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專題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9/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1.gif)
![[英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專題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9/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2.gif)
![[英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專題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9/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3.gif)
![[英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專題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9/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4.gif)
![[英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專題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9/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24a452cd-a262-497c-939a-d916f7c259e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英語專題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 第一講(上)專題介紹主持人: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來自北京市崇文區教育研修學院,是小學研修部的主任兼英語教研員。非常高興主持今天的研修活動,歡迎老師們參加今天的研修活動。這次研修活動是新課程國家級遠程研修小學英語學科的研修活動。本期研修活動的主題是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在今天的活動當中我們將圍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展開以下內容的研討活動。這些問題是: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意義是什么?開展故事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在實施故事教學的時應該注意什么?如何在故事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故事教學與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哪些關系等等。也許老師們還有些其他的問題,歡迎老師們登錄我們的網
2、站與我們的學科專家進行網上交流。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兩位專家,他們是新課程國家級遠程研修英語課程團隊的首席專家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院長、英語課程標準核心組成員、程曉堂教授。另外一位是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英語教研員沈玲娣老師。 介紹認識了兩位專家之后我們就開始下面的討論了。首先想提出一個問題,對于小學開展英語的故事教學對小學英語教學有哪些意義呢?我們首先歡迎程曉堂教授就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意義做一個簡潔介紹。程教授:各位老師,我首先對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故事或者說通過故事進行英語教學,它的意義做一個簡單地介紹。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它的目標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在語音、聽
3、力、口語等方面打一個基本的基礎。那么為什么要建議在小學階段采用故事教學呢?我想這有幾個理由。第一,故事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有語境的語言素材。大家都知道,學外語最好是采用有意義的有語境的語言素材,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理解語言運用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說我們孩子們在學一句話或者學一個單詞的時候,如果脫離語境的話恐怕難以理解,另外即便理解這些詞或者是句子的意思,他們也不知道這些詞和句子將來具體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所以如果我們采用故事教學的話至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言的意義以及語言具體的使用的情況。 第二,故事是小孩子感興趣的學習材料。那么我們從小到大對故事都感興趣,大人對故事都感興趣,小孩子就更感
4、興趣了。因為故事有情節?,F在很多小學英語教材里面故事,雖然有一些故事比較簡單,但是還是有一些情節的。另外有的教材編的故事非常有趣,這樣小學生在學英語過程中,如果能夠通過故事來學英語,我想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外一點,我們知道小學生,特別是中國的小學生學英語需要大量的接觸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由于我們中國學生學外語這種自然的學習環境還不是特別理想,所以需要大量的接觸英語。那么接觸英語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閱讀。所以我們在小學階段,即便是低段我們也安排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來閱讀、來表演,這樣能夠通過學習故事、表演故事,能夠有更多語言輸入。那么基于以上幾個原因,我們認為小學階段建議在不同的教學環節采用
5、故事教學。有的老師可能覺得小學生英語水平不是很高,那么故事能不能讀得懂?能不能講?能不能表演?實際上,我們認為是可以的。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我們說的故事并不一定是一個非常完整的、語言比較難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幾個人的一個活動。有一些對話可能是一個故事,故事也可能是一段完整的敘述性的文字。另外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比如說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一直到六年級故事會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難度。所以我們這里說的故事是一個廣義的故事。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對于學生講故事、讀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要求,應該是要靈活把握的。比如說我們倡導在低年級就有講故事的環節。那么這個講故事,我們講的不是說老師把故事完完整整地
6、給學生講,而是老師和學生一起來根據圖片的提示、根據我們提供的音像材料來理解故事,或者說描述故事,這也叫講故事。所以我們說講故事也是能做得到的。再就是表演故事,表演故事其實最簡單。表演幾個動作也是表演故事,把一個故事幾個環節用一些手勢、用一些表情表演也是一種表演故事。當然如果是用語言表演,故事表演就更充分一些。我們首先講故事教學的意義,另外我們認為故事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可行的。那么具體怎么做,具體怎么操作,我們后面的討論還要進一步的深入。主持人:謝謝程老師。剛才程老師在介紹故事教學意義的時候,也談到了小學英語的故事教學,他所指的廣義上的故事教學側重指我們教材當中所呈現的故事的內容上是比較豐富多彩的
7、,有的是童話故事,有的內容就是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語言。這些在我們的教材上都是有所體現的。在新課程實施以來,老師圍繞我們教材當中呈現的這種大量的故事進行了很多有意義的實踐。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教材所呈現的這些故事都有哪些特點。ppt呈現教材通過看這些教材,老師們一定看到了教材所呈現的故事方式基本上是有兩種。一種是將故事體裁的內容呈現在各單元教學之首,在單元教學開始的時候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用小故事來呈現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而另一種是將一篇有趣的故事放在各單元結束的部分,作為這一個單元的鞏固和補充,通過這種鞏固和補充來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為了便于研討,
8、我們暫且將故事呈現教學內容,即將故事呈現新教學內容的這種方式稱之為基于故事的教學,而另一種將故事作為鞏固補充教學之用的形式稱之為故事閱讀教學。今天的研討活動中,我們首先重點來研討基于故事的教學。基于故事的教學,我再解釋一下,也就是說,當教材呈現在老師面前的時候,映入老師和學生眼簾的首先是一篇完整的故事,用故事來呈現本單元所學習的這些主要語言內容。那基于故事的教學所呈現的這些故事有些什么特點,為什么用這一種形式來呈現,教材用這種形式呈現的意圖是什么呢?通過這一課時的學習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我想老師們也有這樣的一些疑問,那我們接著再有請程曉堂教授對此進行一個說明程教授: 兩種故事教學的方式實際上就
9、是,第一種方式把故事放在每一單元的前面,作為一個單元學習的開始,在單元后面所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是圍繞故事來開展的;第二種方式是把故事放在一個單元的后面,作為復習鞏固提高的一種素材,或者叫做一種閱讀學習的材料,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學習的機會。我們今天首先研討的第一種方式就是基于故事教學。也就是說,我們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故事,然后學生在理解故事的情況下再開展其他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有幾個問題需要回答,剛才王建平老師也提到了故事的特點,安排故事教學的意圖,以及故事教學需要達到的要求。首先故事應該有情節。故事就是一件事情,那么沒有情節就不稱為故事。我們有的教材可能就有幾幅插圖,有那么兩個對話,這
10、個還不能稱為故事。至少它沒有情節,也沒有真實的語境,所以這個不算所以我們現在說的基于故事的教學。比如說有一系列圖片,就是由連環畫構成的這么一個連串的事件,中間有一些故事中人物講的話,就是speech barber,另外可能有的教材,就是把故事內容做一個描述。所以要有情節。第二是要有語境。實際上語境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很多教材從教材本身設計來看它有插圖,插圖里面有少量的對話,故事語境怎么體現,實際上這個語境是通過這個插圖來反映的。比如說有一套教材,它就是每個單元的前兩頁全部是連環畫,連環畫里面有人物的對話,但是這個對話本身并不是故事的唯一,也并不是故事的主要部分,而這個故
11、事大部分內容比如說它的語境是通過這個圖畫來呈現的,所以一定要有這個語境,而且這個語境要相對真實、還要相對的完整。第三個特點是要有趣味性。我們過去有一些教材里的故事就是簡單的一個環節,比如說早上起床然后去上學、上課等等,這也可以稱為故事。但是這一類故事缺乏趣味性,孩子們不一定特別喜歡看,所以我們現在說基于故事教學主張是更有趣味性的故事。比如說這個故事發生過程中有一些surprise的環節,或者在故事結尾讓人感覺到有一些意外、或者故事初衷還有一些插曲等等,總之它有一些趣味性。第四個特點,就是這些故事要涵概或者要包括我們這個單元重點學習的內容,或者我們叫語言點。我不太喜歡用語言點這個詞,就是說語言點
12、給人的印象就是說這一課就要學這些詞或者是句型,實際上應該是學語言。就是這個單元重點學習的語言內容,包括單詞、包括語法、還有日常教學用語、還有一些其他的語用方面的知識,所以這也是故事的特點。當然整體來講,故事難度要適合學生的水平,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問題是在一個單元中安排故事,它的意圖是什么?大家知道外語教學強調一個輸入和輸出,這是重要的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之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系,也就是先有輸入然后再有輸出。對小學生來講,他的輸入主要應該來自于他閱讀的故事,或者他聽到的這些內容。所以我們在每一個單元前面,之所以安排這個故事就是為了提供輸入。那么第二個重要的就是說故事因為它是有語境的、有情境的
13、,這么一個真實語言素材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我們試圖讓學生學習或者掌握的語言現象。比如過去我們有這種做法,我們一個單元或者一課就單獨的拿出一些單詞,有的當然也給出一些圖片還給出一些句型,然后就反復的學習這些單詞、操練這些句型。但是這些恐怕不是特別適合小學生,我剛才已經提到過了,就是小學生學外語他要首先理解這個語言所發生的背景。這樣他不僅能理解語言的意義,還能理解語言的使用的具體情況,所以先給學生一個故事,然后再圍繞故事學習其中的重要的語言現象、訓練重要的語言技能,就基于這么一個目的。 我們在一個單元的前面呈現故事,然后學習故事,這個時候對故事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們在調研過程中很多老師經常問我們。第一
14、,就是這個單元第一課時是故事,故事我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故事中的詞匯掌握到什么程度?對故事中的語法掌握到什么程度?對故事本身要熟悉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背誦故事?要不要講故事、表演故事?我覺得這些問題提得很好,那么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認為如果是按照我們剛才說的設計意圖,就是一個單元第一課以故事來呈現本單元的重點學習內容的話,我認為這個對于掌握的程度要非常的注意把握。首先由于我剛才講就是我們故事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素材,使學生在語音中理解重要語言現象的意義和用法,所以顯然第一課是不要求學生對于故事,以及故事中所涵概的重要語言現象全部掌握,或者不需要他完全掌握。如果你第一階段就完全掌握得話那后面的課幾乎就
15、沒有意義了。這個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個人的主張在第一課時或者在第一次接觸故事的時候有幾個要求把握的。第一要理解故事。理解故事包括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環境以及人所做的事情,它前后的邏輯關系、以及人說話的意義,這些需要理解。那么這個理解當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理解,應該說基本理解,當然完全理解是更好的。另外一點就是要對這個故事中重點出現的語言現象,我們說的詞匯句型,知道它所用的這個環境。舉一個簡單例子,如果說這個故事有那么一句話,比方說hello,how are you!這么一個問候的話,學生就知道這個話是在什么情況下用的,這個不需要老師講解都沒有關系。因為學生通過看圖片就知道誰和誰見面,誰和誰見面
16、說的這一句話,也就是學生需要了解重點語言發生的背景或者是情境。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的去閱讀故事,就是通過前面幾個環節,比如說在老師帶領下他已經能夠理解故事了,能觀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境以外,他現在能夠獨立去讀故事。怎么讀,就是看到課本中的文字,不一定是朗讀,就是他能夠看見文字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當然這個要求也并不低。那么老師們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來考慮掌握的程度。還有一個要求是表演,當然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要求。我們并不是說所有的學生都需要能夠表演故事,程度比較好的、故事比較簡單的可以表演,另外表演的時候也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按照教材中故事發生的情況和所使用的語言去表演,而是可
17、以做一些改變,比如說可以簡化,簡化一個是把故事的情節簡化,另外故事中的語言現象可以簡化,還有可以鼓勵學生有一些靈活性的創造。他在表演故事的時候不是原原本本說教材中的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可以用自己的話。我們在有的地方表演故事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學生一人拿一本書,你念一句我念一句,這實際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表演故事,實際上就是朗讀故事中的內容,所以我們并不主張這么去做。那么老師們就比較擔心一節課中學生好象都沒有掌握,其實沒有關系,因為我剛才反復強調第一階段就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真實、完整、有意義的語言素材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為后面的學習做一個鋪墊。以上是關于故事教學的三個問題,就是它的特點,它的意圖以
18、及掌握的要求。主持人:在程老師的介紹當中,特別是對學習故事之后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做了一個重點說明。我記憶猶新的有這么幾點,一個是理解故事;還有一個是能夠獨立讀故事,條件可能還比較提倡大家去表演故事,在表演的故事當中可結合學生們自己的情況在給予新的補充.我想程老師剛才也強調了對有些要求可能是第一課時能夠達到的,但對于有的要求來講它是不是也是一個單元目標,最后學習完之后學生能夠達到的。所以老師們在處理故事的時候也應當能夠分清楚你第一課時的目標是什么,還有你在學習完這一個單元之后它的目標是什么。這個定位清楚之后,自己教學的針對性會更強一些。第二點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在程老師介紹故事的時候,談到了老師不
19、要光想著這些語言點或者是需要這一單元學習的重點的語言內容,還有三個特點需要注意,就是故事的情節性,要有情節、要有語境、還要有趣味性。所以老師們在分析和用這個故事的時候要充分的挖掘這三點,它的情節、它的語境、它的趣味。很多老師在故事教學當中肯定也有很多思考希望老師們在挖掘教材的時候在這方面想得更多一些,挖掘得更透徹一些。四川成都有一位老師叫陳力。這位老師在故事教學方面進行了很多嘗試,下面我們就有請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的沈玲娣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介紹。課例介紹沈老師:下面我就成都陳力老師的這節課向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這是一節一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的一個故事教學。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五個方位介詞以及
20、相應的功能句型是where is it?its on the desk.這是單元的目標,那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為故事教學,作為第一課時它的教學目標定為學生能夠理解故事的大意,并在學習故事中感知這五個介詞on,under,in,behind,in front of和句型where is it?的用法。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學生可以選擇分角色朗讀故事或者表演故事,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創編故事。因為這一節課我沒有和這位老師進行溝通,我們整體就是把這節課根據老師的課堂教學錄像分為五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free talk活動;第二個環節是教師講故事;第三個環節是學生自己讀故事;第四個環節是學生和教師
21、一起復習故事;第五個環節是按角色讀故事或表演故事。由于時間關系對這五個環節我是簡單地介紹,對其中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我給大家放一些片斷向大家介紹。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free talk,free talk這個活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活動。它的優點在于體現了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學生在交談中學會與人交流,通過運用學習過的語言進行交流會使孩子們感受到語言的真實流暢和自然。由于教師選擇的交談內容往往與所要學的這個話題相關,所以free talk這個環節不失為課堂教學導入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在這節課上陳力老師通過與學生討論what do you like?who likes
22、 nuts?到老師說i likes nuts very much.告訴學生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hort story about nuts.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where is it? where is the nuts? 時間并不多,老師用了2分鐘卻激發起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以極大的興趣來開始學習這個故事.第二個環節,老師就進入了講故事這個環節。老師采用的是逐圖講故事的方法,具體是通過一個個問題來引導學生觀察圖畫,預測圖畫中人物會說些什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等等。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這個課例。課例略那么剛才我們看的這個片斷是教師帶著學
23、生圍繞著第一幅圖在講故事。教師不斷地詢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學生陸續地說出來了i can see a big tree. i can see a bird, a snake, a frog等等。當學生說出這些詞語的時候教師繼續不斷地問where is it? where is the snake? where is the bird?并鼓勵學生到前面show us,指著圖說出他們看到的東西。因為這個時候學生他并不能夠用這些方位介詞很好的來表示出這個東西在哪。我們看到老師鼓勵學生,讓學生到前面來指著圖show us,而這同時教師也不失時機用英語說
24、出學生所指的這個事物的位置,比如說its in the water.its behind the tree,等等。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第一幅圖其實是包含了本單元重點的學習內容,即五個介詞的用法,而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這幅圖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重復、詢問,自然的讓學生感知了新的語言。比如說where is the bird?where is?同時這個介詞也在這里很好的得到了滲透。那么我想這也正是故事教學的特點之一。那么接下來我們再繼續看第二幅圖到第八幅圖,教師是如何繼續講故事的?這7幅圖教師基本采用的是讓學生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在做些什么,預測他們會說些什么,并且通過聽錄音來印證他們的預測是否正確。
25、老師采用的方法有讓學生獨立的去預測,獨立的去觀察,也有通過pair work或者是group work的方式來進行。我們看到學生在熱情的參與,盡管有的學生說得結結巴巴甚至有的可能說的還不完全對但他們還是積極的參與并且獲得了一種成功的體驗。而特別我們要提到的是教師的寬容態度使學生感到很放松、很安全,當學生不能預測出來的時候或者不能清楚地重復出錄音所說的內容的時候教師不斷地告訴學生it doesnt matter. you can check it later.那么我覺得在這個環節教師把握的就非常好。這個環節老師的意圖就是說讓學生能夠大致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就可以了,對于具體的一些語言的學習的內容那
26、么在后面的環節通過學生再去讀,再去印證他聽的是不是正確,或者是他沒有聽清楚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對自己擁有的知識進行了輸出,而且還發展了思維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剛才的課例我們能夠看到學生在努力的去觀察,努力的去猜測,在這個環境當中比如說 mocky或者是lulu它們會說些什么,那么在教師的這種引導下學生完成了對故事的初步理解和對新的語言初步的感知。接下來我們就進入第三個環節。在此基礎上在學生對故事梗概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學生就開始自己閱讀故事,對故事的細節進行學習,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教師對學生在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處理。我們說這是基于故事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也就是說我們學習故事不僅僅
27、是獲得一種興趣同時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學習來理解來學習我們英語的語言。在這個環節教師讓學生自己讀故事,同時讓學生用鉛筆畫出不懂的句子和不認識的詞語并且通過采用多種手段,比如說是實物、圖片,甚至于老師和學生做動作來幫助學生理解新的語言并且還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來解釋。這個環節在教學中教師們往往不太好把握,我們發現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在讀完或者聽完故事后馬上就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馬上就去讀課文而跳過了語言理解這個環節,而有的教師把語言理解這個環節變成了語言操練使得故事學習整體性大大削弱,所以如何把握好故事教學中語言點的處理的技巧是基于故事教學的一個難點。 第四個環節是學生和教師一起講故事。實際上也就是說當學
28、生初步的理解故事完了以后對故事當中的語言點也進行了深入的學習以后,在老師和學生一起對這個故事進行一下鞏固和復習。為了復習和鞏固這個故事教師要幫助學生來設計很多這種活動來鞏固這個故事,而這種活動也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老師通過和學生采用了一起畫圖畫來回憶故事的內容從而復習鞏固故事中重點語言學習內容。這種方法很新穎,我們看到學生在一邊畫,一邊回憶這個故事的內容,并且在說出這個故事當中重點的語言學習內容。我有一個建議,如果在這個環節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比如說一個人說,另一個人畫或者說畫完以后能夠讓更多的學生來說一說,讓更多的學生來參與,我想效果會更好。第五個環節教師設計
29、的是按角色讀故事或者是表演故事,那么通過這節課我們看到老師教學的特點,因為她所講的是show time,可能每節課老師都會給學生提供表演這種機會。在這節課上教師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條件選擇相應的活動并得到相應的鼓勵,比如說老師采用的這種方法,如果你要是選擇朗讀故事就可以得到3個 stickers,如果你表演故事就可以得到4個 stickers,如果你完全創編一個故事就可以得到5個stickers,這對學生無疑是一個挑戰而且老師給了孩子很大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他自己的條件同時他也可以自主的下位子去選擇他的合作伙伴來完成這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我們看到最后學生基
30、本上都能夠完成他們自己所選擇的這個任務。上面我就是大概的把這節課向大家做了一個介紹,那么最后簡單地談一下本節課的特點。我想它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教師通過故事教學不僅滲透了語言學習內容還體現了對學生多方面語言素質的培養,比如說觀察能力、推測能力、想象能力等;那么第二個特點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和語言運用的空間使得學生擁有較大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那么第三點我們能夠看到教師在努力的嘗試講故事,最近我也看了一些書就很多書都提到了在教師講故事的時候do not read it but tell it. use your ways to colour.那么,為什么這樣提,為什么要
31、提tell story,我想這樣能夠使故事更加生動,更加有趣,達到更好的效果。這節課我也有不成熟的建議。我覺得這節課教師對故事中人物的內心活動關注得不夠,也就是剛才程老師講的故事教學有幾個特點,一個是有情節、有情境、有趣味性和語言的真實性,所以我們不光是去關注語言點。比如說在這節課第一幅圖mocky站在樹下看見樹上有那么多的nuts,那么它的感受是什么,因為它特別喜歡nuts,所以實際上這時候它心里面很高興,很想上去摘這些nuts,到下面有一個mockyy is sad,再到第8幅圖mocky is happy now.這實際上就體現了這個故事人物內心的發展。同時情景一種聯系、一種發展,那么這
32、種情緒的變化老師沒有關注到,更沒有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或進行角色表演時能去模仿、體驗故事中的人物的語氣變化。我想故事為什么學生那么喜歡,正因為這個故事它有開頭,有結尾,中間還有像程老師說的,他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surprise的情景在里面,所以它才會深深的吸引學生。所以我們在故事教學當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去觀察人物說話特定的情景,這樣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并了解這個語言使用的真實的這種意義。主持人:通過沈老師剛才的介紹我又一次對故事教學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程老師,是不是能說故事教學它所呈現給我們綜合的東西,全面的東西還有待于我們老師再進一步去挖掘它。如果說用好了故事教學對學生自身的成長,
33、不僅僅是語言的發展,幫助還是非常大的。但是確實像剛才沈老師介紹當中所談到的陳力老師的課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孩子在課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參與的熱情,還有學生在參與的時候他想用語言去表達這個事情、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的愿望是非常強烈的。我想之所以能夠在課堂上達到這樣的境界,讓孩子全身心的參與進來,在課當中老師的支持和引導,這個作用是非常大的。陳力老師在處理這個故事的時候將本單元故事所展現出來的語言點融入故事的情境當中讓孩子在邊聽、邊說、邊玩當中去理解,來感知故事,而又在演故事、編新故事當中嘗試運用語言,我覺得這個思路確實是值得我們老師們借鑒。但是畢竟對這一課的內容來講我覺得它相對簡單。
34、因為只是詢問物品在什么地方,然后有幾個表示位置的介詞。但是確實在我們的教材當中有很多的故事它的語言點相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一些詞匯,有的時候確實也比較復雜。另外還有很多支持這個故事的情境詞。因此在我們處理故事的時候能不能不僅向陳力老師這樣我們簡單地用一兩分鐘交流之后馬上就進入故事教學呢?有的老師想,我能不能在進入故事之前拿出一定的時間,相對的處理一下故事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內容,從視聽這個途徑入手來學習故事呢?老師們有這樣的問題,不知道我們收看節目的老師是不是也想過這樣的問題,請您思考一下我們之后繼續討論。老師們,剛才在陳力老師的這節課上,老師通過一、兩分鐘簡單地交流就進入了故事
35、的學習。在老師生動的故事講解中,孩子們學故事,非常高興,進入了語言最佳學習狀態。剛才我同時提出了一個問題,那當教材當中語言點比較多的時候是否能夠借助其他媒體通過視聽這樣一種途徑進入故事學習呢?面我再給大家介紹一節課例,這節課是北京市密云縣一位老師,張春洋老師執教的.這節課的內容和陳力老師所上的課完全一樣.請大家仔細看一看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就像我們剛才所介紹的同樣是在教材本單元開始的部分呈現的這篇故事.故事講的是非??蓯鄣男『镒?mocky到森林里去玩,它看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松果想去摘取.在這個森林里面有很多的其他小動物分別在不同的位置,這樣就引出了主題,詢問物品在哪,然后學習表示方位的介詞.在課
36、開始的時候,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過程,將整個課設計成故事前,故事中和故事后三個大的環節。在進入故事前,老師做了一些故事前的準備活動,老師采取了兩種方法,一種是進行了一個tpr的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老師說學生做。這是大家通常使用一種方法。在這樣的一個活動當中,大家可以看一看ppt上呈現出來老師說的內容,在情境中和老師做動作的過程當中感受到了這節課要學習的一些介詞on,in,under等等的意義,感受到了它的一種基本的含義,在這種做動作的過程當中進行了初步的理解。在理解之后,老師又給孩子們呈現了一個 guessing game的活動,非常巧妙地將一個nut放在自己的手里然后讓孩子們一起來猜wh
37、ats in the teachers hand?在孩子這種猜測當中學習了新詞nut,老師隨后又問do you like nuts?what kind of animals likes nuts? 這些問題很自然的引出了這一個故事當中另外一個新詞squirrel.這是故事前的一個活動,對故事當中的一些學習內容做了一些處理,之后進入了故事中的這種學習。在學習故事的時候呢,老師同樣是給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老師提出了這些問題:there are some animals you know in the story,what are they?lets watch. 在老師問題的支持下,孩子們通過
38、多媒體課件來看整篇的故事內容。通過看之后回答老師的問題。看完這個課件之后老師又接著問那這么多的動物where are they?它們都在哪呢?lets watch again.讓孩子們再一次的來從視聽的角度學習故事.看之后,老師也用回憶的方法幫助孩子們來梳理不同的小動物在不同的位置。活潑可愛的(mocky)在故事當中做什么呢?what is monkey doing in the story?這時候老師提出第三個問題這個問題,我感覺是貫穿故事情節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問題。大家可以看一下,在這個故事當中mocky開始是非常高興地來摘nut,但是后面它的一種情緒發生了變化,老師引導孩子來觀察圖片,is
39、 mocky happy? 找不到它的nut 就變成very sad,但到最后故事結束的時候呢,又找到了nut,又變為happy,從sad到happy,這條主線老師抓住了。然后讓孩子接著來學習第三遍,學習這篇故事。我想老師提出問題,從視聽入手,緊緊抓住故事情節的變化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故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一種方法。在故事中的活動老師還運用了模仿、讓學生跟讀、學生分角色來讀故事、給故事配音,之后表演故事等等一些方法。在課即將結束的前5分鐘,老師開展了一個故事后的活動同樣用故事這個情節來設計故事后的活動。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圖,mocky找到了它的nut,what is mocky going to
40、do?拿到這個nut之后,它又去做什么呢?學習這套教材的同學都知道mocky有很多的朋友,像ken,ann,孩子們一定會順著這個思路去猜測,mocky會不會把nut 送給它的這些朋友,它的這些朋友又都在哪呢? 這時候就在真實的課堂,老師把 mocky 又帶到了它的朋友生活的一個環境, mocky來到了這個房間,來找它的這些朋友。而這些朋友藏了起來,都藏在哪呢?通過后續故事的活動,讓孩子們繼續在活動當中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在我所介紹的這個課例中,老師將故事教學分為故事前、故事中和故事后,這樣的一種設計的思路你一定有所了解了。這一節課主要的一個特點,我覺得老師在這三個步驟的活動當中在故事前
41、做了一些預設,做了一些處理。那這種處理對學生在整個了解語言的內容是不是有所幫助呢?為了更好的呈現這樣的一種思路,下面還想再向你介紹一節課例。這節課例是北京市崇文區景泰小學王玥老師所上的這樣一節課。下面我們就請王玥老師來介紹她這節課。課例介紹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來自北京市崇文區景泰小學的英語教師王玥。很榮幸能夠和各位專家老師們面對面交流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對于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老師們通常從聽說和閱讀兩種方式著手。那么現在我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三年級英語教材3b課本中的green berries一課的故事教學進行簡單介紹。請專家老師們給予指導。本次授課的內容是unit 11 green berrie
42、s的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作為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借助情景整體感受和理解故事。本課的故事情節非常生動,故事主人公ken因為吃了沒有被洗過的藍霉而肚子疼,他的好朋友mocky來問候他,并將他帶到uncle booky家,請uncle booky為他治病。后來在mocky和uncle booky的共同幫助下,ken康復了。通過學習本課故事,學生應能夠學會如何詢問別人的健康狀況,表達自己或他人身體的某部分不舒服的語句。主要的句型為“how are you?im (not) well. whats the matter? my (stomach) hurts.”根據課標的
43、要求,本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時在教學活動設計中主要采用全身反應法、直觀情景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及多媒體教學法等激發學生興趣,讓歌曲、游戲、表演進入英語課堂,促使學生通過“用英語做事情”的過程獲得對語言學習的初步體驗。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1、能聽懂、會說并初步認讀表示某些身體部位的詞語。2、能在一定情境中詢問某人的健康狀況如何,能初步表達自己或他人某個身體部位不舒服。3、能初步讀懂本單元的故事。通過故事情境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他人的品質。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學習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并初步學會一定情景中如何詢問及表達某人的健康狀況如何。教學難點在于幫助孩子準確運用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在情
44、境中進行交際。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本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首先,(故事前)利用多種活動形式激發興趣,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在故事的準備階段,運用學生喜愛的英文歌曲、tpr游戲以及畫簡筆畫猜“whos this?”等活動形式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使課堂以活潑的形式開始,同時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如eyes, nose, mouth等等。 課例片斷然后通過呈現多媒體課件及運用肢體語言,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人”的身份,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原有認知,帶動全體學習表示body的新詞,比如arm, hand, finger, leg ,foot and knee等等,為故事的學習作鋪墊。課例
45、片斷其次,(學習故事的過程)創設豐富的故事情景,以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新語言。本課充分發揮師大版教材故事性強的特點,始終以故事情節貫穿課堂,開展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模式,注重創設故事問題情景,設置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繼而回答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想象。比如教師通過板畫和課件中ken的兩種不同的表情畫問孩子“is ken happy? why? ”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大意。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及教師與課件中人物的人機對話,學生與人物的人機對話引導學生觀察故事圖片,讓學生置身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之中,讓學生在類似真實的語境中模仿、體會、理解,主動參與實踐,學習新的語言內容。
46、課例片斷之后抓住 where is ken? what is ken doing? what is ken eating? do you know them? who helped ken? are they very kind? how is ken today? 等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通過動畫呈現課文,引導學生對具體情節的理解,教會學生質疑。課例片斷語言輸出環節,通過模擬的活動,給予學生時空的自由,幫助學生內化新知,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交際。在本課中通過提供情景讓學生任意選擇圖片,模仿受傷動作與同學們互問互答,以及和小伙伴編對話的具體任務形式鞏固新語言,教師從旁指導,鼓
47、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大膽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滲透第三人稱“his arm hurts”的表達法。最后,通過guessing game猜動物玩具哪個身體部位受傷進一步鞏固和內化語言,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為下一課時的學習作鋪墊。課例片斷 主持人:看完了王玥老師這節課,我想幫助老師分析一下是不是我們從處理故事的著手點上,這兩位老師都是在進入故事前幫助孩子們掃清了一些障礙,特別是在詞匯、結構這些方面。老師在處理故事的時候抓住核心內容,然后將這些內容融入在故事當中來培養學生的一種語言能力,我想老師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處理這個故事,特別是在進入故事前處理這些語言內容的時候,如何去選擇這些內容,這樣的方法處理是否
48、可行,如果我們選擇了一些內容幫助孩子們來理解處理這些內容,老師處理的時候要關注些什么,處理到什么樣的程度更合適?下面我們就接著請程曉堂教授和沈老師對這些問題發表一下他們的看法。程教授:那么剛才王老師講了有一些老師在處理故事的時候可能先用一點時間來處理詞匯或者是句型,為什么有老師這樣做呢?實際上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過去的很多教學方法。在過去的時候很多老師把課文、故事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使用的。這樣他會一邊講故事,一邊就講故事中的詞或者是句型,這樣有可能就使這個故事的整體性就損失了。現在很多老師就為了保證故事整體性或者用整體教學方法呈現故事,不打亂故事的情節,所以在講故事之前先用一點時間處理詞匯。這有一
49、個問題在講故事前處理詞匯,處理哪些詞,選擇哪些重點詞來處理,第二掌握到什么程度,處理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說很多老師經常問的處理到什么程度為好。我們經常聽課的時候發現有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上做得太多。我們點評的時候認為老師是不是花的時間太多了,老師們就有困惑,如果我不做的話,詞不掌握的話學生不能理解故事。那么回到這個具體問題,我們圍繞什么來選擇這些重點詞匯或者是句型?我個人認為兩個標準。第一就是學生可能在理解上有困難的,或者說有一些詞或者有一些概念,或者有一些文化背景的知識,如果是學生不理解的話影響他理解整個故事的內容,這些詞或者是重要的內容需要拿出來做一些處理。另外一個需要處理的就是本單元重點的語言
50、現象。就是把重點內容拿出來讓學生知道要重點關注這些內容。比如說剛才王老師放的課例里面,有一些詞是介詞,介詞很顯然肯定不是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至少不會引起他大的理解的障礙,但是為什么把介詞拿出來,主要是因為這些介詞是這個單元重點內容。我們先拿出來,通過一些例句讓他理解這些介詞的意思我想也是可以的。選詞的兩個標準,一個就是是否會引起學生理解上的障礙,第二是否是本單元的重點。那么處理到什么程度,我覺得如果是容易引起學生理解障礙的詞或者是句型的話,處理程度就以理解為準,學生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就可以了。如果是本單元重點句型、重點詞的話第一是要理解,第二稍微體驗一下這些詞使用的語境我想就可以了。我不主張在這個
51、時候要求學生把這些詞完全掌握,甚至有的老師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能夠聽說讀寫。而且很多老師容易一呈現一個新詞以后馬上就how to spell,就讓學生拼寫。拼寫實際上很困難,如果這樣一個是會增加這個環節任務的難度,第二會使后面的故事教學的時間沒有保障,所以我覺得不要要求過高,要適可而止,這是一個建議。另外一個就是老師們容易在這個時候設計過多的活動,就好象介詞學生沒有完全掌握他怎么能理解故事呢?其實我說基本理解就可以了,實際上我們也聽過這樣的課。老師們事先沒有做過這樣的處理,他也理解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所以,我見過兩種課也聽過兩種老師的聲音,一種老師認為不處理詞學生理解不了故事,但是我也見過這樣的
52、課,就是他沒有處理詞他也理解得挺好,反而那些就是說處理詞比較多的時候他在理解故事的時候就沒有挑戰性了。而且那個時候學生就好象沒有學這個故事故事就已經會講了。所以我們在聽課的時候覺得這個課學生怎么這么好,原來是因為他在之前把那個詞匯具體反復的操練了。這里還注意一點,我發現個別課的老師在選詞的時候他選一些既不是難點又不是重點的,而是一個新的語言現象,但是這個現象不是特難懂的而反復的練。舉一個例子,一個老師曾經把一個故事里面的youre welcome.就是表示不用謝、別客氣,他把這個作為重點反復練而且把welcome作為重點詞匯來學習,又是它的讀音,又是它的拼寫,這顯然在選擇詞方面有一點偏差.沈老
53、師:我非常同意程老師剛才講的。我覺得特別有一點就是說實際上我覺得在培養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培養很多學生一種潛在的語言學習能力。比如說這種猜測,去猜測詞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我們把什么都幫助學生掃清了障礙,那么學生的一些能力的形成可能就失去了這樣的機會了,所以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做的我們就應學生自己去做,自己去發現,而教師他的關鍵作用就是在學生真正、實在做不了的時候會給他一個支持、給他一個幫助。主持人:非常好您說的這一點。就是說在學語言的過程當中還是讓他本身在學習活動當中他來學,而不是說老師總是掰開了揉碎了給學生。 剛才我們提到是在故事前的這些活動是可以這樣做的,但是這個程度就像程教授所
54、講的要把握好。那在學習故事當中也就是處理故事的時候,首先也要幫助孩子來整體的理解這個故事。從目前我們看課來講,老師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設計問題,通過問題來引導孩子、幫助他們來理解故事。程老師我想問問,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老師都應當注意一些什么?程教授:其實課堂上設計問題是非常復雜的一件事情。那么針對故事設計閱讀理解問題也比較復雜,因為看上去很簡單,就是針對故事提幾個問題。但是提什么問題,怎么提,我個人覺得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我們經常到小學聽課,比如說發現老師提的問題要么太簡單,學生根本不用動腦筋就能回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太大、太泛,或者本身措詞不清楚,這個學生回答不了。這是我們學生經常遇到的,所以我
55、覺得這兩個問題需要思考。我個人建議首先提問的時候盡量不要提那些特別明顯的、一看就知道,甚至連學生都不用想一想就直接回答的。盡量是讓學生略微有一些需要思考、或者需要觀察一下的,比如說我們看了一些圖,這個圖里面有一些東西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有三個人,你問學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看你的學生,如果你的學生是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可以問這樣的問題,但是如果比較好的學生這個問題可以跳過。另外要去觀察,比如說我們曾經有一個故事里面,第一幅圖是一個大的背景,那個背景到底是什么,其實并不是特別的明確。有可能是一個大商場里面的一部分,有可能街上一個街角。這個可以讓
56、學生去觀察。另外還有一個地方,比如水果攤有一個人在賣水果,問學生這到底是個什么地方呢,是一個free market,還是一個水果展示的地方,還是一個什么其他的場景,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討論。所以提的問題不要太簡單,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包括觀察環境和人物。另外提的問題也不要僅局限故事中人物說的話。因為很多老師一看故事眼睛馬上盯著那個barber中的那些話語,然后就問故事中的人物在說什么。這樣就簡單了。就是說,他不針對故事的情境去設計,而是其中一部分話語,這些話語不是不可以設問,就是你不要只局限于這些話語來設問。還有一個就是提的問題不要太general,就是太泛了,學生不容易回答。比如說故事里有很多人,
57、然后有的時候老師就問what is the girl doing?那么這個故事有好幾個girl,老師心里可能知道是哪個girl,但是故事里面有好幾個女孩的話學生就不知道你說哪一個,這個時候沒有根據說名字,包括故事中沒有名字的人物。我記得有一個故事里面背景有一些除了主人公以外還有其他的人物,男的女的都有,老師提問題的時候就要具體說一下,那個穿什么衣服的那個女的在做什么或者是什么樣的,這樣就更具體一些,不要提得太泛。另外老師們也不要一味的去檢查學生是不是理解了。因為這些問題是幫助他去理解的,他的問題不是完全檢查他是否理解,這個時候是引導他通過回答問題去理解故事,而不是像我要看你懂了沒有,我先提幾個
58、問題檢測一下。主持人:不要從檢測的角度去提問題。程老師我還想再問您,在老師們設計這些問題的時候,您剛才那些建議都非常好,現在比如說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說老師在提問的時候,針對這個故事設計問題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分層次。比如說他所先設計的問題是針對這個故事整體的然后我再進一步提出針對這個故事它具體情節當中每幅圖的。需要不需要有這樣一個層次呢?程教授:肯定需要有層次的。因為所有的問題,比如說有一些問題是直接能看出來的,有一些問題可能需要動點腦筋。特別是我們有一些故事之間它的邏輯關系,教師有時候故意設計一個懸念學生需要去觀察不同的圖之間找到一個點。比如說有一個故事里面,他們在量體重,結果一個個子矮的孩子的體重反而比個子高的那個孩子體重更重,后來發現是mocky在人家量體重時他把腳放在那上面去了。結果個子比較矮的ann的體重反而比個子高的ken的體重還要重。這個時候就反映故事故意編排的埋伏,這個時候問題設得稍微難一點會更好。主持人:剛才程教授談到了設計問題、 提問題,主要還是幫助孩子們來理解故事,千萬不要把它做成一種檢測的方式。除了這種用設計問題、提問題幫助孩子來理解故事,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沈老師: 我覺得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某一個教學環節它的具體的教學目標或者是目的我覺得還可以有一些很好的方法。比如說在教學當中,我們發現有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場地施工租賃合同二零二五年
- 莫蘭迪配色方案總結報告
- 檔案管理員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 花藝師考試自我認知提升試題及答案
- 電力系統故障處理的步驟解析試題及答案
- eps安裝合同標準文本
- 園藝市場營銷策略探究試題及答案
- 全款 房屋 合同標準文本
- 后勤保障部工作評估與服務提升計劃
- 企業外包維護合同標準文本
-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營銷(南昌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新版)艾灸師職業技能競賽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小米智能家居市場營銷現狀的問卷調研分析報告(附問卷)》4100字(論文)
- 器官捐獻合作協議書范文模板
- 2024年北京市中小學生航天知識競賽題庫165題及答案(高中)
-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練習2練習二 附答案》教學課件
- 【核心素養目標】六年級科學下冊(蘇教版)4.13 潔凈的水域(教案)
- 設備吊裝作業施工方案
- 北師大版心理健康一年級下冊《珍愛生命》教案
- 中考英語688高頻詞大綱詞頻表
- 《建筑施工測量標準》JGJT408-2017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