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船稅第十二印花稅第十三契稅_第1頁
車船稅第十二印花稅第十三契稅_第2頁
車船稅第十二印花稅第十三契稅_第3頁
車船稅第十二印花稅第十三契稅_第4頁
車船稅第十二印花稅第十三契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車船稅,什么是車船稅,概念:以車船為征稅對象,向車船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的一種稅。1951年開征車船使用牌照稅,1986年10月1日實施車船使用稅。2007年起合并征收車船稅。特點:1、屬于單項財產稅;2、實行分類、分項定額稅率。,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率,征稅對象:應依法登記管理的車船納稅人:車船所有人或管理人單位: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各類企業個人:居民、外籍個人注:所有人或管理人未繳納車船稅的,由使用人代繳。扣繳義務人:征收機動車交強險的保險機構稅率:單位幅度定額稅率,車船稅稅目稅額表,非機動車船(不包括非機動駁船)拖拉機捕撈、養殖漁船軍隊、武警專用的車船警用車船已經繳納船舶噸稅的船舶外國駐華使館、領事館和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及其有關人員的車船公交車船:省級政府決定減免,哪些車船可免征不交,下列不繳納車船稅的有()A醫院的救護車B公安部門的警車C武警的雷達車D汽車制造廠尚未銷售的汽車答案:BCD,征收管理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核發證書當月發票日期當月應納稅額=年應納稅額12應納稅月份數納稅期限:按年申報繳納退稅:已完稅車船被盜搶、報廢、滅失的納稅地點:一般為納稅人所在地(屬地管轄原則)省內使用的,省政府具體確定跨省使用的,車船登記地,某市一施工企業07年8月5日購進大型載客汽車兩輛,中型載客汽車兩輛用于接送職工。該企業原有車輛情況如下:小型轎車5輛、專項作業車10輛(自重噸位均為5噸)。適用稅率為:大型客車600元/年,中型客車480元/年,小型客車420元/年,專項作業車96元/自重噸07年應納車船稅=(600+480)25/12+5420+10596=7800元,第十二章印花稅,什么是印花稅,概念: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憑證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歷史:起源于1624年荷蘭。世界上普遍征收。北洋政府1913年在我國正式征收。1988年恢復征收。特點:屬于行為稅類;稅源廣、稅負輕;由納稅人自行完稅;輕稅重罰,不同時期印花稅票,1949年印花稅票,票樣參見,征稅范圍(5類13稅目),應稅合同(十類):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建筑安裝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1、包括具有合同性質的訂單等單據、憑證2、融資租賃合同屬于借款合同3、法律、會計、審計等方面的咨詢不屬于技術咨詢,不貼稅花,產權轉移書據:財產所有權、版權、商標權、專利權、專用技術使用權、土地使用權、商品房銷售合同營業賬簿:會計賬簿權利、許可證照:房屋產權證、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工商營業執照其他,納稅人,在我國境內書立、使用、領受應稅憑證的單位和個人。立合同人:立合同雙方立據人:立據雙方(股權目前為賣方)立賬簿人領受人使用人,計稅依據與稅率,計稅依據:1、經濟合同及資金賬簿:所載金額2、權利、許可證照:憑證件數稅率:計稅依據為金額的:四檔比例稅率0.051計稅依據為件數的:5元定額稅率,應納稅額的計算,某企業08年1月份開業,發生如下事項:(1)領受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土地使用證、專利證各一件;(2)與其他企業訂立購銷合同一件,所載金額100萬元;(3)訂立借款合同一份,所載金額200萬元;(4)訂立加工承攬合同一份,內列加工收入10萬元,受托方提供原材料金額90萬元;,(5)訂立財產保險合同一份,投保金額200萬元,保險費5萬元;(6)簽訂總承包合同一份,承包金額5000萬元,其中1000萬元分包給其他單位,已簽訂分包合同。請計算該企業共應納印花稅額,(1)權利證照印花稅=55=25(元)(2)購銷合同印花稅=100萬0.3=300(元)(3)借款合同印花稅=200萬0.05=100(元)(4)加工承攬合同印花稅=10萬0.5=50(元)原材料按購銷合同另交印花稅=90萬0.3=270(元),(5)財產保險合同印花稅=5萬1=50(元)(6)工程承包合同印花稅=(5000萬+1000萬)0.3=18000(元)該企業應納印花稅合計18795元。,技展電腦公司于2007年2月在中關村開業,領受工商執照、房產證、土地使用證各一件;注冊資金380萬元,實收資本120萬元。建賬時共設6個營業賬簿,1個資金賬簿。6個營業賬簿均各設1個副本。該年公司發生如下業務:(1)正式簽訂購貨合同3份,其中1份外銷,共載金額260萬元。但由于銷貨方違約,其中1份價值50萬元的購貨合同沒有按期履行。,(2)向銀行借款,簽訂借款合同一份,借款金額50萬元,利率8。(3)開發一項國家重點項目,獲取銀行無息貸款60萬元,并簽訂無息貸款合同。(4)與某公司簽訂1份技術轉讓合同,金額40萬元。(5)同年年底,公司資金賬簿中實收資本150萬元,資本公積20萬元。,財務人員計算應納印花稅如下:(1)領受權利許可證照:3515(元)(2)資金賬簿:(12000001500000200000)0.51450(元)(3)其他營業賬?。?2560(元)(4)購銷合同:21000000.3630元(5)借款合同:(500000600000)0.0555(元)(6)技術轉讓合同:4000000.3120(元)請指出該財務人員計算中的錯誤,(1)已繳納印花稅的憑征的副本或者抄本免稅。但以副本或者抄本視同正本使用的,則應另貼印花。(2)無息、貼息貸款免稅。(3)應稅合同無論是否兌現或是否按期兌現,均應貼花。(4)記載資金的賬薄的計稅依據為“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增加的,只就其增加部分貼花。,該電腦公司4種憑證的印花稅計算錯誤:一是資金賬簿貼花錯誤。應為(1200000300000200000)0.5850(元)。二是其他營業賬簿貼花錯誤,副本不用貼花,實際應貼花6530(元)。三是購銷合同貼花錯誤,未履行的合約也應貼花。因此,實際應貼花:26000000.3780(元)。四是借款合同貼花錯誤,無息貸款合同不用貼花,只需貼花500000.525(元)。,稅收減免,(1)對財產所有人將財產贈給政府、社會福利單位、學校所立的書據免稅。(2)對國家指定的收購部門與村民委民會、農民個人書立的農副產品收購合同免稅。(3)對外國政府或者國際金融組織向我國政府及國家金融機構提供優惠貸款所書立的合同免稅。(4)對房地產管理部門與個人簽訂的用于生活居住的租賃合同免稅。,(5)對農牧業保險合同免稅。(6)對軍事物資運輸憑征、搶險救災物資運輸憑證以及新建鐵路的工程臨管線運輸憑證等特殊貨運憑證免稅。(7)憑證副本、手抄本免稅(8)無息、貼息貸款合同免稅(9)2008年11月1日起購買或銷售住房免稅,印花稅的征收管理,納稅辦法:自行貼花并畫銷匯貼或匯繳委托代征納稅環節:書立或領受時納稅地點:就地納稅,第十三章契稅,什么是契稅,概念:土地、房屋權屬發生轉移時,向取得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1997年10月1日實施1、征稅對象:土地、房屋2、征稅環節:權屬轉移環節買賣:不包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贈與、獲獎:不包括繼承交換視同轉移:投資、抵債3、納稅人:取得方(購買人、受贈人、獲獎人、受讓人),稅率:3%5%計稅依據購入:成交價格受贈:參照市場價格換入:價格差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取得權屬轉移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質憑證)當天納稅期限:取得合同之日起10日內納稅地點:土地、房屋所在地的財政機關或者地方稅務機關注:先交稅、后辦證,如何繳納,有減免稅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軍事單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辦公、教學、醫療、科研和軍事設施的,免征;城鎮職工按規定第一次購買公有住房的,免征;因不可抗力滅失住房而重新購買住房的,酌情準予減征或者免征;土地房屋被縣以上政府征用占用,重新承受的承受荒地用于農牧漁業生產的免征2008年11月1日起首次購買90平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1%稅率其他,下列屬于契稅納稅人的有()A.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國土局B.承受土地.房屋用于教學、操場建設的學校C.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某房地產公司D.購買花園別墅的某港商答案:D,下列項目中屬于應納契稅的有()A.以土地.房屋權屬作價投資B.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C.等價交換房產D.城鎮職工第一次購買公有住房答案:A,甲乙兩單位互換經營性用房,甲換入的房屋價格為490萬元,乙換入的房屋價格為600萬元,當地契稅稅率為3,則契稅應如何繳納()。A.甲交14.7萬元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