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文學接受過程 本章導航 ?第一節 文學接受的發生 一、期待視野 二、接受動機 三、接受心境 四、從隱含的讀者到讀者閱讀 ?第二節 文學接受的發展 一、填空、對話與興味 二、還原與異變 三、理解與誤解 四、期待遇挫與藝術魅力 ?第三節 文學接受的高潮 一、共鳴 二、凈化 三、領悟 四、延留 文學理 論教程 文學接受過程文學接受過程 ?文學活動既包括文學創造,也包括文學消費,而 文學消費,是在文學接受過程中實現的。如果說 在文學創造階段文學活動的主體是作家,那么, 在接受階段,文學活動的主體則已轉變為讀者。 ?讀者的文學接受過程,大致可分為 發生發生、發展發展與 高潮高潮這樣三個
2、階段。 文學理 論教程 第一節 文學接受的發生 ?文學接受從總體上說,發生于讀者對本文的閱 讀。但這種發生,又是讀者在特定閱讀經驗期 待視野的基礎上,在特定接受動機的支配下, 在特定接受心境的影響下層開的。 文學理 論教程 期待視野期待視野 ?在文學閱讀之先及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 讀者,基于個人和社會的復雜原因,心理上往往 會有一個既成的結構圖式。讀者的這種據以閱讀 本文的既成心理圖式,叫作閱讀經驗期待視野, 簡稱期待視野(expectation horizon )。 ?在具體的文學閱讀活動中,這種期待視野主要呈 現為文體期待、形象期待形象期待與意蘊期待意蘊期待這樣三個層 次。 文學理
3、論教程 期待視野期待視野 ?閱讀經驗期待視野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幾方面因 素相關:首先是由生活實踐和文化教養形成的世 界觀與人生觀,其次是一定的文學藝術素養,第 三是特定的生理機制。 ?文學閱讀活動中的期待視野,按其接受主體的狀 況劃分,可以分為個人期待視野個人期待視野與集體期待視野集體期待視野 這樣兩大類型。 文學理 論教程 接受動機接受動機 ?由于期待視野不同以及期待視野自身的發展變化, 在文學的閱讀接受活動中,讀者的動機是不一樣 的。 ?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 審美動機;二、 求知動機 ;三、受教動機 ;四、批評動機 ;五、 借鑒動機 。 文學理 論教程 接受心境接受心境 ?在現實
4、生活中,人們總處于一定的情緒狀態。在文學 閱讀活動開始時,這種生活中的情緒狀態不可能截然 中斷,會伴隨讀者進入閱讀過程,影響閱讀效果。讀 者的這種影響閱讀的情緒狀態,就叫接受心境。 ?從基本特征來看,文學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悅欣悅、抑郁抑郁與 虛靜虛靜這樣三種情況。 ?心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與社會生活狀況 及個人境遇有關,其次,與主體身體狀況有關,第三, 與自然環境因素有關。 文學理 論教程 接受心境 ?接受心境對閱讀效果的影響是明顯的。當讀者處于 欣悅的情緒狀態時,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引起 濃厚的閱讀興趣,得到愜意的審美享受。當處于抑 郁的心理狀態時,即使面對優秀作品,也有可能因 心
5、煩意亂而難以進入其中的藝術境界,難以真正體 味到作品的奧妙。 ?接受心境之于閱讀效果的影響還表現在,即使面對 同一作品,由于情緒狀態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閱 讀境界。 文學理 論教程 從隱含的讀者到讀者閱讀從隱含的讀者到讀者閱讀 ?所謂“隱含的讀者”(implied reader),是相對 于現實讀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設定的能夠把本文 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體化的預想讀者。 ?三個因素會決定本文中隱含的讀者的存在:一、作家 的創作動機;二、作家賦予本文的思想內涵;三、作 家的選材及文體特點。 文學理 論教程 第二節第二節 文學接受的發展文學接受的發展 ?文學接受的發展文學接受的發展是指文學作品的具
6、體閱讀階 段。 ?在這個過程中,讀者以自己的期待視野為基礎, 對作品中的本文符號進行著富于個性色彩的解 讀與填空、交流與對話。這是文學作品由“第 一本文”轉化為“第二本文”并由現實的讀者 實現文學接受的過程。 文學理 論教程 “第一本文第一本文”與與“第二本文第二本文” ?文學作品完成之后,在沒有和讀者發生關系之前, 稱之為“第一本文第一本文”。 ?經由閱讀之后,文學作品才能擺脫孤立的“自在” 存在狀態,成為“自為”的存在,即作為審美對象 的“第二本文第二本文”而存在。 ?由此可見,“第二本文”是在“第一本文”的基礎 上,經由讀者再創造的結果。 文學理 論教程 填空、對話與興味填空、對話與興味
7、 ?波蘭現象學美學家羅曼英加登認為,文學作品的最終 完成,必須依靠讀者自己去體驗、去“填空”。 ?德國接受美學理論家伊瑟爾指出,文學本文只是一個不 確定性的“召喚結構”。與之相近,德國闡釋學理論家 加達默爾也認為,作品的意義是在讀者與本文的 “對話” 中生成的。 ?中國古代文論中強調的“興味”觀,實際上也包含著與 英加登的“填空”,與加德默爾的“對話”相近的見解。 文學理 論教程 閱讀接受過程中的再創造特征閱讀接受過程中的再創造特征 ?實際上,不論英加登的“填空”,還是加達默爾的 “對話”,還是中國古代的“興味”觀,所揭示的都 是文學作品閱讀接受過程中的再創造特征,它所指明 的正是文學作品構成
8、審美價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 ?造成這種方式和特征的根本原因,從文學作品本身而 言,這就是,第一,文學作品是抽象性文字符號的系 列組合;第二,文學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語言, 有著明顯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文學理 論教程 還原與異變 ?一部文學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創造和情感體驗 便凝定于讀者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本應是一個在特 定語詞序列的導引下,還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 體驗和思想見解的過程。 ?但實際上,由于“填空”、“對話”、“興味的介 入,閱讀過程中的徹底還原是不可能的。經由讀者閱 讀產生的“第二本文”中,充滿著讀者個人的再創造, 因此必然是千差萬別的異變產物:首先是作品形象的 異變
9、,其次是情感的異變 ,再次是思想觀念的異變。 文學理 論教程 還原與異變 ?文學接受過程中的這種異變,除了由于文學語言本身 不確定性而導致的“空白”之外,便主要是由讀者不 同的個性化的期待視野所致。主要表現在: ?第一,某些政治觀念會導致異變,第二,某些預定文 化觀念會導致異變,第三,文化視野會導致異變,第 四,個人經驗會導致異變,第五,文學欣賞能力會導 致異變。 ?這里應該注意的是:不論人們的期待視野有著怎樣的 差異,不論本文有著怎樣的“空白”,由于特定文字 系列組合的限制,這種異變又是有著相應閾限的。 文學理 論教程 理解與誤解 ?文學接受的過程也就是讀者對某一作品閱讀理解的 過程。由于“
10、期待視野”的存在,讀者之于作品, 必然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成份,即闡釋學理論所指 出的“前理解”。 ?這種“前理解”與作者的創作動機、作品的意蘊以 及作品的藝術價值之間構成的“對話”關系是復雜 的,既可能相應,也可能相悖。對于前者,我們可 稱之為“正解”,后者即為“誤解”。 文學理 論教程 理解與誤解理解與誤解 ?正誤,是指讀者的理解雖 與作者的創作本義有所牾, 但作品本身卻客觀上顯示 了讀者理解的內涵,從而 使得這種“誤解”看上去 又切合作品實際,令人信 服。 ?反誤反誤,是指讀者自覺 不自覺地對文學作品 進行的穿鑿附會的認 知與評價,包括對作 品非藝術視角的歪曲 等等。 在具體閱讀現象中,誤
11、解又可分為 “正誤”與“反 誤誤”兩種情況。 文學理 論教程 期待遇挫與藝術魅力期待遇挫與藝術魅力 ?在文學閱讀過程中,讀者的期待視野與本文之間, 常常呈現出順向相應順向相應與逆向受挫逆向受挫兩種情況。 ?當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節發展、意境指向 等等,與讀者期待視野中的預先測定完全一致時, 即是順向相應。 ?與之相反,那些真正富于創新意義,富有藝術魅 力的作品,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伴隨著期待指 向的遇挫。 文學理 論教程 期待遇挫與藝術魅力期待遇挫與藝術魅力 ?有時候,由于本文的內涵完全超出了讀者的期待視 野,令人難以介入其間,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之 為期待指向的“完全遇挫完全遇挫”。 ?
12、實際上,真正贏得大多數讀者喜愛的作品,往往既 有順向相應又有逆向遇挫。一方面,本文不時喚起 讀者期待視野中的預定積累,同時又在不斷設法打 破讀者的期待慣性,以出其不意的人物、情節或意 境遣動讀者的想象。 文學理 論教程 第三節 文學接受的高潮 ?在文學接受活動中,讀者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之 間,會產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讀者會借助于本文 符號的導引,進入一個自由廣闊的想象空間,使情 感得以凈化;并且會通過對本文的感悟和理解,進 入一種詩情幻化的哲學境界,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 宇宙的奧妙,從而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 這便是文學接受的高潮階段。 文學理 論教程 共鳴共鳴 ?共鳴共鳴,是文學接受進
13、入高潮階段的一個標志,通常 有兩種含義兩種含義:一是指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為作 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運遭際所打 動,從而形成的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狀態; ?另一種意義上的共鳴另一種意義上的共鳴是指不同的讀者,包括不同時 代、階級和民族的讀者,在閱讀同一文學作品時可 能產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緒激動和審美趣味趨 同現象。 文學理 論教程 共鳴產生的條件共鳴產生的條件 ?文學接受活動中“共鳴”現象的產生,主要有 兩個條件兩個條件: 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豐富的思想感情和 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其二就是讀者的期待視野中必須含有與作 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見解與情感體驗。 文學理 論教程 共鳴產
14、生的原因共鳴產生的原因 ?一、由于讀者期待視野中的思想觀念與作者或作品 中人物的思想觀念相通。 ?二、由于讀者期待視野中的情感經驗與作者或作品 中人物情感經驗的相同或相似。 ?三、由于讀者期待視野中的意志愿望與作者或作品 中人物意志愿望的相近。 ?此外,讀者期待視野形成的特定歷史處境如果與一 定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狀況有某種相通相類之處,也 會引起強烈的共鳴。 文學理 論教程 凈化凈化 ?我們認為,文學的凈化就是指讀者在閱讀文學作 品時,繼共鳴之后而不由自主地達到的調節精神、 排遣情緒、去除雜念和提升人格的狀態 。 ?概括地說,所謂“凈化”,就是讀者通過閱讀作 品而達到的一種“雜念去除,趨向崇高”
15、的自我 教育效果。 文學理 論教程 凈化作用的表現凈化作用的表現 ?凈化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讀者可以進入某種虛幻的藝術境界,因而 暫時忘卻世俗困擾和人生煩惱,維持心靈的平衡。 其二,由于作品中某種情感力量的震撼,使讀者 的某種情緒得以宣泄,使畸變的心態得以矯正,使扭 曲的人格變得純正。 ?從內在關聯來看,文學接受活動中的凈化,實質上, 是共鳴的進一步發展,是讀者為作品中的情感打動之 后,所實現的一種人格提升。 文學理 論教程 領悟領悟 ?領悟是文學接受進入高潮階段后的一種更高境界, 是指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繼共鳴和凈化后而 進入的更高階段,包括 潛思默想、洞悉宇宙奧妙、 體悟人生
16、真諦、提升精神境界等狀況與過程。 ?領悟是文學接受活動的最高境界。 文學理 論教程 領悟的特征領悟的特征(共鳴、凈化、領悟之比較)(共鳴、凈化、領悟之比較) ?與共鳴和凈化相比,領悟有如下兩大特征兩大特征。 第一,共鳴是建立在讀者與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 想情感溝通的基礎上的,凈化主要是作品中的強烈情感 震撼并感染了讀者心靈的結果,而領悟則必須以讀者對 作品內涵的主動思索和深刻理解為前提。 第二,共鳴常常只是建立在讀者對作者或作品中人 物思想情感一般認同的基礎上的,凈化主要表現為讀者 精神的舒暢和心靈的矯正,而以思索和理解為前提的領 悟,必會有效地豐富和擴充讀者的期待視野,使讀者主動 生發出一種積極的人生向往。 文學理 論教程 延留延留 ?所謂延留延留,是文學接受進入高潮階段后的一種心理 延續和留存狀況,是指文學作品在造成讀者的共鳴、 凈化和領悟之后,繼續留存于其腦際并使其不斷地 回味的狀況。 ?閱讀實踐表明,延留不僅體現為讀者對作品的含英 咀華和一時思想情感的變化,還體現在對讀者審美 趣味、精神氣質、以及人格規范潛移默化的久遠影 響。 文學理 論教程 復習要點 ? 基本概念 期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復印和膠版印制設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確保學校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與實施方案
- 地理跨學科教學新模式與實踐路徑
- 生管考試題及答案
- 激光制造的升級轉型試題及答案
- 激光設備的市場分析考題試題及答案
- 重要通知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排球專業知識試題及答案
- 貴州焊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職業生涯規劃與考題結合分析試題及答案
- 教學課件:《城市地理學》
- YY/T 1833.5-2024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質量要求和評價第5部分:預訓練模型
- 博士定向協議書(2篇)
- 2023-2024學年江蘇南京秦淮區七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八省聯考新高考數學試卷真題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酒店行業安全事故舉報與獎勵制度
- DB31-T 1298-2021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安全技術要求
- 在登高作業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 DB22T 3661-2024省級專項規劃編制實施規范
- 客戶服務與溝通技巧提升考核試卷
- 地下管廊電纜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