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詞義變化原因新解[權威資料]_第1頁
英語詞義變化原因新解[權威資料]_第2頁
英語詞義變化原因新解[權威資料]_第3頁
英語詞義變化原因新解[權威資料]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語詞義變化原因新解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摘要】所有語言都是變化的,英語也不例外。在語言的變化中,詞義的變化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本文通過回顧前人對英語詞義變化原因的研究,分析他們的優勢和不足,繼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后指出了研究英語詞義變化原因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詞義 變化 原因 【】 H313 【】 A 【】 2095-3089( 2013) 02-0112-02 一、引言 依據馬克思主 義理論,任何事物都是處于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的,語言也是如此。語言的詞義變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進行著,是必然的歷史發展階段。詞義的變化對于人類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社會的發展總是要求人類用新的概念、新的意義去描述新事物,而詞義變化則為這種需求提供了一個非常簡便的解決方法( Traugott, E.C,Richard B.Dasher, 2005)。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詞語經過了無數的演變,因此,現在我們使用的每一個詞語都和它最先出現時的意義有著或多或少的不同。一個詞語的意義的變化既包括舊的意義的改變或消失, 也包括新的意義的產生。詞義變化的原因和方式也是形態多異的( A.Blank;P.Koch, 1999)。關于詞義變化的方式,語言學家們的觀點大同小異。主要的幾種方式是:詞義擴展、詞義縮小、詞義升格與降格、詞義轉移(戴煒棟, 2002)。但對于詞義變化的原因,由于其復雜性更甚于前者,語言學家和學者們的見解相差較大。 二、研究現狀與評析 關于英語詞義演變原因的研究早在 19 世紀起就已經開始,因此這個方面的研究數量眾多且各成一派。筆者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 2003 年 -2012 年)庫查閱相關文章,抽選了 五篇近三年的關于詞義變化原因的研究論文。下面筆者一一概述這五篇論文關于語義變化原因的分析。 張紹全( 2010)在闡釋英語詞義演變原因時,首先概括并評析了國外一些著名語言學家的觀點,如 Geeraerts,Heine, Claudi Hnnemeyer 和 Breal 等。接著又重點闡述和比較了Ullmann 和 Blank 的觀點。在概括、分析和評價了國外語言學家的觀點后,張( 2010)提出了自己的分類。他認為英語詞義演變原因可簡化為三個,即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和語言原因。客觀原因是第一原因,是指客觀世界的 變化發展,包括自然、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風俗習慣)、科學技術、社會集團、歷史的發展變化等等。其次是人的因素,主要是人的思想觀念和心理感情的變化。最后是語言因素,例如語言與語言間的互動以及語言內在的省力原則。張( 2010)的原因分類雖然包括了前人容易忽略的人的因素,但在原因的闡釋過程中,他將三個動因進行了一個輕重排序,在各個原因的地位上難免有偏袒和輕視。其實,詞義的變化是所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每個因素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一樣重要的,只有在所起作用的領域不一樣。最后,筆者認為,語言原因不應該和客觀原 因并列起來,即語言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屬于客觀原因。 王華偉( 2010)在簡述英語詞義演變的原因時,將其分為兩個主要的原因:社會原因和語言原因。其中社會原因包括社會發展、社會環境、社會階級、民族和種族情緒以及性別差異等五個因素。語言原因中主要列舉了詞語的簡化對詞義演變的影響。王的這種分類雖然簡單易懂,卻顯得很籠統,難以突出很多明顯、常起作用的因素,如政治經濟的發展和人的心理變化。另外,對于社會原因的后三個分類項,與其說是詞義變化的原因,不如說是劃分英語變體的依據。 安顏( 2010)認為影 響英語詞義變化的相關因素相當復雜,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歷史原因、社會原因、外來影響等;內部原因包括心理原因和語言原因。這種內因和外因的兩分法比較清晰,也容易在這兩個大的分類下擴展出更具體的子分類。但和前兩者的分類相比安的分類比較單純、不夠全面。例如心理因素并不能概括人的思維和思想的變化。 侯丹青( 2011)在分析英語詞義表達的演變時指出詞義演變主要受特定歷史時代、社會環境發展、心理價值變遷、語言功能變化等因素制約,因此分為特定歷史原因、社會發展原因、心理因素、語言變化四個原因。和 前兩者的分類相比侯的分類比較單純、不夠全面。例如在闡述心理因素時,沒有突出人的思維和思想的變化。另外,社會和歷史原因的分類標準似乎不適合用來分類出心理因素和語言變化,實際上是犯了標準不一致的錯誤。 郭楚生( 2012)在談論詞義的變化和發展時,認為詞義變化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外部因素包括社會因素,如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革、觀念的更新等;心理因素;和外來詞的影響。內部因素則包括語言的經濟原則和習慣組合。和安顏的分析一樣,將詞義變化的原因總結為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是可取的,但外部因素的劃分似乎 有所欠缺。在這一點上,筆者更加贊同張紹全( 2010)提出的客觀原因的劃分,但人的因素在這里也是不可疏漏的,因為人的因素對語言的變化來說屬于外部因素。 三、英語詞義變化原因分析 英語詞義的變化是指詞的基本形式不變,而詞的意義發生變化的現象。如前所述,這種變化主要有詞義擴展、詞義縮小、詞義轉移、詞義升格和降格等形式。導致詞義發生變化的因素有很多,難以一一列舉和分類。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分析原因的方法,即首先抓住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然后分析其外因和內因,再在外因和內因兩個樹干 下分出更小、更具體的小枝干。 筆者認為,語言是人的語言,語言的變化,包括詞義的變化歸根究底是人的變化導致的。因此,詞義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語言使用者心理、思維和觀念的變化。每一個詞第一次出現時都只是單純地表示一個新出現的事物、概念或現象,隨著人類和這些新事物或現象接觸的增多,對它們的態度和認識逐漸發生改變,代表這些事物或現象的詞語的含義也自然而然發生改變。 而英語詞義變化的內因和外因應從語言內因素和語言外因素兩個方面來分析。語言內因素是指由于英語語言本身的發展和變化而引起的詞義變化,它主要 包括跨語言交流引起的詞義變化、語言使用的經濟原則、詞義之間的相互影響、詞語的類比等。語言外因素是指與語言變化無關的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社會因素最為復雜,可以從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和社會歷史三個方面來分析(陳蕾菁, 2009)。社會環境是指語言使用的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四個因素;社會心理是指社會群體的心理傾向,包括迎合求同心理和追新求異心理;社會歷史即社會發展的歷史,主要是指歷史發展過程中累積的文化及其變化引起語言的變化,從而產生對詞義的影響。 四、詞義變化原因的研究意義 語言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詞義也是如此。詞義演變是所有語言共有的現象,了解和探析英語詞義演變原因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對研究者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性。第一,了解詞義變化的原因,才能預測和估計詞義變化的結果,有利于正確理解語言和表達思想,促進語言學習。第二,在探索詞義變化原因的過程中,研究者能夠增加自己對該門語言發展歷史及其相應社會歷史和文化的認識,這樣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又熟悉了目的語文化,實現了文化習得。第三,探尋詞義變化的原因,能夠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有利于掌握語言發展和 變化的規律。 其次,對于語言研究而言,詞義變化原因的研究是英語語言研究,尤其是詞匯和語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對整個語言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由于詞義和語言一樣,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詞義變化也有可能出現新的原因。只有堅持對詞義變化的原因進行探究,考慮現代語言變化的趨勢和現象,才能讓語言研究跟上時代步伐,推進人類語言研究的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言是無時無刻不在改變的,語言變化的原因紛繁復雜,尤其是詞義變化的原因,更是引起了眾多語言學家的關注。由于詞義變化 牽涉的因素很多,因此,雖然對詞義演變的原因研究已較深入和透徹,但研究者之間卻很難達成共識。筆者在參閱了幾個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給讀者更多的參考,并希望讀者能夠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A.Blank; P.Koch( eds.) . Why do New Meanings Occur? A Cognitive Typology of the Motivations for Lexical Semantic Chang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9. 2Traugott, E.C, Richard B.Dasher.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3張紹全 .詞義演變的動因與認知機制 J.外語學刊, 2010( 1): 31-35. 4戚國輝,楊成虎 .“ 最好 ” 的詞義演變與主觀化 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0( 2): 51-55. 5侯丹青 .試析英語詞義表 達的微妙演變 J.作家雜志 .2011( 3): 203-204. 6王華偉 .簡述英語詞義演變的原因 J.山西科技,2010( 4): 128-129. 7郭楚生 .論英語詞匯語義的變化與發展 J.瓊州學院學報, 2012( 3): 124-125+80. 8安顏 .淺析英語單詞詞義的變遷 J.魅力中國,2012( 2 月上): 150. 9陳蕾菁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探索英語詞義的變異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10): 135-137. 10戴煒棟 .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閱讀相關文檔 :贈與人任意撤銷權的締約過失責任研究 從 “ 中位數 ” 教學片斷看 “ 用教材教 ”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品德學科社會實踐的策略探究 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發現 “ 真我 ” 國庫集中支付的實行對高校財務的影響 淺談如何利用班會給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否定副詞“ 不 ” 與 “ 沒 ” 的對比分析 夯實經濟基礎對民族文化創新的影響研 究 中外生態文明觀的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新媒體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