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1頁
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2頁
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3頁
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4頁
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可行性研究報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可行性報告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編制二000四年六月項目名稱: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建設規模: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建設期限:2年投資金額:905.5萬元。年產值:2745.2萬元年利稅:1408.6萬元投資回收期:5年編制單位: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編制日期:二000四年六月目錄一:項目背景(一)項目執行單位概況(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三)項目建設書編制依據(四)項目市場現狀及競爭力分析二、項目建設方案主要內容(一)概況(二)生態旅游資源的類型及評價1、資源類型2、資源評價(三)旅游規劃1、景區劃分2、旅游線路規劃3、管理和服務設施布局4、環境容量測算和游客量預測三、項目建設條件分析(一)水、電、交通和通訊等條件分析(二)人力技術條件分析四、近期建設項目投資、資金籌措及使用方案(一)項目投資金額(二)項目投資主要內容(三)資金籌措方案(四)資金使用方案五、經濟效益分析(一)旅游營業收入(二)成本費用(三)營業稅及附加(四)利稅總額及分配(五)投資利潤率和產值利潤率六、項目實施方案一、項目背景(一)項目執行單位概況項目執行單位茂蘭保護區管理局,隸屬于貴州省林業廳,始建于一九八九年,現有職工二十九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9人。管理局下設九個科、室、站、所,另外還設有森林旅游開發公司,負責保護區內的旅游開發和建設管理工作,一九九八年開發了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區。到目前為此,已接待游客兩萬人次以上,營業收入近二十萬元,全部用于景區的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保護區的實驗區及周邊地區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該項目的建設將保護區的旅游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在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不僅可以使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和旅游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可以增強國民環保意識,增加當地群眾收入,促進保護區工作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三)項目建議書編制依據根據貴州省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綱要,旅游業列為我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荔波是我省優先發展旅游的重點地區;以及茂蘭自然保護區三岔河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書為依據編制本項目建議書。(四)項目市場現狀及競爭力分析荔波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各一個。國家級樟江風景名勝區開發始于八十年代末,首先是小七孔景區的開發,又相繼開發了大七孔、地峨宮景區,九十年代以后又開發了水春河峽谷和樟江風光帶。目前,這些景區已具備“吃、住、行、游、娛、購”一條龍服務的接待能力。隨著景區的進一步開發,知名度的提高和基礎設施的改善,來荔波旅游的游客量逐年上升。據統計,90年為3萬人次,91年6萬人次,92年為8萬人次,93年12萬人次,94年15萬人次,到95年的18萬人次;到2003年,年游客量已達到25萬人次。14年來共實現產值1.5億元,營業稅100萬元,利潤5000萬元。產值與投入比為8.28:1,利潤與投入之比為2.8:1。由此可見,在荔波開發旅游,前景非常廣闊。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是當今旅游業的熱門。中國生態旅游專業委員會到茂蘭保護區考察后,于1996年,把茂蘭保護區的喀斯特森林旅游列為中國二十二條生態旅游路線之一。同年,茂蘭保護區又被吸收為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其知名度早已蜚聲國內外。為在茂蘭保護區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增強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也是荔波發展旅游業的特色和方向。二、項目建設方案主要內容(一)概況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區,為茂蘭保護區的實驗區之一,位于荔波縣東南部黔桂邊界。地理位置東經108度05分,北緯26度01分,海拔414米至880米。喀斯特地貌極為發育,錐峰、峻嶺、暗河、瀑布、溶洞、漏斗、洼地、峽谷、盲谷遍布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溫度15.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年降水量1752.5毫米,相對濕度83%。具有春秋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的中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特色。總面積19平方公里,集茂蘭喀斯特林區的山、水、洞、林、民俗風情于一體。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保存得比較完整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二)生態旅游資源的類型及評價1、資源類型(1)喀斯特森林地貌景觀。其獨特之處就在于石頭上長樹、石縫里盤根。所以又被稱為“石頭上的森林”。按其地貌形態、類型的差異,又可分為漏斗森林、洼地森林和槽谷森林三種類型。(2)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茂蘭喀斯特地區,因褶皺扭曲,斷裂及溶蝕等地質現象而形成的奇異的地質地貌如斷崖絕壁,石溝石縫,石柱石峰、地下溶洞等等。尤其是喀斯特洞穴,更是景區獨具一格的景觀。已探明有旅游價值的有金獅洞、九洞天、神仙洞、董哥洞、燕子窟、沙漠洞、地獄門等。(3)水體景觀。景區內主要有兩條河流,堯所河和洞山河。均為茂蘭保護區地下河的出口處,有著種類繁多的地下水露頭和地表溪流。形成形態各異的水體景觀,包括地下河出口,明流暗河,地下河天窗,地下龍宮,瀑布,水上森林等一系列罕見景觀。(4)野生動物植物景觀。旺牌山、花峒、梁在心一帶的原始森林,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木本植物103科316屬883種,脊椎動物400余種,僅鳥類就有200多種,獸類60多種,爬行類44種,兩棲類26種,魚類30多種,昆蟲1300余種。可以稱上是生物多樣性的最佳去處。(5)人文景觀。景區內居住著布依族、瑤族、水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由于邊遠閉塞,民族遺風尤其濃厚、鮮明和奇特。如布依族的土花布、水族的銀首飾,瑤族人的洞葬、苗族的攔路酒等等。文物古跡有古戰場黎明關、紅七軍會師舊址板寨、抗日烈士全正熹故居、瑤所古橋、五眼橋等歷史遺跡等等。2、景觀資源評價根據總規的評價方法,評價等級共分四級,特級相當于世界級,一級相當于國家級,二級相當于省級,三級相當于市(縣)級。將景區的十七個主要景點評定如下。景點名稱所評等級分值青龍潭一7青龍澗一7洞山水碧二4神仙洞九洞天二3金獅洞一7梅林三2燕子窟一6沙漠洞地獄門二3野蘭谷特9螃蟹溝一6黃楊溝特9堯所古橋三2旺牌山特9白鷴山特9板寨二4黎明關二4瑤寨民族風情一7景區十七個景點中特級景點4個,一級景點6個,二級景點5個,三級景點2個。(三)旅游規劃景區總體規劃根據旅游資源的分布區域、景觀特點、方便管理和旅游方式等因素,把旅游區劃分為4個景區:五眼橋景區、黃楊溝景區、旺牌山原始森林景區和板寨白鷴山景區。1、景區劃分(1)五眼橋景區:是一個以觀喀斯特河流峽谷、水體景觀和洞穴景觀為主的景區。旅游景觀分為兩段,第一段由青龍潭、青龍瀑布、青龍澗、青龍洞、銀灘、五眼橋、洞山水碧等景點組成。通過游覽可了解喀斯特河流對地表的切割作用,地下河出口,喀斯特潭等水文現象的形成和生態特點等。第二段由洞山洼地森林、神仙洞、九洞天、金獅洞等景點構成,可了解洼地風貌、喀斯特洞穴發育狀況和各類滴石景觀和流石景觀的形成和奧秘。(2)黃楊溝景區:主要景點包括水中林、螃蟹溝、拉灘瀑布、空穴谷、黃楊溝、堯所古橋、抗日英雄全正熹故居、田園風光、必達山寨、了望臺等景點。主要是游覽喀斯特地區的水體景觀和伴生植物景觀,還可以游覽布依山莊的民俗風情和田園風光。(3)旺牌山原始森林景區:主要是觀賞喀斯特的原始森林,沿途景點包括箬竹林、野蘭谷、神秘穴居、樹劈石、樹抱石、九龍蟠、根瀑、漏斗森林等景點。通過游覽觀光,可以直觀地看到和了解樹木是怎樣在巖石上生長的,以及動植物的生態現象。旺牌山山腳花峒一帶,溶洞甚多,而且錯綜復雜,險象環生,是洞穴探險的好地方,如燕子窟、沙漠洞、地獄門、董哥洞、一夫關、神秘巖畫、堆雪灘等。(4)板寨白鷴山景區:是一個進行科學考察、游覽人文景觀、領略民族風情的景區。景點包括板寨紅七軍會師舊址、黎明關古戰場、瑤寨民族村寨、黔竹竹海、白鷴山科學觀測站、白鷴湖及附近一帶的原始林區。2、旅游路線規劃:生態旅游的方式以徒步旅游為主。根據路線劃分的原則,我們把景區的旅游路線分為4條:第一條:景區大門青龍潭五眼橋神仙洞九洞天金獅洞。第二條:五眼橋燕子窟花峒野蘭谷旺牌山漏斗森林。第三條:景區南門水中林螃蟹溝拉灘瀑布黃楊溝堯所田園風光。第四條:板寨瑤寨白鷴山黎明關。3、管理和服務設施布局(1)在青龍潭附近設東大門一座,設總管理站,建自然博物館和停車場。(2)在青龍潭下游建住宿中心及相應的設施。(3)修青龍潭至五眼橋九洞天金獅洞的旅游步道。并在五眼橋和金獅洞各建一休息涼亭。(4)在五眼橋建一商業服務點和住宿點。(5)修筑金獅洞內棧道,以及布設洞內燈光。(6)在三岔河設景區南大門,設接待站及停車場,修筑水中林至堯所古橋的旅游步道。在黃楊溝建一休息涼亭。(7)修建南大門至必達到五眼橋的旅游步道,并在必達山頂上建了望觀景臺一個。(8)在旺牌山楊梅坳設北大門和接待站,修筑旅游步道至旺牌山頂,在山頂建一了望觀林海亭,修筑旺牌山經花峒到金獅洞的旅游步道,在花峒建一休息涼亭。(9)開發青龍潭至三岔河電站的漂流帶。(10)在板寨設旅游接待站和住宿點,恢復黎明關和紅七軍會師舊址,修筑至白鷴山的環形旅游步道。(11)改造瑤寨民族村寨(12)在東大門、五眼橋、花洞、旺牌山、南大門、堯所古橋、板寨等各建一旅游廁所。在五眼橋、旺牌山、黃楊溝、板寨各建一個垃圾轉運站。4、環境容量測算和游客量預測根據總規整個旅游區的環境容量測算為:日環境最大容量為1349人次/,年環境最大容量為30萬人次。游客量預測表年度年游客量(萬人次)增長率(%)逗留(天)20040.75120051.26012006.1.3970220073.2670220085.881002200911.75802.5201021.25202.5201125.38102.5201227.9252.5201329.3152.5201431.7752.5營業收入測算表三、項目建設條件分析(一)水、電、交通和通訊等條件分析水:廣西紅茂礦在巴格(青龍潭)設有水廠,該水源符合人飲的國家標準。住宿中心和管理總部均可使用該水廠的水。電:在景區東大門和南大門之間有兩座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940千瓦,年發電345萬度,可供全洞塘鄉各村使用,并覆蓋了景區內各項目近期中期遠期合計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營業收入37.560268.8456.4823.216454230506755845862615430196.9成本費用固資折舊45.361.877.492.3106.4110.8115119122.8126.4977.2修理18.124.73136.942.644.34647.649.150.6390.9工資1818363636367272727272540可變成本1524107.5182.6329.365816922030.42233.62344.82461.612078.8利息58.7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