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散文.ppt_第1頁
30年代散文.ppt_第2頁
30年代散文.ppt_第3頁
30年代散文.ppt_第4頁
30年代散文.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十八講三十年代的散文創作 教材第22章一 散文創作的豐收期二 雜文三 小品文四 抒情散文五 報告文學 2 一 散文創作的豐收期 二 雜文 1 二十年代的散文 現代散文的產生 散文文體的自覺 雜文 美文的成熟 2 三十年代的散文 雜文繁榮 抒情散文藝術創新 報告文學興起 一 現代雜文的演變軌跡 1 五四 文學革命時期 雜文興起 2 二十年代 雜文已臻成熟 大革命失敗后 一度趨于沉寂 3 三十年代 雜文繁榮鼎盛 進入高潮期 3 二 三十年代的雜文成就 1 繁榮的雜文園地 刊物多 作者多 作品多 2 雜文的 魯迅風 以魯迅為典范的雜文創作潮流 A魯迅后期雜文 B瞿秋白 茅盾等的雜文創作 C師承魯迅雜文的新秀創作 徐懋庸 唐弢 柯靈 巴人 聶紺弩等 3 雜文理論貢獻 瞿秋白的 魯迅雜感選集 序言 4 三 雜文新秀 1 徐懋庸 1910 1977 原名徐茂榮 浙江上虞人 作家 翻譯家 雜文集 不驚人集 打雜集 街頭文談 2 唐弢 1913 1992 浙江鎮海人 作家 評論家 雜文集 推背集 海天集 投影集 短長書 5 三 小品文 一 小品文的危機 1 論語派 30年代出現的一個散文流派 代表人物是林語堂 成員有陶亢德 潘光旦等 得名于1932年創辦的 論語 半月刊 后又辦 人間世 宇宙風 等刊物 以刊登小品文為主 提倡幽默文字 主張 性靈論 以自我為中心 以閑適為格調 2 左翼作家對 論語派 的批評 A 對 論語派 的自由主義立場和態度的批評 B 反對一味追求 純文學 傾向 提倡戰斗的小品文 6 二 林語堂 1 幽默大師 林語堂 1895 1976 原名和樂 福建龍溪人 1919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 1921年到德國萊比錫大學深造 1923年參加 語絲社 1932年創辦 論語 雜志 致力于 幽默文學 的倡導 被稱為 幽默大師 2 自由主義的小品文作家 A 針砭時弊 抨擊反動統治的黑暗腐敗 祝土匪 討狗檄文 論政治病 談言論自由 奉旨不哭不笑 等 B 進行廣泛的社會批評和文化批評 半部韓非治天下 臉與法治 等 C 對馬克思主義和左翼文學的不滿 馬克思風 今文八弊 等 7 3 林語堂對中國現代散文的貢獻 A 倡導 幽默文學 拓寬現代散文的表現領域 B 創造了 閑談體 散文 筆調自由 形式多樣 莊諧并重 C 融合了中西方散文小品藝術 幽默 閑適 性靈 三位一體 8 四 抒情散文 一 現代 美文 的新拓展 1 獨立的 藝術制作 A 自覺的文體意識 新進作家對抒情散文的 獨立的創作 B 獨立的文體形式 何其芳體 2 注重個人心靈的抒寫 A 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B 注重情調和氛圍的創造 3 對散文藝術美的追求 A 精雕細琢的形式美 B 融合現代派詩文和古典詩詞的表現藝術 9 二 何其芳 1 何其芳 1912 1977 四川萬縣人 1913年秋 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鉆研并創作詩歌 是 漢園三詩人 之一 1933年開始寫作散文 1938年奔赴延安 何其芳是30年代最有成就的抒情散文作家 有散文集 畫夢錄 還鄉雜記 等 2 詩人的散文 畫夢錄 A 空靈飄渺的情感體驗 惆悵 感傷 孤寂的心境 B 如詩如夢的藝術境地 奇麗的幻景 3 分析名作 雨前 意蘊 政治氣候低沉的壓抑感 對美好天氣的向往 復合的情感性意象 象征 暗示多樣的表現手法 藝術 寓情于景 似詩如畫 10 三 李廣田 陸蠡與麗尼 1 李廣田 1906 1968 山東鄒平人 漢園三詩人 之一 A從重主觀抒寫起步 擴展到鄉土 畫廊 的描繪 B散文名篇 山之子 散文集 畫廊集 銀狐集 雀蓑集 藝術 結構曲折跌宕 烘托 對照多種手法 2 陸蠡 1908 1942 字圣泉 浙江天臺人 作家 翻譯家 散文集 海星 竹刀 囚綠記 等 A兒童記憶中的自我詠嘆 海星 意蘊 對綠色的愛戀 對光明和自由的執著追求 藝術 結構精巧 意在言外 意蘊 勞動人民深重災難 山之子 的優秀性格 B山鄉敘事中的反抗情思 竹刀 C散文名篇 囚綠記 11 3 麗尼 1909 1968 原名郭安仁 湖北孝感人 作家 翻譯家 散文集 黃昏之獻 鷹之歌 白夜 A 漂流者的感傷曲 黃昏之獻 B 希望和斗爭的歌唱 鷹之歌 C 散文詩體 色彩濃重 情思深致 四 隨筆和游記 1 豐之愷 1898 1975 浙江崇德人 隨筆體散文集 緣緣堂隨筆 2 鐘敬文 1903 廣東海豐人 游記集 西湖漫拾 湖上散記 12 五 報告文學 一 自覺階段的報告文學 1 左聯 的貢獻 A 正式提出 報告文學 的名稱 B 大力提倡報告文學 C 對外國報告文學作品和理論的譯介 2 報告文學的興盛 A 獨立的文體意識 阿英選編的 上海事變與報告文學 是我國最早以報告文學命名出版的報告文學集 B 成熟的作家作品 夏衍的 包身工 宋之的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范長江的 中國的西北角 等 C 文學效應 1936年 報告文學年 13 二 報告文學力作 夏衍 包身工 1 聚焦 現代奴隸 A 調查殖民化都市中的 包身工現象 B 對30年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剖析 包身工制度的歷史 現狀和本質 C 對民族壓迫 階級壓迫的批判 2 開創新記錄 的藝術貢獻 A 典型化的手段 典型現象 典型問題 典型人物 B 結構藝術的創新 點面結合的輻射式結構 C 報告的文學化 多種文學手法的成功運用 14 必讀書目林語堂 論小品文筆調 論幽默 魯迅 小品文的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