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化學 易錯點點睛與高考突破 專題15 化學計算_第1頁
2013年高考化學 易錯點點睛與高考突破 專題15 化學計算_第2頁
2013年高考化學 易錯點點睛與高考突破 專題15 化學計算_第3頁
2013年高考化學 易錯點點睛與高考突破 專題15 化學計算_第4頁
2013年高考化學 易錯點點睛與高考突破 專題15 化學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年高考化學 易錯點點睛與高考突破 專題15 化學計算【2013高考預測】1高考中化學計算主要包括以下類型:有關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及確定分子式的計算;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有關溶液濃度(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利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有關物質溶解度的計算;有關溶液pH與氫離子濃度、氫氧根離子濃度的簡單計算;有關燃燒熱的簡單計算;以上各種化學計算的綜合應用。2常見題型為計算選擇題,計算填空題、實驗計算題、計算推斷題和綜合計算題等,2007年高考將化學計算部分常見的最后兩個計算大題取消,計算的考查已落在選擇和填空題中。3近年高考化學計算題主要有以下特點:(

2、1)注意速算巧解。一般在第卷中會出現五到七個左右要計算的量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計算的試題。純計算題不超過兩個,其命題意圖是考查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重點考查學生運用題給信息和已學相關知識進行速算巧解的能力。(2)綜合計算題的命題趨勢是理論聯系實際,如以生產、生活、環境保護等作為取材背景編制試題,考查視野開闊,考查學生用量的觀點把握化學知識、原理、過程等。【難點突破】(一)化學計算的常用方法:1、關系式法多步變化以物質的量關系首尾列式計算。2、選量法利用已知量物質與未知量物質之間的關系來解題。3、差量法根據變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計算。4、十字交叉法對于二元混合物問題運用交叉法。5、守恒法運用

3、質量、元素、得失電子、電荷守恒計算。6、極值法對數據處理推向極端的計算。7、估算法避開煩瑣解題尋找快速方法解題,求平均相對原子質量、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平均分子式的主要方法。8、圖象法找出圖與化學反應的量的關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變量與函數的關系式。(二)化學計算的常用技巧:1、定量問題定性化; 2、近似估算;3、運用整體思維,化繁為簡; 4、利用圖象解題等等。(三)具體解題方法及例題:1、關系式法對于多步進行的連續反應,盡管每一步反應都是各自獨立的(反應條件和設備可能不同),但前一個反應的產物是后一個反應的反應物,可根據中間產物的傳遞關系,找出原料和最終產物的關系式。由關系式進行計算帶來很大的方

4、便,并且可以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尋找關系式時要特別注意原料中的某些元素是否都轉入了產物中去,中間產物是否又有原始原料參與,不可盲目地根據起始物和產物中的原子守恒直接得出關系式。常進行如下的相當量處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損失率=該化合物的損失率;中間產物的損失率=原料的損失率;中間產物的轉化率=原料的轉化率。另外,有些題目中常出現一些教材中未見過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以信息的形式作為解題的某些條件,此時要耐心地尋找物質或元素之間的轉化關系,以便得出正確的關系式。例1、一定量的鐵粉和9g硫粉混合加熱,待其反應后再加入過量鹽酸,將生成的氣體完全燃燒,共收集得9g水,求加入的鐵粉質量為 A 14g B 4

5、2g C 56g D 28g從而得知,無論鐵參與了哪一個反應,每1個鐵都最終生成了1個H2O,所以迅速得出鐵的物質的量就是水的物質的量,根本與硫無關,Fe H2O 56    18    x g    9 g     56x g = 189 g     x = 28 g    (也可利用鐵與水物質的量相等解題) 2、選量法:選量計算是指,在一道題中計算某一數值時,給出了兩個相應的條件,需要選取一個

6、適當條件,舍棄一個不當條件計算的方法。例2、將標準狀況下33.37L(氫氣的密度為0.089g/L)的氫氣,緩緩通入150g灼熱的氧化銅中,充分反應后可得到多少g的銅?  答案:可生成95.04g銅。3、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據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量發生的變化,找出所謂的“理論差量”。其中的差量主要包括:質量差、物質的量之差、氣體體積差、壓強差、反應過程中的熱量差等。這種差量跟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的相應的量成比例關系,差量法就是借助于這種比例關系,解決一定量變的計算題。解此類題的關鍵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再根據題目提供的“實際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解題關鍵是能從反應方程式中正確找

7、出對應于題目中“實際差量”的“理論差量”。例3、加熱碳酸鎂和氧化鎂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應,得剩余物n g ,則原混合物中氧鎂的質量分數為:4、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作為一種簡化的解題方法,應用于某些基于二元混合體系所產生的具有平均意義的數值的計算問題,表現出簡化思路、簡便運算等顯著優點。若a 、b分別表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兩種組分A、B的量,c為a、b的相對平均值,nA / nB為二元混合體系中A和B的組成比,根據平均值的計算原理:a+b= c,整理得:a nA+b nB= c (nA+nB), = a c-b即 c = b a-c (1)十字交叉法的適用范圍:凡是能滿足a nA+b nB=

8、c (nA+nB)關系的混合問題,均能使用十字交叉法。 (2) 表示什么量之比,要視參加交叉的a、b、c的意義而定,a或b或c的單位中分母是以何種物理量為標準的,就是什么量之比。確定 的含義是運用十字義叉法解題的關鍵,常見的采用交叉法計算所得的 的含義如下:當a、b、c為質量分數、質量百分比濃度、每克物質放出熱量時, 則為質量之比。當a、b、c為物質的量濃度、密度、氣體摩爾質量時,為體積比。當a、b、c為摩爾質量以及含義具有物質的量意義的量時, 為物質的量之比,氣體物質則為體積比。a、b、c為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時, 為原子或分子個數之比。例4、 150時,將1 L混合烴與9 L氧氣混合,在

9、密閉容器內充分燃燒,當恢復至150,體積恒定時,容器內壓強增大8,則該混合烴的組成是( )A 甲烷與乙烷體積比是14 B 丙炔與乙炔體積比是14C 乙烯與丁烷體積比是14 D 乙烯與丁烯體積比是14解析:反應前后壓強有所改變可運用差量法解析。應注意:150時水呈氣態; 容器內壓強增大8即為氣體物質的量增大8。 根據氫原子數判斷,選項A、B可排除。運用十字交叉法,推斷C、D中哪個選項符合題意?答案: D5、守恒法所謂“守恒”就是以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關系如質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電子守恒等作為依據,尋找化學式中正負化合價總數絕對值相等;復分解反應中陰陽離子所帶正負電荷總量相等;氧化還原反

10、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得失電子總數相等;幾個連續或平行反應前后某種微粒的物質的量相等作為解題的基本思路。運用守恒法解題既可避免書寫繁瑣的化學方程式,提高解題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紛紜復雜的解題背景中尋找關系式,提高解題的準確度。中學化學計算中常見的守恒問題有如下幾種情況:1)、根據反應前后某一微粒的物質的量保持不變進行巧解運算;2)、根據化學式中正負化合價總數相等,確立化學式;3)、根據化學式中陰、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相等,求離子所帶的電荷或某離子的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濃度;4)、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電子總數相等而進行的有關計算;5)、根據原電池中正負兩極得失電子總數相等的規律,求

11、兩極產物的量或未知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等。例5、Na2S2O3可作為脫氯劑,己知25.0 ml, 0.100mol/L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標況)Cl2完全轉化為Cl-,則S2O32-將轉化為A S2- B S C SO32- D SO42- 例6、羥胺(H2NOH)是一種還原劑,能將某些氧化劑還原。現用25ml 0.049mol/L的羥胺酸性溶液跟足量的Fe2(SO4)3溶液煮沸條件反應,生成的Fe2+恰好與24.50mL,0.02mol/L的酸性KMnO4作用。FeSO4+KMnO4+H2SO4=Fe2(SO4)3+K2SO4+MnSO4+H2O則在上述反應中,羥胺的氧化產物

12、是A N2 B N2O C NO D NO26、極值法:極值法就是先將思路引向極端狀況,使問題簡化順利得出結論,然后再回過頭來認識現實問題的方法,常用來判斷混合物的組成。例7、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產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氣體共0.05mol 。該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 )A、30 B、46 C、50 D、667、估算法此法主要用于選擇題的解答。有些計算選擇題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需要計算,但只要注意審題,稍加分析,便可以目測心算,得到準確答案。 例8、將兩種金屬單質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11.2L,這兩種金屬可能是A、Zn和Fe

13、    B、Al和Zn    C 、Al和Mg    D、Mg和Cu8、圖象法:應用圖象分析法解題的一般步驟是:分析圖象時做到“五看”:看坐標,看比例,看起點,看終點,看特征。找出圖與化學反應的量的關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變量與函數的關系式。解方程式或函數式。沉淀(g)11.619.420NaOH(mL)例9、將一定質量的鎂、鋁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質的量濃度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到過量,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OH體積關系如右圖:求:1)原合金中鎂、鋁質量各

14、多少? 2)HCl的濃度為多少?解析:由圖可知11.6g是Mg(OH)2的質量,(19.4-11.6)=7.8g Al(OH)3的質量。V(NaOH)由020ml是中和HCl(因無沉淀) 所以,設合金中有鎂x g ,有鋁y g : Mg Mg(OH)2 Al Al(OH)3 24 58 27 78 x 11.6 y 7.8 24:x = 58:11.6 27:y = 78:7.8 x = 4.8g y = 2.7g 2)設與鎂反應的鹽酸為a mol ,與鋁反應的鹽酸為b mol ,與NaOH反應的鹽酸為c mol Mg 2HCl Al 3HCl NaOH HCl24g 2mol 27g 3mo

15、l 1mol 1mol4.8g a mol 2.7g b mol 0.02L×5mol/L c mol24:4.8 = 2:a 27:2.7 = 3:b 1:0.1 = 1:c 所以 a = 0.4 mol b = 0.3 mol c = 0.1 mol c(HCl) = (a + b + c)/0.1 = 8 mol/L【易錯點點睛】【1】多硫化鈉Na2Sx()在結構上與Na2O2,FeS2等有相似之處,Na2Sx在堿性溶液中可w.w.w.k.s.5.u. c.o.m被NaClO氧化成Na2SO4,而NaClO被還原成NaCl,反應中Na2Sx與NaClO的量之比為1:16,則x值

16、是( )A5B4C3D2【2】同溫同壓下,甲容器充滿35Cl2,乙容器中充滿37Cl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若兩種氣體體積相等,甲、乙兩容器中氣體的密度之比為35:37B. 若兩種氣體體積相等,甲、乙兩容器中氣體分子數之比為35:37C. 若兩種氣體質量相等,甲、乙兩容器中氣體所含質子數之比為37:35D. 若兩種氣體體積相等,甲、乙兩容器中氣體所含中子數之比為9:10【錯解分析】錯選D。未能理解阿伏伽德羅定律實質,未能通過分子數相等得出中子數的比值。另外不能理解同位素原子質子數相等中子數不等的實質。【3】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兩等分,一份加入bm

17、ol的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另一份加入足量強堿并加熱可得到cmolNH3,則原溶液中的Al3的濃度(mol/L)為( ) A B C D【4】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 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 NO(標準狀況),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無血紅色出現。若用足量的氫氣在加熱下還原相同質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鐵的物質的量為A0.24mol B0.21mol C0.16mol D0.14mol【5】自然界中存在一種尖晶石,化學式可表示為MgAl2O4,它透明色美,可作為寶石。已知該尖晶石中混有Fe2O3。取一

18、定量樣品5.4g,恰好完全溶解在一定濃度100 mL鹽酸溶液中,鹽酸濃度可能是( )A2.8 mol·L-1B3.8 mol·L-1C4.3 mol·L-1D4.9 mol·L-1【6】某有機化合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子100,小于l30。經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之和為4666,其余為氧,則該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碳氧雙鍵的個數為 A1 2 C3 D4 【7】在K2CO3樣品中含Na2CO3、KNO3、Ba(NO3)2中的一或二種雜質將13.8 g該樣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過量CaCl2溶液,可得9.0 g沉淀,則原樣品中含有的雜質會是()

19、A肯定有Na2CO3,沒有Ba(NO3)2 B肯定有KNO3,沒有Ba(NO3)2,可能還有Na2CO3C肯定沒有Na2CO3,Ba(NO3)2 D無法判斷何種為肯定或否定的雜質【錯解分析】錯選C。錯選原因不能將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相結合。根據碳酸根離子守恒,雜質提供CO32少或者無,所以Na2CO3可能有。【8】取一定質量的均勻固體混合物Cu、Cu2O和CuO,將其分成兩等分,取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氫氣還原,測得反應后固體質量減少6.40g ,另一份加入500ml稀硝酸,固體恰好完全溶解,且同時收集到標準狀況下NO氣體4.48L,則所用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A.3.2mol/L B.3.6mol/L

20、 C.4.0mol/L D.無法判斷 【9】在由Fe、FeO和Fe2O3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2mol/L的鹽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氣體(標準狀況),此時溶液中無Fe3+。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混合物中三種物質反應時消耗鹽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3B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Fe2+和Cl-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C混合物中,FeO的物質的量無法確定,但Fe比Fe2O3的物質的量多0.02molD混合物中,Fe2O3的物質的量無法確定,但Fe比FeO的物質的量多0.01mol【答案】C【10】常溫下,向0.25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相同

21、的氫氧化鋇溶液,生成沉淀的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a、b、c、d分別表示實驗不同時刻的溶液,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硫酸溶液的體積為30 mL Bb時刻溶液中SO42的濃度約為0.125 mol·L1Cd時刻溶液的pH約為13 D溶液的導電能力:c<d=b<a 【11】用 H2 還原 x g CuO,當大部分固體變紅時停止加熱,冷卻后得殘留固體yg,共用掉z g H2,此時生成水的質量為( )A8 (xy)/9 g B9 (x y) /8 gC9 z g D9 z /40 g【12】某金屬最高價氟化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其最高價的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若此

22、元素的最高正價為n,則n與、的關系可能是( AB)A B CD【13】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甲、乙兩個容積相等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均發生如下反應:3A(g)+B(g) xC(g)+D(s),向甲中通入6molA和2molB,向乙中通入1.5molA、0.5molB和3molC、2molD,反應一段時間后都達到平衡,此時測得甲、乙兩容器中C的體積分數都為0.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若平衡時,甲、乙兩容器中A的物質的量相等,則x=4B平衡時,甲、乙兩容器中A、B的物質的量之比不相等C平衡時甲中A的體積分數為0.4D若平衡時兩容器中的壓強不相等,則兩容器中壓強之比8:5【易錯點點睛】甲、乙兩容器中C的

23、體積分數都為0.2,如果甲、乙兩容器中A的物質的量相等,則兩個容器中達到相同的平衡狀態,將乙中加入物質折合為6molA和2molB,x=2;如果甲乙兩個容器各物質百分含量相同,則x=4,平衡時各物質物質的量不相等,但兩容器中每種物質物質的量之比相等,A項、B項均錯誤;平衡時A、B物質的量之比為3:1,A、B體積分數之和為0.8,所以平衡時甲中A的體積分數為0.6,C項錯誤;若平衡時兩容器中的壓強不相等,則反應中x=4,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平衡壓強比等于起始壓強比,即為8:5,D項正確。【答案】D【14】在100 g濃度為10 mol·L1、密度為 g·cm3的氨水中加入一定

24、量的水稀釋成5 mol·L1的氨水,則加入水的體積為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100/)mL【15】某元素R硝酸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該元素相同價態的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n,則該元素的可能化合價是(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16】 18.4gNaOH和NaHCO3固體混和物,在密閉容器中加

25、熱到約250,經充分反應后排出氣體,冷卻,稱得剩余固體質量為16.6g。試計算原混和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解析】 首先分析出混合物加熱時發生的化學反應為:NaOH和Na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求加熱后混合物質量減少多少g。獲得了此數據,就找到了中間值,據此可推斷兩種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判斷出何種物質過量,方可開始計算。即:設混合物質量減少為z124g18.4g=18gz若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大于11,則混合物的質量減少應小于2.67g;若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小于11,則混合物的質量減少應大于2.67g。第二種:設原混合物中Na

26、OH質量為x,反應后剩余NaOH質量為yNaOH+NaHCO3=Na2CO3+H2O40g     84g      106g(x-y)(18.4g-x)(16.6g-y)顯然,第一種設未知數的方法最好。在常見誤區的(2)式旁邊畫了“×”,其原因是誤認為NaOH未發生反應,還殘留在剩余固體中,對混合物受熱(250)發生的反應不清楚,不懂得NaOH會吸收NaHCO3分解產生的CO2,更不清楚混合物質量從18.4g變成16.6g的原因,可以說從一開始就錯了,致使最后結【易錯點點睛】設NaHCO3為x

27、g,NaOH為yg,【17】某學生對久置于空氣中已部分變質的CaO取樣分析,實驗如下:取10.00g樣品高溫灼燒,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得到3.94g沉淀;另取1.00g樣品,加入40mL1.0mol·L-1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稀釋至500mL。從中取出25mL溶液,以0.020mol·L-1NaOH溶液中和其中過量的鹽酸,用去23mLNaOH溶液,試計算樣品中各種物質的質量百分組成。0.002mol×20.0268mol除CaCO3外,Ca2+的總物質的量為0.0134mol假設全部為CaO,則質量為0.0134mol×56g&

28、#183;mol-1=0.7504g0.7504g0.80g,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Ca(OH)2設0.80g中含CaO質量為y,含Ca(OH)2質量為(0.80g-y),可列式:解之,得y=0.60g1g樣品中CaCO3為0.20g,物質的量為0.002mol,它與鹽酸反應時,耗鹽酸(0.002×2)mol。加入鹽酸的總物質的量為1.0mol·L-1×40×10-3L4×10-2mol。10-3mol除CaCO3外,樣品耗鹽酸的物質的量為4×10-2mol-9.2×10-3mol-0.002×2mol=0.0268m

29、ol假設全部為CaO,則質量為0.0134mol×56g·mol-1=0.7504g因為1.00g樣品中除CaCO3外,其余物質的質量為1.00g-0.20g0.80g0.7504g小于0.80g,所以樣品中除有CaO外,一定還含有Ca(OH)2。至此,可有以下三種解法。方法二:設0.80g樣品中含CaO質量為z,含Ca(OH)2質量為(0.80g-z),可列式:解之,z=0.60g失誤。【18】 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發現C60有重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C60分子是形如球狀的多面體(圖2-2-1),該結構的建立基于以下考慮:ewc MVIMAGE,MVIMAGE, !

30、262300T1.bmp(1)C60分子中每個碳原子只跟相鄰的3個碳原子形成化學鍵;C60分子只含有五邊形和六邊形;多面體的頂點數、面數和棱邊數的關系,遵循歐拉定理:據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個五邊形和20個六邊形,C60分子所含的雙鍵數為30。請回答下列問題:(1)固體C60與金剛石相比較,熔點較高者應是_,理由是:_。(2)試估計C60跟F2在一定條件下,能否發生反應生成C60F60(填“可能”或“不可能”)_,并簡述其理由:_。(3)通過計算,確定C60分子所含單鍵數。C60分子所含單鍵數為_。(4)C70分子也已制得,它的分子結構模型可以與C60同樣考慮而推知。通過計算確定C70

31、分子中五邊形和六邊形的數目。C70分子中所含五邊形數為_,六邊形數為_。【答案】(1)金剛石金剛石屬原子晶體,而固體C60不是,故金剛石熔點較高。(答出“金剛石屬原子晶體”即給分)(2)可能因C60分子含30個雙鍵,與極活潑的F2發生加成反應即可生成C60F60(只要指出“C60含30個雙鍵”即給分,但答“因C60含有雙鍵”不給分)也可由歐拉定理計算鍵數(即棱邊數):60(1220)-2=90C60分子中單鍵為:90-30=60(答“2×30(雙鍵數)=60”即給分)(4)設C70分子中五邊形數為x,六邊形數為y。依題意可得方程組:解得:五邊形數x=12,六邊形數y=25附:第(3)

32、問的其他解法,供大家參考。解法二:以化學鍵的成鍵規律為突破口,分析推算。分析:根據題示信息“C60分子中每個碳原子只跟相鄰的3個碳原子形成化學鍵”,可知每個碳原子與相鄰碳原子間有1個雙鍵,必然有2因此單鍵數為30×260。已知C60分子中含12個五邊形和20個六邊形,又知每條棱被2個=90。單鍵數為90-30=60。附:第(4)問的其他解法,供大家參考。解法二:以頂點數為突破口,列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分析:設五邊形數為x,六邊形數為y,根據題示信息歐拉定理可知:則          &

33、#160;                         x+y=37(面數)                       &#

34、160; 再根據題示信息,從化學角度分析,C70分子中每個碳原子與其他3個碳原子成鍵;從數學角度分析,C70分子中每3條校共用一個頂點。因此可根據頂點數列式:二元一次方程組為:解之,得x=12,y=25。解法三:以C60分子成鍵規律為突破口,分析C70求解。分析:受題示信息C70的分子結構模型可以與C60同樣考慮的啟發,C60分子中化學鍵的成鍵規律為:碳原子數:單鍵數=11;碳原子數:雙鍵數=21應用此規律分析C70分子,故C70分子中含單鍵數為70,雙鍵數為35。因此,總鍵數為7035105(C70球多面體的總棱數是105)。然后根據歐拉定理求出面數為2-70105=37。后面的解法可同解法

35、一或解法二,不再贅述。 根據信息可以回答第(1)問。根據信息可以回答第(2)問。根據信息、可以回答第(3)問。根據信息、可以回答第(4)問。第(1)問:出現誤區,是由于慌忙中把C60熔點比金剛石熔點低,答成了“低”,造成了答非所問的錯誤。由此可見,在考場上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希望今后的考生要努力走出這類誤區。出現誤區,是由于判斷錯誤所致。出現誤區,均由于不知道不同類物質的熔點的高低是由晶體類型決定的,不清楚金剛石是原子晶體,而固體C60不是原子晶體,僅比較單雙鍵鍵能大小是不正確的,才導致了失誤。出現誤區,是由于對金剛石是原子晶體,它是正四面體空間網狀結構,既不是平面網狀,也不同于甲烷分

36、子的正四面體構型不清楚,導致失誤。第(3)問:出現誤區,是由于雙鍵數求錯,不清楚題目中“C60分子所含的雙鍵數為30”的含義,導致失誤。出現誤區,是由于總鍵12×520×6-30=150。x=90,因為雙鍵為30個,所以單鍵數=90-30×2=30。全是單鍵,60×4=240,因為有30個雙鍵,所以單鍵=240-30×2=180。面數=12+30=36,60+36-棱邊數=2,棱邊數=單鍵數=96-2=94。第(4)問:面數=70+35-70-2=33(個)。5x+6y=3×70【19】本題分子量用以下數據:H2O18.0,CaO56

37、.0,CaO272.0。過氧化鈣是一種安全無毒的氧化物,通常含有部分CaO,且帶有數量不等的結晶水。為分析某過氧化鈣樣品的組成進行了如下實驗。稱取0.270g樣品,灼熱使之完全分解,生成CaO、O2和H2O,得到的O2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33.6mL。另取0.120g樣品,溶于稀鹽酸,加熱煮沸,使生成的H2O2完全分解。然后將溶液中的Ca2+完全轉化成CaC2O4沉淀,經過濾洗滌后,將沉淀溶于熱的稀硫酸,用0.0200mol·L-1KMnO4溶液滴定,共用去31.0mLKMnO4溶液。化學方程式如下:5CaC2O4+2KMnO4+8H2SO4=K2SO4+2MnSO4+5CaSO4+1

38、0CO2+8H2O(1)寫出CaO2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2)計算樣品中CaO2的質量分數。(3)計算樣品中CaO2·xH2O的x值。 出現誤區,是由于化學方程式未配平,關系式未找對(CaO2O2),導致失誤。出現誤區,是由于誤將CaO2的摩爾質量72.0g·mol-1用CaO的摩爾質量56.0g·mol-1代入式中計算,導致失誤。出現誤區,是由于未用題中數據,直接用CaO2·H2O的摩爾質量進行求算,雖然計算結果都是80,但計算的依據錯誤。第(3)問:根據信息,可求出CaC2O4物質的量(即Ca2+總物質的量),所用關系式為:5CaC2O42KMnO

39、4KMnO4的物質的量為0.0200mol·L-1×31.0mL×10-3L·mL-1·CaC2O4的物質的量為0.0200mol·L-1×31.0×10-3L×5/2=0.00155mol其中CaO2所含Ca2+的物質的量為:CaO的物質的量為0.00155mol-0.00133molm(CaO)=(0.00155mol-0.00133mol)×56.0g·mol-1=0.012gm(H2O)=0.120g-0.120g×80.0-0.012g=0.012gCaO2與H2O

40、的物質的量之比為出現誤區,是由于錯誤列式:CaO2·xH2OCaC2O4xH2O(72+18x)g              1mol0.120g        1.55×10-3mol誤將0.120g全部看成CaO2·xH2O,忽略了樣品中“通常含有部分CaO”,CaO2·xH2OCaC2O4這個關系式也是錯的,CaC2O4的物質的量是溶液中全部Ca2+的

41、物質的量,它不等于CaO2中所含的Ca2+的物質的量。出現誤區,是由于誤將樣品中CaO2的質量分數(80)作為結晶水合物中含CaO2的質量分數,進行推算,導致失誤。 【20】 25時,重水(D2O)的離子積為1.6X10-15,也可用PH值一樣的定義來規定其酸堿度:PD=-lgD+,下列有關PD的敘述,正確的是() 中性D2O的PD=7 在1L D2O中,溶解0.01molNaOD,其PD值為121L0.01mol/L的DCl的重水溶液,PD=2 在100mL 0.25mol/L DCl的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 0.2mol/L NaOD的重水溶液,反應后溶液的PD=1 A、 B、 C、 D

42、、【答案】 B21、把aL硫酸銨和硝酸銨的混合液分成兩等份,一份加入bmol 燒堿并加熱,剛好把NH3 全部趕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BaCl2,沉淀反應剛好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正確解答】對于混合溶液,首先分析溶液中有哪些離子,再分別求出各種離子的物質的量,利用電荷守恒法求解。離子反應有:NH4+OH-=NH3+H2O, Ba2+SO42-=BaSO4由題意可知,aL混合液分成兩等份:其中一份有:NH4+ OH-, 另一份有:Ba2+SO42- bmol bmol cmol cm

43、ol則aL混合液中,有2bmolNH4+,有2cmolSO42-,在溶液中,根據電荷守恒有:2bmol×1=2cmol×2+c(NO3-)×aL×1,得c(NO3-)= mol.l-1【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22、50mL物質量濃度為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銅片并加熱,充分反應。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有0.09mol的硫酸被還原        B、有0.045mol的硫酸被還原 C、充分反應后體系無硫酸剩余 

44、    D、消耗的銅的質量一定少于2.88g 23、在某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質量濃度分別是0.4mol/L,0.1mol/L,向該混合液中加入1.92g銅粉,加熱,待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銅離子物質量濃度是 (mol/L): A 、0.15   B 、0.225   C、 0.35   D、0.45 【正確解答】根據3Cu +  8H+ + 2NO3- =3Cu2+ +2NO +4

45、H2O 3 8 2 3                      0.03 0.06 0.04  X        X=3×0.06/8=0.0225mol因此,銅離子濃度為0.225mol/L  24、肼(N2H4)是火箭發動機的燃料,反應時N2O4為氧化劑,生成氮氣和水蒸氣。已知:N2

46、(g)+2O2(g)=N2O4(g);H=+8.7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kJ/molB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kJ/molC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DN2H4(g)+N2O4(g)=N2(g)+2H2O(g);H=1076.7kJ/mol25、將pH=8和pH=10的

47、兩種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近于(     )mol/LA.(10-8+10-10)/2    B.(10-8+10-10) C.(10-14 -5×10-5)   D、2×10-10【錯誤解答】因為pH=8和pH=10的兩種氫氧化鈉溶液的c(H+)分別為10-8  、 10-10 mol/L,而且兩種溶液等體積混合,因此混合后溶液的c(H+)=(10-8+10-10)/2  mol/L。【錯解原因

48、】直接應用溶液中c(H+)來求解,忽略溶液中c(OH)> c(H+)和 c(OH)對水電離平衡的影響。【正確解答】由于堿溶液中的c(OH -)> c(H+) ,這就決定了不能用混合前溶液中的c(H+)直接求混合后溶液的c(H+) ,一定要先求出混合后溶液中c(OH) ,在換算成混合后的c(H+) 。根據水離子積常數知,pH=8和pH=10的兩種氫氧化鈉溶液的c(OH-)分別為10-6和10-4 mol/L,因此混合后溶液的c(OH-) =(10-6+10-4)/2 mol/L,可近似看作為10-4/2 mol/L。根據水的離子積常數可知,混合后溶液的c(H+)=

49、2×10-10 mol/L故正確答案選( D )2×10-10 。26、為了測定某銅銀合金成分,將30g合金完全溶于80ml13.5mol/L的濃硝酸中,待反應完全后,收集到6.72L氣體(標況),并測得溶液中H+濃度是1mol/L.假設反應后溶液體積仍為80ml,求合金中銀的質量分數.27、某有機物組成中含碳54.5%, 含氫9.1%,其余為氧,又知其蒸汽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3.94 g/L,試求其分子式。【解題指導】有機物最簡式的求法為:(最簡整數比),最簡式為CaHbOc,則分子為(CaHbOc)n,得(M為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28、在標準狀況下進行甲、

50、乙、丙三組實驗:各取30mL同濃度的鹽酸溶液,加入不同質量的同一種鎂鋁合金粉末,產生氣體,有關數據記錄如下:試回答:(1)甲組實驗中鹽酸_,乙組實驗中鹽酸_(均填“過量”、“適量”或“不足量”)。(2)要推導出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所提供的數據中作計算依據的是_,計算出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mol/L。(3)要求出合金中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可作計算依據的數據是_,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4)在丙組實驗之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體積1mol/L的苛性鈉溶液,可恰好使鋁元素全部以偏鋁酸根形式存在,并使鎂離子剛好沉淀完全,則溶液中偏鋁酸鈉的物質的量為_mol,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為_mol,所加苛性鈉溶

51、液的體積為_mol。解析:本題源于基本的化學計算,通過鎂鋁與鹽酸的反應,考查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尤其是過量計算的判斷,利用多組數據的相互聯系,尋找解題的突破口。注重考查應用各方面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2)要推導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應知道鹽酸的體積和HCl的物質的量。現已知鹽酸的體積,HCl的物質的量可以通過乙或丙組實驗產生H2的物質的量進行計算。則:所提供的數據為:30 mL(鹽酸的體積)和336mL(H2的體積)。cmol/L×0.03L=(0.336L÷22.4L/mol)×2c=1mol/L(3)甲組實驗中,鎂、鋁合金完全參加反應,依據合

52、金的質量(0.255 g)和產生H2</PGN0317.TXT/PGN>(280mL)的體積,可以計算合金中鎂、鋁的物質的量。設:合金中鎂、鋁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則: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29】平達喜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藥物,它的化學成分是鋁和鎂的堿式碳酸鹽,其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0.040。取該堿式鹽3.01g,加入2.0mol·L1鹽酸使其溶解,當加入鹽酸42.5mL時,開始產生CO2,加入鹽酸至45.0mL時正好反應完全。若在上述堿式鹽溶于鹽酸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過濾,沉淀物進行干燥后重1.74g。試通過計算推測該堿式鹽的化學式。【易錯點點睛】當

53、加入鹽酸42.5mL時,開始產生CO2,加入鹽酸至45.0mL時正好反應完全,可得n(CO2)=n(CO32)=2.5×10-3×2=0.005mol,而中和OH需要鹽酸42.5-2.5=40mL,所以n(OH)=40×10-3×2=0.08mol。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得沉淀Mg(OH)21.74g,n(Mg2+)=1.74/58=0.03mol,根據電荷守恒,n(Al3+)=(0.08+0.005×2-0.03×2)/3=0.01mol。依據質量守恒,物質中含有結晶水3.01-0.005×60-0.08×17-0.

54、03×24-0.01×27=0.36g, 0.02mol,綜合以上,該堿式碳酸鹽的化學式為Al2Mg6(OH)16CO3·4H2O。【30】 50mL物質量濃度為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銅片并加熱,充分反應。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有0.09mol的硫酸被還原B、有0.045mol的硫酸被還原C、充分反應后體系無硫酸剩余D、消耗的銅的質量一定少于2.88g 【易錯點點睛】忽視了隨反應的進行,硫酸的濃度將逐漸減小,氧化性減弱至消失。當硫酸消耗到一定程度時,濃硫酸轉化為稀硫酸,此時反應停止。根據濃硫酸與銅反應:

55、Cu+2H2SO4=CuSO4+SO2 +2H2O,由于反應中銅過量,因此濃硫酸完全反應,即參與反應的硫酸的物質的量為0.09mol,被還原的硫酸只占參與反應的硫酸的1/2,參與反應的銅的質量為0.09mol/2 X 64g/mol=2.88g.   【31】銅與1mol/L的硝酸反應,如果硝酸根的濃度下降0.2mol/L,則溶液中的c(H+)同時下降(     )A0.2mol/L             

56、;  B.  0.4mol/L C.  0.6mol/L               D.  0.8mol/L 【32】實驗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硫酸銅溶液,現選取500 mL容量瓶進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稱取7.68 g硫酸銅,加入500&

57、#160;mL水   B.稱取12.0 g膽礬配成500 mL溶液C.稱取8.0 g硫酸銅,加入500 mL水  D.稱取12.5 g膽礬配成500 mL溶液【易錯點點睛】 (1)沒有注意容量瓶的規格和特點。由于容量瓶為容量500mL,且容量瓶只有一個刻度(標線),因此只能用該儀器配制500mL的溶液;(2)配制溶液時,所得的體積應該是溶液的體積,而不是加入的水的體積。由于要配置480mL0.1 mol/L的硫酸銅溶液,因此需要溶質的質量為:(1)若溶質為硫酸銅,則0.48&

58、#215;160×0.1=7.68g,因此選擇A選項;(2)若溶質為CuSO4·5H2O,0.48×250×0.1=12.0g;因此選擇B選項。【33】用惰性電極電解一定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移的電子數為(    )A、0.1mol       B、0.2molC、0.3mol       D、0.4mol【易錯點點睛】對電解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沒有深入的掌握,而且忽略了題目中加入的物質為Cu(OH)2 。選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