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高支模支架方案6[1].10_第1頁
攀枝花高支模支架方案6[1].10_第2頁
攀枝花高支模支架方案6[1].10_第3頁
攀枝花高支模支架方案6[1].10_第4頁
攀枝花高支模支架方案6[1].1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攀枝花金海開元名都大酒店工程 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攀枝花金海開元名都大酒店工程3-4層10.25m高及5層5.7m高轉換層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單位:重慶市渝萬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日 期: 二零一零年四月 已修改一、工程概況攀枝花金海開元名都大酒店工程位于攀枝花市炳三區機場路旁,酒店地下三層、地上二十四層組成。建筑面積69316,結構高度為99.8m。基礎為人工挖孔樁地基,抗震設防烈度7度,耐火等級一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規范規定:層高超過5m的模板支撐屬高支模,需編制專項施工方案,且需要經5人以上的專家組論證后才能實施。本工程施

2、工難點在3 -4層部位超大空間大跨度高支模施工,層高為10.25m,板厚130mm,縱向最大梁截面尺寸500mm *1800mm,共計四根,跨度為21.6m,最大截面配筋為,n1612、2132、10100,和橫向最大梁截面尺寸400mm *1000mm,共計兩根,跨度為44.299m,最大截面配筋為,n812、925、10100;以及5層轉換層大跨度高支模施工,層高5.7m,板厚150mm,最大梁截面尺寸550mm *1800mm。共計四根,跨度為21.6 m,最大截面配筋為:3025、12100;以上梁砼等級為c40,澆筑砼時,按先澆梁后澆板的順序進行,且在高支模范圍內(3-9軸3-22軸

3、和3-h3-e軸之間)的砼,全部采用塔吊吊運至板面,并均勻分布進行澆筑。二、設計計算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必須對其腳手架支撐體系作詳細計算。(一)計算依據1、浙江工業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的酒店施工圖紙。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以下簡稱扣件式規范)。3、參考資料:現澆混凝土結構施工手冊,(簡稱施工手冊)。建筑施工計算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簡稱計算手冊)。建筑施工扣件或鋼管腳手架構造與計算。混凝土及砌體結構冶金工業出版社。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02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jgj80-9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 gb500

4、09-200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130-200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80-91(二)計算范圍為安全起見,選取層高為10.25m、大梁尺寸500×1800、樓板厚度為130mm以及選取層高為5.7m、大梁尺寸550×1800、樓板厚度為150mm作為計算標準。說明:1、梁模板:采用18mm厚木膠合板(主要技術性能符合鋼框膠合板模板技術規程jgj96-95),50×100木枋作為龍骨,沿梁長方向布置,沿梁高間距250mm,沿梁底方向布置四根。大梁兩側采用12300×300對拉螺桿連接。2、樓板模板:采用18mm木膠合板(主要技術性能符合

5、鋼框膠合板模板技術規程jgj96-95),50×100木枋作為龍骨,間距300mm。3、滿堂架體:、桿件用q23548×3.5mm鋼管(主要技術性能符合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tj18-75),立桿下部設通長墊木;所有立桿的連接均采用對接扣件錯開相連,且所有立桿頂部均采用頂托支撐(詳見高支模滿堂架搭設圖)。、板底支撐體系:搭設縱向、橫向和水平剪刀撐。取縱橫立桿間距為lalb0.8m,步距1.5m。縱向和橫向剪刀撐共設4道,底部和頂部各設一道,中間間隔設兩道(詳見高支模滿堂架搭設圖)。、大梁支撐體系:在梁底中部設兩組立桿,梁的兩側距梁底立桿0.30m處設置立桿,即梁底橫向間距

6、0.3m;所有立桿沿梁方向縱距0.4m,橫桿步距1.5m。梁兩側及梁底立桿設置垂直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大梁兩端設置248的斜撐和大梁兩側的縱橫桿相連。且大梁兩側的立桿與橫桿相連的部位必須采用雙扣件。、縱向21.6m跨方向設置三道垂直剪刀撐,分別布置在兩端和中部;橫向44.299m跨方向設置四道垂直剪刀撐,在兩端分別布置一道,中部每隔14.8m設置一道;5層層高5.7m轉換層部位,在立桿上下1/3和1/2的部位,分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其剪刀撐的角度一般為450-600。、滿堂架搭拆順序:搭設順序:放梁線鋪腳手板支梁底架支滿堂架搭剪刀撐支梁模板支頂板模板拆除順序:先拆頂板模板,待大梁砼強度

7、100%達到設計強度且上層模板架拆除完后方可拆除大梁模板和支撐架。、三層、四層10.25m高支模搭設過程中,二層的滿堂架不能拆除;五層5.7m轉換層高支模搭設過程中,三層、四層10.25m高支模不能拆除,必須根據規范規定的砼齡期要求,方能進行底模的拆除。(三)荷載計算 1、樓板支撐(取一計算單元)荷載計算、支撐架自重(恒載)立桿:(10.250.050.13)×0.03840.3866kn橫桿、縱桿:0.8×7×0.0384×20.4301kn直角扣件:7×0.01320.0924kn對接扣件:0.0184×40.0736kn剪刀撐(

8、取45o):旋轉扣件(雙向,取45o): 所以,支撐架自重為0.3828 kn + 0.4301 kn +0.0924 kn +0.0736 kn +0.1738 kn +0.0574 kn =1.21kn;、樓板支撐體系恒載: 支撐架自重標準值為:1.21kn; 樓板木模板自重標準值:0.3kn/m2; 樓板鋼筋自重標準值:1.1 kn/m3; 樓板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24 kn/m3。、樓板支撐體系可變荷載: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1.0kn/m2; 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2.0kn/m2(該部位混凝土澆筑方式采用塔吊運輸結合人工澆筑,故混凝土傾倒產生的荷載與振搗荷載不會在同

9、一部位產生,故在此不考慮混凝土的傾倒荷載);、大橫向水平桿驗算底板模板下大橫向水平桿按兩跨連續梁計算,兩跨連續梁計算簡圖如下:作用大橫向水平桿永久線荷載標準值qk10.3×0.8(1.124)×0.13×0.82.85kn/m作用大橫向水平桿永久線荷載設計值q11.2×2.853.42 kn/m作用大橫向水平桿可變線荷載標準值qk20.8×1.00.8×2.02.40kn/m作用大橫向水平桿可變線荷載設計值q21.4×2.43.36 kn/m故:作用大橫向水平桿線荷載設計值為qq1q23.423.366.78 kn/m大橫向

10、水平桿受最大彎矩m0.125 qlb20.125×6.78×0.820.54 kn.m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鋼管的截面模量(抵抗矩)5.08×103mm3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205n/mm2按三跨連續梁計算的擾度 < 700/250=2.8mm (滿足要求)e-鋼管的彈性模量2.06×105n/mm2 i-鋼管的慣性矩12.19×104mm4 、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計算驗算 r1.25 qlb1.25×6.78×0.86.78kn<rc8knrc-直角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8kn考慮混凝

11、土振搗時,在立桿和頂層水平桿的連接部位產生集中荷載,扣件螺栓擰緊力矩值應按規范要求5.1.7達到40n.m65n.m(表5-58)。、模板支撐架立桿計算支架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為大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最大豎向力與樓板底板支架自重產生的軸向力設計值總和。即nrn×1.26.781.21×1.28.23kn1、當步距h取1.5m時模板支架立桿的計算長度loh2a1.52×0.1481.796m h-橫桿步距,取1.5m a-頂層橫桿到樓板底模的距離0.0480.100.148m根據扣件式規范,查表5.3.3(取最小立桿間距和最小連墻件設置)得長度系數1.5(施工手冊表5-

12、16)由規范公式5.3.3得l/iklo /i取k1,1×1.5×179.6/1.58170.5<210(滿足要求)-本支撐架的長細比k-計算長細比附加系數-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i-鋼管的回轉半徑1.58cm取k1.155,1.155×1.5×179.6/1.58196.93查規范附錄c表c得穩定性系數0.186由規范公式5.3.1-1驗算支架立桿穩定性即:(滿足要求)-立桿穩定系數a-q23548×3.5mm鋼管的截面積(施工手冊表5-17)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205n/mm22、大梁支撐(取一

13、計算單元)荷載計算、支撐架自重(恒載)立桿:(10.250.10.13)×0.03840.3848kn橫桿:0.3×7×0.03840.0806kn縱桿:0.4×7×0.03840.1075kn直角扣件:7×3×0.01320.2772kn對接扣件:0.0184×20.0368kn剪刀撐及旋轉扣件(取45o):0.17380.05740.2312kn所以,支撐架自重為0.3848kn+0.0806kn +0.1075kn+0.2772kn+0.0368kn+0.2312kn=1.1181 kn、大梁支撐體系恒載:圖

14、一 (1)、支撐架自重標準值為:1.1181kn; (2)、大梁木模板自重標準值(采用18mm厚木膠合板,50×100木枋作為龍骨,沿梁長方向通長布置,豎向間距250,雙鋼管背楞間距400,即對拉螺桿延梁長方向間距400):以延長米為計算單位 a、模板自重(=580kg/m3=5.8kn/m3):(1.67+0.5+1.67)×0.018×5.80.4009kn/mb、方木自重(=600kg/m3=6kn/m3):(6+4+6)×0.1×0.05×60.48kn/mc、鋼管自重:背楞:斜撐:1.07× =2.675m橫擔:1

15、.1=1.375 m 故其自重為:(18.5+2.675+1.375)×0.0384=0.8659kn/m 所以,大梁模板體系總體自重為0.4009kn/m +0.48kn/m+0.8659kn/m =1.7468 kn/m (3)、大梁鋼筋自重標準值:1.3kn/m3; (4)、大梁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24kn/m3。、大梁支撐體系可變荷載: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1.0kn/m2;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2.0kn/m2;、小橫向水平桿驗算大梁模板下橫向水平桿按兩跨計算,兩跨計算簡圖如下: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受恒載作用的集中力標準值:pk11.7468×0.4

16、1.8×0.5×(1.324)×0.4×0.54.90kn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受活載作用的集中力標準值:pk2(12)×0.4×0.50.6kn故,傳給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集中力標準值: pkpk1pk24.90+0.65.50kn傳給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集中力設計值: p1.2pk11.4pk21.2×4.901.4×0.66.72kn作用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受最大彎矩m0.25 fl0.25×6.72×0.50.84kn.m(km0.25,查計算手冊所得)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鋼管的截面

17、模量(抵抗矩)5.08×103mm3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完強度設計值205n/mm2擾度計算: < 300/250=1.2mm (滿足要求) kw-撓度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12得1.497e-鋼管的彈性模量2.06×105n/mm2 i-鋼管的慣性矩12.19×104mm4 、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計算驗算 立桿承受最大荷載值(計算支座最大剪力值)即為扣件最大抗滑設計值 rv=kvf=0.688×6.724.62kn<rc8knkv-剪力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2.4得0.688rc-直角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8kn考慮混凝土振搗時

18、,在立桿和頂層水平桿的連接部位產生集中荷載,扣件螺栓擰緊力矩值應按規范要求5.1.7達到40n.m65n.m。、大梁模板支撐架立桿計算計算單元內所包含樓板范圍內的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n總rcn×1.26.721.1181×1.28.062kn模板支架立桿的計算長度loh2a1.52×0.151.80m h-橫桿步距,取1.5m a-頂層橫桿到樓板底模的距離0.100.050.15m根據扣件式規范,查表5.3.3(取最小立桿間距和最小連墻件設置)得長度系數1.5由規范公式5.3.3得l/iklo /i取k1,1×1

19、.5×180/1.58171<210(滿足要求)-本支撐架的長細比k-計算長細比附加系數-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i-鋼管的回轉半徑1.58cm取k1.155,1.155×1.5×180/1.58197查規范附錄c表c得0.186由規范公式5.3.1-1驗算支架立桿穩定性即:(滿足要求)-支撐架穩定系數a-q23548×3.5mm鋼管的截面積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完強度設計值205n/mm2、大梁模板體系驗算a、側模強度及鋼度計算側模采用18mm厚木膠合板,50×100木枋作為龍骨,沿梁長方向通長布置,豎向間距25

20、0,雙鋼管背楞間距300(即對拉螺桿延梁長方向間距300)。新澆砼對模板產生的荷載 或(取較小值) f新澆筑砼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kn/m2);砼的表觀密度(24kn/m3);t新澆砼的初凝時間200/(t+15)=200/(30+15)=4.44h,t為砼的入模溫度300c(結合大氣溫度和現場實測溫度);v砼的澆筑速度。預計澆筑大梁澆筑時間為1.5小時,則砼澆筑速度按1.2m/h計;h砼側壓力計算位置至砼頂面的高度為1.8m;外加劑影響系數,取1.2;砼的塌落度的影響修正系數,取1.15。或以上兩者取小值:取側模底部(荷載最大區域)進行驗算,計算范圍按最大荷載計算。砼澆筑對模板的線荷載標準值

21、為:q1=f×0.335.44×0.3=10.632kn/m (0.3為鋼管背楞間距)梁承受傾倒砼對模板產生的水平線荷載標準值為:q 2=4×0.31.2kn/m 故:作用梁側模板的線荷載設計值為:q=1.2×q1+1.4×q2=1.2×10.632+1.4×1.2=14.44 kn/m模板所受最大彎矩(按兩跨連續梁計算)m0.125 qlb20.125×14.44×0.2520.11 kn.m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計算單元模板的截面模量(抵抗矩)13.5×103mm3f-模板強度設計

22、值15n/mm2(查施工手冊表8-56)剛度驗算(按兩跨連續梁計算)<l/250=400/250=1.6mm (滿足要求)kw-撓度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12得0.521或施工手冊表8-74e-模板的彈性模量5.2×103n/mm2 (查施工手冊表8-56) i-模板的慣性矩12.15×104mm4 b、底模強度及剛度計算底模采用18mm厚木膠合板,50×100木枋作為龍骨,沿梁底長方向通長布置4根,間距167mm,梁底小橫桿間距400mm。模板自重及砼自重對模板的線荷載標準值為:q1=0.3+(24+1.3)×1.8×0.4018.

23、336kn/m (0.40為小橫桿間距)振搗砼對模板產生的水平線荷載標準值為:q 2=2×0.40.8kn/m 故:作用梁側模板的線荷載設計值為: q=1.2×q1+1.4×q2=1.2×18.336+1.4×0.8=23.12 kn/m模板所受最大彎矩(按三跨連續梁計算) mkmqlb20.121×23.12×0.16720.078 kn.mkm-撓度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14得-0.121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計算單元模板的截面模量(抵抗矩)9.01×103mm3f-模板強度設計值15n/mm2

24、(查施工手冊表8-56)剛度驗算(按三跨連續梁計算)<167/250=0.668mm (滿足要求)kw-撓度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14得0.660e-模板的彈性模量5.2×103n/mm2 (查施工手冊表8-56) i-模板的慣性矩8.12×104mm4 c、對拉螺栓驗算:梁板間用12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300mm×300mm(沿梁高為300 mm,沿梁長為300 mm)則每根對拉螺栓的受力面積為:(沿梁高配置3根12螺栓)(滿足要求)-對拉螺桿強度值,查計算手冊表8-11得。四、綜上所述,11.25m高支模支撐體系應按下列要求搭設:1、立桿、橫桿間距如

25、下板底支撐立桿間距:縱、橫立桿間距為lalb0.8m,步距1.5m;大梁梁底支撐立桿間距:立桿垂直于大梁方向橫距0.3m,立桿沿梁長方向縱距0.40m;2、立桿、縱橫向水平桿構造要求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50mm×300mm通長墊板,立桿雙向滿設掃地桿,掃地桿距底座上邊緣距離為200mm;立桿的接長部位接頭必需全部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隔跨的兩個相鄰接頭在高度方向上應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縱橫水平桿的對接扣件均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的水平桿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跨)內;隔步(跨)

26、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桿端至接點的位置大于100mm。3、剪刀撐、連墻件設置支撐架頂端和低端分別各設置一道縱橫剪刀撐,中部隔跨設置兩道縱橫剪刀撐,豎向剪刀撐應縱橫雙向設置,每道剪刀撐跨立桿的根數不大于6根,每道剪刀撐的寬度不應小于四跨,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控制在450600,由底至頂連續設置,支撐主梁的立桿必需沿梁長滿設剪刀撐。剪刀撐的接長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m,應采用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桿端至接點的位置大于100mm; 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水平桿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至主接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為了增加滿樘架穩定性;架體

27、水平桿可應與其它同樓層的滿樘架連接,架體應與三層框架柱采取抱柱連接。 扣件螺栓擰緊力矩值應按規范要求5.1.7達到40n.m65n.m。五、轉換層梁支撐設置、桿件用q23548×3.5mm鋼管(主要技術性能符合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tj18-75),立桿下部設木方墊通;且所有立桿頂部均采用頂托支撐(詳見高支模滿堂架搭設圖)。、板底支撐體系:搭設縱向、橫向和水平剪刀撐。取縱橫立桿間距為lalb0.8m,步距1.5m。縱向和橫向剪刀撐各設1道。、梁底支撐體系:在梁底中部設兩組立桿,梁的兩側距梁邊立桿0.3m處設置立桿,即梁底橫向間距0.3m;所有立桿沿梁方向縱距0.4m,橫桿步距1.5

28、m。梁兩側及梁底立桿設置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圖二(三)荷載計算 1、樓板支撐(取一計算單元)荷載計算、支撐架自重(恒載)立桿:(5.70.050.15)×0.03840.2112kn橫桿、縱桿:0.8×4×0.0384×20.123kn直角扣件:4×0.01320.0528kn剪刀撐(取45o):旋轉扣件(雙向,取45o): 所以,支撐架自重為0.2112 kn + 0.123 kn +0.0528 kn +0.1738 kn +0.0287 kn =0.5895kn;、樓板支撐體系恒載: 支撐架自重標準值為:0.5895kn; 樓板木模

29、板自重標準值:0.3kn/m2; 樓板鋼筋自重標準值:1.1 kn/m3; 樓板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24 kn/m3。、樓板支撐體系可變荷載: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1.0kn/m2; 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2.0kn/m2(該部位混凝土澆筑方式采用塔吊運輸結合人工澆筑,故混凝土傾倒產生的荷載與振搗荷載不會在同一部位產生,故在此不考慮混凝土的傾倒荷載);、大橫向水平桿驗算底板模板下大橫向水平桿按兩跨連續梁計算,兩跨連續梁計算簡圖如下:作用大橫向水平桿永久線荷載標準值qk10.3×0.8(1.124)×0.15×0.83.252kn/m作用大橫向水平桿

30、永久線荷載設計值q11.2×3.2523.90 kn/m作用大橫向水平桿可變線荷載標準值qk20.8×1.00.8×2.02.40kn/m作用大橫向水平桿可變線荷載設計值q21.4×2.43.36 kn/m故:作用大橫向水平桿線荷載設計值為qq1q23.903.367.26 kn/m大橫向水平桿受最大彎矩m0.125 qlb20.125×7.26×0.820.58 kn.m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鋼管的截面模量(抵抗矩)5.08×103mm3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205n/mm2按三跨連續梁計算的

31、擾度 < 700/250=2.8mm (滿足要求)e-鋼管的彈性模量2.06×105n/mm2 i-鋼管的慣性矩12.19×104mm4 、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計算驗算 r1.25 qlb1.25×7.26×0.87.26kn<rc8knrc-直角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8kn考慮混凝土振搗時,在立桿和頂層水平桿的連接部位產生集中荷載,扣件螺栓擰緊力矩值應按規范要求5.1.7達到40n.m65n.m(表5-58)。、模板支撐架立桿計算支架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為大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最大豎向力與樓板底板支架自重產生的軸向力設計值總和。即nrn×1

32、.27.260.5895×1.27.9674kn1、當步距h取1.5m時模板支架立桿的計算長度loh2a1.52×0.1481.796m h-橫桿步距,取1.5m a-頂層橫桿到樓板底模的距離0.0480.100.148m根據扣件式規范,查表5.3.3(取最小立桿間距和最小連墻件設置)得長度系數1.5(施工手冊表5-16)由規范公式5.3.3得l/iklo /i取k1,1×1.5×179.6/1.58170.5<210(滿足要求)-本支撐架的長細比k-計算長細比附加系數-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i-鋼管的回轉半徑1.58cm取k1.

33、155,1.155×1.5×179.6/1.58196.93查規范附錄c表c得穩定性系數0.186由規范公式5.3.1-1驗算支架立桿穩定性即:(滿足要求)-立桿穩定系數a-q23548×3.5mm鋼管的截面積(施工手冊表5-17)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205n/mm22、大梁支撐(取一計算單元)荷載計算、支撐架自重(恒載)立桿:(5.70.10.15)×0.03840.21kn橫桿:0.3×4×0.03840.046kn縱桿:0.4×4×0.03840.0614kn直角扣件:4×3&

34、#215;0.01320.1584kn剪刀撐及旋轉扣件(取45o):0.17380.02870.2025kn所以,支撐架自重為0.21kn+0.046kn +0.0614kn+0.1584kn+0.2025kn=0.678 kn(1)、支撐架自重標準值為:0.678kn; (2)、大梁木模板自重標準值(采用18mm厚木膠合板,50×100木枋作為龍骨,沿梁長方向通長布置,豎向間距250,雙鋼管背楞間距400,即對拉螺桿延梁縱橫方向間距均為300):以延長米為計算單位 a、模板自重(=580kg/m3=5.8kn/m3):(1.65+0.55+1.65)×0.018×

35、;5.80.402kn/mb、方木自重(=600kg/m3=6kn/m3):(7+4+7)×0.1×0.05×60.54kn/mc、鋼管自重:背楞:斜撐:1.07× =2.675m橫擔:1.1=1.375 m 故其自重為:(18.5+2.675+1.375)×0.0384=0.8659kn/m所以,大梁模板體系總體自重為0.402kn/m +0.54kn/m+0.8659kn/m =1.8079 kn/m (3)、大梁鋼筋自重標準值:1.3kn/m3; (4)、大梁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24kn/m3。、大梁支撐體系可變荷載: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

36、載標準值:1.0kn/m2;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2.0kn/m2;、小橫向水平桿驗算大梁模板下橫向水平桿按兩跨計算,兩跨計算簡圖如下: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受恒載作用的集中力標準值:pk11.8079×0.41.8×0.55×(1.324)×0.4×0.55.37kn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受活載作用的集中力標準值:pk2(12)×0.4×0.50.6kn故,傳給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集中力標準值: pkpk1pk25.37+0.65.97kn傳給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集中力設計值: p1.2pk11.4pk21.2×5.

37、371.4×0.67.284kn作用垂直于梁方向水平桿受最大彎矩m0.25 fl0.25×7.284×0.50.9105kn.m(km0.25,查計算手冊所得)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鋼管的截面模量(抵抗矩)5.08×103mm3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完強度設計值205n/mm2擾度計算: < 300/250=1.2mm (滿足要求) kw-撓度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12得1.497e-鋼管的彈性模量2.06×105n/mm2 i-鋼管的慣性矩12.19×104mm4 、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計算驗算 立桿承受最

38、大荷載值(計算支座最大剪力值)即為扣件最大抗滑設計值 rv=kvf=0.688×6.7564.65kn<rc8knkv-剪力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2.4得0.688rc-直角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8kn考慮混凝土振搗時,在立桿和頂層水平桿的連接部位產生集中荷載,扣件螺栓擰緊力矩值應按規范要求5.1.7達到40n.m65n.m。、大梁模板支撐架立桿計算計算單元內所包含樓板范圍內的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n總rcn×1.26.7561.1584×1.28.146kn模板支架立桿的計算長度loh2a1.52×0.1

39、51.80m h-橫桿步距,取1.5m a-頂層橫桿到樓板底模的距離0.100.050.15m根據扣件式規范,查表5.3.3(取最小立桿間距和最小連墻件設置)得長度系數1.5由規范公式5.3.3得l/iklo /i取k1,1×1.5×180/1.58171<210(滿足要求)-本支撐架的長細比k-計算長細比附加系數-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i-鋼管的回轉半徑1.58cm取k1.155,1.155×1.5×180/1.58197查規范附錄c表c得0.186由規范公式5.3.1-1驗算支架立桿穩定性即:(滿足要求)-支撐架穩定系數a-q

40、23548×3.5mm鋼管的截面積f-q235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完強度設計值205n/mm2、大梁模板體系驗算a、側模強度及鋼度計算側模采用18mm厚木膠合板,50×100木枋作為龍骨,沿梁長方向通長布置,豎向間距250,雙鋼管背楞間距400(即對拉螺桿延梁長方向間距400)。新澆砼對模板產生的荷載 或(取較小值) f新澆筑砼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kn/m2);砼的表觀密度(24kn/m3);t新澆砼的初凝時間200/(t+15)=200/(30+15)=4.44h,t為砼的入模溫度300c(結合大氣溫度和現場實測溫度);v砼的澆筑速度。預計澆筑大梁澆筑時間為1.5小時,則砼

41、澆筑速度按1.2m/h計;h砼側壓力計算位置至砼頂面的高度為1.8m;外加劑影響系數,取1.2;砼的塌落度的影響修正系數,取1.15。或以上兩者取小值:取側模底部(荷載最大區域)進行驗算,計算范圍按最大荷載計算。砼澆筑對模板的線荷載標準值為:q1=f×0.435.44×0.4=14.176kn/m (0.4為鋼管背楞間距)梁承受傾倒砼對模板產生的水平線荷載標準值為:q 2=4×0.41.6kn/m 故:作用梁側模板的線荷載設計值為:q=1.2×q1+1.4×q2=1.2×14.176+1.4×1.6=19.25 kn/m模板

42、所受最大彎矩(按兩跨連續梁計算)m0.125 qlb20.125×19.25×0.2520.15 kn.m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計算單元模板的截面模量(抵抗矩)13.5×103mm3f-模板強度設計值15n/mm2(查施工手冊表8-56)剛度驗算(按兩跨連續梁計算)<l/250=400/250=1.6mm (滿足要求)kw-撓度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12得0.521或施工手冊表8-74e-模板的彈性模量5.2×103n/mm2 (查施工手冊表8-56) i-模板的慣性矩12.15×104mm4 b、底模強度及剛度計算底模采用

43、18mm厚木膠合板,50×100木枋作為龍骨,沿梁長方向通長布置,豎向間距167,梁底小橫桿間距400。模板自重及砼自重對模板的線荷載標準值為:q1=(0.3+25.3×1.8)×0.4018.336kn/m (0.40為小橫桿間距)振搗砼對模板產生的水平線荷載標準值為:q 2=2×0.40.8kn/m 故:作用梁底模板的線荷載設計值為: q=1.2×q1+1.4×q2=1.2×18.336+1.4×0.8=23.12 kn/m模板所受最大彎矩(按三跨連續梁計算) mkmqlb20.121×23.12×0.16520.076 kn.mkm-撓度系數,查計算手冊附錄表2-14得-0.121抗彎強度:<(滿足要求)w-計算單元模板的截面模量(抵抗矩)8.91×103mm3f-模板強度設計值15n/mm2(查施工手冊表8-56)剛度驗算(按三跨連續梁計算)<165/250=0.66mm (滿足要求)kw-撓度系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