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茶葉標準園建設與高效栽培技術 阮建云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主要內容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二 標準茶園的特點和基本要求三 適用栽培技術在標準茶園中的應用四 低產低效茶園改造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 近30年來幾個重要茶葉生產國單位面積茶葉產量的變化幅度 以1978年為100 根據FAO數據整理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 近30年來幾個重要茶葉生產國單位面積茶葉產量水平 根據FAO數據整理 年份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產量水平 千克 公頃 0 500 1000 1500 2000 世界主產國茶園單產水平比較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 茶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產業效益增長受資源 勞動力等剛性要素制約日益明顯產業組織化程度低 效益和質量管理能力弱傳統農業特征明顯 自然災害影響頻繁品牌發展滯后 標準茶園發展理念 消費者 安全 優質 生產者 效益 社會 可持續發展 生態 環保 二 標準茶園的基本特點和要求 茶園基礎條件配套茶樹良種配置優化茶樹栽培技術規范加工場所條件完善 加工工藝和產品有標準茶葉安全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實行規模經營 品牌營銷 標準茶園基本要求 區位要求 交通便利 離茶葉初制廠的直線距離5km以內 規模要求 1000畝以上 相對集中連片 立地條件和生態要求 離公路干線200m以上 坡度在25 以下 其中坡度15 25 的茶園需建立等高梯級園地 土壤pH值4 5 5 5 茶樹品種 國家或省級無性系良種 規范化栽培 標準茶園基本要求 病蟲害專業化防治 病蟲害測報制度 植保員制度 統防統治制度 防治檔案制度 茶園產量基本穩定 名優茶產量20kg 畝 干毛茶 以上 或大宗茶產量150kg 畝 干毛茶 以上 建有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包括種植 施肥 耕作 修剪 采摘和病蟲害防治等農事操作記錄 標準茶園應有地塊圖 標志 一 茶園基礎條件建設 1 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要求土壤大氣水 茶園空氣環境質量 土壤環境質量 無公害茶葉生產 加工用水各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 標準茶園基礎條件建設 1 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要求2 外部交通便利 園區道路系統設置 能基本滿足機械化作業要求主干道 支道 園內運輸 機具下地和園內小型機具行駛的主要道路操作道 下地作業與運送肥料 鮮葉等物質進出茶園使用環園道 設在茶園四周的邊緣 與周圍農田 山林及其他種植區的分界 操作道 環園道按機耕地頭道的要求設置 為茶園機械調頭使用 一般可設計2 3m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 標準茶園基礎條件建設 1 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要求2 外部交通便利 園區道路系統設置 能基本滿足機械化作業要求3 建立排 蓄 灌水利系統 做到多雨能蓄 澇時能排 缺水能灌 防止水土流失 水溝系統由截洪溝 隔離溝 橫水溝 縱水溝3個部分組成 有利于蓄水和灌溉抗旱 有條件時應建立茶園灌溉系統 如噴灌 滴灌等 標準茶園基礎條件建設 1 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要求2 外部交通便利 園區道路系統設置 能基本滿足機械化作業要求3 建立排 蓄 灌水利系統 做到多雨能蓄 澇時能排 缺水能灌 4 加強茶園生態建設 標準茶園基礎條件建設 1 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要求2 外部交通便利 園區道路系統設置 能基本滿足機械化作業要求3 建立排 蓄 灌水利系統 做到多雨能蓄 澇時能排 缺水能灌 4 加強茶園生態建設5 種植規格滿足現代茶葉發展要求 茶樹種植方式 叢栽 單條栽 雙條栽 土地利用率低 目前極少采用 土地利用較高 投產期3 4年 土地利用較高 前期產量增加快 二 建立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1 劃區分塊與編號目的 以地形或各級道路 水利系統為界線對茶園進行劃區分塊 便于茶園日常管理 1 生產作業區 根據茶園面積及地形情況 按照主 支道分布將全部園地劃分若干個生產作業區 作為一個綜合的經營單位 2 生產作業片 每個生產作業區 結合支道 按自然地形或將地形有明顯變化的地塊分別劃分為若干作業片 二 建立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1 劃區分塊與編號 3 生產作業塊 每作業片按照茶園面積大小 再劃分若干作業塊 便于田間定額管理 落實肥料 農藥等各項指標和措施 便于檔案記錄 產品追溯 平地和緩坡地的茶園作業塊 應盡可能劃成長方形或近于長方形 適當延長地塊長度 以利于機械操作 確定茶園作業塊大小 主要從茶園管理是否方便 地形條件是否復雜進行綜合考慮 二 建立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1 劃區分塊與編號 4 制作標準園作業區塊分布圖 清單谷歌地圖當地地圖 土地利用調查等 清單 標準園作業區塊清單 標準園名稱 xxxxxxxxxxxxxx記錄人姓名 張藝謀制表時間 2009年11月5日 二 建立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2 制定茶園農事活動記錄表格 1 標準園農資用品采購 入庫記錄農藥 肥料 名稱有效成分及含量劑型 規格農藥登記號 生產許可證號 生產批號 日期 有效期生產廠家及聯系方式 經銷單位及聯系方式采購數量采購人員姓名倉庫編號 xx標準園農藥采購和入庫記錄 xx標準園肥料采購和入庫記錄 二 建立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2 制定茶園農事活動記錄表格 2 標準園農資用品出庫領用記錄領用日期農藥 肥料 名稱 有效成分及含量劑型 規格倉庫編號領用數量用途 使用地回收數量領用人員姓名 xx標準園農藥領用出庫記錄 xx標準園肥料領用出庫記錄 二 建立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2 制定茶園農事活動記錄表格 3 標準園作業區塊農事活動記錄表 總表 作業茶園作業塊編號日期事項具體作業內容帶班操作人員天氣 標準園作業區塊農事活動記錄表 總表 標準園名稱 xxxxxxxxxxxxxx作業片名稱 上山片作業片編號 02 二 建立茶園農事活動檔案 2 制定茶園農事活動記錄表格 4 標準園作業區塊農藥 化肥 使用記錄表日期作業茶園防治對象農藥名稱農藥生產廠家和批號倉庫編號用量 毫升 畝 稀釋倍數天氣使用人 標準園作業區塊農藥使用記錄表 標準園名稱 xxxxxxxxxxxxxx作業片名稱 上山片作業片編號 02 主要內容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二 茶園基礎條件建設三 適用栽培技術的應用 主要內容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二 茶園基礎條件建設三 適用栽培技術的應用 一 茶園土壤管理 高產優質茶園土壤的物理性質指標 有效土體深度 80厘米質地 壤土 粘壤 夾帶礫石 土容重 耕作層1 0 1 2克 厘米3 亞耕作層1 3 1 4克 厘米3 50厘米以下小于1 5克 厘米3 耕作層固 液 氣三相比 約為50 30 20透水系數0 001厘米 秒 高產優質茶園土壤的化學性質指標 高產優質茶園土壤的化學性質指標 高產優質茶園土壤的生物性質 茶園土壤含有大量微生物 主要有真菌 細菌 放線菌 生物活性強 土壤呼吸強度和土壤纖維分解強度強 微生物和動物數量多 種類豐富 改善茶園土壤的幾項措施 1 修剪物歸還 茶園凋落物重量及貢獻養分 不同有機物料在茶園土壤中的分解特性 中國有機肥養分志 改善茶園土壤的幾項措施 1 修剪物歸還2 間作綠肥 間作綠肥 有機物覆蓋 注 幼齡茶園 2 4齡間試驗 茶園間作綠肥栽培 利用技術要點 適時播種 茶園間作綠肥栽培 利用技術要點 適時播種 合理密植 綠肥與茶樹之間應保持適當距離 盡量減少與茶樹之間的競爭 綠肥間適當密植 以充分利用空間 提高產量 適時施肥 以磷 鉀等作基肥 苗期追肥促進生長 夏季綠肥出苗后半個月可施一次稀薄人糞尿 一個月后追施少量化學氮肥 冬季綠肥翌年返青后也要追施少量氮肥 茶園間作綠肥栽培 利用技術要點 病蟲害防治 及時刈青 利用 在綠肥生物量和養分含量達到最高時及時刈割 一般在盛花期 可以就地利用 在離根頸40 50厘米處翻埋直接埋青 翻埋點應離開茶樹根系一定距離 以防燒苗 也可刈青后單獨或與廄肥 塘泥 人糞尿等一起堆制 制成堆肥或漚肥后到其它茶園中施用 改善茶園土壤的幾項措施 1 修剪物歸還2 間作綠肥3 耕作改善壤通透性 改變土壤的水熱狀況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繁衍提高土壤養分供應水平促進根系再生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 主要內容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二 茶園基礎條件建設三 標準園種植技術 二 茶園施肥技術 化肥總用量與我國茶葉產量水平的關系 數據來源 中國統計年鑒 茶園施肥情況調查 某些茶園施肥舉例 單位 畝 主要茶葉生產國茶園產量 2008 和氮肥施用量 茶園氮肥用量與溫室氣體排放 Akiyamaetal 2006 氮肥用量 千克 公頃 氧化亞氮排放 N2O N 千克 公頃 日本一般旱地年N2O N排放量0 07 23 3千克 公頃 平均2 32千克 公頃 茶園年N2O排放量2 39 61 0千克 公頃 平均24 3千克 公頃 Akiyamaetal 2006 日本5萬公頃茶園排放的N2O量與500萬公頃其它耕地的排放量相當 野中邦彥 2005 茶園氮肥施用方式不合理造成跑冒滴漏 茶樹施肥技術關鍵 養分調控 以氮為主 兼顧磷 鉀 鎂 硫和微量元素 平衡營養元素供應 氮素對茶樹主要品質成分代謝的影響 鉀肥對綠茶品質的影響 田間試驗 鉀肥對紅茶品質的影響 田間試驗 施鉀肥降低病害發病率 施鉀肥降低病害發病率 施鎂肥提高茶葉感官審評得分 茶樹施肥技術關鍵 養分調控 以氮為主 兼顧磷 鉀 鎂 硫和微量元素 平衡營養元素供應 肥料配合 有機肥 化肥配合施用 李忠佩 丁瑞興 1992 施肥量 kg ha 1 300 2 600 3 45000 300 4 1200 1350 300 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 李忠佩等 1992 化肥與有機肥對茶葉產量的影響 有機肥對紅茶香氣物質含量和茶葉品質的影響 茶樹施肥技術關鍵 養分調控 以氮為主 兼顧磷 鉀 鎂 硫和微量元素 平衡營養元素供應 肥料配合 有機肥 化肥配合施用合理施用技術 適宜的用量 使用時間 茶園生態系統氮的循環 茶園土壤氮素循環模式 生物變化特性 茶園生態系統氮的循環 茶園耕層土壤的全氮含量約為0 11 3 35克 千克 平均為1 0克 千克左右 韓文炎等 2001 硝化作用過程 NH4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經過形成NO3 結果 茶園土壤酸化 產生少量N2O NO等氣體 淋溶損失水體富營養化 反硝化作用過程 硝態氮通過微生物 反硝化細菌 的作用在嫌氣條件下形成結果 N2O排放 15N試驗表明酸性茶園土壤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產物是N2O Tokuda和Hayatsu 2000 茶園土壤磷的基本形態和轉化 鋁磷 Al P 鐵磷 Fe P 鈣磷 Ca P 閉蓄態磷 O P 化學變化特性 磷的吸附固定 茶園土壤鉀素形態及變化過程 物理或物理化學變化特性 鉀肥用量對茶葉產量 品質影響 盆栽試驗 田間試驗 鉀肥用量對茶葉產量 品質影響 盆栽試驗 田間試驗 茶樹肥料 氮素 吸收與溫度的關系 基肥和追肥配施對春茶產量的影響 氮肥使用時間對新梢肥料氮分配的影響 氮肥使用時間 1月中旬 2月初 2月中旬 3月初和3月中旬 鉀肥施肥時期對茶葉產量的影響 鮮葉 噸 公頃 鉀 鎂肥施肥時期對茶葉產量的影響 鮮葉 噸 公頃 茶園養分管理技術方案 1 確定氮肥用量根據近年的田間試驗結果確定氮肥用量300 450公斤 公頃 2 根據土壤測定結果確定磷鉀和其它營養元素土壤分析 土壤高度變異特性從茶園取土壤樣品 一般需要8 10點組成混合樣 以Bray1法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 1mol l的中性NH4OAC法分析交換性鉀 鎂含量 或者以MehlichIII M3 浸提ICP AES法同時分析有效磷 交換性鉀 鎂含量 茶園養分管理技術方案 2 根據土壤測定結果確定磷鉀和其它營養元素土壤分析Bray1 磷 15mg kg 交換性鉀 80mg kg 交換性鎂 40mg kg時 或者M3 磷 19mg kg M3 鉀 100mg kg M3 鎂 45mg kg時施用磷 鉀 鎂肥 磷肥 P2O5 用量為70 100kg 公頃 鉀肥 K2O 用量為150 200kg 公頃 鎂肥 MgO 用量30 40kg 公頃 如果土壤分析的磷 鉀 鎂含量高于以上標準 以N P2O5 K2O MgO比例1 0 15 0 25 0 25 0 04來確定磷 鉀 鎂的用量 含氯肥料不能過量施用 氯化鉀最高施用量不超過300kg 公頃 KCl實物量 用量較高時分次施用 與有機肥一起施用或加工成復合肥施用 不在幼齡茶樹上施用氯化鉀 茶園養分管理技術方案 3 養分分期施用策略有機肥 磷 鉀 鎂肥 作基肥于茶季結束后施用 在9月底到10月底前施下 基肥結合深耕施用 施用深度在20厘米左右 氮肥 基肥與追肥相結合基肥 占全年用量30 40 的氮肥以基肥形式施用 以施用有機肥和復合肥為主 可以適當配施速效氮肥 追肥 分成催芽肥 夏茶追肥 秋茶追肥 茶園養分管理技術方案 3 養分分期施用策略有機肥 磷 鉀 鎂肥氮肥 基肥與追肥相結合催芽肥 春茶前追肥 在采春茶前30 40天左右施入 占全年用量的30 40 左右 夏茶追肥 在春茶結束夏茶開始生長之前進行 一般在5月中下旬 用量為全年的20 左右 秋茶追肥 在夏茶結束之后進行 一般在7月中下旬施用 用量為全年的20 左右 4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生產 水分等 實施茶園養分調控 茶園氮肥 純氮 用量 20 30公斤 畝 磷肥 五氧化二磷 4 6公斤 畝 鉀肥 氧化鉀 6 10公斤 畝 一般施肥方式 基肥10月中下旬菜籽餅肥100 200公斤 畝 尿素8公斤 畝 鈣鎂磷肥30 40公斤 畝 硫酸鉀12 20公斤 畝 開溝10厘米深施用 追肥 第一次春茶前30 40天 尿素10公斤 畝 第二次 修剪前尿素10公斤 畝 第三次 修剪后30 40天 尿素8公斤 畝 全國各地24個生產茶園對比示范 與習慣施肥相比 實施養分綜合管理技術后有23個茶園增產 平均增產16 1 22個實施養分綜合管理技術的茶園收入增加 平均增加收入13 8 為445元 畝 茶園緩釋肥料 茶樹緩釋肥應用經濟效益比較 元 畝 廣西桂林 茶樹緩釋肥應用經濟效益比較 元 畝 湖南長沙 主要內容 一 對標準茶園建設的認識二 茶園基礎條件建設三 標準園種植技術 三 樹冠培育技術 生物產量與經濟產量 生物學產量 單位時間內合成并積累下來的全部有機物質經濟產量 生物學產量中經濟價值較高的部分經濟系數 經濟產量與生物學產量之比從光合角度來剖析生物學產量與經濟產量間的關系生物學產量 光合產量 光合產物消耗光合產量 光合面積 光合速率 光合時間經濟產量 生物學產量 經濟系數 光合面積 光合速率 光合時間 光合產物消耗 經濟系數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增加光合面積 即綠色面積 主要是葉面積 光合性能中與產量關系最為密切 變化最大 又是最易控制的一個因素 免除環境脅迫 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灌水 施肥 消滅雜草 防治病蟲害 創造適于作物生長的良好環境 培育優良品種 應用常規育種或現代生物技術 定向改造植物 增強抗逆能力 提高光合機構的效能 茶樹產量構成 單位面積新梢數量 新梢密度 主導因子 與茶葉產量呈直線相關 r 0 93 單位新梢重量 百芽重 與產量的相關系數r 0 51樹冠覆蓋度 新梢數量由樹冠覆蓋度和新梢密度構成栽培方式 叢栽 條栽 萌發輪次 采摘輪次 生長速度采摘后茶芽的再生能力 覆蓋度 發芽密度對茶葉產量的影響 樹冠培育管理目標 適中的樹高 優質高效茶園的樹冠首先要求有適中的高度 因為樹冠太低不易達到一定的覆蓋度和芽葉密度 而如太高 又會降低光合作用產物和礦質養分的利用率 而且不利于采摘 一般灌木型茶園樹冠高度宜控制在80厘米左右 寬大的樹冠 在保持適中的樹冠高度的前提下 應盡可能地擴大樹冠幅度 使茶樹具有寬大的采摘面 一般要求樹幅在130 135厘米之間 樹冠覆蓋度在85 以上 樹冠培育管理目標 合理的分枝結構 優質高效茶園的樹冠要求骨干枝粗壯且分布均勻 分枝層次多而清楚 生產枝健壯而茂密適當的葉層厚度 茶樹葉片既是采摘的對象 又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供應新梢生長的場所因此 要獲得一定數量的優質鮮葉原料 必須通過合理的采養技術 使樹冠面維持一定的葉層厚度 一般中小葉種應有10 15厘米厚的葉層 葉面積指數在3 4之間為宜 三 樹冠培育技術 幼齡茶樹做好定型修剪 建立茶樹良好的骨架 一般要進行3次 三 樹冠培育技術 幼齡茶樹做好定型修剪 建立茶樹良好的骨架 一般要進行3次 成齡采摘茶園做好輕修剪 重修剪 保持高效生產樹冠 輕修剪 通常每年進行宜輕不宜重 一般只剪去樹冠面上的突出枝條或剪去樹冠表層3 5厘米枝葉在氣候溫暖的茶區 推薦在10月份秋茶結束后進行輕修剪 以淺弧形為好 頂冠修剪 也可在春茶結束后進行輕修剪 不提倡春茶前修剪 不同時期輕修剪對春茶的影響 重修剪 實施條件 樹高增加 雞爪枝 多 茶葉產量和品質下降 實施方法 剪去樹冠面上10 15厘米深的一層 雞爪枝 實施時期 春茶結束后進行 剪后管理 留養發出新梢 6月下旬至7月初留2 3葉再次修剪 秋茶打頂 配套措施 修剪前施入追肥 修剪枝葉留園 名優茶機械樹冠培養技術 重修剪 春茶結束后立即進行 修剪高度離地30 50cm 修剪前開溝施純氮180kg ha 整枝修剪 同年6月底進行 修剪部位為上次剪口提高5 10cm 剪粗 d 0 5cm 留細 輕修剪 同年8月份進行 10月底11月初平整樹冠 施基肥 于10月份按純氮120kg ha計開溝施有機肥和化肥 同時施用鉀肥和磷肥 追肥 次年春茶開采前一個月開溝施速效氮肥 施肥量為純氮120kg ha 春茶機采 適采期為樹冠面上1芽1 2葉比例為70 機采結束后馬上用采茶機修平樹冠 輕修剪 春茶后或秋茶后進行輕修剪 修剪幅度約3 5cm左右 蓄梢采摘樹冠 不同樹冠類型與春茶萌展時期 不同樹冠類型與春茶產量 蓄梢采摘樹冠與平面樹冠比較 優點發芽早發芽數多芽頭壯缺點采摘較集中 易形成洪峰不采夏 秋茶 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如遇晚秋氣溫偏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四川長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塑壓輔助工等崗位108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九年級數學下冊 第27章 圓27.2 與圓有關的位置關系3切線第2課時 切線長定理與三角形的內切圓教學設計 (新版)華東師大版
- 中考專題之勾畫隱圓,破解最值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下冊
- 2024四川省水電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公開選聘所屬公司財務總監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專題03 情境補寫考點(教案)2025年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滿分寶典 學案
- 九年級數學上冊 第23章 圖形的相似23.6 圖形與坐標 2圖形的交換與坐標教學設計 (新版)華東師大版
- 55018《計算機控制技術(第2版)》于海生版本教學大綱
- 化學九年級上冊第1節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教案設計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第五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七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學設計
- 水資源利用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西安理工大學
- 名著導讀 西游記
- 靜脈給藥錯誤演練腳本
- IE動作MOD法培訓資料
- 一汽解放維修手冊說明書
- 禽流感人流感人間禽流感培訓課件
- MT 191-1989煤礦井下用橡膠管安全性能檢驗規范
- JJF 1319-2011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校準規范
- GB/T 4857.4-2008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4部分:采用壓力試驗機進行的抗壓和堆碼試驗方法
- GB/T 25174-2010飼料添加劑4,7-二羥基異黃酮
- GB/T 17421.2-2000機床檢驗通則第2部分:數控軸線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的確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