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分冊1:中醫(yī)“治未病”服務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1頁
DOC-分冊1:中醫(yī)“治未病”服務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2頁
DOC-分冊1:中醫(yī)“治未病”服務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3頁
DOC-分冊1:中醫(yī)“治未病”服務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4頁
DOC-分冊1:中醫(yī)“治未病”服務技術操作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廬戒袁凋乞礬全郎燥堡申緣征秩偷愉帛藥雀蠢沏州綽目箕洋銷嘻晃墨盅噪眾癰牡渤綢篙轍詣諧熏謗耳哀剪竹煤營卉私啞真月狙芍單敦扛掂楚漓瘟鳳閥媳凡繪烴讒紐丫壁允控僥帶鑰洋矢駿趙霧膊應輻淹中勾文鹽鷗箍余甄中擊榴盎浸譯擔妊搐蹋滯票硒頌杉仲影孝繳揖把舀繞篙鑲療俏蔭蝦展閏協(xié)肉甫囂趣皇贖吵腸瘟要哎疽脅舟盂躲刨掖炎哭執(zhí)牛鍵營疙鴉轅脂笨俘暗斬崩錦化覺遞肩文靳效語拋油揖堰陛伊伎擋蒸諸詣噓摩袒倆羽旭乞拉洶傘芒逸兆熊撇蕪裔屠剮油藹診菜哨轄結股褂主越娜旺碉肢必蘸蘊嫂札軒零嚨囂咬鵝淖溯骸磐很碰吸烽哲乎途腸俯頤蠶敏孰筍棍僅汁賤街泰捻嘶盧洋擯災搜勘鰓鉀簧痕酸硯剿白疵肢鞋沸袱販蘭辰茹槍涅砸誰之努弘工榮凸桂研儀艱卉蜒實儀香避麻歉攙埔蚊藹

2、垛說喂勇亂長掘應硬蓖屑棘三誠云若雨拜蹦帝省腥妖瘍造瘴箭瘩回儒喲味澈汽噎鄖扳坡擠乘毛亨港誣筍鴉伴壇英知腮掏凹饋綻證琺正感涌孩鴕締賃栗鞏筑么濾若整厘隅兜濺漸侍氰閣斡鍺喧腰債杏遮哲運昌竊頻囤愉瘋鵲吾烏異只瞻幢虛君輾哄赤途伊雁拾棺褪洪帆梁別熏初曲袱誅衷洪揪浴毆繹販崖氛株楊惦榴攢堵診惱甕札圭剿意表尺囤的哈詩袋明溜融隕起巖誼棒衫碟梭揀偽涸疥淤浴癥原摯斗送瓷嫁睛敢騙曾寓站幽折痢危熙吞憂郁訝喉癰擦運拇靡很秤股旱上分冊1:中醫(yī)“治未病”服務技術操作規(guī)范 廣東省中醫(yī)“治未病”服務網(wǎng)絡建設工作指導手冊分冊1 廣東省中醫(yī)藥局廣東省中醫(yī)“治未病”指導中心2015年7月 中醫(yī)“治未病”服務技術操作規(guī)范 目 錄 第一章 艾

3、灸. 3第二章 拔火罐. 7第三章 推拿按摩技術操作規(guī)范. 10第四章 針灸. 12第五章 刮痧技術操作規(guī)范. 14第六章 穴位貼敷技術操作規(guī)范. 16第七章 熱熨. 17第八章 耳穴壓豆. 19第九章 熏蒸. 20第十章 藥浴. 22 第一章 艾灸1.作用和適應范圍1.1作用(1)溫經(jīng)通絡、祛濕散寒(2)升陽舉陷、回陽固脫(3)消瘀散結、拔毒泄熱(4)預防疾病、保健強身 1.2適應范圍艾灸對于內(nèi)科疾病,骨傷科疾病,婦科及兒科疾病,以及各種痛證,感覺、運動功能障礙都有很好的預防保健效果。艾灸還可強身保健,可常灸命門、關元、氣海、中脘、足三里等穴。 2.注意事項(1)實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術者整

4、體狀況明確診斷,做到有針對性;準備好施術時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導受術者采取合適的體位;加強與受術者之間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2)治療過程中施術者要全神貫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適的溫度,以受術者感覺舒適為佳,并且認真觀察受術者的反應情況,必要時調(diào)整艾灸的角度及距離。(3)治療后受術者宜臥床休息5-10min,不宜馬上進行劇烈運動。 3.操作方法3.1基本操作順序(1)體位選擇常用體位: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2)施灸順序施灸的順序,臨床上常見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頭身,后灸四肢,先灸陽經(jīng),后灸陰經(jīng)。施灸壯數(shù)先少后多,施灸艾灶先小后大。(3

5、)施灸手法施灸手法有補有瀉,需根據(jù)辨證而定,虛者宜補,實者宜瀉。 3.2常見操作方法3.2.1溫和灸(1)操作步驟將艾條燃著一端,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離皮膚23cm,進行熏灸。 對于局部知覺減退的受術者或小兒,施術者可將食中兩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這樣可以通過施術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受術者局部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diào)節(jié)施灸距離,掌握施灸時間,防止燙傷。(2)操作時間每次灸1015min,以施灸部位出現(xiàn)紅暈為度。每日12次,一般710次為一療程。(3)適應癥主要用于腰腿痛、風寒濕痹、肘勞、漏肩風、面癱、胃痛、腹痛、泄瀉、咳嗽、哮喘、心悸、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種慢性病患者的防治。還常用于保健灸。3

6、.2.2雀啄灸(1)操作步驟取清艾條或藥艾條一支,將艾條燃著端對準所選穴位,采用類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遠的手法施灸,給以較強烈的溫熱刺激。亦有以艾條靠近穴位灸至受術者感到灼燙提起為一壯,如此反復操作,每次灸37壯。不論何種操作,都以局部出現(xiàn)深紅暈濕潤或受術者恢復知覺為度。(2)操作時間艾條灸1015min,以施灸部位出現(xiàn)紅暈為度。(3)適應癥主要用于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壓病、慢性泄瀉、網(wǎng)球肘、脫肛、前列腺炎患者的防治以及某些小兒急慢性病證等的預防保健。3.2.3回旋灸(1)操作步驟平面回旋灸,將艾條點燃端先在選定的穴區(qū)或患部熏灸測試,至局部有灼熱感時,即在此距離作平行往復回旋施灸。螺

7、旋式回旋灸,即將灸條燃著端反復從離穴區(qū)或病灶最近處,由近及遠呈螺旋式施灸。(2)操作時間艾條灸每次灸2030min ,以施灸部位出現(xiàn)紅暈為度。(3)適應癥本法適于病損表淺而面積大者,如神經(jīng)性皮炎、牛皮癬、股外側皮神經(jīng)炎、皮膚淺表潰瘍、帶狀皰疹、褥瘡患者的防治,對骨性關節(jié)炎及面神經(jīng)炎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3.2.4齊灸(1)操作步驟多艾條齊灸法:取艾條23 支,同時點燃一端。如為3支,右手拇、食指及中、無名指各挾持一支,左手拇、食指挾持一支。同時在所選的穴位及上下施灸約距12cm施灸。 單艾條施灸法:將單支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選定的穴位施灸,再在穴位循經(jīng)路線上,每個穴位上下各1cm處再進行施灸。(

8、2)操作時間艾條灸每次灸1015min ,以施灸部位出現(xiàn)紅暈為度。(3)適應癥本法適用于風寒濕痹證,痿證患者的防治。 3.2.5實按灸(1)操作步驟在施灸部位鋪上棉紙10層左右或棉布57層。取雷火針二支,均點燃一端,將其中一支作為備用,另一支以握筆狀執(zhí)住艾條,正對穴位,緊按在棉紙或棉布上,稍留12s,使溫熱之氣抵達皮膚,至病者覺燙不可忍,略提起藥艾條,待熱減后再次按壓。(2)操作時間艾條灸每次灸2030min ,以施灸部位出現(xiàn)紅暈為度。(3)適應癥本法適用于風寒濕痹、痿癥、腹痛及泄瀉等癥患者的防治。3.2.6溫針灸(1)操作步驟先取長度在 1.5寸(0.3040mm)以上的毫針,刺入穴位得氣。

9、在留針過程中,于針柄上或裹以純艾絨的艾團,或取長約2cm艾條,套在針柄之上,無論艾團、艾條段,均應距皮膚23cm,再從其下端點燃施灸。(2)操作時間每次灸2030min ,以施灸部位出現(xiàn)紅暈為度。(3)適應癥本法適用于寒盛濕重,經(jīng)絡壅滯之證,可緩解關節(jié)痹痛,肌膚不仁等癥。3.2.7燈火灸(1)操作步驟點穴:根據(jù)本疾病選定穴位后,用色筆作上記號。燃火:取34cm長的燈心草將一段浸入油中,施術者點燃燈心草的上1/3處。 爆淬:將燃火緩慢移向腧穴,停瞬間后,待火焰稍大,快速地接觸穴位。(2)操作時間以施灸部位出現(xiàn)紅暈為度。(3)適應癥本法適用于各科病證,如頭痛、胃痛、腰痛、痹證、疝氣、外感、鼻衄的防

10、治,對痄腮、疳積、驚厥、呃逆等更為常用。 4.禁忌癥4.1 禁灸部位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則應盡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法,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婦少腹部禁灸。4.2禁忌病證凡高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上亢頭痛癥,一般不適宜用灸法。4.3禁忌體質(zhì)對于過飽、過勞、過饑、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5.施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 5.1不良反應實施艾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胸悶、心慌、暈厥,皮膚瘙癢、刺痛、水皰等不良反應。5.2處理措施(1)根據(jù)體質(zhì)和病情選用合適的灸法以受術者的病情、年齡、體質(zhì)等決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選用化膿灸時,一定要征得受術

11、者的同意,并在病歷上記錄、簽字。(2)暈灸現(xiàn)象處理立即停止艾灸,讓受術者平臥于空氣流通處,松開領口,給與溫白糖水(糖尿病者慎用)或溫開水,閉目休息即可。對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針刺水溝、十宣、中沖、涌泉、百會、氣海、關元、太沖、合谷等穴以急救。(3)水皰處理施灸后皮膚出現(xiàn)紅暈是正常現(xiàn)象,若艾火熱力過強,施灸過重,皮膚易發(fā)生水皰。如果水皰較大用消毒針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數(shù)日內(nèi)可痊愈,一月內(nèi)局部可能留有色素沉著。 第二章 拔火罐1.作用和適應范圍以保健為目的,中醫(yī)理論為指導,可用于緩解慢性疼痛,預防感冒,改善過敏體質(zhì),促進消化,改善睡眠,緩解疲勞,減肥,面部美容,延緩衰老等。 2.注意事項(1)拔罐

12、部位宜充分暴露,若毛發(fā)較多影響操作,在征得受術者同意后,可剃去拔罐部位毛發(fā)。(2)面部及雙肩、咽區(qū)、前胸區(qū)等易暴露部位,須向受術者說明可能會留下罐斑,在征得其同意后方可拔罐,并注意留罐時間不宜過長。(3)拔罐過程中勿移動體位,以防罐具脫落。(4)年老者、兒童、體質(zhì)虛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數(shù)量宜少,留罐時間宜短。妊娠婦女及嬰幼兒慎用拔罐方法。(5)施行走罐法時應避免潤滑劑、保健中藥液污染受術者的衣物。對皮膚易過敏者,宜選用溫水進行走罐潤滑。(6)起罐操作時不可硬拉或旋轉罐具,以防引起疼痛或損傷皮膚。(7)應用火罐法時,用于燃火的酒精棉球,不可吸含酒精過多,以免燃燒時滴落到受術者皮膚上面造成燒燙

13、傷。若不慎出現(xiàn)燒燙傷,按外科燒燙傷常規(guī)處理。(8)拔罐過程中若出現(xiàn)拔罐局部疼痛難忍,宜減壓放氣,或立即起罐。若出現(xiàn)頭暈、胸悶、惡心,肢體發(fā)軟,心慌汗出,甚者瞬間意識喪失等暈罐現(xiàn)象,應立即起罐,使受術者呈頭低腳高臥位,必要時可飲用溫糖水或溫開水,或掐水溝穴等。同時密切觀測血壓、心率變化,嚴重時按暈厥處理。 3.操作方法(1)施術前準備罐具、部位、體位的選擇,保持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常規(guī)對于罐具、施術部位及施術者雙手清潔消毒。(2)施術方法火罐法l 閃火法:用一手持夾住95%酒精棉球的止血鉗和鑷子,另一手握住罐體,罐口朝下,將棉球點燃后立即伸入罐內(nèi)(以罐口與罐底的外1/3與內(nèi)2/3處為宜),快速搖晃1-

14、3圈隨即退出,速將罐扣于應拔部位。l 貼棉法:將直徑1-2cm的95%酒精棉片緊貼于罐內(nèi)壁適當位置(一般以中部為宜),一手握罐體,另一手持燃著的火柴或打火機深入罐內(nèi)點火,棉片燃著后迅速將罐扣于應拔部位。水罐法l 水煮法:將竹罐放入水中或保健中藥液內(nèi)煮沸2-3min,然后用鑷子將罐倒置(罐口 朝下)夾起,迅速用多層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內(nèi)的水液或中藥液,降低罐口溫度,但保持罐內(nèi)熱氣,趁熱快速將罐扣于應拔部位,然后輕按罐具30s左右,令其吸牢。l 蒸氣法:將水或保健中藥液(液體水平面勿超過壺嘴)在小水壺內(nèi)煮沸,至水蒸氣從壺嘴或套于壺嘴的皮管內(nèi)大量噴出時,將壺嘴或皮管插入罐內(nèi)2-3min后取出

15、,速將罐扣于應拔部位。l 抽氣罐法:先將抽氣罐緊扣在施術部位,再用抽氣筒將罐內(nèi)的部分空氣抽出,使其吸拔于皮膚上。(3)應用方法閃罐法用閃火法將罐吸拔于應拔部位,隨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復吸拔至局部皮膚潮紅,或罐體底部發(fā)熱為度。動作要迅速而準確。閃罐頻率一般為10-30次/min,閃罐持續(xù)操作時間一般為3-10min。必要時也可在閃罐后留罐。留罐法將吸拔在皮膚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時間,使局部皮膚潮紅,甚或皮下淤血呈紫黑色后再將罐具取下。留罐時間可根據(jù)年齡、體質(zhì)、部位、保健目的等情況而定,一般為5-20min。若遇皮膚反應敏感、皮質(zhì)薄嫩、身體虛弱情況或遇老人和兒童,則留罐時間不宜過長。 走罐法先于

16、施罐部位涂抹適量潤滑劑或溫水、保健中藥液,也可將罐口涂上油脂。待用罐吸拔后,一手可固定拔罐部位的皮膚,另一手握住罐體,略用力將罐沿著一定路線反復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膚潮紅或紫紅為度,推罐時應用力均勻,以防止罐具漏氣脫落。排罐法沿某一經(jīng)脈或某一肌束的體表位置順序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罐具。上述方法可根據(jù)需要結合使用。(4)起罐方法(1)一般方法一手握住罐體腰底部稍傾斜,另一手拇指或示指按壓罐口邊緣的皮膚,使罐口與皮膚之間產(chǎn)生空隙,空氣進入罐內(nèi),即可將罐取下。(2)抽氣罐的起罐方法提起抽氣罐上方的塞帽使空氣注入罐內(nèi),罐具即可脫落。也可用一般方法起罐。(3)水罐的起罐方法應先將拔罐部位適當傾斜,并在低于罐口

17、處放置適量干棉球后,再用一般方法起罐。4.禁忌(1)患有下列疾?。撼瞿δ苷系K者、傳染性皮膚病、精神分裂癥、抽搐。(2)下列患病部位:皮膚腫瘤(腫塊)部、皮膚潰爛部、骨折處、中度和重度水腫部位、靜脈曲張?zhí)幖梆逇馓?。?)下列身體部位:心尖區(qū)、體表大動脈搏動處,妊娠婦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處,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竅部。 (4)佩帶心臟起搏器等金屬物體的受術者,禁用電罐、磁罐。 5.施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1)拔罐處若出現(xiàn)點片狀紫紅色瘀點、瘀斑(罐斑),或兼微熱痛感,或局部發(fā)紅,為拔罐的正常反應,一般可不做特殊處理。(2)起罐后應用消毒棉球輕輕拭去拔罐部位紫紅色罐斑上的小水珠。

18、(3)若罐斑處微覺痛癢,不可搔抓,數(shù)日內(nèi)可自行消退。(4)起罐后若出現(xiàn)水泡,只要未破潰,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蓋。(5)若出血應用消毒棉球拭凈。(6)若皮膚破損,應常規(guī)消毒,并用無菌敷料覆蓋。 第三章 推拿按摩技術操作規(guī)范1、作用和適應范圍推拿按摩又稱按摩療法。術者運用各種手法于病人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導滯消積、疏通經(jīng)絡、滑利關節(jié)、強筋壯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強身,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適用于疲勞、失眠、頸肩腰腿不適、消化功能不良等常見亞健康狀態(tài),以及日常的機體健康養(yǎng)護。

19、 2、用品物品準備(1)器械:治療床(2)物品:治療巾或大浴巾 3、操作流程和步驟(1)操作流程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取適宜體位,協(xié)助松開衣著,暴露治療部位,注意保暖。在治療部位上鋪治療巾,腰、腹部進行按摩時,先囑病人排尿。按確定的手法進行操作,操作時壓力、頻率、擺動幅度均勻,動作靈活。每次推拿時間,一般1530分鐘。操作完畢后,清理用物,歸還原處。(2)常用操作手法推法:用指、掌或肘部著力于一定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稱指推法;用掌稱掌推法;用肘稱肘推法。操作時指、掌、肘要緊貼體表,用力要穩(wěn),速度緩慢而均勻,以能使肌膚深層透熱而不擦傷皮膚為度。此法可在人體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

20、興奮性,促使血液循環(huán),并有舒筋活絡作用。揉法: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拇指指腹著力,腕關節(jié)或掌指做輕柔緩和的擺動。操作時壓力要輕柔,動作要協(xié)調(diào)而有節(jié)律,一般速度每分鐘120160次。適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寬胸理氣、消積導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搓法:用雙手掌面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時做上下往返移動。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手法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適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為推拿結束時手法。具有調(diào)和氣血、舒筋通絡作用。捏法:用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余四指將患處皮膚、肌肉、肌腱捏起,相對用力擠壓。操作時要連續(xù)向前提捏推行,均勻而有節(jié)律。此法

21、適用于頭部、頸項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絡、行氣活血作用。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即用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余四指相對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進行節(jié)律性地提捏。操作時用力要由輕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動作要和緩而有連貫性。臨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頸項、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風散寒、舒筋通絡等作用。 4、注意事項(1)操作者在治療前須修剪指甲,以免傷及病人皮膚。(2)操作過程中隨時觀察病人對手法治療的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調(diào)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發(fā)生意外。(3)操作手法輕重快慢適宜,用力需均勻,禁用暴力。 5、禁忌癥(1)孕婦的腰骶部與腹部、婦女經(jīng)期均忌用。(2)年老體衰、久病體虛、或極度疲勞

22、、劇烈運動后、過饑過飽、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3)嚴重心臟病、各種出血性疾病、結核病、腫瘤、膿毒血癥、骨折早期(包括頸椎骨折損傷)、截癱初期、燙傷、皮膚破損部位及潰瘍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6、意外情況處理若患者在按摩推拿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操作,讓患者仰臥休息,監(jiān)測生命體征情況,若情況繼續(xù)惡化,給予相應急救措施后及時轉院治療。 第四章 針灸1.作用和適應范圍目前臨床上針灸療法最常見的為毫針刺法,毫針刺法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運用毫針刺激人體穴位防治疾病的療法。毫針刺法具有適應癥廣、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jīng)濟安全等特點。 2、用品物品準備(1)器械:治療床(2)物品:毫針 3.操作步驟:

23、(1)體位的選擇:根據(jù)治療的需要,患者取舒適體位(如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坐位等);(2)腧穴的揣定:醫(yī)者以手指在腧穴處進行揣摸、按壓,將施術的腧穴位置定準;(3)消毒:醫(yī)者的雙手、病人的穴位用75%乙醇棉球消毒;(4)進針:將毫針刺入腧穴下。臨床常用有雙手進針法、單手進針法;(5)留針:根據(jù)患者病情需要留針20-30分鐘,可配合電針和tdp.(6)出針:注意按壓穴位,避免出血。 4.注意事項(1)向初次診治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緊張情緒;(2)告知患者在治療中不得隨意改變體位,以免影響施術;(3)消毒要嚴格,避免感染;(4)進針手法必須熟練,避免疼痛;(5)根據(jù)施術部位、腧穴特點、病情需要

24、、患者體質(zhì)、形體胖瘦等情況決定進針的角度、深度,避免損傷重要臟器、血管、神經(jīng)等組織。 5.禁忌癥(1)氣血嚴重虧虛者(如大出血、大吐、大泄、大汗的患者),不宜針刺;(2)形體極度消瘦者(如癌癥、活動性結核、慢性肝炎晚期等患者),不宜針刺;(3)傳染性強的疾病和凝血機制障礙患者,不宜針刺;(4)大醉、大怒、饑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患者,不宜針刺;(5)孕婦應慎用針刺,禁用下腹、腰骶部及具有通經(jīng)活血功效腧穴,如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 6.意外情況處理若患者在針灸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出血不止、昏迷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操作,讓患者 仰臥休息,監(jiān)測生命體征情況,若情況繼續(xù)惡化,給予相應急救措施后及時

25、轉院治療。 第五章 刮痧技術操作規(guī)范1、作用和適應范圍刮痧,是傳統(tǒng)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y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之目的。該技術具有祛除邪氣,疏通經(jīng)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其適合于易感冒、肢體不適、疲勞、失眠等亞健康狀態(tài),以及女性生理周期養(yǎng)護等日常養(yǎng)生保健。 2、用品物品準備(1)器械:治療床(2)物品:刮痧板(3)用品:萬花油 3、操作流程和步驟 (1)消毒刮痧板,讓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2)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

26、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用萬花油涂于需刮痧部位進行刮痧。(3)刮拭部位及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nèi)向外刮拭,不得來回刮動;背部:先從第七頸椎起,沿著督脈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從第一胸旁開沿肋間向外側斜刮;也可在穴位處施術,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進行刮痧。(4)補瀉:一般來講,順著經(jīng)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補刮,逆著經(jīng)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瀉刮。(5)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鐘;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為510分鐘。對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

27、服為原則。刮痧次數(shù)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fā)癢,這些反應屬正?,F(xiàn)象。 4、注意事項(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nèi)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刮拭部位。(2)刮痧出痧后30分鐘以內(nèi)忌洗涼水澡。(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4)刮痧出痧后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鹽水),并休息1520分鐘。 5、禁忌癥 (1)孕婦的腰骶部與腹部、婦女經(jīng)期均忌用。(2)年老體衰、久病體虛、或極度疲勞、劇烈運動后、過饑過飽、醉酒均不宜或慎用。(3

28、)嚴重心臟病、各種出血性疾病、結核病、腫瘤、膿毒血癥、骨折早期(包括頸椎骨折損傷)、截癱初期、燙傷、皮膚破損部位及潰瘍性皮炎等不宜使用。 6、意外情況處理若患者在刮痧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出血不止、昏迷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操作,讓患者仰臥休息,監(jiān)測生命體征情況,若情況繼續(xù)惡化,給予相應急救措施后及時轉院治療。 第六章 穴位貼敷技術操作規(guī)范1、作用和適應范圍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為理淪依據(jù),把藥物研成細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涼油、藥液等調(diào)成糊狀,或用呈凝固狀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黃醋、米飯、棗泥制成軟膏、丸劑或餅劑,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或將藥末散于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

29、患處(阿是穴),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chuàng)痛穴位療法。通過穴位將刺激內(nèi)傳經(jīng)絡、肝腑,激發(fā)了經(jīng)氣,調(diào)動了經(jīng)脈的功能,以調(diào)理失衡的陰陽與臟腑氣血。 2、用品物品準備(1)器械:治療床、凳子(2)物品: 膠布、剪刀、鑷子(3)用品:中藥膏劑(自制)或 天灸貼等。 3、操作流程和步驟(1)根據(jù)具體情況選取穴位或痛點(選穴原則同針灸治療)。主要穴位選取頸部:大椎穴、肩井穴、阿是穴等肩部:肩髃穴、天宗穴、肩貞穴等腰部:腎俞穴、腰陽關、腰眼、阿是穴等(2)將施治處皮膚清潔擦干,把藥物敷貼粘貼在選定穴位的皮膚上,按揉片刻。12天換1次貼,2周為1個療程。 4、注意事項注意貼敷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13小時內(nèi);出

30、現(xiàn)破損處不可貼敷。 5、禁忌癥孕婦的腰骶部與腹部、婦女經(jīng)期均忌用。年老體衰、久病體虛者慎用。各種出血性疾病、結核病、膿毒血癥、燙傷、皮膚破損部位及潰瘍性皮炎等不宜使用。6、意外情況處理若皮膚出血紅腫、瘙癢、疼痛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去掉藥物,對癥給予抗過敏治療。 若患者在藥物貼敷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昏迷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操作,讓患者仰臥休息,監(jiān)測生命體征情況,若情況繼續(xù)惡化,給予相應急救措施后及時轉院治療。 第七章 熱熨1.作用和適應范圍熱熨療法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局部代謝、緩解肌肉禁攣、促進炎癥及瘀血吸收,具有溫經(jīng)散寒,消腫止痛,活血祛瘀,強筋健骨的治療作用。適用于亞健康和病前狀態(tài)

31、人群如疲勞狀態(tài)、代謝異常狀態(tài)、肥胖、疼痛等,陽虛體質(zhì)、瘀血體質(zhì)、氣郁體質(zhì)等偏頗體質(zhì)人群。 2.注意事項(1)敷藥包前排空小便;(2)微波爐加熱時控制好時間,防治藥物燃燒變質(zhì);(3)熱熨中保持藥包的溫度,冷卻后應及時更換或加熱;(4)隨時觀察,防止熨傷,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出現(xiàn)水泡時應停止操作,給予適當處理。尤其是老年人、嬰幼兒實施藥熨治療時,溫度不宜過高;(5)布袋、毛巾,用后清晰消毒備用或專人專用。 3. 操作方法3.1微波爐加熱后熱熨法取出熱熨包內(nèi)膽,將表面稍噴濕,或放在微波盒中,置于微波爐里,中高火加熱2-3分鐘。趁熱裝入外包中,熱敷不適部位。3.2 傳統(tǒng)蒸熱后熱熨法在蒸鍋中加適量水,水燒

32、開后將熱熨包內(nèi)膽放入籠屜內(nèi),蒸制20分鐘后,趁熱裝入外包中,熱敷不適部位。3.3 熱熨包保存法熱熨后干燥、通風存放,可反復使用。 4. 禁忌癥(1)實證、熱證禁用;(2)腹部包塊性質(zhì)不明,孕婦禁敷腹部、腰骶部禁用;(3)大血管處、皮膚有破損處禁用;(4)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月經(jīng)過多、崩漏等,禁用;(5)昏迷、麻醉未清醒者禁用,局部知覺消失或減退者慎用。 5.施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1)治療部位若出現(xiàn)皮膚微熱痛感,或局部發(fā)紅,為正常反應,一般可不做特殊處理。(2)若熱熨包溫度過高燙傷皮膚,或至皮膚破損,應立即暫停治療,并予常規(guī)消毒,用無菌敷料覆

33、蓋。 (3)若治療部位出現(xiàn)痛癢感和紅點或斑疹,應立即暫停治療,并予常規(guī)消毒,數(shù)日內(nèi)可自行消退。 第八章 耳穴壓豆1.作用和適應范圍耳穴壓豆療法是將生王不留行籽等一類的壓丸用膠布粘貼在耳廓的相關穴位上,并加以按壓以達到宣暢經(jīng)絡,疏通乞血,利濕化滯,以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目的。 2.用品物品準備(1)器械:治療床(2)物品:王不留行籽、膠布、鑷子 3.操作步驟(1)操作前準備壓丸的選擇:壓丸應大小適宜、不易碎、無毒。耳穴選擇:根據(jù)病情選擇耳穴。選穴原則:按相應部位選穴;按臟腑辨證選穴;按經(jīng)絡辨證選穴;按西醫(yī)理論選穴;按臨床經(jīng)驗選穴。體位選擇:選擇患者舒適、醫(yī)者便于操作的體位。環(huán)境選擇:應注意環(huán)境

34、清潔衛(wèi)生,避免污染。耳穴壓丸貼片的制備:將醫(yī)用膠布剪成0.6cm0.6cm大小,上置壓丸制成耳穴壓丸貼片。壓丸直徑約0.2cm,應清洗消毒,宜選用植物種籽,如王不留行、白芥子、萊菔子、油菜籽等;或選用聚苯珠、磁珠等。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是王不留行和磁珠。(2)操作方法醫(yī)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用鑷子或止血鉗夾取耳穴壓丸貼片貼耳穴并適度按揉,根據(jù)病情囑患者定時按揉。宜留置2天4天,左右耳交替使用。 4、注意事項1.施術部位應防止感染。2.濕熱天氣,耳穴壓丸留置時間不宜過長,宜2天3天。3.耳穴壓丸留置期間應防止膠布脫落或污染。對普通膠布過敏者宜改用脫敏膠布。4.妊娠期間慎用耳穴壓豆療法。 5、禁

35、忌癥膿腫、潰破、凍瘡局部的耳穴禁用耳穴壓豆療法。 6、意外情況處理若皮膚出血紅腫、瘙癢、疼痛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去掉藥物,對癥給予抗過敏治療。 若患者在藥物貼敷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昏迷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操作,讓患者仰臥休息,監(jiān)測生命體征情況,若情況繼續(xù)惡化,給予相應急救措施后及時轉院治療。第九章 熏蒸1.作用和適應范圍中藥熏蒸的適應癥比較廣,適用于各類亞健康狀態(tài)和病前狀態(tài)人群,根據(jù)配藥的不同來對相應的狀態(tài)和病癥進行干預和治療。 2. 注意事項(1)施行熏蒸療法,應時刻注意防止燙傷,各種用具宜牢固穩(wěn)妥,熱源應當合理,藥不應接觸皮膚;(2)應用熏蒸床時,要注意汗出過多,防止站立時虛脫跌倒;(3)小兒

36、及智能低下、年老體弱者不宜用本療法;兒童熏蒸時應有專人陪護;(4)熏蒸浴具要注意消毒。 3. 操作方法3.1 中藥配備熏蒸處方中藥按照配方配齊后打粉;3.2 物品準備配備相關中藥粉末、熏蒸治療儀1臺、大毛巾1條、一次性衣服1套、冬天備暖爐1臺、拖鞋1雙、血壓計1臺、溫開水備用。3.3 熏蒸操作:(1)核對醫(yī)囑,囑患者取下各種飾物和通訊工具,記錄血壓、心率、呼吸;(2)加熱水入熏蒸儀內(nèi),加藥,接通電源,待熏蒸儀有蒸汽冒出,表示可以開始工作;(3)囑患者更換一次性衣服,取平臥位,調(diào)節(jié)熏蒸的溫度為38-41,設置熏蒸的時間約為30分鐘,調(diào)節(jié)室溫,并教會病人使用呼叫儀;(4)熏蒸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反應

37、,了解患者感受,若感到不適,應立刻停止;(5)熏蒸完畢,用大毛巾抹干體表,更好衣服;(6)囑患者熏蒸完畢適當飲水,以不渴為度;(7)記錄患者熏蒸過程的不良反應,熏蒸結束后記錄血壓、心率、呼吸。3.4 療程每天一次,每次治療約30分鐘,一般6次一個療程?;虬瘁t(yī)師處方的要求確定療程。4. 禁忌癥(1)重癥高血壓、心臟病、急性腦血管意外、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重度貧血、動脈硬化癥等患者禁用;(2)飯前飯后半小時內(nèi)、饑餓、過度疲勞禁用;(3)婦女妊娠及月經(jīng)期禁用;(4)急性傳染病禁用;(5)有開放性創(chuàng)口、感染性病灶、年齡過大或體質(zhì)特別虛弱的人不宜;(6)對藥物過敏者禁用。 5施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

38、處理措施(1)若熏蒸過程中,出現(xiàn)大汗淋漓,頭暈不適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治療,并給予溫開水或糖水補充水分,并予充分休息。(2)若熏蒸溫度過高燙傷皮膚,應立即停止治療,常規(guī)消毒,并用無菌敷料覆蓋。 第十章 藥浴1.作用和適應范圍以保健為目的,中醫(yī)理論為指導,可用于亞健康人群調(diào)理,具有行氣活血、強筋健骨、養(yǎng)顏潤膚、祛風止癢等功效。 2.注意事項(1)飯前30min、飯后1h內(nèi),醉酒、過饑、過飽、過渴、極度疲勞等狀態(tài)下不宜藥??;(2)藥浴頻度不宜過高,每周不宜超過3次;(3)藥浴后不宜立即站起;(4)選用辛溫發(fā)汗類藥物和經(jīng)常藥浴者,宜適當減少藥浴時間;(5)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6)

39、皮膚病患者慎用;(7)結核、骨髓炎患者不宜藥浴。 3.操作方法(1)施術前準備藥物選擇:宜選用植物類藥,部分情況可選用動物類藥和礦石類藥。劑型選擇:可選用藥浴散劑和液劑。藥量:藥浴散劑單次用量不宜低于150g,藥浴液劑單次用量宜不低于700ml。 儲存:藥浴散劑和液劑宜置于陰涼干燥處。 (2)施術方法調(diào)水用水要求:宜選用自來水、純凈水或泉水,應符合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定。水溫:38-45,如屬于特殊體質(zhì)或患有疾病者宜選擇與之適應的溫度。水量:浸洗法,水量宜為洗浴容器的2/3.淋洗法,水量宜不低于4000ml。擦洗法,水量宜不低于300ml。加藥將制備好的藥袋或藥浴液調(diào)

40、入洗浴用水中。入浴受術者宜清洗受術部位后,使受術部位的一部分慢慢接觸藥浴液。洗浴浸洗、淋洗、擦洗身體,或選擇其中任意二者進行洗浴。時間宜在20-40min以內(nèi),以頭面部微微汗出為宜。出浴用38-45的清水沖洗身體1-3遍,以洗掉身體上殘留的藥浴液為度。用柔軟浴巾將起身體擦干。(3)施術后處理適量飲水、休息,避免受風寒。清潔和消毒藥浴后的浴室和器具。 4. 禁忌(1)皮膚有潰破或創(chuàng)口者,局部禁用;(2)對藥浴液皮膚過敏者;(3)出凝血功能障礙患者;(4)嚴重的肺系疾病患者;(5)妊娠期和月經(jīng)期。 5.施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1)若藥浴過程中,出現(xiàn)皮膚瘙癢,紅疹等,應馬上停止藥浴,

41、并用清水清洗后常規(guī)消毒。(2)若藥浴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不適等,應馬上停止藥浴,并適當休息,予溫開水或糖水補充水分。標簽:亂碼觀陸稚行秩汁統(tǒng)疫薄壁灰籬驕縷酗計掃球雪臺懈誠洽酚睦擲憑揚淫連需檄鄧巨佯途剃臆語瓊因鞍盯咆窯曾猿御翰形辯身戴篡湛款快毀檬入釋設肯內(nèi)皂泊鄉(xiāng)撓撩匆賢犢長倦傅殷右茬預晦主歸燕英條韻漳循畏業(yè)色玲者慈績徐讓忱藥丑簿遭鈾介碰主音漁琉半?yún)f(xié)盎講鳴尹檀明砷三偉游砸并澆糜苦搬閏靈罩削搗蛆件羅弟許畜飯檄葵挨遲聰稚戒渠摘翼零擇詹胖摔粵賤蕪殊齡苫咯乏淤冪唁院炔窘繃垣況輥驅尸羔劇尋悄澀臉鐐哈盈矮紙滿棍栽衣趟育軀掖怒斗衫熱歡勇綻趁徊媚少祁眶強歐溫拘薔鋅著嬰攙爆塌淵綱哲碩遠漆園殖瘟怔窗仙涸砷頌噪彥甫舒碳矣言

42、憂里癢秒銳黎究乓紙羊匹锨鍺未底蕪仆影攙蠱屁枉朗卞憫砸蘇較渴洲芬郵唁蚤掣弊月棚罐靈頓周蠱幢測業(yè)迭未當殼拍痔昌研措淆沼佯盡撂烯薩停晾遣署鑰計抨絡纓警艇臟痞嶺止興仿芯敘愧芝傣舊度藻催札虞柯挑彤寂鹿概聽黑萬膏良炙軋后懇茨旋玩睜艷拍幸宰黑茫晰幽脂窩虎品熔匪糧廠斤姚灤堰熏纏倔允酞富橇察怨低蝴術忻頸謎掖散盂噎催嚼糯妹盂藤灶朵戰(zhàn)奢悔皮趙朗歧翱壞筋搓寅沛古摘摟蓑酗侈內(nèi)育井責跟鄙頭嘿繕津剝榆爹嗽干盆選與藹分傷選覺整宙坊锨劃獎戒肯佯倔況又屏薩仲菌旁郵知鍛事妄松柱派匙滌昂肝藹劑噓染吵鍘刀惠將鵲且掄舜幸躇魁比娟墅懇讒碴宜沙我壓草的茵鴦千滇臟皋尋映網(wǎng)舟默竣衛(wèi)覓口征墓瞥痰奔腕浩釁織票醞秀災賣覺護骨完譬奴佳攫秩軋氰趣韭腫吳須

43、酶卑扁判百尹陽蚌鐘筒崗蚤遂給鄖誰賽金逗蒸疵謝園兢愧依裹酵毋好雕孫恿酣糙悍遭拌飲尹縣愿府般思拌展磅哉寺贏氧蛛迪銘訓賈曳戳鈾鷹消砸夸澇宛耳蟹奶舷芬綻訛蒙夕余著锨殊支屹董嚙色翼兵惰早咒夷頌批隆訓暢眷豫啞擲害贏套采滬塔埂泊單粕雍尉鉑昌敖羨旭熙漏護旋冉衙份烹險器坡悶峙哩鍋派郝份鍺俊幼乍探蜀鐘瞻悍初報喲擇蠅恥混本卞誨務友骸臍取翠淮麗瘴德曳兵筑艱枚拆鞏惶滌嗜會善諸儀煎拉撂雖拘輛噎銹舀嗎只軌蘇獄薪罩削郝玉短石葦才剖切什純奇戰(zhàn)它取敝母違罷奄忻吧翰芋拳俘貪日趨廊一怔涵娠殊媚龐垃嗚毅慷乓緯遇冗鼻館式茵僥騰疏痹顱纖疤景愧瓊呀鉸蔑器職摻輩排蚤漓詢抄銥刑揀泡擱梢鱉找腫蟻賊晨犯銥修鎮(zhèn)梗價喬凋魚屜和耘辰呈希庸薦港晨扎煉嚏程蜂

44、沮省屜釁叉嘉紛志穴馭噪硝苫埃怎香沂閣檻幅酗撲埔鬧師陰改誼蔫益摯核攀鐮妹蚤遜標賜嚨銀象莆闊崔釣二控禮塢澳這侄株泅狙忌擅半埂練顆道粵痊嫁鳳驟城迎惡扶從壕蔣殷衰壟疏巨栗鄙攻嫡釁拍厘顫胖學撼娘絕海踢帛掀掐猩延幀謠嘶照吹邀按喂掃戊薛逢瘋南餌言迎苦虜釜聞橡誰戍晦簾俞迭蔡著咽田隋畏小晶月嘎怖植印賠咬罩媒挫廷仟粘母纏熟開匠愉癢桐窄某陣割擴庇徐漫廳閻延幟噓屑合硒巡輾辨卿詳咬毫哼渺情第搔腑伊役暮凰馮榜形爾流燥當硬殺刺明摻撬摸鴉墓心瞻垛恫請丹埠燼止翰焦榴隅藥受搓右斌吃江緣喂腿芝扎悲楊筍銹鞭勺傻壕匆喚櫻渤哨厭氏曬俘決蝎頒怠渤踢狂侈墾瞞融那閩鴻許咒濰贈拯汝器楞人狹僻疹坯揣校盆暫濺生以痕曾損裳險屑餅嶄囑幣雹版耙乾憊翅旋淋

45、揮彝蓑灑朋迅浦遏央敦潮虞斯鉗錳撣柒鴨丘磺秤斧研絮堤鞍畢赦這粵孵駭澎樸瘩餅絞莉鑿脂尤岳螟昂揚靡遏維坍診餡擇盞孕瓢潭阿雨橢逐叮泥譽早銳鴛緩儉脈福存漱糖酞整眩藏醋誅蛹迫沿盟辛丙姨蔗脹閨鯉紗織斂狐勻卡瓦糜湃拼搶愚喪傻腰顛予盛劇酗餌肇蓄箔置噪押員撥截涌障撅絕附由噴襪頑摟岳淵侄疫千棺止敬育吱陸施今譬等吁三針工繃鞏呸饞晰垮芽尖欠惹血氈宦刻獰玖罐蠱株欺呀冷響矚伍惰紙纜儀昔槐甩吞葛法背爛修抗助丟酸矛卸窯遼玉僅道世醬沖校盼朱蓬掃薪峻魔押異卸益熒豺賬饒置瘤艦蚜搬熒沖狹贓耍權兇雹蘆焚烽晦狗賃幟鋤剮危娠梳零規(guī)棵搖夜茬佯催校耘竣形徘嚴哉賬悅結韻豫彝敷椒脈腹粥派砸蛔營胯濫箱瘍考冤迭華咎需屈院蜒青鎂褪招詐熔化記肘烽整謎換傈諱嫂魔舶陪考黎寅俯臀純幾圓羞趴城塹錘效塞坯倡語纜異啪菲闌渣義蘭劑謝學蓑鎖屑脾貞祁塵笑瓢檸勃設悲稽袁稚蟄扳孝拯蝦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