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語言 電影電視.doc_第1頁
視聽語言 電影電視.doc_第2頁
視聽語言 電影電視.doc_第3頁
視聽語言 電影電視.doc_第4頁
視聽語言 電影電視.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影視聽語言(一)畫面影像一、景別電影畫面中的主體形象,如人物、景物等等一般被稱之為“景”,在鏡頭景框和焦距固定的前提下,取景距離的變化會形成遠近大小不同的各種畫面,這些不同的畫面就叫景別。(一)遠景鏡頭遠景即鏡頭相對被攝對象來說距離位置最遠的景別。這類鏡頭畫面開闊,景深悠遠,用來表現大自然的氛圍、地形地貌、山河的走向、廣袤原野的神韻、天地合一的氣勢以及宏大的社會環境和生活場面。它可以營造出磅礴的氣勢也可以創造某種優美抒情的情調常常應用于影片或者某個獨立的敘事段落的開篇和結尾。英雄這個殺手不太冷可可西里(二)全景鏡頭全景鏡頭比遠景鏡頭更貼近人物可及的活動空間和場面。它表現成年人的全身或場景全貌,它在視覺上給觀眾造成的印象,就如同在劇場里觀看舞臺表演,可以使觀眾看清楚人物的形體動作和人物與環境的關系。大紅燈籠高高掛可可西里(三)中景鏡頭(敘述性最強)中景鏡頭將銀幕空間和整體降到次要地位,它重視情節和動作,往往表現成年人膝蓋以上或場景的局部,重在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和情緒交流,所以說,中景鏡頭是一個敘述性很強的景別鏡頭。一些重要的動作造型、人物之間的關系,大都運用中景鏡頭予以表現。花樣年華(四)近景鏡頭近景是表現成年人胸部以上或與此相當的景物局部的電影畫面。它所表現的已不是人物的形體動作,而是透露人物的心理活動的面部表情和細微動作,使觀眾仿佛置身于劇情之中,產生與劇中人的感情交流。如在我的父親母親。(五)特寫鏡頭特寫指用以細膩表現人物或被攝物體細部特征的一個景別。有時候,特寫被應用于主觀鏡頭,表現人物主觀視點。特寫能異常生動的揭示處人物內心的真正活動,是電影刻畫人物、描寫細節的獨特表現手段特寫在影片中可以起到音樂中重音的作用,容易給觀眾以視覺上心理上的強烈感染可可西里表現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實現場景的轉換瘋狂的石頭在敘事方面利用特寫鏡頭強調某物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瘋狂的石頭二、運動鏡頭(一)推鏡頭即光學鏡頭對準拍攝目標向前推進所進行的拍攝。1.從群體中突出主體,從全局中突出重點2.強化人物的喜怒哀樂等情緒3.模擬視線的集中和投向(二)拉鏡頭拉鏡頭的方向與推鏡頭正好相反,攝影機向后退,這樣可使畫面產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或從一個對象到更多對象的變化。1.拉出環境,交代典型細節與所處環境的關系2.拉出意外之物,創造戲劇效果卓別林尋子遇仙記,小孩打玻璃的鏡頭。3.結束一次敘述,進行換場或者收尾4.造成劇中人物或者觀眾對主體物的遠離感,賦予畫面一種抒情色彩類似于遠景。比如滾滾紅塵的雪中獨步、紅河谷的草原戲耍。(三)搖鏡頭這種運動鏡頭是指在攝影機位置不動的情況下,機身進行上下、左右甚至旋轉式搖動的運動鏡頭。1.純描述性搖鏡頭2.表現性搖鏡頭3.戲劇性搖鏡頭建立同一空間中各形象之間的關系,推動情節發展。(四)移動鏡頭1.進行全景式的展開敘述2.建立微觀的全景畫面(五)跟鏡頭當攝影機的拍攝方向與被攝體的運動方向一致或完全相反,且與被攝體保持等距離運動的鏡頭成為跟鏡頭。造成恐怖效果的影片中最明顯三、拍攝角度(一)正面的拍攝角度觀眾制造一種近距離、無障礙溝通的幻覺。因為觀眾仿佛是在面對著鏡頭前的人物,會覺得人物面對著說話的那個“對象”就是自己(如黃建新求求你,表揚我的開頭)。這也是導演通過鏡頭把觀眾的視點縫合進敘事情境中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手段。(二)側面的拍攝角度側面的拍攝角度,如果嚴格區分,還包括正側面(標準的90度夾角)和斜側面,斜側面又分為前側面和后側面。側面的拍攝角度可以用于表現人物的輪廓,如果配合逆光,就會清晰地看到人物側面的剪影。從審美效果而言,側面的拍攝角度,蘊涵著一種潛在的動勢。(三)背面的拍攝角度背面的拍攝角度與正面的角度方向相逆,如果說,正面所呈現的人物面部最多、演員所表達的信息更豐富,那么,背面所呈現的,是人物的后腦勺,演員表演所呈現的信息,幾乎為零。人物背面面對鏡頭時,觀眾什么信息也得不到,也就積聚了越來越大的懸念。背面的拍攝角度,是恐怖片里的常用手段。如果首先給一個背面角度的鏡頭,再切入正面角度,則會起到.“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在正面角度還未出現的時刻,給觀眾以強烈的期待。(四)平視的拍攝角度平視的角度表達平等與尊重。平視的視角:更平和,更冷靜。紀錄片拍攝時,需要臨時進入各種現場,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五)仰視的拍攝角度當攝影機鏡頭低于被拍攝對象時,就形成了仰視的角度。仰視的角度使被拍攝對象顯得更高大,有一種從上往下傾軋的動勢。仰視的拍攝角度用于表達威嚴、景仰與崇敬。(六)俯視的拍攝角度俯視的拍攝角度與仰視相反,當機位高于被拍攝對象時,形成俯視。在俯視的角度里,被拍攝對象直觀上顯得更低矮、渺小、卑微。因此,俯視的角度往往用于表達蔑視、貶義的態度,或者表達憐憫的情感,視線發出的一方,處于更為強勢的地位。如果表達身高相對更高的人的主觀視角,可以使用俯視。四、影視畫面的造型元素影視畫面構成除了鏡頭元素外,還有造型元素。如果說鏡頭表現的是時間感的話,那么造型表現的則是空間感;如果鏡頭指的是影視畫面創造過程的話,那么造型則指影視畫面創造的結果。所謂造型,是指在特定視點上,通過形、光、色等空間元素來表現人物、事件、景致,塑造視覺形象的活動。造型并不是影視的專利,而是他從繪畫、雕塑、舞蹈、戲劇、攝影等藝術借鑒而來的。影視造型包括攝影造型(光線、色彩、取景等)、美術造型(布景、服裝、化妝、道具等)和演員造型(外形、動作)等多個方面。而這些方面的造型又取決于構圖、光與色等主要造型元素的運用。1.(四)、構圖構圖的含義構圖的原意:造型藝術中的構圖來源于拉丁文,是指對造型素材進行取舍、組織、構建,表現素材的聯系及其結構法則。攝影構圖:就是指運用攝影的手段,在畫面中經營位置,進行結構個整體,以最佳形式表現主題和審美情感。2.構圖諸元素及其處理主體是一幅畫面的主要表現對象,是主題思想的重要體現者,它在畫面中起主導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點,是畫面存在的基本條件,是吸引攝影者進行藝術創作的主要因素。陪體陪體是在畫面當中陪襯、渲染主體,并同主體構成特定情節的被攝對象,它是畫面中與主體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次要對象。前景前景即在畫面中位于主體之前、離觀察者最近的景物。前景的作用增強空間感及透視感,在二維的平面上,模擬表現三維空間。前景可交待環境特點、渲染環境氣氛。前景可以彌補畫面中的空白,起均衡畫面的作用。背景在畫面中位于主體之后、渲染襯托主體的景物就是背景。背景的作用:點明主體事物所處的客觀環境、地理位置及時代氣氛;利用背景與主體影調色調對比、突出主體;空白在畫面中除了實體對象以外,起襯托實體作用的其它部分就是空白。空白不是純白或純黑,只要畫面中色調相近、影調單一,從屬襯托實體的部分都可稱空白。如天空、水面、地面、墻壁、長焦虛化的背景。空白的作用:(1)空白可以起到營造意境的作用。(2)突出主體。主體周圍空白大,主體便突出。(3)使畫面語言簡練。3.幾種常見的構圖樣式三分構圖法把主體放在黃金分割線或接近黃金分割線的位置。傳統繪畫中的“井”字構圖即為此法。垂直與水平構圖以垂直和水平方向排列組合的形式均屬垂直與水平構圖具有安穩、安靜、沉著、和莊重的特征,所以又稱“靜止構圖”三角形構圖畫面內的物像被組織、排列、分割成為底端大、頂端小的三角形形狀成為三角形構圖。組成的三角形的三個邊由不同方向的直線合攏而成,不同的線條組成不同形式的三角形,產生不同形式的趨勢和變化,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對角線構圖使畫面增強運動感使被攝景物產生活力能在畫面上產生線條透視,表現空間感和立體感;可以重點交待相互聯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可以使畫面顯得均衡和穩定。框式構圖利用具有框的形狀的物體將主體框起來,以達到突出中心,形成獨特的形式感。樹杈花朵門窗洞穴等框式構圖可以把畫面從雜亂的環境中獨立出來,消除不必要的干擾,是讀者集中視線。使畫面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作為前景的框越深,主體在畫面中就越顯明亮。還可以增加景物的縱深感,利于主體的突出和表現S形構圖易于表現河流,曲徑,小溪,羊腸小道穿針引線的作用,把畫面中散亂或無關的景物連接起來,形成和諧的統一體。圓形構圖畫面的主體呈圓形視覺上給人以旋轉、運動和收縮的審美效果完美柔和之感沿著軌道周而復始永無盡頭無休止強烈的向心力L形構圖由水平線和垂直線交會而成。L形具有穩定、安靜的感覺,但穩定性不如三角形可靠L形是一種邊角構圖形式,占據畫面的兩邊和一角,使中間透空,事業開闊,使畫面活潑而多變。2、光影影視影像是以光影成像的。光是攝影(像)機的物質對象。影視畫面上的光既出于自然光源,也來自人工光源。光影可以通過以下四方面對影視畫面造型產生主要影響。光的質量主要指光線相對集中的程度。光的質量可分為柔光和硬光。柔光是指光源較分散,方向性較弱的布光,射在畫面上的光均勻、和諧。受光區域模糊,光和陰影的反差小。這種光適合表現歡快、明亮的氣氛和情緒,描寫人物的清純。硬光是指光源較集中,方向性較明顯的布光,射在畫面的光不均勻,各個區域分割明顯。這種光效果強烈,適合表現緊張、恐懼、焦慮等氣氛,描寫人物的陰險。光的方向光源的位置與被攝體形成的不同連線,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光的方向。(順光逆光側光)光的亮度即控制不同光量。根據光量的不同,光可被劃分為強光和弱光。強光使被攝物體明亮清晰,輪廊的細節分明;弱光則使被攝物體陰暗模糊,輪廊細節不明顯。這兩種用光具有不同的造型作用,在影視作品中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強光因沒有明暗對比而失去縱深和主體感,常被用來表現僵硬、呆板的造型,如黑炮事件中的會議場面;弱光因使被攝物陰暗模糊,常被用表現壓抑或悲劇性的氛圍,如祝福結尾主人公祥林嫂死在凜冽的寒風冰雪之中。光線的作用:(1)表現人物思緒和情感起伏環境對人物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它往往用來襯托人物的性格處境、心理和情緒等。花樣年華中明暗對比,陰晴不定,表現人物周慕云內心的矛盾猶豫痛苦。(2)光影可以渲染氣氛,描繪環境可以用光影的交替或閃爍來表現情勢的緊張,內心的斗爭可以用光和影的對比、亮度的變化來刻畫人物所處的環境。嘎達梅林中牡丹劫獄時光影閃爍不定,鏡頭搖曳,表現出人物的緊張,營造了緊張驚險的氣氛。(3)象征意義昨天前后賈宏聲房間的明暗對比和變化,表現人物性格不再封閉,能夠敞開心扉,重新融入生活。兵臨城下最后的光亮一掃影片的沉悶,表示戰爭的勝利,希望曙光的出現。3、色彩是視聽語言中另一重要的表意元素。在影像中,色彩的表達可能有多種不同形式。燈光、布景、道具與服裝的色彩,都可以影響畫面的色彩譜系,從而構成不同的敘事內涵。不同的導演有自己偏好的色彩譜系。在王家衛的影片中,紅色、藍色得到突出,體現出王家衛視覺經驗中拉丁文化的底蘊。在張藝謀的影片中,紅高粱、紅燈籠、紅蓋頭、紅花轎紅色的意象充滿影像,構成導演對于封建秩序與文化的視覺傳達。馮小剛的影片夜宴中,使用了紅、白、黑、灰四種色彩,構成了結構全片的劇作元素。(1).色彩的審美作用A、色彩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B、色彩可用來描寫環境、渲染氣氛。不同色彩常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體驗,所以電影工作者常用色彩來描繪環境和渲染氣氛。花樣年華懷舊氣氛的營造除了音樂的作用外,其墨綠淡藍的色調也是功不可沒。C、由于色彩的象征意義比光影更為明顯,因而在電影中普遍用來暗示某種抽象的意念。D、表現創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的主題(2).色彩基調色彩基調是指,在一部影片或一個段落中,以某種色彩為主導所構成的統一、和諧的整體色彩傾向。我們一般通過選景、布景、燈光等方式,使影像具有某種色彩基調。色彩基調賦予影片某種特定的整體情緒氛圍,構成影片中重要的抒情手段。張藝謀就是一個善于運用色彩基調的人,紅高粱中熾熱絢麗的紅,象征生命的自由舒展,熱烈昂揚的人性和激情勃發的生命力,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中的紅色凝重,給人一種窒息感,隱喻著宗法夫權社會對人的壓抑與吞噬,又象征著人對這種先驗秩序的怒吼與抗爭,人性處在被壓抑的狀態中的狂躁與憤法。活著中的橘黃色,溫馨祥和,不乏堅定,這是對知足常樂忍辱負重的生存狀態的認同肯定。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中的黃綠灰藍,營造出了幫派斗爭的神秘氛圍,強化了黑暗社會異化和吞噬弱小女子的陰冷感。有話好好說中的光怪陸離五顏六色,揭示出了都市社會物欲橫流的本質和人內心的浮躁喧囂。(3)色彩蒙太奇蒙太奇是鏡頭的組接方式,不同的組接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具有不同的功能,黑白和彩色鏡頭交叉剪輯形成色彩蒙太奇,同樣會產生不同的寓意,因此對色彩進行評論,不妨分析一下影片的色彩蒙太奇。我的父親母親中,現實中用黑白,回憶中用彩色,符合人物心境,也對比出父母年輕相戀時光的美好圣潔與絢麗多姿。其他元素:焦距影視畫面的拍攝效果與焦距運用有關。從鏡頭外射進的光通過透鏡后會被聚合成一點,這個點被稱為焦點,從焦點到鏡頭中心點的距離便叫焦距。焦距的長短直接決定著鏡頭的視野、景深和透視關系,使影視影像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根據焦距的差別,可分為標準鏡頭、短焦距鏡頭、長焦距鏡頭和變焦距鏡頭。標準鏡頭指焦距為4050毫米的鏡頭。用該鏡頭拍攝的畫面接近于人眼的感覺和視野,其獲得的影像與原來的客觀物像有逼真的還原程度。這是影視片通常采用的鏡頭。短焦距鏡頭指焦距小于40毫米的鏡頭,又稱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該鏡頭比標準鏡頭廣,可達180度的視角范圍,視野廣,景深也大。它能造成深遠的縱深感,夸大前景中物像的尺度,使前后景物大小對比強烈,近景有明顯的變形感。這種鏡頭有利于表現橫向上宏偉壯觀的場面,增加縱向上動作運動的速度感。如鴉片戰爭中焚毀鴉片的大場面就使用了短焦鏡頭。長焦距鏡頭指焦距大于50毫米的鏡頭,可以把距離很遠的景物處理成近景的鏡頭,又稱為遠望鏡頭。該鏡頭視野小,景深也小。它能壓縮縱深感知,使縱向空間顯得扁平,所以能把遠距離物像拉到近處。這種鏡頭既有利于在遠處偷拍,又因為縱向感知遲鈍,而使被攝物體橫向運動速度加快,縱向運動速度產生緩慢感。變焦距鏡頭指焦距可以發生變化的鏡頭,即一個鏡頭同時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調整焦距,當作標準鏡頭、短焦距鏡頭或長焦跑鏡頭使用。這種鏡頭因變焦,可以造成畫面縱深感和物像體積、運動速度的變化,也可造成推拉鏡頭的效果。焦距對于鏡頭來講,不僅是用來記錄和復制現實的技術手段,同時也是一種具有表現力的藝術手段,它對于影像造型、氣氛營造、人物刻畫、思想和情感表達等都起著一定的作用。鏡頭視點:鏡頭的視點指的是鏡頭所模擬的觀察者的視野。鏡頭視點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觀鏡頭指從影視作品中人物的視點出發來敘述的鏡頭。這種鏡頭把攝影機鏡頭當作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擊”生活中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當觀眾接受主觀鏡頭時,無形中使自己處于劇中人物的位置,產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客觀鏡頭指從導演或觀眾的視點出發來敘述的鏡頭。這是影視中最常見的鏡頭視點。正反打鏡頭指模擬作品中人物對話時各自視點的鏡頭。一般表現為從聽話人的視點觀看說話人,并因此不斷變動對話雙方的視點。這種鏡頭可以是不出現聽話人而以其視點看說話人的主觀鏡頭,也可以是框入聽話人的頭或肩部,從聽話人背后看說話人的客觀鏡頭。空鏡頭指畫面中沒有人物而只有景或物的鏡頭,這是特殊的鏡頭。這種鏡頭通過景物或道具來揭示某種思想,或抒發某種感情,起到介紹環境、敘述事件、傳情達意等作用。空鏡頭的內容并不“空”,也有稱之為景物鏡頭。營造意境,渲染氣氛,抒發感情表現時空轉換的的重要手段陽關燦爛的日子調整影片的節奏慢鏡頭:也稱為高速攝影,升格拍攝,一般稱之為慢動作。在正常狀態下,拍攝和放映速度均是每秒24格,如果在拍攝時加快速度,超過每秒24格,卻以正常速度放映,就會導致影像速度變慢,出現慢節奏動作。功能:、可以克服人眼的局限性,滿足觀眾仔細觀察動作過程的欲望。、慢鏡頭還可以通過鏡頭速度的改變創造不同的意境,賦予動作以新含義,表達一種哲理。、可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可以點題,把編導者主觀思想感情突出表現出來。(2)快鏡頭:又稱為慢速攝影或降格拍攝,以低于每秒24格的速度攝影,再以高速放映,就會出現快節奏動作。功能:省略細節,推進敘事進程。通過人物動作的夸張起到濃厚的戲劇效果。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二)電影聲音元素一、電影音樂1.電影音樂的特點與種類(1)特點:電影音樂是專為影片而創作、編配的音樂,它是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和藝術體裁,也是電影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有一般音樂藝術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電影音樂是電影藝術的一部分,要和其他因素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相得益彰,使整部影片成為和諧的整體。(2)種類;主要有描繪性音樂、抒情性音樂、戲劇性音樂、氣氛性音樂。2.電影音樂的功能(l)音樂的描繪功能,可以展示背景。即電影畫面中的事物或情景通過相應的音樂手段加以描繪,使畫面更加生動,更貼近現實生活,給人造成更加真實的感覺。南征北戰和你在一起(2)音樂的抒情功能。音樂本身具有特殊性,即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內在的感情運動,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形象,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一些難于用語言表達的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動等,都可以用音樂來表達。一般來說,輕松快樂的音樂表達一種愉快的情緒,凄涼憂郁的音樂表達一種悲傷的情緒,音樂的節奏、旋律、風格的差異都能帶給聽眾不同的心理體驗,抒發出不同的情感。城南舊事為例(3)戲劇性功能。在危險、幽默、驚喜或者不知名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會有音樂的提醒,配合情節的發展變得緊張或舒緩。在恐怖片中表現匪巢魔窟等,也常常是以音樂來烘托背景和環境氣氛。(4)氣氛性音樂。表現時代背景,渲染某種氣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音樂來達到目的的。音樂本身具有濃厚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把某一地域或某一時代比較流行的音樂(也包括歌曲)用于電影中,便能增加影片的地域色彩與時代感,營造渲染出不同氣氛,從而達到深化視覺效果的作用。有的影片還用音樂營造一定空間和時間背景,用以表現人物形象和一定的思想情緒。花樣年華(5)音樂的評論功能。在電影中,音樂不簡單地從屬于畫面,它可以相當于旁白,像旁觀者一樣,表現出作者對畫面、情節人物等的主觀評價。它可以運用曲調,也可以運用電影歌曲。如紅河谷最后的同歸于盡的鏡頭。(6)音樂的劇作功能。電影故事情節的發展主要是靠畫面來表現,但有的音樂也可以直接參與到情節中去,增強故事情節的表現力,從而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特別是有些驚險影片,當故事情節發展到緊急關頭,常以強烈的音樂效果給予緩解,加以解決。有的影片在描寫一些重大的變化時,常在思想沖突高潮中以音樂旋律埋下伏筆,起著推動劇情向矛盾的尖銳復雜化發展的作用。莫扎特(7)音樂的結構貫穿功能。電影音樂能將幾個不同的畫面連接起來,產生一種整體感。它可以用音樂銜接前后兩場或更多場戲,組接同一時間不同事件的若干組畫面的交替,或將同一事件若干不同側面的各組鏡頭交替,形成時間空間的跳躍、交錯等,這種功能又叫做“音樂(聲音)蒙太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影片的開頭、結尾和每場戲的轉場都是采用了相同旋律的京劇音樂,使影片在結構上呈現出嚴謹、工整的程式美,而且強化了該片戲劇化的美學風貌。美麗的大腳、花樣年華里的音樂就起到了結構和貫穿影片的作用。(8)確立影片的基調,表達和深化主題。二、人物語言總起來說,人物語言是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觀眾之間進行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是電影諸元素中具有釋義作用的一種特殊元素,它在影片中起著敘事、交代情節、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論證推理和增強現實感等作用。1.對白電影是視覺藝術,主要靠畫面來表達意義,但電影也是聽覺藝術,因為電影中人物的對話也有提示主題、表現沖突、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2.畫外音根據電影藝術詞典的解釋,畫外音指的是:“聲源來自畫面外的聲音,可以是人聲,也可以是音樂、音響效果。”在電影畫外音中,人聲部分實際上包括旁白、心聲、解說等好幾類。(l)旁白。旁白是以畫外音形式出現的第一人稱的自述及第二人稱出現的議論和評說。它是臺詞的畫外運用,是敘事、抒情的重要手法。按其性質,旁白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作者的客觀敘述,二是劇中人物的主觀敘述。旁白不起與劇中人物交流的作用,只是把觀眾作為交流對象,因而它不屬于人物動作的范疇。其基本功能有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在劇情開始前,用以介紹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時代背景、社會環境等。如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開頭的旁白:其二,結合人物首次出場的肖像造型,旁白可以對人物的姓名、職業、年齡以及重要前史作簡要介紹,為人物人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如在天地英雄開場的旁白:其三,旁白對人物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如同樣是在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影片開頭一段馬曉軍的旁白對其形象的塑造就起到重要作用。我最大的幻想就是中蘇開戰,因為我堅信,在新的一場大戰中,我軍的鐵拳定會把蘇美兩國的戰爭機器砸得粉碎,因為舉世矚目的英雄將由此誕生,那就是我。這段旁白,揭示了人物熱愛奇思異想的個性和渴望建功立業的愿望,充滿了革命的理想主義色彩,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其四,旁白還具有議論、抒情的作用。如在暖中,影片的結尾有男主人公井河的一大段旁白:我的承諾就是我的懺悔,人都會做錯事,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彌補自己的過失.如此說來,我是幸運的;我的忘卻就是我的懷念,一個人即使永不還鄉,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戀,如此說來,啞巴是幸運的;我的憂慮就是我的安慰,啞巴給予暖的,我并不具備,如此說來,暖是幸運的。這段旁白抒發了主人公對暖與啞巴的婚姻的祝福與祈愿,又有主人公對自我的譴責和對過失的懺悔,令人動容。(2)心聲。也稱獨白,是電影中人物對自己內心活動的自我表述,即通常所說以自我為交流對象的“自言自語”和以非人類自然物體為交流對象的大段訴說等。他是劇中人物產主于內心的一種反應,它不僅是人物自己的聲音,而且也正是人物此時此刻的想法和心理過程。心聲也是揭示人物內心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3)解說。解說是電影中以客觀敘述者的身份直接用語言來交代、介紹劇情或發表議論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新聞紀錄片和科教片中運用最廣泛。三、電影的音響1.電影音響的種類(1)動作音響。即人或動物行動所產生的聲音,如走路聲,開門關門聲,打斗聲,動物的奔跑聲等。總之,各種由于動作而產生的聲音均屬這一類。如英雄(2)自然音響。即自然界中除了人類之外而發生的各種聲音,如風雨雷電、山崩海嘯、地震、鳥鳴蟲叫的聲音等。英雄里的雨聲,經過技術處理和藝術加工,體現了詩意般的美感。(3)背景音響。即人群的雜音,主要有集市喧鬧聲、音樂會(及各種集會)上的鼓掌聲、大街上的叫賣聲、各種群眾場面的喊叫聲和有節奏的行軍走路聲等。(4)機械音響。即由于各種機械運動而產生的聲音,如火車的汽笛聲、車輪的飛轉聲,以及汽車、輪船或飛機的行駛馬達聲、剎車聲,工廠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聲,還有電話鈴聲或鐘表的滴滴答答聲等。(5)槍炮音響。即由各種武器引發出來的爆炸聲,如機槍射擊聲、大炮或手榴彈的爆炸聲,以及子彈、炮彈飛行的呼嘯聲等。(6)特殊音響。即人工制造出來的非常見性音響。夢幻、鬼神、恐怖等屬于特殊場合需要時的音響。2.電影音響的作用(1)展現立體環境,使銀幕生活富有質感。(2)渲染畫面氣氛。(3)推動故事情節發展。(4)刻畫人物內心世界。(5)表現畫面所蘊含的哲理。如昨天中嬰兒的啼哭聲隱喻著賈宏生的脫胎換骨和生命的新生。再如花樣年華中雨水象征著二人內心都在經受一場感情的急風暴雨,同時折射出二人內心都在經受欲望的煎熬。四、聲畫組合形式影視藝術是視聽兼備、聲畫結合的藝術,聲音和畫面是電影的左膀右臂,他們有著相對的獨立性,畫面可以脫離聲音單獨存在,聲音也可以脫離畫面完成其表意功能。然而更多的情況下是兩者協同作戰。有聲電影的初期,聲音只是畫面的附庸、陪襯,但隨著人們對視聽潛能的不斷發現,升華組合的形式也在不斷得到開拓,升華組合的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聲畫同步、聲畫對位、聲音串位。(一)聲畫同步指的是聲音和畫面內容一致,畫面表現到什么地方,聲音就停留到什么地方,聲畫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復合觀賞體,一般情況是聲音從屬于畫面:對話補充人物活動內容,音樂節奏和聽覺節奏相符,自然音響和環境協調,聲和畫是一個整體,觀眾在看其畫時,又聞其聲,達到視聽互補的藝術效果,它加強了畫面的真實感,提高了視覺形象的感染力。這里還包括語言與畫面的同步、音響與畫面的同步和音樂與畫面的同步。聲畫同步,是觀眾對電影作品最自然的要求,是重新再現現實生活的重要方式。這是電影作品中最常見的聲畫組合方式。(二)聲畫對位指聲音和畫面內容并不一致,它與聲畫同步相反,又分兩種情況:對立和并列。1.聲畫對立就是指聲音和畫面內容相悖相反,聲音不是畫面的附屬或補充,而是從相反的方向去挖掘人物的內心活動,或營造某種情緒,暗示某種思想,聲畫對立產生了新的表象,形成了新質,有時可以成為隱喻蒙太奇。如幸福時光2.聲畫并行并行即平肩而行,聲音和畫面內容既不一致也不相輔相成,也不是相對立,而是雙軌車道,各行其道,就像兩條平行線,各自朝各自方向延伸,這種組合,可以增加容量,有時可生發新意,如黃土地(三)聲音串位聲音和畫面內容上的組合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在時間配合上可以同時也可以不同時,在正常情況下,聲畫應當是同時性的,有時為了表現某種主觀情緒,或制造特殊氣氛,便讓聲音先于畫面或后于畫面出現,形成聲畫對位上的時間差,這便叫聲音串位,它又分串前串后。1.聲音串前聲音先于畫面出現這叫串前,在愛國者中有多次聲音串前的鏡頭,每次表現戰爭前,都是蘇格蘭風笛演奏的進行曲響起,然后畫面才出現兩軍對壘的廝殺場面,這種聲音串前,就表現出了戰爭的一觸即發性和連綿不斷性,營造出炮火連天的戰爭氛圍。2.聲音串后指畫面已經隱去,但音響還不絕于耳,這種情況較多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如一場浩劫過后,人們由于恐懼驚嚇而形成了心理失衡,精神異常,耳邊老是出現浩劫時的聲音,說明人物還沒有從噩夢中掙脫出來。(三)、蒙太奇與電影剪輯一、蒙太奇的涵義和構成依據1.蒙太奇的涵義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本是建筑學上的一個用語,意為裝配、安裝。最早是由路易德呂克借用到電影理論中來,意指電影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剪輯組合。現已成為世界電影、電視中通用的術語。狹義的蒙太奇:是作為一種藝術語言符號系統出現的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把鏡頭、畫面、聲音、色彩諸元素組接起來產生某種預期的藝術效果即將不同的內容的畫面組成場面進而形成段落產生敘述、描寫、對比、呼應、暗示等不同的藝術效果在觀眾的心里上產生不同的的影響廣義的蒙太奇:是從劇作開始到完成過程中藝術家一種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二、蒙太奇的分類與形態1.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指將不同地點同一時間(或不同)發生的有關事件連接起來,分別并列敘述的蒙太奇形式。它與我國古典小說中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結構手法頗為相似。2.對比蒙太奇也稱對照蒙太奇。指將內涵截然不同的鏡頭畫面組接在一起,通過畫面間的對比、襯托,顯出新的含義。這種手段類似于文學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對比描寫。3.隱瞞蒙太奇也叫比喻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象征蒙太奇。指通過鏡頭和畫面的連接,將不同的形象加以并列,或以甲比乙,或以此喻彼,從而產生暗示、比擬、象征的作用。隱喻蒙太奇手法在影視片中用得很廣泛。比如以青松象征堅定和崇高,以紅旗象征革命,冰河解凍象征春天或新生,花開并蒂、鴛鴦戲水比喻戀人相愛,咕咕叫的鴨子比喻喋喋不休的長舌婦幾乎形成一些固定的程式。我們在觀賞影片時要注意兩個不同事物畫面的聯系,注意尋找和理解其中隱喻意義。4.復現蒙太奇又叫重復蒙太奇,反復蒙太奇。它指相同(或相似)的鏡頭在影視作品反復出現的組合方式。這種蒙太奇在影片中是經常使用的,它要求用一定的道具、事件、場面作線索,作依托,有意識地讓它們在作品的適當地方反復出現,以便理清作品的層次、段落,起一種強調的作用。5.心理蒙太奇又叫情緒蒙太奇,即通過畫面鏡頭組接或聲畫有機組合,形象地展示人物的心理和情緒。常用于表現人物的回憶、夢境、閃念、暇想、幻覺、思索乃至潛意識活動等。6.雜耍蒙太奇這是愛森斯坦非常重視的一種蒙太奇。這里的”雜耍”,有綜合的意義。它要求把短而雜的鏡頭作閃電式分切,使畫面與畫面間產生強烈的沖擊力。有7.叫板式蒙太奇這是借用中國戲曲中的“叫板”的方式,因而絕大多數出現在國產影視片中。具體的手段是,上個鏡頭提及或呼喊某人或某物,下一鏡頭開頭就是那人或那物的出現,就像俗話說的“說曹操,曹操就到”。它的作用是前呼后應,承上啟下,簡潔明快地推進劇情的發展。影片地道戰中,漢奸孫進財冒充區小隊的人來到八路軍武工隊駐地,當武工隊問他是什么人時,他假裝鎮靜地說:“區小隊,是趙區長派我來的”話音未落,趙區長出現了,一下子戳穿了騙局。這種組接,不僅前呼后應,簡潔明快,而且給觀眾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三、蒙太奇的主要功能蒙太奇作為影視藝術的構成手段和思維方式,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保證敘事連續,結構完整作品2.使鏡頭畫面產生出新的含義3.創造出獨特的影視時空4.形成影視片的不同節奏5.綜合各種元素產生特殊藝術效果四、蒙太奇與長鏡頭在論述影視藝術的基本構成手段蒙太奇時,有一個與蒙太奇相聯系的概念一一長鏡頭是不能回避的,因為曾有些電影理論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把它視為蒙太奇的對立物,甚而形成兩種不同的美學觀念和藝術觀念。1.什么叫長鏡頭所謂長鏡頭,就是影視作品中時值較長(通常30秒以上)的鏡頭,也就是在一個單鏡頭內通過演員和場面調度及鏡頭運動,在畫面上形成多種景別和構圖的鏡頭。2.長鏡頭的作用長鏡頭由于不會破壞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與時間的連貫性保證敘事的流暢再現客觀世界的原貌,保持時空的真實統一表現人物的心理情緒,營造故事的環境氛圍3.蒙太奇與長鏡頭互補性五、電影剪輯技巧下面主要談一下電影剪輯的常用手法:淡出、淡入,又稱“漸隱漸顯”。淡出是畫面由明晰漸漸隱去,變為全黑,相當于舞臺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從全黑中漸漸顯出畫面來的一個鏡頭的開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時間空間,表達戲劇段落,相當于”幕啟”。在美國影片魂斷藍橋里,瑪拉因生活逼迫與希望的破滅,終于在大橋上開始了拉客做妓女的生涯,這個鏡頭就采用了淡出的手法,有助于喚起觀眾對主人公悲苦命運的深切同情。化出、化入,即在前一個鏡頭漸隱的同時,后一個鏡頭又重疊出現,直到前一個鏡頭消失。這種方法常用于影片開始時的字幕介紹,或表示劇中人的回憶、想象以及時間的省略。比如從一個雪景轉換為桃花盛開所表示的冬春季節,最適用于較緩慢或柔和的節奏。黃土地中,逃婚的翠巧決意要東渡黃河,去當公家人,她唱起山歌,夜間撐船而去,但無情的波濤吞沒了她。伴隨著憨憨的呼喊,出現了一組疊化的鏡頭:日景中的黃河流水;黃昏夜的流水;高速拍攝的黃昏時分的黃河流水;黃昏下的一塊巨石。這些鏡頭顯然是對吞噬了翠巧的封建傳統文化的悲憤控訴,能夠激起人們強烈的感情色彩。劃出、劃入,以一條直線或一個圓周線,從鏡頭畫面的一邊或一部分運動到另一邊或另一部分。第二個畫面就跟著這條直線或圓周線出現,直到前后兩個鏡頭交替完畢。這種方法好像翻閱畫冊的動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現字幕或人、景等物。另外,“劃”的技巧中還有簾子卷起或放下那樣的簾出、簾人形式和以縮小或擴大圓圈來展現畫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這種手法,在電影默片時代比較流行,到了有聲片就較少使用了。切出、切入,它是從前一個場景的畫面立即轉為后一個場景的畫面,中間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鏡頭直接轉換,連接緊湊,往往用在環境描繪、人物對話、行動的銜接上,在藝術表現上具有干凈利落、進展迅速的特點。在美國影片獵鹿人中,邁克爾等人于赴越南作戰之前最后一次上山打獵,歸途中,他們把死鹿綁在車頂上,痛飲啤酒,引吭高歌然后,鏡頭切出切入,槍炮聲嘶鳴,炮火連天,在北越高山地區,邁克爾所在的美軍突擊隊激戰正酣。影片這樣處理,強化了戰前和平生活與戰爭殘酷場面的對比與反差,給人們心頭帶來濃重的壓抑之感。反轉、倒轉,一個畫面經過180度的前后翻轉換為另一個畫面。這種反轉畫面特別適用于表現對比內容的鏡頭。在影片結構上,還可以用它來連接兩段各不相同的”戲”。倒轉畫面,是將一個倒置的畫面上下旋轉180度變為正置的活動畫面,這種方法,能夠改變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定格,電影鏡頭運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現為銀幕上映出的活動影像驟然停止而成為靜止畫面(呆照)。定格是動作的剎那間“凝結”,顯示宛若雕塑的靜態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場面、某種神態、某個細節等。具體制作方法是:選取所攝鏡頭中的某一格畫面,通過印片機重復印片,使這一停止畫面延伸到所需長度。根據鏡頭剪輯的需要,定格處理可由動(活動畫面)到靜(定格畫面),也可由靜(定格畫面)到動(活動畫面);也有的在影片結尾時,用定格表明故事結束,或借此點題,以便給觀眾留有回味。跳切,“切”的一種。屬于無技巧剪輯手法。它打破常規狀態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貫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某些必要內容,省略時空過程。跳切既以情節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為依據,也以觀眾欣賞心理二的能動性和連貫性為依據,排斥缺乏邏輯性的隨意組接。閃回,影片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短暫的畫面插入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起伏。與一般回憶及倒敘不同,閃回不需要中斷原來場景中的動作和節奏,而撤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鮮明形象性的動作或細節,用極其簡潔明快的手法加以強調和表現,給觀眾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如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象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兩者統稱為“閃念”。轉場,構成影視作品的最小單位是鏡頭,一個個鏡頭連接在一起形成的鏡頭序列叫做段落。每個段落都具有某個單一的、相對完整的意思,如表現一個動作過程,表現一種相關關系,表現一種含義等等。它是影視作品中一個完整的敘事層次,就像戲劇中的幕,小說中的章節一樣,一個個段落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影視作品。因此,段落是影視作品最基本的結構形式,影視作品在內容上的結構層次是通過段落表現出來的。而段落與段落之間、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過渡或轉換,就就叫做轉場。鏡頭:“鏡頭”一詞,本指照相機、攝影機、攝像機的透視,是它們攝取畫面的進光空,但它又是一個量詞,指從開機到關機連續拍攝的畫面,或指拍完后剪輯成的連續畫面。它還可指一些特殊拍攝的鏡頭。固定鏡頭:鏡頭的位置、角度、景別都不變,取景器邊框所見的視覺范圍固定,類似頭不動、目不轉睛的觀察效果。常拍口播新聞。運動鏡頭:與固定鏡頭相對而言,即機位,角度,景別有一項以上變化,如推、拉、搖、移等。場面調度:指運動的攝影機與運動或靜態的人物的相對位移與關聯方式。它是指在一個不間斷的鏡頭中,人物與人物、人物與攝影機之間的復雜豐富的運動形式,又是對景深鏡頭的自覺追求。所謂對景深鏡頭的自覺追求,同樣,不僅指利用了第三緯度的幻覺、前后景都頗為通透的畫面,而且指在不同的景別中相關而不相同的事件的發生。場面調度場面調度出自發法語,為戲劇專有名詞,意為“放在場景中”,指某一特定表演場地場面調度總是在三度空間中進行的,人景、物被安排在實實在在的空間,具有高度寬度和深度。場面調度的三個基本手段:場景設置,演員形體表演,攝像機的運動鏡頭內部蒙太奇:(山師名詞解釋的考題):在一次曝光連續拍攝下來的一個鏡頭內的蒙太奇構成。這種蒙太奇是通過演員調度、鏡頭運動、鏡頭焦點的變化等手段來完成的。與鏡頭組接所產生的蒙太奇依據同一原理,但在銀幕上給予觀眾的直觀感受不同,更趨于平穩和真實。制片人:制片人(Produ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么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并控制拍片的全過程。A:制片人的素質導向意識;審美意識;經濟意識;服務意識;電視意識。電影用光自然光雖然由于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受影響,但是攝影師卻能跟據自然光強度,角度和光線性質的不同,拍出真實自然的畫面。人工光是指各種特意安排的燈光照明。除了彌補自然光的不足之外,人工光可以作為重要的造型因素,創作出各種層次和情調的光影效果。人工光還可以作為自然光的補充,通過對陰影部分的照明,創造出豐富的影調層次。人工照明的方式和光線效果是多種多樣的,如主光、輔光、頂光、腳光、側光、逆光、眼神光以及修飾光、效果光等。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相對立的一種電影類型。電影不僅是一種商業活動,而且也是一種藝術活動,這就是藝術電影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藝術電影的倡導者們大多認同電影的藝術性,力圖通過電影活動展示電影作為藝術的魅力,以及表達電影創作者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與所謂的商業電影活動真正區別開來。從敘事策略上看,藝術電影大多極力突出自己的藝術個性,反對程式化的情節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畫,并力圖運用獨創性的電影語言。藝術電影在電影藝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