂和塔頂用銷軸連接好后,再從平衡臂尾端逐塊拆除平衡重,僅剩下兩塊平衡重要待起重臂拆除后才完全吊下。2.2.3、拆除鋼絲繩。拆除時應對鋼絲繩全長進行認真檢查,拆除完的起升鋼絲繩應全部繞在起升機構卷筒上并固定好。2.2.4、拆卸起重臂。用輔助起重設備配合、參照安裝起重臂時的吊裝重心和位置,將起重臂端部向上稍吊起,將動臂鋼絲繩的繩頭放下,將動臂鋼絲繩繞到動臂卷筒上并綁緊,拉桿 滑輪組放到起重臂平臺上固定。拆下安裝繩與塔頂的連接銷軸,將安裝繩固定于起重臂上,然后拆下起重臂與上支座的連接銷軸。將起重臂降到地面,拆除起重臂拉桿和安裝繩。2.2.5、拆卸塔頂。拆

39、除塔頂與上支座和平衡臂的連接銷軸,將塔頂吊起降至地面,吊下剩余兩塊平衡重。2.2.6、拆卸平衡臂。用輔助起重設備將平衡臂吊起,取下平衡臂與上支座的連接銷軸,將平衡臂放到地面上,拆卸時注意平衡臂的重心位置,下降時臂根應先移出上支座,可在臂根處聯一根牽引繩用以導向。2.2.7、拆卸回轉總成(含上、下支座、回轉機構、電控柜、司機室、回轉支承)。將下支座與塔身、爬升架法蘭上的連接螺栓拆除,在上支座吊裝點固定吊繩,將回轉總成吊出。2.2.9、拆卸塔身。利用輔助起重設備將剩余的塔身,逐節拆除 M48 連接螺栓,吊出剩余塔身。2.2.10、拆卸輔助起重設備。十五、塔機安全技術措施和重大危險源1、所有參與安裝

40、作業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戴好安全帽,穿好防滑鞋,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使用的工具應掛好安全繩,防止高空墜落傷人。2、作業前應對參與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和施工方案的交底。3、如遇下雨和四級以上大風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將塔吊固定牢靠。4、在頂升作業時,塔吊不得進行回轉和起吊動作。5、在安裝起重臂和平衡臂時,要綁好牽引繩,起吊要平穩慢速,作業人員應聽從統一指揮,隨時調整牽引繩的長度,防止晃動。6、放置各部構件時,應按要求鋪好枕木防止變形,電纜線應盤好。7、安裝完工后清理垃圾,保持現場的衛生整潔。8、重大危險源及其預防措施危險因素可導致事故作業中危險性評價危險級別現有控制措施及有效性LECD高

41、空作業人員酒后、病后上崗作業高空墜落、物體打擊6340720V嚴禁酒后及病后初愈上崗作業高空作業人員未正確佩帶安全防護用品高空墜落、物體打擊6340720V組織班前交底,并按規定配發安全防護用品作業人員無證上崗機械傷害、物體打擊、起重傷害、設備坍塌6340720V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保持上崗證在有效期內未按照方案安拆塔吊傾覆6340720V對作業人員進行詳細交底,確保作業人員安方案施工違章安拆塔吊傾覆6340720V塔吊安拆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必須到場,拆除過程中嚴格監督每個操作步驟高空作業機具存放不當物體打擊648252V高空作業配發工具袋,隨身工具及零星物件應放在工具袋中

42、高空落物人員傷害6340720V打銷軸的時候,必須有專人扶好銷軸,防止墜落。在網狀平臺上鋪設腳手板,防止小件墜落塔吊升降時仍進行回轉塔吊傾覆 起重傷害668252V塔吊升降時嚴禁進行回轉垂直方向交叉施工墜落,物體打擊668252V合理安排工作面,警戒區域紅白帶圍護,專人監督,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起吊指揮信號錯誤物體打擊、機具損壞6610252V班前進行相關交底,根據要求配備通訊器材物件吊點不準確 、起吊不平衡物體打擊、機具損壞6810252V按方案施工,準確選擇吊點操作人員觸電人員傷害設備損壞665540IV注意電纜不能受積壓,電工拆電前必須詳細檢查電纜有無破損現象,若有接頭必須用絕緣膠布包實惡

43、劣天氣進行起重機拆裝和升降工作高空墜落、機械事故6810252V杜絕惡劣天氣作業高空向上向下拋工具或零件物體打擊668252V高空作業配發工具袋,隨身工具及零星物件應放在工具袋中注:分析方法采用LEC法,即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危險等級值(D)取決于發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和發生事故產生的可能后果(C)三個因素的乘積,即:DLEC十六、塔機的應急救援預案為快速、及時、妥善地處理公司各生產施工項目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的組織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

44、工作的決定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的有關要求,制定本預案。1、生產安全事故的分類 1.1、生產安全事故的定義 生產安全事故是指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活動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自然因素引起,突然發生的導致嚴重人員傷亡的事故。按照事故情況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 1.2、生產安全事故的分類 1.2.1、起重傷害 1.2.2、高處墜落 1.2.3、物體打擊(含高處落物 1.2.4、觸電 1.2.5、交通運輸事故 1.2.6、不可預見突發性事故 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的指揮 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由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公司應急救

45、援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和救援處置. 2.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組成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公司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組成。設總指揮、副總指揮,下設專業處置組。成員部門:生產部、租賃部、綜合部、后勤保衛部、財務部等部門組成。 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災害救援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組、善后處理組6個專業處置組,具體承擔事故救援和處置工作。 2.2、應急救援指揮部和專業處置組的職責2.2.1、應急救援指揮部 在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以及善后處理的組織指揮工作。總指揮是處置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組織者和指揮者,負責 組織、指揮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2.2.2、專業處置

46、組的職責 綜合協調組:由公司辦公室負責,承接特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搶險救援進展情況:落實上級領導同志關于事故搶險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災害救援組:由租賃事業部負責,組織協調人員和消防、搶險、救護等專業搶險隊伍,進行搶險救援。 醫療救護組:由綜合部負責,組織有關醫療單位對傷亡人員實施救治和處置。 后勤保障組;由后勤保衛部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落實運輸保障和物資保障工作。 事故調查組:由公司生產部配合有關部門進行現場勘察、取證和開展對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善后處理組:責成有關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處理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 3、報告程序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按照下列程序報告: 3.1、各生產施工項目應立即撥打報警電話,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簡要情況,并隨時報告事故的后續情況: 3.2、公司報告上級政府和通知有關部門。 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有關部門按照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協同配合的原則,迅速開展救援處置工作。 4.1、公司接到事故報告后,按照有關程序立即報請公司總經理啟動本預案,并迅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