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中醫學診治_第1頁
急性胰腺炎的中醫學診治_第2頁
急性胰腺炎的中醫學診治_第3頁
急性胰腺炎的中醫學診治_第4頁
急性胰腺炎的中醫學診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急性胰腺炎的中醫學診治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急癥之一,中醫歷代文獻 中雖無“急性胰腺炎”的明確論述,但類似急性胰腺炎癥 狀的描述與診治散見于“胃心痛”、“脾心痛”、“心膈 痛”、“結胸”等門類中。臨床應用中醫藥治療急性胰腺 炎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取得了確切的療效。此后,中 醫藥治療急性胰腺炎成為中醫急癥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對胰腺解剖學的認識 古代文獻中雖無胰腺的解剖學名稱,但對胰腺的解剖 位置、形態及功能都早有記載。如難經中所述“散膏” 即為胰腺,脾胃論中記載:“脾長一尺,掩太倉”等 等。至清代,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描述:“脾中有一 管,體像玲瓏,易于出水,故名瓏管。”此處之瓏管

2、即相 當于主胰管,并描述了胰腺組織的外觀結構:“中是瓏 管,出水道中有回血管,其余皆系水管”,說明當時 對胰腺通過胰管分泌胰液的功能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從古 代文獻可知古代醫家對胰腺解剖學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 胰腺的功能、胰腺的病癥等尚缺乏認識,這也與中醫臨床 思維方法相關。 二、對病癥范圍的認識 急性胰腺炎以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為主癥,據其腹 痛的部位和性質,一般認為本病屬于中醫“胃脘痛”、 “脅痛”、“膈痛”、“腹痛”、“胃心痛”、“脾心痛” 等病癥范圍。在靈樞厥病、張氏醫通諸痛門、 雜病源流犀燭心病源流等古代文獻中均有記載。從 文獻中對“胃心痛”、癥狀描述看與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 現還是較符

3、合的。根據傷寒論關于“結胸”相關條文 記載,把急性胰腺炎歸入“結胸”的范疇似有不妥,但急 性胰腺炎的治療以祛除里熱實邪為主,與“結胸”的治則 相同。亦有人認為,胰腺屬中醫“脾”之范疇,本病應為 “脾實”、“脾痹”證。 三、經方的運用及其影響 金匱要略云“按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 宜大柴胡湯。”傷寒論中有“結胸熱實,脈沉而緊, 心下痛,按之硬者”,甚則“從心下至少腹滿而痛,不可 近者,大陷胸湯主之”,“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的記載,對后世醫家從事中醫藥治療急性胰 腺炎的研究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四、中醫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現狀 20世紀70年代,天津南開醫院和遵義醫院

4、分別應用清 胰湯、號和清胰、號治療急性胰腺炎取得了 較好的療效,中醫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從臨床、理 論、藥理等多方面不斷深入,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辯證治療及一方為主治療 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多由感受六淫、飲食不節、膽道石 阻、蛔蟲上擾、情致以及創傷、妊娠等因素引起邪阻氣滯, 肝膽不利,濕郁熱結,蘊于中焦,或表現為肝郁氣滯之證, 或為肝膽濕熱之證,或為胃腸熱結之證,臨床辯證分型各 家不同,但以氣滯型、濕熱型、熱結型居多。辯證分型治 療體現了中醫學的特點,可以因人因時施治,因而有較好 的療效。 一方為主的治療可以歸納為大柴胡湯類承氣湯類 其他類。80年代前后,中醫治療急性胰腺炎認為“腑氣 不

5、通”,治療多以理氣通滯、清里攻下為主,兼以調理臟 腑功能。90年代以來,活血化瘀法日益受到重視,化瘀法 已成為急性胰腺炎治療的又一大法。 2、單味中藥及中成藥的研究 在單味中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中,主要有攻下藥、 活血藥、清熱藥。攻下藥如大黃、芒硝、番瀉葉等; 活血藥如丹參、川芎等;清熱藥如梔子等; 中成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報道主要有 清開靈注射液復方丹參液茵梔黃注射液脈絡寧等, 其他如一些方劑及沖劑,為各家醫院自制使用,應用范圍 不廣,影響亦小。 總之,中醫學對急性胰腺炎從理論、臨床、藥學、實 驗學等多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借鑒了現在醫學的研究 成果,但理論探討不深入,整體研究

6、水平有待提高。急性 胰腺炎的中醫學研究有待廣大中醫急癥工作者不斷努力和 探索。 從毒瘀論治急性胰腺炎 七、八十年代,中醫藥治療急性胰腺炎(AP)的大法 仍以理氣通滯、清里攻下為主。隨著中醫治療AP的廣泛開 展,對AP 得病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已突破了氣滯、濕 熱、熱結之窠臼,病理環節中的“瘀”與“毒”已為廣大 臨床醫家所認識,并在治療中作了有益的嘗試。筆者通過 對AP的病因病機、病理演變的進一步研究,提出從毒瘀論 治AP的觀點。現從AP的病因病機、病理演變及治則治法等 方面淺析如下。 一、 AP病因病機及其病理中心 1、“血瘀”的形成是AP的病理演變的必然 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多由感受六淫、飲食不

7、節、膽道石 阻、蛔蟲上擾、情致以及創傷、妊娠等因素引起邪阻氣滯, 肝膽不利,濕郁熱結,蘊于中焦,或表現為肝郁氣滯之證, 或為肝膽濕熱之證,或為胃腸熱結之證,此三方面的癥候 也是AP最先出現、最常見的癥候,但氣、濕、熱結聚不散 而釀生熱毒又更易導致血瘀。血瘀的形成是AP發展的必然 和本質,而氣滯、濕熱、熱結等癥候僅是其外候。總之, AP一旦發生,其病理演變必然向著“血瘀”這一方向發展。 2、“毒”是AP變證發生的基礎 中醫學中常認為起病急聚、病情重篤,發生變證時多 有毒,傷血動血敗血甚者必有毒,病情頑固纏綿者常蘊毒, 癥見穢濁者則有毒。 AP起病急聚、病情重篤,多變證, 故符合中醫學中“毒”的特

8、性。 AP病理演變過程中熱盛、 熱結皆可成“毒”。而“毒”的形成又可引發“熱從毒化, 變從毒起,瘀從毒結”的一系列病理演變。所以說“毒” 是AP變證發生的基礎,毒不除則熱不去,氣陰難保,損傷 難復,變證叢生。 3、“毒瘀互結”是AP的病理中心 由于AP的病理因素有氣滯、濕熱、熱結的存在,加之 釀生熱毒,終至成瘀,而AP”血瘀”的產生又會形成“留 瘀化熱”、“絡瘀化毒”的惡性循環,成為“毒瘀互結”。 毒瘀日久不解,則可導致氣血逆亂,氣血耗傷而變生他證。 “毒”是AP變證發生的基礎,“毒瘀互結”是AP的病理中 心。從毒瘀論治應為中醫藥治療AP的著眼點。 二、急性胰腺炎治則治法的確立 1、“通瘀解毒

9、”為AP的治療大法 從AP的病因病機入手分析,“瘀”的形成是其發展的 必然,而“毒瘀互結”是AP的病理中心,因此中醫藥治療 AP時只有緊扣“毒瘀”施治,才能從根本上扭轉AP治療中 的被動局面,阻斷變證的發生。根據“瘀血化火宜通下” 的原則,應確定“通瘀解毒”的大法。 2 AP治療化瘀應貫徹始終 “瘀”的存在是AP發展的必然,也是其內在的本質, “瘀”是AP病理演變過程中的關鍵。根據AP的病機應解毒 通瘀,在此基礎上或理氣解郁,或清化濕熱,或瀉下熱結, 后期瘀留正傷,則又須扶正化瘀。 3、 AP通法應用的認識 AP”毒瘀互結”,毒如何解,瘀何以消?當以“通”為 第一要義。 AP應用通法,瀉下之后,腹痛嘔吐可較快減 輕或消失。我們認為通法的運用并不在于是否存在燥屎, 其與溫病學家吳又可“攻邪勿拘結糞”之意同,通過攻下 使毒有出路,瘀能同散。 三、現代研究為從毒瘀論治AP提供了依據 現代醫學對AP的發生機理尚未闡明,而基于“胰酶消 化學說”確立的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的“胰酶休 息療法”對AP的療效并不理想,甚至有學者認為抑制胰腺 分泌更有利于胰酶在胰腺腺胞內激活而是病情惡化。在AP 發病機理的研究中,“胰腺微循環障礙學說”認為胰腺血 供障礙是AP有水腫型發展為壞死型的關鍵,動物實驗亦證 實了在出血壞死型胰腺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