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會計課程設計報告.doc_第1頁
成本管理會計課程設計報告.doc_第2頁
成本管理會計課程設計報告.doc_第3頁
成本管理會計課程設計報告.doc_第4頁
成本管理會計課程設計報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編號: 成本管理會計課程設計報告學 院: 商學院 專 業: 財務管理 學生姓名: 梁潔枝、羅玉嬌、毛楊柳 潘慧舟、潘玉梅 學 號: 1100580214 1100580219 1100580220 1100580221 1100580222 指導教師: 梁玉梅 2013 年 12 月 18 目錄案例一 關于多種成本分配基礎下的成本計算2案例二 關于AS公司制定產品價格決策分析5案例三 太平洋漁業公司成本變化與所得稅效應案例分析8案例四 政府醫療健康服務的成本性態9案例五 本量利分析11案例六 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目標成本法14案例一 關于多種成本分配基礎下的成本計算1 理論依據1.1論述該案例涉及的是Manchester公司生產X、Y、X三種電路板的成本核算,現用作業成本計算法來將成本分配到三種電路板中。1.2作業成本法計算法的基本原理作業成本計算法是以作業為核心,以資源流動為線索,以成本動因為媒介,依據不同的成本動因,分別設置成本歸集對象即成本庫來歸集,匯總費用,再以各種產品耗費的作業量將費用分攤到成本中,從而匯總計算各種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制度。作業成本計算法下制造費用的分配如圖1所示。制造費用1制造費用2制造費用3作業成本庫1作業成本庫2作業成本庫3各有關產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按作業成本分配率分配按作業成本動因分配圖1 作業成本計算法下制造費用分配圖2 計算過程與分析2.1作業成本計算法的計算步驟1、確認作業,按同質作業設置作業成本庫;以資源動因為基礎獎間接費用分配到作業成本庫。2、以作業動因為基礎獎作業成本庫的成本分配到最終產品。2.2作業層次與成本動因作業成本計算中的作業可以看做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一種業務活動。而成本動因,則作為驅動一種業務活動活動成本因素。作業成本計算中的作業再企業生產經營中可區分為“單位”、“批”、“產品”、“綜合能力維持”四個層次。1、單位層次的作業及其成本成因。2、批層次的作業及其成本動因。3、產品層次的作業及其成本動因。2.3按作業成本計算法計算各成本庫成本分配率的計算如表2到表7所示。2.4按作業成本計算法計算預計總制造費用=276850-1391000=1365860(元)各產品預計直接人工小時電路板X:4*10000=40000(元)表2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表 單位:元項目本月發生額動因(直接人工小時)分配率耗用作業動因耗用祖業成本單位作業成本電路板X4000055976055.976電路板Y14400201510251.8875電路板Z45000629730125.946合計13910009940013.99499400139100表3 機器運轉成本分配表 單位:元項目本月發生額動因(機器小時)分配率耗用作業動因耗用祖業成本單位作業成本電路板X7000056000056電路板Y1200096000120電路板Z3500028000056合計9360001170008117000936000表4 準備成本分配表 單位:元項目本月發生額動因(生產交換次數)分配率耗用作業動因耗用祖業成本單位作業成本電路板X100800008電路板Y504000050電路板Z50400008合計160000200800200160000表5 接收與測試成本分配表 單位:元項目本月發生額耗用作業動因占比(%)耗用作業成本單位作業成本電路板X52.6313499.5951.35電路板Y35.099000.58511.25電路板Z12.283149.820.63合計2565010025650表6 材料整理成本分配表 單位:元 項目本月發生額耗用作業動因占比(%)耗用作業成本單位作業成本電路板X69.4489994.248.999電路板Y7.419603.3612.00電路板Z23.1530002.46.00合計129600100129600電路板Y:18*800=14400(元)表7 包裝與發貨成本分配表 單位:元項目本月發生額耗用作業動因占比(%)耗用作業成本單位作業成本電路板X26.3230004.83.00電路板Y21.052399730.00電路板Z52.6359998.212.00合計114000100114000綜合上述有關資料,可得出用作業成本計算的電路板X、Y、Z單位成本,如表8所示。表8 電路板X電路板Y電路板Z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制造費用(元)單位層次:機器運轉批層次:準備成本接收與測試材料整理包裝與發貨7055.9765681.358.999388251.88751205012.0011.253045125.9465686.000.6312合計193.325563.1375253.576電路板Z:9*5000=45000(元)合計:40000+14400+45000=99400(元)制造費用分配率=1365850/99400=13.74元/小時各電路板單位成本計算入表9項目電路板X電路板Y電路板Z直接材料708845直接人工55.926251.8875125.946制造費用54.96247.32123.66合計180.936587.2075294.6062.5對比分析對比兩種成本計算法所得到的單位成本,可以看到:在作業成本計算法下,電路板X單位成本略有提高,而電路板Y的單位成本有所降低,電路板Z的單位成本降低較多,而傳統成倍計算將企業發生的總成本中電路板X應負擔的部分成本轉嫁電路板Y和電路板Z,,造成成本指標的歪曲,使企業以成本為基礎所進行的各項經營政策,特別是產品定價決策產生誤導作用。以下對采取不同的成本計算法所形成的成本扭曲作具體計算。電路板X單位成本之差:180.936-193.325= -12.389(元)電路板Y單位成本之差:587.2075-563.1375=24.07(元)電路板Z單位成本之差:294.606-253.576=41.03(元)各種電路板負擔總成本差異為:電路板X:-12.389*10000= -123890(元)電路板Y:24.07*8000=19256(元)電路板Z:41.03*5000=205150(元)案例二 關于AS公司制定產品價格決策分析1 理論依據1.1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概述1、變動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是指在計算產品成本的時候,其生產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只包括變動部分而不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成本法下,產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而不包括間接成本,所以也稱之為“直接成本法”。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費用)都作為期間成本處理,從營業收入中扣除,沖減當期的利潤額。因為固定費用是為企業提供一定生產經營條件而發生的,與產品的實際生產無直接聯系,而與時間聯系較密切。2、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其生產成本和存貨成本中既包括變動部分又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在完全成本法下,產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也就是說,產品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間接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又被稱為“吸收成本法”或“歸納成本計算法”。完全成本法下,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都是產品生產必須要支出的費用,所以不把固定制造費用作為期間成本來處理,而要把當期發生的固定費用分攤到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中去。1.2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比較兩種成本法下的成本劃分及構成不同1、變動成本法下的成本劃分及構成變動成本法時將全部成本按成本習性來分類,區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只有變動生產成本才計入產品成本,其余成本均作為期間成本處理。如圖1: 變動成本法(按成本習性劃分成本)變動成本變動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產品成本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變動非生產成本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期間成本固定成本固定生產成本固定制造費用固定非生產成本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2、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劃分及構成完全成本法將總成本按經濟用途分類,區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并且將全部生產成本(包括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都計入產品成本,將非生產成本都作為期間成本處理。如圖2:完全成本法(按成本經濟用途劃分成本)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產品成本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費用非生產成本銷售及管理費用期間成本2 計算過程與分析1、相關數據計算(1) 變動間接成本的分配(千元)電子車間測試車間輔助部門分配前的變動間接成本1200600700分配輔助部門變動間接成本400300(700)分配后的變動間接成本小計16009000工時(千小時)800600每小時變動間接成本分配率2元1.5元其中:電子車間分配間接成本=700x800 - (800+600) = 400 (千克) 測試車間分配間接成本=700x600 - (800+600) = 300 (千克) (2)固定間接成本的分配(千元)電子車間測試車間輔助部門分配前的固定間接成本2000500800分配輔助部門固定間接成本400400(800)分配后的固定間接成本小計24009000工時(千小時)800600每小時固定間接成本分配率3元1.5元每小時總間接成本分配率5元3元(3)產品成本資料 元/件 直接材料7元直接人工產品成本資料元/件直接材料7直接人工10電子(4x2.5)6測試(3x2)變動間接制造成本電子(4x2)8測試(3x1.5)4. 5變動成本小計35. 5固定間接制造成本電子(4x3)12測試(3x1.5)4. 5完全制造成本52(4)相關成本單位總變動成本35. 5單位專屬固定成本(150000/2000)7. 5單位相關成本合計43其中:專屬固定成本=13000+100000+37000=150000 (元) 該企業產銷量=市場總需求x該公司市場占有率=200000x10% =20000(件)2、信息解釋:(1)按完全成本加成法定價 52 (1+25%)= 65(元) 52 (1+30%)=67.6(元) 52 (1+35%)=70.2(元) 按完全成本法制定的售價中包括分配來的固定間接制造成本。從完全成本法角度考慮,最低安全價格為52元,按完全成本加成法確定的售價在65至70元之間。而競爭者同類產品市場價格在60至70元之間,這表明該公司的成本和競爭者大致相同。如果充分利用生產能力,產量可超過20000件,成本還可以降低,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產品開發工程主任過于樂觀。(2)按變動成本加成法定價 按變動成本加成法定價,最低售價可定位35.5元,售價大于35.5元的部分是貢獻邊際,用于彌補固定成本。但題中無論什么價格都足以彌補專屬固定成本。根據保守估計,若銷售量達到20000件,則最低售價應為43元。 如果銷售價格定位65元,則每件產品可獲得29.5元(65-35.5)的貢獻邊際,作為風險指標,彌補專屬固定成本保本銷售量為:150000(65-35.5)= 5085(件) 成本信息是有用的決策參考依據,但現行市價對決策更重要。該公司應在60元至70元之間選擇一個價格。定價時還應考慮產品有多少新意才能吸引顧客購買公司的產品,推出的新產品與其他企業的同類產品相比有哪些優點。如果能在各種價格下預測出產品需求量那將是很有用的,價格彈性有助于決策。 但已知資料中只考慮到產品的制造成本,沒有考慮到期間費用的影響(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題中沒有相關信息。案例三 太平洋漁業公司成本變化與所得稅效應案例分析1 理論依據原理:本量利分析是指成本、業務量和利潤分析的簡稱,它通過對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關系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間的規律,從而為有效的制定經營決策和進行目標控制提供有用的方案。本量利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本量利關系的相關公式,確定產品生產銷量的保本點;分析產品銷量的安全邊際等,通過分析計量指導企業選擇能夠以相對更小的成本生產相對更多的產品并可使企業獲得最大利潤的經營方案。2 計算過程與分析1、盈虧平衡點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盈虧平衡點就是利潤為0時的銷售量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固定成本/貢獻毛益率貢獻毛益率=(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價-單位變動成本) =550000/(5.00-3.00)=275000(磅)即:太平洋漁業公司今年鮭魚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是275000磅。2、邊際貢獻率分析邊際貢獻是指產品銷售收入扣除自身變動成本后為企業作的貢獻單位產品邊際貢獻=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5.00-3.00=2.00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銷售收入)*100%=(2.00/5.00)*100%=40%邊際貢獻率=(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價格=1-(單位變動成本/銷售單價)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1-邊際貢獻率)如果鮭魚成本提高15%,且保持今年邊際貢獻率不變,那么銷售單價至少定位為:銷售單價=2.50*(1+15%)+0.5/(1-40%)=5.63(美元)即:太平洋漁業公司銷售單價至少為5.63美元,才能彌補鮭魚成本15%的上升,并保證今年的邊際貢獻率。3、如果單價保持每磅5元,鮭魚成本上升15%,且保持與今年相同的預期稅后凈利潤,則太平洋漁業公司在明年必須實現的銷售額:目標利潤=138000/(1-40%)=230000(美元)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550000+230000)/5.00-(2.50*(1+15%)+0.5)=480000(磅)保利額=單價*保利量=5.00*480000=2400000(美元)即:如果單價保持每磅5元,鮭魚成本上升15%,則太平洋漁業公司在明年必須實現的2400000美元的銷售額才能保持與今年相同的預期稅后凈利潤。4、為保持與今年預計的稅后凈利潤,太平洋漁業公司的戰略措施建議(1)適當提高鮭魚的銷售價格,湯鍋提高鮭魚的銷售單價,增加銷售收入,從而增加利潤。建議至少提高單價到5.63美元以上,才能保持稅后利潤沒有減少,但是銷售單價也不能超過市場平均價格,否則會影響銷售量。(2)通過與供應商談判或協商的方式,盡量避免鮭魚成本的上升,或降低上升幅度,以降低單位變動成本,有效增加利潤。(3)積極開拓市場,增加銷售量,在保持邊際貢獻率持平或上升的前提下,依靠銷售量的增加彌補鮭魚成本上升帶來的損失,確保稅后利潤沒有減少。(4)加強企業成本管理,進行有效的內部整合,減少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在目標利潤增長困難的情況下,保持稅后利潤不變。5、結論太平洋漁業公司的經營分析告訴我們,在太平洋漁業公司的經營中運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追求利潤前,先在保證投入資本的前提下,完成能夠維持太平洋漁業公司運營的銷售量及銷售額的計劃。在產品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提高單價或銷售量,保持邊際貢獻率不變,保持預期稅后利潤沒有減少,更好地對利潤目標的實現做出一個科學規劃。只有貸本、量、利三者的關系進行研究,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讓太平洋漁業公司的經營活動持續穩健發展。案例四 政府醫療健康服務的成本性態1 理論依據原理:固定成本通常可區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1、約束性固定成本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能力而必須開支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財產稅、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由于這類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關聯,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一經確定,不能輕易加以改變,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性。約束性固定成本的特點:(1)該項成本的預算期通常比較長,如果說酌量性固定成本預算著眼于總量上進行控制的話,約束性固定成本預算則只能著眼于更為經濟合理地利用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 (2)約束性固定成本支出額的大小,取決于生產經營能力的規模和質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管理當局的當前決策無法改變,即不能輕易削減此項成本。因此,約束性固定成本具有很大的約束性,要想降低約束事性固定成本,只能從合理利用經營能力入手。2、酌量性固定成本 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由于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酌量性固定成本的特點酌量性固定成本通常是由企業管理當局在每一會計年度開始前,制定年度開支預算,決定每一項開支的多寡,以及新增或取消某項開支。因而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以下特點:(1)由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具有前述隱蔽性,管理當局的判斷力高低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故其支出額的大小由企業當局根據生產經營方針確定。 (2)酌量性固定成本的預算期較短,通常為一年。企業要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就要在預算時精打細算,合理確定這部分成本的數額。2 計算過程與分析1、約束性固定成本是:人員工資:管理者60000元,助手35000元,兩名秘書42000元,物料成本35000元,;外購服務成本:會計服務15000元,保管與維護13000元,安全12000元;社區心理服務:工資(兩名義工)46000元,運輸10000元;門診治療:工資精神病專家86000元,兩名義工70000元;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廣告與促銷9000元,專業會議與著作14000元,咨詢10000元。2、通過取消所有的酌量性固定成本來減少預算。這樣可以節約的成本為:9000+14000+10000=33000(元)我對此建議的看法是:取消所有的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不可能的。雖然這些成本的支出是可以隨企業經營方針的變化而變化的,基本特征是其絕對額的大小直接取決于企業管理當局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而做出的判斷。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酌量性固定成本可有可無、可以拒絕,因為從性質上講酌量性固定成本仍是企業的一種“存在成本”。可以適當調整這些成本,廣告可減少的。咨詢可減少的。3、給white博士怎樣的削減預算建議:(1)可以適當減少廣告與促銷費用、咨詢費用等酌量性固定成本。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支出是由企業高層領導決定的,但是絕非這種成本是可有可無的。酌量性固定成本關系到企業的競爭能力;究其實質,它是一種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良好條件的成本。(2)合理安排員工工作,改善勞動組織,建立崗位責任制,提高職工的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滿足診所服務需求增加的需要。(3)編制先進合理的勞動定額和編制定員,制定出勤率指標,控制非生產性損失,實行合理的工資制度和獎勵制度,努力降低服務成本中的工資費用。(4)降低材料的消耗,不斷降低材料的消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在技術上應通過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大搞材料綜合利用,減少材料消耗;在管理上,應采用有效的措施,使材料成本不斷降低。(5)加強現有設備的技術改造,提高生產設備的利用程度。 案例五 本量利分析1 理論依據1.1 本量利概述本量利分析是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依存關系分析的簡稱,它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本量利分析是成本-產量(或銷售量)-利潤依存關系分析的簡稱,也稱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以數學化的會計模型與圖文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規律性的聯系,為會計預測決策和規劃提供必要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它著重研究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和利潤之間的數量關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會計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同時它又是企業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重要工具。1.2 基本公式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為基礎的,其基本公式是變動成本法下計算利潤的公式,該公式反映了價格、成本、業務量和利潤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即: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價格銷售量-(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銷售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即:P=px-bx-a=(p-b)x-a式中:P稅前利潤 p銷售單價 b單位變動成本 a固定成本 x銷售量該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出發點,以后的所有本量利分析可以說都是在該公式基礎上進行的。1.3分析關鍵確定盈虧臨界點,是進行本量利分析的關鍵。所謂盈虧臨界點,就是指使得貢獻毛益與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時的銷售量。此時,企業處于不盈不虧的狀態。盈虧臨界點可以采用下列兩種方法進行計算:A按實物單位計算,其公式為: 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實物單位)=固定成本 / 單位產品貢獻毛益其中:單位產品貢獻毛益=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產品變動成本B按金額綜合計算,其公式為: 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用金額表現)=固定成本 /貢獻毛益率其中:貢獻毛益率=貢獻毛益 / 銷售收入貢獻毛益=銷售收入 - 變動成本2 計算過程與分析1、 將所有的成本分為專業服務成本和汽車成本兩大類。(如下表1)表1專業服務成本(元)汽車服務成本(元)電費 2 600汽車燃油費 9 000保險:專業責任和辦公室 5 200 汽車 7 000移動電話 2 400辦公室租金16 800辦公室電話/傳真 3 600郵費和文具 1 200秘書費用18 000汽車維修 2 800汽車道路稅費 2 500汽車折舊費30 000工資(4200*2)合計133 80051 300其中:(1) 假設移動電話的使用是為提供專業服務的。(2) 兩部車年折舊=(100 000-40 000)42=30 000元2、 可供使用時間分析每年可供使用時間(8545)2 3 600 小時減:行政事務25.0%閑置時間22.5%47.5%3 600 1 710 小時可收費時間 1 890 小時 交通時間(25%1890) 472.5小時 提供服務時間(75%1 890) 1 417.5 小時設向客戶提供服務的每小時收費為x,則交通時間每小時收費為x/3保本時的有關數據計算如下:1 417.5x+472,5(x/3)=133 8001 575x=133 800提供服務每小時收費x=133 8001 575 =84.95(元/小時)交通時間每小時收費=84.953-28.32(元/小時)車程每公里收費=51 30030 000=1.71(元/公里)3、 監控收入和成本的方法如下:(1)編制預算需要按月編制成本與收入預算,用以反映任何季節性的變動的情況。也應考慮每月的預算中分別分析固定和變動成本,以反映成本的變動趨勢。(2)成本數據搜集系統必須設立有效的成本數據搜集系統。所有的成本應按專業服務成本和汽車分類歸集。(3)時間記錄系統 應該設立一個有效的時間記錄系統。兩人必須記錄他們是如何使用所有時間的,并分類為閑置時間、車程時間和向客戶提供服務的時間等。如要快捷和正確地向客戶收取費用,一個有效的時間記錄系統是必須的。(4)與預算比較 應該將實際的成本和收入與當月的預算做比較。假如變動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及其活動水平的變化也很大,便可對其當月的預算做比較。假如變動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及其活動水平的變化也很大,便可對其編制一個彈性預算,給與一個切實的控制目標。(5)差異的分析 找出發生任何差異的原因,采取補救措施或方法來確保能達到其目標。4、兩人應使用訂單成本法計算。這種成本計算方法要求每一項工作有一個獨立的編號,并按每一編號歸集成本費用。如何將特別的交通費用或文具支出直接計入每一項工作中。兩人也應利用工作時間記錄表,記錄分析每一項工作所使用的服務時間、交通時間和公里數。案例六 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目標成本法1 理論依據成本分析就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變動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揭示成本升降變動的原因,為編制成本計劃和制定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技術經濟指標變動對成本影響的分析、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等。分析方法主要有:對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本案例中我們采用相關成本分析法。相關成本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相關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1、通過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對比,分析目標成本的落實情況,以及目標管理中的問題和不足,進而采取措施,加強成本管理,保證成本目標的落實。2、通過對各成本項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總量的構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環節。例如:在成本分析中,發現人工費、材料費和間接費等項目大幅度超支,就應該對這些費用的收支配比關系認真研究,并采取對應的增收節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屬于規定的“政策性”虧損,則應從控制支出著手,把超支額壓縮到最低限度。3、通過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實際與目標對比,分析產量、工期、質量、“三材”節約率、機械利用率等對成本的影響。4、過對技術組織措施執行效果的分析,尋求更加有效的節約途徑。(5)分析其他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對成本的影響。2 計算過程與分析1、(1)每個月產量為5000件和年銷量正常(即年銷售60000件)的水平上:每年的銷售收入=90*60000=5400000(美元)每年的制造費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間接費用+固定間接費用 =35*60000+12*60000+8*60000+5*609000=3600000(美元)每年的銷售管理費用=15*60000+8*60000=1380000(美元)年利潤=銷售收入-制造費用-銷售管理費用 =5400000-3600000-1380000=420000(美元)(2) 價格上升至98美元時的銷售量=60000-60000*10%=54000(件)設應該增加的廣告費為X,年利潤不變時,有98*54000-(35*54000+12*54000+8*54000+300000+15*54000+480000+X)=420000解得:X=570000(美元)因此,要使經營利潤不低于現有水平,公司應增加廣告費570000美元。2、供應商的提議是:當公司獲得訂單時,由供應商直接將產品輸送給客戶,公司的銷售和管理費用隨之降低40%,若公司接受了供應商這項提議,就可利用自己的工廠生產一種新產品,新產品的單位售價為40美元,代理商的傭金為售價的10%。根據案例中的增設條件,將全部固定間接費用300000美元分配給新產品,則(1)新產品的產量=全部固定間接費用/每件產品固定間接費用 =300000/6=50000(件)新產品每年的銷售收入=40*50000=2000000(美元)新產品每年的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間接費用+固定間接費用+制造費用 =6*50000+12*50000+8*50000+6*50000+32*50000 =3200000(美元)新產品每年的銷售管理費用=40*10%*50000+2*50000=300000(美元) 新產品每年可獲得的利潤=銷售收入-生產成本-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