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_第1頁
高二下(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_第2頁
高二下(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_第3頁
高二下(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_第4頁
高二下(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2018學年下學期期末高二語文試卷考試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君子之道“智”“仁”“勇”周可真君子文化不僅是儒家文化之精華,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論語憲問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對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從現代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在認知過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實關系,它表現為事實判斷;“仁”所涉及的是價值關系,它表現為價值判斷;“勇”所涉及的是行為關系,它表現為行為判斷。其中,行為判斷是認知過程的最高階段,是根據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來作出行為決定。行為判斷得當與否,取決于事實判斷的正確與否和價值判斷的合理與否。故行為判斷是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集中反映與綜合體現。這意味著“勇”集中反映與綜合體現著君子人格特征。根據孔子“見義不為,無勇也”的解說,“勇”的含義就是“見義而為”,其意義要素包括“義”和“為”,而“義”是“勇”的核心意義,“為”之為“勇”是由“義”決定的,當且僅當“義為”時,才是“勇”。荀子謂:“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也。”“無正義”的意思就是“人不行正路”。按荀子“禮”“法”并重的思想,他所謂“無正義”實際是指行為不合“禮義”“法度”。要之,“正義”的基本意義就是“人應遵守的行為規則”。具體而言,“正義”又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制定行為規則所依據的一定原理或原則(屬于價值范疇),一是依據一定原理所制定出來的具體行為規則(屬于制度范疇)。在儒家看來,前一種意義的“正義”就是孔子所謂“人而不仁,如禮何”的“仁”,后一種意義的“正義”就是“克己復禮為仁”的“禮”。進而言之,“仁”是正義原則,“禮”是正義標準。就其二者的關系而言,“仁”是“禮”的價值依據,“禮”是“仁”的制度表現。因此,在“智”“仁”“勇”的關系中,“見義而為”的“義”應是指作為“仁”的制度表現的“禮”之所宜。所謂“勇”,就是行其“禮”之所宜。按孔子“克己復禮為仁”的觀點,如此依“禮”行事乃是“仁”的行為特征。“見義而為”之由“見義”到“義為”,這個過程還包含被稱作“權”的活動。“權”字的本義為秤砣,引申為稱量物品輕重的秤,進而派生出稱量、權衡輕重之義,如“權,然后知輕重”(孟子梁惠王上)。知輕重者,心中有數也,是“權”含有把握分寸之意。由是衍生出在度的范圍內靈活應變之義。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這里,“男女授受不親”之“禮”和“嫂溺,援之以手”之“權”都在“見義”之“義”的范圍之內。“見義而為”的“勇”既要守常而行“禮”,又要變通而達“權”,如此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是君子“仁”且“智”的表現,也是君子為人處事的特點。綜上所述,所謂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備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點是“見義而為”,其體現于為人處事,就是既恪守原則又靈活應變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君子文化的本質特征。(選自2018年2月新華文摘,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智”“仁”“勇”是孔子對君子所作出的人格定位。其中“勇”在君子人格中更為重要,因為從現代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勇”表現為行為判斷,是認知過程的最高階段。B.“正義”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制定行為規則所依據的原理或原則,一是依據一定原理所制定出來的具體行為規則,前者對應“禮”,后者對應“仁”。C.“勇”,就是行其“禮”之所宜,如此依“禮”行事,以孔子的觀點來看,即是“仁”的行為特征。D.“勇”者也要善于權衡變通,不可死守禮法,膠柱鼓瑟,必要時可以超出“義”之范圍,如孟子所言“嫂溺,援之以手”的行為。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開頭引用論語憲問中的相關文字,引出“智”“仁”“勇”的概念。后文則以現代認知心理學為依據,重點從“勇”這一概念解讀君子文化。B.文章第段聚焦于“勇”,根據孔子“見義不為,無勇也”的解說,得出有且只有“義為”才是“勇”的結論。C.第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仁”與“禮”的關系。作者先用荀子的話引出“正義”的概念,再解釋“正義”的兩種意義,進而論述二者之間的關系。D.第段使用孟子離婁上中的“嫂溺,則援之以手乎?”的事例,論述了“見義而為”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觀點。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史記游俠列傳中說“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言必信,行必果”,如果其中“正義”可以解釋為“人應遵守的行為規則”,那可見游俠不是儒家所言有“勇”之君子。B.因為“義”是“勇”的核心意義,所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勇”,不在于他“為”不“為”,而在于“義”不“義”。C.君子之勇,既要守常而行“禮”,又要變通而達“權”,但其中“權”是有限度的靈活應變。D.君子文化的本質特征在于具有“見義而為”的人格特點的君子在為人處事,既“仁”且“智”、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生活方式。(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高檔餐廳 鄭付林他看見,旁邊的那些餐桌,每一桌都擺得很豐盛,人們體面富態,談笑風生,唯獨自己,寒酸窘迫,只有雪白的桌布和一副碗筷,伴著孤零零的他。要不是這一片只有這一家餐廳,自己又早已餓得頭暈眼花,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到這家高檔餐廳來吃飯的。他埋頭看菜譜根本沒有看菜名,眼睛只在價格上緊張掃視,那些動輒數十、上百的數字,像炭火一般,燙得他的目光躲閃不迭,不一會兒,那炭火就把他烤得一頭汗水。他看中了一個很小的數字,慌亂地用手一指,低著頭小聲道:“來份這個。”“好的,請稍等。”服務員答應道,聲音爽脆,似乎沒有鄙視的色彩。他又饑又渴,想要一杯茶。張了好幾次嘴,卻始終沒說出口。餐廳里,不時有顧客高聲大氣地催促:“服務員,我要的龍蝦呢?趕緊上啊!”“服務員,我點的紅燒甲魚呢?咋這么慢?”他等了很久了,也想小聲問一下:“服務員,我要的麻婆豆腐啥時能好?”他張了好幾次嘴,卻始終沒說出口。他很餓。知道其他顧客都在對著山珍海味大快朵頤,他更餓。他恨恨地想:等做成了這單“生意”,再來這家餐廳,好好享受一下。有了憧憬,便多了耐性,他開始欣賞墻上的油畫,頗有些氣定神閑的模樣。他的菜,終于上來了。一盤油汪汪的麻婆豆腐,紅白相間,翠綠的蔥花點綴其間,很是誘人。米飯也很好,雪白晶瑩,糯軟清香,拌著豆腐吃,非常開胃。他吃得很小心,生怕弄臟了面前潔白的桌布。旁邊那些客人,將骨頭魚刺隨意亂吐在桌布上,讓他覺得這是在糟蹋東西。飯菜被吃了個精光,他很想再來碗米飯,又說不出口。頗躊躇了一會兒,正準備結賬走人,一大碗烏雞湯被輕輕地放在他面前。“我沒要湯啊!”他驚詫萬分。“老板娘送的。”服務員燦爛一笑,親切可人。“為啥?”他一頭霧水。“我們餐廳每天選一位最有教養的顧客,獎勵一碗烏雞湯,今天您是。”服務員善良地隱去老板娘的另一句話:“那小子面黃肌瘦,一看就沒吃飽。”“我?有教養?”他分明聽到服務員用了一個“您”,心尖一顫。“是呀!您等了這么久,卻沒有催促一聲;忘記給您上茶,您沒有抱怨;用過的餐巾紙掉到地上,您馬上就拾起來;還有,您面前的桌布干凈如初”他不知不覺間挺直了腰板。“您慢用。”服務員輕盈離去。他豪爽地吃光了那一大碗雞湯。終于飽了,他想。離去時,迎賓小姐面帶微笑:“先生慢走!”他突然想起,剛才進門的時候,內心慌亂,又擔心自己衣著寒酸被拒門外,沒有注意到迎賓小姐對自己的微微鞠躬:“先生中午好!”我?先生?我這種出身貧寒的底層人,我這種長期被包工頭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我這種灰頭土腦、衣著寒磣,準備去做“生意”的人,竟然,是別人嘴里的先生?!他心里一熱,忍不住淚流。回頭望望這家高檔餐廳,他含淚鞠了一躬,轉過身,昂首挺胸地向勞務市場走去。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 )(4分)A這篇小說借餐廳這個小場景,展現了農民工這個群體在經濟浪潮中的掙扎與沉浮。他們雖然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卻往往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和經濟回報。B小說第三段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通過神態、動作等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人物當時窘迫、拮據、走投無路的境況。C小說中的“他”前后有三次想說卻“沒說出口”,每次都是因為“他”內心緊張慌亂,以及性格中的膽小與自卑。D小說前面寫“他”低著頭點菜,菜遲遲不上也不敢催促,后面卻挺直了腰板,豪爽地吃光雞湯。這是因為“他”有教養和受到服務員尊重后虛榮心得到了滿足。E小說的結尾照應了題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暗示讀者,“他”已放棄鋌而走險的“生意”,準備昂首挺胸地重新開始人生,從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5.小說以“高檔餐廳”作為題目,有何含義?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4分)6請根據文章內容,談談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餐廳”的做法的意義(6分)(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1分)閱讀下面的新聞材料,完成(7)(8)題。材料一: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網+教育”;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手機課堂,這就是“互聯網+教育”的結果。去年從西北一所知名大學畢業的王航,現在在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某鄉鎮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在學校一些中老年教師眼中,年輕、有活力的王航是見多識廣的,在大城市接觸到的新鮮教學方式也是較多的。然而,當這位年輕的教師被問及是否接觸過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時,他搖著頭表示,“只是聽說過”。“對學校老師來說,互聯網的最大用處就是下載課件。”王航解釋說,所謂的下載課件,就是去網上尋找相關科目的課件,下載后適當做一些修改,上課的時候拿來用。“這可能是互聯網跟教育聯系最緊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著說。記者從王航所在的學校了解到,該校嚴禁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如果學校發現有學生攜帶手機,會當場沒收,并通知家長帶學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長甚至會當著老師的面把孩子的手機摔碎。“所以,像微課、慕課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我們來說,目前還僅僅停留在聽說過的層面上,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具體推行。”王航說,“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畢竟孩子們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還發現,不單是西北偏遠學校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中東部地區基層的學校情況也不容樂觀。很多學校即使具備了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的客觀條件,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設施設備僅僅被當作擺設,沒有真正利用起來。河北省邢臺縣某中學教師李瓊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學校,多個教室里的多媒體設備用得久了開始出現質量問題,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講臺下的學生很難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來寫板書。”“由于是寄宿制學校,又不準學生帶手機,電腦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學生通過互聯網接觸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瓊認為,相對于大城市能隨時接觸到互聯網的學生而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己的學生已經被甩開了一大截。“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瓊說,“不能讓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在李瓊看來,“互聯網+教育”真正推廣到基層,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像慕課、翻轉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基層教育中推廣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比如教學設備的問題、教師的觀念問題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問題等。”(摘自 2015年5月4日中國教育報)材料二:“互聯網+”會給教育帶來什么樣的改變?“互聯網+”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人人能夠創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都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識庫正在加速形成,優質教育資源正得到極大程度的充實和豐富,這些資源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使得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可以獲取他們想要的學習資源。知識獲取的效率大幅提高,獲取成本大幅降低,這也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傳統的教育生態中,教師、教材是知識的權威來源,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因其擁有知識量的優勢而獲得課堂控制權。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已變得非常快捷,師生間知識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師。此時,教師必須調整自身定位,讓自己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另外,社會教育機構的靈活性正對學校教育機構發起強有力的沖擊。育人單位和用人單位也不再分工明確,而是逐漸組成教育共同體,共同促進教育協同進步。從實質上看,“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聯網極大地放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從傳統一個優秀老師只能服務幾十個學生擴大到能服務幾千個甚至數萬個學生。另一方面,互聯網聯通一切的特性讓跨區域、跨行業、跨時間的合作研究成為可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低水平的重復,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的因地域、時間和師資力量導致的教育鴻溝將逐步被縮小甚至被填平。(摘自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報)材料三:傳統的教育中,教師面對面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會將德、智、體、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給孩子以美德、藝術等層面的熏陶感染。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中,師生之間更多是知識和信息層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學習者,尤其是低齡學習者,他們還沒有足夠的道德判斷能力,若在沒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和熏陶下獨自面對開放的魚龍混雜的互聯網信息,如何保證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思想方法?“外事問百度,內事也問百度”,如此一來,學習者幾乎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任何他們需要的學習資源。然而,長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真的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加工和學習者本身的智力發展嗎?長期運用各種互聯網設備輔助學習,網絡游戲逐漸替代了日常的線下游戲,對學習者身體健康的影響也不言而喻,如何增強體質、強健體魄、培養意志力?“足不出戶遍知天下事”的互聯網時代,學習者的學習方便快捷,但是他們與學習伙伴日漸疏遠,與大自然漸行漸遠,真正用多種感官去接觸世界的機會越來越少,那么學習者的藝術教育何來靈感呢?互聯網降低了人們學習的門檻,學習的廣度大大增加,人們可以涉獵學習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領域知識。然而,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卻嚴重碎片化,學習者會利用乘坐公交車、課間休息、睡前十分鐘等等的零碎時間,學習了解一些零碎知識。學習時間的碎片化會導致學習者養成懶于思考和知識加工的壞習慣,對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識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學習內容的碎片化會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難以建立,從而使學習者學習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點,而難以加工成為有意義的知識網絡。如此,學習者的學習深度很難保證。 互聯網下的教育與各行各業的知識在不斷融合,知識不斷更新拓展,知識的復雜度加強,信息以指數式增長,可用的資源雖豐富卻也魚龍混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快速學習大量新知識?如何應對指數式增長的信息?如何選擇自己需求的資源?這對傳統學習環境下成長學習能力和信息加工與處理能力不足的學習者而言,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摘自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報)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A.在西北偏遠學校和中東部地區的基層學校,互聯網的作用就是幫助教師尋找相關科目的課件,以便提高教學效率。B.材料一從記者的視角,通過語言描寫,讓讀者真切的感受到“互聯網+教育”在現實中面臨的困境,增強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感和可信度。C.“互聯網+教育”的影響不可低估,它能摧毀傳統的教育生態,重塑一個開放創新的教育生態,傳統的學校將不斷減少、萎縮。D.“互聯網+”能極大地放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讓人們有可能跨區域、跨行業、跨時間的合作研究,加速研究水平的提升。E.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中,由于師生之間的交互在知識和信息層面,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這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8.面對“互聯網+教育”時代,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與應對策略?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16分)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9、下列句子中的“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3分A、學而時習之 B、人不知而不慍C、溫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學10、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3分A、誨女知之乎 B、默而識之C、學而不厭 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11、翻譯下面的句子(一個5分,共10分)(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13題。和答元明黔南贈別黃庭堅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朝云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涼?急雪脊令相并影,驚風鴻雁不成行。歸舟天際常回首,從此頻書慰斷腸。【注】元明:黃大臨,黃庭堅長兄,字元明。紹圣二年(1095)黃庭堅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長兄黃大臨萬里相送,二人分別后黃庭堅作此贈別詩。朝云:化用楚襄王夢見神女的故事,隱寓自己往日的抱負只如登天之夢,已經破滅。脊令:鳥名,即鹡鸰。1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A.這首詩表達了兄弟二人分手時,難分難舍的惜別之情。全詩感情深篤,首聯即側面寫離別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瀾。B.頷聯詩人抒發了自己報復落空的苦悶,但求將來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內,暢享天倫之樂。C.頷聯中的“涼”暗用陶淵明“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羲皇上人”的意思,表達了詩人悲觀厭世、渴望歸隱田園的思想。D.尾聯從自身宕開,翻進一層,寫兄長在回程歸舟中常常翹首遙望天際,盼望兄弟早日歸來。E.這首詩表現出黃庭堅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他善用典故,經過鍛煉熔鑄,顯得渾成無跡,真所謂“水中著鹽,食而方知其味”。13.本詩的頸聯“急雪脊令相并影,驚風鴻雁不成行”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6分)(三)、名句填空,補寫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孟子曰:“民為貴, ,君為輕。”(孟子民為貴)(2)子曰:“ ,則遠怨矣!”(3)孔子論述“學”與“思”關系的兩句是: , 。(4)孟子說:“ , 。”歐陽修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說:“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這些都是反對享樂主義的千古佳句。三、語言文字運用(15-20題每小題3分,共18分,21題5分)15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且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A喟(ku)然長嘆 舉一返三 暴虎馮(pn)河 禍起蕭墻 B屏(pn)氣凝神 發奮忘食 簞食(s)瓢飲 循循善誘C粢盛(chng)既潔 禮崩樂壞 斐(fi)然成章 文質彬彬 D色厲內荏(rn) 耰而不輟 曲肱(hn)而枕 殺身成仁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上的成語,與句意最貼切的一組是( )3分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里,陳列著各種奇珍異寶、古玩文物,令人。玉器廠展品室里陳列著鳥獸、花卉、人物等各種玉雕產品,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真是。汽車向神農架方向奔馳,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貨柜上擺滿了具有傳統特色的珠寶,翡翠、玉雕、字畫,品種齊全,。 A應接不暇 琳瑯滿目 目不暇接 美不勝收 B目不暇接 琳瑯滿目 應接不暇 美不勝收 C應接不暇 美不勝收 目不暇接 琳瑯滿目 D目不暇接 美不勝收 應接不暇 琳瑯滿目1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A.麗江古城5A級景區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景區從業人員文明服務意識的教育引導,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善待每位游客,維護古城形象。B.早在1979年,中方就提出共同開發釣魚島附近資源的設想,首次公開表明了中方愿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解決同舟邊鄰國間的領土爭端的立場。C.百歲老人李玉珍是鎮上最老照相館的攝影師,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碼,可以說她用自己百歲的人生,經歷和見證了國內攝影的各個發展階段。D.到2025年,我國鐵路網規模將達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 877公里左右,比2015 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基本內外互聯互通、國際多路暢通、縣域基本覆蓋、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人們普遍認為生物認證技術的安全系數很高。 事實并非如此。例如,人臉識別 看起來很先進, 已經被一些不法分子破解并用來“盜刷”。目前生物認證技術還不夠成熟,其實 適合于門禁等不聯網的本地化應用。在互聯網環境下,大量的生物特征數據 被盜,帶來的風險要比“盜刷”嚴重得多。這 是生物認證方式的真正“痛點”。 A然而雖然卻更一旦才B不過即使也更一旦就C但是雖然卻只萬一就D可是即使也只萬一才19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3分) A.老大爺遠遠看見我,遂放下趕鴨的竿子,拉起敞開的衣襟擦了擦額上的汗,笑瞇瞇地向我走來。 B.我可以幫忙做些文書工作,但要我在外拋頭露面、搖旗吶喊,則敬謝不敏。 C.某校學生會的科普小報征稿啟事中說:“由于我們的思想水平有限,本報難免有缺點和錯誤,歡迎批評指正。懇切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幫助我們,為辦好科學小報盡一點綿薄之力。” D.在接到母校百年校慶的邀請后,大家相約一起蒞臨母校參加慶典活動。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桂花又開,喜出望外。 ,桂花樹下因此又聚滿了賞花人。 ; , 。 ,因為我縱然拍下了這花開之盛,也拍不了這香飄之遠。有的墊腳抬頭,細細聞香;有的輕壓桂枝,低頭深吸這桂花雖然細碎,卻朵朵盛開,叢聚成簇,亦是繁花似錦,金黃一片,分外惹眼我本想拍幾張桂花照的,卻是不能了有的女孩兒甚至張開雙臂,讓馥郁淡雅的桂花香氣彌漫全身如此一來,桂花香氣不僅從樹上飄送,也從女孩兒的身上飄來,借助風力,香飄十里,華師校園,盡是桂香縈繞A B C D21對聯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以形式上的整飭、音韻上的和諧、內容上的精警至今仍然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以下是宏村兩幅被打散的楹聯,請把它們歸整好。(5分)裁 竹露 竹菊 能陶情 書畫 漢書 梅蘭讀 細嚼 琴棋 可養性 唐句 漫研 梅花_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這則材料,按要求作文。我們常想擁抱一下自己的親人,但總是等適當的時機。我們常想寫封信給最要好的朋友,表達一下濃郁的情誼,但總是告訴自己不急。我們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項創意,但總是說“找機會”。我們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這樣被擱置了。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是多么可貴的一天,要做的事就從現在開始。 請以“就從現在開始”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得抄襲。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參考答案:1、C(A項“其中勇在君子人格中更為重要”在文中無根據,文中只說“勇集中反映與綜合體現著君子人格特征”。B項應是前者對應“仁”,后者對應“禮”。D項“嫂溺,援之以手”的行為并未超出“義”之范圍。)2、C(第段的主要目的不是分析“仁”與“禮”的關系,而是在此基礎上解釋“見義而為”的“義”字,并進一步為“勇”定義。注意此段中“因此”一詞提示的句群關系。)3、B(第段中“勇”的意義要素包括“義”和“為”,所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勇”,既要有“義”,也要有“為”。)4. C(2分)、D(2分)5.(4分)(1)餐廳本身的裝修、餐品、服務等都很高檔。(1分)(2)老板經營理念先進。(1分)(3)餐廳內服務員的素質高,尊重每一位顧客。(1分)(4)與餐廳中其他顧客的不文明行為形成對比,既更突顯服務員的素質高,又含蓄批判了社會公共場合中的一些不文明行為。(1分)6.(6分)包工頭長期拖欠工資(1分);餐廳的做法體現了對人的尊重(2分),含蓄地批評了社會公共場合中的一些不文明現象(1分),挽救了一個即將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農民工(1分),為維護社會和諧貢獻了力量(1分)。7.B D B給3分,D給2分,E給1分。(A項原文說的只是說話者自己所在學校的情況,擴大了范圍;C項“傳統的學校將不斷減少、萎縮”推斷錯誤,無中生有。E項“師生之間的交互在知識和信息層面”不嚴謹,原文“師生之間更多是 知識和信息層面的交互”)8. “互聯網+教育”將影響、改變學校教育,抓住機遇,順應潮流是必然選擇。 面臨“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挑戰,我們要揚長避短,讓互聯網更好的為教育所用。 要跟上時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綜合素質。互聯網只是工具和手段,我們應保持冷靜和理性,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每點2分,共6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9、B10、C11、(1)只知道學習卻不會思考就會上當受騙,只知道思考卻不學習就會很危險。(2)人能使道光大,不是道能使人顯耀。12. AC (A選項3分,C選項2分。A.這里是正面寫離別的哀痛。C.黃庭堅在這里引用“涼”,并沒有悲觀厭世,只是想要在隱逸與天倫之樂中尋找慰藉。)13. 頸聯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與“驚風”凸顯眼前的風雪交加之景,使詩人感嘆自己境遇的險惡、兄弟的離散,正反應了詩人觸景所生之情。運用比喻,大雪紛飛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鳥,恓惶的鴻雁來比喻兄弟患難與共(答出鹡鸰鳥或鴻雁其一即可)。運用對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寫照,又反襯出兄弟離散的哀傷。(一點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14.補寫名句(每空1分,共6分)(1).社稷次之 (2).躬自厚而薄責于人(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5.C16D。句“陳列著”語境顯示東西很多,讓人看不過來,“目不暇接”符合這一語境要求。句陳述的對象是“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即玉雕產品的神態之美,用“美不勝收”正合此境。句陳述的是“奇峰異嶺撲面而來”,應選有受動意義的“應接不暇”。句陳述的是“品種齊全”,“琳瑯”對“品種”,“滿目”對“齊全”。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