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模糊語言的翻譯——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pdf_第1頁
論模糊語言的翻譯——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pdf_第2頁
論模糊語言的翻譯——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pdf_第3頁
論模糊語言的翻譯——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pdf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論模糊語言的翻譯——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試周刊2 0 9 年第2 2 期 論模糊 五吉 1 1 11 2 2 1的翻譯 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 楊軼芳1 2 黃娟 1 湖南城市學院 湖南益陽4 1 3 0 0 0 2 t 9 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長沙4 1 7 5 0 0 摘要 翻譯中 模糊性是絕對的 普遍存在的 本文通 過對張培基先生兩輯 英譯現代中國散文 中的個案進行分 析 本文提出了模糊語言的三種翻譯策略 從模糊到模糊 從 模糊到半模糊半明晰 從模糊到明晰 同時 還提出了對于模 糊語言的具體翻譯方法 增譯 減譯 闡譯和變譯四種 旨在探 討漢英語言翻譯中的對于模糊語言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 模糊語言翻譯張培基散文英譯個案研究 1 引言 模糊性是人類語言的本質屬性 它讓我們的交流更為容 易便利 岡為它讓我們在H 常談話巾不用受處處精確的 N 擾 而隨意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模糊語言自古就受到人們的 關注 現在更是廣大語言學家們研究的對象 最甲 提出語南 的 模糊性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著名控制論專家札德 在我 國 北京師范大學的伍鐵平教授在他的 模糊語言初探 和 模 糊語壽再探 中最先向國內語占學界介紹了札德的模糊理論 與模糊語言的關系 以及囝外運用模糊理論進行語言研究的 最新成果 雖然模糊性普遍存在于每一種人類語言之中 但是 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方式表達相同的模糊 因此 模糊語言 和翻譯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翻譯中 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 到模糊語言 目前 關于模糊語言翻譯的研究還十分薄弱 本 文以張培基的成功翻譯為例 探討r 模糊語言的翻譯策略與 翻譯技巧 2 模糊語言 2 1 定義 語言的模糊性是指概念外延的邊界的不明晰性 狹義的 模糊語言是指耶些表達r 事物類屬邊界或性質狀態方面的亦 此亦彼性 非此非彼性 即中介過渡性的詞語 廣義的模糊語 言不僅包括那些表達了事物類屬邊界或性質狀態方面的亦此 亦彼性 非此非彼性 即中介過渡性的詞語 還包括r 具有亦 此亦彼性 非此非彼性 即中介過渡性的語音方面和語法方面 的現象 即模糊沿音和模糊語法 2 2 特點 1 雙霞性 邊界的模糊性與中心的明晰性 模糊語義實 際卜是模糊與明晰的統一體 唯有其中心明晰 才可能反映出 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 唯有其邊界模糊 才會使得某些客觀事 物存類屬邊界或性質狀態方面呈現出亦此亦彼性 非此非彼 性的中介過渡性 2 相對性 模糊語義的相對性是指某個模糊詞語所表示 的性質狀態總是相對于某一事物或某類事物的范圍而言 也 就是說它有一個論域 或一個語言環境 離開這個語域或語言 環境 模糊語言的邊界將發生變化 3 主觀性 模糊語義與人的模糊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 因此模糊語言往往具有個性特征 即往往因人而異 因時而 異 因地而異 3 模糊語言的翻譯策略 任何語言的文本郁可看作是隱含的 模糊的 和顯露的 精確的 語義的有機組合 正如王克明所說 翻澤的過程就 是將源出語文本語義的隱顯有機組合 通過必要的語際間隱 顯轉換 在譯入語文本實現新的語義隱顯組合 模糊語言的 翻譯依據譯文接受程度可以有三種策略 從模糊到模糊 從模 糊到半模糊半明晰 從模糊到明晰 1 從模糊到模糊 原文模糊的語言信息如果能為譯文讀 者所理解 所接受 我們就保持其模糊性 具體說有兩種方法 一種足模糊對應譯法 即在不改變原文意義的情況下在譯入 語巾選擇相應的模糊詞語進行轉換 另一種模糊變異譯法 即 根據語境的需要 將原文中的模糊i 司語變異譯為譯文中另一 模糊詞語 2 從模糊到半模糊半明晰 原文模糊的語言信息如果不 能為譯文讀者完全理解和接受時 則需瓔將譯文讀者模糊的 地方清晰化 而能夠理解的地方保持其模糊性 3 從模糊到明晰 原文模糊的語言信息如果完全不能為 譯文讀者所理解 所接受 則必須化隱為顯 可以有兩種方法 一是語義替代法 即用譯入語中精確詞語所表示的語言手段 去揭示源出語中模糊詞語背后的意義 二是語義示意法 當把 原文轉換過來時會出現邏輯缺環 這個缺環相對于譯入語讀 者來說就是隱含的 模糊的信息 此時就要予以填補和明確示 意 將其顯譯出來 4 模糊語言的翻譯方法 對于散文中的模糊語言的翻譯 張培基先生并沒有完全 拘泥于原作中的字詞句 而是做r 較大的改動 為了更好地向 西方傳播我們中國的文化思想 同時也為了使譯文更加接近 西方人的閱濱和文化習慣 張培基先生在進行模糊語育的處 理時主要采用了 改寫 的翻譯方法 具體說來 主要有增譯 減譯 闡譯和變澤四種 縱觀兩輯 英譯巾圍現代散文選 我 們不難發現文中許多地方都有所擴展 原本模糊的地方變得 明晰化r 有些地方不惜筆墨進行r 解釋性的說明 有蝗地方 甚至還加了注釋 而對于語義重復的地方 作者則選擇了減譯 等方法避免了不必要的羅嗦與重復 下面我們一一舉例說明 4 1 增譯 增譯指的是在對原文的正確理解下在翻譯中增加必要的 詞匯 以消除語言的模糊性 增譯是在小范圍內增加原本根本 沒有的詞語 一般限制在單句的層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這 種增譯方法也充分體現了譯者難以扼制的重寫原文的沖動和 強烈的再創造欲望 例1 原文 雖然他有時候是這樣抱歉 他為這個小城送 來 不 這種事很少有的 但愿它不常有 郵差先生 譯文 Y e s o n c ei naw h i l e t oh i sg r e a tr e g r e t h ed i dd e l i v e r al e t t e rw i t hab i to fu n h a p p yn e w s I tw a sv e r ys e l d o mt h o u g h a n d h ew i s h e di tw o u l dn e v e rh a p p e na g a i n 在上述譯文中 送來 后面用引號省略了其賓語 語義十 分模糊 a l e t t e r w i t ha b i to f u n h a p p yn e w s 是張培基先生所增 加的信息 它們隱含在原文中 但是在譯文中必須將之表達清 楚 否則目的語讀者會感到迷惑不解 4 2 減譯 減譯 又名減譯 是與增譯相反的一種翻譯方法 指的是 翻譯巾對于不重要或不必要的模糊語言的忽略 例2 原文 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 大約 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老舍 故都的秋 譯文 T h es a m ed e p t ho fi m p l i c a t i o ni sf o u n di nt h ea n c i e n t 萬方數據 2 0 0 9 年第2 2 期考試周刊 湘方言區母語口語人的英漢對音教學若干規則 彭相林 湘兩經濟貿易學校 湖南吉首4 1 6 0 0 0 摘要 湘方言 新湘語 以長沙話為代表 在音位系統 上與英語有著比較大的差異 本文從語言習得的角度審視二 者差異 從元音 輔音 聲調 語調和重音幾個方面 提出湘方 言區人學習英語應該注意的幾條對音規則 以及應該采取的 教和學的對策 關鍵詞 湘方言英語音住對比教學對策 在語言的i 個要素 語音 詞匯和語義 語法 中 語音 是載體 發音的誤差直接影響到對詞匯 語義 語法的傳達 直接影響語言表達的效果 特別是在雙語教學中 母語與目 的語之間的信息傳達 更加依賴語音的準確性 因此尋求母 語與目的語之間準確的語音表達 是外語學習的重要環節 本文針對湘方言區 指新湘語 以長沙話為代表 下同 母語人的英語習得 探索并提出若十雙語習得過程糾誤的 對音規則 首先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 學習者在學習目的語時幾乎 不可避免地經歷中介語 i n t e r l a n g u a g e 的階段 即所謂既不是 湘方言母語 也不是純正的英語目的語的一種語言現象 這 種介于兩種語言之間中介語受到湘方言母語的強烈影響 而 母語的這種影響對第二語言 英語的習得 產生許多負遷 移作用 n e g a t i v et r a n s f e r 負遷移作用又導致了英語學習中 的錯誤 C o r d e r 1 9 8 1 E r r o r A n a l y s i sa n dI n t e r l a n g u a 野e I o n d o n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把這種原因引起的語言錯誤分為 三類 第一類是形成系統前的語言錯誤 第二類錯誤是系統 的語言錯誤 第i 類是形成系統后的語言錯誤 而語音層面 的錯誤主要體現在語言生成過程中 應屬于第二類 在現實 中 言語的生成是一個有計劃的過程 一個邊動作邊說話的 過程 這個過程中的計劃和計劃的執行對于湘方言母語人來 說 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 這種自動化不僅表現在語法和詞 匯上 而且表現在語音E 它必然對英語的習得造成一定的 影響 因而不可避免地導致湘方言地區的學生說英語帶 地 方特色 也給各地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那就是如何消除英語教學中學生的 地方特色口音 提高課 堂教學效果 s a y i n gt h a tas i n g l ef a l l e nl e a ff r o mt h ew u t o n gt r e ei sm o l et h a ne n o u g ht Oi n f o r mt h ew o r l do fa u t u m n Sp r e s e n c e 在這個句子中 很顯然 張培基先牛省略了具有模糊語義 的詞 遙想 這個詞的所指范疇不甚明晰 而且前面的 古人 已經表明出了時間的 遙 遠 而s a y i n g 這個詞也包含了 想 所以 該詞的意思都已經在譯文中得以彰顯 就沒有必要再將 之硬搬過來 這樣不僅使譯文簡潔 而且易懂 4 3 闡譯 闡譯指的是將模糊語言用清晰準確的詞語進行闡釋和說 明以傳達原文的內涵 這種方法經常在相對應的英語表達不 存在的情況下加以使用 闡譯的目的是使譯文淺顯易懂 具體 揭示原文的內涵 方便譯語讀者 而闡釋的內容一般符合作者 的意圖 都是原文隱含 f i i 未表明或無需表明的 闡釋時所增添 的文字往往巧妙地嵌入譯文中 讓不懂原文的讀者覺得原文 本來如此 例3 原文 可是要想結婚 第一要有錢 第二要有閑 第三 要有職 這潘驢 的五個條件 卻也很不容易辦到 郁達夫 談結婚 譯文 B u t t og e tm a r r i e d y o un e e dt oh a v ef i v ep r e r e q u i s i t e s n a m e l y m o n e y l e i s u r e e m p l o y m e n t g o o dl o o k sa n dp o t e n t h e s s o fw h i c ha l la r en o ta l w a y sa v a i l a b l e 在這個例句中 潘驢 是 潘安的貌 和 驢大行貨 的簡 略 對于這兩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成語 直接說明白 有睦中國 人都會都覺得語義含糊不清 更何況足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 人 所以 張培基先生對其內涵進行了解釋 將之翻譯成 g o o d l o o k sa n dp o t e n t n e s s 好看且有能力 這樣就易于理解 4 4 變譯 變譯 又叫轉化法 指譯者根據特定條件下特定讀者的特 殊需求 采用變通手段攝取原作有關內容的翻譯活動 變譯不 同于胡譯 亂譯 并非避重就輕 任意刪改 肆意發揮 成功的 變譯需要譯者具備高超的語言文化修養 深入了解原本 熟悉 譯入語文化 重視接受者的需要 充分發揮譯者的創造力 例4 原文 也許是沒出息 怎么年紀越大 思鄉越切 蕭 3 6 乾 棗核 譯文 M a y b eI mab i tt o of o o l i s h H o wc o m et h eo l d e rIb e c o m e t h em o r eIt h i n ko fm yh o m e l a n d 在漢語中 沒出息 指的是 沒有前途 根據上下文 不 難發現如果將 沒出息 直譯過來 將會引起語義上的模糊 讓人費解 該詞在語境中的含義是 也許是自己有些傻 M a y b eI ma b i tt o of o o l i s h 所以張培基先生沒有拘泥于原 文中的字詞 而是依據詞匯所表達的內涵進行了形式和內容 上的更改 這種更改不僅消除了理解上的模糊 而且符合人 們的思維邏輯 5 結語 綜上所述 模糊性是語言的一種基本屬性 對于模糊語言 的翻譯 要在對原文的充分理解和英漢語言思維差異的了解 上 積極發揮澤者的作用 決不能拘泥于源語的字詞或某種特 定的翻洋策略和翻譯技巧 而必須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 其翻 譯策略町以依據譯文接受程度分為以下三種 從模糊到模糊 從模糊到半模糊半明晰 從模糊到明晰 且翻譯技巧也應趨向 于多樣化 具體說來 有增譯 減譯 變澤和闡譯四種 參考文獻 1 J o a n n aC h a n n e l l V a g u eL a n g u a g e M S h a n g h a i S h a n g h a iF o r e i g nl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2 0 0 1 S h a n g h a i S h a n g h a i F o r e i g n1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 2 0 0 0 2 吳義誠 模糊 文學翻譯研究的一種取向 J 外國語 1 9 9 3 0 2 3 余富斌 模糊語言與翻譯 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 0 0 0 1 0 4 張培基 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 育出版社 1 9 9 9 5 張培基 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 第二輯 M 上海 上 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 0 0 3 作者楊軼芳系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 萬方數據 論模糊語言的翻譯 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論模糊語言的翻譯 以張培基散文英譯為個案研究 作者 楊軼芳 黃娟 作者單位 楊軼芳 湖南城市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 中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 湖南 長沙 417500 黃 娟 中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 湖南 長沙 417500 刊名 考試周刊 英文刊名 KAOSHI ZHOUKAN 年 卷 期 2009 22 被引用次數 0次 參考文獻 5條 參考文獻 5條 1 Joanna Channell Vague Language 2001 2 吳義誠 模糊 文學翻譯研究的一種取向 1993 02 3 余富斌 模糊語言與翻譯 2000 10 4 張培基 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 1999 5 張培基 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 2003 相似文獻 10條 相似文獻 10條 1 學位論文 段美英 林語堂英譯 浮生六記 中模糊語言的翻譯策略研究 2009 模糊性是自然語言的屬性之一 在語言交際活動中 運用模糊語言可以增強語言的靈活性 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 模糊語言在描述事物時是朦朧的 不明確的 即模糊語言的語詞具有朦朧而又廣遠的語義外延 可以實現語言中特定的審美和語用效果 因此 大多數文學作品都十分重視模糊語言的 運用 因其外延的不確定性可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 然而 絕大多數對模糊語言的翻譯研究都集中在應用文體 日常會話和中國古典詩歌上 中國古 代文言作品中模糊語言的翻譯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以文化差異為切入點更是不多見 這些都成為本研究的動因所在 基于現有的模糊語言的研究成果 本文縮小并界定研究范圍 試圖構建一個文言作品中模糊語言翻譯的文化視角模式 以期為模糊語言翻譯實踐提供借鑒 有助于提高模糊語言翻譯的 質量 從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當代翻譯研究的一個新趨勢是關注文化的重要性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 它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 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轉 換過程 由語言轉換轉向文化轉換這一現象自然也存在于模糊語言的翻譯中 模糊語言的使用同文化密切相關 模糊語詞的選擇和表達從各方面折射了 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 模糊語言是文言作品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段 漢英不同的思維方式會賦予不同的模糊語言以不同的文化特征 漢英兩種文化在歷史 背景 宗教信仰 生活環境 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淵別令漢英模糊語言翻譯舉步維艱 而人類語言存在的一些共性使得模糊語言的翻譯成為可能 本文試圖從文化視角 結合翻譯實例 分析和歸納漢英模糊語言翻譯的問題 困難以及對策 在此基礎上 試圖分析文化因素在模糊語言形成及其 翻譯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 全文以林語堂英譯的清朝沈復自傳 浮生六記 為個案 在審美和文化層面對其英譯模糊語言時采用的幾種方法進行了分析 和探討 我們認為 作品語言凝練 其模糊語言具有特定審美效果和文化蘊涵而不同于現代漢語 在翻譯過程中 我們應更多地關注源語文化的內涵 盡量采取靈活合理化翻譯策略和方法在目標語中處理模糊語言所表現出的各種不同的文化特征的問題 真正讓翻譯成為傳播文化的一種媒介 2 期刊論文 李苗 LI Miao 紅樓夢 中模糊語言及其翻譯中的隱含的語用分析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 26 2 中關于人物描寫的模糊語言比比皆是 通過分析其語用隱含來論證在模糊語言翻譯中 尤其是模糊語言文學翻譯中獲得語用隱含的對等是達 到人們所期望的 對等 翻譯的一個重要方面 3 期刊論文 陳艷艷 CHEN Yan yan 文學模糊語言的翻譯及譯者的地位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7 16 2 本文旨在討論模糊語言與翻譯的關系 以虛對實 以模糊語言翻譯原文的準確語言 以虛對虛 以模糊語言翻譯原文中的模糊語言 以實對虛 以精確語 言翻譯原文中的模糊語言等角度探討模糊語言翻譯的方法 在翻譯文學模糊語言中 譯者應當明確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使譯文文本同原文一樣呈開放性的結 構 讓譯文讀者介入其中 去解讀 去闡釋 從而獲得共鳴 4 學位論文 胡池敏 外事口譯中的模糊語言及其翻譯 2006 言語交際 信息交流的目的是讓對方有所知 一般的信息處理傾向是盡可能增加信息的明確性 單一性 但這只是相對的 復雜的言語交際有時又 需要適當降低明確度 來增加可能性空間 給信息以充足的回旋余地 以激活更多的相關外部信息 語言中的模糊信息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是交際 者在交際活動示意和釋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確定性的總稱 對其正確掌握和處理對于翻譯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 語言的模糊性必然帶來翻譯的模糊性 在翻譯中是保留還是去 說穿它 其效果是不同的 外事語言是人們在外交工作中所運用的語言 它廣泛應用于涉外人員的各種交際 談判 答記者問 對外宣傳 演講辯論等活動中 往往具有委婉 含蓄 謙虛禮貌 富有聯想性等效果 在外交場合的發言 講話人常常使用一些模糊言語以保證發言穩妥 嚴謹 靈活 禮貌和高效 口譯是外事翻譯 的主要形式 口譯不僅需要迅速的反應 準確無誤的傳達 還需要注意把握模糊語言和明確語言的翻譯幅度 更要注意正確理解 完滿傳達語言表達中 的模糊意義 若翻譯不當 會導致表達不清或歪曲 造成誤解 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甚至嚴重情況下會影響交際雙方關系 在翻譯過程中 針對由不同的語境和語篇結構特性產生的模糊語言 必須采用適當的處理方法 本研究針對外事講話口譯的多處案例 分析歸納了 在外事口譯中模糊語言和明確語言的轉化平衡 并提出相應的翻譯策略 首先 筆者從語言交際的明確性和模糊性出發 敘述了外事語言的模糊性及模 糊語言的基本特征 然后 文章收集已出版的實際外事講話口譯材料 結合模糊語言學 語用翻譯理論框架 采用實證方法分析了翻譯外事模糊語言的 應對策略 最后文章提出了根據全局和局部維度來處理外事講話口譯中語言模糊和明確性平衡的策略 以及模糊明確轉化翻譯策略 以求達到最佳翻譯 效果 首先 在引言和綜述部分 作者從語言交際的明確性和模糊性出發 敘述了外事語言的模糊性及模糊語言的基本特征 語言本來應該盡量明確 但 是模糊性也是語言的固有屬性 作者簡要描述了外事翻譯的基本特征 模糊語言的定義及屬性和翻譯策略概念的辨析 第二章文獻綜述部分 作者簡要 回顧了口譯的發展歷史及翻譯研究全局框架中本研究所處的層次 并對近兩年來核心刊物中發表的口譯研究論文做了簡要分類 接著 作者辨析了模糊 性與含糊性概念的相同處及區別 并就外事語言中的語言模糊性做了簡要闡述 這里作者指出外事語言中的語言模糊性主要由語義模糊和交際模糊構成 并詳細綜述了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及其對意義的影響以及言外含義的產生 最后 作者綜述了語境的概念和語境的特征屬性對語言意義的影響 第三章 文章收集已出版的實際外事講話口譯材料 結合模糊語言學 語用翻譯理論框架 采用實證方法分析了翻譯外事模糊語言的應對策略 數 據分成四個不同層面 字詞層面 句子層面 篇章層面以及文化語境層面 最后文章提出了根據全局和局部維度來處理外事講話口譯中語言模糊和明確性平衡的策略 以及模糊明確轉化翻譯策略 以求達到最佳翻譯效果 局部維度策略有 直譯 省譯 改譯 和補譯 全局維度策略有 將模糊轉譯為明確語言和將明確轉譯為模糊語言 近年來 模糊語言研究引起了各學科專家的廣泛興趣 在模糊邏輯 模糊控制 文學分析 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里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 隨著計算 機的廣泛普及 機器傳譯將可能是今后口譯翻譯發展的方向 但要使計算機達到能夠模擬人的思維進行模糊分析和模糊理解 并達到保持翻譯語言的明 確性與模糊性平衡的水平 還依賴于模糊語言研究的發展 語言學自身的發展 使人們認識到語境在意義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文本需要不同的翻譯 策略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反映出外事講話口譯中模糊語言處理的典型策略 可視為機器傳譯研究的一些先期工作 5 期刊論文 漢娜 HAN Na 淺談日語翻譯中模糊語言的文化背景問題 由 無神経 者 一詞的翻譯說開去 湖北 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 17 2 在2004年全國大學日語四級考試翻譯題中 對 無神經 者 一詞中國學生有多達70多種譯法 分析其產生原因 借此探討關于模糊語言的概念 一定 文化背景下的模糊語言 由此帶來的翻譯的可譯性問題以及現階段大學日語教學中存在不足與文化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問題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6 學位論文 黃俐 翻譯中的模糊語言 2006 模糊性是人類語言的本質屬性 它讓我們的交流更為容易便利 因為它讓我們在日常談話中不用受處處精確的困擾而隨意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模糊語言是指不確定的 指代模糊的語言單位 模糊語言自古就受到人們的關注 現在更是廣大語言學家們研究的對象 從不同的角度 可以將模糊語 言予以不同的分類 模糊語言具有主觀性 不確定性 粘連性 以及變異性等特點 雖然模糊性普遍存在于每一種人類語言之中 但是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相同的模糊 因此 模糊語言和翻譯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 翻譯中 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模糊語言 在有關翻譯的定義 中西學者所提出的翻譯的標準 以及對翻譯過程進行描述的話語中我們都能找到大量的 模糊語言 這足以證明模糊語言與翻譯有著密切的聯系 本篇論文側重介紹模糊語言的翻譯 主要研究如何翻譯各種類型的模糊語言 本文著重討論了如何翻譯三種類型的模糊語言 即如何翻譯詞義本身 模糊的模糊詞 指代模糊的詞語 能改變話語模糊度的詞語 模糊限制語 和本身精確但所表達的意思是模糊的詞語 概數詞 通過分析各類模糊語言 的實例 可以從中總結經驗 找出規律 7 期刊論文 周靈 ZHOU Ling 從 浮生六記 英譯本看模糊語言的翻譯策略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 28 6 從英譯本可以看出模糊語言與翻譯的關系 以虛對實 以模糊語言翻譯原文的準確語言 以虛對虛 以模糊語言翻譯原文的模糊語言 以實對 虛 以精確語言翻譯原文的模糊語言 其目的在于探討如何通過靈活的翻譯手法在譯文中再現原文意境 8 期刊論文 李軍偉 淺談模糊語言學在翻譯中的應用 科技信息2009 14 在翻譯過程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模糊性言語 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與實現翻譯的目的 我們必須處理好這些模糊言語 本文試從模糊語言學與翻譯 原則來探討在翻譯過程中對模糊語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