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導游詞3篇_第1頁
江西宜春導游詞3篇_第2頁
江西宜春導游詞3篇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資料來源:來自本人網絡整理!祝您工作順利!江西宜春導游詞3篇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氣候溫柔,雨量充足,四季清楚,享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稱。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江西宜春導游詞,盼望可以關心大家。 江西宜春導游詞范文1: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東接南昌、撫州,西連萍鄉、湖南,南鄰新余、吉安,北與九江交界。現有樟樹、豐城、高安、上高、萬載、宜豐、銅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縣一區,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宜春市是全國第一個生態試點城市,是正在建立中的贛西經濟中心城市,是全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的舉辦地。2021年,全市實現國內消費總值249.5億元,財政總收入

2、20.6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5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9元。 宜春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市森林掩蓋率為53.4%,活立木蓄積量3500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5億株,是江西重點林區和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已探明水力資源60萬千瓦,目前有25萬千瓦尚待開發。探明的礦產有56種,其中金屬類27種,非金屬類29種。鉭鈮被譽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鉭鈮礦是我國最大的鉭鈮鋰原料消費基地;原煤、巖鹽儲量均為江西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在全國罕見;大理石、花崗石、高嶺土等品質優、分布廣、開采價值高。 境內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亟待開發。全市有歷史文化遺址486處,名山名勝54處。有4個國家級、3個

3、省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自然愛護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5處溫泉,2個已開發的溶洞。宜春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發祥地,禪宗溈仰、臨濟、曹洞三宗的祖庭,全國政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師現仍是宜春靖安寶峰寺方丈。 宜春古稱農業上郡,農業經濟擁有扎實的根底和明顯的優勢。宜春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苧麻消費基地,以占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消費了全省1/6左右的糧、棉、油、豬和水產,在江西省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其中優質米、苧麻加工、木竹加工、綠色食品等10大農業產業化主導工程進展勢頭良好。 宜春市工業經濟長足進展,形成了機械、建材、食品、醫藥、竹木加工五大支柱

4、及化工、采礦、輕紡等產業組成的工業體系,裝載機、鑿巖機、竹木地板、建筑陶瓷、中成藥、四特酒、綠色食品、苧麻服飾等一大批國優、部優、省優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 宜春市交通便利,根底設施日趨完善。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湘贛復線橫臥東西;形成以320、105國道和贛粵、滬瑞高速大路為骨干、連接全市縣鄉的大路網絡;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余公里。電力網絡布局合理,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豐城電廠已并網發電。全市10個工業園區的根底設施完善。城鎮建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一批新型小城鎮正在崛起,中心城市和縣城的功能不斷完善,宜春市區正根據6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進展規劃,拉開了建立贛西經濟中心城

5、市的框架。 宜春市訓練、文化等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兩基訓練提早達標,高中階段訓練規模和質量處在全省前列,高等訓練步入群眾化行列。宜春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經省政府批準已正式掛牌招生,宜春學院是江西省其次所綜合性本科大學。宜春體育中心象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宜春市區中心,是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宜春水上運動場被確定為全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在這里勝利舉辦了全國第五屆農運會和江西省十運會及多項國家級體育競賽。文化事業爭奇斗艷,高安采茶戲、上高農民攝影、袁州版畫、靖安農民詩詞、豐城書法、樟樹剪紙、宜豐根雕、銅鼓漫畫、萬載儺舞等,共同構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開放的宜春將以誠信的看法、

6、優良的環境、一流的效勞,不斷拓展對外溝通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與四海賓朋攜手共創新的輝煌! 江西宜春導游詞范文2: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自漢代開頭建縣,迄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現轄樟樹、豐城、高安、上高、萬載、宜豐、銅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縣一區,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柔,雨量充足,四季清楚,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稱。 宜春自然資源豐富。全市森林掩蓋率為52.78%,是江西重點林區和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已探明水力資源60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有38萬千瓦。已探明的礦 產有41種,其中鉭鈮被譽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鉭鈮礦是我

7、國最大鉭鈮鋰原料消費基地;鋰礦可開采量占全國89.3%,硅灰石儲量約占全國 1/4,原煤、巖鹽、石灰石儲量列江西第一。 宜春生態環境優越。 是全國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之一,境內7條主要河流全部到達飲用水標準,10個縣市區的大氣質量都到達國家標準。有歷史文化遺址486處,名山名勝54 處,著名景點有國家重點愛護的唐代六大名窯之一洪州窯和商代吳城遺址,以及東漢葛玄采藥煉丹之處、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閣皂山。宜春還擁有4個國家 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自然愛護區和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人間仙境;明月山風景名勝區不是黃山、勝似黃 山,生長著世界上僅存的珍稀樹種華木蓮;

8、宜春中心城郊溫湯鎮溫泉,富含硒等多種礦物質,常年水溫在27以上,是療養度假的勝地。 宜 春文化積淀厚重。歷來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興盛之邦。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其人、其事、其物均出自宜春。韓愈 在宜春擔當刺史時,曾寫下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詩句贊美宜春。宜春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歷史名人有漢代高士徐孺子、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唐 代詩人劉慎虛、鄭谷,宋代史學家劉恕,元代學者杜本、詩人揭奚斯、范德機,明代史學家陳邦瞻、科學家宋應星、抗倭名將鄧子龍,清代名臣辛從益、楊錫紱以及 清官況鐘?,F代名人有革命家熊雄、民主斗士楊杏佛、戲劇家熊佛西、物理學家吳有訓,以及張勛、夏征農

9、等。 宜春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 發祥地。諸多禪宗祖庭集中于宜春這方奇妙的土地,很多法門龍象開堂說法于宜春的群山峻嶺之間,如袁州區仰山棲隱禪寺、靖安寶峰禪寺、奉新百丈禪寺、宜豐洞 山普利禪寺、黃檗禪寺等等,可謂云蒸霞蔚,異彩紛呈。禪宗五家中,臨濟宗萌芽于宜豐黃檗,曹洞宗揚穗于宜豐洞山,溈仰宗結果于袁州仰山。馬祖道一、百丈懷 海、黃檗希運、仰山慧寂、洞山良價等高僧大德薈萃宜春,使得宜春的禪宗文化豐富多彩。諸多口語、成語和詞句,屢次歷史上的重大政治大事,都因禪的因緣形成 或聯絡于宜春。當前近至日韓,遠至歐美,絕大多數禪法都可以挺直或間接溯源到宜春。全國政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師

10、現仍是宜春靖安寶峰寺方丈。 宜春古稱農業上郡,目前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苧麻消費基地,以占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消費了全省1/6左右的糧、棉、油、豬 和水產,在江西省的地位舉足輕重。宜春市工業經濟長足進展,形成了醫藥、食品、建材、機電、能源五大支柱及化工、采礦等產業組成的工業體系。宜春市交通便 利,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浙贛復線橫臥東西;形成以320、105國道和贛粵、滬瑞高速大路為主骨架的大路網絡;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余公 里。宜春市中心城區根底設施建立日益完善,正根據72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進展規劃,拉開建立贛西經濟中心城市的框架。 宜 春市訓練、文化

11、等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兩基訓練領先達標,正在向高標準、高質量普九邁進;高中階段訓練規模不斷擴大,訓練質量全省領先;高等訓練早 已步入群眾化行列。宜春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經省政府批準已正式招生,宜春學院是江西省其次所綜合性本科大學。宜春體育中心是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 宜春水上運動場被確定為全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文化事業爭奇斗艷,高安采茶戲、上高農民攝影、袁州版畫、靖安農民詩詞、宜豐根雕、銅鼓漫畫、奉新農民畫、 萬載儺舞和豐城書法,共同構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江西宜春導游詞范文3: 宜春別名袁州。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東經11354-11627、北緯2733-2906之間。宜春市現轄1個市轄區(袁州

12、區)、3個縣級市(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6個縣(靖安縣、奉新縣、上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 總人口550萬,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積48.22萬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頃,耕地中有效灌溉水田地32.17萬公頃。水域面積6.3944萬公頃,其中河流水面2.04萬公頃,湖泊水面0.06萬公頃,水庫水面2.28萬公頃,坑塘水面2.76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0.01萬公頃。 全市土壤種類、成土母質類型多樣,有10個土類,16個亞類,64個土屬,162個土種。其中,水稻土類面積為48.72萬公頃(包括田埂),占土地總面積27.33%。10個土類中,面積最大為紅壤,有118.13萬公頃,占全市總土地面積64.24%。其余土類有:黑色石灰土、黃壤、黃棕壤、潮土、新積土、紅粘土,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等。 紅壤是市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