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 歷史與社會 復習提綱.doc_第1頁
九年級 歷史與社會 復習提綱.doc_第2頁
九年級 歷史與社會 復習提綱.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 歷史與社會第1單元3、4課 第2單元第1課 提綱 第一單元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的年代(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看作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1、為什么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 會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進入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2、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改革開放。3、改革:從農村開始,1979年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從沿海開始,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4、對外開放地區已從沿海地區向內地發展,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的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開放首先從沿海開始,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設立特區的作用:可以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 改革開放后這些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說明了黨的改革開放方針的正確性。 改革開放前后人們生活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四大件”指的是縫紉機、自行車、手表和收音機,俗稱“三轉一響”,是當時一般家庭的高級消費品,代表著高水平的生活。改革開放以后,“新四大件”(彩電、電腦、手機、VCD)取代了“舊四大件”?,F在攝像機、可口可樂、麥當勞、VCD、DVD、音響等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六、“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2、什么是“一國兩制”? 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3、“一國兩制”的實踐。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從英國)順利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從葡萄牙)回到祖國懷抱。4、香港回歸的意義:宣告了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的終結,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5、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說明了什么?(原因是什么?)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和中國一國兩制“政策的正確。6、中國為什么要照顧香港、澳門、臺灣的歷史與現實?香港從1842年起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定要實現香港的主權回歸;香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經濟開始騰飛,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也是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自由港,在國際經濟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保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香港可以繼續保持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耙粐鴥芍啤本褪腔谙愀鄣臍v史與現實情況而提出的。1949年國民黨退居臺灣后,臺灣與祖國大陸關系對立。在國民黨統治期間,臺灣經濟也出現了較快增長?!耙粐鴥芍啤本褪强紤]到臺灣的特殊情況,允許臺灣繼續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7、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有什么不同?香港一百多年前被割讓給英國,澳門四百多年前被葡萄牙所強占,兩地分別淪為英國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殖民統治;而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退居臺灣,建立政權,但大陸與臺灣屬于國家內部事務,與香港和澳門被侵占截然不同。8、目前妨礙臺灣與祖國大陸統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臺獨”勢力(2)、國際反華勢力嚴重阻礙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8、中國政府對于臺灣問題的原則立場是什么?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9、中美關系的變化:50年代:美國在外交上孤立并遏制中國,中美關系敵對、緊張;1971年:美國代表團訪華,雙方開始接觸,關系出現轉機;1972年:關系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10、為什么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對華態度有所轉變?中美關系出現好的勢頭?美國方面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已經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尼克松在一份報告中曾說:“如果沒有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保闹袊矫婵?,與美國關系正?;善鸬綘恐铺K聯,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的作用。因此,改善兩國關系是雙方的共同要求。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說明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才能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同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兩大制度的對立逐漸為美蘇爭霸替代,所以才出現了中美關系史上的這一難忘的鏡頭。11、新世紀我國召開的重要國際會議: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每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2003年世界財富論壇; 2004年世界遺產大會; 2001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12、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1972年中美建交;同年中日邦交正?;?;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七、新世紀的中國:機遇與挑戰1、為什么說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新世紀的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各是什么?機遇:一方面,在和平與發展的進步潮流中,爭取較長時間的國際和平是可能的;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也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挑戰:另一方面,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其實質是經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的壓力,如果不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就會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3、我國的發展現狀:當人類跨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人民的生活已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總體達到的小康水平仍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4、展望前景:我們要在新世紀的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5、對青年的要求:作為當代中國青年,我們應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著眼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6、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教育水平:公共教育和健康教育在GDP中的比重很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居住條件:雖然人們的居住條件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居民住房建設相對落后等原因,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均住房面積和居住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第二單元 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一、一道難解的題1、1998年洪澇災害發生的原因造成1998年特大洪水的人為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生態破壞嚴重,尤其是長江上游森林生態系統遭受長期持續的嚴重破壞,導致中上游水土流失嚴重。第二,盲目圍湖造田,其結果是長江中下游湖泊面積大幅度縮減。降低了湖泊調蓄洪水的能力。第三,不合理的水利建設對江河產生的負面生態效應不容忽視。大量水利工程破壞了江河的自然生態功能。2、PRED問題:人口(Population)、資源(Resources)、環境(Environment)與發展(Development)問題,這一問題反映的實質是:人口增長過快、自然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問題,它們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3、一道難解的題其實就是:面對當代世界“發展”主題,如何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問題。4、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化 一般來說,人類在史前時期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