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神是養生文化的精髓_第1頁
養神是養生文化的精髓_第2頁
養神是養生文化的精髓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養神是養生文化的精髓 祖國醫學認為,精、氣、神乃人身之三寶,是祛病延年的內在因素,精與氣又是神的物質基礎。精氣足則神旺,精氣虛則神衰。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態、思維活動。神,在人體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動現象。古代養生家強調指出:“神強必多壽。”這里所說的“神強”實為腦神健全之意。只有腦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動、臟腑協調、肢體運動、五官通利,全身處于陰陽平衡的正常生理狀態。所以說,精盈、氣充、神全,為養生長壽之本,而調攝精、氣、神的關鍵又在于養神。古往今來,醫家、道家、養生家們都十分重視精神調養,重視精神治療和心理養生的作用。認為養生的關鍵

2、在于排除雜念。保持心地純樸專一,順乎天理,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他們認為“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著名醫家石天基作一首祛病歌:“人或生來氣血弱,不會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樂,病都卻。心病還將心藥醫,心不快活空服藥。且來唱我快活歌,便是長生不老藥?!别B生文化重在養神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亂。傷神則神衰,神衰則健忘失眠,多夢煩亂;神不守舍則發為癲狂,甚則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適度,喜、怒、憂、思、悲、恐、驚各有法度,適可而止。“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五臟所傷則精神渙散,精神渙散則神志衰減,神志衰減則諸病叢生。以上三者又相互聯系?;橐蚬,F代

3、醫學也證實,人類疾病有50%80%是由于精神過度緊張引起的,如高血壓、心動過速、神經衰弱等。對于養生,中醫有“藥養不如食養,食養不如精養,精養不如神養”的說法。所謂養神,主要是指注意精神衛生。要做到安靜和調,神清氣和,胸懷開闊,從容溫和,切不可怨天尤人,急躁易怒。“起居有常,養其神也”。如果人們只注意養身,加強飲食營養,不懂得養神,不善于養神,是難以獲得健康長壽的。自古以來無數事例表明,心胸狹窄、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的人,能過古稀之年者不多見,而胸懷開闊情緒樂觀者,往往可享高壽。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生于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人進入老年之后,由于社會角色、人際關系、健康狀況、性格情緒等都會發生改變,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神”,往往可產生孤獨、憂郁、失落、自卑等消極心理。從養生角度講,老人晚年能否保持良好性格、樂觀情緒、高尚涵養和歡暢心境,對延年益壽意義重大。因此,老年人在注重“養身”的同時,更應重視“養神”與“調神”。古醫籍壽世保元有詩云:“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贝笠馐牵喝擞幽臧贇q,首先要斂氣保精以養其內在精神。的確,“養神”是養生的重要內容,只有精神健康,才能真正長壽。總之,祖國的中醫養生,著重精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