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壤分類_第1頁
第3章 土壤分類_第2頁
第3章 土壤分類_第3頁
第3章 土壤分類_第4頁
第3章 土壤分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第三章 土壤分類土壤分類一、土壤分類一、土壤分類目的:目的: 土壤分類就是根據土壤自身的發生發展土壤分類就是根據土壤自身的發生發展規律,系統地認識土壤,通過比較土壤之間的規律,系統地認識土壤,通過比較土壤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對客觀存在的土壤進行區分相似性和差異性,對客觀存在的土壤進行區分和歸類,系統地編排它們的分類位置,從而能和歸類,系統地編排它們的分類位置,從而能看出各土壤類型之間的相互區別與聯系,同時看出各土壤類型之間的相互區別與聯系,同時對所劃分的土壤類型分別給予適當的名稱。對所劃分的土壤類型分別給予適當的名稱。意義:意義: 土壤分類是土壤調查的基礎,因地制宜土壤分類是土壤調查的

2、基礎,因地制宜地推廣農業技術的依據,也是國內外土壤科學地推廣農業技術的依據,也是國內外土壤科學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第一節第一節 土壤分類概述土壤分類概述土壤分類學土壤分類學 土壤分類學是研究和描述土壤的差別,探討土壤分類學是研究和描述土壤的差別,探討這種差別的因果關系,并運用所掌握的資料去這種差別的因果關系,并運用所掌握的資料去建立某個土壤分類系統的學科。建立某個土壤分類系統的學科。以前蘇聯的土壤分類系統為代表的以前蘇聯的土壤分類系統為代表的發生學發生學分類分類 基本觀點是:強調土壤與成土因素和地基本觀點是:強調土壤與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觀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成土因素及其理景觀之

3、間的相互關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對土壤的影響作為土壤分類的理論基礎,對土壤的影響作為土壤分類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結合成土過程和土壤屬性作為土壤同時也結合成土過程和土壤屬性作為土壤分類的依據。分類的依據。二、世界土壤分類系統概況二、世界土壤分類系統概況迄今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土壤分類原則、分類系統和命名,存在多元分類體系。以美國系統分類為代表的以美國系統分類為代表的土壤診斷學分類土壤診斷學分類 土壤診斷學分類屬于美國首創,在世土壤診斷學分類屬于美國首創,在世界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界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基本觀點是:分類所依據的具體指標是基本觀點是:分類所依據的具體指標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測定的土壤屬性,土可

4、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測定的土壤屬性,土壤類型的劃分,主要根據診斷層和診斷特壤類型的劃分,主要根據診斷層和診斷特性。性。1.診斷層診斷層n凡是用于鑒別土壤類型,在性質上有一系列凡是用于鑒別土壤類型,在性質上有一系列定量說明的土層,稱為定量說明的土層,稱為診斷層診斷層。診斷表層診斷表層:指出現在或接近地表的診斷層。:指出現在或接近地表的診斷層。1)人為表層:)人為表層:2)葉墊表層:)葉墊表層:3)有機表層:)有機表層:4)黑色表層:黑色表層:5)暗沃表層:)暗沃表層:6)淡薄表層:)淡薄表層:7)堆墊表層:堆墊表層:8)暗瘠表層:)暗瘠表層:診斷表下層診斷表下層:是在土壤表層之下所形成的土層,:是在

5、土壤表層之下所形成的土層,由物質的淋溶,遷移,淀積或就地富集作用在土由物質的淋溶,遷移,淀積或就地富集作用在土壤表下層形成的具鑒定土壤類別意義的土層。壤表下層形成的具鑒定土壤類別意義的土層。 包括:包括:1)耕作淀積層)耕作淀積層 2)漂白層)漂白層 3)淀)淀積粘化層積粘化層 4)鈣積層)鈣積層 5)雛形層)雛形層 6)硬磐)硬磐 7)脆磐脆磐 8)舌狀延伸層)舌狀延伸層 9)石膏層)石膏層 10)高嶺層)高嶺層 11)鈉質層)鈉質層 12)絡合膠結層)絡合膠結層 13)氧化層)氧化層 14)石化鈣積層)石化鈣積層 15)石化石膏層)石化石膏層 16)薄鐵)薄鐵磐層磐層 17)積鹽層)積鹽層

6、 18)腐殖質淀積層)腐殖質淀積層 19)灰化淀積層灰化淀積層 20)含硫層)含硫層2.診斷特性診斷特性 n如果用來鑒別土壤類型的依據不是土層,而是如果用來鑒別土壤類型的依據不是土層,而是具具有定量說明的土壤性質有定量說明的土壤性質,則稱為,則稱為診斷特性診斷特性。診斷。診斷分類系統中對用來分類的診斷特性都有明確的定分類系統中對用來分類的診斷特性都有明確的定義和指標。義和指標。共有共有25個,如鐵鋁特性、變性特性、土溫狀況、個,如鐵鋁特性、變性特性、土溫狀況、土壤水分狀況等土壤水分狀況等.(三)土壤類型的檢索(三)土壤類型的檢索(p103)土壤形態發生學分類土壤形態發生學分類(以西歐的庫比恩納

7、和莫根浩森分類為代表) 基本觀點基本觀點是:土壤是一系列環境的產物,土壤分類應根據自土壤是一系列環境的產物,土壤分類應根據自然體的全部性狀,并需與自然環境聯系考慮;然體的全部性狀,并需與自然環境聯系考慮;土類之間的差異是由形態(層次)發生發展的土類之間的差異是由形態(層次)發生發展的階段性決定的,剖面層序可分為(階段性決定的,剖面層序可分為(A)-C、A-C,A-(B)-C、A-B-C、B/A-B-C型等土體構型;型等土體構型;還可按土壤水分滲透方向與程度、母質類型、還可按土壤水分滲透方向與程度、母質類型、土壤中物質特定動態等進行分類。土壤中物質特定動態等進行分類。第二節第二節 中國土壤分類中

8、國土壤分類 自20世紀中期至20世紀末期,蘇聯土壤發生分類,特別地理發生學分類,對中國土壤分類的影響較深,時間也較長。從1978年始,中國開始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并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國際交往的增加,美國土壤分類系統和聯合國世界土壤圖圖例單元逐漸進入中國,對中國土壤發生分類系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中國土壤分類的概述一、中國土壤分類的概述中國土壤分類1978年 全國土壤分類暫行草案1979年 暫擬土壤工作分類系統1987年 中國土壤分類系統(初稿)1992年 中國土壤分類系統(定稿)二、中國土壤發生學分類的原則二、中國土壤發生學分類的原則 發生學原則發生學原則 統一性原則統一性原則 土壤是

9、客觀存在的歷史自然體,按發生學原則,把成土因素、過程和土壤剖面形態和理化性質(即土壤屬性)結合考慮,并以屬性作為土壤分類的依據。 土壤是一個整體,既是歷史自然體,又是人類勞動的產物。 土壤發生分類的不足土壤發生分類的不足 主觀性與理論推理性強主觀性與理論推理性強 過分強調生物、氣候等地帶性因素過分強調生物、氣候等地帶性因素 強調中心概念,但土類界限較模糊強調中心概念,但土類界限較模糊 發生分類缺乏定量化指標發生分類缺乏定量化指標三、中國土壤分類系統的級別和依據三、中國土壤分類系統的級別和依據1. 土綱土綱 是土壤重大屬性差異的歸納和概括,反映了土壤不同發育階段中,土壤物質移動累積所引起的重大屬

10、性的差異。 如鐵鋁土反映濕熱條件下脫硅富鋁化過程 。 全國現共分為鐵鋁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鈣層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鹽堿土、人為土、高山土等12個土綱。2. 亞綱(亞綱(30個)個)如鐵鋁土綱,根據氣候條件分如鐵鋁土綱,根據氣候條件分濕熱鐵鋁土濕熱鐵鋁土和和濕濕暖鐵鋁土暖鐵鋁土2個亞綱(熱量差別)個亞綱(熱量差別)在同一土綱中,根據土壤形成過程的主要控制因素的差異劃分。土壤水分狀況和土壤溫度狀況的差異常用作亞綱的劃分依據。濕熱鐵鋁土亞綱濕熱鐵鋁土亞綱濕暖鐵鋁土亞綱濕暖鐵鋁土亞綱鐵鋁土土綱鐵鋁土土綱黃綿土新積土風沙土紫色土石灰(巖)土石質土龜裂土 粗骨土紅粘土 火山灰土磷

11、質石灰土土質初育土土質初育土石質初育土石質初育土3. 土類土類 根據土壤的不同形成條件、成土過程和由此發生的土壤屬性三者的統一和綜合進行劃分的。同一土類的土壤,成土條件、主導成土過程和主要土壤屬性相同。土類與土類之間有質的差異。土類劃分依據土類劃分依據 土壤的發生類型與當地生物氣候條件相吻合。在不同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不同地帶性土壤,即所謂地帶性。如濕熱鐵鋁土亞綱分磚紅壤、赤紅壤、紅壤等土類。 在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如耕作、種植、施肥、灌排等)影響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過程。如灰化過程、富鋁化過程、粘化過程、水耕熟化過程等。 每一個土類具有獨特的剖面形態及相應的土壤屬性,特別是具有作為鑒定該土

12、壤類型特征的診斷層。如灰化土的灰化層,紅壤的富鋁化層。 由于成土條件和成土過程的綜合影響,在同一個土壤類型內必有相類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方向與途徑。如紅壤的酸性,鹽土的鹽分,褐土的干旱問題。4. 亞類亞類 是土類范圍內的進一步劃分。根據主導的成土過程之外,產生附加的、次要的成土過程來劃分。 如黑土,其主導成土過程是有機質的積累,次要成土過程若是潴育化過程,則其亞類是草甸黑土,若是白漿化過程,則其亞類為白漿化黑土。亞類劃分的主要依據 同一土類某些性質上的續分。如潮土土類按有無石灰反應和水文條件劃分潮土、灰潮土、濕潮土等亞類。 不同土類之間的相互過渡。在一個地域內,由于幾種成土因素和成土過程的相

13、互交錯和重疊,即可出現兩個、三個土類之間的過渡類型。這種土類之間的過渡特性是劃分亞類的重要依據。 同一土類的不同發育階段。如紅壤土類的紅壤性土亞類,是剖面發育不完整,具A(B)C構型的一個亞類。5. 土屬土屬 是土壤分類中具承上啟下作用的土壤分類單元。它是亞類的續分,又是土種共性的歸納。 土屬主要是根據母質、地形、水文等地方因素,以及鹽分組成、人為措施等來劃分。 地帶性土壤亞類中,主要依據成土母質類型劃分土屬。6. 土種土種 是土壤分類的基層單元。只反映土屬范圍內量上的差別,而不是質的差別。 土屬內土種的劃分主要按表土質地和土體構型 具體劃分進是采取“相同母質看表層質地,相同表層質地看土體構型

14、”的步驟來判別。 例如水稻土按耕層質地分砂田(砂土),砂泥田(輕壤)、泥砂田(中壤)、泥田(粘土)4個土種,相同耕層質地按白塥(漂白層)或白底,青塥(潛育層)或青底,黃塥(黃斑層)或黃底等土體構型再劃分為多個土種。如中位青塥砂泥田、白底泥沙田土種 土體厚度、礫石含量等也是劃分土種的依據 按土體厚度劃分3級:即30為薄層;3060中層;60厚層 按礫石含量(粒徑3為礫石)3050%的為輕礫石土,5070%的為中礫石土,70%的為重礫石土7. 變種變種 是土種范圍內的細分,劃分依據是以典型土種為標準,在質地、耕性、肥力等性狀上產生的微小變異。1985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初擬1991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

15、(首次方案)1995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修訂方案)2001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第三版)四、中國土壤系統分類四、中國土壤系統分類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是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的系統化、定量化土壤分類。中國土壤的系統分類中國土壤的系統分類1.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分級中國土壤系統分類分級 土綱(Order)14個 最高分類級別,根據主要成土過程的性質或影響主要成土過程的性質劃分。 亞綱(Suborder)39個 土綱的輔助級別,主要根據影響現代成土過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質(水分、溫度、巖性)劃分如按水分狀況:富鐵土分為干潤鐵鋁土、濕潤鐵鋁土、常濕鐵鋁土亞綱。按溫度狀況:干旱土中劃分出寒性干旱土、溫暖干

16、旱土亞綱 土類(Group)138個 根據反映主要成土過程強度或次要成土過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現性質劃分根據主要成土過程的強度劃分:如高腐正常有機土、半腐正常有機土、纖維正常有機土等土類。按次要成土過程表現的性質劃分:如正常干旱土亞綱可以劃分出鈣積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鹽積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簡育正常干旱土等土類。 亞類(Subgroup)588個 根據是否偏離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過程的特性和是否有母質殘留的特性劃分 代表中心概念的為普通亞類:如普通肥熟旱耕人為土、普通暗沃正常潛育土 具有母質殘留特征的為繼承亞類,用石灰、酸性、含硫等來描述。如石灰紫色濕潤雛形土、酸性紫色濕潤雛

17、形土、石灰寒凍砂質新成土、酸性寒凍砂質新成土、酸性簡育正常潛育土、含硫潮濕正常鹽成土等 土族(Families) 主要反映與土壤利用管理有關的土壤理化性質發生明顯分異的續分單元 土系(Series)由單個土體的聚合體特征反映2.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特色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特色 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的中國土壤系統分類既與國際接軌,又充分體現我國特色。 診斷層診斷層 用以識別土壤類別、在性質上有一系列定量說明的土層。定量化的診斷層是現代土壤分類的核心。 高寒草甸植被下具高量有機碳有機土壤物質、活根與死根根系交織纏結的草氈狀表層。 有機物質表層類有機物質表層類有機表層有機表層 礦質土壤經常被水飽和,具

18、高量有機碳的泥炭質有機土壤物質表層,或被水分飽和的時間很短,具極高量有機碳的枯枝落葉質有機物質表層。草氈表層草氈表層診斷表層(診斷表層(11個)個) 腐殖質表層類腐殖質表層類暗沃表層有機碳含量高或較高,鹽基飽和、結構良好的暗色腐殖質表層。暗瘠表層有機碳含量高或較高,鹽基不飽和的暗色腐殖質表層。淡薄表層發育程度較差的淡色或較薄的腐殖質表層。 人為表層類人為表層類灌淤表層 長期引用富含泥沙的渾水灌溉,水中泥沙逐漸淤積,并經施肥、耕作等交替作用影響,失去淤積層理而形成的由灌淤物質組成的人為表層。堆墊表層 長期施用大量土糞、土雜肥或河塘淤泥等并經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人為表層。肥熟表層 長期種植蔬菜,大量施

19、用人畜糞尿、廄肥、有機垃圾和土雜肥等,精耕細作,頻繁灌溉而形成的高度熟化的人為表層。耕表層 在淹水耕作條件下形成的人為表層。 結皮表層類結皮表層類干旱表層 在干旱水分狀況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態分異的表層。鹽結殼由大量易溶性鹽膠結成的灰白色或灰黑色表層結殼。 其它診斷層其它診斷層鹽積層在冷水中溶解度大于石膏的易溶性鹽富積的土層含硫層含硫化物土排水氧化后形成 診斷表下層(診斷表下層(20個)個)漂白層漂白層粘粒和/或游離氧化鐵淋失,有時伴有氧化鐵的就地分凝,形成顏色主要決定于砂粒和粉粒的漂白物質所構成的土層是由舌狀淋溶延伸的漂白物質和原土層殘余所構成的土層舌狀層舌狀層風化成土過程中形成的無或基本

20、上無物質淀積,未發生明顯粘化,帶棕、紅棕、紅、黃或紫等顏色,且有土壤結構發育的B層雛性層雛性層鐵鋁層鐵鋁層由高度富鐵鋁化作用形成的土層低活性富鐵層低活性富鐵層由中度富鐵鋁化作用形成的具低活性粘粒和富含游離鐵的土層。由鐵、粘粒與石英等混合并分凝成多角狀或網狀紅色或暗紅色的富鐵、貧腐殖質聚鐵網紋體。聚鐵網紋層聚鐵網紋層由螯合淋溶作用形成的一種淀積層灰化淀積層灰化淀積層耕作淀積層耕作淀積層旱地土壤中受耕種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淀積層水耕氧化水耕氧化還原層還原層水耕條件下鐵錳自水耕表層或自其下墊土層的上部還原淋溶,或由下面具潛育特征的土層還原上移,并在一定深度中氧化淀積的土層粘粒含量明顯高于上覆土層粘化層粘化層粘粒含量與表層或上覆土層差異懸殊的粘重、緊實的土層粘磐粘磐堿積層堿積層交換性鈉含量高的特殊淀積粘化層超鹽積層含高量易溶鹽,但未膠結的土層。由以NaCl為主的易溶鹽膠結或硬結,形成連續或不連續的磐狀土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