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神奇的交響音畫――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_第1頁
一曲神奇的交響音畫――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_第2頁
一曲神奇的交響音畫――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_第3頁
一曲神奇的交響音畫――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_第4頁
一曲神奇的交響音畫――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6一曲神奇的交響音畫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 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 依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這是唐代詩人李賀聽李憑演奏箜篌曲后所寫下的感想,是一首表現音樂美 的詩。箜篌(又稱 “坎侯”或“空侯 ”)是古代的一種撥弦樂器,有豎箜篌、臥箜篌 等多種樣式。豎箜篌可能是古代埃及和希臘豎琴的前身,東漢時經西域傳至中 原地區,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說二十二)根弦。李憑彈的就是二十三弦的豎箜 篌。所謂 “引”,原指古代一種樂曲的形

2、式或體裁,略近于 “引子 ”、“序曲”或“序 奏”。李賀的這首詩就采取了樂府詩中 “引”的這種體裁,比較自由地抒寫了他對 音樂的感受。唐代彈奏箜篌的高手,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 “李供奉 ”的宮廷樂師李憑,與 李賀同時的一些詩人如楊巨源(曾寫聽李憑談箜篌二首)、顧況(曾寫 李供奉談箜篌歌)都曾贊美過他的高超技藝,但只有李賀這首詩寫得最為 出色,可以說是古典詩歌中以詩喻樂的又一絕唱!唐詩中有不少描寫音樂的杰 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就是其中最卓絕的篇 章。清人方扶南說:“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琴師,李長吉李憑箜篌,皆摹寫 聲音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這評價是不

3、錯的,唯 “摹 寫”一詞有待辨析:用它來評白居易和韓愈的上述兩首詩,大體上是可以的,因為他們都是對 音樂形象作現實主義的描摹和比擬,例如白居易寫琵琶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弦切切如私語,切切嘈嘈錯雜談,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低滑,幽咽流 泉水下灘 ”。再如韓愈把琴聲比做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 士赴敵場 , ”在表現手法上也與白居易的相類,都是用現實生活中的聲音和物象 來比擬樂聲的。這些詩句的確是描寫音樂的千古名句。但是,用這種手法來表現音樂時,也難免其局限因為就音樂本身來說,它 2/ 6是一種最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藝術,它不是以具體地 “摹寫 ”生活為其特長,而 是以一

4、定的聲音的有規律的運動(節奏、旋律、和聲、高低、快慢、強弱)來 比擬(而不是 “摹寫”)人的情感為特征的。因此,用語言(詩或散文)對音樂加以描繪時,對其加以具體的摹寫和比 擬,是一種通常的辦法,然而它畢竟不象浪漫主義那樣可以通過更加奇特的想 象和幻想式的比擬來抒發更為強烈、微妙而色層又極為豐富的心情。而李賀的這首詩主要就是以浪漫主義方法來表現音樂的。歷來的注家和評 論者,一般都指出了李賀在這首詩中善于活用、暗用神話典故,并著重從音樂 效果上表現了一種神奇的想象,這固然不錯;但似乎還沒有注意到:李賀的這首詩本身就是他自己獨創的一篇瑰麗的音樂神話,一幅誘人的寫 意詩畫,一曲色彩斑爛的交響音畫!陽剛

5、陰柔的美學范疇,在這里似乎都不足 以范圍它的特色。這首詩創造了一種神奇美。人們只要一步入這瑰奇的交響音 畫的境界,就不能不在這從未領略過的神奇美面前發出驚贊!你聽,在秋高氣 爽的時節,國內第一流的箜篌演奏家正在表演他的絕技,從那箜篌弦上流出的 樂音,就象令人欣慰的空谷佳音,是如此的美妙動1人。更奇妙的是,這樂曲的嘹亮音色,仿佛才從長安城中飛向了空山峽 谷,又一下子從這山谷中飛上了高高的天空,結果竟使那飛動的秋云也凝而不 流、頹然下顧,駐足聆聽,這真真是 “響遏行云 ”?。∵@里的 “響”,主要指音樂的 魅力。你聽,這奇妙的樂曲忽而又變得低沉,凄惋了,它那如泣如訴的聲調, 竟使原來舜的兩個妃子、后

6、來成為湘江女神的娥皇、女英也被這悲愴的樂聲感 動得泣啜不已!或許,這凄楚動人的旋律,本來就是 “江娥 ”在秋夜寒空中的哀 憐吧?那靜綠的九嶷山,不知又要灑滿她們多少深情的淚花?那早已斑斑點點 的湘妃竹,因了這如泣如訴的音樂,因了這不斷灑下的斑斑血淚,也將會變得 更加絢麗多采吧?然而,究竟是那哀吟低訴的箜篌引起了江娥的哭聲呢,還是 這樂曲就象她們的悲泣,就象這兩位女神滴落在斑竹上的貞潔晶瑩的淚珠?或 者竟是李憑在為湘娥的吟哦伴奏? , 這一切,我們只有展開想象的翅膀,才能 和李賀這位以想象奇特著稱的詩人一起去遨游這交響音畫的神奇境界!面對這美妙神奇的音樂,就連那傳說中特別擅長于鼓瑟的 “素女 ”

7、也自嘆弗如,連連發 出悲愁的嘆息。3/ 6是的,李憑箜篌引一開篇就寫出了音樂的神奇美;然而,神奇美卻并 不等于一味的神奇。如果藝術作品的內容與人的生活和人的感情極少聯系,那 么這種神奇又有誰能理解呢?李賀雖然是一位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詩人,但他 的兩腳仍踏在現實的土地上,并且是懂得藝術上虛實顯隱的辯證關系的。以這 首詩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結構層次。開頭四句是一段,其中雖然交待了事 由、時間和地點,但并非純粹實寫,而是有實有虛,并且重點在虛,即通過奇 特的幻想寫出了樂曲的動天地泣鬼神的驚人景象;接下來四句可以看作這首詩 的第二個結構層次(如果以詩的感情節奏來劃分,第二個大段應到 “石破天驚 ”

8、句為止),它側重于實寫,但仍是虛實結合。從 “昆山玉碎鳳凰叫 ”開始,分別 以現實生活中的聲音、物象和氣氛來比喻那樂曲的美妙,即從聽覺上、視覺 上、嗅覺上乃至觸覺上來描寫和比擬那變化多端、豐富多采而又難以言狀的音 樂?!坝袼椤庇靡员葦M樂聲的清脆悅耳; “鳳凰叫 ”則更進一層,于清脆之外更顯得 清亮、高雅。人們未必都有機會聽過玉碎時的音響,更不可能聽到鳳凰的叫 聲;然而,人們在大自然中和日常生活中卻可能有過類似的經驗。這些潛伏在 我們大腦深處的聽覺表象,由詩句引發而頓時活躍起來,它們似乎就是從李憑 所彈奏的箜篌曲中流出的美妙旋律 , 。如果說,這一句主要從聲音上來作摹 擬,即以聲喻樂,那么下一句

9、 “芙蓉泣露香蘭笑 ”則進一步從物象上和情感上來 作比擬。那曲盡其妙的箜篌聲,其凄惋動人,有如一朵朵不勝寒風而嗚咽悲訴 的荷花,那晶瑩的露珠,不正是它的聲聲淚滴嗎?忽而,樂曲中又仿佛響起了 一陣陣歡愉的笑聲,這大概是秋之驕子 那高雅不凡的幽蘭吧?你看,它笑 得那么欣悅,那么美好,笑得張開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這些花花草草是這 樣多情,有如嫣然含笑的少女。在這里,香草美人既合而為一,又恍忽交錯, 有如電影中一個個迭印的畫面,又象由萬花筒中幻化開來的一幅幅奇異景象, 一個接著一個地從那樂曲聲中接連不斷地涌現出來,為這首交響音畫增添了如 此美麗的色調,把本來只能提供微弱視覺形象的音樂變得這般絢麗多姿

10、!并 且,詩人在這里不僅把聽覺形象變成了視覺形象,同時又在這聽覺和視覺形象 中給了我們以嗅覺和溫度的感觸;在那神奇的音樂聲中,不僅有一縷幽香溢 出,更使氣溫也絪缊上升,以致清秋寒夜中長安城(城中有十二個城門)的 “冷 光”也為之消融! “十二門前融冷光 ”,這句詩很好地概括了樂曲在這時所造成的熱烈氣氛,使我們覺得周圍真仿佛洋溢著一股春天般的暖意!作者在通過 語言來再現音樂的奇妙效果時很注意藝術 “通感 ”的運用,使音響、色彩、芬芳 4/ 6與優美的情態融為一體,從而使人們從聽覺而及于視覺、嗅覺以至于溫覺和運 動覺 , 并且使多種感覺互相交2通,這樣就造成了一幅五音繚繞、色彩斑爛、情態生動的交響

11、音畫,給人 一種 “百感交集 ”的特殊審美效果!常言道,千金易得,知音難覓。劉勰就曾感慨地說過:“得其知音,千載其一乎? ”但音樂家李憑總算遇到了李賀這樣的 “知音 ”;詩 人不但有一副音樂的耳朵,更有一支把音樂美轉化為詩美的神筆!這的確是李 憑的幸運。然而,在當時真正能夠欣賞李憑絕技的人,恐怕也正象能夠賞識李 賀的人一樣稀少吧?深受壓抑的心情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可能正是形成李 賀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奇峭風格的一個重要原因。詩的最后六句是全詩的第三個結構段。詩人在前面四句較現實的描寫之 后,忽然又隨著那美妙的樂曲,讓自己的想象飛向了更加神奇的境界,那奇妙 的音樂這時竟穿過天空中的凝聚的烏云,直上

12、九霄,致使女媧娘娘當年采用五 色石補過的那塊天壁也為之震撼破裂,終于 “石破天驚 ”,秋雨大作了!這音樂 的偉力是何等的強大??!把音樂的感染力描寫到這樣神奇,達到了這樣 “異想天 開”的地步,真可以說是 “筆補造化天無功 ”了!在這樣奇特的想象面前,我們能 不發出由衷的驚贊么?詩寫到這里,似乎已經登峰造極,難以為繼了,誰知詩 人的筆鋒陡然一轉,又把我們從九天之上引入深山大澤之中, “夢入神山教神 嫗”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李憑正在云霧縹緲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傳授他的絕 技,那位傳說中最善于彈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為李憑的絕技所傾 倒,竟情不自禁地合著樂曲的節拍跳起舞來;甚至連江河海湖中的魚龍聽

13、了這 美妙的音樂也樂不可支,以致它們當中的那些 “老魚瘦蛟 ”都不顧自己的年邁體 弱,也隨著這優美的樂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這是何等奇特的景象啊!或 許,這本來就是從李憑那支單純的弦樂器中幻化出來的一幅水光波影,龍騰魚 躍的圖畫吧?或許,這一切也并非純粹的神話和幻想;現代科學不是已經證實 了嗎?優美和諧的輕音樂不但有益人的身心,而且真的可以使母雞多下蛋,西 紅柿多結果,連那俏皮的海豚,有時也會在音樂聲中不停地跳躍嬉戲 , 然而, 正當我們神往于這美麗的遐想,這音樂與人和大自然關系的無窮奧妙,想要在 這里流連一下之時,詩人突然又把我們引向了一個更加想象不到的世界。這神 5/ 6妙無窮、無遠弗屆的

14、音樂,忽然又從深山大澤中一躍而起,直上蘭天,帶著我 們一起飛向了那皎潔如瓊樓玉宇般的月宮神殿,讓我們看到了在月中伐桂的吳 剛(即 “吳質”),居然也被這奇異的音樂弄得如醉如癡了! 在“吳質不眠依 桂樹”這個罕見的奇句中,詩人那非凡的想象真是愈飛愈高,愈高愈險,愈險愈 奇!你看,這神奇的音樂竟使吳剛也中斷了他那永不休止的勞作,甘冒遭受天 廷的嚴厲懲罰,索興扔下了手中的斧頭,靠在那棵巨大的桂樹上出神地欣賞起 來了!這時夜色已經深沉,寒霧從月空降下,那蕭瑟的金風又把這寒霧斜吹進 樹蔭之中,淋濕了吳剛的衣襟,淋濕了干燥的月面,整個月宮都披上了一層輕 紗似的薄霧 , 然而,這位神仙中的苦役犯在這時早已忘

15、掉了周圍世界的一切, 忘掉了疲勞,忘掉了睡眠,也忘掉了天界對他的不公正的待遇,完全浸沉到李 憑那美妙神奇的樂曲聲中去了 , 。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活用典故而又自鑄偉辭。李賀在這 首詩中用典時不僅十分靈活,而且更把它們幾乎不見痕跡地熔鑄在自己獨造的 奇峭詞句和形象之中。本來,我國古代有很多關于音樂的神話傳說,諸如秦青 “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或師曠鼓琴 “大雨隨之 ”等等,但這些神話傳 說都顯得比較原始而簡略,主要是從效果上來夸張音樂的3神奇,往往缺少生動具體的形象;李賀則根據眾多的神話傳說進行了綜合 加工,匠心獨運地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神奇瑰麗的藝術境界。這首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虛實結合的手法的運用。詩人以這種手法,把我 們引入了一個類似亞里斯多德所說的 “藝術幻覺 ”的真實之中,其實這也跟中國 古典美學理論中十分重視的藝術形象妙在 “似與不似之間 ”的道理有相通之處, 正是在這種浪漫主義的 “離形得似 ”的藝術境界中,我們獲得了一種類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