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閉到開放:日本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及啟示_第1頁
從封閉到開放:日本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及啟示_第2頁
從封閉到開放:日本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及啟示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封閉到開放:日本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及啟示從封閉到開放:日本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及啟示摘要:據日本官方統計,2007年日本總人口為1.2877億人。在經歷了1972年第二次人口增長高峰之后,日本人口自然增長率開始持續下降,由.8降至2007年的0.5。日本政府在當年9月發表的人口季度報告指出。由于戰后的一代即將達到60歲的傳統退休年齡,日本面臨1992年以來最嚴重的勞動力緊缺危機。年日本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甚至出現了較明顯的負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持續降低一方面導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有效勞動力數量的減少,另一方面則是社會人口開始走向老齡化,而過多的老齡人口將意味著社會儲蓄的消耗殆盡,投資的枯竭。為了抵御勞

2、動力數量銳減給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日本封閉的勞動力市場被迫開始向世界開放。分析和把握日本勞動力市場從封閉向開放發展的基本動向,將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口與經濟之間的復雜關系,還可為我國勞動力外輸政策的確立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字:日本經濟,勞動力市場 一、勞動人口銳減:日本封閉型勞動力市場的終結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估算,從2007年開始,日本人口將由1.2778億的高峰按年率為0.56遞減,到2050年減至1.005億,到2100年減為6737萬人。其中,15-64歲的有效勞動人口將由1995年8726萬人的高峰,按年率1遞減,2050年減為4980萬人,2100年減為277

3、6萬人。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將日益加劇,65歲以上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率將從2007年的15開始逐步遞增,2014年將增加到25,2034年將增加到30,2049年將增加到35。在少子化與高齡化同步發展的進程中,2025年日本的勞動力年均投入量將會減少0.6。這一估算意味著,不久的未來,日本將陷入勞動力極度匱乏的局面。 事實上,日本政府早就考慮到勞動力人口銳減可能給經濟發展造成的消極影響。自20世紀60年代起,針對勞動力的減少,日本歷屆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對策。例如,試圖花費巨額財政成本鼓勵生育增加人口;通過教育結構的改革,加強人才的培養;推行人才派遣體制,以之作為有效利用企業外部人才的途徑

4、;從農林水產業、運輸業、通信業、批發零售業等產業的非效率部門釋放過剩勞動力,以充實其他勞動力緊缺行業等。盡管上述每項政策的實施都有不同的現實背景,但是也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即勞動力市場上的有效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以加強人才培養的政策為例,當時日本正處于經濟騰飛階段,面臨著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的局面。據統計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共計缺乏220萬技術人才,其中包括近20萬高科技人才。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日本政府才不遺余力地推進教育結構改革,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1963年,日本政府還在日本經濟審議會上正式推出了關于開發人的能力政策的咨詢報告,其目的無非還是為了通過提高勞動力的質量以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

5、勞動力數量上的短缺問題。再如,人才派遣體制的建立,從微觀經濟的視角分析似乎是“企業不愿增加正式員工而希望有效利用派遣員工這一合理化意識的需要,以及作為具有某項專長的人才希望充分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發揮自己的技能和經驗,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誠然,當企業準備進入一個新領域時,往往會遇到企業內部無法供給必要的人才,同時進行人才培養又需要花費較多時日的情況。另外,伴隨著業務內容的高度化以及企業經營決策迅速化的需要,如企業引進高性能的計算機,馬上就需要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軟件工程師、程序設計者、穿孔員、操作人員等。這樣當企業內部的人才儲備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時,企業就會自然而然地采取有效利用外部

6、具有立即應戰能力人才的戰略。但是,如果從宏觀的視角分析,就可以看到這種體制出現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有效供給的不足。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府樹立了“科技立國”的新政策,開始試圖通過先進技術的引進,以技術的優勢彌補勞動力的不足。而且在國家的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中,明確地把人口素質和科技振興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原動力。然而,這一舉措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正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論著指出的,只有勞動力的勞動才是價值的源泉,才能創造價值;技術的更新無疑有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技術的更新并不能取代勞動力在經濟增長中發揮的根本性作用。同時,這些行政化的經濟發展指令,并不能阻止人口

7、增減的自然規律。快速的老齡化和低生育率導致的勞動力有效供給的嚴重不足還是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此后,日本政府又試圖通過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將國內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轉移至海外,同時鼓勵女性走出家門進入勞動力市場,從而將勞動力銳減的不良經濟影響遏制在最低限度。 事實上,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日本政府制定與實施的上述政策都是以保持日本內部勞動力市場的封閉性為前提的,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基本上取自本國人口。這些政策的悖論也恰恰在這里,頒布與實施這些政策的根本原因是本國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而要這些政策實施的前提卻是要保證只能在本國勞動力市場上尋找足夠的勞動力供給。結果,從實際效果上看,所有這些政策都未能解決由于勞動力短缺給日本經濟造成的危機。 20世紀90年代末期,日本政府開始考慮是否要開放國內勞動力市場,讓更多的外國勞動力進入日本勞動力市場。2005年,法務省向內閣正式提交了關于輸入外勞計劃書,要求內閣“認真考慮”放寬輸入外國勞工的政策。報告還敦促政府優先接受能說日語的外國勞工。其中,由于農業和林業面臨的勞動力短缺狀況尤為嚴重,將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