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課件(56張).pptx_第1頁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課件(56張).pptx_第2頁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課件(56張).pptx_第3頁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課件(56張).pptx_第4頁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課件(56張).pptx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1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教學內容概述本章內容在整個模塊的作用本章的總體教學目標分析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分析教學方法和建議課時建議 第一節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 硅第二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第三節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節氨硝酸硫酸 本章教學內容概述 本章教學內容概述 clsisn 新教材 突出典型元素 本章教學內容概述 第一節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 硅二氧化硅 硅酸 硅酸鹽 硅單質第二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氯氣 氯離子檢驗 硅和氯 縱向寫法硅及其化合物 存在和用途十分廣泛 突出硅的材料特性氯及其化合物 典型的代表性的非金屬元素 突出氯的典型非金屬特征 第三節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第四節氨硝酸硫酸濃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 硫和氮 橫向寫法 硫 氮與當代環境問題相關 氧化物 突出環境問題 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用途廣泛的兩種酸 硫酸和硝酸 氧化性 突出特點 重點 加強聯系和比較氨堿性氣體環境問題 本章知識結構 選修1 化學與生活 相關內容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三節玻璃 陶瓷和水泥第四章 保護生存環境 第一節改善大氣質量 本章內容在模塊教學中的作用 1 知識與技能 繼續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和研究方法的學習 鞏固離子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等化學反應基本原理 為學習元素周期理論積累感性材料 2 過程與方法 根據知識內容及教學過程的階段性 銜接性 適時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簡單的知識系統 歸納研究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方法 3 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化學 物質 的應用價值 本章總體教學目標分析 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常見物質 將物質性質的學習融入有關的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分析解決活動中 體現其社會價值 氨硝酸硫酸 本章總體教學目標分析 1 課表要求及模塊學習要求 2 本章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氯 氮 硫 硅等非金屬單質的化學性質 認識不同的非金屬單質的性質有較大差異 如氯很活潑 有氧化性 氮不活潑 很穩定等 掌握氯 氮 硫 硅的重要化合物 次氯酸及鹽 氮和硫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 硫酸和硝酸 氮的氫化物 氨 二氧化硅和硅酸以及硅酸鹽的的主要性質 認識某些非金屬化合物 氮和硫的氧化物 硝酸和硫酸 既有相似性 又有各自的特性 認識氯 氮 硫 硅及其化合物的廣泛用途 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 了解循環對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某些污染物的來源 性質和危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于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 體會化學的創造性與實用性 體會化學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作用 以非金屬知識的學習為線索 通過多種活動 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物質及其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在化學實驗中 培養學生求實 創新的良好品質 體會化學對環境保護的意義 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和生態責任感 本章重點及難點分析 教學方法及建議 1 充分發揮實驗功能 體現化學學科本質特征 二氧化硫溶于水 濃硫酸跟蔗糖反應 演示實驗 實驗步驟及現象 1 按圖所示連接裝置圖 檢查氣密性后在干燥管加入銅片 在燒杯中加入適量預熱的稀硝酸 2 打開止水夾 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內的空氣 稀硝酸沿著干燥管慢慢上升 直到充滿整個干燥管 停止抽拉注射器 關閉止水夾 觀察到干燥管內銅片溶解 且表面有氣泡產生 溶液上方氣體為無色 溶液變成藍色 液面下降 3 反應停止后 打開止水夾 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內的氣體 事先已將注射器內原有的空氣推出 關閉止水夾后取下注射器 并抽取一定的空氣 可觀察到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硅酸制法 可溶性硅酸鹽與酸反應 滴入酚酞后溶液變為紅色 再滴入稀鹽酸 溶液紅色變淺至無色 同時有白色膠狀沉淀產生 a na2sio3溶液呈堿性 b 可溶性硅酸鹽與鹽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 c 先形成硅酸溶膠 后形成硅酸凝膠 d 靜置則形成硅酸沉淀 實驗4 1 na2sio3 2hcl 2nacl h2sio3 膠體 先變干 后燃燒 僅變干 不燃燒 na2sio3溶液可作木材 紙張的防火劑 水玻璃是無色粘稠的液體 不能燃燒 不易被腐蝕 熱穩定性強 可用作肥皂填料 木材 織物的防腐劑和防火劑 建筑 紙張的黏膠劑 用水吸收二氧化氮 的科學探究 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 感受過程的變化 尋找變化的原因 感悟化學與生產的關系 學會探究的方法 2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 天然水晶 我國有著悠久的玉文化古代是以精選的河沙作為磨料對玉石進行加工 河沙 純凈硅藻土 硅藻土濾芯 硅藻土催化劑載體 硅藻土具有良好的化學惰性 合適的比表面 良好的孔隙率以及耐磨 耐酸 耐熱等特性 俄羅斯人質危機 莫斯科時間23日晚間 北京時間24日凌晨 大約40 50名車臣武裝分子劫持了莫斯科市一家劇院 將700多人扣為人質 在營救行動中 有118名人質不幸罹難 而在這些遇難的人質當中 除了兩名死于恐怖分子射出的子彈外 116名則是由于吸入了過量的 神秘氣體 因搶救不及時而死 2004年4月重慶天原化工總廠氯氣泄漏事故 中消防戰士正在調制堿水噴灑液 九死三傷 國道319線武隆大溪河段 一輛罐裝貨車從武隆向涪陵方向行駛 幾塊巨石從公路上方5米處崖壁上滑落 貨車頭被砸中 兩前車胎爆裂 鋼罐一端已現裂縫 濃硫酸正泄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市工業化步伐的大步前進 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某些工廠排出的廢氣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嚴重造成了大氣污染 使得某些地區雨水酸性嚴重超標 形成酸雨 1872年美國化學家smith首先提出酸雨一詞 引起全世界關注 1985年 幾場酸雨過后 我國四川奉節縣9萬多畝松樹全部枯死 重慶南山2 7萬畝馬尾松死亡過半 酸雨在國外被稱為 空中死神 酸雨可對森林植物產生很大危害 根據國內對105種木本植物影響的模擬實驗 當降水ph值小于3 0時 可對植物葉片造成直接的損害 使葉片失綠變黃并開始脫落 葉片與酸雨接觸的時間越長 受到的損害越嚴重 野外調查表明 在降水ph值小于4 5的地區 馬尾松林 華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現大量黃葉并脫落 森林成片地衰亡 例如重慶奉節縣的降水ph值小于4 3的地段 20年生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長量降低50 樂山大佛遭受酸雨腐蝕 左側圖片攝于1908年 右側圖片攝于1968年 3 采用對比 聯系 歸納的方法組織教學 4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體現新教材的作用 課時建議 編排順序的變化 舊教材 單質硅 二氧化硅 硅酸鹽新課程 二氧化硅 硅的親氧性 硅酸 硅酸鹽 硅單質 應用 先學習比較熟悉的硅的化合物 再學習單質硅的順序符合認知規律 有利于學生接受 通過對比碳和硅的原子結構 結合其形成化合物的性質 介紹它們的相似性和不同 二氧化硅的性質 從與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來認識其與堿及與堿性氧化物的反應 從性質的穩定性 認識不與大多數物質反應 sio2的結構比較復雜 屬于拓展性內容 科學視野74 了解其網狀結構決定了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用途 結構 性質 用途 思考與交流76 硅單質 了解硅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 硅的制取 習題9 以信息的形式給出 81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比較 co2 sio2 表示二氧化碳分子及其組成 表示二氧化硅晶體中硅氧原子個數比 氣態 固態 很小 很大 可溶于水 不溶于水 很低 很高 高溫 穩定 很穩定 co2 h2o h2co3 不反應 co2 cao caco3 sio2 cao casio3 co2 2naoh na2co3 h2o sio2 2naoh na2sio3 h2o 不反應 sio2 4hf sif4 2h2o 化學性質 高溫 sio2 na2co3 na2sio3 co2 sio2 caco3 casio3 co2 高溫 高溫 co2 c 2co 高溫 sio2 2c si 2co co2 h2o na2co3 2nahco3co2 h2o caco3 ca hco3 2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從原子結構認識氯氣的非金屬性 強氧化性 活潑性 通過氯氣在氫氣中的燃燒現象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認識燃燒的廣義定義 思考與交流83 利用科學史話 思考與交流 學與問 進行過程與方法及觀念 意識上的教育 鹵族元素 鹵素單質間的氧化性強弱及置換反應在本章中作為 科學視野 拓展性內容 在化學2元素周期律一章再進行規律性介紹 節后以信息形式給出習題12 為后續教學打基礎 不必強化 認識科學研究方法過程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了解制取氯氣的方法 氯氣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非金屬 氯離子的檢驗第一章從現象判斷本章解釋 離子方程式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 教學重點 二氧化硫的性質 與水 漂白性 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教學難點 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 可逆反應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利用科學探究 實踐活動關于硫酸和硝酸的工業制法 教材簡介了原理 化學與技術模塊有相關內容 可適當介紹 使學生認識化學與技術的關系本節資料卡片 科學視野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可充分利用可逆反應簡單介紹 作為名詞出現 化學2 化學反應原理 模塊有相關介紹注意從危害和防治兩方認識環境污染問題 不回避某些物質對環境 健康可能的負面影響 但同時更應強調化學的應用及在解決問題方面的作用和可能方向 目的是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認識化學的應用價值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無色 無味 難溶于水 紅棕色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no o2 2no2 放電或高溫 3no2 h2o 2hno3 no 2no2 n2o4 2no o2 2no2 氮的氧化物 氯水中hclo將有色物質氧化成無色物質 氧化還原反應 永久性 可漂白大多數有色物質 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褪色 so2溶于水與有色物質直接結合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 非氧化還原反應 暫時性 漂白某些有色物質 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褪色 氨 堿性氣體 性質和制取銨鹽的性質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學重點 氨和銨鹽的化學性質 氨的制取原理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學難點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氨 從合成氨對人類的貢獻引入 使學生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認識化學與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