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及全球氣壓帶 風帶的分布和移動 要點一逆溫現象 分類及其影響 難點 一般情況下 對流層溫度上冷下熱 但在一定條件下 對流層的某一個高度范圍內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象 即下冷上熱現象 這種氣溫逆轉的現象我們稱之為 逆溫 造成 逆溫 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種 一是地面輻射冷卻 輻射逆溫 下圖表明了這種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 圖a為正常氣溫垂直分布情形 在晴朗無云的夜間 地面輻射冷卻很快 貼近地面的大氣層也隨之降溫 離地面愈近 降溫愈快 離地面愈遠 降溫愈慢 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溫 圖b 隨著地面輻射冷卻的加劇 逆溫逐漸向上擴展 黎明時達最強 圖c 日出后 太陽輻射逐漸增強 地面很快增溫 逆溫便逐漸自下而上消失 圖d e 輻射逆溫厚度從數十米到數百米 在大陸上常年都可出現 以冬季最強 冬季夜長 逆溫層較厚 消失較慢 二是冷空氣下沉 地形逆溫 在山谷與盆地區域 由于冷卻的空氣會沿斜坡流入山谷和盆地 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輻射逆溫得到加強 往往持續數天而不會消失 三是空氣平流 平流逆溫 當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 會發生接觸冷卻的作用 無論哪種條件造成的逆溫 都會對大氣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 這是因為逆溫層的存在 造成局部大氣上熱下冷 阻礙了空氣對流運動的發展 使大量煙塵 污染物 水汽凝結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 使能見度變差 空氣污染加重 尤其是城市及工礦區上空 由于凝結核多 易產生濃霧天氣 有的甚至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 如光化學煙霧 特別提醒逆溫現象對人類生產 生活的影響 出現多霧和晴朗干燥天氣 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的關系 它使能見度降低 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 甚至出現交通事故 加劇近地面大氣污染 由于逆溫的存在 空氣垂直對流受阻 就會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 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如果位于盆地內 將會更加嚴重 對航空造成影響 逆溫現象如果出現在低空 多霧天氣對飛機起降帶來麻煩 而逆溫現象如果出現在高空 卻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 因為 逆溫的出現會阻礙空氣垂直對流的發展 飛機在飛行中不會有大的顛簸 飛行平穩 同時 萬里晴空提高了能見度 使飛行更加安全 要點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1 概念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長波輻射 將熱量保存在大氣層中 并通過大氣逆輻射的形式把熱量返還給地面 這就是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2 過程 太陽暖大地 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雖然需要穿過厚厚的大氣 但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很少 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長較短的紫外線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線 而能量最強的可見光被吸收得很少 絕大部分透過大氣射到地面 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增溫 太陽輻射是地面的直接熱源 大地暖大氣 地面增溫的同時向外輻射能量 相對于太陽短波輻射 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 除少數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 絕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使大氣增溫 地面是低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大氣返大地 大氣在增溫的同時 也向外輻射熱量 既向上輻射 也向下輻射 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 稱為大氣逆輻射 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 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 圖解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特別提醒 1 為什么同緯度地區 隨海拔升高 氣溫降低 海拔越高 空氣越稀薄 雖然隨海拔升高 太陽輻射增強 但空氣的保溫作用較弱 地面失去的熱量較獲得的熱量多 所以海拔越高 同緯度地區 氣溫越低 說明 海拔每升高1000米 溫度下降6 指的是同緯度地區或某一地區隨海拔增高 溫度的變化情況 2 對流層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 對流層的高度取決于空氣的對流運動的強度 空氣對流運動的強度又取決于近地面空氣溫度的高低和空氣上下層溫差的大小 近地面溫度的高低又取決于緯度高低 季節變化 天氣變化等等 一般情況下 近地面大氣溫度高 對流層高度就大 緯度低 對流層高度大 緯度高 對流層高度小 同一地區 夏季 或白天 對流層高度大 冬季 或黑夜 對流層高度小 夏季 或白天 陸地上的對流層高度大于海洋上 冬季 或黑夜 相反 同緯度地區暖流流經的地區對流層高度大于寒流流經的地區 3 地球上氣溫適合人類生存的原因 日地距離適中 晝夜交替的周期不長 地球上有大氣 4 大氣熱力作用與自然現象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 對流層大氣熱量主要來自地面輻射 平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層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 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比晴朗的白天低 云層具有反射作用 削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氣溫高 大氣逆輻射強 可以減少地面熱量的損失 晴朗的天空呈藍色 霞 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明亮等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樹陰下 房間中無陽光直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冬季風速較大 因低緯度與高緯度相比 太陽高度大且白晝長 所以南北溫差大 引起風速大 晴天的氣溫日較差大 白天晴朗 獲得太陽輻射多 夜間大氣逆輻射弱 地面熱量損失大 交通信號中 紅燈停 紅光的波長較長 難被散射 穿透力強 以紅燈為停止的信號燈更為醒目 有經驗的農民利用人造煙幕在深秋 初冬為防止蔬菜 作物被霜凍凍壞 在夜晚增加了云量 增強了大氣逆輻射 從而達到保溫作用 月球上晝夜溫差大 青藏高原氣候日較差大 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 要點三氣溫的時間變化規律 1 氣溫的日變化 氣溫最高值和最低值對流層氣溫主要受地表增熱與冷卻作用的影響 對流層大氣主要因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 地面輻射量的多少又取決于地表吸收并儲存的太陽輻射量 隨著太陽輻射的日變化 氣溫也相應出現了日變化 當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即太陽輻射最強時 由于地面儲存的熱量要傳給大氣還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陸地氣溫最高值不出現在正午 而出現在14時前后 同理 最低氣溫也不出現在太陽輻射弱的日落時 而出現在黎明 即日出前后 氣溫日較差 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 它反映氣溫的日變化程度 大小與緯度 季節和其他自然地理條件有關 由副熱帶地區向兩極減小 夏季大于冬季 初夏大于盛夏 因為夏至夜晚時間短 地表劇烈降溫時間短 最低溫度不夠低 陸地大于海洋 盆地和谷地 空氣不流動 大于平原 沙漠大于潮濕地區 陰天 氣溫晝低夜高 小于晴天 氣溫晝高夜低 氣溫日較差的極值出現的時間隨距離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后延 幅度隨距離地面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 氣溫的年變化 月均溫最高值和最低值由于地面儲存熱量的原因 就北半球而言 一年中 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不出現在太陽輻射最強的夏至日 而一般出現在夏至后的l 2個月 如中 高緯度大陸的7月 月平均氣溫的最低值也不出現在太陽輻射最弱的冬至日 而一般出現在冬至后的l 2個月 如中 高緯度大陸的1月 由于熱容量大于陸地 海洋吸熱和放熱都慢于陸地 因此海洋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8月 最低值出現在2月 氣溫年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 它的大小與緯度 海陸分布等因素有關 赤道上氣溫年較差小 中緯度地區 因為冬 夏季節明顯 氣溫年較差較大 在同緯度地區 氣溫年較差陸地大于海洋 這主要與陸地 海洋吸收太陽輻射性能及熱量等的差異有關 此外 氣溫年較差還受到地形 高地氣溫年較差小于凹地 谷地 植被 植被覆蓋地氣溫年較差小于裸地 天氣 多云雨區氣溫年較差小于少云雨區 海拔 海拔愈高氣溫年較差越小 的影響 3 地形與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的關系山地尤其是較小山地的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的平原小 而高原的氣溫日較差比同緯度的平原大 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的平原小 要點四全球氣溫的水平分布規律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降低 同緯度的陸地與海洋氣溫存在差異 世界上最熱的地方在20 n 30 n的沙漠地區 最冷的地方在南極大陸 7月 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西伯利亞 1月 如下表所示 特別提醒 1 等溫線圖的判讀方法及應用等溫線是地圖上氣溫相等點的連線 等溫線圖是用若干條等溫線來反映某一地區氣溫分布狀況的專用地圖 閱讀和應用等溫線圖是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根據等溫線數值的變化特點判斷南 北半球 等溫線數值向北增大為南半球 向北遞減為北半球 根據同緯度海陸間等溫線的彎曲狀況判斷季節或海陸位置 全球陸地等溫線向北 北半球向高緯 南半球向低緯 凸出 海洋上向南 北半球向低緯 南半球向高緯 凸出 是北半球的夏季 反之是北半球的冬季 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出的是陸地 向高緯凸出的是海洋 夏季則正好相反 根據等溫線的疏密判斷溫差大小 等溫線稀疏的地區溫差小 等溫線密集的地區溫差大 根據等溫線的分布特點判斷地形類型 等溫線為閉合狀態時 數值里大外小的為盆地 里小外大的則為山地 根據等溫線的彎曲狀況分析影響氣溫的因素 a 某地區等溫線的走向大致與緯線延伸方向一致 說明影響該地區氣溫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 b 某地區等溫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 說明影響該地區氣溫的主要因素是海陸位置 c 某地區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說明氣溫比同緯度低 若該地區在陸地上則地勢較高 若該地區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區則有寒流經過 等溫線向高緯凸出時正好相反 根據海洋等溫線的彎曲狀況判斷洋流性質及流向 沿海海域等溫線向高緯凸出說明該海域溫度高于同緯度其他海區 有暖流經過 反之則有寒流經過 等溫線凸出的方向即為洋流的流向 2 赤道地區不是地球表面最熱地區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炎熱中心不在赤道地區 而是在北緯20 30 的沙漠地區 主要是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 原因是 北半球陸地最熱月為7月 這個月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附近地區 這些地區的地面充分吸收了強烈的太陽輻射而天氣炎熱 這些地區又在副熱帶高氣壓的控制下 盛行下沉氣流 因而天氣晴朗 干旱且氣溫較高 這些地區沙漠遍布 在強烈的太陽輻射下增溫迅速 而沙漠向深層導熱的能力較差 所以當沙漠表層的溫度達到一定的高度時 沙漠表層的熱量就會不斷地向大氣中輸送 使大氣強烈增溫 另外 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大 亞 歐 非三大洲緊鄰且陸地面積大 而非洲又少半島和海灣 廣大內陸得不到海洋濕潤空氣的調節 這也加劇了這些地區的炎熱 要點五溫度 高度與氣壓的關系及等壓面的判讀1 溫度 高度與氣壓的關系一般情況是 在不同高度上 越往高空 氣壓越低 近地面和高空氣壓往往相反 在同一高度上 氣溫高 氣壓低 氣溫低 氣壓高 1 在垂直方向上 氣壓總是下面高 上面低 2 在同一水平面上 氣壓高的地方等壓面就向上彎曲 氣壓低的地方等壓面就向下彎曲 熱的地方近地面等壓面向下彎曲 高空向上彎曲 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壓面向上彎曲 高空向下彎曲 3 近地面是低壓的地方其高空一定為高壓 而近地面是高壓的地方其高空一定為低壓 2 根據等壓線 面 的彎曲狀況確定下墊面的冷熱狀況據等壓線的分布 如右圖所示 同一高度面上a處等壓線向上凸出 說明該處氣壓較高 而處于同一高度的b處氣壓較低 因為a c c d 而d b 所以a b 根據高空氣壓狀況與近地面氣壓狀況相反的特點 可以確定近地面a處氣壓較低 這里必須特別注意 a處氣壓低不是與其高空的a處相比 而是與近地面的b處相比而言的 對a處來說 其氣壓永遠大于高空的a處 b處氣壓較高 a b兩處的氣壓差異是由地面熱力狀況的差異進而引起空氣的上升 下沉運動所致 地面溫度較高處 空氣受熱膨脹上升 地面氣壓較低 地面溫度較低處 空氣冷卻收縮下沉 地面氣壓較高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地面氣壓高低 反推地面的冷熱狀況 a處近地面氣壓低 說明空氣受熱上升 從而得出地面溫度較高的結論 3 根據等壓面的凸向判斷氣壓的高低在等壓面圖中 經常見到比較不同的高度及同一高度上各點的氣壓高低的問題 以及考查等壓面凸向的問題 這類問題解答的原則是 不同海拔高度上 越向高空 氣壓值越低 因為越向高空 空氣的密度越小 在近地面附近氣溫低的地方氣壓高 氣溫高的地方氣壓低 高空氣壓的高低與近地面氣壓高低相反 下圖所示甲 乙 丙 丁四地氣壓由高到低順序為乙 甲 丙 丁 且圖上空的丙為高氣壓 丁為低氣壓 而地面上的對應點分別是甲為低氣壓 乙為高氣壓 在熱力環流形成的等壓面上 向上 高空 凸的地方為高壓 向下凹的地方為低壓 簡稱 高高低低 利用等壓面的凸凹狀況可判斷 氣溫高低 近地面的等壓面下凹 高空上凸 近地面氣溫高 海陸分布 冬季 近地面等壓面下凹 高空上凸 是海洋 夏季 近地面等壓面下凹 高空上凸 是陸地 城市和郊區 城市近地面的等壓面下凹 高空上凸 要點六常見的熱力環流及形成 重點 1 城市風城市人口集中 工業發達 居民生活 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 石油 天然氣等燃料 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 因而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 使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 人們稱之為 城市熱島 當大的環流微弱時 由于城市熱島的存在 引起空氣在城市地區上升 在郊區下沉 下沉氣流又從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 在城市和郊區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流 如下圖所示 稱為城市風 2 海陸風白天 陸地增溫比海洋快 陸面氣溫比海面高 陸地上的空氣膨脹上升 近地面氣壓下降 海面因有下沉氣流而氣壓升高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 空氣由海洋吹向陸地 這就形成了海風 夜間 陸地冷卻比海洋快 氣溫比海上低 近地面氣壓高于海面 空氣由陸地吹向海洋 這就形成了陸風 如下圖所示 3 山谷風白天 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強烈 于是暖空氣沿坡爬升 形成谷風 夜間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 密度增大 因而沿坡下滑 流入谷底 形成山風 如下圖所示 4 沙漠與森林之間的熱力環流白天在太陽照射下 沙漠地區增溫強烈 氣溫高 空氣上升 在高空形成高氣壓 在近地面形成低氣壓 而林區升溫慢 氣溫相對較低 空氣下沉 在近地面形成高壓 高空形成低壓 于是在近地面風由林區吹向沙漠地區 在高空風由沙漠地區吹向林區 如圖a 夜間 沙漠地區降溫強烈 近地面氣溫低 林區降溫慢 氣溫相對較高 在近地面 沙漠地區形成高氣壓 林區形成低氣壓 風從沙漠地區吹向林區 高空風從林區吹向沙漠地區 如圖b 要點七等壓線圖的判讀方法1 常見等壓線圖的組成要素海平面等壓線的分布 單位 hpa 1 低壓 由閉合等壓線構成的低氣壓區 氣壓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2 高壓 由閉合等壓線構成的高氣壓區 氣壓值由中心向外減小 3 低壓槽 由低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 簡稱槽 低壓槽中各條等壓線上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槽線 4 高壓脊 由高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 簡稱脊 高壓脊附近氣壓比兩側要高 在高壓脊中各等壓線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脊線 2 判斷各種氣壓場的天氣情況高氣壓中心 晴朗 高壓脊 晴朗 低氣壓中心 陰雨 大風 低風槽 陰雨 3 判斷各地的風向第一步 在等壓線圖中 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 由高壓指向低壓 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 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確定南 北半球后 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 北半球 或左 南半球 偏轉30 45 角 畫出實線箭頭 即為經過該點的風向 如下圖所示 4 確定風速同一等壓場中風速大小的確定 關鍵在于等壓線的密集程度 等壓線密集則水平氣壓梯度力大 風速就大 相反風速就小 不同等壓場中 首先看數值 然后判定方法同上 特別提醒風的形成與力的關系 要點八大氣環流的形成和移動 重 難點 1 概念 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稱為大氣環流 包括地球上的氣壓帶 風帶和季風環流 2 作用 使高低緯度之間和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以交換 促進了地球上的熱量平衡和水平衡 3 三圈環流的形成因素 1 太陽輻射引起的高低緯度之間的冷熱不均 是大氣環流產生的根本原因 2 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水平運動產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動力 加上地轉偏向力的存在 促成了三圈環流的形成 對于我們來說 必須掌握近地面氣壓帶 風帶的分布規律 首先 赤道附近和兩極地區由于熱力原因 氣溫高低 而分別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 大約在南北緯30 附近和南北緯60 附近 由于動力原因 大氣運動 而分別形成了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 南北半球低 中 高緯形成三圈環流 三圈環流在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氣壓帶 風帶在地球表面南北半球對稱分布 高低氣壓帶相間分布 如下圖 地球上的風帶 地球上的氣壓帶 特別提醒 1 熱力原因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 動力原因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由于地面冷熱不均 引起大氣的膨脹上升或收縮下沉運動 導致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區和高氣壓區的原因 稱為熱力原因 赤道地區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源 極地是最大的冷源 因此 與之相應的氣壓帶是由熱力因素形成的 在水平方向上 由于氣流運動造成空氣質量在一定區域內聚集輻合或輻散 導致氣壓發生變化的原因 稱為動力原因 在近地面 氣流輻合上升 氣壓降低 氣流輻散下沉 氣壓升高 2 風帶中風向的確定 根據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 風總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 在北半球向右偏 在南半球向左偏 3 氣壓帶 風帶的移動方向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 嚴格來講 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 向北移動 6月22日至12月22日 向南移動 但氣壓帶 風帶的移動要滯后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典例1 2010 廣東韶關 圖1示意某沿海地區海陸風形成的熱力環流剖面圖 圖2示意近地面與600米高空垂直氣壓差的分布狀況 讀圖回答 1 3 題 1 有關氣壓分布狀況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地氣壓低于 地b 地氣壓高于 地c 近地面同一等壓面的分布高度 地比 地低d 高空同一等壓面的分布高度 地比 地更高 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的風向為東南風b b為上升氣流c c的風向為西南風d d為上升氣流 3 若該圖表示白天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是陸地 乙是海洋b 甲乙都是陸地c 甲是海洋 乙是陸地d 甲乙都是海洋 剖析 本題組考查獲取信息 解讀信息能力 知識上考查了對熱力環流原理及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 圖2中顯示乙地氣壓差較低 說明乙地近地面 地 為低壓 高空 地 為高壓 而甲氣壓差大 說明甲地面 地 為高壓 高空 地 為低壓 則 地氣壓高于 地 d為上升氣流 若該圖表示白天 結合海陸風和熱力環流原理可判斷 溫度高的為陸地 則乙為陸地 甲為海洋 答案 1 b 2 d 3 c 典例2 2010 江蘇鹽城二模 下圖是某地區2010年1月8日某時500百帕等壓面分布圖 讀圖回答 1 2 題 1 等壓面上甲點的風向應是 a 東北風b 東南風c 西南風d 西北風 2 造成甲乙兩地等壓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勢高低b 海陸性質c 緯度位置d 大氣環流 剖析 第 1 題 由500百帕等壓面分布圖可以判斷在甲的東側是一個低壓槽 受地轉偏向力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 甲地風向應該為西北風 第 2 題 甲乙兩地等壓面高度不同 主要與乙地有 世界屋脊 之稱的青藏高原的影響有關 是由兩地海拔不同造成的 答案 1 d 2 a 典例3 2010 東北四校聯考 讀 我國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線圖 回答 1 2 題 1 關于圖中各城市入春日期及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蘭州比西寧入春日期早的原因是河水調節氣溫b 太原比石家莊入春日期晚 因為太原地處谷地c 重慶的入春日期反映了緯度地帶分布規律d 上海比濟南的春天晚是因為受海洋影響大 2 對圖中各地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線影響最小的因素是 a 緯度b 植被c 距海遠近d 地形 剖析 第 1 題 影響我國各地入春早晚的因素很多 南北緯度差異是重要因素 另外海陸位置 地形等也影響了個別地區的城市入春時間 綜合分析各因素影響 d判斷是正確的 第 2 題 森林植被可以調節氣溫 對各地區氣溫高低變化的影響與緯度 地形 海陸位置等相比是最小的 故選b 答案 1 d 2 b 典例4 2010 湖北八校聯考 讀我國某地氣溫變化圖 回答 1 2 題 1 該地可能位于 a 東北地區b 華北地區c 長江中下游d 海南島 2 下列關于該地氣溫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 乙 丙三圖的氣溫變化主導因素均為太陽輻射b 甲圖7月高溫主要因為7月伏旱季節降水少光照強c 乙圖7日氣溫低主要是因為受冷空氣影響d 丙圖氣溫變化小是因為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小 剖析 第 1 題 圖甲為一年中氣溫的變化 由圖甲可知 該地最低月氣溫在0 10 之間 所以該地位于亞熱帶地區 選項四地中 東北 華北位于溫帶地區 海南島位于熱帶 長江中下游位于亞熱帶 第 2 題 甲為氣溫年變化曲線圖 影響一年氣溫變化的主導因素為太陽輻射 乙 丙兩圖是氣溫短時間變化 受冷空氣 云層厚度影響大 甲圖7月高溫主要是因為7月正午太陽高度大 晝較長 答案 1 c 2 c 例1 2010 全國卷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 向北分別設若干站點 監測城市氣溫的時空分布 監測時間為8日 多云 9時到9日 晴 18時 監測結果如圖所示 據此回答 1 3 題 1 圖示的最大溫差可能是 a 4 b 12 c 16 d 18 2 監測時段被監測區域氣溫 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 白天變化晴天比多云天劇烈c 從正午到午夜逐漸降低d 白天變化比夜間變化平緩 3 下列時間中熱島效應最強的是 a 8日15時左右b 8日22時左右c 9日15時左右d 9日18時左右 剖析 第 1 題 圖中等值距為2 最高溫為大于21 小于23 最低溫大于5 小于7 故圖示最大溫差大于14 小于18 選c 第 2 題 讀圖知 9日最高值達21 以上 高于8日氣溫最高值 a錯 9日9時到18時比8日等溫線更密集 說明白天氣溫變化晴天比多云天劇烈 選b 一天中 14點前后溫度達到最高 故從正午 12點 到午夜 0點 溫度不是逐漸降低的 c錯 白天等溫線比夜晚密集 說明白天氣溫變化更快 d錯 第 3 題 首先明確城市熱島效應是指由于城市廢熱排放 使城市溫度明顯高于郊區的現象 所以熱島效應最強時段應是城郊溫差較大時段 選項中8日22時左右符合要求 答案 1 c 2 b 3 b 例2 2010 山東 下圖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 當日天氣晴朗 日出時間為5時 讀圖回答 1 2 題 1 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 a 5時 20時大氣較穩定b 12時 15時出現逆溫現象c 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d 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 2 當地該日 a 日落時間為17時b 與海口相比白晝較長c 正午地物影子年內最長d 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向 剖析 第 1 題 圖中信息顯示 該地5時 20時近地面出現逆溫現象 大氣較穩定 12時 15時近地面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無逆溫現象 故本題選a 第 2 題 據當地為北半球中緯度且5時日出可分析出 日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漢學院《城鄉空間分析與規劃新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健康醫學院《城市經濟分析方法(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濰坊學院《創意文化產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泰山學院《幼兒保健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陽職業學院《景觀設計快題表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屏縣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確山縣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西水利職業學院《燃氣與蒸汽聯合循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家具買賣合同樣式
- 酒店投資協議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FANUC發那科機器人常規點檢保養
- 醫藥有限公司公司獎懲制度
- 微電子學概論全套課件
- 實驗室氣瓶使用記錄
- DB37T 2974-2017 工貿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
- DB13(J)∕T 8054-2019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通用標準
- 混雜纖維增強的復合材料介紹、特點和應用
- 星巴克哈佛商學院案例
- 工程項目內部控制流程圖表
- 強夯試夯報告(共12頁)
- 骨優導介紹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