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市種植業發展工作計劃 ,計劃規劃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 陜西省實施七大 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規劃綱要 (以下簡稱綱要 )和市委、市政 府關于進一步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決定精神,加快全市種植 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民增收,特制定本規劃。一、全市種植業發展現狀(一)發展成效1. 種植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主要經濟作物快速發展。 全市初步形成了馬鈴薯、 茶葉兩個區域性優勢產業帶和蔬菜、 中 藥材、烤煙三大地方性特色產業板塊。主要經濟作物發展迅速, 已成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 綠色產業健康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穩步提升。全市 7 縣區整體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縣環境評價認定, 無
2、公害農產 品面積達到 218 萬畝,認定“三品”基地 113 個,認證“三品” 產品 59 個,提前完成“十一五” 100 個產地、 50 個產品的規劃 任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 95以上。3. 農業基礎建設逐步加強, 種植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到 2007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積 59萬畝,水平梯田面積 105 萬畝, 農業機械總動力 64 萬千瓦,機耕、機播水平分別達到 13.3%和 14.5%,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氣象災害損失率控制 在 10%左右,生物災害損失率控制在 3%以下, 有力保障了糧食和 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4. 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信息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3、主 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 95%,農業綜合技術入戶率達到 80%以 上。 2007 年全市設施農業投產面積 1.1 萬畝,年均培訓農民 50 萬人次,市、縣兩級農業專家及時為群眾提供農業技術、市場信 息和產業政策等服務, 使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建成了 1 市 7 縣區農業信息網、 75 個鄉鎮信息站和 558 個村級農村信息 站的四級信息網絡。5.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群眾溫飽基本解決。 隨著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了較大幅度提 高。近三年平均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307.3 萬畝,畝產 180.0 公斤, 總產量 55.3 萬噸,人均占有糧食 230
4、公斤,群眾溫飽問題得到 基本解決。(二)主要問題一是基礎條件較差,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 抵御大災和 突發性災害的能力還很低。 二是種植結構及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 三是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弱, 產品附加值較低, 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四是農業投 入資金不足,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和有效 轉化。(三)發展機遇與潛力1. 發展綠色農業自然條件優越。 商洛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地理區位特殊,生態類型多樣,農作物種類和品種 資源豐富。獨立的地理單元,良好的自然條件,為發展綠色農業 提供了有利條件。2. 優勢產業和產品基地初步形成。 全市
5、已形成兩個優勢產 業聚集帶和三個產業板塊,區域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3. 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一是國家加大了對糧 食生產的支持力度, 糧農的直接補貼逐年增加。 二是國家對農業 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投入繼續增加。 三是國家加大了政策性 金融支農力度。 四是農民工培訓力度不斷加大, 農民科技文化水 平和職業技能水平不斷提高。五是農業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招商引資環境更加寬松。二、總體思路和目標(一)總體思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市場為導 向,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實施項目帶動、科技帶動 戰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
6、化,深化種 植業結構調整,合理配置資源, 優化區域布局,推進產業化經營, 全面提升種植業產品市場競爭力, 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 農業 持續增效、 農民持續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 促進我市農 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發展原則。科學配置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優化 區域布局,推進產業化發展;堅持市場導向,提升質量效益;依 靠科技進步,實施項目帶動發展。(三)發展目標。到 2012 年,全市坡度在 25以下的耕 地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 300 萬畝,單產提高 20 公斤,產量力爭 達到 60萬噸,人均占有糧食 250 公斤;油料發展到 20萬畝,產 量達到 2.4 萬噸;經濟作物發展到 11
7、0萬畝;建設 2個具有規模 和效益的優勢產業帶和 3個產業板塊; 建設一批規模較大的無公 害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在省內外知名的農產品品牌; 培育一批在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產品種類。 種植業總產值達 到 57 億元以上,年均遞增 16.7%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4000 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人均達到 900 950 元。三、區域布局(一)糧食作物及其區域布局。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 產,增加總產”的總體要求,認真實施全省糧食單產提高工程 規劃,努力擴大玉米、馬鈴薯等高產作物面積,適度壓縮小麥 面積,加快重點技術推廣速度,大力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不斷提 高糧食生產水平。1. 小麥:確保
8、市內居民口糧需求,重點發展中筋小麥。實 行良種統繁統供,加快良種更新步伐,提高良種覆蓋率。推廣節 本增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改變混種、混收、混儲狀況,提高專用 小麥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重點建設 4 個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帶, 主要布局在洛南、 商 州、丹鳳和山陽等 4 縣區河谷川塬地帶。到 2012 年,全市小麥 面積調減到 105 萬畝,單產提高 20 公斤以上,產量達到 12 萬 噸。2. 玉米:以提高玉米的商品質量和專用性能為突破口, 大 力發展飼用玉米和加工專用玉米, 優化玉米品種結構, 實施訂單 生產,搞好產銷銜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主產區玉米轉化加工 能力,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重
9、點發展山地和河谷川道兩個專用玉米優勢區。 山地專用 玉米優勢區主要布局在商洛北部 4 縣區海拔 900 米以上的春玉 米產區; 河谷川道專用玉米優勢區主要布局在丹江、 銀花河和金 錢河流域海拔 700 米以下的夏玉米產區。到 2012 年,玉米面積 穩定在 100萬畝,單產提高 30 公斤以上,產量達到 30 萬噸。3. 馬鈴薯:加大脫毒種薯、地膜覆蓋、壟作栽培等三項關 鍵技術的普及推廣力度,主攻單產,增加總產,改善和提高商品 薯質量。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實現加工增值,提高綜合效益。重點建設高淀粉型馬鈴薯優勢產業帶和早熟菜用型冬播 馬鈴薯產業片(區) 。高淀粉型馬鈴薯優勢產業帶的生產重點區 域以
10、柞水、商州、洛南等 3 縣(區)為主的海拔 900 米以上秦嶺 南麓沿線山區為主;早熟菜用型冬播馬鈴薯產業片(區)的生產 重點區域以鎮安、山陽、商南海拔 700 米以下的河谷川道為主。 基本形成馬鈴薯生產品種專用化、 基地規范化、 布局區域化格局。 到 2012 年,馬鈴薯面積擴大到 40 萬畝,優勢產業帶(區)的單 產、總產分別提高 30,商品率達到 65%以上。4. 大豆:優化品種、品質結構,重點發展適宜豆制品加工 的大豆,在洛南、商州和柞水 3 縣區重點建設洛源、 保安、石門、 黑龍口、牧護關、下梁等 6 個優質大豆生產基地,實現大豆布局 區域化、質量標準化、生產專業化和經營產業化。到
11、2012 年, 全市大豆面積穩定在 35 萬畝,產量達 4.5 萬噸以上。(二)主要經濟作物及其區域布局。以蔬菜、中藥材、茶 葉和煙葉為重點,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到 2012 年,全市蔬菜發 展到 40萬畝、油料 20 萬畝、中藥材 180萬畝、茶葉 20萬畝、 煙葉 10 萬畝、蠶桑 8萬畝、水雜果 10 萬畝。1. 蔬菜:大力實施全省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規劃 ,突 出抓好以大棚為主的設施蔬菜發展,按照“優質、安全、營養、 特色”的需求,擴大種植面積,保障市場供應。引進推廣優質抗 病品種,合理調整早、中、晚熟品種比例,推廣無公害、標準化 設施栽培技術, 打造商洛蔬菜綠色、 特色、生態品牌,提高質
12、量, 增加總量。重點發展設施大棚早春和秋延蔬菜, 大力發展精細菜、 特色菜等商品蔬菜,加大商芝、荊芥、魚腥草、蘘荷(陽藿姜) 和石臘菜等山野菜家栽技術研發。 加快標準化、 無公害基地建設 步伐,全面提升經濟效益和發展水平。商品蔬菜重點建設七縣區城郊蔬菜生產基地、 設施蔬菜生 產基地和山地夏季蔬菜生產基地, 要規模集中連片發展。 加大對 丹鳳等縣建設設施蔬菜產業帶的扶持力度。 特色蔬菜重點建設山 陽九眼蓮、商州秋紫豆、紫皮大蒜、透心紅紅蘿卜、柞水紅油香 椿、丹鳳香苜蓿、洛南甜椒、黃花菜、菜花等生產基地。到 2012 年,蔬菜面積發展到 4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 2 萬畝,年產量 80 萬噸,產值
13、13 億元。2. 油料:油料重點發展花生和油菜。 花生重點推廣含油量 高、不飽和脂肪酸低的油食兩用品種,提高單產水平,并進行深 加工。油菜以發展“雙低”油菜為重點, 實行集中連片規范化種 植。重點建設商南花生優勢產區和山陽、 商南“雙低”油菜優 勢產區。到 2012年,油料面積發展到 20 萬畝,產量達到 2.4 萬 噸。其中,花生 8 萬畝,產量 1.4 萬噸;油菜 10 萬畝,產量 0.85 萬噸。3. 蠶桑:實施“東桑西移”項目,按照“區域規劃、集中 連片、規模發展、集約經營”的思路,加快全市優質蠶桑基地縣 建設。加大蠶桑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加快蠶 桑新品種、新技術推廣,
14、建立健全蠶桑病蟲害防控體系。發展蠶 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蠶農組織化程度。開展桑枝、蠶沙、蠶蛹 等綜合利用開發,多途徑提高桑園產值和蠶農收入。重點建設鎮安、洛南、商南等三縣優質蠶桑基地,形成適 度規模的優質蠶桑生產基地集群化發展格局。到 2012 年,全市 投產桑園達到 8 萬畝,新建桑園優良桑品種推廣率 100%,年發 種 15 萬張,年產優質蠶繭 3800 噸,總產值達到 7600 萬元以上, 蠶農戶均收入 3000 元。4. 水雜果:堅持適地適樹和區域化、規模化原則,推廣無 病毒良種苗木和豐產集成配套技術,合理調整種類及早、中、晚 熟比例,全面提高果品質量。加快良繁、營銷、信息服務體系建
15、設,扶持龍頭企業,加強貯藏、保鮮、加工等產后環節建設,促 進轉化增值。引導發展水雜果生產上山進溝。柿子以商州孝義為中心, 重點發展柿餅加工專用品種;葡萄以丹鳳棣花、商鎮、龍駒寨為 中心,重點發展釀酒品種;柑橘以山陽漫川為中心,重點發展鮮 食品種;桃、杏、李梅、櫻桃以商州陳塬、夜村、三岔河、黑龍 口,丹鳳萬灣、黑溝河、桃花鋪、鐵峪鋪,山陽小河口,柞水紅 巖寺、鳳鎮、營盤等地為主,重點發展鮮食品種。到 2012 年, 全市果園發展到 10 萬畝,總產量 15 萬噸,年產值達到 2.5 億 元。5. 烤煙:堅持以建設現代煙草農業為基本方向,實施以煙 水、煙路、烤房、機械化為主要內容的煙田基礎設施建設
16、,健全 完善煙草專業化服務體系, 提高煙葉生產技術水平, 推進煙葉生 產信息化建設, 促進管理和生產經營信息化, 創新煙葉生產組織 形式,加快土地流轉,推進規模種植,培育一批種煙專業大戶和 專業合作社。重點建設“一帶一片”兩大集約產區,形成“五大”規模 種植。“一帶”即北部洛南、 商州烤煙帶,“一片”即南部山陽、 鎮安、柞水烤煙片, “五大”規模種植即洛南縣建成 5 萬畝以上 的全省煙葉生產大縣;全市建成 10 個 3000 畝以上,年產煙葉 萬擔以上的優質烤煙大鄉鎮、 100個 300 畝以上,年產煙葉千擔 以上的優質烤煙大村、 1000 個 50 畝以上的優質烤煙大片、 10000 個 5
17、 畝以上的優質烤煙種植大戶。 基本形成區域種植、 集約經營 的烤煙生產格局。到 2012 年,全市烤煙面積達到 10 萬畝,煙葉 產量 1.5 萬噸,煙農收入 2.4 億元,財政稅收 5000 萬元。中藥材、茶葉產業市政府另有專門發展規劃。四、工作重點(一)實施三大工程,開展高產創建活動 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完善良種繁育體系。以提高優良品種 覆蓋率和良種對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為目標, 加快推進生產專業 化、經營集團化、加工現代化、包裝標準化、管理法制化、育繁 銷一體化的產業化步伐。 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建設, 形成 網絡健全、 功能齊備的種子質量監督檢驗體系。 按照建設新型種 業體系要求, 建
18、立健全縣級以上種子管理機構, 完善全市種子管 理體系。加強種子科研、教學與種子企業的聯合,大力開展育種 技術研發,通過市場運作、聯合開發、委托育種、品種買斷、股 份合作等方式進行聯合,育成一批有突破性的多抗、優質、專用 新品種,提高種子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繼續實施沃土工程,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 造,建立高標準、穩產、高產的基本農田。通過保護基本農田、 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 清理非農閑置地、 提高耕地補償標準和 實行土地開發復墾等措施, 確保全市基本農田總量不減, 用途不 變,質量不降。到 2012年,新修基本農田 25 萬畝,改造中低產 田 15 萬畝,培肥地力 100 萬畝次,
19、發展節水灌溉面積 15 萬畝, 實現“人均 1 畝基本農田,戶均 1 畝水澆地”的目標。繼續實施植保工程,完善植物保護體系。加強對農業有害 生物的預測預報和預警控制, 建立生物災害的應急反應機制, 建 立健全防災減災體系。 加強植物檢疫和防疫體系建設, 提高疫情 疫病和有害生物的監測、檢測、防范水平。加強農藥質量檢測體 系建設, 提高農業用藥安全水平, 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與控 制,保證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安全。開展高產創建活動, 提高糧食單產水平。 在全市選擇 30 個 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好的鄉 (鎮),建設 30 個千畝連片糧食高產創 建示范片,實現小麥畝產 300 公斤以上,夏玉米、馬鈴
20、薯(折糧) 畝產 400 公斤以上, 春玉米畝產 500 公斤以上; 高產創建示范實 施面積 5 萬畝,輻射帶動 50 萬畝,單產較前三年平均增長 10% 以上,新增糧食 5 萬噸。(二)建設四大體系,完善服務機制 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和種子管理體系建設。加快體制改 革,創新推廣機制, 改進推廣方式、 方法,建立健全市、 縣、鄉、 村四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隊伍。加快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情信息服務和自然災 害監測預警工作, 整合農業信息服務資源, 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質 量,用三年時間完成信息入村工作,基本實現村村都有信息站,使政策、技術、市場信息的覆蓋面達到90%以上加快
21、農產品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扶持農產品批發市場 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每縣區要新建或改擴建 1-2 個具有 一定規模、 規范經營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鼓勵和引導農民進入流 通領域,發展專業協會、產銷服務隊、經紀人隊伍和專業大戶等 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組織, 逐步建立起以農民及其合作組織為主 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開拓農產品交易市場, 實施農產品網 上交易,搞活農產品市場流通。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建設,力爭用三年時間建成 市級和 7 縣區的檢測中心(站) ,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檢 測網絡。(三)抓好五大產業,推進種植業業結構調整 著力抓好馬鈴薯、茶葉兩個產業帶和蔬菜、中藥材、烤煙
22、三個產業板塊共五大優勢產業, 繼續大力推進種植業結構的戰略 性調整。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挖掘生產潛力,加大區域布局、作 物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 推動特色產品和優勢產業向優勢 產區集中,盡快把在全省有一定影響的特色產品和優勢產業做大 做強。篩選確定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扶持發展。積極 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四)推廣七項技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推廣糧食高產集成技術,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使品種和技 術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推廣經濟作物優質高效技術,促進農民增收;推廣園藝作物生態安全生產技術, 推動主要園藝 作物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推廣優質專用新品種,挖掘良種良
23、法增 產潛力;推廣重大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提高生物災害防控能 力和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報水平;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配肥技術, 提高地力,加強耕地質量監督監測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提高農田墑情和旱情監測水平。依靠科技進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通過品種改良、新品 種選育、實用技術推廣普及和高新技術應用,不斷增強科技創新 和應用能力,積極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和效益型 轉變。加快農業科技的研發與創新,把科研和生產對接起來,把 成果與效益結合起來,切實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提高新技術 的推廣與應用水平。不斷加大良種良法推廣力度, 加快推廣先進 實用、效益顯著的農業生產技術。 認真組織實施重大農業技術推 廣活動,加強優質高產、節本增效組裝配套技術的研發應用,組 織動員廣大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農業科技推廣和技術服務, 切實做到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掌握選杯技巧》課件
- 2025年租賃合同范本簡約版
- 《2025年城市、街區前期物業服務合同》
- 2025年麗江貨運從業資格證考試題目庫存答案
- 2025年馬鞍山貨運從業資格證考試技巧
- 2025合作伙伴解除合同通知書模板
- 2025年寶雞道路貨運從業資格證考試
- 2025年武威貨運從業資格證考試模擬考試題庫
- 2025年桂林貨運從業資格證模擬考試下載安裝
- 2023-2024學年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及答案
- 山東省高中名校2025屆高三4月校際聯合檢測大聯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上海外服招聘考試試卷
- 大型活動籌備的總體進度計劃
- 農田土壤污染的治理技術分析試題及答案
- 記者證考試問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天津市河西區2025屆高三一模試卷語文試題(含答案)
- 易制毒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
- 重癥血液凈化血管通路的建立與應用中國專家共識解讀2025
- GB/T 26713-2025鞋類 化學試驗方法富馬酸二甲酯(DMFu)的測定
- 輸電線路鐵塔基礎強度加固方案
- 足浴店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