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功能檢查流程_第1頁
視功能檢查流程_第2頁
視功能檢查流程_第3頁
視功能檢查流程_第4頁
視功能檢查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視功能檢查得流程與注意事項、視功能檢查流程:Worth4點檢查視 功 能 檢 查遠 距 離 視 功 能 檢 查立體視覺檢查影像不等檢查遠距眼位檢查固視差異檢查L眼外肌運動檢查十字環形視標檢查馬氏桿點狀視標檢查Von Graefe隱斜檢查調節幅度檢查近距眼位檢查調節反應檢查近 距 離 視 功 能 檢 查調節功能檢查集合功能檢查正、負相對調節檢查調節靈活度檢查集合近點測定聚散范圍檢查一 正、負相對集合檢查AC/A比值檢查集合靈敏度檢查、視功能檢查得控制要點(一)遠距離部分得檢查: 1、同時視、融像功能檢查:(配合Worth四點視標)(R應瞧到R =紅片,L=綠片.雙眼應能同時瞧到全部四點視標為正常

2、,垂直向上棱形與下方圓形視標, L 應瞧到水平向兩綠色十字視標。 )若只能瞧到兩點或三點為單眼抑制 , 若能瞧到五點為復視 .2、立體視功能檢查: (配合二、四立體視視標)R=135偏光丄=45偏光。二視標R應瞧到上右下左兩豎線與中間得圓點,L應瞧到下右上左兩豎線與中間得圓點 ,雙眼應瞧到點線分割得單豎線,并根據豎線上凹下凸延緩做出判斷。上凹線條延遲 ,疑共同性內斜視;下凸線條延遲 ,疑共同性外斜視 .)四視標應依次按上、右、下、左線條與中央點相比 ,根據凸起情況作定量分析。若上方線條不顯凸起,立體視銳 1,;若右方線條不顯凸起,立體視銳 2 ,;若下方線條不顯凸起立體視銳5,;若左方線條不顯

3、凸起立體視銳10,。(一般情況下,瞳距越大,立體視銳越小,所獲得立體視范圍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檢查: (配合水平、垂直對齊試驗視標 )R=13 5偏光 丄=45偏光。R應瞧到上、右半框與中央圓點,L應瞧到下、左半框與中央圓點。 雙眼觀察水平、 垂直對齊視標就是否有框差。(對齊視標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 7%,反復幾次都差一框即為影像不等.)4、眼位檢查:4、1彌散圓(十字環形)視標:R=紅片,L =綠片。觀察彌散圓(十字)視標分離情況,可用相反方向棱鏡量值直至視標回歸原位。(其中 ,十字環形視標可參考量值 :十字位移在內圈內約為 忙,位移至內圈約為 2,位移至外圈約為3。 )4、2馬氏桿

4、及點光源視標:R =水平馬氏桿丄二“0。雙眼應瞧到點與豎線得分離情況。點線重合眼正位 ,豎線在點得右方(內隱斜);豎線在點得左方(外隱斜)R =垂直馬氏桿 ,L =“0”。雙眼應瞧到點與橫線得分離情況。橫線在點得上方(下隱斜 );橫線在點得下方(上隱斜 )。同理 ,可用相反方向棱鏡量值直至點線重合。-5s。提示:馬氏桿操作過程中,若有融合傾向,注意先將右眼遮蓋34、3 偏光十字視標:R=13 5偏光丄=45偏光.R應見十字豎線 丄應見十字橫線.雙眼觀察十 字短線位移情況 ,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鏡量值直至十字回歸正位。4、4 遠/近眼位得檢查 :水平眼位得檢查 :在雙眼平衡全矯基礎上, 遠用遠瞳

5、 ,近用近瞳。 取被檢眼 最佳視力上一行單一視標,R=12 (B I )測量棱鏡,L =6 (BU)分離棱鏡, 爾后右眼逐漸減少( BI) 回轉,并囑注視下方視標 ,記錄視標垂直對齊時所調正得棱鏡量值 ,即遠/近水平方向斜位量。 (注意近用眼位測量棱鏡應大于 12,一般 15 為宜。 )垂直眼位得檢查:同上方法,僅R= 1 2/1 5(BI)為分離棱鏡,L=6 (B U)為測量棱鏡 ,爾后左眼逐漸減少 (BU) 回轉,記錄視標水平對齊時所調整得棱 鏡量值 ,即遠/近垂直方向斜位量提示 :該方法設置棱鏡時,一定注意雙眼遮閉。附注 :也可用馬氏桿配合 5 米(遠用)、0。4 米(近用)點光源分別檢

6、查遠/近斜位。附正常參考值:(遠距)正位2 (BI )(近距)正位6(B O)5、固視差異檢查: (配合固視差異視標)R=13 5偏光,L= 45偏光。R應見上、右短線與中間圓點 丄應見下、左短線與中間圓點雙眼觀察十字短線就是否產生位移。 (R 正固視差十字 上短線右移,R負固視差十字上短線左移;R上固視差十字右短線下移;RT 固視差十字右短線上移。 )若十字短線亮度暗淡 ,疑視網膜周邊抑制。提示:該方法可查單眼眼位,考慮更多矯正量分配患眼。二)近距離部分得檢查:1、E CC檢查:(配合近交叉格子視標)正視眼狀,0、50D交叉圓柱鏡,紅點負軸置9 0(若組合驗光儀將0、50D置視窗)觀察比較橫

7、、豎線清晰程度得差異 ,排除視疲勞。(若橫線清晰,增加正度數。 )提示:若持續性豎線清晰 ,疑散光矯正不正確 ,垂直向可減 +0、 25D 柱鏡。若橫、豎線仍無法平衡 ,則保留橫線最黑得球鏡。2、調節功能檢查 :2、1調節幅度(AmP)得檢查:可用近距離法(負透鏡法)測定個性調節幅度,再與最小調節幅度(1 5-mm、寬 0。2m mo年齡X 0、2 5 )作比較注意應在全矯前提下,若兩眼明顯參差最好單獨測試。提示:最好用距離法,(移近法、移遠法)規范視標長32。 2。1正視眼狀2、 2 調節反應得檢查,40cm 距離檢影鏡觀察 2、 5D 應中與 ,若影動為順動用正鏡(量值為滯后量);影動為逆

8、動用負鏡(量值為超前量 )。2。 2。 2 正視眼狀,40 c m距離加 0、50D交叉圓柱鏡,觀察近交叉格子視標, 橫線清晰加正鏡 (量值為滯后量 );豎線清晰加負鏡 (量值為超前量)。2、3正、負相對調節 :正視眼狀,4 0 c m距離觀察近用三條十字視標,(或最佳視力得上一行)雙眼等量并按 0、25D遞加,由清楚到模糊。所加:負鏡度即正相對調節(PRA);正鏡度即負相對調節(NRA)。附正常參考值:正相對調節-1、75 /- 3、00D ;負相對調節+1、7 5/ +2、2 5D。提示:先用負鏡,尋找所能增加得最大調節量,再用正鏡尋找所能放松得最大調節量。控制點: 必須正調節大于負調節。

9、 且負相對調節應小于 2、5D ,此值可反映就是否過矯 .2、4調節靈活度:般選用 2、0 D得反轉拍,一側清楚反轉,待另一側清楚再反轉,記錄每分鐘循環次數。附正常參考值:雙眼10次/m i n;單眼12次/min.提示 :一般先查雙眼 ,若雙眼困難或異常再單眼測試3、集合功能得檢查 :3、1集合近點(NPC)得檢查:0、8近視標或筆燈置眼前,按5cm/s速度,由遠漸近至復視.(記錄該點到角膜得距離為破裂點參數。)爾后逐漸遠移還原單視 .(記錄該點到角膜得距離即恢復點參數。 )附正常參考值:破裂點/恢復點6/1 0 cm.提示 :若破裂點小于 5cm 疑集合過度。多次重復測量,若數值逐漸變小

10、疑集合有障礙 ,若數值變化不大 ,說明較為正常。3、2 聚散范圍得檢查 :3.2.1 水平方向遠距 (近距)聚散范圍得檢查:正視眼狀 ,遠距(選遠瞳)近距(選近瞳) ,雙眼注視單一豎線視標 ,同時等量按1 2A/s速度添加底內(外)棱鏡,并記錄:視標模糊 (即模糊點量值 );視標分離(即破裂點量值);反向運作視標還原歸位 (即恢復點量值 )。附正常參考值 :遠距(底內)X/73 14 2(底外)9 4 /19 8/1 04近距(底內)1 3 4/21 4/13 5(底外)175 /21 6/11 73。2.2垂直方向遠距(近距)聚散范圍得檢查:同上方法,僅垂直方向所增加棱鏡 ,因調節不變 ,故

11、只查破裂點/恢復點。(另因人眼垂直方向融合力較弱,故一般只單眼R加棱鏡。)附正常參考值:遠(近)距破裂點/恢復點3-4/1、5 23、 3 正、負相對集合 :正視眼狀 ,40cm 距離觀察單一近用豎線視標 ,并逐漸加底內 (外)棱鏡,由清楚到復視。所加: 底內棱鏡量值,即負相對集合(NRC);底外棱鏡量值,即正相對集合(PRC).附正常參考值:正相對集合 9、Oma;負相對集合1、0 m a。提示 1:一定注意先用底外棱鏡 ,尋找生理最大得集合力 ,再用底內棱鏡, 尋 找生理最大得散發力。提示 2:三分之一為集合舒適區 ,若顯示注視點不在區域內 ,需用三棱鏡補償.3、4集合靈敏度:般選用12

12、(B O)/3 (BI)反轉拍,40c m選單行豎線近視標,一側清楚反轉,待另一側清楚再反轉,記錄每分鐘循環次數附正常參考值:近距集合靈敏度13次/min。4、A C/ A比值得檢查:R=6 (B U),L=旋轉棱鏡“0”置垂直方向,4 0 cm選單行橫線近視標,通過調整旋轉棱鏡至視標恢復對齊 ,記錄量值。繼后雙眼同時 1、 0D 得調 節,同上繼續調整旋轉棱鏡至視標恢復對齊 ,記錄量值。前后兩次得差值即A C/ A比值。附正常參考值:3 5/D三、同視機三級功能得檢查要點:1 、調零 :注意下頷托及瞳距得調整,對準目鏡 .其她各刻度歸零。2、同時視功能得檢查: (同時知覺能力得檢查)插入同時

13、知覺圖片 , (完全不同圖形組成得畫片 )觀察就是否重合。只瞧到一片圖片為單眼抑制 ;完全重合為正常同時視。若瞧到兩畫片不能完全重合 ,有同時視但疑有斜視。 可改變鏡筒角度至 畫片重合 , 該角度為自覺斜視角。交替打開鏡筒燈光 , 若兩眼分別注視鏡筒中心點 , 眼球不動 , 該角度為她 覺斜視角 .(若眼球轉動, 可推動鏡筒至眼球不動, 此角也就是她覺斜視角。 )3、融像功能得檢查: (部分相同 ,部分不同 ,能否融為一體得檢查)插入融像畫片 ,(一對部分相同得圖片,圖上有控制對照點)觀察就是否重合 .兩畫片不能重合,無融合功能 ;能使兩畫片重合 ,有融合功能。 (該指示刻度即融像點。 )鎖定鏡筒 ,使兩鏡筒按相同角度集合 /分開 ,轉動至畫片出現重合分開。該指示刻度即集合 /分開量值 ,其范圍即融合范圍。4、立體視功能得檢查:(立體視覺,高低深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