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下載可編輯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項目XXX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報告XXX國土資源局二一六年二月.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目錄1. 區域概況 .11.1區域地理位置 .11.2行政區劃 .11.3自然、社會條件 .11.3.1自然條件 .11.3.2社會條件 .21.4土地生態環境 .21.5土地利用結構和開發利用概況.32. 工作綜述 .42.1工作任務來源、背景、意義及工作目標.42.2工作依據 .52.2.1法律法規 .52.2.2相關政策 .52.2.3技術規 .62.2.4相關成果 .62.3工作過程 .62.3.1工作準備階段 . .62.3.2調查評價階段 . .72.3.3外業補
2、充調查階段 . .82.3.4省補充調查( 15-25 度) .82.3.5數據入庫階段 . .82.3.6成果匯總與分析階段 . .92.4取得成果 .102.4.1調查評價特點 .102.4.2調查評價成果 .112.4.3成果應用價值 .113、技術方法 .143.1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 .143.1.1技術路線 .143.1.2調查評價方法和程序 .143.2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調查.223.2.1資料收集和整理 .223.2.2調查核實 .223.2.3上圖標注 .233.3二次調查新增耕地調查 .233.3.1資料收集和整理 .233.3.2調查核實 .243.3.3上圖標注 .
3、243.4成果質量檢查 .243.4.1成果檢查容與方法 .24.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3.4.2各作業環節的質量與精度 .264、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 .284.1耕地后備資源評價結果 .284.1.1耕地后備資源類型 .284.1.2耕地后備資源數量 .284.1.3耕地后備資源分布及特點 .284.2耕地后備資源評價對比分析.294.2.1與上輪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對比分析.294.2.2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價對比分析.294.2.3與土地整治規劃評價對比分析.294.3不宜耕土地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304.4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制約因素.304.4.1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潛力.30
4、4.4.2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制約因素.314.5耕地后備資源評價開發利用的途徑與措施.314.5.1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目標.324.5.2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的措施.325. 二調 “不穩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調查結果.355.1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355.1.1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數量、分布及質量等級狀況.355.1.2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的類型.365.1.3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的利用狀況.365.1.4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利用條件.365.2二次調查新增耕地調查評價.375.2.1二次調查新增耕地數量、分布及質量等級狀況.375.2.2二次調查新增耕地的類型 .
5、385.2.3二次調查新增耕地的來源及原因.385.2.4二次調查新增耕地利用條件.386、經驗及體會.407、開發利用建議.427.1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復墾對策.427.2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利用對策.437.3二次調查新增耕地利用對策.43.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1. 區域概況1.1 區位條件XXX位于省東南部, 地理位置東經 11515至 11545北緯 3706至3727之間,南與廣宗、威縣相連,北與新河、冀縣、棗強接壤,西與巨鹿為鄰,東部隔清涼江與清河、故城相望。市域分布有西沙河、索瀘河、東沙河、清涼江古河道及清西干渠。1.2 行政區劃XXX隸屬于省 XXX,轄 3 個街道、 6
6、 個鎮、 6 個鄉: XXX,距省會 108 千米。1.3 自然、社會經濟條件1.3.1 自然條件(1)氣候XXX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 13.4 ,一月平均氣溫 -1.4 ,四月平均氣溫 16.2 ,七月平均氣溫 26.8 ,十月平均氣溫 13.5 ,極端最低氣溫 -12.7 ,極端最高氣溫 42。 0積溫 4936.3 , 10積溫 4449.7 。年日照 2716 小時。年平均降水量 498mm,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早霜始于十月下旬,晚霜終于四月上旬,無霜期約 200 天。(2)地形地貌XXX 位于太行山至渤海濱之間,屬華北平原。地形平坦開闊,海拔高程在26.5m 至 30.
7、1m 之間,地勢南高北低、 坡降約為 1/7000 ,局部地區有緩崗、 洼地、道溝、坑塘等微地貌形態。(3)水文XXX主要河流有索瀘河,境流長20.5 公里;西沙河,境流長17.2 公里;清涼河,境流長 15.9公里,均為季節性河流,旱季干枯。XXX屬少雨、干燥區。全年平均總徑流量 0.7113億 m,其中地表自產 0.1383320-60 m,有條帶狀的淺層億 m,外地客流 0.573 億 m。地下水資源欠缺,地下3淡水,可用水資源0.86 億 m,礦化度下雨2 g/L ,補給條件好,可開發利用。.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地表以下 60-140 m 為咸水體,難以利用。堿水體以下為深層淡水
8、,礦化度小于12 g/L ,該深層淡水遍布全市。(4)土壤XXX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土壤有潮土、風沙土、鹽土三個土類,草甸風沙土、潮土、脫潮土、鹽化湖土和草甸鹽土5 個亞類, 9 個土屬, 19 個土種。土質以沙土、沙壤質、輕壤為主。市域土壤以潮土為主;西北部以風沙土為主,土壤多砂性,水利條件差, 土壤相對貧瘠; 東部為鹽堿土區, 部分鹽化,雖種植糧棉,但產量不高;中部為壤質潮土,土層厚,排水性好,適宜農作物生長,為全市的主要糧棉菜產區。(5)自然災害XXX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大風、冰雹、霜凍、干旱、暴雨、連陰雨、干熱風等。1.3.2 社會經濟條件2012 年 XXX總人口為 47.61 萬人,
9、其中非農業人口 8.59 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 18.04 %;農業人口 39.02 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 81.96 %。2012 年全市生產總值 61.4603 億元,同比增長 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50.6498 億 元,增長 20.3% ;全部財政收入 2.2039 億元,增長 3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5248 元,增加 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82 元,增長 10.1% 。全市呈現出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實惠增多、城鄉環境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1.4 土地生態環境XXX堅持走生態發展之路,把綠色觀念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及經濟發展中,圍繞疏浚水脈、
10、延伸綠脈、傳承文脈下力氣,進一步改善了生態環境,促使了該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疏浚水脈。該市在加快推進南宮湖綜合開發工程的同時,投資 1.4 億元,打造環城水系工程。該工程分環水系和外環水系,環水系河道總長18 公里,外環水系總長 29.3公里,河道最寬處可達200 米,最窄處 28 米。目前,東段工程已栽種常綠喬木132 棵、落葉喬木 626棵、灌木 124 棵、花卉 957 平方米 ; 南段工程和西段工程正在進行場地平整。.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延伸綠脈。今年該市以境高速公路、國道兩側 綠化 帶各寬 100 米,省道、縣道兩側各寬 50 米的標準建設通道 綠化 帶,涉及道路總長 214
11、公里。目前,完成綠化造林 3.8 萬畝,植樹 212 萬株。在城區綠化方面,投資 1.2 億元,啟動了總面積為 58 公頃的五大綠 化工 程,規劃街頭綠地 34 塊,確定了 21 個創建園林單位,確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 35%以上。1.5 土地利用結構和開發利用概況222012 年 XXX土地面積 86326.29hm,其中農用地面積69857.26 hm,占全縣土地面積的 80.92%,建設用地面積 12108.41 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4.03%,其他土地面積 4360.62 hm 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 5.05%。1. 農用地農用地中,耕地面積63147.70 hm 2,占農用地面
12、積的90.21%;園地221631.41 hm ,占農用地面積的2.33%;林地面積 1980.53 hm ,占農用地面積的22.83%;其他農用地面積3244.39 hm ,占農用地面積的4.63%。2. 建設用地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 10773.89 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 91.43%;交通水利設施用地 945.60 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 8.02%;其他建設用地面積 64.87 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 0.55%。城鄉建設用地中,城鎮工礦用地 2136.73 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 19.83%;城鎮用地面積 1990.69 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 18.48%;采礦用地面積
13、146.04 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 1.36%;農村居民點占用面積 8637.16 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 80.17%。3. 其他土地其他土地面積中水域 990.97 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 1.15%;自然保留地 3546.93 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 4.11%。.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2. 工作綜述2.1 工作任務耕地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保護和合理利用耕地資源, 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乃至全社會的共同責任。XXX人多地少,經濟社會發展增速,土地需求量增大,耕地后備資源數量緊缺,人地矛盾日漸突出,耕地保護任務艱巨。近年來,在保障大型項目用地的同時,通過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不
14、斷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力度, 堅守耕地保有量紅線, 基本保障了糧食生產的穩定性。但耕地資源保護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不能僅依靠“節流”加以解決,還應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力度,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耕地后備資源是實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占補平衡的重要保障。 通過對耕地后備資源進行清查和摸底,準確掌握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分布及其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條件, 是科學開展土地整治活動, 合理開發利用耕地后備資源的依據。 XXX2003年完成了上一輪的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但經過多年的土地整治活動, 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 類型和分布等均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生
15、態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快, 上輪調查結果已不能全面、 客觀反映當前耕地后備資源狀況,不能滿足當前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有必要通過調查、 評價等手段,重新掌握當前耕地后備資源狀況,為下一步耕地后備資源的穩定開發與利用奠定基礎,為科學制定相關耕地保護政策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決策支持。在開源節流,維持耕地數量和質量安全的同時,為保障區域生態環境安全,現有耕地尤其是多年來通過土地開發所形成的位于生態脆弱區或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的耕地,通過進一步調查評價工作, 掌握該類耕地的利用活動對周圍生態環境或區域生態安全的影響, 查清“不穩定耕地”的數量、 類型和分布, 也成為破解耕地保護問題的重要組成容。 XXX
16、在第二次土地調查中,按照“以土地利用現狀認定地類”的原則, 河道防洪泄洪區控制圍和影響區域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的“不穩定耕地”納入了耕地圍進行了調查統計, 該類耕地的利用對區域生態安全存在隱患。開展二次調查中“不穩定耕地”調查,通過實地核實位置、圍、質量等級、利用狀況等, 形成“不穩定耕地”調查結果, 實現“不穩定耕地”的上圖.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入庫,為“不穩定耕地”的后續利用提供參考。此外,XXX第二次土地調查確定的耕地資源中,還有部分農民自行開發, 且長期未納入統計的二次調查新增耕地。通過對二次調查新增耕地的調查,查清其位置、數量、質量條件,可以為這部分耕地的后續有效利用與科學管理提
17、供支持。因此,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嚴格保護耕地紅線,有效利用國土資源, 科學實施國土綜合整治, 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 201413 號)文件精神, XXX決定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不穩定耕地”調查和“二次調查新增耕地”調查工作。2.2 工作依據2.2.1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 2004 年 8 月 28 日);(2)中華人民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999 年 12 月 24 日);(3)土地復墾條例( 2011 年 2 月 22 日);(4)
18、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2013 年 3 月 1 日);(5)中華人民國農業法(2012 年 12 月 28 日修正);(6)中華人民國環境保護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7)中華人民國水法(2002 年 8 月 29 日修訂);(8)中華人民國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3 月 1 日);(9)中華人民國森林法(1984 年 9 月 20 日);(10)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 257 號, 1998 年 12 月 27 日);(11)省土地管理條例( 2005 年 5 月 27 日修正)。2.2.2相關政策(1)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關于開展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通
19、知(國土資廳發 201413 號);(2)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轉發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通知 (冀國土辦發 201437 號);(3)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完善二次調查中耕地增加或減少有關政策的.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通知(國土資廳發 200970 號);(4)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開展二調新增耕地調查的通知(冀國土資發201250 號)。2.2.3技術規(1)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 );(2)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規程 ( TD/T 1007-2003 );(3)農用地質量分等規程( GB/T 28407-2012);(4)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
20、技術規程 (TD/T 1014-2007 );(5)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 TD/T 1016-2007 );(6)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綜合數據庫標準(試行);(7)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 (TD/T1036-2013)。2.2.4相關成果(1)XXX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庫;(2)XXX2012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庫;(3)XXX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10-2020 年);(4)XXX土地整治規劃( 2011-2020 年);(5)XXX耕地質量等級補充完善成果。2.3 工作過程本次 XXX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自2014 年 9 月開展,包括工作準備階段、調查評價階段、外業補充調查階段、省
21、補充調查(15-25 度)、數據入庫階段、成果匯總與分析、質量檢查等各階段進度安排及完成情況。2.3.1工作準備階段準備工作包括籌建工作組、 確定工作任務與圍、 制定工作和技術方案、 準備必要的應用物品。(1)組織準備由 XXX國土資源局主管領導負責協調工作、召集會議,明確相關部門責任、義務;由市國土資源局、技術承擔單位組建工作組,編制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為了保證調查評價工作的全面與準確, 劃分了專業的技術小組, 明確了各技術組和相關人員的責任。(2)資料準備 基礎工作圖件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采用上級下發的 XXX 耕地后備資源圖層作為基礎圖層,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
22、”調查和新增耕地調查采用二次調查標準時點數據庫作為基礎圖層,補充行政界限、地物等地理要素,形成以 1985 國家高程系和 80 坐標系為基礎的數字化工作底圖。 調查表格編制根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 “不穩定耕地”調查和新增耕地調查需要,在充分保證科學性和使用便利性基礎上, 編制調查用表,并按調查組印制各種調查表格。(3)技術準備 調查隊伍的培訓為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對參與調查的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明確各種耕地后備資源的不宜耕評價指標識別與判定方法,掌握“不穩定耕地”的特點和類型,以及上級管理部門對新增耕地判定條件的要求。 GIS 平臺的選定為了提高調查評價的技術水平,方便成果的應用,
23、確定ArcGIS 作為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信息平臺, 評價指標的空間分析、 地塊的上圖標注及成果圖件的編制均在該平臺下實現, 并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 保障了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科學性, 為后續數據庫建設及成果應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2.3.2調查評價階段(1)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資料收集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涉及生態環境、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區位指標等4個方面 11 項評價指標,指標涉及面廣、數據量大,分別需要到國土、農業、氣象、水利、環境等多個部門開展資料收集工作,具體資料容包括: XXX2012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數據庫; XXX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10-20
24、20 年)數據庫;.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 耕地質量等級成果數據庫; XXX 土壤普查資料; XXX 土壤圖;XXX林業用地規劃。(2)“不穩定耕地”調查資料收集“不穩定耕地”調查資料主要包括 XXX二次調查標準時點數據庫、 XXX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成果及相關資料、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料、耕地質量等級成果、土地整治規劃、生態保護區規劃等。(3)二調新增耕地調查資料收集二調新增耕地調查所需資料主要包括二次調查標準時點數據庫、 XXX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成果及相關資料、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料、 耕地質量等級成果、 1998 年以來土地變更調查資料等。(4)資料整理為保證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所需
25、資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進行資料收集的同時,開展資料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資料容的核實、分類編號與歸檔,數據資料和圖件資料的數字化等方面的工作容。資料整理過程中, 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做好對資料的檢查工作, 確定資料是否完整, 一旦發現收集的遺漏, 立即反饋給具體的資料收集人員,及時查漏補缺,以節省整體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2.3.3外業補充調查階段對收集整理的現有資料進行綜合評判,對指標因素數據精度不足、資料舊、不實、不詳等問題進行總結, 對不穩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分布進行預判,組織外業調查人員開展補充調查, 補充、修正耕地后備資源的不宜耕評價指標的數據容,實地核實“不穩定耕地”數量、類型和利用狀況
26、, 實地核定新增耕地類型、 位置和圍。為節約時間和精力, 將耕地后備資源調查、 不穩定耕地調查和新增耕地調查容進行統籌準備,調查路線統一制定。2.3.4 省補充調查( 15-25 度)XXX位于太行山至渤海濱之間,屬華北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坡度較小,耕地后備資源較為平緩,本次調查未進行省補充調查。2.3.5數據入庫階段.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1)耕地后備資源通過綜合部門資料整理結果和外業補充調查成果, 將耕地后備資源不宜耕評價指標信息填注到評價對象圖斑屬性信息中。 如評價對象圖斑某一指標評價結果不同,則需要進一步細分圖斑,保證圖斑屬性相對均一,形成評價單元。采取“限制性因子”評價法,對評
27、價單元進行評價。評價單元參評指標中,有任何指標項不符合宜耕性條件的,劃分為不宜耕,其余為耕地后備資源。(2)不穩定耕地在二次調查數據庫中提取耕地圖斑, 扣除基本農田保護區、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的圖斑,確定“不穩定耕地”圖斑圍。結合遙感影像、土地整治規劃、生態保護區規劃成果和資料、 2009 年以來變更調查資料等, 調查“不穩定耕地”數量, 確定“不穩定耕地”類型和利用狀況,區分二次調查上報的“不穩定耕地”和新增加的“不穩定耕地”。依據 XXX耕地質量等級成果資料, 確定“不穩定耕地”的質量等級。 以二次調查標準時點數據庫為基礎,將“不穩定耕地”調查核實成果上圖入庫。(3)新增耕地以二次調查標準
28、時點數據庫中提取耕地圖斑,結合 1998 年以來變更調查資料,扣除二次調查前已納入變更調查的耕地圖斑及基本農田保護區、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的圖斑等,確定單位和個人自行開墾的新增耕地圖斑圍。依據參考面積和耕地圖斑圍, 對屬于單位和個人自行開墾的且符合一定條件的新增耕地,實地核定位置、圍。依據 XXX耕地質量等級成果資料, 確定新增耕地質量等級。 以二次調查標準時點數據庫為基礎,將新增耕地調查核實成果上圖入庫。(4)數據庫建設對耕地后備資源、不穩定耕地、新增耕地調查成果進行整理,利用 ArcGIS 軟件的空間數據庫管理功能,按照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綜合數據庫建設規要求,建設符合數據庫標準的耕地后備
29、資源調查評價綜合數據庫。利用國家下發的數據庫質檢軟件進行檢查, 對質檢反映出的問題進行修改完善,形成復合上報要求的數據庫系統。2.3.6成果匯總與分析階段.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將文字成果、表格、圖件和數據庫成果,以及評價圖層、基礎資料等進行分類整理,以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圖層為基礎, 對各類耕地后備資源的面積進行統計匯總。根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的特點, 結合其他有關資料, 對各類耕地后備資源的面積和分布等進行綜合分析,結合社會、經濟、人口、生態等情況,提出開發耕地后備資源的合理化建議。2.3.7質量檢查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完成后,應先由縣級主管部門自檢, 然后再經市級復檢,報省級檢
30、查。對通過檢查的,省廳將以市為單位分批組織驗收,通過驗收的出具驗收意見。2.4 取得成果2.4.1 調查評價特點本次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包含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 不穩定耕地調查、新增耕地調查三項工作容,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時間緊、任務重本項工作從任務布置到實施結束共計五個多月時間, 工作容涵蓋了耕地后備資源、不穩定耕地、新增耕地三部分,工作圍涉及 XXX轄區全部,參考資料包括國土、農業、水利、環境等諸多領域,調查圍廣、數據分析量巨大,給調查評價工作的實施帶來了較大難度。為此, XXX國土資源局高度重視,深刻認識到工作的復雜性,局領導全程負責組織實施和統籌協調,并選派部門精英參與到調查、核
31、查等工作中,為任務的按時完成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技術方法嚴謹,科學性強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采用了限制因子的方法, 選擇涉及生態環境、 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區位指標等 4 個方面,具體包含生態條件、年積溫、年降水量和灌溉條件、土壤污染狀況、排水條件、土層厚度和母質條件、地形坡度、鹽漬化程度、土壤質地、土壤 pH 值、耕作便利度等 11 個評價指標,并按照標準耕作制度分區,劃分了耕地后備資源指標區, 進行了分區評價, 既統籌考慮了不同區域耕地后備資源的構成特點,又能夠準確判斷后備資源的宜耕性。 充分考慮了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耕地后備資源評價過程中, 評價指標的設定充分考慮了后備資源開發
32、后對區.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域生態環境條件的影響, 選擇了生態條件、 地形坡度等多個因素, 因素值設定也結合了水土保持、 環境評價、農業生態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 使評價結果在準確反映耕地后備資源可耕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反映出其生態宜耕性特點。2.4.2 調查評價成果XXX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實施形成了以下成果: 文字成果XXX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報告; 數據庫成果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綜合數據庫包括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數據、 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調查數據、 二次調查新增耕地調查數據以及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匯總數據 (含縣級耕地后備資源分類型統計表、 縣級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調
33、查統計表、 縣級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分類型統計表、 縣級二次調查新增耕地調查統計表和縣級二次調查新增耕地分類型統計表等容。 評價指標數據各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收集到的資料掃描件、矢量圖和電子文檔等) ;評價指標圖層;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表。 其他資料包括檢查記錄以及資料清單等相關的其他資料, 其他資料應在資料清單備注欄說明,具體容包括 :縣級自檢報告;評價指標資料情況統計表;資料清單;典型地類照片成果; 外業補充調查成果外業補充調查相關記錄表以及現場照片。2.4.3 成果應用價值 為科學實施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提供依據自 1998 年頒布新的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質量問題一直是耕地占補平.專業
34、 .整理 .下載可編輯衡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非農業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 墾多少的原則, 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可見實現耕地占補平衡要求數量上和質量上整體平衡。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的開展, 為耕地占補平衡由單純數量平衡向數量和質量綜合平衡升級提供了依據。XXX經濟發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經濟建設對土地的需求不斷加大,經過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努力, 雖然基本實現了占補平衡的目標, 但隨著耕地保護與建設用地之間的矛盾不斷深化, 占用耕地與補充耕地之間的數量質量上的差距將會日益突出。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成果及時查清了
35、家底, 為占補工作的實施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為耕地后備資源的穩定開發與利用奠定基礎隨著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土地整治已成為提高糧食產能的重要手段, 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重點工作。 土地開發、復墾等工作的實施更是能夠將未利用或廢棄的工礦或居民點用地, 通過工程手段重復恢復其生態利用價值, 增加耕地數量和質量。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可在前期階段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可直接應用到土地開發和復墾項目的效益評價、 空間分布分析等工作中。此外,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也可為土地整治規劃中的制定、 土地整治工程項目實施、中低產田改造與農用地宏觀管理提供技術依據。為土地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數
36、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是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業務。 通過調查、評價,可準確、及時地掌握不同類型待開發、 整理、復墾土地及其變化情況,保持數據與圖件資料的現勢性。本次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的成果,精度高,數據準確,分布位置明確, 對每個地塊都有準確的圖形與屬性數據, 為國土部門進行土地管理提供了詳實、 準確的圖件與數據依據, 為占補平衡、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提供了依據。 為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國土管理的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是時代潮流和發展趨勢。 通過本次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 建立了 XXX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匯總數據庫, 為完善 X
37、XX的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奠定了數據.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基礎,并將進一步推動國土數字化的建設。.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3、技術方法3.1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3.1.1 技術路線圍繞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目標和任務,依據統一的調查評價技術標準,充分利用二次調查、 2012 年度變更調查和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結合土壤普查、農業普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成果,按照業為主、外業為輔的原則,以2012 年度土地調查數據庫為基礎,采取“限制性因子”評價法,調查評價耕地后備資源的宜耕性,形成縣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技術路線如圖3-1
38、所示?;A資料收集外業補充調查構建指標體系生態環境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區位指標完善指標屬性宜耕性評價耕地后備資源類型、數量、分布情況分析成果編制、審核與申報圖 3-1 XXX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路線圖3.1.2 評價方法和程序3.1.2.1資料收集XXX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基礎資料涉及土地、農業、林業、環境等多個部.專業 .整理 .下載可編輯門,為此,技術組制訂了詳細的資料收集清單, 具體到每個資料對應的部門及主管科室,極大的提高了資料的收集效率和準確度, 減少了相關部門的查找工作量,節省了行政資源。本次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的主要資料容包括: XXX2012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數據庫; X
39、XX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10-2020 年)數據庫; 耕地質量等級成果數據庫; XXX 土壤普查資料; XXX 土壤圖;XXX林業用地規劃。3.1.2.2評價對象1、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包括可開墾土地和可復墾采礦用地兩大類??砷_墾土地主要是指自然形成的尚未開墾的未利用地,也包含因生產建設或自然災害損毀等造成的廢棄的未利用地。包括土地調查數據庫中的其他草地( 043)、沿海灘涂( 115)、陸灘涂( 116)、鹽堿地( 124)、沼澤地( 125)、沙地( 126)和裸地( 127)7 個二級地類。可復墾采礦用地是指廢棄的采礦、采石、采砂(沙)場,鹽田,磚瓦窯等地面生產用地及尾礦堆放地,土地調查數據庫中的采礦用地(204)。2、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 。二次調查成果中,處于林區、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圍和受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響的耕地。3、二次調查新增耕地。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完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耕地增加或減少有關政策的通知(國土資廳發 200970 號)要求,屬于1999 年 1 月 1 日土地管理法修訂施行后,由單位和個人自行開墾且符合一定條件的新增耕地。3.1.2.3確定評價指標根據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案,結合 XXX耕地資源基本情況,從生態環境、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區位指標等4 個方面選擇評價指標,具體包括生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騰訊服務合同模板
- 2025企業實習生勞動合同樣本
- 2025自然人借款合同
- 2025市中心商業區房屋租賃合同模板
- 特種車輛雇傭合同協議
- 電動液壓租賃合同協議
- 玻璃運輸裝卸服務合同協議
- 電池電解液采購合同協議
- 玉米秸稈定購合同協議
- 電動送料機采購合同協議
- 物業小區保潔清潔方案
- 雙盤摩擦壓力機的設計(全套圖紙)
- 國家開放大學《西方經濟學(本)》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 原地面高程復測記錄表正式版
- 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本科(五年制)教育評估標準
- 品質周報表(含附屬全套EXCEL表)
- 商鋪裝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門座起重機安裝方案
- 一針療法高樹中著精校版本
- 第六課-吸煙者的煩惱-《橋梁》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課件
- 吊籃作業安全監理專項實施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