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某5萬噸污水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系利用外貸和國債)secret25944_第1頁
淮南某5萬噸污水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系利用外貸和國債)secret25944_第2頁
淮南某5萬噸污水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系利用外貸和國債)secret25944_第3頁
淮南某5萬噸污水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系利用外貸和國債)secret25944_第4頁
淮南某5萬噸污水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系利用外貸和國債)secret2594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1 概概 述述 1.11.1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1)項目名稱:(2)建設單位(3)咨詢單位: (4)資質證書:工咨甲 10420070030 1.21.2 項目建設單位概況項目建設單位概況 淮南市山任公司成立于 2005 年 11 月,注冊資金 10000 萬元。出資單位為淮南市人 民政府,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主要職能是籌措城市建設資金,組織 實施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投資經營有收益權的市政公用設施,投資經營與市政設施相 關的房地產綜合開發業務,經營和管理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對城市基礎設施實施冠 名權,廣告經營權及法律法規許可的其他業務。 1.31.3 項目服務范圍項目服

2、務范圍 本工程的服務區域為淮南市山南新區。 1.41.4 建設內容建設內容 1)工程規模 通過對工程服務區本期 2010 年及二期 2015 年污水量的預測,確定本工程 2010 年及 二期 2015 年的設計規模分別為 5 萬 m3/d 和 10 萬 m3/d。 2)建設內容 淮南市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利用芬蘭政府貸款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污水處理廠工程和 配套污水管網工程的建設。 3)投資規模 本項目一期工程報批項目總投資 14263.17 萬元,項目總投資 14342.17 萬元。其中: (1)資金來源為芬蘭政府貸款 600 萬歐元; (2)其余由企業自籌。 1.51.5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原則

3、、原則 1.5.1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 (1)淮南市山南污水廠一期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安徽省工業工程設計院 (2)淮南市總體規劃綱要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3)淮南市南部新區分區規劃文本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4)淮南市山南新區市政工程詳細規劃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 (5)淮南市山南污水廠一期工程勘察報告 安徽現代建筑設計研究院 (6) 污水廠廠區地形圖(1:500) (7) 業主提供的相關資料及附件 1.5.2 采用的主要標準規范采用的主要標準規范 (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 (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2006)(gb18918-

4、2002) (3)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修訂) 建設部主編 2001.6.1 施行 (4) 其他國家現行的相關標準、規范。 1.5.3 編制原則編制原則 (1)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規范及標準。 (2)以淮南市城市總體規劃、山南新區分區規劃及山南新區市政工程詳細規劃為依據, 結合現狀、既考慮近期發展,又兼顧長遠發展。以近期為主進行全面設計,分期實施, 使工程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 ,真正起到環境保護、改善居民居住環境質量的作用。 (3)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結合山南新區的自身條件,采用處理效果好、技術先進、穩定可 靠、適應性強、經濟合理、運轉靈活、投資省、占地少、管理操

5、作方便的污水及污泥處 理工藝,充分發揮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4)工藝方案成熟可靠、有成功的實例、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適應污水流量和水質波動 的特點,通過穩妥可靠地確定技術參數,保證出水水質全面達標。 (5)工藝設計做到高效節能、經濟合理、節約能源、降低運行管理費用、節省用地,同 時能夠實現生產管理地自動化。 (6)妥善處理和處置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柵渣、污泥、以及臭氣,避免二次污染。 (7)污水處理廠地布局盡可能為中遠期工程地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8)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污水廠的建筑布局,注重當地建筑風格,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等。 (9)污水管網設計在充分利用原有管網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工程量

6、,將城市污水輸送至 處理廠。 1.61.6 編制目的編制目的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依據城市總體規劃,落實排水系統專項規劃,逐步推進 污水設施建設,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選擇并推薦最優方案; 為項目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 1.1.7 7 編制范圍編制范圍 本報告對淮南市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利用芬蘭政府貸款項目的工程規模及工程設計 方案進行論證,對推薦方案進行方案設計、投資估算及經濟分析,主要編制內容包括: 1、對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必要性、工程建設規模及工程設計方案進行論證, 并確定推薦工程方案; 2、對推薦方案進行設計,主要設計內容如下: 近期處理規模

7、5 萬 m3/d 的污水處理工程; 近期 5 萬 m3/d 規模的污水管網及中途污水提升泵站工程; 對以上編制范圍的近期工程進行投資估算及經濟分析。 1.81.8 項目設計目標項目設計目標 設計水量目標 淮南市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利用芬蘭政府貸款項目處理規模為一期 5 萬 m3/d,二期 10 萬 m3/d。 出水水質目標 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 2002)中表 1 一級標準的 a 標準。 2 2 城市概況城市概況及自然條件及自然條件 2.12.1 城市概況城市概況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的中北部,淮河中游,于 20 世紀 30 年代初步形成,19

8、50 年 9 月, 建縣級淮南市,1952 年 6 月,建立省轄淮南市,是皖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國家大型能源基 地,以“能源科技城市”、“宜居生態城市”、“文化旅游名市”為長期發展目標。 目前全市以煤、電、化工為主導產業, 食品、醫藥等產業迅速發展,2007 年地區生 產總值 358.7 億元,其中第一產值增加值 37.9 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 199.1 億元,第三 產業增加值為 121.7 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15664 元。2007 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251.7 億元,完成財政收入 48.5 億元。2007 年末全市總人口為 239.4 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約 110 平方千米,城市

9、現狀人口約 110.7 萬人,2010 年和 2020 年淮南市城市規劃人口分別 為 130 萬人和 165 萬人,規劃建設用地 118 平方千米和 165 平方千米。 開發建設山南新區是淮南市政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合淮同城化,改善人 居環境,完善城市功能,促進產業升級而實施的重大發展戰略。山南新區位于舜耕山以 南,南到南緯十三(南環路),西起綠化走廊中部,東到淮蚌高速,規劃遠期建設總面 積 60 平方千米,功能定位是淮南市的政治、文化、教育、體育中心區,高新技術產業集 聚區,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區和現代化城市建設樣板區。目前,起步區 15 平方千米的基礎 設施正在建設,洞山隧道、淮河大道

10、及一批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已基本建成,大規模的商 業開發將大規模鋪開。 山南新區的人口與用地規模:到 2010 年人口達到 18 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 18 平方千米;2020 年,人口達到 70 萬,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 60 平方千米。 2.22.2 自然條件自然條件 2.2.1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處東經 11621211171159 與北緯 32324533024之間,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毗鄰,南與合肥市 屬長豐縣接壤,西南與六安市屬山南新區、霍邱縣相連,西及西北與阜陽市屬潁上縣, 亳州市屬利辛、蒙城縣交界 ,東北與淮南市屬懷遠

11、縣相交,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 搭界。 淮南市南部新區位于淮南市中心城區舜耕山以南,北與東部城區僅一山之隔,西距 西部城區邊緣約 2 千米。老 206 省道(合淮路)縱貫新區,102 省道從新區南部經過。規 劃合淮阜高速公路、淮蚌高速公路分別從新區南部和東部掠過,新區交通條件非常優越。 2004 年,經國務院批準,淮南市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將合肥市長豐縣北部 7 個鄉 鎮劃入淮南市。調整后淮南市市域面積 2585.13 平方千米,2004 年全市總人口為 233.58 萬人(戶籍人口),其中非農業人口 105.7 萬人,占總人口的 45.26%。人口自然增長率 為 7.27。市轄 5 區 1

12、 縣和 1 個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47 個鄉鎮、 19 個街道,175 個居 民委員會和 619 個村民委員會。淮南市轄 5 區 1 縣,分別為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 區、八公山區、潘集區和鳳臺縣。1 個綜合實驗區為毛集區。 南部新區規劃范圍分屬田家庵、謝家集和大通區,建設用地主要涉及三和鄉與孔店 鄉。南部新區地處舜耕山以南,206 國道沿南北方向從規劃區西部穿過,102 省道從規劃 區西南部經過,向南可直達省會合肥市,向西可聯系阜陽、六安市。新區的交通區位優 勢非常明顯,有利于山南新區的啟動和發展。 2.2.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市境以淮河為界形成兩種不同的地貌類型,淮河以南為丘陵,屬于江

13、淮丘陵的一部 分;淮河以北為地勢平坦的淮北平原,市境南、東為環繞而不連續的高低丘陵,環山均 有一斜坡地帶,寬約 5001500 米,坡度 10左右,海拔 4075 米;斜坡地帶以下交錯 銜接洪沖積二級階地,寬 5002500 米,海拔 3040 米,坡度 2左右;二級階地以下 是淮河沖積一級階地,寬 25003000 米,海拔 25 米以下,坡度平緩;一級階地以下是 淮河高位漫灘,寬 20003000 米 ,海拔 1720 米,漫灘以下是淮河濱河淺灘。淮河以 北平原地區為河間淺洼平原,地勢呈西 北東南向傾斜,海拔 2024 米,對高差 45 米。 南部新區地形呈現南高北低、中部高兩邊低的走勢,

14、高差不大,整體地形比較平坦。 區內有 5 條南北向沖溝,雨季匯集舜耕山山洪,因此為季節性河流。此外,新區內還有 若干人工水渠和眾多池塘分布。 2.2.3 地質地質 規劃范圍屬淮南階地平原,北部為東西走向舜耕山脈,屬淮河地層分區,自太古至 中、新生均有發育,區域均被第四系所覆蓋。第四系上更新統戚嘴組,為淺黃、褶黃色 細至粉砂、砂質粘土,富含鐵錳結核,含麗蚌化石,厚 438 米。 山南新區地勢平坦,工程地質條件優越,除河塘水面、高壓線走廊以外,幾乎皆為 適宜建設用地,可以節省工程建設成本。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附錄 a.0.10,淮南市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

15、震加速度為 0.10g,設計分組為第一組。 2.2.4 氣象氣象 山南新區氣候屬于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點為冬夏長,春秋短,雨 季降雨集中。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氣候干寒少雨;夏季受太平洋副 熱帶高壓影響,盛行東南風,氣候炎熱潮濕,雨量集中;春秋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氣候 變化無常。其主要氣象條件如下: 平均氣溫 15.7 冬季大氣壓力 784mmhg 夏季大氣壓力 762mmhg 冬季室外空氣調節相對濕度 75% 夏季室外最熱日平均相對濕度 81% 年平均風速 2.6m/s 最大風速 21.3m/s 年平均降水量 969.5mm 最大凍土深度 105mm 最大積雪深度

16、450mm 無霜期 230 天 2.2.5 水文水文 淮南市位于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為淮河。淮河由陸家溝口入市境鳳臺縣,流至 永幸河閘口分流為二,北道北上轉東環九里灣進入市境潘集區,南道(又名超河)東流 至皮家路入市境八公山區,南北河道至鄧家崗匯流,由大通區洛河灣橫壩孜出境。境內 流長 87 千米,其中市區流長 51 千米。淮南段水面寬 250-400 米,凈水域面積 21.5 平方 千米。年平均徑流量 755.5m3/s,最大流量 12700m3/s,最小流量 0.5m3/s,歷史最高水位 24.03 米,最低水位 12.36 米。 淮河支流有東淝河、窯河、泥黑河、架河、西淝河。湖泊有高塘

17、湖、胡大澗、石澗 湖、瓦埠湖、城北湖、花家湖、焦崗湖,還有采煤塌陷區積水而成的湖泊,最大的為櫻 桃園(謝二礦塌陷區)。此外,還有泉山、老龍眼、乳山、丁山等小型山塘水庫。 全市 水域面積 375 平方千米,占總面積 17.65%;水面 183 平方千米,占水域面積 48.8%。人 均年水資源 272 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相對富裕,主要分布在平原區第四沉積層,南部丘 陵區地下含水量較小,全市地下水資源總量為 4.5 億立方米,正常年補給量為 3.8 億立方 米。 高塘湖流域位于淮河以南,屬丘陵河道,它通過窯河閘與淮河相通。流域跨長豐、 定遠、鳳陽三縣和淮南市,流域總面積為 1490 平方千米,東西長

18、度 49 千米,南北寬 46 千米,流域呈平面扇形,周邊地勢高并向湖區傾斜。多年平均河川徑流深 133 毫米,多 年平均來水量 1.98 億立方米,最多年為 4.30 億立方米,最少年為 0.77 億立方米,經窯河 與淮河相通。1965 年建成窯河節制閘,以控制、調節水位及蓄水量。窯河長 7.5 千米, 河寬 30 米,河底高程 13.0 米;窯河閘 5 孔,每孔凈寬 5 米,閘底板高程為 14.0 米,胸 墻高程 21.0 米。 高塘湖流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流域總面積的 1%。流域內水系較多, 支流河道長度較短,斷面窄、比降大,汛期水流湍急,水土流失嚴重。主要有沛河、清 洛河、嚴

19、澗河、馬廠河等。 高塘湖防洪標準水位為:重現期 10 年一遇的防洪水位為 21.5 米,20 年一遇的防洪 水位為 22.5 米,50 年一遇的防洪水位為 23.5 米。 根據安徽省水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現狀高塘湖水體的功能為農業用水區,現 狀屬 iv 類水體,水質目標為 iii 類水體(高塘湖入淮口)。 山南區域位于華北平原南緣,按區域構造為華北板塊東南緣,預淮拗陷南部,其三 級構造單元為淮南復向斜。山南區域松散層厚度 0700 米,受古地形控制,由東、南向 西、北部增厚。沉積巖相從上部河流相過渡到湖泊相。根據巖性、相組特點、埋藏條件 和水動力特征等因數,將其劃分為上、中、下三部分,淺部為潛

20、水,中、下部為承壓水, 底部石層水局部為自流水。地下水層垂直分帶明顯,由上部 hco3型淡水過渡到深部 clna 型水。地下水流向為北西南東,水力坡度在 1/萬左右,與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致。 3 3 城市供水、排水現狀城市供水、排水現狀及規劃及規劃 3.13.1 供水現狀及規劃供水現狀及規劃 (1)供水現狀 淮南市現狀城區共有自來水廠 8 座(東部 3 座、中部 1 座、西部 4 座),總凈水能 力約 52.5 萬 m3/d,各水廠的設計供水能力詳下表 3-1。 淮南市現有水廠一覽表 表 3-1 所處區域水廠名稱 凈水能力(萬 m3/d) 水源 第一水廠7 第三水廠10東部 第四水廠10 淮河

21、中部淮化水廠3淮河 翟家洼水廠(已取消)7 第五水廠10 瓦埠湖 望峰崗水廠4.5 西部 李家嘴水廠8 淮河 合計52.5 淮南市城市供水管網已具有相當規模,城市供水管網長度約 190 千米,其中東部地 區為 153.8 千米(管徑大于 dn75),西部地區為 35.5 千米(管徑大于 dn75)。 南部新區現狀除部分農村居民點外,其余均為農田,現狀基本無現代化供水設施。 (2)現狀供水量 根據統計資料,淮南市 2006 年由社會公共供水總量為 4752 萬 m3,其中居民和公用 建筑用水 3820 萬 m3,用水人口 95 萬人,工業用水量為 932 萬 m3;2006 年由自建供水 設施供

22、水總量為 5239 萬 m3,其中居民和公用建筑用水 5239 萬 m3,用水人口 11.2 萬人, 工業用水量為 4160 萬 m3。 (3)供水規劃 a、供水水源規劃 根據淮南市南部新區分期規劃說明書,南部新區供水水源規劃為瓦埠湖源水, 瓦埠湖多年平均來水量 6.81 億立方米,按照安徽省水利廳簽發的取水證,現狀每日可從 瓦埠湖取水 30 萬立方米,并且隨著瓦埠湖的蓄水位抬高,蓄水量的加大,未來瓦埠湖的 取水量還可加大,能夠保證新區未來城市發展的用水需求。 b、水廠規劃 根據淮南市總體規劃,南部新區將和西部城區聯合供水,西部城區現狀已有 4 座水 廠,即第五水廠、翟家洼水廠、李家孜水廠和望

23、峰崗水廠,總供水規模已達 29.5 萬立方 米/日,規劃翟家洼水廠、李家孜水廠和望峰崗水廠保持現狀的供水能力,更新工藝設備, 改造供水管網,滿足城市用水要求;擴建第四水廠,遠期規模為 20 萬立方米/日;規劃在 南部新區西部新建一座水廠,近期規模為 10 萬立方米/日,遠期規模為 30 萬立方米/日。 c、供水管網規劃 為保證供水安全可靠,規劃管網采用環網系統,一般不考慮建設大型水塔或高位水 池等流量調節設施;高層建筑可自設地下貯水池,配置加壓設備進行加壓供水。 供水干管盡量靠近用戶,保證最不利點的水壓達到 28 米,達不到要求的,應考慮 設置加壓泵站。 規劃四水廠、五水廠和南部新區水廠分別敷

24、設輸水干管,連通東部城區、西部城區 和南部新區供水干管,進行聯合供水,保證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23.2 城市排水現狀及排水規劃城市排水現狀及排水規劃 (1)排水現狀 全市五個行政區(田家庵、大通、謝家集、八公山、潘集)排水工程根據市區分散 的特點,分片進行建設,自成體系,排水體制老城區為合流制,新建城區為分流制,截 至 2007 年全市排水管道建設長度約 500 千米,污水管網建設長度約 130km,管徑 d300d1500。至今全市共形成匯水區 19 個(不包括河北礦區),排水明溝 21 條,均順 其自然地形分布于各行政區內。除謝家集區部分水系流入瓦埠湖,大通區部分水系流入 窯河外,

25、其余均直接流入淮河。沿淮河除西部礦區有主要調蓄水面三處外,共有排污口 17 個,排澇站 16 座,涵閘 17 座。 目前山南區域市政基礎設施較落后,除新建的洞山隧道、淮河大道等道路下建有排水 管外,其余區域幾乎為空白,城鎮的雨、污水均匯入排澇溝就近排入高塘湖,最終排入 淮河。 2)污水處理廠 全市現有污水處理廠 2 座,總處理能力為 20 萬 m3/d,污水廠為第一污水處理廠和西 部污水處理廠,對減輕淮南市的水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于改善淮河流域水體質量 發揮了重要作用。 淮南市第一污水處理廠始建于 1997 年 12 月,2001 年基本建成,廠址位于田家庵區 淮河南岸,西臨田家庵電廠,占

26、地 7 公頃,規模日處埋污水 10 萬 m3/d,服務范圍為淮南 市東部地區(田家庵區、大通區)的城市污水,采用二級生物處理氧化溝工藝。 淮南市西部污水處理廠,作為國家“南水北調東線治污規劃”建設項目和安徽省 “861”重點工程,于 2005 年 10 月開工建設,2007 年底建成。該工程項目位于八公山區 山王鎮丁山村,占地面積 8.4 公頃,工程規模為日處理污水 10 萬 m3/d,服務范圍為西部 地區(八公山區)。 (2)排水規劃 a 排水體制 建成區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作為過渡,逐步改造成雨污分流體制;規劃新區內嚴格按照 分流制建設排水管網,山南新區采用雨污分流制。 b 雨水工程規劃 根據

27、地形及水系特點,將主城區分為 16 個匯水分區。除謝家集區部分雨水流入瓦埠 湖,大通區部分雨水流入窯河外,其余均直接流入淮河。根據地形及水系特點,將淮南 市分為 16 個匯水分區,除謝家集區部分雨水流入瓦埠湖,大通區部分雨水流入窯河外, 其余均直接流入淮河。雨水規劃充分利用現有排澇設施,保留現有湖塘水面以確保調蓄 庫容,并不得占用;定期組織疏浚整治,保證水系的通暢。城市雨水管網按“合理利用, 逐步改造”的原則,統一規劃,分期實施。 c 污水工程規劃 對已形成雨污合流的區域,應根據城市環境的要求、規劃區的發展、道路的改造和可 能投入的資金等情況,逐步改造成雨污分流體制,新區均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28、 污水排放區域的劃分及污水處理廠的位置和座數應綜合考慮城市的用地布局、河流分 布、地形、地質條件、主導風向,飲用水水源位置、實施的可能性等因素。 根據淮南市區的具體情況,在規劃區內規劃建設四座污水處理廠:規劃擴建第一污水 處理廠,規模 25 萬噸/日,占地 20 公頃;規劃在規劃建成區東部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建 設污水處理廠,規模 10 萬噸/日,占地 10 公頃。規劃擴建西部污水處理廠,規模 20 萬噸 /日,占地 16 公頃。規劃建設南部新區污水處理廠,規模 30 萬噸/日,占地 25 公頃。 d 山南新區污水工程規劃 污水收集系統規劃污水收集系統規劃 淮南南部新區位于舜耕山南麓,地形總體呈

29、現南高北低、中部高兩邊低的走勢,高差 不大,整體地形比較平坦。按城市總體規劃及水系規劃,區內規劃有 8 條南北向河道, 雨季匯集舜耕山山洪,此外,新區內還規劃有若干人工湖等地面水體。 根據城市道路、豎向以及水系走向規劃,以南北向河道為界,淮南新區供劃分為 8 個 污水收集系統,以盡量減少污水管道穿越河道。南部新區每個污水系統主干管總體走向 由北向南布置,在規劃緯十二路布置總截流管至污水廠。(詳見山南新區管網設計總圖) 污水泵站規劃污水泵站規劃 根據城市地形、城市豎向規劃設計及污水管網總體布局,淮南新區規劃建設四座污水 提升泵站。 1 號泵站位于南緯十路與南經二路交口處,南經六路以西區域污水匯集

30、到該泵站后, 壓力流提升越過南經六路高點后卸壓改為重力流。 2 號泵站位于南緯十路與南經十路交口處,將南經十一路以西區域污水壓力流提升越 過南經十一路高點后卸壓改為重力流至污水處理廠。 3 號泵站位于南緯十路與南經二十一路交口處,將南經十九路及以西(地勢較低)區 域污水壓力流提升至污水處理廠。 4 號泵站位于南緯七路與南經十二路交口處,將該(地勢較低)區域污水提升至南經 十二上污水支干管中。 規劃泵站相關參數見下表 3-2 污水提升泵站參數表 表 3-2 泵站編號泵站 1泵站 2泵站 3泵站 4 近期規模(m3/d)2500045000 遠期規模(m3/d)640001100004500015

31、000 占地面積(m2)1500200020001000 污水處理廠規劃污水處理廠規劃 (一)污水廠規模 近期 2010 年:5 萬 m3/d 遠期 2020 年:28 萬 m3/d (二)污水廠廠址及用地規模 根據城市地形、城市豎向規劃設計及污水管網總體布局,廠址選擇在南緯十路南、南 經十八路東,建設用地規模近期 4.5 公頃,遠期 17 公頃。 4 4 工程建設必要性和可能性工程建設必要性和可能性 4.14.1 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城市水體污染是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因此,對 城市污水進行綜合治理,使污水達標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污水對地下水、

32、地表水 的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該項目的建設是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淮河是我國第五大河流,全長 1000 多公里,流域面積 27 萬平方公里,地跨河南、安 徽、江蘇和山東四省,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農業區之一。 淮河自西向東橫貫淮南市區,它既是人民生活、城市建設和工農業生產的主要供水水 源,又是全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接納水體。長期以來,淮南市的大量城市污水未經 處理直接排入淮河,使淮河遭到了嚴重的污染。為有效地控制淮河流域水污染,1995 年 8 月,國務院發布了第 183 號國務院令,要求淮河流域 1997 年底實現工業污染源達標排 放;1996 年國務院批準實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

33、治規劃及“九五”計劃,要求 2000 年各 主要河段、湖泊、水庫水質達到規劃要求,實現淮河水體變清的目標。 目前,隨著山南新區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污水量和污染物質大量增加, 造成山南新區水體污染加重,而山南新區是近年來由合肥市長豐縣劃歸淮南市的,以前 該區域屬于合肥市的邊緣,城市基礎設施較差,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現有污水經高塘湖 流入淮河,加重了淮河污染,同時影響了新區的開發和區域內的人民生活,因此,山南 污水處理項目勢在必行。 因此,該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4.24.2 工程建設的可能性工程建設的可能性 (1)淮河流域水污染已給流域內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危害,淮南市市委、 市

34、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并做了大量的實質性工作,將本工程納入建設日程, 同時,市民廣泛支持本工程建設。 (2)成熟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5 5 總體設計總體設計 5.15.1 工程規模工程規模 5.1.1 服務范圍服務范圍 山南新區污水廠服務范圍為淮南市山南新區,其中一期工程服務范圍包括:南經六路 以東、南緯十路以北、南經十四路以西、南緯一路以南的范圍內,服務面積約 18 平方千 米。 5.1.2 設計年限設計年限 本工程的設計年限為 2010 年(為了避免二期工程的重復投資,一期工程的部分建構 筑物兼顧二期,同時考慮到新區發展的時序性和不確定性,避免一期工程部分建構筑物 建設過大,造成

35、浪費,報告中二期工程的設計年限按 2015 年考慮)。 5.1.3 建設規模建設規模 (1)服務人口 根據淮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及淮南市山南新區分區規劃(2005- 2020)及人口增長率,得到山南新區的設計年限規劃人口規模:2010 年:18 萬人, 2015 年 :35.5 萬人 (2)污水量指標的確定 根據 3.1 節的供水現狀資料,計算推出 2006 年淮南市綜合用水量指標為 257.7l/人 *d,綜合生活用水量為 126.38l/人*d ,工業用水占生活用水量的 104%,主要用水大戶 為煤炭企業。而本工程的服務范圍山南新區主要規劃功能定位為:全市的行政辦公、文 教

36、、體育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輕型工業基地和高品質宜居生活區。工業主要是發展 電子、機械、輕紡、服裝、食品和環保工業。工業用水量應有所減少。 參考總體規劃和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并結合淮南市的用水實 際情況和山南新區的功能定位,確定淮南市山南新區的人均綜合用水綜合指標 2010 年為 350l/capd,2015 年為 400l/capd,人均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 2010 年為 220l/capd,2015 年為 250l/capd,工業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比例 2010 年為 0.5,2015 年為 0.5,折污系數為 0.8。 (3)分項指標法預測 工程服務區污水量預測

37、表 表 5-1 年 限2010 年2015 年 服務人口(萬人)1835.5 生活用水量(萬 m3/d)3.968.875 工業用水量(萬 m3/d)1.984.437 折污系數0.80.8 污水收集率(%)8595 污水處理總量(萬 m3/d)4.0310.12 (4)綜合用水指標法 工程服務區污水量預測表 表 5-2 (5)建設規模 根據以上兩種方法的預測,對工程服務區內各設計年限的污水處理總量確定如下: 工程服務區污水量預測表 表 5-3 年 限 分項指標法(萬 m3/d) 綜合指標法(萬 m3/d) 加權平均值(萬 m3/d) 2010 年4.035.354.69 2015 年10.1

38、210.7910.46 經綜合考慮以上的預測結果,確定淮南市山南新區 2010 污水量為 5 萬 m3/d,二期 2015 年用水量為 10 萬 m3/d。 5.25.2 排水體制排水體制 本工程服務區域內的山南新區屬新建城區,排水體制為雨污分流制。 5.35.3 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及處理程度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及處理程度 5.3.1 污水廠設計進水水質污水廠設計進水水質 為了保證淮南市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后正常運行,進水水質的確定是 非常關鍵的。根據計算法和省內及周邊地區已建成污水廠的實際進水水質情況,預測淮 南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進水水質。 (1) 計算法預測進水水質

39、年限 服務人口 (萬人) 用水量指標 (l/capd) 折污系數 總污水量 (萬 m3/d) 污水收集率 (%) 污水處理量 (萬 m3/d) 2010 年183500.86.3855.35 2015 年35.54000.811.369510.79 生活污水水質 淮南市人均排污量參照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有關規定,取 bod5=35g/ 人d,ss=45g/人d,并根據淮南市居民用水定額和折污系數,計算出生活污水水質為 bod5=159mg/l,ss=204mg/l;codcr按 bod5/codcr=0.5 為 codcr=318mg/l。 工業廢水水質 根據污水排入城市

40、下水道水質標準(3082-1999),淮南市允許工業廢水排入下 水道水質標準: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氨氮 35mg/l,tp8mg/l。同時考慮到山南新區污水廠服務范圍內工廠企業實際排水水質情 況,本工程工業廢水水質預測指標為:codcr450mg/l,bod5200mg/l,ss200mg/l, 氨氮35mg/l,tp5mg/l。 進水水質預測 根據上述水質指標、污水量及進廠污水中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所占的比例,污水處 理廠進水水質預測為:bod5=172mg/l,ss=202.7mg/l,codcr=368mg/l。 (2)類比法預測進水水質

41、通過對國內多家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的調查資料統計分析,全國大 部分城市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低于原來的設計水質。國內已建的部分污水處理廠的 實際進水水質和設計進水水質詳見表 5-4。 國內部分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一覽表 表 5-4 污水處理廠名稱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nh3-n (mg/l) tn (mg/l) tp (mg/l) 備注 32020020022363.2設計值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一期工 程25012010020018253024運行數據 35015020025364設計值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二期工 程25012010

42、020018253024運行數據 30014018017203設計值 合肥望塘污水處理廠 14533260180128354263.25運行數據 淮南第一污水處理廠4001702004530設計值 界首污水處理廠4001802105035設計值 蚌埠第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300150350303設計值 綜合國內部分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進水水質及設計進水水質,并結合淮南市山南新區 污水處理廠計算法預測進水水質及污水廠服務范圍內未來工業廢水的排放情況,根據環 境影響報告表的結論和批復,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設計進水水質為: codcr: 400mg/l bod5: 180mg/l ss: 200

43、mg/l nh3-n: 35mg/l tn: 45mg/l tp: 4.5mg/l 5.3.2 污水廠設計出水水質污水廠設計出水水質 污水廠出水水質確定取決于污水廠處理后出水的最終出路、納污水體自凈功能及國 家頒布的不同水域的污水排放標準。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發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修改單的公告(2006 年第 21 號)的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 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標準的 a 標準,本工程最終受納水 體為淮河,屬國家確定“三河三湖”之一的重點流域;同時根據淮南市環境保護局“關 于確認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出

44、水水質標準的函”: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執行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表 1 一級標準的 a 標準。因此, 山南新區污水廠一期工程的設計出水水質為: codcr: 50mg/l bod5: 10mg/l ss: 10mg/l tn: 5mg/l nh3-n: 5mg/l(溫度小于 12時為 8mg/l) tp: 0.5mg/l 糞大腸菌群: 103個/l 5.3.3 處理程度的確定處理程度的確定 根據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水質和所要達到的設計出水水質,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一 期工程各主要污染物處理程度見表 5-5。 各主要污染物處理程度一覽表 表 5-5 污染物

45、指標進水水質(mg/l)出水水質(mg/l)處理程度(%) codcr4005087.5 bod51801094.4 ss2001095.0 tn451566.7 nh3-n355/885.7/77.1 tp4.50.588.9 5.45.4 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 5.4.1 污水處理廠選址原則污水處理廠選址原則 城市污水處理廠是城市排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恰當地選擇污水處理廠的位置對 于城市規劃的總體布局、城市環境保護要求、污水污泥的利用和出路、污水管網系統的 布局、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和運行管理等都有重要影響。 污水處理廠廠址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 根據淮南市及山南新區總體規劃

46、的要求,同時結合城市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廠區規 劃,解決好近、遠期結合與分期建設的問題。 污水處理廠的位置應與污水管網系統布局統一考慮,一般應設在城市排水管網的 下游; 污水處理廠宜設在水體附近以便于排水,但又要考慮到不受洪水的威脅; 必須有滿足污水處理工藝所需的土地保證; 廠址的選擇需考慮交通運輸及水電供應等條件; 為保證環境衛生的要求,廠址應與規劃居住區或公共建筑群等保持一定的衛生防 護距離。 淮南市的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廠址應該位于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5.4.2 廠址選擇方案廠址選擇方案 依據以上原則并結合現場踏勘,本報告中提出了兩個廠址方案進行比選,最終確定 一個較為合理可行的方案。 加上本

47、工程屬環保項目,廠區不宜設在鬧市中心,因新區北部為舜耕山和規劃的居 民區、商業區、辦公區,故污水處理廠廠址宜在新區南部地區選擇。 據現場反復踏勘,擬選廠址有兩處: 方案一:位于山南新區南部的東下郢。 方案二:位于山南新區東南部的陳小郢。 兩方案優缺點詳見下表 廠址方案優缺點比較 表 5-6 方案優 點缺 點 方 案 一 靠近河塘,便于尾水排放; 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地勢相對較高; 進廠交通方便; 風向對城區無影響; 現狀地域開闊,有利于遠期發展; 距離規劃中的產業一區較近。 距離規劃中的居民區較近; 方 案 二 靠近河塘,便于尾水排放; 進廠交通方便; 靠近規劃中產業二區較近。 新區西部的進廠壓

48、力管較長,需穿過 河塘; 地勢相對較低; 風向對城區有一定影響; 5.4.3 廠址確定廠址確定 綜合考慮以上各個方面的因素,本可行性研究推薦方案一;污水處理廠廠址選在山 南新區南部的東下郢,南緯十路以南、南經十八路東,該廠址與規劃的廠址一致。 該廠址優點是:靠近高塘湖,便于尾水排放;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地勢相對較 高,不受洪水威脅,有良好的排水條件;有方便的交通、運輸和水電條件;現狀地 域開闊,有擴建的可能位于城鎮水體的下游。 5.55.5 污水處置及排放水體污水處置及排放水體 污水處理廠出水可用于農業灌溉、河流的補充水源以及工業回用水等。山南污水處 理廠一期工程的出水經 dn2000 管涵排入

49、高塘湖再流入淮河,考慮到淮河的水體功能,污 水處理廠出水可做為農田灌溉及湖泊、河流補給水源等,在下一階段工作中可進一步論 證污水處理廠出水經深度處理后作為中水回用,充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污水廠尾水入高塘湖排放口處應設有永久性“污水廠排放口”標牌。 一期工程在紫外線消毒渠后的出水管上安裝 1 臺電磁流量計,計量污水廠出廠污水 量,并將其信號傳至中控室及監管部門進行指示、記錄和累計。 一期工程在紫外線消毒渠后的出水管上設 ph、cod、nh3-n 在線分析儀監測出廠尾水 水質,并將其信號傳至中控室或監管部門進行指示、記錄。 5.65.6 污泥處置污泥處置 5.6.1 污泥處理工藝的要求污泥處理工

50、藝的要求 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生物污泥,有機物含量較高且不穩定,易腐化, 并含有寄生卵蟲,若不妥善處理和處置,將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處理要求如下: a.減少有機物,使污泥穩定化; b.減少污泥體積,降低污泥后續處理費用。 c.減少污泥中有毒物質; d.利用污泥中可用物質,化害為利; e.因選用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故盡量避免磷的二次污染。 5.6.2 污泥處理工藝污泥處理工藝 通常,城市污水處理廠完善的污泥處理工藝為: 剩余污泥 由于本工程污水處理工藝采用氧化溝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污泥磷較長,污泥性質較 為穩定,可不進行消化。若采用消化處理,需增加消化池、加熱、攪拌和沼氣處理利用 等一系列

51、構筑物及設備,使投資增加,而且,由于廠區用地面積有限。因此,考慮不設 消化池,污泥直接進行濃縮、脫水。 本工程活性污泥含水率約為 99.2%。污泥濃縮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傳統的重 力濃縮池,一種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機械濃縮。 重力濃縮池在國內外使用普遍,國內大部分污水廠都使用濃縮池作為污泥處理的最 初手段。濃縮池的管理經驗豐富,使用效果穩定;但缺點是污泥停留時間較長,占地面 積大,污泥中的磷在缺氧的條件下又重新釋放筆試上清液中,降低了磷的去除效率。 機械濃縮脫水設備用于污泥濃縮近年來發展較快,具有占地面積小,濃縮效果好, 操作簡便等優點,且與脫水設備配套使用時結構緊湊。由于機械濃縮時間短,可

52、減少磷 的釋放,目前新建污水廠多采用機械濃縮方式。 污泥脫水設備目前國內大中型城市污水廠基本都采用帶式脫水機,并積累了豐富的 經驗。帶式脫水機的優點是電耗低、噪音小、運行穩定。近年來,臥式螺旋離心機在城 市污水廠中也有應用,其主要優點是脫水效果好、節省藥劑、不需沖洗、附屬設備少, 污泥濃縮污泥消化污泥脫水 但其缺點是噪音大、電耗高。因此,本工程采用帶式濃縮脫水一體化機。 5.6.3 污泥出路污泥出路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必然產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這些污泥具有體積大、易腐敗、 有惡臭的特點,如不進行處理,任意排放,必將引起嚴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污泥的處置 十分必要。 污泥處置有多種方式,如填海、填

53、埋、農田利用、焚燒等。 各種處置方式對污泥處理的要求見表 5-7。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的出路主要有三 種,一是作林用及綠化,二是填埋,三是與城市垃圾混合處理如堆肥等。 污泥處置方式比較表 表 5-7 污泥處置處理要求最終處置 還田農用 穩定和無害化 機械脫水含固率 20-30%干污泥 按國家標準,要求將污泥散到農田后翻 耕,可種草、麥等。 填海 穩定和無害化 機械脫水含固率 20-30%干污泥 填埋 盡量穩定和無害化 機械脫水含固率 20-40%干污泥 安全填埋場作處置 焚燒機械脫水含固率 20-40%干污泥焚燒廠和灰渣的安全填埋場 5.6.3.15.6.3.1 林用及綠化林用及綠化 城市污

54、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中既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鉀等植物營養成份、能改善 土壤結構的有機質及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多種微量元素,同時也含有重金屬及某些 難降解有機物。對中小型污水處理廠來說,其污泥主要以有機質為主。對林用來說要求 相對較寬,基本上無有害物、季節、數量限制。 5.6.3.25.6.3.2 填埋填埋 泥餅進行衛生填埋也是采用較多的處置方法之一。但需要大量的場地和運費,且地 基需做防滲處理。 5.6.3.35.6.3.3 與城市生活垃圾混合處理與城市生活垃圾混合處理 污泥泥餅可送至垃圾處理廠與垃圾混合處理。 綜上所述,本次設計結合目前山南新區的實際綜合情況考慮,建議山南新區污水處 理廠一期

55、工程脫水后的污泥,一期工程可考慮暫時堆放在二期備用地上自然風干,以降 低部分含水率,再運至垃圾填埋場衛生填埋,待淮南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中心建成后, 污水廠脫水后污泥直接運往污泥處置中心集中處理。 柵渣因數量較小,隨生活垃圾一道外運。 5.75.7 廠區防洪排澇廠區防洪排澇 根據規淮南市總體規劃(2005-2020),2010 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 130 萬人, 2020 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 165 萬,按照防洪標準(gb5020194)確定,淮南市屬 級特別重要的城市,防洪標準不低于 200 年一遇。 高塘湖防洪標準水位為:重現期 10 年一遇的防洪水位為 21.5 米,20 年一遇的防洪

56、水位為 22.5米,50 年一遇的防洪水位為 23.5 米。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用地 范圍現況地面高程為 4041m,滿足防洪要求。 該廠址平均自然地面高程 4041m ,污水廠廠區地面設計標高根據廠區內部土方平 衡計算后確定為 41.6m。由于廠外道路標高在 40m 左右,廠區標高高于廠外附近的城市道 路。因此,本污水處理廠區不受內澇影響。且污水廠南側有一條排水澗溝,流向高塘湖, 溝底標高在 3538m 左右,可以滿足污水處理廠的雨水排水需求。 5.85.8 與二期工程的銜接與二期工程的銜接 根據前述對污水量的預測,本工程的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 5 萬 m3d。廠內構筑物粗 格柵、進水

57、泵房、沖洗廢水池、消毒渠、綜合樓、食堂浴室、機修倉庫、加藥間、脫水 機房、配電房等土建按 10 萬 m3d 規模設計預留,設備分期安裝,預留二期除臭裝置的 土建預留。細格柵、旋流沉沙池、氧化溝、二沉池、濾池按 5 萬 m3d 規模設計,二期增 加 1 組,考慮到二期山南新區的建成區面積越來越大,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二期增設 除臭裝置 1 套。廠區內進水總管和出水總管和出水總管按 10 萬 m3d 規模設計到位。 6 6 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工程工程 6.16.1 設計規模設計規模 本工程一期工程(2010 年):qavg5104m3/d2083.3m3/h; 總變化系數 kz=1.38; 最大

58、設計流量 qmax=2875m3/h799l/s; 二期工程(2015 年)最大設計流量 qmax=5416.7m3/h 6.26.2 污水、污泥和深度處理工藝污水、污泥和深度處理工藝 6.2.1 污水處理污水處理工藝方案工藝方案 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是根據進水水質和出水水質要求來確定的。從進廠污水水質情 況看,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甚微,且污水 bod5/codcr=0.45,污水可生化性較好,只要嚴 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污水廠,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是有保障的。 從污染物要求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表 1 一級 標準的 b 標準:codcr60mg/l、bo

59、d520mg/l、ss20mg/l、nh3-n8mg/l、tp 1mg/l 的的去除率來看,codcr 去除率不低于 80%,bod5去除率不低于 88.9%,ss 去除 率不低于 90%,nh3-n 去除率不低于 77.1%,tp 去除率不低于 77.7%。要實現上述污染物 質的去除率,除 tp 外采用生化處理是可以完全實現的,而且也是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的 工藝。這樣不僅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更主要的是處理效果較穩定。因此, 本污水廠污水處理采用以生化處理為核心的處理工藝。 生化處理工藝有多種類型,選擇何種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廠設計的關鍵,處理工藝 選擇是否合適不僅關系到污水處理廠的處

60、理效果,而且還將影響工程的投資、運行穩定 性、運行費用和管理等方面。因此,必須根據國情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生化處理工藝 進行慎重選擇,以獲得最佳處理效果。由于本工程主要是去除 bod5、codcr、ss、nh3- n、p 等污染物,能夠去除有機物并具備除磷脫氮功能的生化處理工藝主要有氧化溝法、 sbr 類及其變型工藝、a2/o 法、ab 法、生物曝氣濾池法等。 根據本次工程確定的進水水質特點和出水水質要求,因 a2/o 氧化溝工藝具有流程簡 單,出水水質好,設備簡單,投資及運行費用低,便于操作、管理等優點,目前在國內 采用較多,淮南市的第一污水廠和西部污水廠生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氧化溝處理工藝,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