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莆田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_第1頁
2017年莆田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_第2頁
2017年莆田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_第3頁
2017年莆田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_第4頁
2017年莆田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7年莆田市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一、總體要求按照福建省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目標要求,福建省組織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馬鼻疽、馬傳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等優先防治病種,血吸蟲病、包蟲病、牛結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以及非洲豬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藍舌病(歐洲8型)等重點外來動物疫病的監測工作,重點做好“3+2”病種(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馬鼻疽、馬傳貧)監測工作,全面落實H7N9流感剔除計劃和小反芻獸疫消滅計劃。本計劃涉及的其他動物疫病病種,各地應按照動物疫病防治指導意見做好監測工作。各地要認真

2、組織開展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等優先防治動物疫病分布狀況和流行態勢。設立固定監測點,在做好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監測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豬偽狂犬病、新城疫等動物疫病的定點監測工作。仙游縣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要重點對禽流感、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優先防治病種開展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繼續推進種畜禽場主要動物疫病監測凈化與評估。強化外來動物疫病、新發病監測預警和風險分析評估,為防控決策提供依據。加強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推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生物安全隔離區建設。各縣(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在開展動物疫病監測

3、和流行病學調查時,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應按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審批辦法和農業部第898號公告等法律法規和配套規章規定,取得開展相關實驗活動的許可。二、基本原則(一)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各地要科學設計監測實施方案,繼續做好動物疫病的主動監測,加強被動監測,強化對轄區內報送監測信息的匯總分析。逐步探索將動物診療機構、養殖和獸藥生產企業相關疫病診斷檢測信息納入動物疫病監測信息系統。根據區域動物疫病流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采樣監測、數據采集分析和信息上報工作,提高監測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二)病原監測與抗體監測相結合。市

4、級監測以病原學監測為主,有條件的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病原學監測。重點開展口蹄疫(A型、亞洲I型、O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學監測、布魯氏菌病監測、馬鼻疽和馬傳染性貧血監測、血吸蟲病查治、H7N9流感監測和小反芻獸疫監測。同時,各地要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監測與評價,及時掌握群體免疫狀況。(三)定點監測與常規監測相結合。各地應持續定點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掌握具有地理分布的監測調查數據,科學研判疫情態勢。同時,根據本轄區內動物疫病流行特點、防控現狀和畜牧業生產情況,繼續做好常規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四)專項調查與緊急調查相結合。各地要持續跟蹤動物養殖、流通、屠宰加工、無害化處理等

5、環節的動物疫病流行風險因素變化情況,及時了解基本流行病學信息,開展專項流行病學調查,定期分析疫病發生與流行風險,提高早期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能力。發生緊急疫情,要及時開展緊急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五)疫病監測與凈化評估相結合。進一步加大對種畜禽場疫病監測力度,大力推動種畜禽場和乳用動物養殖場的監測凈化工作,鼓勵、支持、引導規模養殖場開展動物疫病凈化評估。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強對轄區內動物疫病凈化效果的監督監測,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對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三、任務分工(一)莆田市農業局主管全市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負責組織制定全市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

6、計劃。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省、市聯合指導本轄區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做好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二)縣(區、管委會)獸醫主管部門依據本計劃,結合本地動物養殖情況、流通模式、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和自然環境等因素,制定本轄區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實施方案,重點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監測工作。加強H7N9流感和小反芻獸疫監測,兼顧其他流行疫病的監測,及時分析疫情發展趨勢,為早期預警和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三)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轄區內樣品的收集、保存,并運輸至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采樣監測時要做好人員防護,防止發生意外傷害和感染。各地要建立健全監測

7、采樣各項管理制度,獸醫技術人員在采樣時要規范填寫采樣記錄單和問卷調查表,確保記錄真實、準確、可追溯。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向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送檢樣品時必須同時上報采樣記錄單和問卷調查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接收送檢樣品時要認真查驗采樣記錄單,并按規定保存。送檢、接收樣品要逐級履行登記、審核、簽字、蓋章制度。四、監測結果上報和信息反饋各級獸醫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信息的管理,加強監測結果的應用,強化信息共享。(一)國內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報送1. 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通過“全國動物疫病監測和疫情信息系統”,按要求將動物疫病監測結果和疫情信息報送至中國

8、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仙游縣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按照全省計劃和“兩站”管理規范要求,做好相關信息網絡直報工作,同時定期將畜牧業生產、屠宰加工、畜禽價格、動物免疫情況等流行病學信息報至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在7月15日前和翌年1月15日前,分別將上半年、全年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和工作總結報至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3. 發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時,要按照緊急流行病學調查方案規定的程序和要求,立即組織開展緊急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并在解除疫區封鎖后,將應急處置、流行病學調查和監測評估報告,以及省級

9、專家組審核意見報農業部獸醫局,并抄送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二)外來疫病監測結果報送1.仙游縣“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在每季度第一個月20日前將上季度的外來動物疫病監測結果和臨床監視結果報送至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仙游縣“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在7月15日前和翌年1月15日前,分別將上半年、全年外來動物疫病監測結果和工作總結報至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三)病原學監測陽性結果的報告與處置對需要快報的病原學監測陽性結果,各地要以快報形式上報農業部獸醫局,并通過“全國動物疫病監測和疫情信息系統”報送至中國動物

10、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同時派人將陽性樣品送國家獸醫參考實驗室進行分析鑒定,對陽性畜禽及同群畜禽按有關規定處理。(四)監測信息反饋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按規定做好監測信息上報的同時,要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的采樣場點,確保各采樣場點及時掌握畜禽健康狀況。五、保障措施各級獸醫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省農業廳、市農業局將根據各地、各有關單位對本計劃的執行情況、特別是疫情或監測陽性結果上報和樣品送檢等情況,結合省、市“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延伸績效管理,對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評價,并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建立相關獎補機制。各地計劃所需經費應納入地方財政預

11、算。各級獸醫主管部門要做好經費預決算工作,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專項經費監督管理,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附件:1.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任務表 2.動物流感監測計劃 3.口蹄疫監測計劃 4.布魯氏菌病監測計劃 5.小反芻獸疫監測計劃 6.血吸蟲病監測計劃 7.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監測計劃 8.豬瘟監測計劃 9.新城疫監測計劃 10.牛結核病監測計劃 11.狂犬病監測計劃 12.非洲豬瘟監測計劃 13.藍舌病(歐洲8型)監測計劃 14.豬偽狂犬病監測計劃 15.緊急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16.主要禽病專項調查方案 17.主要家畜疫病專項調查方案 18.活禽市場分布與衛生狀況調查方案 19.場內抽樣數量表

12、莆田市農業局辦公室 2017年5月12日印發附件1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任務表地區流感流感和新城疫口蹄疫布魯氏菌病小反芻獸疫上報數據送檢上報數據上報數據上報數據送檢種禽場血清H7N9檢測市場血清H7N9檢測禽流感病原學檢測活禽市場拭子活禽市場環境樣品發病禽群組織送檢野鳥糞便/臟器送檢血清病原血清血清病原血清口鼻拭子荔城1808027010*4自定300按方案要求,完成各縣區基線調查;完成所有種畜和奶畜監測自定自定50*250*2城廂2408036025*12 5*12自定210自定自定50*250*2涵江6012060自定90自定自定秀嶼18060300自定570自定自定130*2130*

13、2仙游150 60 2105*12自定630自定自定120*2120*2莆田81040012003006040601800350*2350*2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任務表(續)地區血吸蟲病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牛結核病狂犬病非洲豬瘟藍舌病豬偽狂犬病家畜專項調查上報數據上報數據上報數據上報數據上報數據上報數據上報數據上報數據送檢血清血清病原血清病原血清血清臨床監視血清牛/羊血清豬屠宰場組織樣種豬場血清病料荔城200自定自定自定自定所有乳用牛和種牛5自定牛羊蟲媒1/3種豬場按方案執行指定種豬場,按方案執行。城廂200自定自定自定自定5自定涵江/自定自定自定自定5自定秀嶼200自定自定自定自定5自

14、定/10*4仙游200自定自定自定自定5自定合計800自定自定自定自定25自定100*210*4注:1、以上監測數量為最低量;。2、上報數據,特指按本計劃要求上報農業部監測系統,其中布魯氏菌病基線調查和豬偽狂犬病gE抗體監測數據應按要求報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4、單位:羽/頭份。附件2動物流感監測計劃 一、監測目的了解動物流感病毒感染狀況,重點監測H5、H7亞型流感病毒、歐亞H1N1流感病毒變異及流行狀況,追蹤動物流感病毒變異特點與趨勢。評估家禽免疫后禽流感抗體水平,掌握群體免疫狀況。 二、監測對象雞、鴨、鵝和其它家禽,野生禽鳥,貂、貉等經濟動物,虎等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高風險區域內的豬,以

15、及高風險區域環境樣品。其中,H7N9流感重點監測蛋雞、黃羽肉雞等飼養周期較長的雞。 三、監測范圍禽類:種禽場、商品禽場、散養戶、活禽交易市場、禽類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候鳥主要棲息地和重點省際邊界地區。哺乳動物類:經濟動物飼養場、動物園,高風險區域內的養豬場(戶)和生豬屠宰場。注:散養戶以一個自然村為一個監測采樣的流行病學單元。 四、監測時間免疫抗體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集中監測,定點監測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病原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集中監測,每季度進行一次定點監測。 五、監測方式 (一)被動監測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或野鳥,應及時向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16、應及時采樣進行監測。 (二)主動監測 1. 病原監測采用先抽取場群,在場群內再抽取個體的抽樣方式開展監測采樣。選擇場群時要覆蓋種禽場、商品禽場、散養戶、活禽市場、屠宰場和無害化處理場,同時兼顧不同禽類養殖場點的數量比例。 2. 抗體監測選擇場群時要覆蓋種禽場、商品禽場和散養戶,同時兼顧不同禽類養殖場點的數量比例,尤其重點進行種禽場的H7N9血清學監測。 六、監測內容和數量每個縣區選擇轄區至少4個養殖場點,每個養殖場點每次采樣不少于30份,每年開展禽流感病原學監測2次;選擇一定數量活禽交易市場和種禽場開展H7N9血清學和病原學監測。每個縣區全年流感病原學和血清學監測量應滿足附件1要求。 七、檢測

17、方法 (一)病原檢測采集咽喉/泄殖腔拭子樣品,采用RT-PCR或熒光RT-PCR方法進行檢測。 (二)抗體檢測采集血清樣品,采用血凝抑制試驗(HI)進行H5、H7亞型禽流感抗體檢測。 八、判定標準 (一)免疫合格個體血凝/血凝抑制操作過程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國家標準(GB/T 18936-2003)執行,經血凝抑制試驗(HI)檢測,對滅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21天后HI抗體效價24為免疫合格。 (二)免疫合格群體 對滅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合格個體數量占群體總數的70%(含)以上。 (三)監測陽性個體采用RT-PCR或熒光RT-PCR(含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結果為陽性。 (四

18、)確診陽性個體 監測陽性個體經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診,結果為陽性。 (五)確診陽性群體 群體內至少檢出1個確診陽性個體。 (六)臨床病例 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規范確定。附件3口蹄疫監測計劃 一、監測目的了解口蹄疫病原感染分布情況及高風險區域的發病情況,跟蹤監測病毒變異特點與趨勢,查找傳播風險因素。評估畜群免疫效果,掌握群體免疫狀況。證明免疫無疫區狀態。 二、監測對象豬、牛、羊、鹿等偶蹄類動物。 三、監測范圍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對豬、牛、羊、鹿等偶蹄類動物的種畜場、規模飼養場、散養戶、活畜交易市場、屠宰場等進行監測。注:散養戶以一個自然村為一個監測采樣的流行病學單元。 四、監測時間免疫抗體

19、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集中監測,定點監測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病原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集中監測,每季度進行一次定點監測。 五、監測方式 (一)被動監測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病死或死因不明的豬、牛、羊、鹿等偶蹄動物或野生動物,應及時向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及時采樣進行監測。 (二)主動監測1.病原監測采用先抽取場群,在場群內再抽取個體的抽樣方式開展監測采樣。選擇場群時要考慮豬、牛、羊、鹿等偶蹄類動物的種畜場、規模飼養場、散養戶、活畜交易市場、屠宰場的比例。2.抗體監測選擇場群時要綜合考慮豬、牛、羊、鹿等偶蹄類動物的種畜場、規模飼養場、散養戶、活畜交易市場及屠宰場的比例。 六、

20、監測內容和數量 (一)各地監測各縣區重點選擇轄區內種畜場、奶牛場和規模養殖場開展口蹄疫病原學檢測和免疫抗體檢測,每次每個場至少采集樣品30份。各縣區全年口蹄疫病原學應滿足附件1要求,血清學監測數量有各地結合本地實際自行確定。病原學監測中,兼顧開展非結構蛋白抗體ELISA檢測和(熒光)RT-PCR檢測。各地在開展上述監測外,應開展月度常規監測,監測內容和數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采樣可參考附件19場內抽樣數量表確定監測數量。 七、檢測方法 (一)病原檢測在生豬屠宰場采集頜下淋巴結,在養豬場、生豬交易市場采集扁桃體,在牛羊養殖環節采集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應用(熒光)RT-PCR方法檢測O型、

21、亞洲型、A型口蹄疫病原。(熒光)RT-PCR檢測陽性的判定為陽性動物。采集牛羊血清進行非結構蛋白(NSP)抗體ELISA監測時,對NSP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牛羊采集O-P液用(熒光)RT-PCR方法檢測,如檢測結果為陰性,應間隔15天再采樣檢測一次,(熒光)RT-PCR檢測陽性的判定為陽性畜。采集養殖環節豬血清進行非結構蛋白(NSP)抗體ELISA監測時,在免疫狀況下,對NSP抗體檢測陽性的,可重復采樣檢測NSP抗體,根據抗體陽性率變化判斷是否感染病毒。具體方法是,在NSP首次監測2-4周后(期間不能進行免疫)對動物進行二次采樣檢測(兩次采樣檢測的動物要保持一致)。對NSP抗體陽性率等于或低

22、于首次檢測結果的,可排除感染。 (二)非結構蛋白抗體檢測采用非結構蛋白抗體ELISA方法進行檢測。 (三)免疫抗體檢測豬免疫28天后,其他畜免疫21天后,采集血清樣品進行免疫效果監測。O型口蹄疫抗體:液相阻斷ELISA或正向間接血凝試驗,合成肽疫苗采用VP1結構蛋白ELISA進行檢測;亞洲型和A型口蹄疫抗體:液相阻斷ELISA。 八、判定標準 (一)免疫合格個體1.液相阻斷ELISA:抗體效價26;2.正向間接血凝試驗:抗體效價25;3.VP1結構蛋白抗體ELISA:抗體效價25。 (二)免疫合格群體免疫合格個體數量占群體總數的70%(含)以上。 (三)可疑陽性個體1.免疫家畜非結構蛋白抗體E

23、LISA檢測陽性的;2.未免疫家畜血清抗體檢測陽性的。 (四)可疑陽性群體群體內至少檢出1個可疑陽性個體的。 (五)監測陽性個體牛羊的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豬的頜下淋巴結或扁桃體用RT-PCR或熒光RT-PCR檢測,結果為陽性。 (六)確診陽性個體監測陽性個體經國家口蹄疫參考實驗室確診,結果為陽性。 (七)確診陽性群體群體內至少檢出1個確診陽性個體的。 (八)臨床病例按照口蹄疫防治技術規范確定。附件4布魯氏菌病監測計劃 一、監測目的掌握牛、羊等易感動物布魯氏菌病流行狀況,了解我市布魯氏菌病傳播的風險因素。 二、監測對象牛、羊等布魯氏菌病易感動物。重點選擇有流產死胎的牛、羊及同群畜。 三

24、、監測范圍對轄區內所有種畜和奶畜進行監測;對轄區內牛、羊等易感動物的種畜場、規模飼養場、散養戶、活畜交易市場、屠宰場等場點家畜進行監測。 四、監測時間種畜和奶畜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發現可疑病例,隨時采樣,及時進行病原學檢測,或采樣送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測。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實際情況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檢測。 五、監測內容和數量 (一)血清學監測1. 種畜和奶畜所有種畜和奶畜全群監測。2. 其他場群(自然村)根據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年)任務要求,省廳將完成各縣(區)須完成布魯氏菌病基線調查工作,具體方案另行下發。(二)臨床病例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

25、牛羊出現流產、死胎等臨床異常情況且診斷為臨床病例的,應及時按規定報告。六、檢測方法(一)篩選試驗血清學監測方法采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OIE推薦的間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i-ELISA試驗)或熒光偏振試驗。(二)確診試驗篩選試驗陽性樣品用試管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或OIE推薦的競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c-ELISA試驗)進行確診。 (三)其它試驗其它專項監測采用國家標準或OIE推薦的檢測方法。 七、判定標準(一)疑似陽性個體采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i-ELISA試驗或熒光偏振試驗檢測,結果為陽性。 (二)確診陽性個體監測疑似陽性個體經試管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或c-ELISA試驗,結果為陽性。 (三)

26、陽性群體群體內至少檢出1個確診陽性個體的。(四)臨床病例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確定。附件5小反芻獸疫監測計劃 一、監測目的進一步了解小反芻獸疫病毒分布和免疫狀況,科學評估疫情風險,推動小反芻獸疫消滅計劃順利實施。 二、監測對象山羊、綿羊、野羊。重點是出現口腔潰瘍、眼鼻分泌物增多、體溫升高和腹瀉等癥狀的羊只。三、監測范圍各縣(區、管委會)。四、監測時間(一)集中監測。在春季、秋季各開展一次集中監測。(二)常規監測。各地制定年度監測方案,全年做好轄區內監測工作。五、監測方法(一)被動監測。接到疑似疫情報告后,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及時采樣送檢,規范處置,按規定報告。野羊樣品應聯合林業部門共

27、同采集。(二)主動監測。各地根據省、市計劃時間安排,主動開展監測工作。六、監測內容和數量(一)集中監測每個縣區選擇種羊場、養殖場(戶),每個縣區選擇3至10個采樣點,每個采樣點采集血清和口鼻拭子(按禽流感拭子保存方式保存,1管/羊)。各縣區全年采樣數量應滿足附件1要求,分別于5月28日和8月28前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工作由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設區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進行。(二)常規監測。各地根據本轄區監測方案做好監測工作。對疑似病例和病原學監測陽性樣品,經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調,及時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 行病學中心復核確診。七、檢測方法(一)血清學檢測競爭ELISA、阻

28、斷ELISA方法。(二)病原學檢測采集拭子或者組織樣品,采用RT-PCR或者熒光RT-PCR方法進行檢測,必要時對陽性樣品進行測序分析。附件6血吸蟲病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掌握家畜血吸蟲病感染及流行情況,收集掌握診斷監測數據,分析全省疫情動態、發展趨勢及傳播因素。二、監測對象牛、羊、馬屬動物,重點為放牧牛羊。沒有放牧牛、羊和馬屬動物的,監測其他哺乳動物。三、監測范圍城廂區、荔城區、秀嶼區、仙游縣。四、監測時間2017年4月-6月監測一次。五、監測內容和數量家畜監測:每個縣區選擇1個尚有殘存螺點或仍然存在釘螺滋生環境、歷史上家畜有較高感染的鄉鎮,隨機抽取放牧牛羊200頭(只)(如不足200頭,則全

29、部監測)和所有馬屬動物進行監測;沒有放牧牛羊和馬屬動物的,監測其他哺乳動物。人群感染情況監測和螺情監測:收集衛生計生部門的監測數據和防控措施實施情況統計。六、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直接采用糞便毛蚴孵化法進行檢測,或先用間接血凝方法(或膠體金試紙條)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用糞便毛蚴孵化法復檢。糞便毛蚴孵化法檢測為陽性的確診為陽性畜。附件7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掌握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流行情況,分析病毒遺傳變異特征和規律;發現疫病傳播風險因素;評估免疫效果,掌握群體免疫狀況。二、監測對象豬。三、監測范圍重點對種豬場、中小規模豬場、交易市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和發生過疫情地區的豬進行監測。四、

30、監測時間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免疫抗體監測。發現可疑病例,隨時采樣,及時檢測。五、監測內容和數量(一)免疫抗體監測參考附件19場內抽樣數量表確定監測數量。(二)病原監測對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開展病原學監測,參考附件19場內抽樣數量表確定監測數量。(三)臨床病例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監測對象出現臨床異常情況且診斷為臨床病例的,應及時按規定報告。六、檢測方法(一)血清學檢測ELISA方法。(二)病原學檢測活體采集全血或扁桃體,采用RT-PCR或熒光RT-PCR方法進行檢測。屠宰場可采集豬肺臟、扁桃體、頜下淋巴結進行病原檢測。七、判定標準(一)免疫合格個體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豬藍耳病ELISA抗

31、體檢測陽性判定為合格。(二)確診陽性個體采用病原學方法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三)陽性群體群體內至少檢出1個確診陽性個體的。(四)臨床病例按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治技術規范確定。附件8豬瘟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掌握豬瘟流行情況,分析病毒遺傳變異特征和規律;發現傳播風險因素;評估免疫效果,掌握群體免疫狀況。二、監測對象豬。三、監測范圍重點對種豬場、中小規模飼養場、交易市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和發生過疫情地區的豬進行監測。四、監測時間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每半年開展一次免疫抗體監測。發現可疑病例,隨時采樣,及時進行檢測。五、監測內容和數量(一)免疫抗體監測參考附件19場內抽樣數量表確定監測數量。(二)

32、病原監測對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開展病原學檢測,參考附件19場內抽樣數量表確定監測數量。(三)臨床病例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監測對象出現臨床異常情況且診斷為臨床病例的,應及時按規定報告。六、檢測方法(一)血清學檢測抗體阻斷ELISA、間接ELISA或正向間接血凝試驗。(二)病原學檢測采集扁桃體或頜下淋巴結,采用豬瘟病毒RT-NPCR、豬瘟病毒熒光RT-PCR或豬瘟熒光抗體檢測法進行檢測。七、判定標準(一)免疫合格個體免疫21天后,采用抗體阻斷ELISA方法和抗體間接ELISA方法檢測,抗體陽性即判定為合格。抗體正向間接血凝試驗抗體效價25判定為合格。(二)確診陽性個體采用病原學檢測方法檢測,結果為

33、陽性的。(三)陽性群體群體內至少檢出1個確診陽性個體的。(四)臨床病例按照豬瘟防治技術規范確定。附件9新城疫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掌握新城疫流行情況,分析病毒遺傳變異特征和規律;發現傳播風險因素;評估免疫效果,掌握群體免疫狀況。二、監測對象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三、監測范圍重點對種禽場、商品禽場、活禽市場的家禽進行監測。四、監測時間各地春季和秋季各開展一次集中監測,發現可疑病例,隨時采樣,及時檢測。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結合“主要禽病專項監測方案”送檢的樣品開展監測。五、監測內容和數量(一)免疫抗體監測參考附件19場內抽樣數量表確定監測數量。(二)病原監測對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開展病原學監

34、測,參考附件19場內抽樣數量表確定監測數量。對病原學陽性樣品,及時送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或由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調送國家新城疫實驗室(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進行進一步分析。(三)臨床病例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監測對象出現臨床異常情況且診斷為臨床病例的,應及時按規定報告。六、檢測方法(一)血清學檢測血凝抑制試驗。(二)病原學檢測采集咽喉/泄殖腔拭子,采用RT-PCR或熒光RT-PCR方法進行檢測。七、判定標準(一)免疫合格個體免疫21天后,抗體效價25判定為合格。(二)確診陽性個體用病原學監測方法檢測,結果為陽性。(三)陽性群體群體內至少檢出1個確診陽性個體的。(四)臨床病例按照雞

35、新城疫防治技術規范確定。附件10牛結核病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及時發現感染結核病的乳用牛(包括奶水牛)、種用牛;掌握牛結核病發生與流行規律,推動牛結核病凈化。二、監測對象所有乳用牛(包括奶水牛)以及種牛。三、監測時間和數量各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集中監測,具體時間和數量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發現可疑病例,隨時采樣,及時檢測。四、檢測方法按照國家標準(GB/T 18645-2002),用牛型結核分枝桿菌PPD皮內變態反應進行檢測,或用外周血-干擾素體外釋放檢測法進行檢測。五、結果判定對皮內變態反應檢測陽性的動物,45天后用牛型和禽型結核分枝桿菌PPD在頸部兩側或頸部同側相距12-15cm的兩個部位進

36、行比較皮內變態反應試驗(GB/T 18645-2002),或用外周血-干擾素體外釋放檢測法(按試劑盒說明書)檢測,檢測陽性的牛,判定為結核病牛。按照牛結核病防治技術規范對陽性動物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隔離陽性場/群,定期進行跟蹤檢測。附件11狂犬病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掌握狂犬病流行情況和免疫狀況,分析我市不同地區狂犬病的流行風險、流行毒株的遺傳進化規律。二、監測對象犬、貓及其他易感動物。重點是不明原因死亡的犬科、貓、鼬科等狂犬病傳播宿主動物,疑似死于狂犬病的家畜,以及行為異常、高度疑似狂犬病的動物。三、監測范圍重點對農村犬、貓,城鎮流浪犬、貓,以及動物醫院就診的犬、貓進行監測。病原學監測重點是

37、臨床出現狂犬病癥狀的動物。四、監測時間每年對免疫犬集中開展一次抗體水平檢測,時間由各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全年開展病原監測,接到疫情或疑似病例報告后應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采集腦組織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或送國家狂犬病實驗室(中國農科院長春獸醫研究所)進行確診。五、監測內容和數量(一)免疫抗體監測各地根據轄區內養犬密度和免疫工作情況,對農村免疫犬進行抽查。同時要求寵物醫院對寵物犬進行采血抽查,及時了解寵物犬的免疫效果。免疫1個月后采血檢測,各地血清樣本檢測數量不得少于5份。(二)病原監測各地對狂犬病死亡或疑似發病的犬、貓和家畜進行撲殺,采集腦組織,送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38、檢測陽性的送國家狂犬病實驗室確診。同時,各地對屠宰的肉狗及安全撲殺的流浪犬,隨機采集腦組織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陽性的,送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核,復核陽性的送狂犬病實驗室確診。(三)臨床病例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監測對象出現臨床異常情況且診斷為臨床病例的,應及時按規定報告。六、檢測方法(一)血清學檢測ELISA方法或血清中和抗體試驗。(二)病原學檢測用吸管法采集腦組織。腦組織采用直接免疫熒光試驗(DFA)進行確診,也可先用RT-PCR或熒光定量RT-PCR進行檢測,陽性樣品再采用DFA進行確診。狂犬病檢測陽性腦組織樣品送狂犬病實驗室進行復核確診和病毒分離鑒定。七、判定標準(一)疑似患病動物1.

39、被發病動物咬傷或符合臨床特征的動物。2.RT-PCR或內基氏小體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動物。(二)確診患病動物1.免疫熒光試驗或小鼠和細胞培養物感染實驗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動物。2.被發病動物咬傷或符合臨床特征,且RT-PCR或內基氏小體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動物。附件12非洲豬瘟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加強非洲豬瘟監測預警,及時發現非洲豬瘟感染和疑似疫情,增強各地防控工作的主動性和目的性,為科學研判和防范疫情傳入風險提供技術支持。二、監測對象豬,重點是發燒、厭食、腹瀉以及急性死亡的家豬和野豬。三、監測范圍各縣(區、管委會)。四、監測時間(一)集中監測春季、秋季各開展一次集中監測。(二)常規監測各地制定年度監測計

40、劃,全年做好轄區內監測工作。五、監測方法(一)被動監測接到疑似疫情報告后,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及時采樣送檢,規范處置,按規定報告。野豬樣品應聯合林業部門共同采集。(二)主動監測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做好轄區內家豬、野豬的臨床巡查和樣品送檢工作,并填寫臨床巡查登記表,特別是進境豬隔離檢疫場的周邊地區,以及空港、海港、口岸、邊境通道周邊養豬場和野豬群。臨床巡查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病豬應立即按規定處置、送檢和報告。六、監測數量常規監測各級獸醫主管部門確定轄區內監測數量并組織做好檢測工作,疑似病例應及時平行采集血清樣品和抗凝血樣品,以及脾臟、淋巴結、扁桃體等組織樣品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確診。

41、七、檢測方法(一)血清學檢測競爭ELISA或間接ELISA方法。(二)病原學檢測采用夾心ELISA或PCR方法,結合病原分離和序列測定。附件13藍舌病(歐洲8型)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加強藍舌病(歐洲8型)的監測預警,及時發現藍舌病(歐洲8型)感染和疑似疫情,增強各地防控工作的主動性和目的性,為科學研判和防范疫情傳入風險提供技術支持。二、監測對象綿羊、山羊、牛、蟲媒。三、監測范圍對轄區內綿羊、山羊、牛、蟲媒進行臨床監視。四、監測結果處理臨床監視發現疑似癥狀,采集血樣送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五、采樣要求(一)抗凝血用含肝素鈉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采完后輕輕倒轉采血管3次,置4攝氏度保存(不能結凍),

42、每管血量不得少于5mL。(二)血清樣品無菌采集分離血清,-20攝氏度保存。每個血清樣品不得少于3毫升。附件14豬偽狂犬病監測計劃一、監測目的落實福建省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及福建省動物疫病凈化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掌握種豬場豬偽狂犬病感染本底,推進種豬場豬偽狂犬病凈化。二、監測對象種豬。三、監測范圍各縣(區、管委會)種豬場。四、監測時間2017年11月前完成一次監測。五、檢測方法豬偽狂犬病gE抗體ELISA。六、監測數量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負責對原種豬場、種公豬站和重點養殖場實時監測。各地負責本轄區內其他種豬場的豬偽狂犬病監測,并于三年內完成一次全

43、覆蓋(每年監測場數占比不應少于1/3),每個場的采樣量不得少于30份,采樣群體以種公豬、生產母豬和育肥豬為主。七、數據反饋各縣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時做好數據匯總,并按表14-1格式填寫,于2017年11月30日前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表14-1 豬偽狂犬病gE抗體監測結果填報單位(簽章): 年份:序號養殖場名稱豬偽狂犬病gE抗體檢測數陽性數陽性率試劑盒廠家附件15緊急流行病學調查方案一、調查目的(一)界定疫病發生情況,分析可能擴散范圍,提出防控措施建議,提高突發動物疫情處置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二)探尋病因及風險因素,分析疫情發展規律,預測疫病暴發或流行趨勢,評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

44、策措施建議。二、調查范圍出現以下情況時,省農業廳組織省以及相關市、縣(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本方案的要求啟動緊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及時填報緊急疫情調查表:(一)疑似或確認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情;(二)疑似或確認發生瘋牛病、癢病、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或新發病病例的;(三)疑似或確認發生牛瘟、牛肺疫等已消滅疫病;(四)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布魯氏菌病、結核病、藍舌病等主要動物疫病發病率等流行特征出現異常變化;(五)局部地區或養殖場(小區)較短時間內出現導致較大數量動物發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較快疫病的;(六)其他需要開展緊急流行病學調查的情形。三、工作程序(

45、一)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疑似緊急疫情報告后,應立即核實信息,進行初步調查并按規定報告疫情。省廳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省以及相關市、縣(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現場調查。(二)現場調查人員進一步核實情況后,參照相應緊急流行病學調查表,采集有關信息,填寫調查表。(三)現場調查人員應根據調查獲取的信息,描述動物疫情現狀(空間、時間和群間分布等),分析疫病來源,判斷疫情發展趨勢,提出控制措施建議,形成評估報告。懷疑疫情擴散時,應在高風險地區開展追蹤調查。(四)省級專家組要對現場調查人員形成的調查評估報告和結論進行審核。(五)必要時,邀請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相關分中心派出專家組開展現場

46、流行病學調查,并組織開展經濟損失和防控措施評估工作。四、工作要求(一)省級專家組要對現場調查評估報告和結論進行審核,審核意見作為重大動物疫情解除封鎖的重要依據。(二)疫情解除封鎖后,要將流行病學調查表、監測評估報告和省級專家組的審核意見報農業部獸醫局,并抄送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三)市、縣兩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明確專人負責動物流行病學調查表填報工作。附件16主要禽病專項調查方案一、監測目的掌握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雞白痢、鴨瘟等主要禽病的流行狀況和免疫情況,持續監視疫病新動向,分析禽群疫病流行規律,并提出政策措施建議。二、監測范圍各縣(區、管委會)。三

47、、監測內容(一)活禽市場監測城廂區按照H7N9流感檢測方案(第一版)2017年2月17日要求,每月從本轄區1-3個活禽交易市場選擇至少10個攤位進行采樣,共采集拭子樣品30份(“檢樣”和“備樣”分別包裝),其中家禽咽喉/泄殖腔拭子25份,環境拭子5份。采樣對象以雞為主,適當覆蓋其他家禽,并填寫活禽交易市場監測采樣登記表/調查表(表16-1)。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可根據實際需要,指定活禽交易市場,適當增加采樣攤位和樣品數量,并直接參與或監督采樣工作。(二)野鳥棲息地監測仙游縣與當地林業部門配合,參照H7N9流感檢測方案(第一版)2017年2月17日要求,每月采集不少于5份來源于野鳥棲息地的

48、候鳥新鮮糞便拭子、環境拭子、水樣或未腐敗野鳥臟器,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所附采樣單應明確采樣時間和具體采樣地點。拭子應采集“檢樣”和“備樣”。(三)養禽場監測荔城區每季度收集轄區養禽場發病或病死家禽組織樣品10羽份(包括:心、肝、脾、肺、腸道、氣管、喉頭),放于采樣杯中,做到“一只禽一個杯、一個禽品種一個袋”,同時填寫禽(野鳥)采樣登記表(表16-2),分別于4月、7月、10月的25-30日和2018年1月10-15日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重點種禽場主要凈化疫病監測根據福建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關于開展重點動物疫病監測采樣工作的通知(閩疫控201724號)進行。四、承擔單位省動物疫

49、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市、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共同實施。表16-1活禽交易市場監測采樣登記表/調查表市場縣區地址: 市場名稱 : 日均群體數量: 日均交易量:管理措施: 1)(2)(3)(4);分布情況:(1)(2)(3)(4);消毒措施:(1)(2)(3)(4) ;污水處理系統:(1)(2)(3)(4)現場宰殺:有無總的攤位數: ;結構:露天室內; 休市及頻率: 無有,營業 天后休 天;采樣人:采樣日期:樣品編號姓名攤位種類日齡樣品數禽來源地銷售模式總體數量購入頻率每批存留時間是否混群清群消毒免疫及檢疫(1)(2)(3)天是否清群 消毒(1)(2)(3)天是否清群 消毒(1)(2)(3)天是

50、否清群 消毒(1)(2)(3)天是否清群 消毒(1)(2)(3)天是否清群 消毒(1)(2)(3)天是否清群 消毒銷售模式:(1)單一批發、(2)綜合批發、(3)零售 管理措施:(1)每天清理市場家禽排泄污物,(2)市場有良好的污水排放設施,(3)市場地面有專人清理、打掃,市場內部整潔、干凈,(4)沒有日常的污物清理設施 分布情況:(1)不同家禽種類分區,(2)不同種家禽分群但不分區銷售,(3)不同種類家禽混群銷售,(4)家禽交易區和其他農產品混合,沒有獨立分開銷售 消毒措施:(1)設立消毒池,進出車輛人員消毒、(2)定期休市、(3)帶雞消毒、(4)無消毒 污水處理系統:(1)專用(2)公用(3)無(4)其它 以上情況符合的請打鉤。表16-2禽(野鳥)采樣登記表/調查表種蛋肉場名地址縣 鄉 村采樣人禽 種雞鴨鵝鴿野鳥采樣日期年 月 日聯系電話采樣數量地貌特點公路邊;山地;水源;居民區;候鳥出入區樣品類型血清;組織; 拭子;糞便; 環境樣;羽髓、蛋體況健康禽; 發病禽;野鳥棲息地樣品編號(以例如110的簡單阿拉伯數字標識在采樣杯或管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