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梵語分別稱為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_第1頁
第三課梵語分別稱為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_第2頁
第三課梵語分別稱為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_第3頁
第三課梵語分別稱為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_第4頁
第三課梵語分別稱為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課思考題1. 詳細解釋“四真如”。2. 請分析藏密、漢密、唐密之間的異同。3. 請解釋一下“文字結合字,基中成為基,極收意識中,念誦十萬遍”這個教證 的意義。寧瑪巴的九乘分法非常好, 它已經包括了顯宗、 密宗所有的道理。 外三乘分事續、行續、瑜伽續,事續主要宣說外在的事宜;行續 因見行平等受持而得名; 瑜伽續主要宣講內在修行。 此三乘與因乘的 方式相似,并從他處尋覓悉地,或者說,從他處尋求佛果,因而稱為 外三續。內三乘包括大瑜伽、隨類瑜伽、明點瑜伽,梵語分別稱為瑪哈約 嘎、阿努約嘎、 阿底約嘎。 盡管它有許多超勝外續之處, 但歸納而言, 主要以見修行不同而稱為無上續部。 如果詳加分析,麥彭

2、仁波切在大 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也說:主要講述方便生起次第為父續,稱為 大瑜伽;主要宣說智慧圓滿次第為母續,共稱隨類瑜伽;主要宣講雙 運光明次第則是無二續,也叫明點瑜伽。此三乘證悟輪涅為凈等,不 從他處尋求悉地,唯于自心本面中獲得佛果,因而稱為內三續。如是乘的所有分類均可包括在此九乘次第中。 集密意續 中云: “決定勝義乘, 決定有三種,集聚招引乘,苦行明覺乘,隨轉方便乘。” 以前有一部九乘次第論 ,里面對九乘分析得特別詳細;明朗洛欽 的講義中也分得比較詳細;在這里,九乘次第分析得不廣不略,特別 好。上述所說的三乘, 每一乘又各自分三,決定共有九乘。對此九乘 次第,下文會稍微加以說明。所謂的乘

3、雖然并不決定有九種, 眾生的心未滅盡之前, 乘的數量 也非常之多,但總的來講,聲聞緣覺乘宣說的暫時相似之解脫果位, 以及能獲得此暫時果位的相似道, 均可包括在大乘中, 并非大乘以外 的他乘。因此,學習大乘的行人必定同時具足小乘的一切見修行果, 如同小布袋可以裝在大布袋里一樣。 而菩薩乘與外三續部對究竟菩提 果位與能獲得的正道,只是籠統講述而未圓滿闡明,因此可包括在無 上密乘之中,別無他乘。內三續中的下二續一一瑪哈、阿努,可以包 括在明點瑜伽一一阿底約嘎當中,此外再無他乘。今天上師如意寶也講了:今生能遇到無上大圓滿非常難得,尤其 是無垢光尊者的上師心滴,雖然所講的法都是相同的,但是無垢 光尊者有

4、一種特殊的發愿和囑咐。因此,自己平時要經常讀一讀,實 在沒有能力看的話,放在佛堂里,每天早晚對這種殊勝對境頂禮,逐 漸逐漸一定會證悟無上大圓滿。 有時候理論上的聞思的確很需要, 但 自心獲得大圓滿的加持和攝受,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我想:今生能夠遇到這么好的金剛上師和無上大圓滿法,不管其他人對密宗有什么說法,一位真正對大圓滿生起定解的人, 任何愚者 也根本動搖不了這種正見。所以,對大圓滿生起信心非常重要。今天 上師如意寶在講上師瑜伽的時候, 也講了很多大圓滿的重要性,以及 依靠上師的加持力獲得佛果的道理,這些對每位修行人的一生都非常 重要。希望大家細心保存在自己智慧的倉庫里面, 不要隨隨便便弄丟

5、了,不然很可惜。我們來到這里,除了這個以外,可能再沒有其他如 意寶了但現在的大多數人,今天修這個、明天修那個,今天找一 位上師、明天找一位上師,整天晃來晃去,結果什么都得不到,這樣 沒什么意義。只要自己有信心,依靠我們的法和上師一定會獲得究竟 解脫。所以說,究竟阿底約嘎唯一乘決定是大菩提的直接因。這與大 海續所說的“各自佛法大海續,此說以此為此說,諸義此中均圓滿” 意義相同。其他很多法雖然也是菩提之因,但也只能作為間接因,因 為這些法中都未如大圓滿一般直接宣說如來藏的本體。 如此殊勝的法 門,即使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尋找,也是根本找不到。大圓滿中講到的 皈依、發心、上師瑜伽等修法,都牽涉到釋迦牟尼

6、佛的甚深二轉法輪 和三轉法輪,真的特別殊勝。我想,所謂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也可以這樣解 釋:“諸惡莫作”講到別解脫戒,斷除一切有害之事;“眾善奉行”主 要宣講菩薩乘,所有善法中,利他的善行是最大的,作為大乘菩薩一 定要奉行;“自凈其意”,也就是自己的心獲得清凈。密宗的本來清凈、 任運自成,或者說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當中,都講到自心要獲得清凈, 需要生起等凈無二的智慧,因為整個器情世界都是清凈的,只不過凡 夫眾生心前有一種迷亂顯現而已。這種解釋方法,我在旅途腳印1里面也稍微提了一下。以前有沒有人這樣解釋也不知道,但我始終 認為:“自凈其意”就是指大圓滿生圓次第?;蛘邚尼屽饶材岱鸬娜?

7、轉法輪來說,“諸惡莫作”指第一轉四諦法輪;“眾善奉行”講第二轉 般若法輪;“自凈其意”則主要講到第三轉法輪,如來藏的本體始終 以清凈光明的方式存在。“是諸佛教”,所有佛法均已包括在上述三者 當中。如果按照各自的法義加以分析,因相三乘中第一聲聞乘,入門: 護持得而未失七種別解脫戒中的任意一種, 也即首先需要受持別解脫 戒中的任一種戒律,并精心護持。見解:雖然已了達五蘊所攝之人我 為空性,卻認為兩種細微的微塵和剎那為實有,而未證悟空性?,F在 斯里蘭卡、泰國等很多小乘國家,以及漢傳佛教的很多律宗道場也是 持這種見解。修持:以九種住心使心安住下來而修持寂止,觀察四諦 十六行相妙法寶庫十九旅途腳印,其中

8、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上師仁波切對諸位弟子的忠心告誡以及修行 教言等。 四諦十六行相:苦集滅道四諦各自具有四種行相,俱舍論中有詳細講解。而修勝觀。行為:行持十二頭陀行十二頭陀行:一、常露地坐;二、常住樹下;三、常住冢間;四、常期端坐;五、隨處而坐;六、次第 乞食;七、八、但一座食、不作余食;九、但持三衣;十、但持毳衣;一、持糞掃衣;十二、處阿蘭 若。等。果位:預流、一來、 無來、阿羅漢對此四種果位,俱舍論中有詳細介紹。四種,每一個都包括向與果兩種,共有八果。第二緣覺乘,入門:與聲聞乘相同。見解:在證悟人無我的基礎 上,又證悟了所取無自性,也即證悟了法無我的一半,因此說他證悟 一個半無我。修持:觀

9、修十二緣起生滅之本體而斷定十二空性。 行為: 與聲聞乘相同。果位:利根者得麟角喻獨覺果位 麟角喻獨覺:獨自一人于寂靜處修持而獲得獨覺果位。,鈍根者獲得鸚鵡 喻獨覺果位鸚鵡喻獨覺:于眾會中獲得獨覺果位,也稱為部行獨覺。對于九乘的入門、見解、行為等,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些還是很 關鍵的。第三菩薩乘,有唯識宗與中觀宗兩類。入門:受愿行菩薩戒。見 解:唯識宗既證悟了所取無自性也證悟了能取之心識為空性,但他承許自明心識本體不空。雖然他們自認為證悟了二無我, 實際以中觀衡 量時,仍未證悟細微法無我。中觀宗則已徹底證悟諸法二我為空性。 這是見解方面的差別。修持:唯識與中觀宗均修持不共三十七道品。 行為:行持六

10、度。果位:暫時獲得十地,究竟獲得第十一普光地,也 就是佛果。由于此三乘能集聚于佛剎,并招引所化眾生趨入解脫之道, 所以稱之為集聚招引乘。外三續,也即事續、行續、瑜伽續,梵語稱為“智雅俄巴友嘎” 。 第一個是事續部, 入門:需要依靠寶瓶灌頂和五佛陀的冠冕灌頂來成 熟自相續。 明朗仁波切在他的一部注疏中說: 一般進入事續就已經算 是入密宗了,這時對總的密宗誓言一定要守護;入行部以后,對共同 的密宗誓言要守護; 獲得瑜伽部的灌頂以后, 對特殊的密宗誓言要守 護。有關誓言方面,下文會詳細廣說。見解:證悟法性清凈天尊。 定解寶燈論中也說過:在見解方 面,密宗與中觀有很大差別,到事續部的時候,雖然對如來藏

11、的本來 清凈部分未能像大圓滿那樣真正通達, 但對如來藏本來的清凈天尊相 已經了達。 那什么叫法性清凈天尊呢?所謂的法性清凈天尊, 指自之 心性明空離戲智慧,之后如果觀修世俗現分完全為清凈天尊之自性, 最終將見到彼等世俗法成為清凈天尊。 此處的意思是, 自心的離戲光 明智慧,就是世俗天尊的本基,對這一點真正認識后,你已經完全獲 得清凈,并且最終會現前法性天尊的清凈相。這就是事續部的見解, 主要從光明方面來講,可以見到一切萬法清凈天尊之相。修持:通過觀四真如的方式來修持。一、自尊真如:在自己為真 如的見解中安住。瑪哈約嘎、阿努約嘎當中經常講三種等持,其中有 一個真如等持, 也即將諸法安住于空性中的

12、一種境界, 就是所謂的自 尊真如。二、本尊真如:一般事續中不將自己觀想為誓言尊者,只是在前 方觀想智慧尊者。前面已經講了,事續分一般事續和特殊事續兩種, 寧瑪巴自宗認為, 一般事續當中,自己不觀為誓言尊者,只是在前面 觀想智慧尊者。殊勝事續則通過空性、文字、聲、色、手印、標志六 尊來修持。 一切萬法安住于離一切戲論的如來藏本體中, 此為空性本 尊。在自心或者前方月輪上觀想如金色般的文字,比如觀想“吽” (?)、“阿”( ?),僅僅觀想一個文字,這叫做文字本尊。在月輪之上, 所念咒語形成咒串并發出美妙動聽的聲音, 心專注于此咒 聲,就叫做聲本尊。月輪上的咒串發出光,上供下施,隨后將光收回 變成自

13、己所觀想的本尊身相,此即色本尊。在事續部中有三部金剛, 三部金剛中不同處施不同的手印,比如頭頂、喉間、心間,如此做不 同手印時,自己獲得本尊不同的加持,這就是手印本尊,也即所結手 印與本尊無二無別。麥彭仁波切說:其他手印不會做的話,僅僅合掌就可以代表所有手印。所謂標志本尊,比如念文殊心咒時,文殊菩薩 的標志是寶劍、標志的文字是 “德”(? )字,對“寶劍”和“德”(?)字作觀想,或者阿彌陀佛的標志是“舍”(?字,經常觀想“舍”(?字或念誦,就叫做標志本尊。三、念誦真如:按照事續六尊的方式觀修,即將自己觀為誓言尊 者,于自己前方迎請智慧尊者,以主仆的方式成就悉地。因為在事續 部的時候,見解比較低

14、,我們在前面觀想觀世音菩薩,自己以比較低 劣的方式,向智慧尊者祈求賜予悉地。妙臂請問經中講到,念誦咒語的時候,不快不慢、不大不小、 不散不失,也不能邊說話邊念誦7。智悲光尊者還講過:念咒的時候 最好用菩提珠?,F在有些人說六道木也很好,但在佛經中曾提過,依 靠菩提珠念誦,會有十萬倍的功德。念珠的數目有二一顆、五十四 顆、一千零八十顆等不同說法,我們現在通用的是一百零八顆。對于 念珠,應將其作本尊想,不能僅僅當成一個工具,隨便放在不干凈的 地方。如果不小心跨越念珠,應立刻拿起來放在自己頭頂上懺悔。而 且,自己經常念誦的念珠,不能讓屠夫、偷盜者,或者造五無間罪的 人、破壞誓言的人觸摸,否則會失毀加持

15、。在修念誦真如時應具足三專注。其一專注本基:于自前明觀天尊; 其二專注內心:于天尊心間觀想月輪;其三專注聲音:于月輪上觀想 發聲咒串,心專注于此而閉氣念誦。這是他的觀修方法。四、禪定真如:將自己觀為本尊,再于心間觀想火焰中央日輪上 有咒串,此為火住,是成就四種事業之根本;從中咒串發出自聲,此 為聲住,是成就寂止的根本;觀察咒聲并于寂止無念中安住,此乃聲 際解脫,是顯現勝觀之因。在特殊事續里有這樣的儀軌,但也并不是 念每個咒語都有這種要求。如果儀軌里面有要求,就應該這樣做。下面講事續的行為。一般在事續、行續、瑜伽續當中,分別以目 視、微笑、擁抱生起大樂,只有在無上瑜伽才有佛父佛母雙運的行持, 因

16、為這種行為必須依靠最高的見解方能攝持。行為:主要行持沐浴、清潔等外在事宜。果位:獲得三部金剛持果位。三部金剛,身是如來部,即毗盧遮 那佛;語是蓮花部,為無量光佛;意是金剛部,是不動佛。通過七世 可以獲得三部成就,嘎波續中說:“七世中成就,三怙主調眾。” 于七世中獲得成就,依靠三怙主的方式調化眾生。這里也有一些差別, 有些說八萬劫中獲得成就,也有這種說法。一般來說,一百年為一世, 在七世中獲得成就的算法也比較多。第二行續,入門:通過覺性五灌頂來成熟相續。在前面寶瓶灌頂 和佛冠灌頂的基礎上,加上金剛鈴灌頂、金剛杵灌頂、名稱灌頂。其 實這五種是共同灌頂,冠冕灌頂、金剛鈴灌頂、金剛杵灌頂和名稱灌 頂都

17、可以包括在寶瓶灌頂里面。此處所說的覺性,并不是指大圓滿覺 性,而是指明覺灌頂。見解:與瑜伽續相同。行續的見解與瑜伽續相同,行為與事續相 同。所以,人們經常稱之為二續。修持:修有相與無相瑜伽。第一個有相瑜伽,大日如來續中云:“文字結合字,基中成為基,極收意識中,念誦十萬遍?!贝笕?如來續與唐密中的大日如來經,應該是相同的,只不過翻譯不 同而已。一般來說,三種外續與漢傳密宗和唐密是可以對應的,事續 相當于蘇悉地經,行續是大日如來經,瑜伽續就是金剛頂經。 藏傳密教對有關密法方面的佛語都稱為續,但漢傳佛教對顯密方面的 佛語全部稱為經,有這種不同。大日如來續中說:文字結合字和基當中出現基,在意識極為 攝收的情況下念誦十萬遍。也即通過四種條件念誦本尊心咒十萬遍, 這就是有相瑜伽。其中第一個文字,指觀想勝義菩提心空性與彼之現 分世俗菩提心結合,變成一個文字,此文字又變成月輪,比如觀吽字, 吽字變成月輪。第二個文字是在前者基礎上,月輪上面出現咒串,咒 串發出聲音。第一個基,指自己觀為誓言尊者,第二個基是指自前觀 想智慧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