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導學案.doc_第1頁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導學案.doc_第2頁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導學案.doc_第3頁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導學案.doc_第4頁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導學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導學案【教學目標】 、 了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 學習細節描寫及加旁注的閱讀方法。 、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搜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作些旁注。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式導入: 清末時有一位十歲的少年,一天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家門,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樹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筒里。誰知,他的這一微妙之舉,恰恰被父親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親教子甚嚴,但又不好當面開口,便匆匆走進客廳安然落座了。 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訓示兒子一番。筵席開始了,父親靈機一動,便當眾對少年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 少年不知父親的用意,毫無思想準備,但憑腹中的才學,自信不會出丑,于是滿口答應下來。 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這少年聽后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經出口,堂前喝采不已。父親早忘了那件不體面的趣事,他被兒子那字字珠璣、音韻鏗鏘、對仗工穩的下聯陶醉了。 那么,同學們猜一猜,這個少年是誰呢?他就是梁啟超,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主人公。 我再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的原名叫梁治華。 2、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 4、作品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5、他用近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還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他就是梁實秋,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任公,即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曾追隨康有為參與百日維新運動,戊戌政變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凱政府司法總長。后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又與段祺瑞合作,出任財政總長。晚年任清華大學研究員教授,一生著述達千萬字,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一生致力于救國,然而幻想能通過君主立憲這種較平和的方法,與當時的革命黨人發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凱、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們的力量實現自己的救國理想,結果反被他們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這使他格外痛苦。他痛定思痛地反省這一段經歷說:“別人怎么樣評價我我不管,我近來卻發明了自己一種罪惡,罪惡的來源在那里呢?因為我從前始終脫不掉賢人政治的舊觀念,始終想憑藉一種固有的舊勢力來改良這國家,所以和那些不該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過幾回事。雖然我自信沒有做壞事,多少總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壞事,我良心上無限苦痛,覺得簡直是我間接的罪惡。”(外交歟內政歟)于是他對政治失望已極,最后從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壇中抽身而出,轉入學界。 二、解讀課文:要求學生養成作旁注的習慣。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蒞校(l)迥乎(jing)精悍(hn)步履(l)謙遜(xn)激亢(kng) 屏息(bng)試淚(sh)薊北(j)涕泗(s)箜篌(knghu) 飲:yn(飲恨)屏:bng(屏住) yn(飲牛)png(屏障) 履:(l)履行屐:(j)木屐屢:(l)屢次屨:(j)草屨 拭:(sh)拂拭弒:(sh)弒君試:(sh)試驗軾:(sh)蘇軾 箜:(kng)箜篌倥:(kng)倥傯 炯:(jing)目光炯炯迥:(jing)迥然不同 2、梁任公演講特點 演講前:準備演講稿(辦事認真、書法修養好)鋪墊 入場外貌:禿頭頂、寬下巴、短小精悍、肥長袍前奏 動作:穩健瀟灑、光芒四射 開場白:語言獨特(謙遜、自負、風趣) 神態生動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睿智) 內容:朗誦聲情并茂(“五有”文采出眾、技巧純熟) (20年后回憶側面描寫) 背誦有趣(博聞強識旁征博引記不起就敲頭) 表情:于緊張處成為表演(手舞足蹈兩哭感情豐沛) 于講后大汗淋漓、狀極愉快以上為正面描寫 效果:深入人心,學生感動,對文學產生強烈愛好側面描寫 3、作旁注: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三、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學生質疑解答: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這種現象在那時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當時白話文剛剛興起,用字和語法并不規范。但現在同學們切不可犯這樣的錯誤。 3、質疑用詞寫法: “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寫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熱心腸”體現在哪里? 4、探究明確: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段。 5、表演開場白: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注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 四、教師小結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本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并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五、拓展閱讀 雅舍 梁實秋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經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遠遠的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墻,一切特點都應有盡有。 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茅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對那房子便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墻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援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棹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于鼠子,我很慚愧的承認,我“沒有法子”。“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最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其實我的對付鼠子并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時候,滿屋里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素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雅舍”之陳設,只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征。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只茶幾。我以為陳設宜求疏落參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劉克莊詞:“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時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寫作所在,且志因緣。 本文選自作者雅舍小品一書(香港碧輝圖書公司出版)的首篇,故云。 1.問題設計: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室中事) 、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還是“不雅”?(不雅。) 、作者認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最宜月夜;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 、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卻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閑適、散淡的心態與隨遇而安、知足長樂的情懷,樂觀、簡樸、不懼艱難) 2.填入下面橫線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 階。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再遠望過去是蔥翠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