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_第1頁
(推薦)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_第2頁
(推薦)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_第3頁
(推薦)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_第4頁
(推薦)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政府二一年五月目 錄前 言i第一章 總 則1第二章 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及面臨的形勢4第一節 土地資源利用狀況4第二節 土地利用面臨的形勢6第三章 土地利用戰略和目標8第一節 區域發展戰略定位8第二節 土地利用戰略定位8第三節 土地利用規劃目標9第四章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11第一節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方向11第二節 各類用地結構調整11第三節 土地利用布局調整14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區和空間管制16第一節 土地利用綜合分區16第二節 土地用途分區及其管制18第三節 建設用地空間管制23第六章 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布局26第七章 土地保護和整

2、治27第一節 基本農田保護目標27第二節 土地整治目標與方案27第三節 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工程29第四節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目標30第八章 土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31第一節 土地生態網絡體系構建思路31第二節 重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程32第九章 鎮街土地利用33第一節 鎮街土地利用指導思想33第二節 鎮街土地利用基本原則33第三節 鎮街土地利用調控方案33第十章 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41第一節 完善規劃實施的行政措施41第二節 建立和完善規劃實施的機制保障41第三節 強化規劃管理的技術手段42第四節 加強規劃實施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43附表44前 言合川區是川東北、渝西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和交

3、通樞紐,是重慶市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板塊。近年來,全區經濟社會呈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各項事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合川區上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規劃期內全區土地資源的利用、開發、整治與保護作出了整體性、戰略性的決策、安排和調控,發揮了宏觀調控作用,現階段已難以適應國民經濟與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全區土地利用宏觀調控,統籌好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的關系,協調各部門和各行業之間的用地矛盾,為全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用地保障,我們立足于2005年全區土地利用現狀,根據有關法律、相關規劃及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

4、2006-2020年),編制了重慶市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提出了2006-2020年期間合川區土地資源利用戰略定位、土地利用目標、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空間布局、土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等。本規劃是合川區土地利用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是各項規劃建設和國土部門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據。第一章 總 則一、規劃目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要求,加強合川區土地利用的宏觀調控,協調各部門用地安排,實現土地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用地需求。二、規劃任務對全區土地資源利用現狀、開發利用

5、潛力、供需趨勢進行科學分析研究,提出規劃期內土地利用的目標和方針;落實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本區的主要控制指標;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統籌安排各業用地;達到全區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合理劃定土地利用分區,確定各區相應的土地利用原則和限制條件,制定土地用途管制措施并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措施。三、規劃指導思想以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切實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正確處理保護耕地與發展建設的關系,把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建設作

6、為重點,保持耕地占補平衡,特別要加強基本農田的保護;本著提高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的要求,在保障城鎮建設和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建設用地。四、規劃原則(一)堅持統籌兼顧,科學合理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保重點、求平衡,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以土地供給制約和引導需求。(二)堅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耕地占補平衡,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數量,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三)堅持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城鄉用地和城鎮用地規模,切實轉變土地利用方式,促進節約利用、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四)堅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構建環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預防和

7、減緩土地利用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五)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五、規劃依據(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重慶市土地管理規定等有關土地利用、保護與管理的法律法規。(二)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及重慶市有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的技術標準、規范。(三)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市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指導意見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0951號)、重慶市區縣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指導意見(修訂)和重慶市區縣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審批辦

8、法(修訂)(渝國土房管發2009633號)等關于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的指導性文件。(四)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合川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綱要、合川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重慶市合川區綜合交通規劃、重慶市合川區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等市級、區級相關規劃及各專項規劃。六、規劃期限以2005年為基期年,2010年為規劃近期目標年,2020年為規劃遠期目標年。七、規劃范圍合川區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土地,含三個街道和二十七個鎮,總面積234321.5公頃。第二章 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及面臨的形勢第一節 土地

9、資源利用狀況一、土地利用現狀合川區位于重慶市西北部,地處川東平行嶺谷與方山丘陵的過渡地帶,全區土地總面積為234321.5公頃,平壩、丘陵、山地的面積比為3.181.415.5。(一)農用地農用地19326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2.48%。其中耕地110343.2公頃、園地9189.3公頃、林地29183.1公頃、牧草地73.0公頃和其它農用地44480.9公頃,分別占農用地總面積的57.09%、4.75%、15.10%、0.04%和23.02%。(二)建設用地建設用地26503.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31%。城鄉建設用地22223.9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3.85%,其中,城

10、市用地2701.5公頃、建制鎮用地1481.4公頃、農村居民點用地17227.6公頃、采礦用地349.3公頃、獨立建設用地464.2公頃,分別占城鄉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2.16%、6.67%、77.52%、1.57%和2.08%。交通水利用地3329.9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2.56%,其中,鐵路用地327.1公頃、公路用地1674.9公頃、水庫水面1280.0公頃和水工建筑用地47.8公頃,分別占交通水利用地總面積的9.82%、50.30%、38.44%和1.44%。其他建設用地949.3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3.58%,其中,風景名勝設施用地521.2公頃、特殊用地426.4公頃和鹽田

11、用地1.6公頃,分別占其他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4.91%、44.92%和0.17%。(三)其他土地其他土地14549.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21%。水域6128.5公頃、灘涂沼澤3235.1公頃和自然保留地5185.4公頃,分別占其他土地總面積的42.12%、22.24%和35.64%。二、土地利用特點(一)土地利用呈現明顯的地域差異性自然和經濟條件的差異,造成區域間土地利用結構存在較明顯的差異。耕地主要分布在區域東北部、中部和西部的方山丘陵地帶,包括香龍鎮、肖家鎮、龍鳳鎮、大石鎮等。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華鎣山一帶的清平鎮、三匯鎮、土場鎮等。工業和城鎮等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主城區和城市組團。(二

12、)人均耕地少,耕地有持續減少趨勢2005年合川區人均擁有耕地0.1公頃,低于全國0.12公頃的平均水平,19962005年期間,全區耕地面積共減少11907.1公頃,平均每年減少1323.0公頃,減少量是上輪規劃確定減少量(1400公頃)的8.51倍,年減少量是上輪規劃確定年減少量的13.23倍。(三)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不斷提高合川區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不斷提高。1997年合川區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增加值為19.1萬元/公頃,以后逐年穩步增長,2005年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9.08萬元/公頃,是1997年的2.05倍,年均增長24%左右。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日益受到重

13、視,土地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一)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未來1015年,合川將建成渝西北的交通樞紐和能源基地,將成為成渝經濟帶、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新的經濟增長極。城鄉各項事業對用地需求將極劇增加。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合川區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合理進行面積增加和結構優化;另一方面,在人地關系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更要注重建設用地的內部挖潛,不斷提高建設用地的利用率,同時通過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間布局,進一步提高土地的產出率。(二)農村居民點布局散亂,復墾整理力度小農村居民點用地缺乏規劃,布局散亂;農村基礎設施不配套,公益事業用地較少。全區鄉村共有約38.8萬

14、戶(統計戶),戶均宅基地438平方米,按農村人口計人均207平方米,村莊內部閑置廢棄地較多,宅基地利用不經濟。此外,由于對農村居民點復墾整理起步較晚,加之相關制度不配套,整理難度較大。(三)水土流失面積大,土地退化污染嚴重全區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總量的31%以上,多數缺乏必要的水利設施,坡面水系紊亂。全區輕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約1340.79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7.22%,年均土壤侵蝕總量981.28噸,沖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土和養分,造成江河、塘庫淤積,加重洪澇災害。另外,水土污染比較嚴重,部分區域的耕地和水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第二節 土地利用面臨的形勢一、戰略形勢隨著“314”總體

15、部署、“一圈兩翼”建設戰略的規劃實施,合川區在規劃為重慶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礎上,區域戰略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區域發展和大區域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使得城鎮和產業園區成為經濟發展向農業輻射的橋頭堡,合川區的新農村建設同時迎來成為典型示范區域的機遇。二、政策形勢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提出了加快統籌城鄉試驗區建設,支持和指導重慶創新土地整理復墾開發模式,穩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要求。國發20093號文的貫徹落實使合川區發展動力增強、有利于全區土地利用結構和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優化,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三

16、、環境形勢合川區正積極推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各項事業進程,這為全區在統籌城鄉土地利用框架下,優化城鄉土地利用結構及布局,探索保護資源、保護生態和保障發展的用地模式以及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條件。同時,隨著合川區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加強,各項建設對用地的需求必將迅速增加,在處理土地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土地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時,需要更好地發揮土地規劃的引導和控制作用。第三章 土地利用戰略和目標第一節 區域發展戰略定位合川區是重慶市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板塊,是國家級文物釣魚城遺址所在地,是川渝嘉陵江流域文化生態旅游區重

17、要目的地。合川正努力打造中國知名旅游城市、重慶區域性中心大城市、重慶最美麗城市,未來1015年,合川將建設成為渝西北的交通樞紐和能源基地,將成為成渝經濟帶、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新的經濟增長極。合川的城市發展要根據建設渝西北交通樞紐、中國西部交通要道、區域性中心城市、重慶衛星城市、國家級大城市來定位,抓住城市化、工業化、城鄉統籌發展的主線加快發展,打造合川區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第二節 土地利用戰略定位圍繞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定位,強化節約和集約用地,統籌區域、城鄉土地優化配置,正確處理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綜合效益,提升土地利用對合川區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18、。發揮合川農業資源優勢,重視農用地保護和加快特色高效農業基地建設,確保全區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重視合川作為重慶市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區域的產業特色,為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提升合川區經濟發展能力,保障新型工業發展用地;凸顯生態保護功能,保障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重慶最美麗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第三節 土地利用規劃目標一、加強總量控制,基本實現城鄉建設協調有序發展注重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的協同發展,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形成主城區中心鎮重點鎮一般鎮的城鎮布局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2010年,全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23340.0公頃,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水平

19、88平方米/人;2020年,全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24140.0公頃,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水平80平方米/人。二、強化土地投入強度,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和產出效益充分利用閑置和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節約集約水平,2010年,單位建設用地實現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遞增9.50%;2020年,單位建設用地實現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遞增7.00%。三、重點保障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用地規劃期內,將新建蘭渝鐵路、襄渝鐵路線、遂渝鐵路線、合川永川城際快速鐵路等鐵路,新建三環高速公路合川段、合川外環等公路,實施包括草街航電樞紐、利澤航電樞紐、石廟子水庫、花灘子提灌站等在內的水利工程項目。新增交通水利建設用地指

20、標應優先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2010年,全區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規模4760.0公頃;2020年,全區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規模達到5860.0公頃。四、以優化結構為重點,統籌安排各類農用地按照土地利用適宜性進行農用地結構調整,強化農用地特別是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統籌安排各類農用地。2010年全區耕地保有量達到110210.0公頃,園地面積為9589.0公頃,林地面積為30510.0公頃; 2020年全區耕地保有量達到110750.0公頃,園地面積為10026.9公頃,林地面積為32013.1公頃。五、加強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到2010年,全區建設占用耕地規模930.0公頃,土地整

21、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1380.0公頃,耕地保有量110210.0公頃,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91700.0公頃;到2020年,全區建設占用耕地規模2190.0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3700.0公頃,耕地保有量110750.0公頃,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91700.0公頃。規模期末全區耕地面積比基期年略有增加。嚴格保護劃定的基本農田,并預留一定數量的基本農田用于滿足規劃期內不易確定具體范圍的建設項目使用,包括難以確定用地范圍的交通、水利等線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鎮村建設用地范圍內建設的項目、難以定位的獨立建設項目等。六、加大土地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期內,逐步建立一批城區污染和工業污染的治理設施,控制

22、土地環境污染;大力植樹造林,增加有林地面積,提高全區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治理水土流失,作好自然保護區、三江沿岸水土保持綠化帶的規劃和建設工作,使土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2010年,合川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5.50%,累計治理水土流失率達到83.00%,土地復墾率達到55.00%;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5.00%,累計治理水土流失率達到96.00%,土地復墾率達到80.00%。第四章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第一節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方向以“統籌協調城鄉發展、節約集約土地利用、優化改善生態環境”為總目標,統籌安排全區各類用地。一、農用地規劃期內,嚴格控制耕地減少,進行布局優化調整,對中低產田土進行改造,提

23、高耕地質量和生產能力。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加強園地建設,促進園地規?;?、特色化、生態化經營。通過三江六岸防護林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等重點營林、造林工程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二、建設用地保證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適度增加工業用地,嚴格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城鎮規模的過度膨脹,集中發展重點城鎮,通過建設用地的內部挖潛和合理安排來保障城市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通過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和農村居民點整理,促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逐步減少農村居民點用地。三、其他土地結合城市綠地空間營造和全區生態環境建設,復墾廢棄地和災毀地,適度開發利用各種其他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二節 各類用地結構調整一、農用地

24、結構調整2005年,全區農用地面積19326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2.48%;2010年和2020年,農用地面積分別為191872.5公頃和190272.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1.88%和81.20%。農用地內部結構調整中,耕地合理增加,園地、林地適度增加,牧草地減少,其他農用地有效減少。耕地2005年,全區耕地面積110343.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7.09%;2010年和2020年,耕地面積分別為110210.0公頃和11075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7.03%和47.26%。園地2005年,全區園地面積9189.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92%;2010年和2020年,園地

25、面積分別為9589.0公頃和10026.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09%和4.28%。林地2005年,全區林地面積29183.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45%;2010年和2020年,林地面積分別為30510.0公頃和32013.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02%和13.66%。牧草地2005年,全區牧草地面積73.0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3%;到規劃期末,牧草地面積為零。其他農用地2005年,全區其他農用地面積44480.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8.98%;2010年和2020年,其他農用地面積分別為41563.5公頃和37482.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7.74%和16.00%。二

26、、建設用地結構調整2005年,全區建設用地總面積26503.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31%; 2010年和2020年,建設用地面積分別為28100.0公頃和3000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99%和12.80%。建設用地內部結構調整中,城鄉建設用地合理增加,交通水利建設用地合理增加,其他建設用地小幅增加。城鄉建設用地2005年,全區城鄉建設用地面積22223.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48%;2010年和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分別為23340.0公頃和2414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96%和10.30%。其中,城鎮工礦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采礦用地和獨立建設用地分別由20

27、05年的4182.9公頃、17227.6公頃、349.3公頃和464.2公頃調整到2020年的6366.6公頃、16210.0公頃、849.3公頃和714.2公頃。交通水利用地2005年,全區交通水利用地面積3329.9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42%;2010年和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積分別為3704.1頃和4560.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8%和1.95%。其他建設用地2005年,全區其他建設用地面積949.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1%; 2010年和2020年,其他建設用地面積分別為1055.9公頃和1299.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5%和0.55%。三、其他土地結構調整20

28、05年,全區其他土地面積14549.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21%; 2010年和2020年,其他土地面積分別為14349.00公頃和14049.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12%和6.00%。其他土地內部結構調整中,水域面積由于草街航電樞紐工程淹沒等增加,灘涂沼澤、自然保留地面積略有減少。水域面積2005年,全區水域面積6128.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62%;2010年和2020年,水域面積分別為6328.5公頃和6628.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70%和2.83%。灘涂沼澤2005年,全區灘涂沼澤面積3235.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8%;2010年和2020年,灘涂沼澤面積

29、分別為3035.1公頃和2735.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0%和1.17%。自然保留地2005年,全區自然保留地面積5185.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1%;2010年和2020年,自然保留地面積分別為4985.4公頃和4685.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13%和2.00%。第三節 土地利用布局調整一、設定國土生態屏障用地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安排生態屏障用地。加強對嘉陵江、渠江、涪江沿岸和華鎣山、九峰山、龍多山等自然生態用地的保護,實施三江綠化工程,開展生態林業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將釣魚城半島、城市公園等區域作為城市“綠心”,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同時,加強綠色通道建設,在交通干線兩側

30、按要求布設綠化帶。二、優先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規劃期內,耕地主要布局在區域東北部、中部和西部,包括云門鎮、錢塘鎮、龍市鎮、大石鎮、太和鎮、隆興鎮、渭沱鎮、雙槐鎮等,規劃期末全區耕地數量比基期年略有增加。按照“確保數量、提升質量”的原則,結合國土整治規劃的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范圍,將原布局分散、農田水利條件較差、坡度大于25度的基本農田調出,將質量較高、集中連片且坡度較小的耕地調整為基本農田,調整后基本農田質量有所提高,到2020年全區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為91700.0公頃,主要分布在區域西部的太和鎮、隆興鎮、渭沱鎮、龍鳳鎮等和區域中部的錢塘鎮、云門鎮、大石鎮等。三、保障基礎設施用地優化重大基礎設施用

31、地布局,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重點保障規劃近期蘭渝鐵路、襄渝鐵路線、遂渝鐵路線、草街航電樞紐工程、雙槐火電廠二期工程、路口電站等國家級重點項目及三雙鐵路、合川永川城際快速鐵路、三環高速公路合川段、中心港區等市級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四、優化城鎮村用地布局依據區域人口和產業遷移規律、城鎮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建設用地適宜性,結合合川區未來城市發展定位及城鄉總體規劃布局,新增建設用地主要布局在主城區和中心鎮,優先保障合陽城、南津街、釣魚城三個街道及草街、大石、鹽井、云門四個組團用地需求,同時保證錢塘鎮、太和鎮、三匯鎮、雙槐鎮、土場鎮等重點鎮的新增城鎮工礦建設用地指標,有效推進城

32、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引導人口合理聚集,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為合川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支撐。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區和空間管制第一節 土地利用綜合分區一、中部城市發展區(一)基本情況中部城市發展區位于合川區中、南部,主要包括合陽城、南津街、釣魚城三個街道和鹽井、云門、草街、大石四個城市組團以及渭沱鎮的東部地區。區域面積62846.8公頃,占全區幅員面積的26.82%。(二)土地利用主要方向1、該區域是城鎮建設用地和工礦用地重點布局區,在用好新增建設用地的同時,應對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挖潛,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2、該區域的城鎮工礦建設用地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以主城區的三個

33、街道為中心,外圍四個組團為依托,交通干線為紐帶,工業團地為支撐進行布局。并保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重點交通、水利建設用地的需求,布局與相關行業規劃相銜接,使其與區域的發展相適應。3、城鎮建設和獨立選址建設項目應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和閑置土地,禁止建設占用規劃確定的永久性綠地,盡量避免占用基本農田。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使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點逐步集中,節約用地。4、在城市內和組團之間保留連片、面積較大的農地、水面和山體等,發揮農地多重功能,拓展生態空間。二、東部生態屏障區(一)基本情況東部生態屏障區位于合川區東部華鎣山一帶,主要包括雙槐、小沔、三匯、獅灘、雙鳳、清平、土場、香龍

34、等建制鎮,區域總面積54643.8公頃,占全區幅員面積的23.32%。(二)土地利用主要方向1、該區域為林地集中區,土地主要供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和林業生產及其配套的服務設施使用,不得擅自轉變用途。2、嚴禁各類建設占用天然森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加強林地管理,嚴禁亂砍濫伐。3、保證區域內重點交通、水利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 發展采礦等產業要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布局與相關行業規劃相銜接。4、鼓勵本區內影響生態環境和林業生產的其它用地,調整到適宜的用地區,鼓勵通過土地整理,將零星分布的農村居民點向規劃的新型農村社區集中。三、西、北部現代農業區(一)基本情況西、北部現代農業區位于合川區西、北

35、部,主要包括錢塘、沙魚、肖家、龍市、官渡、淶灘、二郎、燕窩、龍鳳、三廟、隆興、古樓、太和、銅溪等建制鎮,區域面積116830.8公頃,占全區幅員面積的49.86%。(二)土地利用主要方向1、該區域為合川區耕地保護的重點區域,要嚴格控制區域內基本農田轉變用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或者占用;合理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多劃一定比例的基本農田,作為規劃期內基本農田保護區不易確定具體范圍的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田補劃使用。2、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出發點,以服務城市為重點,以農業產業化為載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改善生產方式和生產條件。3、因地制宜發展糧、蠶、漁業生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搞好土地整理和

36、復墾,特別是對調整村鎮分散建設用地的整理和復墾。要結合山、水、園、林、路的綜合治理,調整溝渠和農村道路,歸并小塊農田,同時抓好舊宅基地還耕,磚瓦窯復墾等工作,不斷擴大耕地面積。4、鼓勵區內的非農業用地轉為農業生產及直接為生產服務的用地;非農業用地按規劃可保留現狀用途的,不得擅自擴大用地面積。第二節 土地用途分區及其管制根據合川區土地資源分布的地域差異和土地利用的現狀特點,及規劃期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與布局調整方案,以土地適宜性為基礎,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將全區土地劃分為八個土地利用區。一、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是為對基本農田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劃定的區域,包含基本農田和部

37、分的一般農田、農田水利用地、田坎、坑塘養殖水面和農村道路等,以及多劃的基本農田。本區面積110350.7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93534.0公頃,主要分布在區域西部的太和鎮、隆興鎮、渭沱鎮、龍鳳鎮等和區域中部的錢塘鎮、云門鎮、大石鎮等。本區自然條件優越,多為淺丘平壩,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土層較厚、水利條件好,勞動力資源豐富,交通方便,有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的良好條件。本區的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區內土地主要用作基本農田和直接為基本農田服務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田防護林及其他農業設施;2、禁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城鎮、村鎮、開發區和工業小區建設,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無法避開基本農田的,應

38、按程序修改規劃并按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規定嚴格審批用地;3、嚴禁占用區內土地進行非農建設(高壓線塔基、地下管線、通訊基站等除外);4、區內現有非農建設用地和其他零星農用地應當通過整理調整為基本農田,規劃期間確實不能復墾或調整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得擴大面積;5、不得破壞、污染和荒蕪區內土地,不得在區內建窯、建房、建墳和擅自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禁止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6、在基本農田布局時,為了保障規劃期間不可預計的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田,全區多劃1834.0公頃的基本農田。規劃期間不可預計的建設項目主要包括難以確定具體范圍的交通、水利等線型工

39、程用地,不宜在城鎮村建設用地范圍內建設、又難以定位的獨立建設項目(如防災救災建設、城鎮村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污染企業搬遷等)。二、一般農地區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外、為農業生產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本區面積40413.8公頃,主要分布在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周圍和附近,在城區三個街道、重點建設組團等區域及交通干線兩側比較集中。本區土地利用條件較基本農田保護區差,多為地形起伏較大的丘陵,坡耕地較多,地塊分散,坡度較大,土層較薄,中低產田土占的比重較大。在規劃期內將加大投入,使耕地的質量和生產條件逐步改善。區內分布有村莊、公路和農村道路、坑塘、溝渠等其它用地,以及農田之間的部分園地和小塊林地,但區內土地主要

40、用于農業生產及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使用。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區內土地主要用作一般耕地、園地、畜禽水產養殖地、林地和直接為農業生產、生態建設服務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田防護林及其他農業設施;2、本區雖未列入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但仍屬農業用地區的組成部分,不得隨意改變用途。凡確需占用本區耕地進行非農業建設者,必須嚴格依法申報審批,并應開墾相同數量與質量的耕地或按規定標準繳納耕地開墾費,以確保耕地總量保持相對穩定;3、區內現有的非農建設用地和其他零星農用地應當優先整理、復墾或調整為耕地、園地,規劃期間確實不能整理、復墾或調整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得擴大面積;4、不得破壞、污染和荒蕪區內土

41、地,未經相關部門批準,不得隨意占用區內土地進行開墾、采石、挖沙、取土、堆放等活動。三、林業用地區林業用地區是為保護和發展林業生產所劃定的用地區,主要包括林地、部分園地。本區面積40903.8公頃,主要分布在華鎣山片區的鹽井鎮、草街鎮、清平鎮、土場鎮、小沔鎮、三匯鎮等和龍多山臺地片區。該區林地分散,應以積極發展林業生產,提高有林地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為目標,合理布局;要加快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防護林建設,大力發動全民植樹造林,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林木的防護林的建設。加強水土保持和低產林地改造,嚴禁各類建設占用水土保持林地、水源涵養林和各種防護林;加強成片區森林管理、堅持以法治林,嚴禁亂砍濫伐、促

42、進林業發展。對林業用地區內的耕地,除確需退耕還林的陡坡耕地外,要控制其改變用途。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林業用地區的土地主要供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及其服務設施使用,不得擅自轉變用途;2、鼓勵林業用地區內影響林業生產的其他用地區調整到適宜的用地區;3、控制林業用地區內耕地改變用途,除改善生態環境等確需退耕還林的耕地外,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4、加強華鎣山、龍多山等地的森林保護,嚴禁各類建設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及其他各種防護林用地。四、城鎮村建設用地區本區是為城鎮(城市和建制鎮,含工業園區)建設需要劃定的土地和村民住宅、鄉村企業及公共設施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主要包括城鎮村已建

43、成區和為城鎮村未來發展需要劃定的區域,面積27119.2公頃。該區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好,有較好的發展基礎。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該區內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鎮村建設,城鎮村規劃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不應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規模;2、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嚴格保護城鎮村空間體系控制的生態走廊,禁止建設占用規劃確定的永久性綠地、山體、水體等;3、加強農村居民點復墾開發整理,進行舊村改造和合并自然村集中建設,保護和改善村莊生態環境。4、城鎮區內建設應優先利用現有建設用地、閑置地和廢棄地;5、區內農用地在批準改變用途前,應當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蕪;五、獨立工礦用地區本區主要包括獨

44、立于城鎮村建設用地區之外,規劃期間不改變用途的采礦、能源、環保等建設用地和獨立于城鎮村建設用地區之外,規劃期間已列入規劃的采礦、能源、環保、電力等建設用地,還包括部分其他建設用地,面積1616.3公頃,分布零散。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區內建設應優先利用現有建設用地、閑置地和廢棄地;2、區內農用地在批準改變用途前,應當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蕪;3、區內采礦用地應當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特別應注意采礦所引起的地質災害及水土流失問題,采礦者應當具有采礦許可證;4、區內特殊用地應當與周圍生態環境相協調,避免污染周邊地區的土地。六、風景旅游用地區風景旅游用地區主要包括風景游賞用地、游覽設施用地以

45、及為游人服務而又獨立設置的管理機構、科技教育、對外及內部交通、通訊用地、水、電、熱、氣、環境、防災設施用地等,面積478.0公頃,主要有九峰山風景區,雙龍湖風景區等。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區內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關文化活動,土地使用應當符合風景旅游區規則;2、區內影響景觀保護和游覽的土地,應在規劃期間調整為適宜的用途;3、在不破壞景觀資源的前提下,允許區內土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和適度的旅游設施建設;4、嚴禁占用區內土地進行破壞景觀、污染環境的生產建設活動。七、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本區是指基于維護生態環境安全需要進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區域。主要包括嘉陵江、渠江、涪江等重要水源保護區,

46、華鎣山地質災害危險區等并與生態環境用地布局相銜接,總面積13062.8公頃。本區土地用途管制規則:1、區內土地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導用途;2、區內土地使用應符合經批準的相關規劃; 3、區內影響生態環境安全的土地,應在規劃期間調整為適宜的用途;4、區內土地嚴禁進行與生態環境保護無關的開發建設活動,原有的各種生產、開發活動應逐步退出。八、自然和人文景觀保護區本用地區是指為保護特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劃定的土地區域,主要包括古戰場遺址,古釣魚城、八角亭、淶灘二佛寺、草街古圣寺、龍多山等具有特殊景觀價值的土地,面積為300.0公頃。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本用地區內的土地主要用于保護具有特殊價

47、值的自然和文化遺產。2、本區內土地使用應符合經批準的保護區規劃。3、本區內影響景觀保護的土地,應在規劃期間調整為適宜的用途。4、不得占用保護區核心區的土地進行新的生產建設活動,原有的各種生產、開發活動應逐步退出。5、嚴禁占用區內土地進行破壞景觀、污染環境的開發建設活動。第三節 建設用地空間管制通過對全區土地劃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城鄉建設用地擴展邊界、禁止建設用地邊界,建立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落實差異化的規劃空間管制措施,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引導建設用地合理布局。一、允許建設區本區是指城鄉建設用地所包含的范圍,是規劃期內新增城鎮、工礦、村莊建設用地規劃選址的區

48、域,也是規劃確定的城鄉建設用地指標落實到空間上的預期用地區。包括城鎮、村莊、工礦以及區域內的交通用地等不同類型。主要分布在城區三個街道、重點建設的組團、中心鎮等,面積為24140.0公頃。區內土地主導用途為城鎮建設用地、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及獨立建設用地。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區內土地主導用途為城、鎮、村或工礦建設發展空間,具體土地利用安排應與依法批準的相關規劃相協調。2、區內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受規劃指標和年度計劃指標的約束,應統籌增量保障與存量用地,確保土地節約集約利用。3、規劃實施過程中,在允許建設區面積不改變的前提下,其空間布局形態可依法律程序調整,但不得突破建設用地擴展邊界。4、

49、允許建設區邊界(規模邊界)的調整,須報規劃審批機關同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批準。二、有條件建設區本區是指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之外、擴展邊界以內的范圍。在不突破規劃建設用地規??刂浦笜说那疤嵯?,區內土地可以用于規劃建設用地區的布局調整。主要分布在允許建設用地的周邊,面積為4675.5公頃,其中城市有條件建設區面積為2168.6公頃,建制鎮有條件建設區面積為2506.9公頃。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區內土地符合規定的,可依程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同時相應核減允許建設區用地規模。2、規劃期內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原則上不得調整。如需調整按規劃修改處理,嚴格論證,報規劃審批機關批準。三、限制建設區

50、本區是指轄區范圍內除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外的其他區域。面積為182749.0頃。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區內土地主導用途為農業生產空間,是開展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基本農田建設的主要區域。2、區內禁止城、鎮、村建設,嚴格控制線性基礎設施和獨立建設項目用地。四、禁止建設區本區是指禁止建設用地邊界所包含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資源、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價值,必須禁止各類建設開發的區域。主要包括古戰場遺址,古釣魚城和合川雙龍湖、淶灘二佛寺、華鎣山一帶,面積為12257.3公頃。將規劃城市范圍內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綠化林帶作為“綠帶”,將釣魚城半島、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等區域的綠地作

51、為“綠心”,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本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主要是:1、區內土地的主導用途為生態與環境保護空間,嚴格禁止與主導功能不相符的各項建設。2、單塊面積中與主導功能相符的建設用地規模必須嚴格控制在3%以內。3、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規劃期內禁止建設用地邊界不得調整。第六章 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布局重點建設項目是指對本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重要作用的骨干性工程。規劃期內合川區的重點建設項目涵蓋合川區的交通、水利、工礦和風景名勝建設等多個方面。一、交通重點建設項目建立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規劃期間新建蘭渝鐵路、襄渝鐵路線、三雙鐵路、遂渝鐵路線、合川永川城

52、際快速鐵路、渭沱至古樓專用鐵路、合川廣安鐵路等7條鐵路,新建渝武高速公路沙溪廟閘道三環高速公路合川段、合川外環、入城大道等4條公路,中心港、千斤灘等17個港口碼頭。規劃期交通重點建設項目需要用地807.4公頃,其中大部分的港口碼頭納入了城鎮允許建設區范圍。二、水利重點建設項目修建水利設施,提高發電、防洪減災及水資源供給能力,實施包括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利澤航電樞紐、石廟子水庫、花灘子提灌站等在內的16項重點水利工程項目。規劃期水利重點建設項目需要用地509.1公頃。三、工礦能源重點建設項目規劃期間,新建或改造雙槐火電廠、隱伏煤田、重慶騰輝特種水泥技改項目等24個工礦能源項目;改善區域發展硬件條件

53、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重點實施基礎電網、通信塔基建設等8項重點工程;在錢塘鎮、龍市鎮、沙魚鎮等鎮實施油氣井鉆探及輸氣管線工程。規劃期工礦能源重點建設項目需要用地569.2公頃,其中有一部分納入了城鎮允許建設區的范圍。四、旅游重點建設項目規劃期間,全區主要規劃的旅游重點建設項目有釣魚城休閑旅游度假區開發、九峰山森林公園開發、草街古圣寺風景區開發等10個項目,需要用地195.0公頃。第七章 土地保護和整治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合川區耕地后備資源相對不足,因此土地利用方式必須由外延增量為主轉變為內涵挖潛為主,加強土地保護力度,加大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力度,保障合川區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第一節 基本農

54、田保護目標加強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期內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面積,適度增加耕地總面積。以2020年耕地空間布局為基礎,按照集中連片、優先保護優質耕地、城鎮及重點建設項目周圍不布置基本農田等原則來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110351.9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93534.0公頃,本區是合川區主要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根據權屬狀況,分別與保護地塊對應農戶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同時加大土地綜合整治資金投入,引導建設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將零星分散的基本農田集中布局,確?;巨r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布局總體穩

55、定”目標的實現。第二節 土地整治目標與方案一、目標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確保110750.0公頃的耕地保有量,補充耕地量不低于同期減少耕地量,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得到有效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年提高,土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形成合理、高效、生態環境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規劃期內,全區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總規模33500.0公頃,補充耕地3700.0公頃。其中土地整理規模32650.0公頃,補充耕地2985.0公頃;建設用地復墾350.0公頃,補充耕地315.0公頃;土地開發500.

56、0公頃,補充耕地400.0公頃。二、土地整治方案(一)全面推進農用地整理規劃期間,加強土地整理工作,創新土地整理模式。按照發展現代化農業、穩定糧食生產的要求,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目標,加大農用地整治力度,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及生產力水平。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全區整治農用地13850.0公頃、18800.0公頃,分別新增耕地1250.0公頃、1735.0公頃,規劃期間總計土地整理規模32650.0公頃,補充耕地2985.0公頃。規劃期內,全區土地整理應當“質”、“量”并重,在考核耕地數量的同時,應加強土地整理質量監督與評價,把提高耕地質量作為整理的重要內容。(二)加大建設用地復墾力度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由點到面,開展遷村并點工作,大力開展農村居民點復墾,節約和集約利用農村建設用地,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和生態環境,規劃期間,合川區農村居民點復墾主要有兩類,一類用于補充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建新區所占的耕地,一類用于補充全區耕地。除開用于城鄉增減掛鉤的農村居民點復墾外,規劃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用于補充全區耕地的農村居民點復墾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