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談如何上好化學復習課.doc_第1頁
淡談如何上好化學復習課.doc_第2頁
淡談如何上好化學復習課.doc_第3頁
淡談如何上好化學復習課.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淡談如何上好化學復習課新授課對于每位教師來說都輕車熟路,上起來都得心應手,各具特色。但是,如何上好化學復習課?這對于每一位九年級化學老師來說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皬土曊n最難上?!边@是許多教師經常發出的感嘆。復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又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功感”。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復習課還不像新授課那樣有一個基本公認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因為有了這個課堂教學結構,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學程序。大家知道,結構的優劣決定功能的大小,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結構就像階梯一樣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帶領學生拾階而上,進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 ?;瘜W復習課是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復習教學走出“枯燥乏味”的困境,感到復習課不再是一種負擔時,那么其學習能力就會發生質的飛躍。經過網上的借鑒和我校理科組老師的總結。下面簡單的談談我的幾點體會。一、教會學生復習方法授人一魚,只供一餐,教人以漁,終身受用。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他們學習方法,培養學會學習的能力。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對以后的學習受益非淺。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復習來說吧。比如酸、堿、鹽的性質,復習時要將它們聯系起來,不能只停留在對原有知識的再認識上,而要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等,做進一步深化處理,從中掌握知識間的聯系、相互轉化關系,盡可能使知識有機的聯系起來,在頭腦中形成網絡。而這項工作不要由老師一手代辦,而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老師只需教給學生總結歸納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總結。二、創設教學情境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也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在享用佳肴時,就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溶于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教育也是需要情境的,無論是古代“孟母三遷”、“斷織教子”的故事,還是民間傳授技藝時“易子為徒”、“子承父業”的風習都說明了教育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相應的情景與之適應。復習課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擺脫以往復習課“枯燥無味”的感覺,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在新情境下探索問題的欲望,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情感的培養產生積極作用。比如,在“物質的鑒別”復習課中,教師首先創設“中考體檢”情景,扮演醫生角色,讓學生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水、酒精、白醋三種無色、透明液體,并明確其鑒別依據,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通過現象領會到鑒別的本質。三、激發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生對復習課往往缺乏當初學習化學的熱情,如果復習只是把學過的知識機械化的重復,搞題海戰術,那學生就會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想讓復習課變得有趣、有效,學生能有新的提高和收獲,教師就要用新穎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復習活動,在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自學式的閱讀和鉆研,將題目分類分組訓練、小組討論,適當的時候改變復習形式讓學生對實驗裝置進行改裝、對結論進行論證等復習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我在復習二氧化碳時,我是這樣設計的:二氧化碳是學生繼學習氧氣后學習的又一重要氣。該氣體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又是中考的重點之一。在講授新課時,學生雖然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質以及用途未必有個整體、全面的認識。從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質以及用途三方面進行復習,在復習舊知的同時,設計了一些與之有關的實驗探究:1、如果把一個大燒杯罩一高一低的蠟燭上方,將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2、雪碧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碳酸飲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檸檬酸(具有一般酸的性質)等物質。請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寫出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和結論。3、請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質,請寫出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象以及結論。這樣就創設了一些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各種儀器,分組實驗,這樣就會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使他們從親身體驗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實驗,使他們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的探究欲望。這樣上復習課,改變了學生以往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復習效率。四、注重歸納總結與實際應用上復習課時,應少講 點上的知識,多講 線上和面上的知識,這線和面需要教師課前做好備課準備,把該線、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識加以串聯、提煉、比較和分類,讓使學生充滿凌亂感的知識能站起來、排好隊,理順它們的關系。如氣體的制取,要從制取氣體的名稱、藥品、裝置、條件、操作、收集、檢驗等方面的共性與差異聯合比較,但此時學生大多只是從表面上、理性上有所接受,還遠遠不能在實踐和答題中應對自如,還需補充一定數量的練習題加以鞏固。對于練習題的選擇與布置,也是需要精心加以準備的。它既要切合中考實際,又要在難易程度上恰如其分。這樣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的教法比脫節開來明顯有效。五、強調知識的層次性、系統性與針對性復習要抓住基礎知識,再將其系統化、結構化,這樣不僅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也可以將零散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脈絡,便于記憶。同時,復習內容、復習方法、例題的選擇等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考試說明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取,不能盲目選擇。在“物質的鑒別”復習課引入之后,教師領學生回憶了一下前面接觸到的幾種沉淀以及幾種特征離子(Cu2+、Fe3+、Fe2+)的顏色。這樣通過回顧化學學習中的一些特殊現象,能夠對下面的學習起到引導、啟發作用。如在復習課中,教師選取的練習之一是不用任何其它試劑,鑒別硝酸鉀、氯化鋇、氫氧化鈉、硫酸鎂、氯化鐵五種溶液,提供的信息是一些物質的溶解性表,這一出題方式符合近幾年中考命題規律。本題首先要根據五種溶液顏色的差異區分出氯化鐵溶液,進而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溶液內部相互反應產生特殊的實驗現象(產生沉淀)進行逐一鑒別,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信息加工及實驗技能的運用能力,充分體現了復習課知識容量大、以點帶面、升華提高的教學特點六、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在復習過程中,要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基調,通過交流討論、互動合作、師生互評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復習“鑒別燒堿和純堿”例題時,教師又扮演學生角色,設置陷阱,提出可以用酚酞指示劑變色的方法來鑒別燒堿和純堿溶液,而后學生扮演教師角色,給教師打分并進行評價。在學生對教師的方案都持否定判斷的情況下,教師還堅持自己的觀點,此時,學生爭先恐后地指出方案的錯誤之處,并要求用實驗驗證,教師抓住這一時機,馬上讓學生自己實驗的方法來證實了同學們的判斷,這樣讓學生再一次感到化學的確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接下來,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案,進行交流、討論,得出多種鑒別方法。在引導學生對物質的鑒別方法進行總結時,首先從直觀的現象(如眼睛看到的顏色、鼻子聞到的氣味等物理性質)入手,在物理性質鑒別不出來的情況下再考慮化學性質,并總結出了鑒別物質的基本要求:操作簡單、現象明顯。這種設計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滲透了化學學科思想的同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七、復習課同樣要重視實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化學實驗以及與之相關的實驗探究已成為中考化學命題的熱點,而對于實驗設計中的操作、現象以及結論的歸納是許多學生的薄弱之處,在復習課中引入實驗不僅抓住了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還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實驗設計與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實驗探究能力。在“鑒別食鹽、白醋和純堿三瓶無色透明溶液”實驗時,學生首先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思考、討論,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并對可行的方案從操作的安全性、簡單程度、節約試劑等方面進行評價,得出最佳方法,最后分組實驗,進行鑒別。通過對比,學生學會對多種實驗方法進行評價,并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另外,在一道題中安排多種鑒別方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八、關注社會,聯系生活將化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既體現了化學學科的實用性,也在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與靈活應用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品質。在復習課引入物質鑒別的概念后,教師展示了生活中常用到的兩種洗滌劑:潔廁靈和廚房去油劑,要求學生根據俗語“酸除銹,堿去油”判斷兩種洗滌劑的酸堿性并提出鑒別方法,從生活走進化學;在總結出鑒別物質的方法后,又以家庭廚房作為教學情景,對失去標簽的食鹽、白醋和純堿三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