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入門_第1頁
人像攝影入門_第2頁
人像攝影入門_第3頁
人像攝影入門_第4頁
人像攝影入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像攝影入門 對不起,請問可以幫我們照張相嗎?你回過頭,一對情侶正在熱切的看著你,一款相機伸到了你面前,當然,你無法拒絕這樣的請求,伸手接過了相機 不知道你有多少次外出時遇到這樣的場景,反正我是很多次了。對于攝影者來說,人像是最常遇到的拍攝題材之一,除了本身它非常吸引人外,在生活中也是最常見到的。實際上普通的用戶使用相機絕大多數用于拍攝人物。在個人愛好上,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喜歡拍攝人像,覺得不用關心這個問題,然而要完全避免人像拍攝幾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偶爾要為朋友和家人拍點生活旅游照外,還要應付外出時需要你幫忙拍照的陌生人:想想如果背著一堆器材的你,在熱切的盼望下卻拍出了極為失敗的照片,那是多么丟臉的一件事啊。因此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說,只要你擁有相機,就應該掌握一點人像攝影的常識。這篇東西試圖闡述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幫助大家掌握人像攝影的基本點。要注意的是,本文針對的是初學者,希望能幫助避免大多數導致失敗的因素,但要真正拍出出色的照片,卻要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 基本要素 基本技術要點 基本的技術包括拍攝時的選擇焦距、對焦、曝光等基本操作,這些東西不是成功拍攝人像的充分條件,卻是必要條件。在多數的情況下,我們似乎不必對這個問題特別關注,因為今天的設備已經很先進了。但對初學者來說,很多時候問題就出在這些方面。 拍攝人像時,主體作為一個活動的、有意識的動體,往往很容易令拍攝者分心,結果導致了對焦不準的情況出現。而許多人等被攝者擺好姿勢,匆匆忙忙拿起相機就拍,也常常會導致對焦情況不理想的情況出現。常犯的毛病是沒有留意對焦點,即向哪里對焦的問題。相機通常都是默認在鏡頭中心點進行對焦的(很多相機會有一個指示點),拍出來的照片畫面中這一點的位置最為清晰。如果拍攝的人物在畫面中心或景深大的話,問題并不明顯,但如果人物不在畫面中心或景深小的話(很不幸這恰恰是許多成功的照片的主要因素),人物的清晰度就會有問題了。正確的方法是,拍攝時先對準主體對焦,然后再調整畫面拍攝。 對于人像攝影來說,人物往往在畫面中占很大的比例,這種情況下應該怎么對焦呢?人像最重要的部分常常是臉部,而眼睛又是臉部器官中最具表現力的,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對眼鏡對焦,以保證眼睛的清晰。當然僅有眼睛清晰也是不夠的,必須保證鼻尖也清晰,這樣的話,即使采用很小的景深,只要保證眼睛和鼻尖清晰,整個臉部就是清晰的。對臉部對焦的另一個好處是使你在對焦時可以留意到人物的表情,方便捕捉生動的表情。 說明:人物占畫面很大比例,景深很小,要確保眼睛清晰 為了方便拍攝場景、姿勢不斷變化的人物,進行人像拍攝時很多時候都是手持相機進行拍攝。這時就需要留意快門的速度,如果快門速度比較低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影像模糊不清。如果是拍攝動態的人物,就必須采用大光圈或更高的 ISO 值,以提高快門速度,才有可能拍攝出清晰的照片。 1/8s, f9.3,說明:手持相機拍攝,如果快門速度低,會造成影像模糊不清。 1/74s, f4.7,說明:采用更大的光圈,提高快門速度,確保影像清晰 焦距的選擇也是不可忽略的,現在的數碼相機多數可以變焦,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則盡量不要選擇廣角端,因為有可能會導致人物影像的變形,一般來說,采用 80mm 左右的焦距較為適合。(注意這里指的是等效于 135 相機的焦距,而不是數碼相機的實際焦距,一般數碼相機會標示等效于 135 相機的焦距) 說明:采用廣角端拍攝特寫,影像變型 說明:采用中焦距拍攝特寫,影像正常 人像攝影的曝光一般是根據人物的皮膚進行的,這樣可以保證人物的正確曝光和膚色的正常顯示,如果拍攝的人物膚色較為黝黑,可以適當減少曝光值。如果拍攝女性或兒童的話,不妨適當過曝,使肌膚顯得更白。 說明:正常曝光 說明:曝光補償加 0.3 說明:曝光補償加 0.7 說明:曝光補償加 1.0 結論:適當過曝可使膚色顯得更白基本構圖 對于任何畫面來說,構圖都是影響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照片也不例外。對初學者來說,組織復雜的構圖要素是很困難的,但依然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讓我們避免犯錯。 人像攝影中首先要考慮的構圖要素是幅面。普通數碼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并不是正方型的,而是長方型的,因此幅面有兩種:水平幅面和垂直幅面。具體采用什么幅面,需要根據表現形式而定,由于人的體形特點,在拍攝單人照片時,通常采用垂直幅面。水平幅面則適合表現非直立的人像和集體人像。 不管采用什么幅面形式,畫面中的人物形狀、色彩、線條等因素都必須均衡,否則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作為主體的人應該處在畫面的什么位置才適合呢?初學者常常把人物四平八穩的放在畫面的中央,這樣雖然沒有什么錯,但畫面容易流于死板單調。實際上,有一個經典的黃金分割法則可以讓我們參考,就是讓主體處于畫面黃金分割的位置上,可以產生協調而不單調的構圖效果。黃金分割的比例約為 0.618,我們可以取接近的 2:3,這樣黃金分割的位置就是在畫面 1/3 或 2/3 的地方。我們可以用線條把畫面垂直和水平各分成均等的三塊,所產生的交叉點就是畫面的最佳興趣中心,我們可以把人物適當的安排在這些位置上。當然,由于人并不是死板一塊的,因此我們需要考慮把表現的重點放在黃金分割的位置,例如人的頭部或者眼睛(如果人物在畫面中比較大的話)。如果非要把表現的重點放在畫面中心的話,那么可以在姿勢和其它方面采取一些變化,使畫面保持生動。另外這里要注意,如果頭部是側向的,則應使空白較多的一邊對著臉部,這樣比較符合我們的視覺習慣。 圖:010.jpg,說明:可以用三等分來大致確定黃金分割的位置 圖:011.JPG,說明:空白較多一邊在頭后部,感覺稍微有些不舒服 圖:012.JPG,說明:空白較多一邊對著臉部,比較符合視覺習慣 在人像攝影中,人物的形體是構成畫面線條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些形體構成的線條形狀常常有三角形、對角線、平行線、曲線、L 形等等,不同的形狀有不同的表現力,如三角形安定穩重、對角線具有動感、L 形可以收攏呼應左右寬闊畫面等等,這些構圖形式都是可以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加以應用。 圖:013.JPG,說明:對角線構圖 值得注意的是,人像攝影的主體通常是人,因此在拍攝時必須突出這一點。要突出人物的形象,最簡單的做法是讓人物在我們的畫面中盡量大一點。這一點是初學者常常忽略的問題,使得拍出來的人物在畫面中只占很小的一點位置,畫面的感染力大打折扣。 圖:014.JPG,說明:主體在畫面中的比例太小 圖:015.JPG,說明:讓主體在畫面中比例大一點,可以大大增強感染力 另外還要注意人物在畫面的剪裁,如果不是全身照的話,勢必要截取人物的部分。怎么樣截取,從哪里開始截取也會影響構圖和美感,一般來說,常用的截取部位包括:膝蓋以上、齊腰、胸部以上、肩部及頭部、頭部。如果剪裁得不好,有可能會給人怪怪的感覺。 對于數碼相機而言,利用工具剪裁照片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把拍攝后的照片重新剪裁,使構圖更好。基本光線的運用 光線無疑是攝影的關鍵之一,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認識光線及它對人像攝影的影響,我們就沒有辦法拍出成功的照片。 光線有很多種特性,其中方向常常影響人物表現。光線可分為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直接照射在人物上,具有很強的方向性,明暗反差明顯,產生明顯的陰影,而散射光是間接四處反射的光線,沒有明確的方向性,明暗反差不明顯,陰影不明顯。 直射光的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可分為正面光(順光、前側光、側光、側逆光及逆光。正面光方向與相機鏡頭相同,人物受光平均,清晰明亮,陰影及明暗反差較少,缺乏層次。前側光指在主體前方一定角度方向(30-60 度的光線,能產生豐富的明暗對比和適中的陰影,立體感強,適于表現質感和表情。側光指位于主體 90 度側面的光線,由于主體只有一半受光,因此影像明暗參半,富有戲劇效果。側逆光從主體后方一定角度(30-60 度投射,主體的邊緣產生反光,而正面大部分處于陰影中。逆光則是在主體后面投射的光線,可以造成強烈的輪廓或剪影效果。直射光在垂直方向上還可以分為頂光、高角光、平角光和低角光。頂光是由主體正上方投射的光線,低角光是從主體下部投射的光線,這兩種光線產生違反我們視覺習慣的陰影,因此在人像攝影中一般較少采用。高角光從高于視平線的方向投射,是符合我們欣賞習慣的主要用光形勢。平角光方向與視平線等高,能清晰表現和刻畫主體。 圖:018.JPG,說明:正面光 圖:019.JPG,說明:前側光 圖:020.JPG,說明:側光 圖:021.JPG,說明:側逆光 圖:022.JPG,說明:側逆光可以產生漂亮的輪廓反光 圖:023.JPG,說明:逆光 圖:024.JPG,說明:逆光可以用來制造剪影效果 當然在實際拍攝環境中,極端的單一方向光線是不多見的,往往是各種直射和反射光線的綜合作用,對于初學者來說,首先要確定主要的光線方向,采用什么方向的光線因人而異。在人像攝影中,前側光往往是最普遍的。 散射光因為光線柔和,因此有一種說法是,散射光比較適合表現女性、兒童和優雅的人物形象。在陰天和多云的時侯,周圍的光線就屬于散射光,而強烈的陽光屬于直射光。 在拍攝時,很多情況下人臉部會產生難看的陰影,或臉部的亮度不夠,這時就要適當的補充一些光線,減少臉部的陰影,增強亮度。對普通攝影而言,最常用補光方式有兩種:反光板和閃光燈。反光板可以把適當的光線反射到陰影部位,減少陰影。對于初學者而言,當然不一要采用專門的反光板,實際上,任何可以反射光線的東西都可以排上用場,例如白色的畫紙、淺色或銀色的太陽傘等等,用反光板的好處是效果自然,而且可以事先知道補光的效果,但操作相對不便。由于內置閃光燈是大多數數碼相機的標準配備,因此利用閃光燈來補光非常方便,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能很好的滿足我們的需要,不過需要留意與環境光的配合以及閃光強度的問題。 圖:025.JPG,說明:側逆光,左臉部光線偏暗 圖:026.JPG,說明:用一張簡單的 A4 白紙對左臉頰補光,左臉頰亮度增加(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使用反光更強的東西或專門的反光板 圖:027.JPG,說明:用內置閃光燈補光,整個臉部被均勻照亮 在室外陽光強烈的情況下,采用順光或前側光效果可能并不適合,因為人的眼睛會因為強烈陽光的照射而瞇起來。此時可以采用側逆光,安排人物背面側對著太陽(當然這時要利用反光板或閃光燈進行補光。側逆光能使主體邊緣產生漂亮生動的反光,因此是很多人(包括我的偏好,如果拍攝的對象是染發的年輕女孩子,采用側逆光產生漂亮的頭發反光將使你大吃一驚,有機會一定要試試哦。 圖:028.JPG,說明:強光下順光拍攝,人的眼睛會瞇起 圖:029.JPG,說明:背對強光可以使神情自然,適當補光即可增強表現力 只要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注意以上的基本準則,就可以拍出中規中矩的人像照片。為了做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同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以增強照片本身的表現力。 注意背景 拍攝人像要注意背景的選擇,好的背景能和主體人物相互呼應襯托,而一個凌亂的背景會破壞畫面的構圖,并使主體無法突出。為了使主體突出,避免背景的干擾,一個常用的方法是使景深變得很淺 例如采用大光圈和長的焦距等,這樣背景就會模糊,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清晰的主體上。當然如果不加區別的一味采用這個辦法也不見得是好事,很多人一味追求模糊背景,以為背景模糊就是成功的人像照片,其實不然,很多情況下背景往往也是表現和襯托主體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如果景深太淺,也不利于清晰的捕捉人物動態,加上對數碼相機而言景深普遍較大,因此背景選擇顯得更為重要。 圖:030.JPG,說明:背景凌亂,特別后面的三角架干擾了主體的表現 圖:031.JPG,說明:改變角度避開凌亂背景,并盡量使背景模糊 我們常常可以利用背景的對比來使主體更加生動,例如質地粗糙的背景與光滑的肌膚或衣料對比;殘舊的環境與時髦的人像對比;年幼的孩童與古老物件對比等等,這些都可以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增強照片的感染力。 使用閃光燈 室內拍攝時,光線常常不足夠,使用閃光燈是理所當然的。使用閃光燈拍攝人像的最大問題是很容易產生討厭的紅眼現象:這是因為閃光在眼睛視網膜上的反射而造成的。絕大多數的相機都有防紅眼功能,即正式閃光拍攝前利用一系列短促閃爍強光迫使人眼的瞳孔收縮,以減輕閃光在眼睛視網膜上的反射。不過這種辦法常常并不十分奏效,補救的辦法是改變拍攝的角度,盡可能使人物的眼睛不要正對著鏡頭,又或者利用反射閃光。 圖:032.JPG,說明:完全黑暗的環境下拍攝,紅眼現象特別嚴重 圖:033.JPG,說明:眼睛不正對著鏡頭,減輕紅眼現象 由于閃光燈的光線很強,因此如果正面照射的話,人物可能會顯得不自然,同時也可能會在人物的背后造成難看的陰影,如果無法采用反射式閃光的話,我們應該注意被攝者的背景,盡量避免讓被攝者過于靠近淺色的墻壁而留下陰影,也應該與被攝者保持一定距離,以免閃光過強,使被攝者曝光過度。 在許多情況下,如 Party、表演等情況下,使用閃光燈會破壞原有的光線,使現場的氣氛無法體現出來,此時應該盡量避免使用閃光燈,而采用提高感光度的辦法來保證正確曝光,許多新式的數碼相機可以調節 ISO 值。 閃光燈的另一個問題是范圍有限,因此拍攝夜景人像時,常常導致主體人物光線充足而背景一片漆黑,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慢速同步快門的功能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采用慢速同步快門時,快門的速度比較慢 閃光過后快門依然開啟以對較暗的背景曝光,所以應注意讓被拍者在閃光過后依然保持不動一會,否則可能會導致影像模糊。利用快門速度慢的特點,夜間拍攝時還可以刻意制造一些特殊的效果,如利用公車駛過形成的光帶作為背景等。 圖:034.JPG,說明:夜間使用閃光燈,主體后面場景曝光不足,一團漆黑 圖:035.JPG,說明:使用慢速閃光同步,后面的場景得到正確曝光 圖:036.JPG,說明:慢速快門還可以制造一些特殊效果捕捉神態 在人像攝影中,人物神態的捕捉往往是照片成功的關鍵,因為生動的神態才是最能表現人物特性的地方。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構圖和光線也許不成問題,但要成功的捕捉生動的神態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普通人像攝影中,因為我們的主體人物往往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模特,因此在鏡頭面前會變得拘禁和不自然,結果拍出來的人物很容易死板僵硬。 要捕捉到自然生動的神態,首先要讓被拍者放松下來,因此拍攝者的溝通技巧就很重要了,鑒于普通的攝影多為家人或朋友,這一點應該不成問題。拍攝者可以一邊和被拍者聊天,一邊觀察,發現好的神態就立即拍下來。也可以先讓被攝者擺好姿勢,然后告訴他你正在調整,還沒開始,然后等他放松時趁其不備拍攝。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讓被拍者從事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然后把這個過程適當的拍下來,也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這一點對定不住的兒童來說尤其有效。當然偷拍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要捕捉到自然生動的神態,時刻通過相機取景框觀察是很重要,一旦出現我們想要的神態,就要立即按快門拍攝下來。遺憾的是,大多數數碼相機屬于非單反取景方式,不利于清晰的觀察人物的神態,而且快門延遲也是大敵之一。一個好的辦法是多拍攝,或者采用連續拍攝,這樣可以挑選出神態比較好的照片。這一點對于拍攝成本基本固定的數碼相機來說尤為適用。 圖:037.JPG, 圖:038-1-64s-f5.3.JPG, 圖:039-1-53s-f5.2.JPG,說明:多拍幾張,可以選擇較好的神態 注意色彩 一張成功的照片,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鮮艷的色彩可以使照片擁有更強的美感和感染力,在拍攝人像時,有可能的話,應該讓被攝者換上鮮艷的衣服,特別是女性和兒童,可以輕易的讓畫面更富沖擊力。另外還需注意色彩的搭配,不要讓相同或不協調的色彩沖撞,諸如黑色衣服的人物站在黑色的背景前這樣的錯誤應該盡量的避免。雖然色彩的和諧搭配是一門不易掌握的學問,但只要多注意明暗對比、冷暖對比,還是可以嘗試出成功的照片的。一般說來,使用中性的顏色如黑、白、灰與鮮艷的冷暖純色對比,大致不會犯錯誤。例如灰色的墻襯紅衣的人,或白衣的人襯綠色的草坪等。 圖:040.JPG,說明:鮮艷的色彩可讓照片更有感染力 如何擺姿勢 拍攝人像時,被攝者的姿勢是一個讓很多人頭痛的問題,拍攝者和被拍者往往都不知道應該怎么站、怎么坐、手腳怎么擺等等。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套路而言,因為畢竟人的姿勢是最為靈活豐富的。對于大多數被拍者而言,一個讓他們感到輕松舒服的姿勢也許就是一個好姿勢,因為這時候人的體態和神情是自然的。然而對于拍攝者而言,幾個簡單的做法也許會有所幫助:我們首先要根據背景、環境和目的決定被拍者的主要姿勢,例如是站姿、坐姿、蹲姿還是躺姿,是否依靠某樣東西等;然后確定拍攝的角度,例如是正面照還是側面照,是仰拍還是俯拍等;然后我們看看是否需要輔助的物品,例如眼鏡、玩具、花什么的;這些確定后我們就可以一邊通過構圖一邊嘗試調整被拍者的姿勢,例如頭部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眼睛看哪個方向?手放在背后還是前面?是否需要托著頭部?腿部是并立還是交叉?身體朝向哪一個方向?等等。一般說來,曲線形的姿勢較具美感,因此要盡量避免平直的姿勢,雖然不一定要做到專業式的 S 形,但身體的傾斜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稍微動一下,效果就會大大不同。 圖:041.JPG,說明:身體傾斜并不難 在半身像中,特別要注意頭部與肩部的位置,如果讓頭部和肩部都平直的對著鏡頭,往往會顯得很死板,只要讓肩部向一邊傾斜一點,頭部向反方向平衡一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把肩部適當轉動一個角度,讓 3/4 的肩部對著鏡頭,就可以構成經典的規范姿勢,我們常常可以在肖像畫中看到這種姿勢。 圖:042.JPG,說明:頭肩平直對著鏡頭,顯得較死板 圖:043.JPG,說明:肩部稍微向一邊傾斜,頭部自然反向平衡,效果就會大大改善 圖:044.JPG,說明:經典規范姿勢:前 3/4 肩對著鏡頭 圖:045.JPG,說明:經典規范姿勢:后 3/4 肩對著鏡頭 如果是拍攝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的照片,情況可能會更為復雜一點,一般來說,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幾個人采用相同的姿勢,例如同一姿勢站著或同一姿勢坐著等,而應安排不同而又相呼應的姿勢,例如一個站一個坐,一個直立一個傾斜,或者眼睛、臉部、身體的朝向各不相同等等。 圖:046.JPG,說明:兩人合照,相同姿勢顯得死板 圖:047.JPG,說明:一站一坐,互相呼應,效果截然不同 圖:048.JPG,說明:臉部朝向不同,簡單易行,效果不錯使容貌更上相 對于專業攝影來說,評價一張照片往往有很多尺度,而對生活上人像攝影來說,尺度往往只有一個,而且是非理性的,那就是是否好看,特別是對被攝者本人來說。許多人往往關心的是:怎么讓拍出來的人物好看?也就是說怎么使人上相?在拍攝年輕女性時尤為如此。 這個問題其實并不特別復雜,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人物的缺點,使人物更上相。總的來說,一個人上相與否無非取決于幾個因素:臉形、五官搭配、皮膚紋理和體態。我們在拍攝時,要了解不同拍攝對象的特點,盡量做到揚長避短。如果人物的體態上有所欠缺,則可以通過不同的姿勢和衣著來調整,例如腿部不夠修長筆直,則可以少用直立姿勢,或只拍半身像;如果不夠高,可以嘗試采用仰角拍攝等。如果人物皮膚有瑕疵,除了化妝補救外,還可以采用正面光照明和適度過曝的方法,讓皮膚肌理消隱。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很多影樓寫真照片就采用了這一招)當然,還可以加上采用柔焦鏡的辦法,數碼相機的話用 Photoshop 就可以搞定了。 圖:049.JPG,說明:仰角拍攝,顯得更高 五官的搭配是很難改變的,化妝可以適當補救,不同的神態也會有所幫助,例如有的人笑起來比較好看,就不妨多下點功夫。另外拍攝的角度也很重要。我們看一些搞笑片的時候,有時會聽到一些類似我這邊臉靚一點的對白,其實這不單純是一種噱頭。人臉的左右兩邊實際上確實是不完全一樣的,因此自然存在哪一邊比較上相的問題。如果一下子分析出被攝者哪一邊臉比較上相有困難的話,我們可以在條件許可時先拍攝正面臉部的照片,然后復制分成兩半,把左邊臉和左邊臉拼接,右邊臉和右邊臉拼接,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哪一邊比較好看。 就臉型來說,拍攝出來的效果取決于拍攝的角度,一般來說,瓜子臉比較上相,因此我們可以在不改變容貌的情況下,盡量選擇看起來像瓜子臉的角度。在大多數情況下,從 30-60 度側面拍攝可以做到比較好的效果。 圖:053.JPG,說明:多數情況下,側面拍攝效果較好 因人而異 人是有差異的,因此拍攝不同類別的人手法也應該各不相同。例如拍攝女性可能采用柔和光線,而拍攝男性則可能采用較強的側光,或者適當利用能表現男性特點的道具;拍攝活潑的人用鮮艷的顏色,拍攝老成的人用沉穩的顏色。這里要注意的是,拍攝兒童通常應該與他的視線等高,這樣可以充分表現兒童的特點和心理,而在拍攝初生嬰兒時,不要使用閃光燈,以免傷害他的眼睛。 圖:054.JPG,說明:利用摩托車來表現男性 采用濾鏡風景攝影中,我們常常使用各種濾鏡來調節效果,在人像攝影中也一樣可以。例如用柔焦鏡制造柔焦效果,用濾色鏡調節色溫等。由于數碼相機本身已經具有許多效果功能,而且拍攝后照片可以方便的在軟件中調節,因此濾鏡的作用已經不那么明顯。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利用常用的 PL 鏡來減少人像的反光,使膚色的表現更好。 只要我們掌握了以上的法則,慢慢加以體會應用,就一定可以使我們的人像拍攝效果大大改觀。當然,這些法則并不是鐵律,為了更好的表達拍攝者的意圖,實際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改變。 不管怎么樣,多拍多練習是顛撲不破的法則。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機鏡頭中控制光線的參數。說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將決定光線穿過鏡頭的強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過鏡頭投影到數碼相機 CCD 感光器上的光線也就越強,反之則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拍攝出的數碼照片的成像質量。比如在快門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大則相片越亮,假如光圈過大的話,則會出現曝光過度的情況。無論對于傳統相機還是數碼相機,光圈都使用字母“f”來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徑的大小則用相應的數值來表示,即“f數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數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徑越大,進光量越多,反之則進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攝時所說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數值調小,將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從 f56 調大一級到 f4、或更大一級的 f28 等。請大家千萬不要記錯。從下面的幾幅圖中,大家一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圈從關閉到打開的差異,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數值所對光圈大小產生的影響。從圖左上至右下分別是光圈處于關閉、f11、f8 及 f4 不同狀態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數碼相機 CCD 感光器上的光線也就越強的道理。快門拍攝參數:光圈 f8、快門 3s拍攝參數:光圈 f2、快門 1/1000s 快門的速度也是拍攝照片時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參數。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也可以把快門說成是讓相機保持當前設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時間。對于快門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應的數字來進行設定,比如 1/4 秒、1/60 秒等。它們分別表示讓當前設定的光圈孔徑大小保持 1/30 秒、1/60 秒的時間。因此,大家也從中不難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門參數來保持單位光圈孔徑的時間長短,也同樣可以控制拍攝時的進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 1/30 秒便是 1/60 秒的兩倍時間,而此時它們通過單位光圈孔徑的光量也是成兩倍的關系,那么反過來 1/30 秒則是 1/15 秒的二分之一時間,通過單位光圈孔徑的光量則將會縮減一半。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快門速度的調節來實現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來流動的“車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們便分別是使用慢速快門和高(快)速快門來實現的。當然,在使用時還要注意快門與光圈的合理配合,這點也是我們之后將要向大家重點介紹的。 在大家對光圈和快門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實際應用中應該如何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來更好地達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呢?首先,這要取決于我們的創作思路。比如我們打算抓拍動作較快的瞬間,那么第一個要保證的因素便是快門,比如 1/125 秒的快門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動作,而不會使人物變虛。在確定了快門的速度后,再根據當前的光線和想要達到的景深效果來選擇光圈的大小。事實上,通過不同快門和光圈的組合,其所達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們所適合的拍攝環境及拍攝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陽光下使用 1/125 秒快門和 f11 的光圈,其獲得曝光量與快門和光圈分別為 1/250 秒、f8 是相同的。景深前景清晰 背景模糊背景清晰 前景模糊 在上面一段中我們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攝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為我們拍攝的照片起到不可輕視的作用,因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攝的對象。景深是指在一次鏡頭聚焦調節中,所成影像最遠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間的距離,而這部分畫面應該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細節。在實際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此外,景深還有兩個重要的效應:1、微距拍攝時的景深比被攝體在較遠的位置的時候要小;2、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離都相同的情況下,鏡頭的焦距越長,得到的景深越小。所以大家現在便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稱為深淺)的控制其實也就是對光圈大小的控制。我們來看一下上面的照片,景深在照片中的運用,以及它所能表現出的效果。對比上下這兩張照片,我們不難看出它們的拍攝對象都是相同的,只是兩個拍攝主體處在不同的空間(即一前一后),那么我們通過合理的運用光圈的大小來控制景深,便可以突出我們想要拍攝的主體的那一層空間,而其他空間的物體則會變得虛化。這兩張照片正是分別對應一前(葉子)一后(花朵)兩個空間物體來拍攝的,而它們的效果也表現的完全不同。而如果虛化的部分越模糊,則我們便稱這時的景深越淺,反之則景深越深。操作除去自動拍攝模式外(光圈、快門均由相機自動調配),對光圈和快門的使用共有三種操作方式: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和手動模式。光圈優先:顧名思義,光圈優先便是以我們自行手動設定的光圈數值為準,再由數碼相機根據當時的環境及光線自動給出快門參數加以配合。當在同一環境內,光圈越小所進入的光線也越少,此時相機便會延長快門的曝光時間。光圈優先在數碼相機上一般用“A”來表示。快門優先:同光圈優先的類似,快門優先便是由我們手動來設定快門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則由相機自動加以配合。一般情況下,如果手持拍攝,快門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 1/60 秒,不然很容易出現握不穩相機,而使畫面模糊的情況。當然,假如定力足夠或使用腳架,便不用擔心穩定的問題了。快門優先在數碼相機上一般用“S”來表示。 手動模式:相機的光圈、快門全交由我們自己來進行設定,這就是全手動模式。不過這對使用者的水平和要求就要相對較高了,但好在數碼相機的拍攝照片不計成本,并且還能夠即拍即現,所以有時也不妨用它來試試手。手動模式在數碼相機上一般用“M”來表示。總結今天同大家一起了解了一下光圈與快門在拍攝時所起的作用,以及景深的特點和拍攝效果。概括來說就是:光圈越大,光線進入越多,快門便可以加快,但是景深較短淺,畫面只有局部(某一空間)清楚,從而突出了主題;而假如光圈越小,光線進入越少,快門則要放慢,這時景深較深,畫面大部分都會很清楚。怎么樣,現在大家是不是都理解了呢?至于實際的操作嘛,我們還是留在下一次的文章中再向大家做詳細地介紹和講解,可千萬不要錯過哦。要學好攝影首先要學好關于光線的知識,因為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攝影實際上是在與各種光線打交道。 光線是大家的熟悉的,它的許多屬性大家也都或多或少的了解,如顏色和強弱就是大家最直觀能感受到的。光線還有許多屬性并不那么直觀和廣為人知,但卻與攝影息息相關,因此在正式動手拍攝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光線的基本特性是有好處的。我們以后在拍攝中考慮光線和色彩問題時可以常常回來重溫一下。 大家在學物理的時候都知道,光的本質是一種波,而顏色取決于光的波長。通常的白色光,是由一系列不同波長的連續光波混合而成的,我們可以把不同波長的光線分離出來,轉變為各種顏色的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也就是雨后彩虹呈現的各種顏色。 我們知道物體是有顏色的,而且物體的顏色是由光線的顏色而決定。但這并不意味著物體的顏色和環境光線是一回事。實際上,物體的顏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各種波長光線的吸收和反射的能力。例如,白光照射下,看上去呈綠色的物體是因為它吸收了大部分的其它波長的光線,而反射了大部分綠光的緣故。當然,如果照射物體的不是白光,而是其它顏色的光線,那么決定物體呈現顏色的法則就相對復雜一點,涉及到加色法和減色法,下面會談到這一點。另外有的物體自己就會發光,顏色當然和發出的光線相關,而有的物體可以透射光線,顏色就和透射出來的光線相關,總之,物體的顏色與其本身的屬性及經過它的光線的顏色相關。 三原色原理可能大家都聽過了,即白光可以由紅、綠、藍三色光等量疊加而成,即紅光+綠光+藍光=白光。而當這三種光不等量混合時,就會產生其他顏色的光,只要改變混合比例,就可以產生出幾乎所有顏色的光,因此紅光、綠光、藍光被稱為三原色光。 另一方面,白色光并不僅僅只能由紅、綠、藍三色光疊加而成,實際上兩種色光也可以相加成為白光,例如紅光+青光=白光、綠光+洋紅光=白光、藍光+黃光=白光,如果兩種色光疊加成為白光,這兩種光就互為補色光。由上面可以看出,紅光和青光互補、綠光和洋紅光互補、藍光和黃光互補。了解光的互補原理,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進行色彩構圖。 利用這三種原色光的疊加來產生彩色影像的辦法稱為加色法。而利用三原色光的互補光疊加過濾光線而產生彩色影像稱為減色法,即通過青色、洋紅和黃色三原色素分別吸收紅、綠和藍光,按一定的組合,也可以得到幾乎任何一種顏色。我們知道,在數碼相機上有采用 RGB加色法方式來捕捉光線產生圖像,也有采用 CYMK 減色法的方式(多為比較高級的相機采用)。 除了上面這些光線的物理特性外,由光線呈現出來的色彩也有其特有的屬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也就是所謂的色彩三要素,這幾個要素也是與攝影密切相關的屬性。 色相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顏色,是指色彩之間的主要區別,例如紅、綠、黃等等。我們已經知道,色相這一屬性是由光線的波長決定的。明度則是色彩的亮度,即明暗,通常用反射率來表示。飽和度指色彩的純度,即鮮艷程度。它取決于顏色成分中白、黑、灰成分的比例,含白、黑、灰的成分越大,飽和度就越小。 人眼對色彩的這三個要素都是很敏感的,例如人眼可以識別 180 種色相,而在通常情況下,可以察覺 1%的反射率變化。另外,這三個要素也可以互相影響,例如人眼對不同顏色的敏感度不同,因此不同顏色在反射率相同的情況也會有不同的明度感覺。而當明度變化時,飽和度也跟著變化,通常明度適中時飽和度最大,當明度增加時,由于白光成分增加,飽和度減少,當明度減少時,由于灰色成分增加,飽和度也減少。 了解色彩的三要素,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拍攝時掌握色彩的表現,而且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的進行后期調整時,Photoshop 中就直接提供了這三要素的調整功能。 色彩還有一個對我們拍攝至關重要的屬性,就是色溫!色溫決定了我們拍攝出來的影像的色彩表現。很多時候,初學者拍攝出來的影像色彩表現不準確,存在偏色現象,往往就是沒有注意色溫問題。 色溫其實是表示光線中光譜成分的一個概念,而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那樣指光線的溫度。所謂光譜成分,可以簡單理解為各種成分光線的混合比例。也就是說,色溫其實表現了不同成分的光線的混合比例。例如某種光線中紅色光的成分較多還是藍色光的成分較多。 色溫這個稱呼其實與其標準的測定方法有關:當把某種金屬黑體從絕對零度開始加熱,隨著溫度的逐漸增高,這個金屬黑體從沒有任何輻射光到發出輻射光,這種輻射光的成分隨著金屬黑體的溫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輻射光不同成份混合的情況就可以用金屬黑體的絕對溫度來表示。例如當金屬黑體的溫度為 1000K 時,輻射光為暗紅色,色溫表示為 1000K,而白色光的成分與金屬黑體溫度在 5500K 時發出的輻射光成分相同,因此就稱白色光的色溫為 5500K。 在拍攝時,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色溫表示了紅、藍光的成分比例,由等量紅、綠、藍色光混合而成的白色光色溫為 5500K,當紅光成分越多時,色溫就越低,影像越偏紅,而藍色光成分越多,則色溫越高,影像越偏藍。 色溫的存在,給我們的拍攝造成了很多麻煩,因為光線成分的不同,會對物體顏色表現造成不同的影響,例如同一張白紙,在色溫較低的光線下顏色會偏紅,在色溫較高的光線下會偏藍,而不是我們想要表現的白色。最大的問題在于,人眼會根據環境光線的色溫自動調節,因此我們在現場看到的白紙,無論色溫如何,感覺上還是白色的,但如果變成影像的話,就會給人偏色的感覺,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數碼相機中提供了白平衡的功能,可以手動或自動校正影像的色溫表現,還原物體的正常顏色。我們以后會專門論述這個問題,這里就不多說了。 多數情況下,色彩對攝影的影響更多的歸結為心理因素而不是物理因素,我們以后會陸續提到這個問題。目前我們只需要了解以上光線和色彩的基本知識就夠了。當然對初學者而言,這些概念雖然重要,卻可能是相當乏味的,不管怎么樣,在專注拍攝的時候偶爾回來重溫一下這些基礎知識還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可以發現,光線實際上是有方向的,而且很多情況方向性還很明顯。方向明顯的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會留下陰影,而這些陰影和被照亮的部分一起,構成了我們感知的一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