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56檢測還原糖_第1頁
專題56檢測還原糖_第2頁
專題56檢測還原糖_第3頁
專題56檢測還原糖_第4頁
專題56檢測還原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 56 檢測還原糖專題 56 檢測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基礎回顧】考點內容 : 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要求:n考綱解讀 :1. 理解還原糖鑒定過程2. 理解蛋白質鑒定過程3. 理解脂肪鑒定過程考點:細胞中化合物的鑒定【技能方法】1.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比較2. 物質鑒定實驗中重要操作歸納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比較(1) 還原糖鑒定實驗材料的要求淺色:不能用綠色葉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顏色的干擾。還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馬鈴薯 (含淀粉 )、甘蔗、甜菜 (含蔗糖 )。(2) 唯一需要加熱還原糖鑒定,且必需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 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淀出現。(3)

2、 非還原糖 (如蔗糖 )斐林試劑現象不是無色而是淺藍色 Cu(OH)2 的顏色 。(4) 唯一需要顯微鏡脂肪鑒定,實驗中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5) 記準混合后加入斐林試劑,且現配現用;分別加入雙縮脲試劑 (先加 A 液, 后加B液,且B液不能過量)。兩者成分相同,但 CuS04勺濃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6) 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須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須稀釋,防止其粘在試管 壁上不易刷洗;且該實驗應預留部分組織樣液做對比。3. 物質鑒定的實驗原理歸納基礎達標】1 將面團包在紗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鑒定粘留在紗布上的黏稠物質和洗出的白漿 用的試劑分別是( )A 碘液、蘇丹川染液B 雙縮

3、脲試劑、碘液C .雙縮脲試劑、蘇丹川染液D 碘液、斐林試劑【答案】 B【解析】在紗布上的黏稠物質是蛋白質,洗出來的白漿是淀粉,所以鑒定所用的試劑應該是雙 縮脲試劑、碘液。2 對下表中所列待測物質的檢測,所選用的試劑及預期結果都正確的是()A. B C D 【答案】 D【解析】甲基綠應是將DNA染成綠色,斐林試劑用來檢測還原糖,淀粉用碘液檢測呈藍色。3 在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錯誤的是()A 馬鈴薯塊莖中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進行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B 花生種子富含脂肪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好材料C 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組

4、織材料D 雞蛋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實驗材料【答案】 A【解析】用于可溶性還原糖鑒定的材料的要求是:含糖量高,且必須是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顏色較淺或近于白色,便于觀察。馬鈴薯塊莖中含有的糖大多是淀粉, 還原糖含量極少。用于脂肪鑒定的材料是富含脂肪的種子,花生種子富含脂肪,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用于蛋白質鑒定的材料是富含蛋白質的生物組織,常用的是大豆和雞 蛋清 (蛋白 )。4 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中所用試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需將 NaOH容液和CuSO4容液混勻后使用B 用吡羅紅染色劑處理細胞,可以觀察到DNA在細胞中的分布C 用蘇丹W

5、染液鑒定含油多的細胞,顯微鏡下可見染成紅色的顆粒D 判斷酵母菌是否進行酒精發酵,可選擇雙縮脲試劑【答案】 C【解析】RNAi!雙縮脲試劑的用法是先加 A液,后加B液;甲基綠對DNA進行染色,吡羅紅對 行染色。5 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用于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要現配現用B 脂肪的鑒定過程一定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顆粒C 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 A液與B液與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濃度可以相同D 在鑒定脂肪的實驗中,蘇丹W將脂肪染成橘黃色,蘇丹川將脂肪染成紅色【答案】 A【解析】斐林試劑需現配現用;雙縮脲試劑和斐林試劑的成分相同,但成分的濃度不同;脂肪

6、鑒定中,蘇丹川將脂肪染成橘黃色,而蘇丹W將脂肪染成紅色;組織細胞中脂肪鑒定中需 要借助于顯微鏡才能觀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顆粒。【能力提升】1 .用碘液、蘇丹川染液和雙縮脲試劑測得甲、乙、丙三種植物的干種子中三大類有 機物的顏色反應如下表,其中“”的數量代表顏色反應深淺程度,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乙種子中主要含蛋白質B 碘液、蘇丹川染液和雙縮脲試劑與相應的物質發生的顏色反應分別是藍色、橘黃色和紫色C 在觀察顏色時有可能用到光學顯微鏡D 這三種試劑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熱【答案】 A【解析】碘液用于檢驗淀粉的存在,其顏色反應為藍色;蘇丹川染液用于檢驗脂肪的存在,其顏色反應為橘黃色;雙縮脲試劑

7、用于檢驗蛋白質的存在,其顏色反應為紫色。分析表格可知,甲種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種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種子中主要含蛋白質。在脂肪的切片法鑒定實驗中需要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2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用于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鑒定B 脂肪的鑒定實驗中可能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C 鑒定還原糖時,要先加入斐林試劑甲液搖勻后再加入乙液D 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 A 液與 B 液要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 且必須現用現配【答案】 B【解析】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所用物質相同,且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相同,但二者所用 的硫酸銅

8、溶液的濃度不同。鑒定還原糖時,甲、乙兩液要現用現配,等量混合均勻后加入; 而鑒定蛋白質時要先加 A液,再加B液。還原糖、蛋白質的顏色反應是試劑與其發生化學 反應的結果,是肉眼可見的;而脂肪的鑒定中,由于脂肪顆粒小且分散在細胞中,所以需 要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3 將小麥種子分別置于 20 C和30 C培養箱中培養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發種子分別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H。取 3支試管甲、乙、丙,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如 圖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餾水,45 C水浴保溫 5分鐘,立即在3支試管中加入等量斐林 試劑并用5065 C的溫水浴加熱2分鐘,搖勻并觀察試管中的顏色。結果是()A 甲呈藍色,乙呈

9、磚紅色,丙呈無色B 甲呈無色,乙呈磚紅色,丙呈藍色C 甲、乙皆呈藍色,丙呈磚紅色D 甲呈淺磚紅色,乙呈磚紅色,丙呈藍色【答案】 D【解析】萌發的小麥種子可產生淀粉酶,能將淀粉分解成可溶性還原糖,而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產生酶的量是不同的,30 C時酶產生量遠大于 20 C時,因此在提取液中產生酶的 量遠大于提取液I,由此產生的還原糖的量:乙 甲丙,因此用斐林試劑鑒定甲呈淺磚紅 色,乙呈磚紅色,丙呈藍色 (Cu(OH)2 的顏色) 。4 下表的有關分析中,錯誤的是( )A 甲可能是蔗糖溶液B 是斐林試劑,使用時需水浴加熱C 乙液可能是一種酶溶液D 是藍色,是核苷酸【答案】 A【解析】蛋白質的組成元

10、素主要有 C、H、O N,基本單位是氨基酸,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 紫色反應。糖類的基本組成元素為 C H、0,蔗糖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和果糖,且蔗 糖不是還原糖。還原糖與斐林試劑水浴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5 (2 019?江蘇卷, 19)下表中有關人體細胞化合物的各項內容,正確的是( )A.B .C .D .【答案】 C【解析】列表中編號所述內容中脂肪的組成單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故A不正確;所述內容中糖原是非還原糖,不能用斐林試劑鑒定,故B不正確;中各項內容均正確;所述內容中核酸分為DNA和RNA甲基綠染液只能用來鑒定 DNA故D不正確。【終極闖關】1. ( 2019 廣東卷)分析下表,可推測

11、( )注:“”顯色;“”顯色更深;“”不顯色。A 甲溶液含有淀粉B 乙溶液含有還原糖C 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 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答案】 D【解析】雙縮脲試劑、碘液、斐林試劑分別用于檢測蛋白質、淀粉和還原糖。根據實驗結果可 知:甲溶液中含有蛋白質,不含淀粉,A項錯誤;乙溶液中含有淀粉,不含還原糖,B項錯誤;混合溶液遇碘呈藍色,說明混合溶液中含有淀粉,C項錯誤;甲、乙混合后淀粉含量減少并產生了還原糖,說明甲溶液中的淀粉酶將淀粉部分水解產生了還原糖,D 項正確2. (2019 屆江蘇省淮安市高三模擬)下列關于某些物質鑒定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 鑒定蔗糖等還原性糖時,將剩余的斐林試劑裝入棕色瓶以備下

12、次使用B. 在鑒定蛋白質時,加入過量雙縮脲試劑 B液會影響結果的觀察C. 鑒定細胞中是否存在脂肪時,可用 50%的酒精對脂肪細胞解離D. 葡萄糖試紙上含有斐林試劑,可用來檢測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答案】 B【解析】斐林試劑要現配現用,不能長期保存備用,蔗糖是非還原性的二糖;雙縮脲試劑B液為藍色的CuS04容液,加入過量的硫酸銅時,會產生較深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會影響觀察; 觀察細胞中脂肪顆粒時,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尿糖試紙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可以將試紙中一種無色化合物氧化成 為有色化合物。試紙顏色的變化情況就可以顯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3

13、. (2019 屆江蘇省連運港高三模擬)下列關于有機物鑒定的實驗中,易導致實驗失敗 的操作是( ) 脂肪鑒定時,可將花生子葉先進行染色后再制作裝片 還原糖鑒定時,可將試管放入盛有溫水的大燒杯中水浴加熱 淀粉鑒定時,可直接將碘液滴加到淀粉樣液中 蛋白質鑒定時,將NaOH容液和CuSO4容液混合后再加入樣液A.B.C.D.【答案】 B【解析】脂肪鑒定實驗中,花生子葉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否則導致實驗失敗,符合 題意;還原糖鑒定時,可將試管放入盛有溫水的大燒杯中水浴加熱,不會導致實驗失敗, 不符合題意;淀粉遇碘變藍色,可直接將碘液滴加到淀粉樣液中,不符合題意;蛋白 質鑒定時,應先加 A液,再加B

14、液,若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質樣液中,A液和B液會發生反應,導致實驗失敗,符合題意。故選B。4. (2019 湖南省湘中名校聯考)在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下列敘述錯 誤的是( )A. 可用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蒸餾水來鑒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質B. 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C. 食用花生油最好選用蘇丹W染液來鑒定,而一般不選用蘇丹川染液來鑒定D. 甘蔗莖的薄壁組織都含有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還原糖的鑒定【答案】 D【解析】可用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鑒定葡萄糖,乙液用蒸餾水稀釋后可以 鑒定尿液中的蛋白質,A項正

15、確;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是花生種子,因為花生種子中脂肪 含量高且子葉肥厚,B項正確;脂肪與蘇丹IV反應顯紅色,脂肪與蘇丹III反應顯橘黃色, 而食用花生油通常顯棕黃色,為了使現象明顯,鑒定食用花生油最好使用蘇丹IV , C項正確;甘蔗莖中的糖為蔗糖,蔗糖為非還原糖,不能用于還原糖的鑒定,D項錯誤。5. (2019課標全國卷I)某油料作物種子中脂肪含量為種子干重的70%。為探究該植物種子萌發過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變化,某研究小組將種子置于溫度、水分(蒸餾水 )、通氣等條件適宜的黑暗環境中培養,定期檢查萌發種子 (含幼苗 )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結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漸減少, 到第 11 d 時減少了 90%,干重變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 為了觀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對種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 色的脂肪顆粒。(2) 實驗過程中,導致萌發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 C、“ N或“O”)。(3) 實驗第 11 d 后,如果要使萌發種子 (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須提供的條件是和。【答案】(1) 蘇丹川(或蘇丹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